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5年3月,一位衣着考究的中年德国人出现在了比勒陀利亚街头,他身材高大,一身黑色礼服,胡须修剪得整整齐齐,戴着一副圆眼镜,镜片后面是一双和善的眼睛,这样一个明显是上等人的欧洲人,却对黑人、华人的穷人富人一视同仁,在与南非人交谈时,他只会说几句汉语,大部分时候,是用德国口音的荷兰语,情急时候,也会使用自己的母语。&笔趣阁
wWw。biquke。COM
这个人叫彼得-辛格,是德国一家机械厂的老板,这次是以旅游和考察南非工业的名义来到南非的,不过这只是他表面上的身份和目的,他真实的身份是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秘密党员和党内决策人员之一。
在此要说明一下,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与1919年成立然后改名为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简称纳粹党)的那个政党一点关系也没有,只是名字相似而已,非但如此,前者属于左派,后者属于极右翼政党,两个政党事实上是政敌的关系,只不过到了那时候,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已经改名为德国社会民主党了,希特勒国会纵火案之后取缔的政党就有社会民主党。
在德国历史上,这个政党起过非常重大的作用,第二国际中最强有力、影响力最大的就是社会民主党,二战后,社会民主党依然存在,他们的主席施罗德还曾经当过德国总理。
不过眼下,这个政党还没有后来的那么风光,因为该党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倾向,1878年1o月,俾斯麦政府颁布镇压社会主义运动的“反社会党人法”,社会民主党的组织和报刊都遭到查禁,该党除了由党员参加议会选举和议会活动外,不能从事任何其他合法活动。许多领导人和活动家被迫流亡国外。
彼得-辛格正是无数不多的依然留在国内的社会民主党秘密党员之一,说到这里,大家也就明白这个德国人跑到南非来的真实目的了吧,没错,正是探访南非的工厂和矿山,考察在南非的无产阶级中传播社会主义和革命思想的可能性,用个更通俗易懂的词语说,就是输出革命。
执掌南非大权的沈知恒接过了一个充满希望的南非,在张阳和李永瑜手上(一般认为在张阳的第三个任期中,在国家建设上起决定作用的是李永瑜),南非的工业和农业都有了飞的展,综合国力已可跻身列强之列,人民的生活水平也相当于欧洲中等水平,教育和科技展可以排在世界前五,尤其是一些关系到军事方面的关键技术如钢铁、动机、能源、矿产、照明、制铝、水泥、炸药、橡胶等重工业因为有李慕菲的刻意展,已经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精密机械加工、大炮、轻武器、光学玻璃加工、化工、炼油等南非较为落后的领域也在李家名下庞大的企业群体的努力下渐渐赶了上来。
尤其是保罗-威特来到南非之后,被李慕菲所设立的完善良好的科研环境、优渥的待遇所吸引,更主要的是李慕菲开出了十分诱人的条件,可以让他执掌猛火公司,他在考虑再三之后终于加入了南非猛火公司,成为公司的总裁兼技术主管,在这个技术天才的主持下,南非在轻武器研究领域方面已经有后来居上之势。
而纺织、造酒、罐头、食品、制衣、造纸、家具、玻璃、卷烟等轻工业则把持在福建李家和浙江沈家手中,历来华人在生产这些轻工业产品时都有相当的天赋,比如纺织、造酒、造纸、食品等行业,华人们都是有数千年的制造历史,要找到合格的工人并不难,虽然这并不意味着南非华人的这些产业可以轻松地成为世界名牌,但的确可以让南非的轻工业展有一定优势。
1885年,南非的产业工人人数已经达到了35o万以上,接近南非人口的五分之一。正是南非实力的不断膨胀和这次柏林会议上国际影响力的提高,让南非正式进入了欧洲人的视线,欧美的工人运动家和革命者们惊喜地现了在非洲的南端原来也有一片革命思潮未曾影响到的空白而巨大的领域,作为欧洲工人运动的中心之一的德国,革命者们凭借着德国与南非密切的关系和在语言交流上的先天优势,第一个试图向南非的工人阶级撒播革命的火种。
彼得在党内事务中有很大的言权,他的那家工厂与许多行业都有联系,可以以商谈业务的名义参观南非的许多工厂,同时其社会主义工人党党员的身份又没有暴露,因此这次的任务由他来完成非常合适。
他抵达比勒陀利亚之后,先把目标放在了李家名下的几家企业上:盘古矿业、北方重工、金吕钢铁冶金联合体、极致动力公司、万年橡胶集团等等,南非国内一半以上的工业产值的税收都是由李家名下的产业创造的,也因此,任何人都无法绕过李氏集团这个南非矿工业的巨无霸。
在参观了几家工厂的厂房,与一些被雇佣的工人交谈了之后,他惊讶地现,李氏集团事实上的老板—李慕菲按照德国人的标准简直就是一个慈善家!
