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各路将领纷纷前去中军开会。在中军前的鼓号台上,士兵正在擂起战鼓。听到声音的将领加快了脚步。按照规矩,除了执勤或者已经被安排任务的将领之外,三通鼓前所有将领都要集结。如果没赶到,轻则挨板子,重则砍头示众。
当然,有了闹钟之后,还真出现过迟到的问题。若是晚上讨论的太晚,将领干脆就在中军营地住下。甚至能多睡会。
一众人等集齐,郝仁开门见山的说道:“昨天得到消息,条顿骑士团撤退了”
大伙立刻有点懵。原本距离元军不过五十里的条顿骑士团国军队开始撤退,目标方向是华沙。立刻有人不解的问道:“这帮色目人在想什么”
郝仁呵呵一笑,他原本倒是奇怪条顿骑士团国的军队为什么会生出和元国军队野战的勇气。现在条顿骑士国表现出大步撤退智慧,郝仁感觉战争终于回到了可以理解的程度。他笑道:“野战也好,攻城战也罢,都是要打。恢复之前进攻华沙的计划,夺下华沙之后,我们就有了很好的据点。”
这边做了决定,后勤处长跟着说道:“根据情报,华沙那边有足够的树林,咱们的零件也够。大概能在十天里面建立一百门回回炮。”
“石头呢”有人问。
“石头也不缺。那边的城墙就是石头制成。如果当地石头不足,还可以沿河去取石头。”谈到制作重型攻城装备,后勤处长充满了自信,“诸位可以放心,我们一定可以用超过二百斤的石头让华沙城墙开门。”
不少将领都开始点头,五斤重的铁球对于城墙没什么用,二百斤的大石头则可以造成毁灭性的打击。早晨的会议很快结束,元国军队拔营起寨,继续向西出发。
条顿骑士国放出了许多侦骑,元国军队也派出大量侦察兵截杀这些条顿骑士国的耳目,却也没有完全拔掉。便是只有少量的漏网之鱼,也足够将最新消息告知骑士团。条顿骑士团的大团长听到消息,就问身边的副官说道:“援军有消息么”
副官马上回答:“回到华沙,大概会有两万多波兰军队。马林堡那边也增派了三万多步兵。”
“嗯。”得知有十万人在手,大团长比较满意。华沙城在维斯瓦河西岸,得知蒙古军数量巨大,大团长就决定撤回华沙,隔着维斯瓦河与蒙古军对峙。情报显示,蒙古军基本都是骑兵,万一被蒙古军堵住,那真的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接连派出使者后,大团长与条顿骑士团的军队一路西归。
此时元国大王子郝康正与一队元国骑兵返回基辅。此次战争前正好完成了夏收,通向西边的河里都是各种运送物资的船只。郝康心中盘算着沟通元国与波兰地区的运河,一旦完成,元国的船只就能直接把物资在两国间往来,再也不用受到陆路运输的限制。即便是很窄的河道,一艘内河专用运输船依旧能轻松运输二十吨以上的货物。与之相较,一辆马车也就是拉一千斤东西。两者之间有四十倍运力的差距。大宋运河的标准运输船可以运送五百吨的货物,马车那点运力看起来更加可怜。
刚到城门口,就见到有人迎接。穿着文官制服的人迎上来就焦急的说道:“大王子,赶紧回宫。有敌人入侵”
“什么”郝康登时懵了,他急忙问道:“哪里来了的敌人”
“回宫再说”文官焦急的催促道。
一回到郝仁平日里办公的会议室,就见已经坐满了人。主位上是监国的王后包惜弱,下面坐了一众大臣。见到郝康出现在门口,众人纷纷带着喜色起身。大王子郝康自幼就有乃父郝仁的感觉,而且给人留下比郝仁更机灵聪明的印象。这位英俊的大王子出现,原本只是议论纷纷的会议马上就有了主心骨。
在包惜弱右手下第一个位置是空的,郝康从容站到那个给他留下的位置上,对众人说道:“不管是何种敌人入侵,我们都要和他们战斗到底。期望诸位能够同心协力,保家卫国。”
听到保家卫国四个字,众人都觉得精神一振。见到郝康也没有长篇大论,做了这么简短有力的发言后就坐到位置上等着群臣汇报情况,众人心中更是安定。杨康的容貌与他娘包惜弱一模一样,同样的容貌造成了不同结果。以包惜弱那种不杀生的性格,大臣也不敢指望王后能够指挥大家御敌。
