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的码头非常繁华,繁华到了拥挤的程度。船只进进出出,每天都有几万人来来往往。郝康站在一群元国同学中间,每当有人向码头来,他都会忍不住露出期待的表情。确定来的人并非他期待的穆同学,脸上就忍不住阴沉一分。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距离上船的时间所剩无几。郝康心中越来越焦急,即便知道他所期待的大概不会出现,他还是忍不住期待奇迹会发生。
又有一群人过来,郝康再次瞩目。见到人流中有些人直奔他所在的方向而来,郝康心中再次生出期待来。在大宋留学好几年,郝康也结交了一些宋国同学,但是他毕竟是蒙古人,虽然郝康觉得元国和蒙古之间有巨大的差距,可那些同学们并不这么看。大家相交相识是因为年轻人喜欢交友,可大宋报纸动辄宣传斩首几万几十万北方夷狄,郝康心中也被反复冲击。
就在这样的局面下,郝康还是和一位穆同学有着非常好的关系。这关系好到郝康甚至告诉穆同学,希望她能够与郝康一起去元国开始他们的新生活。然后,郝康就在这里等着穆同学。即便知道他的期待没有实现的可能,郝康还是期待奇迹会发生。
新过来的那些人和之前不同,其中有些人走出人群,直奔郝康而来。定睛观看,那不是穿着普通服装的宋人,更没有女性在其中。直奔郝康而来的是一群军人。这下郝康脸色变得更差。面对穆同学的时候,郝康并没考虑过他是元国人,穆同学是大宋人。可那些大宋军服总是能让郝康清楚的感知到,那些人是敌人。正是那些人在蒙古的肆虐,才有大宋报纸那‘斩首N万’‘年斩首N是万’的消息。
看到一群军人目标明确的过来,元国使馆的人也被吓的不轻。他们连忙上前挡在这群对元国来说非常宝贵的留学生面前。这些年轻的留学生在元国出身尊贵,他们都是元国大人物的子弟。这些年轻人在大宋接受了长时间的教育,回到元国之后可都是要重用的。军人们停在元国使馆人员面前,一位少校上前问道:“你们这里面有一位叫做郝康的人吧。”
“你们……有什么事?”元国使馆人员小心的问道。
宋军少校背后走上来一人,他四十来岁,身材高大结实,看着就是练家子。举手投足轻快有力。元国使馆人员忍不住吞了口口水,这位军人肩头上的大将阶级章证明了他尊贵的身份。用力把口水吞下去,使馆人员恭敬的说道:“请问这位大人有什么指教?”
郝康就站在使馆人员背后,他万万没想到会有一位大将来找他,心脏忍不住剧烈的跳动起来。元国全面学习大宋,不干事制度还是文化,大宋这个蒙古死敌都是元国的老师。所以郝康知道大宋的制度是‘权责相符’,大宋赵官家作为大宋统帅,拥有唯一的大元帅阶级。这个阶级并非是因为赵嘉仁赵官家是皇帝,而是因为赵官家作为大宋新军的缔造者和指挥者,建立了无数丰功伟绩,打了无数胜仗。
在大宋军阶条例中规定,大宋皇帝是大宋军队的统帅。但是大宋军队统帅并不具备任何军阶,大宋皇帝想挂上军阶,那就得参过军,这个军阶必须是他在军中服役时候得到的军阶。任何皇帝、亲王、皇室、宗室,都依照此例。身份再高贵,也必须服从军队的制度。
在如此森严的制度下,一位宋军大将必然是亲冒矢石,在万马军中建立起他的功绩。而这样的大将指挥过的兵马,会比元国全国的兵马都多。大宋皇帝指挥的宋军杀过七位数的‘夷狄’,也有说法是大宋皇帝指挥宋军杀死的‘夷狄’已经到了八位数。眼前这位大将杀过的‘夷狄’至少得达到六位数。他一定是蒙古的死敌。
郝康都知道这个事实,元国的使者自然也知道。问了这位大人‘有什么指教’后,使者警惕的看着宋国大将,完全想不出怎么才能打发走这位杀星。
杨铁心本想说话,然而目光扫过元国那帮归国人员,他就想不起来要说什么。什么都不用说,杨铁心就看到了他想找的人。杨铁心一直以为自己早就忘记了妻子的容貌,在他回想二十年前的过往之时,妻子面容朦胧,清晰的只有她的身影。现在他看到了,在元国使馆人员背后站立的那个青年有着杨铁心无比熟悉的面孔。
一瞬间,杨铁心发现自己错了,他以为自己会看到郝仁的儿子。没想到看到的是包惜弱的儿子。那眉眼,那容貌,都是杨铁心记不清楚却从未忘记过的模样。杨铁心住上前两步,想靠近包惜弱的儿子。元国使者见势不妙,连忙试图挡在包惜弱的儿子面前。
宋军少校拽住使者,把他拉到一边。使者还想挣扎,又上来两名宋军顷刻就压制住了这厮。少校冷冷的说道:“你别添乱,乱动我们就收拾你。”
使者眼瞅自己动弹不得,只能喊道:“太子,你先走!”
