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认识光绪,这不足为奇。
林海当然不会帮他这个忙,他和皇帝又不是铁哥们,而且在这种军国大事上,皇帝也不可能听他的,就算自己提出建议,皇帝一定是交给李鸿章定夺。于是说道:“袁将军,我们非亲非故,我没有帮助你的理由。”
袁世凯说:“徐先生是爱国商人,即是爱国者,凡是对国家有利的事就当尽心尽力,何必推脱?”
林海心中暗骂:你这个窃国大盗竟和我谈爱国?真是见了鬼了。
“袁将军,咱们就打开天窗说亮话吧,你希望抽调北洋水师的战舰驻扎朝鲜,对你有什么好处?”
袁世凯正色说:“徐先生,你这是小看袁某。日本一直心怀叵测,对朝鲜半岛虎视眈眈,妄想以朝鲜为跳板,侵犯我大清领地。就在我到天津来的前几天,朝鲜东学党人全俸准领导暴乱,攻占古埠郡衙,提出灭尽权贵,逐灭委意的口号,声势极浩大。如果这次暴乱不能迅速得以控制,则日本人必然会借机出兵朝鲜,但镇压东学党暴乱以后还会不会撤兵可就难说得很了。依袁某看,若日本人赖在朝鲜不走,以我大清在朝鲜的现有军力恐难以将其驱逐,所以袁某才厚着脸皮请调军舰助威。袁某并无私心,一心为国家而忧,仅此而已。”
袁世凯的样子看起来还真是问心无愧,若不是知道这个人就是一个嘴上说一套,心中想的却是另外一套的伪君子,林海几乎就要相信他。
林海说:“你为国家担忧,就不该提出借调北洋水师战舰的说法。袁将军应该知道,如果日本人真敢在朝鲜发难,则与我国驻军的争夺必然在平壤、汉城、仁川一带展开,无论是日本还是我国,向朝鲜运兵都均要经过黄海,也就是说谁控制了黄海,谁就控制了战争的补给权。北洋水师的实力目前略胜于日本联合舰队,但一旦抽调出两艘主力舰,恐怕就难以确保对黄海的控制。”
朝鲜半岛西临黄海,东临日本海,如果日本军队从东部登陆,清军是没有办法阻止的,可是军队从朝鲜东部海岸开赴中西部的主战场,行军时间少说也要七八天。清军也可以从东北沿陆路行军,但没有半个月根本不可能到达平壤。而无论是日本还是中国,通过水路运兵至朝鲜中西部的仁川或牙山,都只需要一天的时间,所以可以这样说,一旦中日在朝鲜爆发战争,决定胜负的不是陆战,而是对黄海制海权的争夺。
朝鲜半岛的态势和林海说的道理其实并不复杂,即使袁世凯不懂,也自然有幕僚告知他这一切,所以他式心知肚明的。他的什么爱国之心当然也是假的,还是私心作祟。他是考虑到一旦中日真的交上火了,若中方战败,作为驻扎朝鲜的将领,虽然他不是主要的战将,但也肯定会受到牵连,所以才希望有战舰助威。但他哪里敢向李鸿章请求借调军舰?上午军演意外发现林海竟然和皇帝关系密切,就想到通过林海这条途径直接向光绪提议,光绪年轻,说不定就认同了自己的想法。没想到林海的见识竟然不浅,直接否决了他的提议。
袁世凯脸上惊讶之色一闪而过,林海可能会拒绝,这样的结果他并非没有想到,所以也不纠缠,又笑眯眯地说:“徐先生见解犀利,袁某受教了。既然海军不益调动,那么唯有加强陆军的实力了。袁某听说徐先生在湖广成立了一个研究所,秘密研制军备,比如重机枪、突击步枪、还有能在天上飞的武器。而且对重机枪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徐先生可否为我朝鲜驻军配备一批武器?有了这种武器,我们的战斗力会得到很大的提升啊。”
林海建立在湖广的研究所表面上是研究冶铁技术,所以当他听到袁世凯知道研究所的秘密研究内容时,当然非常惊讶,说道:“袁将军,我的研究是钻研冶铁技术的,研究军备不过是专门们业务的爱好,这件事从未向外公布,你如何知道?”
袁世凯笑道:“这件事说来也巧,袁某也不隐瞒,只因我曾经调查过徐先生。”
林海脸上的肌肉竟然紧了一下,袁世凯竟然调查过他?不知调查出什么没有。若已得知他就是痛击了广州水师的海盗头子,说不得林海只好就在此地杀人灭口,然后跳阳台跑路了。
“袁将军,你我此前素未谋面,你为何要调查徐某?”林海冷冷的问。
“徐先生莫要怪罪,这件事是有原因的,我正要向你解释。”袁世凯倒也不紧张,说道:“不知徐先生是否还局的一个叫杨云史的人?”
