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快更新舌尖上的大宋最新章节!
中国人讲究礼尚往来,上次卖牛肉面配方,人家嘉王帮了那么大的忙,又送来了几车书画解决了那么大的问题,杨怀仁觉得应该去拜访一下以示谢意。
照规矩提前一日送了拜帖,杨怀仁一大早就吩咐杨福备好了车驾,提留了两坛随园春向城北的嘉王府而去。
行至王府,通报了王府的内侍,杨怀仁被领到一间厢房内等候。
嘉王的府邸看上去很大,不过比起南阳郡王府没有格调的奢华来,更显示出主人文人特有的那种儒雅的气质。
杨怀仁正喝着王府的茶水,一个小内侍又领了一个五六十岁的花白胡子胖老头走进来。
老人外披一件土黄色的长袍,里边是一件灰白色的夹领儒衫,头戴一个黑色的方笼帽。
他留着燕儿胡,脸色有些黑,面颊和眼袋有些浮肿,整个看起来好似饱经风霜,一双眼睛却炯炯有神,闪烁着光彩。
杨怀仁站起来先揖了一礼,胖老头见厢房内还有人等待王爷接见,也叉手还了一礼,杨怀仁年纪轻,按照晚辈礼再行了一礼,两人这才相让着坐下。
杨怀仁给胖老头斟了茶,拱手道:“晚辈齐州杨怀仁,见过老先生。”
胖老头笑起来一脸折子,摆了摆手,“杨公子不必多礼,老朽先生是不敢当,眉州人氏苏子瞻。”
杨怀仁一听可激动坏了,只是眼前老人的模样跟他想象里苏轼的风流倜傥仪表非凡差了不少,细想苏轼年过半百,官场浮沉多年,才造成了如今沧桑的面容。
可是这老人毕竟是苏轼苏子瞻,没想到能在这里见到东坡先生,这可是真正的大咖啊,偶像级别的人物啊,先要上几百个签名再说别的。
刚要跟苏东坡套套近乎,讨要点书画作品之类的东西的时候,一身鹅黄色圆领便袍的赵頵就来了。
苏轼起身行礼,却没想到杨怀仁直接走到王爷身边,拍拍了赵頵的肩膀说道:“赵兄啊,你可真够意思,那几车书画,我可喜欢死了,天天都指望它们活了。”
赵頵竟也不气他没有礼数,反而笑得十分爽朗,“想必两位都见过礼了,不用我介绍了吧?”
杨怀仁眼里王爷就跟普通的一富二代没啥区别,虽然王爷面相显小,可也是三十五六岁了,但杨怀仁从来当他是个平辈,一个可以吹牛打屁的朋友,从不曾有尊卑之感。
忽而想起东坡先生就在身边,顿时有些不好意思了,又从新给王爷行了礼。
“东坡先生世之大才,小生心向往之已久,今日得见,三生有幸。”
“哦?如此甚好,小王也是仰慕苏学士文采风流,书画双绝,特邀来府上鉴赏小王的新作。
既然咱们以书画会友,不必拘泥于身份官职,就扔掉些繁琐的礼数,大家心中才自在。”
三人寒暄了几句,放开了心情,更像是文人朋友之间聚会,省去了不少礼数,心中自由自在了许多。
随王爷来到他的书房,赵頵拿起书案上一副新作的飞白行书,给两人欣赏。
苏东坡说的头头是道,言语之间有褒有贬,并非因为这是王爷的作品就一味阿谀奉承,让杨怀仁想起民间对他豪放正直的风评来,心中更是敬佩了。
其实对于书法绘画,诗词歌赋,杨怀仁作为一个专业厨子,这方面他纯粹半吊子,懂的也不多,只是随着东坡先生的评论,出于对他的尊敬,不时点头附和。
苏轼年少成名,士人之间对他的仰慕多是出于对他的才华。
而杨怀仁仰慕的苏轼,是他为人正派,刚直不阿的性格和为国为民,豪放豁达的情怀。
特别是近十几年来,朝堂上党争不断,派系之间互相攻讦和倾轧,当官的注重于争论旧法和新政之间孰优孰略,而基层的百姓们生活的怎么样,他们仿佛失明了一般,没有人看见,更没有人去关注。
很少有人像东坡先生这样置身党争之外,在不断的被贬官外放的过程中,不忘初心,在任职的州县内,兴修水利,疏浚河道,开荒田,兴学堂,一心为百姓做了许多实事。
