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不得再去救援可怜的伊安上校了,科利将军在现前方的南非民团已经张好口袋等着自己往里跳之后,急忙命令自己的部队转向西南,逃往那里的英国小城三姐妹镇,这座城镇位于开普敦至布隆方丹铁路线之上,也驻有两千人的英军部队,只要逃到了那里,科利的部队是可以凭借城防坚守到开普敦的援军抵达的。※笔.趣.阁
www.BiquKe.COM※
但是,南非人是不会给科利这个机会的。
日头刚过中天,科利的部队来到这一片广袤原野的边缘,依稀可见前方的丘陵和小山,科利知道,进入这片丘陵地带,再走上四十公里,就能到达三姐妹镇,就在这个时候,南非人动了进攻,华人和布尔人的骑马步枪兵突然出现在科利部队的身后,步枪的点射打破了行军的寂静,由于排成密集队形行进,南非人的一子弹往往能够射穿英军队伍中的两三个人。是民团那并不整齐但格外精准的弹雨在这样的情况挥出了奇效,霎时间科利部队中担任后卫的第四旅士兵成片的倒下。
科利急令英军开火还击,但英军那整齐的弹幕对于阵型稀疏并且如同兔子一般灵活的民团骑兵战士来说效果极差,随后英军随行的榴弹炮和海军炮也愤怒地予以还击,在震天的轰鸣声中,炮弹在南非大地上炸起一个又一个黑烟,留下一个又一个弹坑,见到英军火力猛烈,见好就收的南非民团撤退了,他们不慌不忙收拢起死伤的战友,丢下不多的几匹被炸死炸伤的军马,迅地消失在起伏不平的丘陵之后。
愤怒的科利命令后军保持警惕,全军再次起行,这一次走了没有多远,埋伏在两侧的南非民团又突然从侧翼杀出,两侧的小山丘和日光晒灼雨水冲刷过的大ap.石头后面忽然冒出了数不清地敌军,肆无忌惮地向着英军长长的队列倾泻着子弹。短短片刻之内,科利的部队又遭到了巨大地损失。
等到气急败坏的英军用密集的弹幕予以还击,愤怒地英军火炮也再一次言之后。这些狡猾的民团士兵躲进被子弹和大炮炸得烟尘四起的掩护物之后,骑上他们的马,飞一般撤出了战场。
沿途科利被这样袭击了不下三四次。不但严重延缓了行军地度,沉重打击了英军地士气,而且对英军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科利这才明白为何在开阔的原野之上南非人迟迟不动手,但让他疑惑的是。为何在这些袭击中看不到南非人的火炮?
这个谜底很快被解开了。下午两点,当英军行至一处较高的山脚下时(在科利的地图上,这座山名叫gyroosberg,罗斯堡山),最大的打击来临了,南非人动了总攻,数不清的民团战士从四面八方包围而来,这一次很显然不是打了就跑地骚扰,而是要动真格的了:因为南非人的大炮也加入了战斗。
利用几乎一整个上午外加科利部队被骚扰拖延的几个小时。动作麻利的南非人事先便将大炮运上了罗斯堡山,等到科利地部队姗姗来到山脚下时,一切都已准备就绪,民团地大炮居高临下地对南边的英军展开了大屠杀,南非地骑兵也沿着山坡从东至西掩杀过来。担任前哨的英军第六旅顷刻间遭到了灭顶之灾。林雷这还不是最惨的,随后英军南边和西边的丘陵也忽然冒出了数不清的南非民团士兵围攻科利的部队。
英军的队列被一道罗斯堡山向南边延伸的不高的山脊以及南非人的火炮和部队分成了两个部分。前一部分只有第六旅三千多人,遭到了南非人主力的猛烈攻击,人数又略少,如同烈日下积雪一般迅消亡。
科利本人则在后一部分英军之中,这里人数较多,有第二旅和第四旅总计六七千人,受到的攻击相对轻微,但是面对突然的袭击,无能的科利几乎拿不出什么有效的对策,惊慌失措的他一开始严令部队向前,汇合前面的第六旅。
