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x;?徐继畲在淮阴只呆了几天就产生了要写一篇游记的想法,进士出身做过巡抚的他这个时候还没有依附李富贵的想法,不过淮阴的所见所闻实在让他创作的**变得不可遏制。$笔趣阁
WWW.Biquke.Com\、qb5、/最先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淮阴城里几条水泥铺设的公路和上面来来往往的黄包车,这也是李富贵最为骄傲的两项成就,因为这两样东西已经做到了百分之百的国产化,水泥铺设的道路平整如镜,这在当时的人们眼中实在算是一件奇景,再辅以街边那些两三层的小楼和窗明几净的玻璃窗,的确让人耳目一新,要知道当时即便是北京也是晴天一团灰、雨天一地泥,道路设施相当糟糕,城市建筑也大多十分破旧。
而徐继畲对黄包车也是大加称赞:以一人代曳驰行,稳而价廉,实为一桩美事。兴趣盎然的徐继畲忘了李富贵的学历,摇头摆尾起来。
从这一句话中李富贵就知道这个徐继畲是自己人,因为他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效率,这在当时的官员中极为罕见,实际上很多保守的士大夫们反对技术革新的一条重要理由就是任何革新都将会节省人力,于是他们就悲天悯人替那些被节省下来的人力的生计考虑,比如黄包车以一人拉一人,与原来的轿子相比最起码要裁撤一个人,多的就要裁撤七个人,如果是他们看到黄包车一定会说:天下轿夫以十万计,经此裁撤十去六七,况废一人则五口之家不得赡养。是三十万人之生命,托与此矣,何为必用机器,以夺此数十万人之口食哉。
不管这些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家伙是怎么想的,黄包车还是以价廉、快捷开始风行起来,连北京也开始渐渐出现这种搅风挟尘、声震与耳的车辆了。与黄包车相比自行车就很不成气候了,淮阴只有少量的自行车,还全都是进口的,这种一个轮子超大,一个轮子巨小的车子连李富贵都不敢尝试,只有衙门里的一些信差被迫使用这种交通工具,他们的主要作用还是观赏大于实用。徐继畲对自行车也是颇多不屑,在他看来这种东西正是西方人奇淫技巧而惠不至的典型,虽然看起来非常神奇,但是并无什么真正的好处。对于这种观点李富贵不置可否,虽然他知道自行车将在未来大行其道,可是就目前而言它的确还有许多问题需要克服。
在淮阴的见闻中如果说最让徐继畲震惊的莫过于火车和石印局,任何一个第一次见到火车的人都会被它的声势所吓倒,徐继畲也不例外,震惊之余站在那里忘记了评论。
而徐继畲对石印局会产生如此大的反应倒有些出乎李富贵的意料之外,实际上李富贵自己对印刷革新所能产生的影响本身就认识不足,在这个铅印技术已经相当成熟的年代,李富贵不可避免的对石印表现出了一定的轻视,要不是汉字筑模一直有问题他才不愿意去弄这么一个过渡性的技术。
对于石印徐继畲在福建的时候也有所耳闻,当时就将其视为一项很神奇、有用的发明,不过当他在李富贵这里看到一座以蒸汽机带动的印刷厂的时候,他的惊讶简直难以用笔墨形容。在认真的观察了从制版到成书的全过程,一路心算下去,最后徐继畲几近癫狂,让李富贵看得有些担心。实际上这个时候徐继畲终于找到了自己的人生道路,他决心从这里向山西贩书,当李富贵听到他的这个想法的时候不禁愣在那里,这位老兄的志向未免太小了一些。
以徐兄之大才,不管是著书立说,还是巡守一方,都是绝没有问题的,为什么会想到要做这商人行为呢?我不是看不起商人,只是商人有千千万万,他们都能做这个贩书的事情,而徐兄才高八斗,应当做一些别人做不到的事情才好。李富贵当然不愿意让到嘴的鸭子再飞走了,所以很明确的反对徐继畲的打算。
徐继畲听了这段话立刻大摇其头,李大人这个书局应该也向山西等地发售书籍吧?
李富贵点点头,我们这个书局印的书现在行销全国各地,山西自然更不在话下,所以我说徐兄不必再做这些事情。
那不知所发都是一些什么样的书籍呢?