郝康对这话是充耳不闻,作为元国大王子,他接受了很严厉的军事教育。所以他能感觉到对面的这位宋国大将身上的力量,就如小狮子能够清楚感受到雄狮的力量。
“你……是包惜弱的儿子?”郝康听到对面的宋国大将说道,这口音让郝康愣住了。大宋有着广阔的疆土,每个地方的人都有自己的口音。也许大宋的人自己并不清楚,但是对于郝康这个外人来讲,反倒能听出口音中的细微差别。对面这个男人的口音与郝康母亲的口音一模一样,那里头的种种细微真的完全一样。甚至连语气都没什么分别。
迟疑了片刻,郝康很自然就用从他母亲那里学来的口音答道:“是的。请问阁下有何指教?”
郝康本以为面前这位宋国将军会用凶恶的口气说出什么,没想到宋国大将并没有吭声,他脸上又悲又喜,看上去像是一位邻家大伯,而不是一位杀人无算的将军。
就这么对立了片刻,郝仁在强大的心理压力下再次开口,“请问阁下认知我母亲?”
这话说完,郝康看到那位宋国大将眼圈竟然红了。不到二十岁的郝康被这变化吓了一跳,他心头一片不解,自己没说什么不得了的事情,怎么就把四十来岁的大男人给弄哭了。
就在各种念头乱窜,甚至连‘给对面这人一块纸巾擦擦眼泪’的念头都冒出来的时候,郝康听到对面这人用一种还算温和的声音说道:“我是……你母亲的故交。”
“哦。伯伯你好。”郝康本能的说道。
“我……我想让你帮我办件事。”对面的将军说道。
“什么事?”郝康小心的回答。同时观察着对面的男子。包惜弱作为元国国主的正妃,在元国有着极高的地位。但是这个地位与元国国主郝仁一比,就显不出特别的崇高。郝康从来没关心过自己的母亲是什么出身,他只知道老娘是南方汉人,汉人在现在的元国和蒙古人一样尊贵,甚至比蒙古人还更尊贵一点。
至于老爹郝仁和母亲包惜弱是怎么成亲的,郝康从来都没想过。爹是国主,娘是正妃。自己是长子,有一群弟弟妹妹。觉得开心就跑出去和小伙伴一起玩耍,不高兴了就跑去找娘亲撒娇,腻在她身边。做错了事情会被娘亲责骂,爹爹会责骂或者责打或者训斥,这就是他对家庭的看法。
现在郝康突然发现,他的娘亲并不是简单的‘娘亲’。就如他的爹爹郝仁一样,他的娘亲包惜弱好像也有不得了的出身呢。能让宋国大将专门前来,普通人根本不可能有如此待遇。
就在心中混乱之时,郝康觉得自己好像看到对面的宋国大将眼圈红了。就在郝康觉得自己也许看错了的时候,却见对面的宋国大将神色突然变了。方才的激动消散的干干净净,那个人突然就恢复了宋国大将该有的坚定沉稳。这本来面目让郝康忍不住想起他的爹爹郝仁。
“小子,我叫杨铁心。记住了么?”宋国大将用温和的声音说道。
“这……”郝康觉得自己没记住。
“拿纸笔来。”宋国大将说道。
立刻有军人拿了纸笔出来,两个人捧着公文包,让公文包平坦的背面向上,一叠信纸放在了公文包上面。宋国大将刷刷点点的在信纸上写了点什么。宋过军人又麻利的递上来一个牛皮纸信奉,宋国大将把信纸折好塞进信封,又在信封上端正的写下‘杨铁心’三字。
郝康一头雾水的接过信封,听宋军大将说道:“请把这个你交给你娘亲。”
“是。”郝康答道。
“路上别丢了。”
“是。”
本以为宋国大将还会说点什么,却没想到宋军大将抬手想拍郝康肩头,但是那手却没落下。片刻后宋国大将转身就走,那些宋军放开了元国使者,跟着宋国大将一溜烟走了个干净。
见到宋军们走了,元国使者如蒙大赦,他连忙对郝康说道:“太子,咱们上船吧。”说完之后也不管郝康愿意不愿意,两名元国使者连拉带推,护送着郝康上了给元国留学生们准备的专用船。
郝康虽然心中万般不愿意,却也知道自己也许并不安全。
到了船上,郝康站在甲板上,居高临下的看着码头。便是心中还有期待,郝康却也知道自己大概是等不到穆同学了。