这个企图在南非人猛烈的攻击之下变得越来越渺茫,英军将领几次试图在炮火攻击下重新排列队形,组织冲锋,但面对民团凶猛的火力,每一次都是在付出巨大伤亡之后,被南非人的弹雨击退,只能眼睁睁地望着第六旅在敌人围攻之下走向灭亡。
接着,慌乱之下,科利将军又采纳了部下一个愚蠢的主意,命令一支部队沿着山脊向北行军,然后杀向西面的罗斯堡山上的南非人炮兵阵地,这是个注定有去无回的任务。
一名勇敢的上尉站出来,同意率领这支无畏的英军敢死队(不得不说,这个年代英军的中下层官兵的精神和战斗力都值得称许),他们付出了巨大的伤亡,冒着民团的枪林弹雨艰难地翻过山脊,结果他们绝望地现这道山脊并不与罗斯堡山直接相连,横在他们和罗斯堡山之间的是一道山谷,而华人的炮兵安安稳稳地布置在罗斯堡山顶,即使英军有能力冒着凶猛的火力横穿过山谷,也要仰攻罗斯堡山,而山上护卫在华人火炮周围的是一个营上千人的民团战士,此时掌握在这名上尉手中的兵力仅仅只有两个中尉和他们其下的六十多人。
片刻之后,在围上来的南非民团战士缴枪不杀的喊声中,这一小撮值得敬佩的英军举起了白旗,投降了。
在民团四面八方的围攻之中,科利几乎失去了对部队的掌控,英军陷入一片各自为战的混乱之中,多亏这个年代英军那出色严格的纪律,他们才没有在民团的进攻之中崩溃。
但是这场战斗中,英军的纪律却因为过于死板,而造就了一桩极具讽刺意义的事件,后世的军事史学家在研究此战时不由得啼笑皆非。
第二旅一个团的第二营在昨日的夜袭中当其冲被打残,几乎全军覆灭,但有趣的是他们的弹药依然充足,南非人的骑兵可以收割英军的生命,却拿不走弹药补给这样地大家伙。
在今日的一整日行军中,这个营的军需官和后勤兵十分负责地将弹药一路运输到了此处,随着整个英军遭到围攻。毗邻第二营地第六旅第一营的弹药很快就要打光,第一营在南非人昨日的夜袭和今日地骚扰中都毫无伤,建制十分完整。唯独连续一下午的开火消耗了巨大的弹药,因此在缺乏弹药之后,他们很自然地将目光投向了第二营的军火上来。
这时候已经接近天黑。英军被分割成许多个小股部队,只有第一营等少数几支部队还算建制完整,也已经被南非人重重包围。
第一营地营长史密斯.多林急忙指挥手下地士兵将第二营弹药车运往自己的阵地,但是第二营那位模范的军需官站出来抗议说这是完全违反规定的。因为他没有提交申请批准单!
四轮货车上堆放着大量的成箱弹药。不过,弹药箱都被铜带和六只螺丝钉牢牢地封住。只有军需官才带着螺丝刀,无可奈何的营长史密斯.多林不得不寻求第二营军需官的合作,找到了那些单据,却现那些单据在从开普敦来的时候就出现了偏差。
愤怒的史密斯.多林无视军需官地抗议,命令自己的士兵火撬砸铜封带,等到费劲九牛二虎之力的士兵们终于砸开了一个弹药箱之后却现南非人已经从四面.八方围了上来,史密斯.多林不得不无奈地命令第一营投降。
最后,所有这些弹药都被南非人拿走了。连批准单的签名都不用签;南非人还拿走了许多能使用这些弹药的很好地步枪。
天黑下来之后,这次伏击战已经接近尾声,科利将军地一万多人除了大约一千多人(科利将军也在其中!这家伙倒是命大)借着夜幕掩护沿着山脊逃往南边,最终在夜色中折向西南狼狈不堪地逃到了三姐妹镇之外,大部分的英军被俘虏和消灭。英军付出了阵亡一千多人。被俘七千多人地惨重代价。而南非人的伤亡仅仅是微不足道的四百多人。
科利将军的败亡标志着其在西线动进攻的临时计划尚未实施便已失败,逃回三姐妹镇的英军不久之后汇合了后方赶来的四五万援军。勉勉强强在西线维持了守势,但双方的交界线却已经向开普敦退后了近一百千米。
里士满和西维多利亚总计不到两万人的英军被数倍于己的南非民团包围在两座孤城,可怜兮兮地等待着南边的援军。