“杨云史?”林海想了想,摇头说:“我根本不认识这个人。”
袁世凯愣了一下,有些奇怪,不过还是继续说:“可能是徐先生贵人多忘事吧。这个杨云史的父亲杨崇伊,现在在李中堂手下做事,杨云史与袁某也算有一面之缘。数月前,杨云史对袁某说了徐先生一些坏话,无非是欺男霸女之类的,请袁某找一找你的麻烦。但袁某听说徐先生是爱国商人,当然不会偏听一面之缘,所以请人查了查徐先生的情况,还望不要见怪啊。”
果然不愧是袁世凯,为了和林海搞好关系,从而与光绪搭上线,毫不犹豫地把好友杨云史出卖了。
“原来如此……可是这个杨云史究竟何许人,何以会找我的麻烦,真是令人费解。”林海不解的摇了摇头。
看来袁世凯对自己的调查不够彻底,并不知道他的真实身份。
又想了想,如果军火研究取得了进展,卖一些差点的军火给袁世凯也好。历史上,双方陆军在朝鲜进行的首次大规模作战——平壤之战,最后清军失败,使士气受到重挫,可说对整个甲午战争定下了一个基调。如果清军的火力得到略微加强,战斗的结果可能就完全不一样了。
平壤之战发生于9月15日,当时驻守平壤的清军共三十五营,一万七千人;进攻平壤的日军有一万六千多人,双方兵力旗鼓相当。战斗在三个战场同时展开,作为主战场的玄武门战斗得非常惨烈,左宝贵中炮阵亡,玄武门遂被日军攻陷,叶志超贪生怕死,投降逃跑。
试想如果左宝贵能有几挺重机枪,情况又将如何?
这样一想,林海心中已经有了决定。
“袁将军想买我的军械?但这样做恐怕与军规不符啊。”林海说。
“买?”袁世凯奇道:“研究所是徐先生奉皇上之命秘办的吧?徐先生直接拨一些于我便可啊。”
原来,袁世凯一直以为林海是光绪的爪牙,爱国商人只是遮掩他真实身份的伪装。汉阳铁厂、矿场、研究所、油田、报纸其实都是皇帝出资兴办的。为什么要这样做?袁世凯认为是皇帝刻意低调,以便麻痹太后,皇帝和太后貌合神离是众所周知的事。
既然袁世凯认为研究所是皇帝办的,林海当然不会否认,否则只怕会引来袁世凯的猜忌。于是笑了笑说:“这样吧,过几天我去湖广看一看情况,如果研究的东西可以用,我就配给你一些。”
“多谢徐先生。”袁世凯面露喜色,弯腰向林海行了一礼,又说:“袁某还有一事想请徐先生帮忙。”
林海:“说吧。”
袁世凯说:“刚才袁某曾说,朝鲜驻军的训练大有问题。袁某认为我大清的军队无论在制度上,还是在训练方法上都存在很大的问题,与西方强国相比,士兵素质远远落后,甚至连日本军队都强于我们。袁某认为我大清要雄于东方,必须学习西方练兵之法,建设现代化军队。因此想请徐先生向皇上进言,组建一支新军进行新式训练,为建现代军队探索可行之路。”
“筹建新军?”林海想了想,说道:“这的确是对国家有利之事,有机会我向皇帝提一提吧。”
袁世凯又说:“督练新军,统帅必须精通西方军事要则,否则难以练成。不知道徐先生心中可有新军统帅的人选?”
林海笑着说:“暂时没有人选,不知道袁将军可有人选推荐。”
袁世凯躬身说说:“袁某熟读兵书,对西方之步兵、马兵、炮兵、工兵、辎运等战法了如指掌,亦深知陆军建制之法,愿毛遂自荐,还望徐先生在皇上面前美言几句。”
林海不说话,只是看着袁世凯低下的后脑勺。他知道历史上的袁世凯就是通过小站练兵,一举成为清末民初最耀眼的政治明星的。如果自己向光绪提出组建新军的建议,以光绪的性格,相信他同意的可能性很大,而自己如果推荐袁世凯,光绪只要对他稍作调查,十有七八会任用他,因为青年军官里袁世凯的确是非常出色的。
自己是否应该把这个祸害中国的历史罪人推向历史的前台?
袁世凯一直低着头,等待着林海的回答。
林海端起了放置在栏杆声的酒杯,喝了一口。
“好吧,我就向皇帝提一提你的名字吧。”过了三十几秒,林海终于说话了。
组建新军是利在国民的好事,袁世凯有练兵的才能,不应荒废。而且,目前的袁世凯只是一个自私的人,在蝴蝶效应的影响下,他最终会成为一个怎样的人也难以预料。既然如此,就且看且说吧。
林海当然不会帮他这个忙,他和皇帝又不是铁哥们,而且在这种军国大事上,皇帝也不可能听他的,就算自己提出建议,皇帝一定是交给李鸿章定夺。于是说道:“袁将军,我们非亲非故,我没有帮助你的理由。”
袁世凯说:“徐先生是爱国商人,即是爱国者,凡是对国家有利的事就当尽心尽力,何必推脱?”