就好比某些高官,不论开会讲话还是讨论政策,说起来是头头是道,实际韭菜和麦苗都不一定分得清楚,下乡考察的时候,伺候他的人比他看望的百姓还多,给百姓带来的负担远远大于收获。
所以像东坡先生这种真正能为民造福,与民同乐的官员,更让人发自内心的敬仰。
讨论书画,杨怀仁插不上嘴,想到苏轼在历史上是个著名的吃货,于是他决定借用王府的厨房亲自下厨,做一道东坡先生的最爱——东坡肉。
东坡肉的做法很简单,洗净的带皮猪腩肉洗净焯水,然后切成一寸见方的大块,砂锅底垫上姜片葱段,猪皮朝下置入砂锅中大火烧开,然后加入盐,生抽,黄酒和糖霜小火慢炖。
炖至砂锅中汤水烧的浓稠,捞出猪肉放入另一个大碗中,猪皮向上摆放,然后再淋上煮肉的原汤,上蒸锅蒸半个时辰就算完成了。
赵頵和苏东坡欣赏完了书画,在王府花园中的一处凉亭里置下了酒桌,就等着杨怀仁的神秘菜肴登场。
二人正谈笑间,忽闻一阵香气从长廊外传来。苏轼早闻出这熟悉的味道,惊叹道:“杨小友竟知道老朽最爱,真是难得。”
话音刚落,杨怀仁便领着几位王府的侍女端来了几个小菜,那道主菜便是东坡肉。
看着碗中红彤彤带着焦糖色的猪肉,散发着诱人的酒香,东坡先生也顾不得斯文了,按耐不住先夹了一块放入口中。
赵頵见状,也不顾杨怀仁还未落座,也开始起筷。
散发着香气的猪肉放入嘴中,轻轻咬下去,软糯的口感让人食欲大增,接着就是肉汁流落舌尖,肥腻的猪肉甜香立即占据了整个口腔。
杨怀仁见两人吃的满嘴流油,笑眯眯的又给两人斟满了自己带来的随缘春。
“有肴岂能无酒,这是小生用自己的方法蒸馏的美酒,名曰‘随缘春’,请二位品尝!”
中国人讲究礼尚往来,上次卖牛肉面配方,人家嘉王帮了那么大的忙,又送来了几车书画解决了那么大的问题,杨怀仁觉得应该去拜访一下以示谢意。
照规矩提前一日送了拜帖,杨怀仁一大早就吩咐杨福备好了车驾,提留了两坛随园春向城北的嘉王府而去。
行至王府,通报了王府的内侍,杨怀仁被领到一间厢房内等候。
嘉王的府邸看上去很大,不过比起南阳郡王府没有格调的奢华来,更显示出主人文人特有的那种儒雅的气质。
杨怀仁正喝着王府的茶水,一个小内侍又领了一个五六十岁的花白胡子胖老头走进来。
老人外披一件土黄色的长袍,里边是一件灰白色的夹领儒衫,头戴一个黑色的方笼帽。
他留着燕儿胡,脸色有些黑,面颊和眼袋有些浮肿,整个看起来好似饱经风霜,一双眼睛却炯炯有神,闪烁着光彩。
杨怀仁站起来先揖了一礼,胖老头见厢房内还有人等待王爷接见,也叉手还了一礼,杨怀仁年纪轻,按照晚辈礼再行了一礼,两人这才相让着坐下。
杨怀仁给胖老头斟了茶,拱手道:“晚辈齐州杨怀仁,见过老先生。”
胖老头笑起来一脸折子,摆了摆手,“杨公子不必多礼,老朽先生是不敢当,眉州人氏苏子瞻。”
杨怀仁一听可激动坏了,只是眼前老人的模样跟他想象里苏轼的风流倜傥仪表非凡差了不少,细想苏轼年过半百,官场浮沉多年,才造成了如今沧桑的面容。
可是这老人毕竟是苏轼苏子瞻,没想到能在这里见到东坡先生,这可是真正的大咖啊,偶像级别的人物啊,先要上几百个签名再说别的。
刚要跟苏东坡套套近乎,讨要点书画作品之类的东西的时候,一身鹅黄色圆领便袍的赵頵就来了。
苏轼起身行礼,却没想到杨怀仁直接走到王爷身边,拍拍了赵頵的肩膀说道:“赵兄啊,你可真够意思,那几车书画,我可喜欢死了,天天都指望它们活了。”
赵頵竟也不气他没有礼数,反而笑得十分爽朗,“想必两位都见过礼了,不用我介绍了吧?”
