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怀仁早料到章惇会竭力反驳,一是因为管秋漓的故事太离奇,又似乎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那个孩子就是赵煦的龙种,他似乎很难相信。
二是它本身也不愿意去相信赵煦还有皇族在世。
如果按照他的预想,照现在的局势发展下去,议储的事情上,看起来章惇支持的赵似和两位兄长赵佖和赵佶相比是最劣势的。
但实际上,章惇觉得赵似其实才是最有优势的。
赵佖最年长,可惜是个独眼,又生得实在是丑陋不堪,不管是朝堂上的朝臣也好,还是后宫中的两位太后也好,甚至连大宋的百姓算上,大家都是十分爱面子的。
要是赵佖继位,难免别外国人笑话说大宋实在是没人才了,让一个丑八怪继位为帝。
所以章惇认为赵佖虽然最大,却是最没有机会继位为帝的,赵佖私下里结交的那些武将勋戚,本身在朝堂上也没有什么话语权。
就算说的极端一点,赵佖继位的计划失败,他会起兵造反,可他手上能动用的兵马也是在有限,他要起事,似乎也是蚍蜉撼树一般,太蠢了。
赵佶虽然和朝中不少文官私下里关系不错,像曾布这样的人也似乎早已经笃定了赵佶会继位为帝。
章惇认为,赵佶这个人很喜欢书法画画这些东西,确实招文官喜欢,可惜他对政务几乎一窍不通,当皇帝可不是会书法懂书画就行的。
那些支持赵佶的文官们,更多考虑的是自己的私利,却不考虑国家和百姓的实际需要。
这一点只要死死抓住,他相信更多的人也会意识到这一点,也不会继续支持赵佶继位。
那么剩下的,也只有赵似了。
赵似之前不显山不露水,这种低调却是最让人觉得安心的,连文官集团也会觉得,皇帝中庸一点,对文人当政是最好不过的。
何况赵似这些年在民间为百姓做了不少好事,从民心上来讲,百姓也更喜欢一位亲民的皇帝。
所以就算赵似才华一般,有了他们这些老臣辅佐,大宋的基本方向是不会发生大变化的,稳定,也是大家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而且后宫中两位太后,朱太后可是赵似的亲生母亲,到时候让她站出来帮赵似造势,不怕朝中重臣不会偏向赵似这一边。
向太后那边,虽然现在一直没表态,但章惇觉得到时他联络几名重臣对向太后动之以理,向太后也不会剧烈的反对。
赵似如果能顺利继位为帝,那么章惇便可以实现他更宏伟的政治理想了。
虽然如今赵煦也十分支持他变法和很多政治主张,但是朝中也还有其余几名老臣十分能收到赵煦器重,比如曾布、许将和韩忠彦等人。
这些相公们可是与章惇在政治理念上有很大不同的,有他们在,赵煦又为了平衡朝中的关系,所以也只能部分的接纳章惇的政见。
这让章惇心中非常郁闷,他确实是朝中权力最大的宰相,可惜有曾布等人对他处处掣肘,他也并没有那么顺利的实现自己的经国治世的梦想。
赵煦这种搞平衡的性格,章惇非常不喜,但如果赵似继位,那就不同了,章惇大可以利用赵似对他言听计从的优势,排挤朝中异类,他便可以一家独大。
而真正大权独揽,章惇也才能毫无阻碍的去实现他的想法。
到如果赵煦真的还有一个儿子在世,那么议储之事也就显得多余了,只要这个皇子是真的,那么皇位也就根本没有其他三位王爷什么事了。
这位皇子将来会倾向于谁,章惇也早已经认定了,如果让杨怀仁大权独揽,他在朝中的地位,显然还不如现在。
那么他的理想也就等于完全破灭了,杨怀仁在他眼里就是个不学无术之人,或许有点小聪明,也能带兵打仗,但这些和治国的本事,完全是两码事。
章惇更害怕的是他努力了这么多年,变法也进行到了最关键的时期,万一杨怀仁将来当权,那前边他所做出的所有努力,恐怕都要毁于一旦。
杨怀仁不止一次口口声声说他对参政没兴趣,可这种话在章惇听起来,是如何也不会当真的。
他想象里的杨怀仁,不是不肯参政,而是在等待一个最佳的时机,当他们这些老臣还在朝中之时,即便杨怀仁进入朝堂,也没有多少施展空间。
但如果杨怀仁接着这个皇子进入朝堂,那就是军政大权集于一身了,到那时朝堂上估计只会有他一家之言了。
所以这时候不管这个皇子存不存在,章惇都必须站出来质疑。
杨怀仁等的就是章惇的质疑!
