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快更新舌尖上的大宋最新章节!
杨怀仁和章惇在主席上说着客套话,杨怀仁看出章惇也是个嗜好美酒之人,于是不断地给章惇添酒。
杨怀仁联想起将来章惇执政之后,未来十余年里取得的成就来,再看看眼前之人,似乎有种恍惚之感,好像不太好把那些事情对号入座。
眼前的章惇,性情直率,喝起酒来也豪爽,没有半点那种酸儒文人的虚假。而言谈举止之间,又自然而然的流露出一种文雅洒脱的文人气质,似乎又跟他刚正的长相有点对不上。
章淳说起当今朝堂上的事情来,侃侃而谈,在杨怀仁这个后世人听起来,也觉得非常有见解,可见此人是个才智出众,学问渊博之人。
最重要的,是这个人有思想,会思考,而不只是遵循着前人的思想而没有主见,特别是关于赵煦制定的改革内容,也是当着杨怀仁这个赵煦宠臣的面前直陈利弊,并不作假。
章惇这样的性格,倒是挺对得上杨怀仁的脾性,只不过杨怀仁隐约觉得哪里不太对劲,总是有些不自在的感觉。
一是因为对于朝堂上的事情,还有赵煦如今正在进行的改革,杨怀仁不太关心,连赵煦都不强迫杨怀仁参与其中,杨怀仁就更没兴趣了。
二是章惇对杨怀仁的态度,有点交浅言深了。两个人这是第一次见面,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场合里,即便是多喝了几杯,章惇说的一些话,也是太过直白了些。
杨怀仁已经不是刚来到大宋那个单纯的少年人了,经历了那么多事情之后,他现在起码不会轻易的意气用事的去做一些事情,或者说一些不该说的话。
反观章惇,他一个六十多岁的人,为官多年的经历,官场几经沉浮,就更不可能在这方面还不如杨怀仁一个二十岁的青年人成熟。
就算是真心想要结交朋友,也没有这样的道理。
人与人之间交往,往往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年少的时候交朋友,根本不会忌讳交浅言深这样的事情,大家谈得来,能玩到一块儿,那就是臭味相投了。
大家交朋友就是为了有个玩伴,根本也没有什么复杂的利益关系牵绊,说话交往都比较随意。
但人慢慢成长了之后,特别是踏入社会之后,人情世故就没有年少是那么单纯简单了。
交朋友很简单,但是交到一个知心的朋友,可以什么话都毫不忌讳的说出来的朋友,似乎就很难了。
工作上的朋友,生意场上的伙伴,哪怕是街坊邻里之间,也总没有那种很容易就交了心的感觉,牵扯的利益太多,就容易产生一道看不见的隔阂。
大多数朋友也都是泛泛之交,点头之交而已,交情浅了,自然不能什么话都说得很深,容易产生一些不必要的误会。
章惇肯定不会不懂的这样的道理,特别是眼下两个人的身份,他是个新任的宰相,杨怀仁则是个新晋的郡公。
这样身份的两个人喝酒谈天,本不该是如此的情景的。这就让杨怀仁有点怀疑章惇这一趟来的目的了,除了赵煦委派他来给学院的落成典礼捧场之外,或许章惇个人对杨怀仁,也有自己的目的。
所以那些亲密的或者忌讳的话从章惇嘴里说出来,听到杨怀仁耳朵里便让他觉得越来越不对劲,那感觉就好像……章惇在试探杨怀仁。
杨怀仁渐渐想明白了一些,也许是因为章惇在官场沉浮了太久,这一次起复之后,像他这样一个胸怀抱负的人,终于看到了一次让他实现自己理想的机会。
赵煦虽然非常器重他,一下子就给了他一个宰相的头衔,但是章惇不会傻到一开始就大张旗鼓的去做事,该试探的人要先试探一下,该趟的路子,也要先趟明白了。
朝堂上当下就有七八位戴着宰相头衔的人还在,章惇这个实权的宰相,也不敢掉以轻心。
而杨怀仁这个赵煦十分信任又恩宠过盛的近臣,在章淳眼里似乎被赵煦过于放纵了,他不得不用这样一种办法来试探一下,也许将来在他实现政治理想的道路上,杨怀仁就会成为他最大的阻碍。
杨怀仁可无心去掺和他的改革理想,被章惇这样试探,心中还是不太舒服,直接了当的就表明了自己的立场。
“章相公不必费劲了,小子对朝堂之事根本就不关心,也没有要掺和的意思,我就是个小人物,没有多大志向,能赚够了钱然后当个纨绔子弟,我就很知足。”
章惇就这么被杨怀仁说破了面皮,不但没有生气,反而满意地笑呵呵地去给杨怀仁敬酒,也许杨怀仁的态度,正是他想得到的。
尽管一句话不能就这么让他相信杨怀仁,不过从杨怀仁没事竟然靡费大量财富去盖这么一座教授厨子的学院来看,这个人确实没有多大野心。
“其实官家这趟让老夫来,还有另一件事情。”
章惇主动岔开了话题,杨怀仁也就顺着他,没必要在一件他根本就不在意的事情上继续纠结。
“哦?不知圣上还有何事吩咐?”