杨怀仁眼里王爷就跟普通的一富二代没啥区别,虽然王爷面相显小,可也是三十五六岁了,但杨怀仁从来当他是个平辈,一个可以吹牛打屁的朋友,从不曾有尊卑之感。
忽而想起东坡先生就在身边,顿时有些不好意思了,又从新给王爷行了礼。
“东坡先生世之大才,小生心向往之已久,今日得见,三生有幸。”
“哦?如此甚好,小王也是仰慕苏学士文采风流,书画双绝,特邀来府上鉴赏小王的新作。
既然咱们以书画会友,不必拘泥于身份官职,就扔掉些繁琐的礼数,大家心中才自在。”
三人寒暄了几句,放开了心情,更像是文人朋友之间聚会,省去了不少礼数,心中自由自在了许多。
随王爷来到他的书房,赵頵拿起书案上一副新作的飞白行书,给两人欣赏。
苏东坡说的头头是道,言语之间有褒有贬,并非因为这是王爷的作品就一味阿谀奉承,让杨怀仁想起民间对他豪放正直的风评来,心中更是敬佩了。
其实对于书法绘画,诗词歌赋,杨怀仁作为一个专业厨子,这方面他纯粹半吊子,懂的也不多,只是随着东坡先生的评论,出于对他的尊敬,不时点头附和。
苏轼年少成名,士人之间对他的仰慕多是出于对他的才华。
而杨怀仁仰慕的苏轼,是他为人正派,刚直不阿的性格和为国为民,豪放豁达的情怀。
特别是近十几年来,朝堂上党争不断,派系之间互相攻讦和倾轧,当官的注重于争论旧法和新政之间孰优孰略,而基层的百姓们生活的怎么样,他们仿佛失明了一般,没有人看见,更没有人去关注。
很少有人像东坡先生这样置身党争之外,在不断的被贬官外放的过程中,不忘初心,在任职的州县内,兴修水利,疏浚河道,开荒田,兴学堂,一心为百姓做了许多实事。
就好比某些高官,不论开会讲话还是讨论政策,说起来是头头是道,实际韭菜和麦苗都不一定分得清楚,下乡考察的时候,伺候他的人比他看望的百姓还多,给百姓带来的负担远远大于收获。
所以像东坡先生这种真正能为民造福,与民同乐的官员,更让人发自内心的敬仰。
讨论书画,杨怀仁插不上嘴,想到苏轼在历史上是个著名的吃货,于是他决定借用王府的厨房亲自下厨,做一道东坡先生的最爱——东坡肉。
东坡肉的做法很简单,洗净的带皮猪腩肉洗净焯水,然后切成一寸见方的大块,砂锅底垫上姜片葱段,猪皮朝下置入砂锅中大火烧开,然后加入盐,生抽,黄酒和糖霜小火慢炖。
炖至砂锅中汤水烧的浓稠,捞出猪肉放入另一个大碗中,猪皮向上摆放,然后再淋上煮肉的原汤,上蒸锅蒸半个时辰就算完成了。
赵頵和苏东坡欣赏完了书画,在王府花园中的一处凉亭里置下了酒桌,就等着杨怀仁的神秘菜肴登场。
二人正谈笑间,忽闻一阵香气从长廊外传来。苏轼早闻出这熟悉的味道,惊叹道:“杨小友竟知道老朽最爱,真是难得。”
话音刚落,杨怀仁便领着几位王府的侍女端来了几个小菜,那道主菜便是东坡肉。
看着碗中红彤彤带着焦糖色的猪肉,散发着诱人的酒香,东坡先生也顾不得斯文了,按耐不住先夹了一块放入口中。
赵頵见状,也不顾杨怀仁还未落座,也开始起筷。
散发着香气的猪肉放入嘴中,轻轻咬下去,软糯的口感让人食欲大增,接着就是肉汁流落舌尖,肥腻的猪肉甜香立即占据了整个口腔。
杨怀仁见两人吃的满嘴流油,笑眯眯的又给两人斟满了自己带来的随缘春。
“有肴岂能无酒,这是小生用自己的方法蒸馏的美酒,名曰‘随缘春’,请二位品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