拿着信,郝康心情沉重的看着信封封皮上杨铁心那三个字,然后把信纸给掏了出来。信纸上写了短短的一句话,‘杨铁心问候包惜弱安好’。
这行字让郝康觉得莫名其妙。单单为了这么一句话,犯得上花费这么大力气么?就方才见到的那位宋军大将的激动表现,便是写出千言万语,也不会让郝康觉得意外。
把信收起来,放进随身的包里。郝康心中想起了宋国大词人柳永的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心中念着这首辞,郝康只觉得悲从中来,眼泪忍不住涌出眼眶,滑下脸颊,落在信纸上。马上就要和穆同学天各一方,一生也没办法见面。在这个时候,郝康有千言万语想说出来,可怎么都不找不出能比这首辞更符合他此时心情的言语。
汽笛声非常不识趣的响起,船工们马上解开系在码头上的缆绳。随着微微的震动,船体两边的明轮也开始缓缓的旋转起来。
站在甲板上的元国使者长长的松了口气。运送元国这些尊贵而且宝贵留学生们的船终于开动了,虽然沿途还会有些危险,至少他们已经开始向着元国前进。只要克服了一路上的种种艰险,就可以回到元国。那时候,使者们就可以向元国国主郝仁交代,并且得到他们应该得到的赏赐。别说是宋国大将,就是一个宋国普通的小兵,使者也不想再有丝毫招惹。
郝康用袖子擦了眼泪,把那封只有一句话的问候信塞回信封,放进随身的包里。看着码头越来越远,看着人影越来越小,直到看不清楚。郝康依旧站在加班的护栏旁边。一直站到天色暗下来,他才垂头丧气的回到自己的船舱。倒在床铺上,郝康把被子盖在头上,一动不动。只有肩头部位在微微起伏着,船舱里响起了低低的抽泣声。
大宋334年1月22日,元国第一批赴宋留学生们踏上了归国的道路。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距离上船的时间所剩无几。郝康心中越来越焦急,即便知道他所期待的大概不会出现,他还是忍不住期待奇迹会发生。
又有一群人过来,郝康再次瞩目。见到人流中有些人直奔他所在的方向而来,郝康心中再次生出期待来。在大宋留学好几年,郝康也结交了一些宋国同学,但是他毕竟是蒙古人,虽然郝康觉得元国和蒙古之间有巨大的差距,可那些同学们并不这么看。大家相交相识是因为年轻人喜欢交友,可大宋报纸动辄宣传斩首几万几十万北方夷狄,郝康心中也被反复冲击。
就在这样的局面下,郝康还是和一位穆同学有着非常好的关系。这关系好到郝康甚至告诉穆同学,希望她能够与郝康一起去元国开始他们的新生活。然后,郝康就在这里等着穆同学。即便知道他的期待没有实现的可能,郝康还是期待奇迹会发生。
新过来的那些人和之前不同,其中有些人走出人群,直奔郝康而来。定睛观看,那不是穿着普通服装的宋人,更没有女性在其中。直奔郝康而来的是一群军人。这下郝康脸色变得更差。面对穆同学的时候,郝康并没考虑过他是元国人,穆同学是大宋人。可那些大宋军服总是能让郝康清楚的感知到,那些人是敌人。正是那些人在蒙古的肆虐,才有大宋报纸那‘斩首N万’‘年斩首N是万’的消息。
看到一群军人目标明确的过来,元国使馆的人也被吓的不轻。他们连忙上前挡在这群对元国来说非常宝贵的留学生面前。这些年轻的留学生在元国出身尊贵,他们都是元国大人物的子弟。这些年轻人在大宋接受了长时间的教育,回到元国之后可都是要重用的。军人们停在元国使馆人员面前,一位少校上前问道:“你们这里面有一位叫做郝康的人吧。”
“你们……有什么事?”元国使馆人员小心的问道。
宋军少校背后走上来一人,他四十来岁,身材高大结实,看着就是练家子。举手投足轻快有力。元国使馆人员忍不住吞了口口水,这位军人肩头上的大将阶级章证明了他尊贵的身份。用力把口水吞下去,使馆人员恭敬的说道:“请问这位大人有什么指教?”