这就是直到6日傍晚为止,南非与英国总计七日的战争之后,双方的战局,南非共和国在西线和东线都获得了辉煌的胜利,完成了既定的战略目标——攻占德班,此外总计消灭了过二万人的英军(其中俘虏过一万人),自身的伤亡只有一千多人,双方对比极其悬殊,大英帝国不得不品尝失败的苦果。
这七天之中英军的惨败在英军史上被称之为“黑暗的一星期”,7日一早,科利将军的失败传回国内,整个帝国原本翘以盼希望其能够在西线打出胜仗,为大英帝国挽回面子的国民现自己被欺骗之后,群情激奋,国内舆论一片哗然,原本寄希望于科利将军的英军高层随即落井下石,此时才追究起科利擅自调动开普敦英军的罪责,把科利将军和德班港投降南非的布勒将军推出来作为战事失败的替罪羊,指称东线和西线的失败全是两位指挥官的无能造成的,科利将军随之被解除一切军内职务。
英军在短短七天便付出了如此惨重的代价,南非的战事立刻轰动了世界。在事后总结经验教训时,我们不难现,英军先败在战术的陈旧和保守上。不出李慕菲所料,却让总参谋部的诸人大跌眼镜的是,相同数量的英军战斗力不但不如南非国防军,竟连民团部队也大大不如。
在接近二百多年的时间中,英国人的战术和射击技术都没有进步。其密集队形的冲锋在1世纪到19世纪末以前的2oo多次战争中为英军取得了多次胜利,但在机动性很强、战术诡谲多变、火力密集凶猛的民团骑马步枪兵面前,仍然按照军事操典上的规章部署军队的英军将领就屡吃大亏。至于南非国防军,其战斗力更在民团部队之上,就更不用说了。
南非人在战术上则占有明显优势,他们善于利用各种有效的防御手段尽量减少伤亡,凭借其战壕的隐蔽性,诱使英军以密集队形闯入其射程之内,从而充分挥其现代火器(从德、法、荷兰和南非猛火公司购来的毛瑟枪、机枪、射大炮)的杀伤力。
其次,从敌对双方的军队素质来看,民团部队主要是由大大小小的华人自耕农和布尔人农场主组成的,他们是为了保住自己的土地、家园和国家而战,士气高昂。而在远离本土的南非高原上,女王陛下和大英帝国的利益并不能促使英国士兵主动地作出英勇牺牲。由于华人自耕农经常从事骑马狩猎等活动,从小便掌握卓越的射击技术,几乎弹无虚。他们对南非内地那种多小山、沟壑、遍布石砾岩的地形也非常熟悉,擅长寻找有利地形,善于利用地形设伏、包抄、隐蔽或逃逸。
而荒凉贫瘠干旱的南非草原,又使得那些从小在农场上与大自然抗争的华人磨练得比英国人更能吃苦。英军则主要来自本土的城市,除少数军官和骑兵来自世袭军人家庭外,大多是工人和城市平民子弟,他们不习惯南非的环境,更不适应快野战的战术。当时英军的训练情况普遍较差,一年仅有两个月的训练时间,且大部分花在队列训练上,骑射技术不精,不善隐蔽,反应迟钝。而且英军的射击技术也差得出奇。当时配给一个英国步兵连用于训练的子弹,一个月只有三百。两军差别极其悬殊。
还有,英军主要依靠铁路和公路干线行动,把自己的动向暴露给敌人。而且他们身处敌国,周围是怀有敌意的华人布尔人,所以其一举一动都立即为对方所知。南非方面则建立起了有效的情报网络,从本国以及开普殖民地的华人和荷裔公民那里获得有关英军的情报。
此外,南非的民团和国防军还拥有一套灵活有效的通讯系统——无线电,这使他们在很大程度上得以摆脱有线电报的束缚,在战术上更加灵活。
战略方面,南非有一个出色有效的指挥机关——总参谋部,集中了大量优秀的指挥人员,事实上掌握了军队的指挥权,能够对于整体的战略局势迅做出正确有效的战略调整,李慕菲作为国防委员会委员长更是能够将全国大部分后勤力量集中使用,并投入到总参谋部认为的重要方向,短期内形成压倒优势。而英军的高级将领大多能力平庸,战前英国制订的计划又漏洞百出朝令夕改。
综上所述,英军不败才怪。
...
