(网吧ing……好憋屈的感觉,跟胡一飞在网吧一晚上码字四万完全不能比呀。)
任何在定构图之前要灯光组打光的摄影都是耍流氓:“给你打,给你打,打好了穿帮怎么办,你负责呀?重新给你挪吗,你谁呀你?”笨重的灯光、录音设备,零碎的都能装了一大车厢。这玩意儿体力不好的,还真玩不起来。如果没有合适的配合,就会愈发显得场面混乱。
在香港,灯光师有“灯爷”之称,有句行话叫“得罪谁也别得罪灯爷”,万一他打光的时候给你暗淡一点,到时候成片黑乎乎一片,绝对让你哭都没地方哭。其重要地位不言而喻。但胡一飞觉得,这也跟香港绝大多数电影没有规范化的提前构图有关,在那个追求效率的年代,连剧本都是现写,如何能让灯光师好好工作呢。
而在这个时候,演员就可以休息了,取而代之的应该是光替。
这不是只有拍摄明星时候需要注意的,不管多小的剧组,这时候都不应该让演员站在画面中作为打光的参考,因为演员的情绪很容易被身边大呼小叫忙来忙去的灯光师傅们影响,而且长时间站立,演员会麻木,不利于表演。长时间被灯光烤,会有些呆滞,也会不停要补妆。
光替,就是身高和演员差不多,身材类似,穿着同样颜色衣服(不同也行,但是别差太多)的,随便啥人……
搞清楚了构图意思之后,才是打光和布景的阶段。
打光之前,灯光师应该是一直站在监视器前面的,根据摄影师定好的画面,开始进行光线造型。
但这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的活,要注意的是,灯光师一定要兼顾到这个镜头里所有可能涵盖的演员调度,走动、表演,防止不接戏;在故事片拍摄中,一定遵循同一内容从全景到特写的拍法;在拍摄同一场景时,如单机拍摄正反打,一定要先把一个光位下所有的机位拍完。否则即便记再准确,都很难在补拍同一位置上的镜头时做到灯光完全一致不穿帮;主光方向,光比,一定要固定,要测量好并且记录数据,防止穿帮……
其次摆放细节道具,也是需要胡一飞或者摄影师去亲自去指挥的。某些细小的道具,如《盗梦空间》中的陀螺,往往都是镜头语言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导演要摆放进去,是为了叙事服务的,而摄影师要放的,则是为了画面好看的。
一个合格的道具师,在放好之后都会迅速用照相机拍下照片,包括这个东西,拜访的角度,和周围道具的关系,其目的,还是为了接戏、不穿帮。
这个也完成无误,才轮到演员调整化妆、服装。
这里说的调整,可不只是换一套衣服,而是演员脸上有没有反光的点?需要不需要补粉?演员的衣服上有没有多余的脏东西,需要不需要粘下线头等等。
“导演,二号机位摆在哪里?”
胡一飞想也不想道:“楼梯后面,注意捕捉演员走下楼梯的脚步变换。彬彬你一会下楼梯的时候,可以踢掉一只拖鞋,尽量表现出在家里的随意。”
“导演,这个布娃娃熊放哪边的?”道具又开口了。
“镜头范围以内,放沙发上也行,地上也行,你看着办。总之这是一个不太爱收拾的宅女角色,形象要懒散点,懂?”
“哦,知道了。”
“导演……”
“在呢,有事说事,别喊那么大声。”
“……”
胡一飞遍扫周围一圈,差不多了,末了再多问一句,“还有谁不清楚的?”没人答话,“……彬彬?”
范彬彬没有说话,只是比了个OK的手势。
演员也OK了,好,轮到胡一飞的工作了,他举起导筒喊:“录音话筒员就位!”
这个需要强劲臂力的职业赶紧上场了,专业话筒员,在走戏的时候也应该跟在现场,先试试录一个样。让录音师知道每句话的轻重,每个细节,哪里要避免,哪里要录清楚。
这个时候就是正式上位啦~~如果是运动镜头,还要和摄影师沟通下,最好大家一起走一下,看看运动过程中有没有穿帮。
大喇叭继续喊话:“各部门的最后检查!”
灯光组看看这个演员够不够美。
道具组检查下有没有东西没摆好。
摄影组最后检查有没有穿帮。
“现场所有人固定不要动。”
现场所有人,无关的人能离开现场最好离开,到监视器前面才能看到结果。不能离开的,迅速站定,最好蹲下,免得挡光,或者影子移动造成穿帮。
胡一飞迅速下令:“摄影开机(Rollcamera)!”
操作机器的摄影师脑袋缩在摄像机镜筒后面,头也不抬,回喊:“开机(Rolling)!”
“声音开机(Rollsound)!”
场记小伙儿开始举着板子对在摄影机前面,报场号、镜号、次数、打板:“第二场,一镜头,第一次……”这才轮到那一声激动人心的“Action!”
“哐~!”