“吩咐倒谈不上,就是有件事,官家要拜托杨郡公去帮忙办。杨郡公可听说嘉王爷上书圣上要解官给丧之事?”
解官给丧,简单的理解就是解下官职,去给父母守孝。宋朝最讲究的就是孝道,家中若是有双亲过世,当子女的有守孝三年的说法。
当然,对于寻常百姓来说,放下生计,去给父母守孝三年,确实是一种孝顺的表现,但是迫于实际生活的压力,是很少人真正做到守孝三年这么久的。
正常的都是守孝一月,长的则守孝三月而已。读书人,还有当了官的人似乎对此非常讲究,除了遵循圣人之言,也有很大的情况是做给别人看的。
他们父母有人离世之后,他们会解官回家守孝,等守孝期满之后,再重新出来做官。
朝堂之上的官员也好,皇帝也好,对于遵从孝道的人也特别看重,像章惇多年前就曾经解官给丧,回家守孝三年之久。
杨怀仁和章惇在主席上说着客套话,杨怀仁看出章惇也是个嗜好美酒之人,于是不断地给章惇添酒。
杨怀仁联想起将来章惇执政之后,未来十余年里取得的成就来,再看看眼前之人,似乎有种恍惚之感,好像不太好把那些事情对号入座。
眼前的章惇,性情直率,喝起酒来也豪爽,没有半点那种酸儒文人的虚假。而言谈举止之间,又自然而然的流露出一种文雅洒脱的文人气质,似乎又跟他刚正的长相有点对不上。
章淳说起当今朝堂上的事情来,侃侃而谈,在杨怀仁这个后世人听起来,也觉得非常有见解,可见此人是个才智出众,学问渊博之人。
最重要的,是这个人有思想,会思考,而不只是遵循着前人的思想而没有主见,特别是关于赵煦制定的改革内容,也是当着杨怀仁这个赵煦宠臣的面前直陈利弊,并不作假。
章惇这样的性格,倒是挺对得上杨怀仁的脾性,只不过杨怀仁隐约觉得哪里不太对劲,总是有些不自在的感觉。
一是因为对于朝堂上的事情,还有赵煦如今正在进行的改革,杨怀仁不太关心,连赵煦都不强迫杨怀仁参与其中,杨怀仁就更没兴趣了。
二是章惇对杨怀仁的态度,有点交浅言深了。两个人这是第一次见面,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场合里,即便是多喝了几杯,章惇说的一些话,也是太过直白了些。
杨怀仁已经不是刚来到大宋那个单纯的少年人了,经历了那么多事情之后,他现在起码不会轻易的意气用事的去做一些事情,或者说一些不该说的话。
反观章惇,他一个六十多岁的人,为官多年的经历,官场几经沉浮,就更不可能在这方面还不如杨怀仁一个二十岁的青年人成熟。
就算是真心想要结交朋友,也没有这样的道理。
人与人之间交往,往往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年少的时候交朋友,根本不会忌讳交浅言深这样的事情,大家谈得来,能玩到一块儿,那就是臭味相投了。
大家交朋友就是为了有个玩伴,根本也没有什么复杂的利益关系牵绊,说话交往都比较随意。
但人慢慢成长了之后,特别是踏入社会之后,人情世故就没有年少是那么单纯简单了。
交朋友很简单,但是交到一个知心的朋友,可以什么话都毫不忌讳的说出来的朋友,似乎就很难了。