如果就这么轻轻松松让赵煦认可了管秋漓的故事,还有他还有个儿子在世的事情,恐怕将来像章惇这样的人,还会把今日之事拿出来说事,鼓动更多的人来怀疑皇子的身份。
所以一切的事情,就要在今天,当着诸位朝中最有权势的相公们面前说的一清二楚了,让那个所有人没有理由再去质疑,将来这个皇子继位,才会真正没了后顾之忧。
管秋漓面对章惇的斥责,并没有惊慌,他心中也早有准别,之间他淡然道,“老奴在宫中近四十年,侍奉过不少主子。
可老奴对皇家的忠诚,那是不容置疑的,当日的事情也都是老奴其亲身经历,亲自所为,连孩子都是老奴亲手调换的,这还有假?”
章惇犟着鼻子嗤笑道,“一个阉人的话,陛下和诸位重臣若是轻易相信了,那才是天大的笑话!”
这话连苏公公也带上了,让人十分不喜,苏公公对赵煦道,“虽然当年昭慈皇后宫中的宫人中,只剩下管公公在世,但加上老奴当年的经历,老奴觉得管公公的话十分可信。”
赵煦点了点头,这些事虽然在他记忆里只是个印象,到结合刘清菁这些年的所作所为,加上孟皇后和刘清菁之间的性格对比,赵煦也觉得管秋漓的话起码有八分可信。
但章惇提出来的质疑,他也不可能不当回事,毕竟事关重大,必须要有充足的证据,赵煦才会真的达到十成相信。
记住手机版网址:m.
第1756章:杨怀仁大闹皇宫(二十二) (第1/1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二是它本身也不愿意去相信赵煦还有皇族在世。
如果按照他的预想,照现在的局势发展下去,议储的事情上,看起来章惇支持的赵似和两位兄长赵佖和赵佶相比是最劣势的。
但实际上,章惇觉得赵似其实才是最有优势的。
赵佖最年长,可惜是个独眼,又生得实在是丑陋不堪,不管是朝堂上的朝臣也好,还是后宫中的两位太后也好,甚至连大宋的百姓算上,大家都是十分爱面子的。
要是赵佖继位,难免别外国人笑话说大宋实在是没人才了,让一个丑八怪继位为帝。
所以章惇认为赵佖虽然最大,却是最没有机会继位为帝的,赵佖私下里结交的那些武将勋戚,本身在朝堂上也没有什么话语权。
就算说的极端一点,赵佖继位的计划失败,他会起兵造反,可他手上能动用的兵马也是在有限,他要起事,似乎也是蚍蜉撼树一般,太蠢了。
赵佶虽然和朝中不少文官私下里关系不错,像曾布这样的人也似乎早已经笃定了赵佶会继位为帝。
章惇认为,赵佶这个人很喜欢书法画画这些东西,确实招文官喜欢,可惜他对政务几乎一窍不通,当皇帝可不是会书法懂书画就行的。
那些支持赵佶的文官们,更多考虑的是自己的私利,却不考虑国家和百姓的实际需要。
这一点只要死死抓住,他相信更多的人也会意识到这一点,也不会继续支持赵佶继位。
那么剩下的,也只有赵似了。
赵似之前不显山不露水,这种低调却是最让人觉得安心的,连文官集团也会觉得,皇帝中庸一点,对文人当政是最好不过的。
何况赵似这些年在民间为百姓做了不少好事,从民心上来讲,百姓也更喜欢一位亲民的皇帝。
所以就算赵似才华一般,有了他们这些老臣辅佐,大宋的基本方向是不会发生大变化的,稳定,也是大家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而且后宫中两位太后,朱太后可是赵似的亲生母亲,到时候让她站出来帮赵似造势,不怕朝中重臣不会偏向赵似这一边。