在他带回国内的报告中这样写道:
“如上的众多企业中见不到一个14岁以下的工人,在工厂,工人们每日的最长工作时间为9个小时,每周工作六天,对于所有工人的劳动环境做了细致良好的规定,为工人和家属提供免费医疗,制定了老年津贴制,对工伤的工人给与赔偿,工厂内还有工会,负责在工人和工厂领导层之间就工资等问题进行协商,而这些领导层人员往往也是从工人之中提拔起来的,因此他们之间的交流更加容易。
“工人们的工资和欧洲的英国德国等国相同甚至更高,而南非的物价又偏低,事实上,华人工人阶级的生活水平在南非可算是中等水平。
“在矿山,华人矿工们处于领导阶层,他们每日最长工作时间为8个小时,其他待遇也至少和工厂的工人相同,而作为劳动主力的黑人矿工的待遇和地位要比华人低许多,但与其他国家和行业的黑人们相比也要优越许多。
“在给予工人们如此优厚的待遇之后,经过我的暗中计算,因为李家众多产业普遍技术先进生产率较高,尤其是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管理观念,再加之华人们勤奋的劳动传统,这些企业的利润并没有一般人想象的那么低,这一点可以从李家的产业规模仍在不断扩张之中看出来。
“在对重工业进行了一番考察之后,我沮丧地现,因为上述的种种原因,南非工业的这一半工人中基本上没有什么传播革命火种的可能性了,而且李慕菲在工人们中间的威望非常高,我曾经在几个工人中略微谈了一下资本家们的压迫,他们往往是用惊异和不信的眼光看着我,他们并不认为李家在压迫和剥削他们,恰恰相反,他们把李家当作给与他们幸福生活的救世主,如果一定要在李家的工厂中传播社会主义的话,搞不好会得到正好相反的结果”
失望的彼得接下去又这样写道:
“然后我将目光转向了轻工业,但结论依然是令人灰心的,纺织等众多行业中同样见不到我们在欧洲工厂中常见的童工,女工的待遇虽然差于男工,但依然可以保证1o小时最低工作时间,工厂也规定了女工们的最低工资,其他待遇也在努力向李家的产业靠齐,这一方面是因为李家众多企业的以身作则和竞争所致,另一方面是因为南非议会在李家的推动下通过了一些保护劳工的法律,同时沈家信奉一种很古老的所谓‘孔教’的华人传统宗教(注:彼得认为儒家思想是一种宗教),认为对待穷人不能够太苛刻,也因此,轻工业中,工人们的待遇依然要好于欧洲。
“在我看来,重工业和轻工业的展,在南非造就的不是众多的无产阶级,而是一个数量庞大的中产阶级(再注:因为这句话,彼得在他回国后遭到了党内一些人士的攻击和批评,认为他这句话与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理论相悖。),他们成熟稳重固执,忠实于李家和沈家为代表的上层华人,这是一个保守主义的人群,如果不是因为他们处在一个共和国之中,我几乎要说他们是保皇党人了。”
彼得的这段话后来在南非独立战争中得到了证实,正是在上层华人和这批中坚阶层的人士支持下,李慕菲才能够黄袍加身。
彼得又写道:
“讽刺的是,在南非,对于欧洲的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了解最多的不是工人,而是上层社会的华人资本家,因为受过良好高等教育的华人几乎人人都懂德语的缘故,他们几乎都接触过那些革命著作,我就在北方重工的总裁办公室内见到满满一墙的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但可惜的是,他们是以以批判和欣赏的态度来阅读的,并且不断根据书中的一些内容来改进工厂给予工人的待遇。”
最终,彼得用一个断言结束了他在南非的考察:
“南非,这是保守主义和反革命者的天堂,或许在未来,他将是世界上无产阶级革命最后攻破的一个堡垒,但在现在,我看不出有什么撒播革命火种的可能性,南非的工人阶级是最缺乏革命热情、最妥协保守的一群人。”
在得出这个结论之后,彼得便立刻动身回了德国,一天也没有停留,在那以后,欧洲的革命者们就很少踏上南非这片土地了,直到第二国际成立和世界大战爆,欧美的社会主义者们也再没有考虑过南非的工人阶级。
...