www.BiquKe.COM※
但是,南非人是不会给科利这个机会的。
日头刚过中天,科利的部队来到这一片广袤原野的边缘,依稀可见前方的丘陵和小山,科利知道,进入这片丘陵地带,再走上四十公里,就能到达三姐妹镇,就在这个时候,南非人动了进攻,华人和布尔人的骑马步枪兵突然出现在科利部队的身后,步枪的点射打破了行军的寂静,由于排成密集队形行进,南非人的一子弹往往能够射穿英军队伍中的两三个人。是民团那并不整齐但格外精准的弹雨在这样的情况挥出了奇效,霎时间科利部队中担任后卫的第四旅士兵成片的倒下。
科利急令英军开火还击,但英军那整齐的弹幕对于阵型稀疏并且如同兔子一般灵活的民团骑兵战士来说效果极差,随后英军随行的榴弹炮和海军炮也愤怒地予以还击,在震天的轰鸣声中,炮弹在南非大地上炸起一个又一个黑烟,留下一个又一个弹坑,见到英军火力猛烈,见好就收的南非民团撤退了,他们不慌不忙收拢起死伤的战友,丢下不多的几匹被炸死炸伤的军马,迅地消失在起伏不平的丘陵之后。
愤怒的科利命令后军保持警惕,全军再次起行,这一次走了没有多远,埋伏在两侧的南非民团又突然从侧翼杀出,两侧的小山丘和日光晒灼雨水冲刷过的大ap.石头后面忽然冒出了数不清地敌军,肆无忌惮地向着英军长长的队列倾泻着子弹。短短片刻之内,科利的部队又遭到了巨大地损失。
等到气急败坏的英军用密集的弹幕予以还击,愤怒地英军火炮也再一次言之后。这些狡猾的民团士兵躲进被子弹和大炮炸得烟尘四起的掩护物之后,骑上他们的马,飞一般撤出了战场。
沿途科利被这样袭击了不下三四次。不但严重延缓了行军地度,沉重打击了英军地士气,而且对英军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科利这才明白为何在开阔的原野之上南非人迟迟不动手,但让他疑惑的是。为何在这些袭击中看不到南非人的火炮?
这个谜底很快被解开了。下午两点,当英军行至一处较高的山脚下时(在科利的地图上,这座山名叫gyroosberg,罗斯堡山),最大的打击来临了,南非人动了总攻,数不清的民团战士从四面八方包围而来,这一次很显然不是打了就跑地骚扰,而是要动真格的了:因为南非人的大炮也加入了战斗。
利用几乎一整个上午外加科利部队被骚扰拖延的几个小时。动作麻利的南非人事先便将大炮运上了罗斯堡山,等到科利地部队姗姗来到山脚下时,一切都已准备就绪,民团地大炮居高临下地对南边的英军展开了大屠杀,南非地骑兵也沿着山坡从东至西掩杀过来。担任前哨的英军第六旅顷刻间遭到了灭顶之灾。林雷这还不是最惨的,随后英军南边和西边的丘陵也忽然冒出了数不清的南非民团士兵围攻科利的部队。
英军的队列被一道罗斯堡山向南边延伸的不高的山脊以及南非人的火炮和部队分成了两个部分。前一部分只有第六旅三千多人,遭到了南非人主力的猛烈攻击,人数又略少,如同烈日下积雪一般迅消亡。
科利本人则在后一部分英军之中,这里人数较多,有第二旅和第四旅总计六七千人,受到的攻击相对轻微,但是面对突然的袭击,无能的科利几乎拿不出什么有效的对策,惊慌失措的他一开始严令部队向前,汇合前面的第六旅。
这个企图在南非人猛烈的攻击之下变得越来越渺茫,英军将领几次试图在炮火攻击下重新排列队形,组织冲锋,但面对民团凶猛的火力,每一次都是在付出巨大伤亡之后,被南非人的弹雨击退,只能眼睁睁地望着第六旅在敌人围攻之下走向灭亡。
接着,慌乱之下,科利将军又采纳了部下一个愚蠢的主意,命令一支部队沿着山脊向北行军,然后杀向西面的罗斯堡山上的南非人炮兵阵地,这是个注定有去无回的任务。