这我就不知道了,人家要什么我们就印什么,一切以客户的要求为准。
徐继畲叹了一口气,我这几年讲学也常与书商打交道,这些商人唯利是图,那些功在国家的好书往往因为乏人问津他们就不进,有时候遍寻一城而一无所获,实在是令人叹息。现在李大人这里书价便宜,难得的又是各种书籍齐全,所以我打算贩一些书回去,推荐给朋友、书院,定要借此开一时风气之先。
徐继畲说的话在李富贵看来也的确有他的道理,不过他还是觉得任由这个老头子一个人去做这样的事未必能起到什么效果,原来如此,徐兄良苦用心让李某钦佩,不过您也一把年纪了,这种风里来雨里去的事情恐怕不适合您来做了,您看这样如何,我知道您是做过巡抚的人,我也不敢说招您做幕府,就这个书局您有没有兴趣?
徐继畲对这个书局当然有兴趣,不过他不知道李富贵这么问是什么意思。
您如果有兴趣,我就把这个书局送给您,以后这里的一切由您主持,至于您想往内地卖先进的现代书籍,这也好办。李富贵抬手叫过站在不远处的主管问道:我们这里向内地卖的最好的都有哪些书?
回大人的话,卖的最好的有《康熙字典》,还有一些宅第风水的书。
我们的书价比他们本地价便宜多少?
运到当地大概还能便宜两成。
还有让利的空间吗?
有,在现有价格上再折个两成应该还能保本。
李大人的书成本真是低啊。徐继畲从桌子上拿起一本书仔细翻看,书籍印刷精美,纸张的质地也不错,他实在弄不明白价钱怎么会这么便宜。
我们用的纸也便宜,海州那边有两家造纸厂,从东瀛进口木材造纸,成本很低的。主管对这一行倒是颇为精通。
很好,你下去跟他们说以后就按保本价销售,但是进十本康熙字典要搭配一套《瀛环志略》,那些什么宅第风水的书也是十本就搭配一套《海国图志》,至于其他的书如何搭配由徐先生定夺。
李富贵的这个提议实在是非常诱人,由于李富贵的种种倒行逆施,徐继畲暂时还没有投靠他的打算,这些天他在淮阴同样看到了一些让他无法接受的东西,前面那些奇怪的学说毕竟是从西方传来的,徐继畲还能容忍。可是在这里有一些对传统的颠覆就让他感到有些害怕,比如说淮阴这里的士子如果死了老子也就随随便便的守个一两个月的孝就算完事了,这在徐继畲看来实在有些狂悖,不过他在心底里也承认这样有很多好处,可是关键是别人会怎么看。几千年来历朝历代都是以孝治天下,像李富贵这么一弄,徐继畲实在不知道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后果。但是这个书局又让他实在是喜欢。
李富贵看出了徐继畲的犹豫,其实这个书局虽然我出了很大的股份,但是它并不是一个官办的东西,仅仅是一件私产,所以徐兄大可不必有太多顾虑。
这段话让徐继畲下定了决心,他现在只是还想继续观望一下,这期间只要不与官面上的李富贵有什么纠葛应该不会受到什么牵连,李大人如此厚爱,那我就却之不恭了,不过赠与就不要再提起了,我对这书局也确实喜爱非常,就算我在这里学一学这西洋的物事,书局自然还是李大人的。
李富贵的确有把书局送给徐继畲的意思,虽然这个书局也是花了大价钱办起来的,不过从这位徐继畲的资历上来看,李富贵相信这个人是这个时代极其罕见的清官,虽然李富贵很难理解一个大清的官员不贪污是怎么做到巡抚的位子上的,不过从他自官场退下后就在平遥超山书院授课来看他这些年的官宦生涯积攒的银子的确不多。
“其实书局并不怎么挣钱,徐兄又是这么喜欢,又何必客气呢?”