郝康是第一次居于如此高的地位,脸上虽然镇定,心里面也很是不安。方才的话是他从大宋报纸上看到的赵官家发言。赵嘉仁也会在报纸上做长篇大论,一旦关乎战争的内容,就简单明快。其中最常用的就是保家卫国四个字。巡视群臣,看得出众人的反应还挺不错。
这边就有人开始汇报,先是北边来了警报,有三四万罗斯色目人的军队南下。没等基辅这边做出军队调动,东边也来了消息,钦察汗国的大量部队攻入元国边境。已经没办法确定钦察汗国的军队数量,所有发出情报的城镇据点都没了后续消息。以知道的消息,元国朝廷怀疑攻入元国的钦察汗国军队数量有可能超过十万。
郝康静静的听着。他自己都很奇怪,自己为何会这么镇定。仔细想起来,也许是看惯了大宋的报纸,大宋每次都宣传着在西北斩首五万,在辽东斩首十万,在阴山以北斩首二十万。又或者是今年移民百万回到中原地区。经过气愤、暴怒之后,郝康对于蒙古人的悲惨命运只感到无奈。现在这点单纯的数字已经不会让他格外激动起来。
看到大王子镇定自若的听着报告,神色只是淡定,甚至有种阴冷的镇定。群臣们觉得自己的焦虑也有些消散。主将如此镇定,想来是能够解决问题。
一个个情况报告结束,会议室内暂时安定下来。郝康觉得身边的母亲好像不太对劲,扭头一看,包惜弱脸色苍白,看着都有些虚脱的样子。他连忙低声问道:“娘,要不你先回去歇着,这些事情有我在就好。”
包惜弱最厌恶战争,听到儿子温言劝说,她微微点点头。郝康向旁边的侍女命道:“先送王后回宫。”
等宫女扶着包惜弱消失在门后,郝康站起身,对随从说道:“给大家倒水,我也口渴了。”
不少大臣听到这话,都轻轻吁了口气。他们中很多人的确紧张的口干舌燥,而包惜弱王后可不如郝仁大王,并没有注意到这点。然后又听郝康说道:“那些桔子来,给大家分了。”
没多久,屋里面就飘着蜂蜜柠檬水、红茶与柑橘的香气。郝康自己从烟盒里抽了根烟,然后把烟盒的口打开,对随从做了个手势。有随从给大臣们一一让烟,还有随从机灵的跑回去拿烟。片刻之后好几个托盘里面放满了烟卷,在桌上摆开。
有这些缓解压力的物件,屋内气氛也没有之前那么凝重。郝康思忖片刻,开口说道:“我觉得这么多敌人是约定好的。大家觉得呢”
有些大臣愣住了,他们原本并没有想到这个方面。有些则连连点头,罗斯各国都臣服于钦察汗国,若是说他们没有勾结才是奇怪的事情。
郝康接着说道:“不仅是钦察汗国与罗斯人勾结,他们应该也与西边的色目人勾结才对。不然的话怎么会父王出兵之后,他们就打过来了。”
这个判断很有道理,也合情合理,一些大臣再次陷入慌乱之中。元国的制度模仿大宋,大宋的官员定期学习考试,元国官员要接受同样的考试。把西边的色目人北边的罗斯人东边的钦察汗国连接起来,元国被三路敌人包围。局面看着凶险无比。会议室里很快就开始嘈杂起来。
啪的一声,郝康皱着眉头一掌拍在桌上,接着大声喝道:“别吵”
经他这么一喝,大臣们果然不敢再乱嚷嚷,目光再次集中在此时元国顺位最高的大王子身上。而郝康心里面也是一阵阵的怒火上涌,却被他压住了。
在大宋的时候,每次他因为看到大宋对蒙古的恶行而愤怒到大骂,甚至想冲出去杀汉人的时候。负责照顾元国留学生的老师就劝告郝康,“太子,成吉思汗说过,在我的力量还不足的时候,我就得忍让,违心的忍让现在我们跟着你上街去杀汉人,咱们便是一个杀一百个汉人,也不过是杀了一万汉人。而且汉人监视着咱们,别说杀一人一百个,就是咱们刚杀一两个汉人,那些宋军就冲上来了。你觉得用这么多人的性命换几个汉人,值得么”
经历过种种激烈的日夜,郝康遇事再也没有那么激动的反应。他此时心中飞舞的都是怎么御敌,怎么致胜的念头。没多久,郝康气馁的发现,他所想到的,居然都是大宋的路数。