郝康就站在使馆人员背后,他万万没想到会有一位大将来找他,心脏忍不住剧烈的跳动起来。元国全面学习大宋,不干事制度还是文化,大宋这个蒙古死敌都是元国的老师。所以郝康知道大宋的制度是‘权责相符’,大宋赵官家作为大宋统帅,拥有唯一的大元帅阶级。这个阶级并非是因为赵嘉仁赵官家是皇帝,而是因为赵官家作为大宋新军的缔造者和指挥者,建立了无数丰功伟绩,打了无数胜仗。
在大宋军阶条例中规定,大宋皇帝是大宋军队的统帅。但是大宋军队统帅并不具备任何军阶,大宋皇帝想挂上军阶,那就得参过军,这个军阶必须是他在军中服役时候得到的军阶。任何皇帝、亲王、皇室、宗室,都依照此例。身份再高贵,也必须服从军队的制度。
在如此森严的制度下,一位宋军大将必然是亲冒矢石,在万马军中建立起他的功绩。而这样的大将指挥过的兵马,会比元国全国的兵马都多。大宋皇帝指挥的宋军杀过七位数的‘夷狄’,也有说法是大宋皇帝指挥宋军杀死的‘夷狄’已经到了八位数。眼前这位大将杀过的‘夷狄’至少得达到六位数。他一定是蒙古的死敌。
郝康都知道这个事实,元国的使者自然也知道。问了这位大人‘有什么指教’后,使者警惕的看着宋国大将,完全想不出怎么才能打发走这位杀星。
杨铁心本想说话,然而目光扫过元国那帮归国人员,他就想不起来要说什么。什么都不用说,杨铁心就看到了他想找的人。杨铁心一直以为自己早就忘记了妻子的容貌,在他回想二十年前的过往之时,妻子面容朦胧,清晰的只有她的身影。现在他看到了,在元国使馆人员背后站立的那个青年有着杨铁心无比熟悉的面孔。
一瞬间,杨铁心发现自己错了,他以为自己会看到郝仁的儿子。没想到看到的是包惜弱的儿子。那眉眼,那容貌,都是杨铁心记不清楚却从未忘记过的模样。杨铁心住上前两步,想靠近包惜弱的儿子。元国使者见势不妙,连忙试图挡在包惜弱的儿子面前。
宋军少校拽住使者,把他拉到一边。使者还想挣扎,又上来两名宋军顷刻就压制住了这厮。少校冷冷的说道:“你别添乱,乱动我们就收拾你。”
使者眼瞅自己动弹不得,只能喊道:“太子,你先走!”
郝康对这话是充耳不闻,作为元国大王子,他接受了很严厉的军事教育。所以他能感觉到对面的这位宋国大将身上的力量,就如小狮子能够清楚感受到雄狮的力量。
“你……是包惜弱的儿子?”郝康听到对面的宋国大将说道,这口音让郝康愣住了。大宋有着广阔的疆土,每个地方的人都有自己的口音。也许大宋的人自己并不清楚,但是对于郝康这个外人来讲,反倒能听出口音中的细微差别。对面这个男人的口音与郝康母亲的口音一模一样,那里头的种种细微真的完全一样。甚至连语气都没什么分别。
迟疑了片刻,郝康很自然就用从他母亲那里学来的口音答道:“是的。请问阁下有何指教?”
郝康本以为面前这位宋国将军会用凶恶的口气说出什么,没想到宋国大将并没有吭声,他脸上又悲又喜,看上去像是一位邻家大伯,而不是一位杀人无算的将军。
就这么对立了片刻,郝仁在强大的心理压力下再次开口,“请问阁下认知我母亲?”