不管怎么说徐继畲总是坚辞不受,李富贵也就不再坚持了,他毕竟只是想留下这个人,至于其他的方面李富贵并不在意。
这段时间北方可是相当热闹,额尔金自从巴夏礼一行被清廷扣押之后变得怒不可遏,不再理会刘铭传布下的蜘蛛网从静海和直沽两路进兵猛攻天津,天津城防坚固又有大军囤积,武器也较其他地方的部队先进,英法联军连攻三天也没有拿下来,这样一来额尔金就有一些进退失据了,他的后方民团的活动也变得相当的活跃,很多地方都变得难以控制。不过他所面对的也不全是坏消息,谈判使节被扣的报告被火速送往国内,印度总督鉴于印度起义已经逐渐平息,现在虽然还有一些势力在顽抗,不过覆亡只是迟早的事情了,所以决定向中国派出援兵,现在额尔金决心不惜血本拿下天津以保持一个强硬的姿态,到时候再和清廷谈条件,李富贵已经保证尽全力营救被扣的人员,所以额尔金现在倒不是很为巴夏礼他们担心。
巴夏礼在北京的大牢里对李富贵的观感有了很大的改善,他自从在连云港受辱之后心中一直对李富贵恨得不行,可是偏偏是被一个女人打了,连报仇都不知道该如何下手,只能在心中暗暗咬牙。可是这次祸不单行被清政府扣押起来当作人质却又是李富贵雪中送炭施以援手,这倒是很让他很感动。他们这些人刚到北京的时候吃了点苦头,尤其是他,巴夏礼可算得上是个老牌侵略者了,他早在十几岁的时候就到中国来了,在李富贵认识的所有洋人当中他算是中国话说的最好的了,实际上他在联军中的地位并不算高,只是一个参赞,可是这一点并不为清政府所知道,实际上大清帝国的朝中大员们对英法两国在中国的人员组织结构一无所知,而巴夏礼在广东从事侵略活动多年,现在又来主持谈判,理所当然的被清廷所重视,所以现在被当作侵略军的头子,对此巴夏礼一直觉得十分冤枉。
李富贵的人到了北京大把的银子撒下去之后这些外国人的境况立刻大有好转,宇文起也亲自到牢中探望过这些家伙,经过这件事之后李富贵才知道原来只要有银子圆明园也并不难进。在宇文起看来这些洋鬼子倒也硬气,虽然身被囚禁但是仍然趾高气昂,巴夏礼表现的尤其是桀骜不驯,即便听到可能会被杀头也面无惧色,这倒让宇文起暗暗佩服。
宇文起把李富贵的营救计划稍稍透漏给巴夏礼,当听到最后还有一招武装抢救的时候巴夏礼一下子激动起来,“我看前面的办法都不管用,你们富贵军对付北京的这帮八旗兵一个能打一千个,就用武力吧。”
“我们大人说了,武力仅仅是最后不得已的手段,您还是再忍耐一段时间,这里上下我们都打点过了,不会让您吃亏的。”
“不管用的,我还不了解你们那个皇帝吗?他现在是把我当作这场战争的谋主,无论如何是不会放我的,夜长梦多,告诉你们李将军,大英帝国的朋友是不会忘记他的,即便他因此惹出什么麻烦我们也会作他坚定的后盾。”
宇文头答应把话传给李富贵,李富贵这个时候终于作出了军事行动,本来李富贵并不想在赵婉儿快临盆的时候远离老窝。可是北方的种种事端让他实在是坐不住了,于是在天津被英法联军攻克后借口勤王率第一军团缓缓北上。在李富贵看来,咸丰正在把事情弄得不可收拾,这个时候李富贵得到了扣押谈判使节事件的一些内幕消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咸丰扣押巴夏礼竟然有擒贼先擒王的意思,当他看到载垣在奏折里说:“该夷巴夏礼能善用兵,各夷均听其指使,现已就擒,该夷兵心必乱,乘此剿办,谅可必操胜算”的时候,李富贵真的感觉自己快要吐血了,也正是这一段话让他下定决心从幕后站出来。按照李富贵的计算现在双方都无法完全信任自己,那么这个棋盘中既然有了第三方的存在,那他们应当会寻求一种更快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李富贵的确不希望北方的乱局再继续拖下去,实际上现在他就有一点控制不住局势的感觉了。