一名勇敢的上尉站出来,同意率领这支无畏的英军敢死队(不得不说,这个年代英军的中下层官兵的精神和战斗力都值得称许),他们付出了巨大的伤亡,冒着民团的枪林弹雨艰难地翻过山脊,结果他们绝望地现这道山脊并不与罗斯堡山直接相连,横在他们和罗斯堡山之间的是一道山谷,而华人的炮兵安安稳稳地布置在罗斯堡山顶,即使英军有能力冒着凶猛的火力横穿过山谷,也要仰攻罗斯堡山,而山上护卫在华人火炮周围的是一个营上千人的民团战士,此时掌握在这名上尉手中的兵力仅仅只有两个中尉和他们其下的六十多人。
片刻之后,在围上来的南非民团战士缴枪不杀的喊声中,这一小撮值得敬佩的英军举起了白旗,投降了。
在民团四面八方的围攻之中,科利几乎失去了对部队的掌控,英军陷入一片各自为战的混乱之中,多亏这个年代英军那出色严格的纪律,他们才没有在民团的进攻之中崩溃。
但是这场战斗中,英军的纪律却因为过于死板,而造就了一桩极具讽刺意义的事件,后世的军事史学家在研究此战时不由得啼笑皆非。
第二旅一个团的第二营在昨日的夜袭中当其冲被打残,几乎全军覆灭,但有趣的是他们的弹药依然充足,南非人的骑兵可以收割英军的生命,却拿不走弹药补给这样地大家伙。
在今日的一整日行军中,这个营的军需官和后勤兵十分负责地将弹药一路运输到了此处,随着整个英军遭到围攻。毗邻第二营地第六旅第一营的弹药很快就要打光,第一营在南非人昨日的夜袭和今日地骚扰中都毫无伤,建制十分完整。唯独连续一下午的开火消耗了巨大的弹药,因此在缺乏弹药之后,他们很自然地将目光投向了第二营的军火上来。
这时候已经接近天黑。英军被分割成许多个小股部队,只有第一营等少数几支部队还算建制完整,也已经被南非人重重包围。
第一营地营长史密斯.多林急忙指挥手下地士兵将第二营弹药车运往自己的阵地,但是第二营那位模范的军需官站出来抗议说这是完全违反规定的。因为他没有提交申请批准单!
四轮货车上堆放着大量的成箱弹药。不过,弹药箱都被铜带和六只螺丝钉牢牢地封住。只有军需官才带着螺丝刀,无可奈何的营长史密斯.多林不得不寻求第二营军需官的合作,找到了那些单据,却现那些单据在从开普敦来的时候就出现了偏差。
愤怒的史密斯.多林无视军需官地抗议,命令自己的士兵火撬砸铜封带,等到费劲九牛二虎之力的士兵们终于砸开了一个弹药箱之后却现南非人已经从四面.八方围了上来,史密斯.多林不得不无奈地命令第一营投降。
最后,所有这些弹药都被南非人拿走了。连批准单的签名都不用签;南非人还拿走了许多能使用这些弹药的很好地步枪。
天黑下来之后,这次伏击战已经接近尾声,科利将军地一万多人除了大约一千多人(科利将军也在其中!这家伙倒是命大)借着夜幕掩护沿着山脊逃往南边,最终在夜色中折向西南狼狈不堪地逃到了三姐妹镇之外,大部分的英军被俘虏和消灭。英军付出了阵亡一千多人。被俘七千多人地惨重代价。而南非人的伤亡仅仅是微不足道的四百多人。
科利将军的败亡标志着其在西线动进攻的临时计划尚未实施便已失败,逃回三姐妹镇的英军不久之后汇合了后方赶来的四五万援军。勉勉强强在西线维持了守势,但双方的交界线却已经向开普敦退后了近一百千米。
里士满和西维多利亚总计不到两万人的英军被数倍于己的南非民团包围在两座孤城,可怜兮兮地等待着南边的援军。
这就是直到6日傍晚为止,南非与英国总计七日的战争之后,双方的战局,南非共和国在西线和东线都获得了辉煌的胜利,完成了既定的战略目标——攻占德班,此外总计消灭了过二万人的英军(其中俘虏过一万人),自身的伤亡只有一千多人,双方对比极其悬殊,大英帝国不得不品尝失败的苦果。