看郝康好一阵沉默不语,有大臣鼓起语气问道:“大王子,咱们该怎么办”
“嗯不管敌人几路来,咱么就一路去”报纸上宣传的话,从郝康嘴里脱口而出。
当然,有了闹钟之后,还真出现过迟到的问题。若是晚上讨论的太晚,将领干脆就在中军营地住下。甚至能多睡会。
一众人等集齐,郝仁开门见山的说道:“昨天得到消息,条顿骑士团撤退了”
大伙立刻有点懵。原本距离元军不过五十里的条顿骑士团国军队开始撤退,目标方向是华沙。立刻有人不解的问道:“这帮色目人在想什么”
郝仁呵呵一笑,他原本倒是奇怪条顿骑士团国的军队为什么会生出和元国军队野战的勇气。现在条顿骑士国表现出大步撤退智慧,郝仁感觉战争终于回到了可以理解的程度。他笑道:“野战也好,攻城战也罢,都是要打。恢复之前进攻华沙的计划,夺下华沙之后,我们就有了很好的据点。”
这边做了决定,后勤处长跟着说道:“根据情报,华沙那边有足够的树林,咱们的零件也够。大概能在十天里面建立一百门回回炮。”
“石头呢”有人问。
“石头也不缺。那边的城墙就是石头制成。如果当地石头不足,还可以沿河去取石头。”谈到制作重型攻城装备,后勤处长充满了自信,“诸位可以放心,我们一定可以用超过二百斤的石头让华沙城墙开门。”
不少将领都开始点头,五斤重的铁球对于城墙没什么用,二百斤的大石头则可以造成毁灭性的打击。早晨的会议很快结束,元国军队拔营起寨,继续向西出发。
条顿骑士国放出了许多侦骑,元国军队也派出大量侦察兵截杀这些条顿骑士国的耳目,却也没有完全拔掉。便是只有少量的漏网之鱼,也足够将最新消息告知骑士团。条顿骑士团的大团长听到消息,就问身边的副官说道:“援军有消息么”
副官马上回答:“回到华沙,大概会有两万多波兰军队。马林堡那边也增派了三万多步兵。”
“嗯。”得知有十万人在手,大团长比较满意。华沙城在维斯瓦河西岸,得知蒙古军数量巨大,大团长就决定撤回华沙,隔着维斯瓦河与蒙古军对峙。情报显示,蒙古军基本都是骑兵,万一被蒙古军堵住,那真的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接连派出使者后,大团长与条顿骑士团的军队一路西归。
此时元国大王子郝康正与一队元国骑兵返回基辅。此次战争前正好完成了夏收,通向西边的河里都是各种运送物资的船只。郝康心中盘算着沟通元国与波兰地区的运河,一旦完成,元国的船只就能直接把物资在两国间往来,再也不用受到陆路运输的限制。即便是很窄的河道,一艘内河专用运输船依旧能轻松运输二十吨以上的货物。与之相较,一辆马车也就是拉一千斤东西。两者之间有四十倍运力的差距。大宋运河的标准运输船可以运送五百吨的货物,马车那点运力看起来更加可怜。
刚到城门口,就见到有人迎接。穿着文官制服的人迎上来就焦急的说道:“大王子,赶紧回宫。有敌人入侵”
“什么”郝康登时懵了,他急忙问道:“哪里来了的敌人”
“回宫再说”文官焦急的催促道。
一回到郝仁平日里办公的会议室,就见已经坐满了人。主位上是监国的王后包惜弱,下面坐了一众大臣。见到郝康出现在门口,众人纷纷带着喜色起身。大王子郝康自幼就有乃父郝仁的感觉,而且给人留下比郝仁更机灵聪明的印象。这位英俊的大王子出现,原本只是议论纷纷的会议马上就有了主心骨。
在包惜弱右手下第一个位置是空的,郝康从容站到那个给他留下的位置上,对众人说道:“不管是何种敌人入侵,我们都要和他们战斗到底。期望诸位能够同心协力,保家卫国。”
听到保家卫国四个字,众人都觉得精神一振。见到郝康也没有长篇大论,做了这么简短有力的发言后就坐到位置上等着群臣汇报情况,众人心中更是安定。杨康的容貌与他娘包惜弱一模一样,同样的容貌造成了不同结果。以包惜弱那种不杀生的性格,大臣也不敢指望王后能够指挥大家御敌。