英国公使包令对此的评价是:“一只恐龙终于踏上了天平。”
对这句话额尔金有些不能理解,“我总觉得你对李先生的防范心里似乎太重了一些,他在此前为了营救我们的同胞说得上是尽心尽力,现在率军北上我相信对清政府的压力会更大一些。”
包令点头称是,“我并不是从李富贵的心理去分析的,事实上我一直无法摸透这位李先生做事的逻辑,我只是就目前的形势作出这样的判断而已,我们攻打天津伤亡不小,弹药补给也有些不足了,清军并不像我们想象得那么无能,而这个时候如果李富贵到了这里我们在军力上就不再掌握主动了。”
“我想你的忧虑完全没有必要,李富贵不过只带了五千人北上,而我们很快就会有一支援军,相信他不会对我们产生什么样的威胁。”
英法联军或许可以忽视李富贵的威胁,可是清廷就不可以了,现在战场仍然还处在胶着状态,天津虽然丢了,但是天津的保卫战打的还是不错的,而且僧格林沁又趁这个机会重新夺回了静海,所以在咸丰看来战局并不算太坏,可是现在正在调集大军准备围剿洋逆的时候李富贵却突然带兵北上,这一下可把清廷所有的布置都打乱了。咸丰急忙下诏命令李富贵就地驻扎不得继续北上,李富贵倒也听话,接到诏书后就在济南府的青阳寨停了下来,同时开始架设从徐州经兖州、泰安到济南的电报线路。虽然李富贵老老实实的奉诏,可是北京仍然对他很不放心,咸丰更加紧了军队的部署,因为在他看来五千人的富贵军还不足以动摇他的社稷,所以李富贵这次北上明显带有试探的意思,如果自己应对得不好李富贵很有可能借助洋人的帮助直接踏上龙庭,这让咸丰感到极度的恐慌,实际上在天津被攻占后咸丰有暂时离开北京避一避洋人的风头的想法,虽然他还是认为清军可以击败英法联军的,但是真的等到联军打到了天津,他又不知道为什么心里发其虚来,可是现在李富贵一旦北上也就意味着把他逃跑的路线给完全堵住了。即便咸丰不擅长分析形势他还是能够想象的出如果自己离开北京,李富贵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入主京师,再由他主持与洋人的谈判,到时候自己想要在从热河回来恐怕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最新全本:、、、、、、、、、、
WWW.Biquke.Com\、qb5、/最先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淮阴城里几条水泥铺设的公路和上面来来往往的黄包车,这也是李富贵最为骄傲的两项成就,因为这两样东西已经做到了百分之百的国产化,水泥铺设的道路平整如镜,这在当时的人们眼中实在算是一件奇景,再辅以街边那些两三层的小楼和窗明几净的玻璃窗,的确让人耳目一新,要知道当时即便是北京也是晴天一团灰、雨天一地泥,道路设施相当糟糕,城市建筑也大多十分破旧。
而徐继畲对黄包车也是大加称赞:以一人代曳驰行,稳而价廉,实为一桩美事。兴趣盎然的徐继畲忘了李富贵的学历,摇头摆尾起来。
从这一句话中李富贵就知道这个徐继畲是自己人,因为他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效率,这在当时的官员中极为罕见,实际上很多保守的士大夫们反对技术革新的一条重要理由就是任何革新都将会节省人力,于是他们就悲天悯人替那些被节省下来的人力的生计考虑,比如黄包车以一人拉一人,与原来的轿子相比最起码要裁撤一个人,多的就要裁撤七个人,如果是他们看到黄包车一定会说:天下轿夫以十万计,经此裁撤十去六七,况废一人则五口之家不得赡养。是三十万人之生命,托与此矣,何为必用机器,以夺此数十万人之口食哉。