——正式开拍。
不同的职务喊不同的话:录音开机录音师喊:开机(Rollsound/Soundspeed/Rolling),摄像机开机摄像指导喊:开机(Camerarolling)导演喊:开始(Action)。拍摄完第一个镜头之后,还需要回放。
以上的全部流程,都需要经过三次配合,起幅,落幅,和运动过程。
胡一飞坚持程序走,是有他的道理的。
他一直认为,中国的剧组之所以会有工作上的摩擦,一大部分原因就是因为没按照这个流程走。其实少了任何一个步奏,都会造成其他部门的慌乱。一个镜头拍摄没有效率,总是存在纰漏,才是拍的慢的原因,细节做好浪费的那些时间,根本就不算浪费。
一轮拍摄下来,范彬彬演的不错,胡一飞带着苛刻眼光看一遍,又吩咐重拍一遍,才搞定。
“Good,准备下一条。”
范彬彬两次就合格,演技比还珠中有明显的进步。但表现最亮眼的,反而是胡一飞。那么一番繁复的准备工作,胡一飞都有条不紊的安排妥当,工作循序渐进做的一丝不苟。不管谁来问问题,他都能给出满意回答。无论剧组哪个位置,灯光、道具、录音、还是摄影……都很娴熟,让人丝毫看不出他是个第一次接触导演活计的新人。那中气十足的喊话,也让人下意识忽略了他的年龄。
难怪让人惊讶!
其实,这种模式只要保持下来并且习惯之后,对之后的拍摄工作带来的好处,绝对让人惊讶。
韩密很欣慰的凑过来拍着他的肩膀道:“没看出来呀阿飞,你还真不是吹得,比起刘导的稳重也不乏多让。”一旁柳青青双手抱臂也煞有其事跟着点头,显然是对这个学生的专业知识表示认同。
刘江在一边摆手,谦虚道:“很显然,有一种人是不能以常理论之的。拿阿飞跟我比,那是抬举我了。我在他这么大的时候,可还在教室里苦哈哈着呢。”
趁着休息时间,范彬彬也凑过来,十分好奇,“阿飞,你是怎么做到的?难道做导演很容易。”
胡一飞可没觉得这是多么荣耀的事,需要这么多人来夸奖,干咳一声道:“没什么难的,首先你要认真起来。”
“嗯嗯,然后呢?”
“喊Action开拍呀,之后你都清楚,演员走位表演,导演就负责看镜,NO就NG,YES就OK。”
“这么简单?!”
胡一飞一耸肩。
任何在定构图之前要灯光组打光的摄影都是耍流氓:“给你打,给你打,打好了穿帮怎么办,你负责呀?重新给你挪吗,你谁呀你?”笨重的灯光、录音设备,零碎的都能装了一大车厢。这玩意儿体力不好的,还真玩不起来。如果没有合适的配合,就会愈发显得场面混乱。
在香港,灯光师有“灯爷”之称,有句行话叫“得罪谁也别得罪灯爷”,万一他打光的时候给你暗淡一点,到时候成片黑乎乎一片,绝对让你哭都没地方哭。其重要地位不言而喻。但胡一飞觉得,这也跟香港绝大多数电影没有规范化的提前构图有关,在那个追求效率的年代,连剧本都是现写,如何能让灯光师好好工作呢。
而在这个时候,演员就可以休息了,取而代之的应该是光替。
这不是只有拍摄明星时候需要注意的,不管多小的剧组,这时候都不应该让演员站在画面中作为打光的参考,因为演员的情绪很容易被身边大呼小叫忙来忙去的灯光师傅们影响,而且长时间站立,演员会麻木,不利于表演。长时间被灯光烤,会有些呆滞,也会不停要补妆。
光替,就是身高和演员差不多,身材类似,穿着同样颜色衣服(不同也行,但是别差太多)的,随便啥人……
搞清楚了构图意思之后,才是打光和布景的阶段。
打光之前,灯光师应该是一直站在监视器前面的,根据摄影师定好的画面,开始进行光线造型。
但这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的活,要注意的是,灯光师一定要兼顾到这个镜头里所有可能涵盖的演员调度,走动、表演,防止不接戏;在故事片拍摄中,一定遵循同一内容从全景到特写的拍法;在拍摄同一场景时,如单机拍摄正反打,一定要先把一个光位下所有的机位拍完。否则即便记再准确,都很难在补拍同一位置上的镜头时做到灯光完全一致不穿帮;主光方向,光比,一定要固定,要测量好并且记录数据,防止穿帮……
其次摆放细节道具,也是需要胡一飞或者摄影师去亲自去指挥的。某些细小的道具,如《盗梦空间》中的陀螺,往往都是镜头语言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导演要摆放进去,是为了叙事服务的,而摄影师要放的,则是为了画面好看的。
一个合格的道具师,在放好之后都会迅速用照相机拍下照片,包括这个东西,拜访的角度,和周围道具的关系,其目的,还是为了接戏、不穿帮。
这个也完成无误,才轮到演员调整化妆、服装。
这里说的调整,可不只是换一套衣服,而是演员脸上有没有反光的点?需要不需要补粉?演员的衣服上有没有多余的脏东西,需要不需要粘下线头等等。
“导演,二号机位摆在哪里?”