郝康是第一次居于如此高的地位,脸上虽然镇定,心里面也很是不安。方才的话是他从大宋报纸上看到的赵官家发言。赵嘉仁也会在报纸上做长篇大论,一旦关乎战争的内容,就简单明快。其中最常用的就是保家卫国四个字。巡视群臣,看得出众人的反应还挺不错。
这边就有人开始汇报,先是北边来了警报,有三四万罗斯色目人的军队南下。没等基辅这边做出军队调动,东边也来了消息,钦察汗国的大量部队攻入元国边境。已经没办法确定钦察汗国的军队数量,所有发出情报的城镇据点都没了后续消息。以知道的消息,元国朝廷怀疑攻入元国的钦察汗国军队数量有可能超过十万。
郝康静静的听着。他自己都很奇怪,自己为何会这么镇定。仔细想起来,也许是看惯了大宋的报纸,大宋每次都宣传着在西北斩首五万,在辽东斩首十万,在阴山以北斩首二十万。又或者是今年移民百万回到中原地区。经过气愤、暴怒之后,郝康对于蒙古人的悲惨命运只感到无奈。现在这点单纯的数字已经不会让他格外激动起来。
看到大王子镇定自若的听着报告,神色只是淡定,甚至有种阴冷的镇定。群臣们觉得自己的焦虑也有些消散。主将如此镇定,想来是能够解决问题。
一个个情况报告结束,会议室内暂时安定下来。郝康觉得身边的母亲好像不太对劲,扭头一看,包惜弱脸色苍白,看着都有些虚脱的样子。他连忙低声问道:“娘,要不你先回去歇着,这些事情有我在就好。”
包惜弱最厌恶战争,听到儿子温言劝说,她微微点点头。郝康向旁边的侍女命道:“先送王后回宫。”
等宫女扶着包惜弱消失在门后,郝康站起身,对随从说道:“给大家倒水,我也口渴了。”
不少大臣听到这话,都轻轻吁了口气。他们中很多人的确紧张的口干舌燥,而包惜弱王后可不如郝仁大王,并没有注意到这点。然后又听郝康说道:“那些桔子来,给大家分了。”
没多久,屋里面就飘着蜂蜜柠檬水、红茶与柑橘的香气。郝康自己从烟盒里抽了根烟,然后把烟盒的口打开,对随从做了个手势。有随从给大臣们一一让烟,还有随从机灵的跑回去拿烟。片刻之后好几个托盘里面放满了烟卷,在桌上摆开。
有这些缓解压力的物件,屋内气氛也没有之前那么凝重。郝康思忖片刻,开口说道:“我觉得这么多敌人是约定好的。大家觉得呢”
有些大臣愣住了,他们原本并没有想到这个方面。有些则连连点头,罗斯各国都臣服于钦察汗国,若是说他们没有勾结才是奇怪的事情。
郝康接着说道:“不仅是钦察汗国与罗斯人勾结,他们应该也与西边的色目人勾结才对。不然的话怎么会父王出兵之后,他们就打过来了。”
这个判断很有道理,也合情合理,一些大臣再次陷入慌乱之中。元国的制度模仿大宋,大宋的官员定期学习考试,元国官员要接受同样的考试。把西边的色目人北边的罗斯人东边的钦察汗国连接起来,元国被三路敌人包围。局面看着凶险无比。会议室里很快就开始嘈杂起来。
啪的一声,郝康皱着眉头一掌拍在桌上,接着大声喝道:“别吵”
经他这么一喝,大臣们果然不敢再乱嚷嚷,目光再次集中在此时元国顺位最高的大王子身上。而郝康心里面也是一阵阵的怒火上涌,却被他压住了。
在大宋的时候,每次他因为看到大宋对蒙古的恶行而愤怒到大骂,甚至想冲出去杀汉人的时候。负责照顾元国留学生的老师就劝告郝康,“太子,成吉思汗说过,在我的力量还不足的时候,我就得忍让,违心的忍让现在我们跟着你上街去杀汉人,咱们便是一个杀一百个汉人,也不过是杀了一万汉人。而且汉人监视着咱们,别说杀一人一百个,就是咱们刚杀一两个汉人,那些宋军就冲上来了。你觉得用这么多人的性命换几个汉人,值得么”
经历过种种激烈的日夜,郝康遇事再也没有那么激动的反应。他此时心中飞舞的都是怎么御敌,怎么致胜的念头。没多久,郝康气馁的发现,他所想到的,居然都是大宋的路数。
看郝康好一阵沉默不语,有大臣鼓起语气问道:“大王子,咱们该怎么办”
“嗯不管敌人几路来,咱么就一路去”报纸上宣传的话,从郝康嘴里脱口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