不管这些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家伙是怎么想的,黄包车还是以价廉、快捷开始风行起来,连北京也开始渐渐出现这种搅风挟尘、声震与耳的车辆了。与黄包车相比自行车就很不成气候了,淮阴只有少量的自行车,还全都是进口的,这种一个轮子超大,一个轮子巨小的车子连李富贵都不敢尝试,只有衙门里的一些信差被迫使用这种交通工具,他们的主要作用还是观赏大于实用。徐继畲对自行车也是颇多不屑,在他看来这种东西正是西方人奇淫技巧而惠不至的典型,虽然看起来非常神奇,但是并无什么真正的好处。对于这种观点李富贵不置可否,虽然他知道自行车将在未来大行其道,可是就目前而言它的确还有许多问题需要克服。
在淮阴的见闻中如果说最让徐继畲震惊的莫过于火车和石印局,任何一个第一次见到火车的人都会被它的声势所吓倒,徐继畲也不例外,震惊之余站在那里忘记了评论。
而徐继畲对石印局会产生如此大的反应倒有些出乎李富贵的意料之外,实际上李富贵自己对印刷革新所能产生的影响本身就认识不足,在这个铅印技术已经相当成熟的年代,李富贵不可避免的对石印表现出了一定的轻视,要不是汉字筑模一直有问题他才不愿意去弄这么一个过渡性的技术。
对于石印徐继畲在福建的时候也有所耳闻,当时就将其视为一项很神奇、有用的发明,不过当他在李富贵这里看到一座以蒸汽机带动的印刷厂的时候,他的惊讶简直难以用笔墨形容。在认真的观察了从制版到成书的全过程,一路心算下去,最后徐继畲几近癫狂,让李富贵看得有些担心。实际上这个时候徐继畲终于找到了自己的人生道路,他决心从这里向山西贩书,当李富贵听到他的这个想法的时候不禁愣在那里,这位老兄的志向未免太小了一些。
以徐兄之大才,不管是著书立说,还是巡守一方,都是绝没有问题的,为什么会想到要做这商人行为呢?我不是看不起商人,只是商人有千千万万,他们都能做这个贩书的事情,而徐兄才高八斗,应当做一些别人做不到的事情才好。李富贵当然不愿意让到嘴的鸭子再飞走了,所以很明确的反对徐继畲的打算。
徐继畲听了这段话立刻大摇其头,李大人这个书局应该也向山西等地发售书籍吧?
李富贵点点头,我们这个书局印的书现在行销全国各地,山西自然更不在话下,所以我说徐兄不必再做这些事情。
那不知所发都是一些什么样的书籍呢?
这我就不知道了,人家要什么我们就印什么,一切以客户的要求为准。
徐继畲叹了一口气,我这几年讲学也常与书商打交道,这些商人唯利是图,那些功在国家的好书往往因为乏人问津他们就不进,有时候遍寻一城而一无所获,实在是令人叹息。现在李大人这里书价便宜,难得的又是各种书籍齐全,所以我打算贩一些书回去,推荐给朋友、书院,定要借此开一时风气之先。
徐继畲说的话在李富贵看来也的确有他的道理,不过他还是觉得任由这个老头子一个人去做这样的事未必能起到什么效果,原来如此,徐兄良苦用心让李某钦佩,不过您也一把年纪了,这种风里来雨里去的事情恐怕不适合您来做了,您看这样如何,我知道您是做过巡抚的人,我也不敢说招您做幕府,就这个书局您有没有兴趣?
徐继畲对这个书局当然有兴趣,不过他不知道李富贵这么问是什么意思。
您如果有兴趣,我就把这个书局送给您,以后这里的一切由您主持,至于您想往内地卖先进的现代书籍,这也好办。李富贵抬手叫过站在不远处的主管问道:我们这里向内地卖的最好的都有哪些书?
回大人的话,卖的最好的有《康熙字典》,还有一些宅第风水的书。
我们的书价比他们本地价便宜多少?
运到当地大概还能便宜两成。
还有让利的空间吗?