wWw。biquke。COM
这个人叫彼得-辛格,是德国一家机械厂的老板,这次是以旅游和考察南非工业的名义来到南非的,不过这只是他表面上的身份和目的,他真实的身份是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秘密党员和党内决策人员之一。
在此要说明一下,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与1919年成立然后改名为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简称纳粹党)的那个政党一点关系也没有,只是名字相似而已,非但如此,前者属于左派,后者属于极右翼政党,两个政党事实上是政敌的关系,只不过到了那时候,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已经改名为德国社会民主党了,希特勒国会纵火案之后取缔的政党就有社会民主党。
在德国历史上,这个政党起过非常重大的作用,第二国际中最强有力、影响力最大的就是社会民主党,二战后,社会民主党依然存在,他们的主席施罗德还曾经当过德国总理。
不过眼下,这个政党还没有后来的那么风光,因为该党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倾向,1878年1o月,俾斯麦政府颁布镇压社会主义运动的“反社会党人法”,社会民主党的组织和报刊都遭到查禁,该党除了由党员参加议会选举和议会活动外,不能从事任何其他合法活动。许多领导人和活动家被迫流亡国外。
彼得-辛格正是无数不多的依然留在国内的社会民主党秘密党员之一,说到这里,大家也就明白这个德国人跑到南非来的真实目的了吧,没错,正是探访南非的工厂和矿山,考察在南非的无产阶级中传播社会主义和革命思想的可能性,用个更通俗易懂的词语说,就是输出革命。
执掌南非大权的沈知恒接过了一个充满希望的南非,在张阳和李永瑜手上(一般认为在张阳的第三个任期中,在国家建设上起决定作用的是李永瑜),南非的工业和农业都有了飞的展,综合国力已可跻身列强之列,人民的生活水平也相当于欧洲中等水平,教育和科技展可以排在世界前五,尤其是一些关系到军事方面的关键技术如钢铁、动机、能源、矿产、照明、制铝、水泥、炸药、橡胶等重工业因为有李慕菲的刻意展,已经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精密机械加工、大炮、轻武器、光学玻璃加工、化工、炼油等南非较为落后的领域也在李家名下庞大的企业群体的努力下渐渐赶了上来。
尤其是保罗-威特来到南非之后,被李慕菲所设立的完善良好的科研环境、优渥的待遇所吸引,更主要的是李慕菲开出了十分诱人的条件,可以让他执掌猛火公司,他在考虑再三之后终于加入了南非猛火公司,成为公司的总裁兼技术主管,在这个技术天才的主持下,南非在轻武器研究领域方面已经有后来居上之势。
而纺织、造酒、罐头、食品、制衣、造纸、家具、玻璃、卷烟等轻工业则把持在福建李家和浙江沈家手中,历来华人在生产这些轻工业产品时都有相当的天赋,比如纺织、造酒、造纸、食品等行业,华人们都是有数千年的制造历史,要找到合格的工人并不难,虽然这并不意味着南非华人的这些产业可以轻松地成为世界名牌,但的确可以让南非的轻工业展有一定优势。
1885年,南非的产业工人人数已经达到了35o万以上,接近南非人口的五分之一。正是南非实力的不断膨胀和这次柏林会议上国际影响力的提高,让南非正式进入了欧洲人的视线,欧美的工人运动家和革命者们惊喜地现了在非洲的南端原来也有一片革命思潮未曾影响到的空白而巨大的领域,作为欧洲工人运动的中心之一的德国,革命者们凭借着德国与南非密切的关系和在语言交流上的先天优势,第一个试图向南非的工人阶级撒播革命的火种。
彼得在党内事务中有很大的言权,他的那家工厂与许多行业都有联系,可以以商谈业务的名义参观南非的许多工厂,同时其社会主义工人党党员的身份又没有暴露,因此这次的任务由他来完成非常合适。
他抵达比勒陀利亚之后,先把目标放在了李家名下的几家企业上:盘古矿业、北方重工、金吕钢铁冶金联合体、极致动力公司、万年橡胶集团等等,南非国内一半以上的工业产值的税收都是由李家名下的产业创造的,也因此,任何人都无法绕过李氏集团这个南非矿工业的巨无霸。
在参观了几家工厂的厂房,与一些被雇佣的工人交谈了之后,他惊讶地现,李氏集团事实上的老板—李慕菲按照德国人的标准简直就是一个慈善家!