这话说完,郝康看到那位宋国大将眼圈竟然红了。不到二十岁的郝康被这变化吓了一跳,他心头一片不解,自己没说什么不得了的事情,怎么就把四十来岁的大男人给弄哭了。
就在各种念头乱窜,甚至连‘给对面这人一块纸巾擦擦眼泪’的念头都冒出来的时候,郝康听到对面这人用一种还算温和的声音说道:“我是……你母亲的故交。”
“哦。伯伯你好。”郝康本能的说道。
“我……我想让你帮我办件事。”对面的将军说道。
“什么事?”郝康小心的回答。同时观察着对面的男子。包惜弱作为元国国主的正妃,在元国有着极高的地位。但是这个地位与元国国主郝仁一比,就显不出特别的崇高。郝康从来没关心过自己的母亲是什么出身,他只知道老娘是南方汉人,汉人在现在的元国和蒙古人一样尊贵,甚至比蒙古人还更尊贵一点。
至于老爹郝仁和母亲包惜弱是怎么成亲的,郝康从来都没想过。爹是国主,娘是正妃。自己是长子,有一群弟弟妹妹。觉得开心就跑出去和小伙伴一起玩耍,不高兴了就跑去找娘亲撒娇,腻在她身边。做错了事情会被娘亲责骂,爹爹会责骂或者责打或者训斥,这就是他对家庭的看法。
现在郝康突然发现,他的娘亲并不是简单的‘娘亲’。就如他的爹爹郝仁一样,他的娘亲包惜弱好像也有不得了的出身呢。能让宋国大将专门前来,普通人根本不可能有如此待遇。
就在心中混乱之时,郝康觉得自己好像看到对面的宋国大将眼圈红了。就在郝康觉得自己也许看错了的时候,却见对面的宋国大将神色突然变了。方才的激动消散的干干净净,那个人突然就恢复了宋国大将该有的坚定沉稳。这本来面目让郝康忍不住想起他的爹爹郝仁。
“小子,我叫杨铁心。记住了么?”宋国大将用温和的声音说道。
“这……”郝康觉得自己没记住。
“拿纸笔来。”宋国大将说道。
立刻有军人拿了纸笔出来,两个人捧着公文包,让公文包平坦的背面向上,一叠信纸放在了公文包上面。宋国大将刷刷点点的在信纸上写了点什么。宋过军人又麻利的递上来一个牛皮纸信奉,宋国大将把信纸折好塞进信封,又在信封上端正的写下‘杨铁心’三字。
郝康一头雾水的接过信封,听宋军大将说道:“请把这个你交给你娘亲。”
“是。”郝康答道。
“路上别丢了。”
“是。”
本以为宋国大将还会说点什么,却没想到宋军大将抬手想拍郝康肩头,但是那手却没落下。片刻后宋国大将转身就走,那些宋军放开了元国使者,跟着宋国大将一溜烟走了个干净。
见到宋军们走了,元国使者如蒙大赦,他连忙对郝康说道:“太子,咱们上船吧。”说完之后也不管郝康愿意不愿意,两名元国使者连拉带推,护送着郝康上了给元国留学生们准备的专用船。
郝康虽然心中万般不愿意,却也知道自己也许并不安全。
到了船上,郝康站在甲板上,居高临下的看着码头。便是心中还有期待,郝康却也知道自己大概是等不到穆同学了。
拿着信,郝康心情沉重的看着信封封皮上杨铁心那三个字,然后把信纸给掏了出来。信纸上写了短短的一句话,‘杨铁心问候包惜弱安好’。
这行字让郝康觉得莫名其妙。单单为了这么一句话,犯得上花费这么大力气么?就方才见到的那位宋军大将的激动表现,便是写出千言万语,也不会让郝康觉得意外。
把信收起来,放进随身的包里。郝康心中想起了宋国大词人柳永的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心中念着这首辞,郝康只觉得悲从中来,眼泪忍不住涌出眼眶,滑下脸颊,落在信纸上。马上就要和穆同学天各一方,一生也没办法见面。在这个时候,郝康有千言万语想说出来,可怎么都不找不出能比这首辞更符合他此时心情的言语。
汽笛声非常不识趣的响起,船工们马上解开系在码头上的缆绳。随着微微的震动,船体两边的明轮也开始缓缓的旋转起来。
站在甲板上的元国使者长长的松了口气。运送元国这些尊贵而且宝贵留学生们的船终于开动了,虽然沿途还会有些危险,至少他们已经开始向着元国前进。只要克服了一路上的种种艰险,就可以回到元国。那时候,使者们就可以向元国国主郝仁交代,并且得到他们应该得到的赏赐。别说是宋国大将,就是一个宋国普通的小兵,使者也不想再有丝毫招惹。
郝康用袖子擦了眼泪,把那封只有一句话的问候信塞回信封,放进随身的包里。看着码头越来越远,看着人影越来越小,直到看不清楚。郝康依旧站在加班的护栏旁边。一直站到天色暗下来,他才垂头丧气的回到自己的船舱。倒在床铺上,郝康把被子盖在头上,一动不动。只有肩头部位在微微起伏着,船舱里响起了低低的抽泣声。
大宋334年1月22日,元国第一批赴宋留学生们踏上了归国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