有,在现有价格上再折个两成应该还能保本。
李大人的书成本真是低啊。徐继畲从桌子上拿起一本书仔细翻看,书籍印刷精美,纸张的质地也不错,他实在弄不明白价钱怎么会这么便宜。
我们用的纸也便宜,海州那边有两家造纸厂,从东瀛进口木材造纸,成本很低的。主管对这一行倒是颇为精通。
很好,你下去跟他们说以后就按保本价销售,但是进十本康熙字典要搭配一套《瀛环志略》,那些什么宅第风水的书也是十本就搭配一套《海国图志》,至于其他的书如何搭配由徐先生定夺。
李富贵的这个提议实在是非常诱人,由于李富贵的种种倒行逆施,徐继畲暂时还没有投靠他的打算,这些天他在淮阴同样看到了一些让他无法接受的东西,前面那些奇怪的学说毕竟是从西方传来的,徐继畲还能容忍。可是在这里有一些对传统的颠覆就让他感到有些害怕,比如说淮阴这里的士子如果死了老子也就随随便便的守个一两个月的孝就算完事了,这在徐继畲看来实在有些狂悖,不过他在心底里也承认这样有很多好处,可是关键是别人会怎么看。几千年来历朝历代都是以孝治天下,像李富贵这么一弄,徐继畲实在不知道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后果。但是这个书局又让他实在是喜欢。
李富贵看出了徐继畲的犹豫,其实这个书局虽然我出了很大的股份,但是它并不是一个官办的东西,仅仅是一件私产,所以徐兄大可不必有太多顾虑。
这段话让徐继畲下定了决心,他现在只是还想继续观望一下,这期间只要不与官面上的李富贵有什么纠葛应该不会受到什么牵连,李大人如此厚爱,那我就却之不恭了,不过赠与就不要再提起了,我对这书局也确实喜爱非常,就算我在这里学一学这西洋的物事,书局自然还是李大人的。
李富贵的确有把书局送给徐继畲的意思,虽然这个书局也是花了大价钱办起来的,不过从这位徐继畲的资历上来看,李富贵相信这个人是这个时代极其罕见的清官,虽然李富贵很难理解一个大清的官员不贪污是怎么做到巡抚的位子上的,不过从他自官场退下后就在平遥超山书院授课来看他这些年的官宦生涯积攒的银子的确不多。
“其实书局并不怎么挣钱,徐兄又是这么喜欢,又何必客气呢?”
不管怎么说徐继畲总是坚辞不受,李富贵也就不再坚持了,他毕竟只是想留下这个人,至于其他的方面李富贵并不在意。
这段时间北方可是相当热闹,额尔金自从巴夏礼一行被清廷扣押之后变得怒不可遏,不再理会刘铭传布下的蜘蛛网从静海和直沽两路进兵猛攻天津,天津城防坚固又有大军囤积,武器也较其他地方的部队先进,英法联军连攻三天也没有拿下来,这样一来额尔金就有一些进退失据了,他的后方民团的活动也变得相当的活跃,很多地方都变得难以控制。不过他所面对的也不全是坏消息,谈判使节被扣的报告被火速送往国内,印度总督鉴于印度起义已经逐渐平息,现在虽然还有一些势力在顽抗,不过覆亡只是迟早的事情了,所以决定向中国派出援兵,现在额尔金决心不惜血本拿下天津以保持一个强硬的姿态,到时候再和清廷谈条件,李富贵已经保证尽全力营救被扣的人员,所以额尔金现在倒不是很为巴夏礼他们担心。
巴夏礼在北京的大牢里对李富贵的观感有了很大的改善,他自从在连云港受辱之后心中一直对李富贵恨得不行,可是偏偏是被一个女人打了,连报仇都不知道该如何下手,只能在心中暗暗咬牙。可是这次祸不单行被清政府扣押起来当作人质却又是李富贵雪中送炭施以援手,这倒是很让他很感动。他们这些人刚到北京的时候吃了点苦头,尤其是他,巴夏礼可算得上是个老牌侵略者了,他早在十几岁的时候就到中国来了,在李富贵认识的所有洋人当中他算是中国话说的最好的了,实际上他在联军中的地位并不算高,只是一个参赞,可是这一点并不为清政府所知道,实际上大清帝国的朝中大员们对英法两国在中国的人员组织结构一无所知,而巴夏礼在广东从事侵略活动多年,现在又来主持谈判,理所当然的被清廷所重视,所以现在被当作侵略军的头子,对此巴夏礼一直觉得十分冤枉。
李富贵的人到了北京大把的银子撒下去之后这些外国人的境况立刻大有好转,宇文起也亲自到牢中探望过这些家伙,经过这件事之后李富贵才知道原来只要有银子圆明园也并不难进。在宇文起看来这些洋鬼子倒也硬气,虽然身被囚禁但是仍然趾高气昂,巴夏礼表现的尤其是桀骜不驯,即便听到可能会被杀头也面无惧色,这倒让宇文起暗暗佩服。