这七天之中英军的惨败在英军史上被称之为“黑暗的一星期”,7日一早,科利将军的失败传回国内,整个帝国原本翘以盼希望其能够在西线打出胜仗,为大英帝国挽回面子的国民现自己被欺骗之后,群情激奋,国内舆论一片哗然,原本寄希望于科利将军的英军高层随即落井下石,此时才追究起科利擅自调动开普敦英军的罪责,把科利将军和德班港投降南非的布勒将军推出来作为战事失败的替罪羊,指称东线和西线的失败全是两位指挥官的无能造成的,科利将军随之被解除一切军内职务。
英军在短短七天便付出了如此惨重的代价,南非的战事立刻轰动了世界。在事后总结经验教训时,我们不难现,英军先败在战术的陈旧和保守上。不出李慕菲所料,却让总参谋部的诸人大跌眼镜的是,相同数量的英军战斗力不但不如南非国防军,竟连民团部队也大大不如。
在接近二百多年的时间中,英国人的战术和射击技术都没有进步。其密集队形的冲锋在1世纪到19世纪末以前的2oo多次战争中为英军取得了多次胜利,但在机动性很强、战术诡谲多变、火力密集凶猛的民团骑马步枪兵面前,仍然按照军事操典上的规章部署军队的英军将领就屡吃大亏。至于南非国防军,其战斗力更在民团部队之上,就更不用说了。
南非人在战术上则占有明显优势,他们善于利用各种有效的防御手段尽量减少伤亡,凭借其战壕的隐蔽性,诱使英军以密集队形闯入其射程之内,从而充分挥其现代火器(从德、法、荷兰和南非猛火公司购来的毛瑟枪、机枪、射大炮)的杀伤力。
其次,从敌对双方的军队素质来看,民团部队主要是由大大小小的华人自耕农和布尔人农场主组成的,他们是为了保住自己的土地、家园和国家而战,士气高昂。而在远离本土的南非高原上,女王陛下和大英帝国的利益并不能促使英国士兵主动地作出英勇牺牲。由于华人自耕农经常从事骑马狩猎等活动,从小便掌握卓越的射击技术,几乎弹无虚。他们对南非内地那种多小山、沟壑、遍布石砾岩的地形也非常熟悉,擅长寻找有利地形,善于利用地形设伏、包抄、隐蔽或逃逸。
而荒凉贫瘠干旱的南非草原,又使得那些从小在农场上与大自然抗争的华人磨练得比英国人更能吃苦。英军则主要来自本土的城市,除少数军官和骑兵来自世袭军人家庭外,大多是工人和城市平民子弟,他们不习惯南非的环境,更不适应快野战的战术。当时英军的训练情况普遍较差,一年仅有两个月的训练时间,且大部分花在队列训练上,骑射技术不精,不善隐蔽,反应迟钝。而且英军的射击技术也差得出奇。当时配给一个英国步兵连用于训练的子弹,一个月只有三百。两军差别极其悬殊。
还有,英军主要依靠铁路和公路干线行动,把自己的动向暴露给敌人。而且他们身处敌国,周围是怀有敌意的华人布尔人,所以其一举一动都立即为对方所知。南非方面则建立起了有效的情报网络,从本国以及开普殖民地的华人和荷裔公民那里获得有关英军的情报。
此外,南非的民团和国防军还拥有一套灵活有效的通讯系统——无线电,这使他们在很大程度上得以摆脱有线电报的束缚,在战术上更加灵活。
战略方面,南非有一个出色有效的指挥机关——总参谋部,集中了大量优秀的指挥人员,事实上掌握了军队的指挥权,能够对于整体的战略局势迅做出正确有效的战略调整,李慕菲作为国防委员会委员长更是能够将全国大部分后勤力量集中使用,并投入到总参谋部认为的重要方向,短期内形成压倒优势。而英军的高级将领大多能力平庸,战前英国制订的计划又漏洞百出朝令夕改。
综上所述,英军不败才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