胡一飞想也不想道:“楼梯后面,注意捕捉演员走下楼梯的脚步变换。彬彬你一会下楼梯的时候,可以踢掉一只拖鞋,尽量表现出在家里的随意。”
“导演,这个布娃娃熊放哪边的?”道具又开口了。
“镜头范围以内,放沙发上也行,地上也行,你看着办。总之这是一个不太爱收拾的宅女角色,形象要懒散点,懂?”
“哦,知道了。”
“导演……”
“在呢,有事说事,别喊那么大声。”
“……”
胡一飞遍扫周围一圈,差不多了,末了再多问一句,“还有谁不清楚的?”没人答话,“……彬彬?”
范彬彬没有说话,只是比了个OK的手势。
演员也OK了,好,轮到胡一飞的工作了,他举起导筒喊:“录音话筒员就位!”
这个需要强劲臂力的职业赶紧上场了,专业话筒员,在走戏的时候也应该跟在现场,先试试录一个样。让录音师知道每句话的轻重,每个细节,哪里要避免,哪里要录清楚。
这个时候就是正式上位啦~~如果是运动镜头,还要和摄影师沟通下,最好大家一起走一下,看看运动过程中有没有穿帮。
大喇叭继续喊话:“各部门的最后检查!”
灯光组看看这个演员够不够美。
道具组检查下有没有东西没摆好。
摄影组最后检查有没有穿帮。
“现场所有人固定不要动。”
现场所有人,无关的人能离开现场最好离开,到监视器前面才能看到结果。不能离开的,迅速站定,最好蹲下,免得挡光,或者影子移动造成穿帮。
胡一飞迅速下令:“摄影开机(Rollcamera)!”
操作机器的摄影师脑袋缩在摄像机镜筒后面,头也不抬,回喊:“开机(Rolling)!”
“声音开机(Rollsound)!”
场记小伙儿开始举着板子对在摄影机前面,报场号、镜号、次数、打板:“第二场,一镜头,第一次……”这才轮到那一声激动人心的“Action!”
“哐~!”
——正式开拍。
不同的职务喊不同的话:录音开机录音师喊:开机(Rollsound/Soundspeed/Rolling),摄像机开机摄像指导喊:开机(Camerarolling)导演喊:开始(Action)。拍摄完第一个镜头之后,还需要回放。
以上的全部流程,都需要经过三次配合,起幅,落幅,和运动过程。
胡一飞坚持程序走,是有他的道理的。
他一直认为,中国的剧组之所以会有工作上的摩擦,一大部分原因就是因为没按照这个流程走。其实少了任何一个步奏,都会造成其他部门的慌乱。一个镜头拍摄没有效率,总是存在纰漏,才是拍的慢的原因,细节做好浪费的那些时间,根本就不算浪费。
一轮拍摄下来,范彬彬演的不错,胡一飞带着苛刻眼光看一遍,又吩咐重拍一遍,才搞定。
“Good,准备下一条。”
范彬彬两次就合格,演技比还珠中有明显的进步。但表现最亮眼的,反而是胡一飞。那么一番繁复的准备工作,胡一飞都有条不紊的安排妥当,工作循序渐进做的一丝不苟。不管谁来问问题,他都能给出满意回答。无论剧组哪个位置,灯光、道具、录音、还是摄影……都很娴熟,让人丝毫看不出他是个第一次接触导演活计的新人。那中气十足的喊话,也让人下意识忽略了他的年龄。
难怪让人惊讶!
其实,这种模式只要保持下来并且习惯之后,对之后的拍摄工作带来的好处,绝对让人惊讶。
韩密很欣慰的凑过来拍着他的肩膀道:“没看出来呀阿飞,你还真不是吹得,比起刘导的稳重也不乏多让。”一旁柳青青双手抱臂也煞有其事跟着点头,显然是对这个学生的专业知识表示认同。
刘江在一边摆手,谦虚道:“很显然,有一种人是不能以常理论之的。拿阿飞跟我比,那是抬举我了。我在他这么大的时候,可还在教室里苦哈哈着呢。”
趁着休息时间,范彬彬也凑过来,十分好奇,“阿飞,你是怎么做到的?难道做导演很容易。”
胡一飞可没觉得这是多么荣耀的事,需要这么多人来夸奖,干咳一声道:“没什么难的,首先你要认真起来。”
“嗯嗯,然后呢?”
“喊Action开拍呀,之后你都清楚,演员走位表演,导演就负责看镜,NO就NG,YES就OK。”
“这么简单?!”
胡一飞一耸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