在他带回国内的报告中这样写道:
“如上的众多企业中见不到一个14岁以下的工人,在工厂,工人们每日的最长工作时间为9个小时,每周工作六天,对于所有工人的劳动环境做了细致良好的规定,为工人和家属提供免费医疗,制定了老年津贴制,对工伤的工人给与赔偿,工厂内还有工会,负责在工人和工厂领导层之间就工资等问题进行协商,而这些领导层人员往往也是从工人之中提拔起来的,因此他们之间的交流更加容易。
“工人们的工资和欧洲的英国德国等国相同甚至更高,而南非的物价又偏低,事实上,华人工人阶级的生活水平在南非可算是中等水平。
“在矿山,华人矿工们处于领导阶层,他们每日最长工作时间为8个小时,其他待遇也至少和工厂的工人相同,而作为劳动主力的黑人矿工的待遇和地位要比华人低许多,但与其他国家和行业的黑人们相比也要优越许多。
“在给予工人们如此优厚的待遇之后,经过我的暗中计算,因为李家众多产业普遍技术先进生产率较高,尤其是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管理观念,再加之华人们勤奋的劳动传统,这些企业的利润并没有一般人想象的那么低,这一点可以从李家的产业规模仍在不断扩张之中看出来。
“在对重工业进行了一番考察之后,我沮丧地现,因为上述的种种原因,南非工业的这一半工人中基本上没有什么传播革命火种的可能性了,而且李慕菲在工人们中间的威望非常高,我曾经在几个工人中略微谈了一下资本家们的压迫,他们往往是用惊异和不信的眼光看着我,他们并不认为李家在压迫和剥削他们,恰恰相反,他们把李家当作给与他们幸福生活的救世主,如果一定要在李家的工厂中传播社会主义的话,搞不好会得到正好相反的结果”
失望的彼得接下去又这样写道:
“然后我将目光转向了轻工业,但结论依然是令人灰心的,纺织等众多行业中同样见不到我们在欧洲工厂中常见的童工,女工的待遇虽然差于男工,但依然可以保证1o小时最低工作时间,工厂也规定了女工们的最低工资,其他待遇也在努力向李家的产业靠齐,这一方面是因为李家众多企业的以身作则和竞争所致,另一方面是因为南非议会在李家的推动下通过了一些保护劳工的法律,同时沈家信奉一种很古老的所谓‘孔教’的华人传统宗教(注:彼得认为儒家思想是一种宗教),认为对待穷人不能够太苛刻,也因此,轻工业中,工人们的待遇依然要好于欧洲。
“在我看来,重工业和轻工业的展,在南非造就的不是众多的无产阶级,而是一个数量庞大的中产阶级(再注:因为这句话,彼得在他回国后遭到了党内一些人士的攻击和批评,认为他这句话与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理论相悖。),他们成熟稳重固执,忠实于李家和沈家为代表的上层华人,这是一个保守主义的人群,如果不是因为他们处在一个共和国之中,我几乎要说他们是保皇党人了。”
彼得的这段话后来在南非独立战争中得到了证实,正是在上层华人和这批中坚阶层的人士支持下,李慕菲才能够黄袍加身。
彼得又写道:
“讽刺的是,在南非,对于欧洲的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了解最多的不是工人,而是上层社会的华人资本家,因为受过良好高等教育的华人几乎人人都懂德语的缘故,他们几乎都接触过那些革命著作,我就在北方重工的总裁办公室内见到满满一墙的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但可惜的是,他们是以以批判和欣赏的态度来阅读的,并且不断根据书中的一些内容来改进工厂给予工人的待遇。”
最终,彼得用一个断言结束了他在南非的考察:
“南非,这是保守主义和反革命者的天堂,或许在未来,他将是世界上无产阶级革命最后攻破的一个堡垒,但在现在,我看不出有什么撒播革命火种的可能性,南非的工人阶级是最缺乏革命热情、最妥协保守的一群人。”
在得出这个结论之后,彼得便立刻动身回了德国,一天也没有停留,在那以后,欧洲的革命者们就很少踏上南非这片土地了,直到第二国际成立和世界大战爆,欧美的社会主义者们也再没有考虑过南非的工人阶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