林海心中暗骂:你这个窃国大盗竟和我谈爱国?真是见了鬼了。
“袁将军,咱们就打开天窗说亮话吧,你希望抽调北洋水师的战舰驻扎朝鲜,对你有什么好处?”
袁世凯正色说:“徐先生,你这是小看袁某。日本一直心怀叵测,对朝鲜半岛虎视眈眈,妄想以朝鲜为跳板,侵犯我大清领地。就在我到天津来的前几天,朝鲜东学党人全俸准领导暴乱,攻占古埠郡衙,提出灭尽权贵,逐灭委意的口号,声势极浩大。如果这次暴乱不能迅速得以控制,则日本人必然会借机出兵朝鲜,但镇压东学党暴乱以后还会不会撤兵可就难说得很了。依袁某看,若日本人赖在朝鲜不走,以我大清在朝鲜的现有军力恐难以将其驱逐,所以袁某才厚着脸皮请调军舰助威。袁某并无私心,一心为国家而忧,仅此而已。”
袁世凯的样子看起来还真是问心无愧,若不是知道这个人就是一个嘴上说一套,心中想的却是另外一套的伪君子,林海几乎就要相信他。
林海说:“你为国家担忧,就不该提出借调北洋水师战舰的说法。袁将军应该知道,如果日本人真敢在朝鲜发难,则与我国驻军的争夺必然在平壤、汉城、仁川一带展开,无论是日本还是我国,向朝鲜运兵都均要经过黄海,也就是说谁控制了黄海,谁就控制了战争的补给权。北洋水师的实力目前略胜于日本联合舰队,但一旦抽调出两艘主力舰,恐怕就难以确保对黄海的控制。”
朝鲜半岛西临黄海,东临日本海,如果日本军队从东部登陆,清军是没有办法阻止的,可是军队从朝鲜东部海岸开赴中西部的主战场,行军时间少说也要七八天。清军也可以从东北沿陆路行军,但没有半个月根本不可能到达平壤。而无论是日本还是中国,通过水路运兵至朝鲜中西部的仁川或牙山,都只需要一天的时间,所以可以这样说,一旦中日在朝鲜爆发战争,决定胜负的不是陆战,而是对黄海制海权的争夺。
朝鲜半岛的态势和林海说的道理其实并不复杂,即使袁世凯不懂,也自然有幕僚告知他这一切,所以他式心知肚明的。他的什么爱国之心当然也是假的,还是私心作祟。他是考虑到一旦中日真的交上火了,若中方战败,作为驻扎朝鲜的将领,虽然他不是主要的战将,但也肯定会受到牵连,所以才希望有战舰助威。但他哪里敢向李鸿章请求借调军舰?上午军演意外发现林海竟然和皇帝关系密切,就想到通过林海这条途径直接向光绪提议,光绪年轻,说不定就认同了自己的想法。没想到林海的见识竟然不浅,直接否决了他的提议。
袁世凯脸上惊讶之色一闪而过,林海可能会拒绝,这样的结果他并非没有想到,所以也不纠缠,又笑眯眯地说:“徐先生见解犀利,袁某受教了。既然海军不益调动,那么唯有加强陆军的实力了。袁某听说徐先生在湖广成立了一个研究所,秘密研制军备,比如重机枪、突击步枪、还有能在天上飞的武器。而且对重机枪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徐先生可否为我朝鲜驻军配备一批武器?有了这种武器,我们的战斗力会得到很大的提升啊。”
林海建立在湖广的研究所表面上是研究冶铁技术,所以当他听到袁世凯知道研究所的秘密研究内容时,当然非常惊讶,说道:“袁将军,我的研究是钻研冶铁技术的,研究军备不过是专门们业务的爱好,这件事从未向外公布,你如何知道?”
袁世凯笑道:“这件事说来也巧,袁某也不隐瞒,只因我曾经调查过徐先生。”
林海脸上的肌肉竟然紧了一下,袁世凯竟然调查过他?不知调查出什么没有。若已得知他就是痛击了广州水师的海盗头子,说不得林海只好就在此地杀人灭口,然后跳阳台跑路了。
“袁将军,你我此前素未谋面,你为何要调查徐某?”林海冷冷的问。
“徐先生莫要怪罪,这件事是有原因的,我正要向你解释。”袁世凯倒也不紧张,说道:“不知徐先生是否还局的一个叫杨云史的人?”