工作上的朋友,生意场上的伙伴,哪怕是街坊邻里之间,也总没有那种很容易就交了心的感觉,牵扯的利益太多,就容易产生一道看不见的隔阂。
大多数朋友也都是泛泛之交,点头之交而已,交情浅了,自然不能什么话都说得很深,容易产生一些不必要的误会。
章惇肯定不会不懂的这样的道理,特别是眼下两个人的身份,他是个新任的宰相,杨怀仁则是个新晋的郡公。
这样身份的两个人喝酒谈天,本不该是如此的情景的。这就让杨怀仁有点怀疑章惇这一趟来的目的了,除了赵煦委派他来给学院的落成典礼捧场之外,或许章惇个人对杨怀仁,也有自己的目的。
所以那些亲密的或者忌讳的话从章惇嘴里说出来,听到杨怀仁耳朵里便让他觉得越来越不对劲,那感觉就好像……章惇在试探杨怀仁。
杨怀仁渐渐想明白了一些,也许是因为章惇在官场沉浮了太久,这一次起复之后,像他这样一个胸怀抱负的人,终于看到了一次让他实现自己理想的机会。
赵煦虽然非常器重他,一下子就给了他一个宰相的头衔,但是章惇不会傻到一开始就大张旗鼓的去做事,该试探的人要先试探一下,该趟的路子,也要先趟明白了。
朝堂上当下就有七八位戴着宰相头衔的人还在,章惇这个实权的宰相,也不敢掉以轻心。
而杨怀仁这个赵煦十分信任又恩宠过盛的近臣,在章淳眼里似乎被赵煦过于放纵了,他不得不用这样一种办法来试探一下,也许将来在他实现政治理想的道路上,杨怀仁就会成为他最大的阻碍。
杨怀仁可无心去掺和他的改革理想,被章惇这样试探,心中还是不太舒服,直接了当的就表明了自己的立场。
“章相公不必费劲了,小子对朝堂之事根本就不关心,也没有要掺和的意思,我就是个小人物,没有多大志向,能赚够了钱然后当个纨绔子弟,我就很知足。”
章惇就这么被杨怀仁说破了面皮,不但没有生气,反而满意地笑呵呵地去给杨怀仁敬酒,也许杨怀仁的态度,正是他想得到的。
尽管一句话不能就这么让他相信杨怀仁,不过从杨怀仁没事竟然靡费大量财富去盖这么一座教授厨子的学院来看,这个人确实没有多大野心。
“其实官家这趟让老夫来,还有另一件事情。”
章惇主动岔开了话题,杨怀仁也就顺着他,没必要在一件他根本就不在意的事情上继续纠结。
“哦?不知圣上还有何事吩咐?”
“吩咐倒谈不上,就是有件事,官家要拜托杨郡公去帮忙办。杨郡公可听说嘉王爷上书圣上要解官给丧之事?”
解官给丧,简单的理解就是解下官职,去给父母守孝。宋朝最讲究的就是孝道,家中若是有双亲过世,当子女的有守孝三年的说法。
当然,对于寻常百姓来说,放下生计,去给父母守孝三年,确实是一种孝顺的表现,但是迫于实际生活的压力,是很少人真正做到守孝三年这么久的。
正常的都是守孝一月,长的则守孝三月而已。读书人,还有当了官的人似乎对此非常讲究,除了遵循圣人之言,也有很大的情况是做给别人看的。
他们父母有人离世之后,他们会解官回家守孝,等守孝期满之后,再重新出来做官。
朝堂之上的官员也好,皇帝也好,对于遵从孝道的人也特别看重,像章惇多年前就曾经解官给丧,回家守孝三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