宇文起把李富贵的营救计划稍稍透漏给巴夏礼,当听到最后还有一招武装抢救的时候巴夏礼一下子激动起来,“我看前面的办法都不管用,你们富贵军对付北京的这帮八旗兵一个能打一千个,就用武力吧。”
“我们大人说了,武力仅仅是最后不得已的手段,您还是再忍耐一段时间,这里上下我们都打点过了,不会让您吃亏的。”
“不管用的,我还不了解你们那个皇帝吗?他现在是把我当作这场战争的谋主,无论如何是不会放我的,夜长梦多,告诉你们李将军,大英帝国的朋友是不会忘记他的,即便他因此惹出什么麻烦我们也会作他坚定的后盾。”
宇文头答应把话传给李富贵,李富贵这个时候终于作出了军事行动,本来李富贵并不想在赵婉儿快临盆的时候远离老窝。可是北方的种种事端让他实在是坐不住了,于是在天津被英法联军攻克后借口勤王率第一军团缓缓北上。在李富贵看来,咸丰正在把事情弄得不可收拾,这个时候李富贵得到了扣押谈判使节事件的一些内幕消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咸丰扣押巴夏礼竟然有擒贼先擒王的意思,当他看到载垣在奏折里说:“该夷巴夏礼能善用兵,各夷均听其指使,现已就擒,该夷兵心必乱,乘此剿办,谅可必操胜算”的时候,李富贵真的感觉自己快要吐血了,也正是这一段话让他下定决心从幕后站出来。按照李富贵的计算现在双方都无法完全信任自己,那么这个棋盘中既然有了第三方的存在,那他们应当会寻求一种更快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李富贵的确不希望北方的乱局再继续拖下去,实际上现在他就有一点控制不住局势的感觉了。
英国公使包令对此的评价是:“一只恐龙终于踏上了天平。”
对这句话额尔金有些不能理解,“我总觉得你对李先生的防范心里似乎太重了一些,他在此前为了营救我们的同胞说得上是尽心尽力,现在率军北上我相信对清政府的压力会更大一些。”
包令点头称是,“我并不是从李富贵的心理去分析的,事实上我一直无法摸透这位李先生做事的逻辑,我只是就目前的形势作出这样的判断而已,我们攻打天津伤亡不小,弹药补给也有些不足了,清军并不像我们想象得那么无能,而这个时候如果李富贵到了这里我们在军力上就不再掌握主动了。”
“我想你的忧虑完全没有必要,李富贵不过只带了五千人北上,而我们很快就会有一支援军,相信他不会对我们产生什么样的威胁。”
英法联军或许可以忽视李富贵的威胁,可是清廷就不可以了,现在战场仍然还处在胶着状态,天津虽然丢了,但是天津的保卫战打的还是不错的,而且僧格林沁又趁这个机会重新夺回了静海,所以在咸丰看来战局并不算太坏,可是现在正在调集大军准备围剿洋逆的时候李富贵却突然带兵北上,这一下可把清廷所有的布置都打乱了。咸丰急忙下诏命令李富贵就地驻扎不得继续北上,李富贵倒也听话,接到诏书后就在济南府的青阳寨停了下来,同时开始架设从徐州经兖州、泰安到济南的电报线路。虽然李富贵老老实实的奉诏,可是北京仍然对他很不放心,咸丰更加紧了军队的部署,因为在他看来五千人的富贵军还不足以动摇他的社稷,所以李富贵这次北上明显带有试探的意思,如果自己应对得不好李富贵很有可能借助洋人的帮助直接踏上龙庭,这让咸丰感到极度的恐慌,实际上在天津被攻占后咸丰有暂时离开北京避一避洋人的风头的想法,虽然他还是认为清军可以击败英法联军的,但是真的等到联军打到了天津,他又不知道为什么心里发其虚来,可是现在李富贵一旦北上也就意味着把他逃跑的路线给完全堵住了。即便咸丰不擅长分析形势他还是能够想象的出如果自己离开北京,李富贵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入主京师,再由他主持与洋人的谈判,到时候自己想要在从热河回来恐怕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最新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