“杨云史?”林海想了想,摇头说:“我根本不认识这个人。”
袁世凯愣了一下,有些奇怪,不过还是继续说:“可能是徐先生贵人多忘事吧。这个杨云史的父亲杨崇伊,现在在李中堂手下做事,杨云史与袁某也算有一面之缘。数月前,杨云史对袁某说了徐先生一些坏话,无非是欺男霸女之类的,请袁某找一找你的麻烦。但袁某听说徐先生是爱国商人,当然不会偏听一面之缘,所以请人查了查徐先生的情况,还望不要见怪啊。”
果然不愧是袁世凯,为了和林海搞好关系,从而与光绪搭上线,毫不犹豫地把好友杨云史出卖了。
“原来如此……可是这个杨云史究竟何许人,何以会找我的麻烦,真是令人费解。”林海不解的摇了摇头。
看来袁世凯对自己的调查不够彻底,并不知道他的真实身份。
又想了想,如果军火研究取得了进展,卖一些差点的军火给袁世凯也好。历史上,双方陆军在朝鲜进行的首次大规模作战——平壤之战,最后清军失败,使士气受到重挫,可说对整个甲午战争定下了一个基调。如果清军的火力得到略微加强,战斗的结果可能就完全不一样了。
平壤之战发生于9月15日,当时驻守平壤的清军共三十五营,一万七千人;进攻平壤的日军有一万六千多人,双方兵力旗鼓相当。战斗在三个战场同时展开,作为主战场的玄武门战斗得非常惨烈,左宝贵中炮阵亡,玄武门遂被日军攻陷,叶志超贪生怕死,投降逃跑。
试想如果左宝贵能有几挺重机枪,情况又将如何?
这样一想,林海心中已经有了决定。
“袁将军想买我的军械?但这样做恐怕与军规不符啊。”林海说。
“买?”袁世凯奇道:“研究所是徐先生奉皇上之命秘办的吧?徐先生直接拨一些于我便可啊。”
原来,袁世凯一直以为林海是光绪的爪牙,爱国商人只是遮掩他真实身份的伪装。汉阳铁厂、矿场、研究所、油田、报纸其实都是皇帝出资兴办的。为什么要这样做?袁世凯认为是皇帝刻意低调,以便麻痹太后,皇帝和太后貌合神离是众所周知的事。
既然袁世凯认为研究所是皇帝办的,林海当然不会否认,否则只怕会引来袁世凯的猜忌。于是笑了笑说:“这样吧,过几天我去湖广看一看情况,如果研究的东西可以用,我就配给你一些。”
“多谢徐先生。”袁世凯面露喜色,弯腰向林海行了一礼,又说:“袁某还有一事想请徐先生帮忙。”
林海:“说吧。”
袁世凯说:“刚才袁某曾说,朝鲜驻军的训练大有问题。袁某认为我大清的军队无论在制度上,还是在训练方法上都存在很大的问题,与西方强国相比,士兵素质远远落后,甚至连日本军队都强于我们。袁某认为我大清要雄于东方,必须学习西方练兵之法,建设现代化军队。因此想请徐先生向皇上进言,组建一支新军进行新式训练,为建现代军队探索可行之路。”
“筹建新军?”林海想了想,说道:“这的确是对国家有利之事,有机会我向皇帝提一提吧。”
袁世凯又说:“督练新军,统帅必须精通西方军事要则,否则难以练成。不知道徐先生心中可有新军统帅的人选?”
林海笑着说:“暂时没有人选,不知道袁将军可有人选推荐。”
袁世凯躬身说说:“袁某熟读兵书,对西方之步兵、马兵、炮兵、工兵、辎运等战法了如指掌,亦深知陆军建制之法,愿毛遂自荐,还望徐先生在皇上面前美言几句。”
林海不说话,只是看着袁世凯低下的后脑勺。他知道历史上的袁世凯就是通过小站练兵,一举成为清末民初最耀眼的政治明星的。如果自己向光绪提出组建新军的建议,以光绪的性格,相信他同意的可能性很大,而自己如果推荐袁世凯,光绪只要对他稍作调查,十有七八会任用他,因为青年军官里袁世凯的确是非常出色的。
自己是否应该把这个祸害中国的历史罪人推向历史的前台?
袁世凯一直低着头,等待着林海的回答。
林海端起了放置在栏杆声的酒杯,喝了一口。
“好吧,我就向皇帝提一提你的名字吧。”过了三十几秒,林海终于说话了。
组建新军是利在国民的好事,袁世凯有练兵的才能,不应荒废。而且,目前的袁世凯只是一个自私的人,在蝴蝶效应的影响下,他最终会成为一个怎样的人也难以预料。既然如此,就且看且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