向太后那边,虽然现在一直没表态,但章惇觉得到时他联络几名重臣对向太后动之以理,向太后也不会剧烈的反对。
赵似如果能顺利继位为帝,那么章惇便可以实现他更宏伟的政治理想了。
虽然如今赵煦也十分支持他变法和很多政治主张,但是朝中也还有其余几名老臣十分能收到赵煦器重,比如曾布、许将和韩忠彦等人。
这些相公们可是与章惇在政治理念上有很大不同的,有他们在,赵煦又为了平衡朝中的关系,所以也只能部分的接纳章惇的政见。
这让章惇心中非常郁闷,他确实是朝中权力最大的宰相,可惜有曾布等人对他处处掣肘,他也并没有那么顺利的实现自己的经国治世的梦想。
赵煦这种搞平衡的性格,章惇非常不喜,但如果赵似继位,那就不同了,章惇大可以利用赵似对他言听计从的优势,排挤朝中异类,他便可以一家独大。
而真正大权独揽,章惇也才能毫无阻碍的去实现他的想法。
到如果赵煦真的还有一个儿子在世,那么议储之事也就显得多余了,只要这个皇子是真的,那么皇位也就根本没有其他三位王爷什么事了。
这位皇子将来会倾向于谁,章惇也早已经认定了,如果让杨怀仁大权独揽,他在朝中的地位,显然还不如现在。
那么他的理想也就等于完全破灭了,杨怀仁在他眼里就是个不学无术之人,或许有点小聪明,也能带兵打仗,但这些和治国的本事,完全是两码事。
章惇更害怕的是他努力了这么多年,变法也进行到了最关键的时期,万一杨怀仁将来当权,那前边他所做出的所有努力,恐怕都要毁于一旦。
杨怀仁不止一次口口声声说他对参政没兴趣,可这种话在章惇听起来,是如何也不会当真的。
他想象里的杨怀仁,不是不肯参政,而是在等待一个最佳的时机,当他们这些老臣还在朝中之时,即便杨怀仁进入朝堂,也没有多少施展空间。
但如果杨怀仁接着这个皇子进入朝堂,那就是军政大权集于一身了,到那时朝堂上估计只会有他一家之言了。
所以这时候不管这个皇子存不存在,章惇都必须站出来质疑。
杨怀仁等的就是章惇的质疑!
如果就这么轻轻松松让赵煦认可了管秋漓的故事,还有他还有个儿子在世的事情,恐怕将来像章惇这样的人,还会把今日之事拿出来说事,鼓动更多的人来怀疑皇子的身份。
所以一切的事情,就要在今天,当着诸位朝中最有权势的相公们面前说的一清二楚了,让那个所有人没有理由再去质疑,将来这个皇子继位,才会真正没了后顾之忧。
管秋漓面对章惇的斥责,并没有惊慌,他心中也早有准别,之间他淡然道,“老奴在宫中近四十年,侍奉过不少主子。
可老奴对皇家的忠诚,那是不容置疑的,当日的事情也都是老奴其亲身经历,亲自所为,连孩子都是老奴亲手调换的,这还有假?”
章惇犟着鼻子嗤笑道,“一个阉人的话,陛下和诸位重臣若是轻易相信了,那才是天大的笑话!”
这话连苏公公也带上了,让人十分不喜,苏公公对赵煦道,“虽然当年昭慈皇后宫中的宫人中,只剩下管公公在世,但加上老奴当年的经历,老奴觉得管公公的话十分可信。”
赵煦点了点头,这些事虽然在他记忆里只是个印象,到结合刘清菁这些年的所作所为,加上孟皇后和刘清菁之间的性格对比,赵煦也觉得管秋漓的话起码有八分可信。
但章惇提出来的质疑,他也不可能不当回事,毕竟事关重大,必须要有充足的证据,赵煦才会真的达到十成相信。
记住手机版网址:m.
第1756章:杨怀仁大闹皇宫(二十二) (第1/1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