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瑞克听了李慕菲的回答,摇了摇头,强忍住了笑意,不过嘴上还挂着一丝笑容答道:“肯定不是韭菜了!李,你怎么光想到吃的了。@笔.趣.阁
www。biquke。com”
“她们就是荷兰的国花—-郁金香啊!”玛瑞克还想卖关子,不过看到贝尔沃夫有些不耐烦了,于是老老实实地回答道。
郁金香?李慕菲恍然大悟,难怪看着这么面熟,这种花李慕菲还是经常看到的,只不过那都是花朵怒放的样子,眼下这郁金香花朵谢了之后剩下的杆子看起来真的是非常陌生,就好像那些电影明星卸了装一样。
“李,你们现在来得真不是时候,如果是三五月间来的话,你会看到荷兰满山遍野都是盛开怒放的郁金香,红的,黄的,白的,紫的,运气好还能看见黑色的,美丽极了,那时的荷兰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地方!”玛瑞克自豪地介绍着自己的家乡。
火车在阿姆斯特丹中央站停了下来,这里就是阿姆斯特丹的市中心了,出了火车站大楼,面前是一条两旁遍布着旅店餐馆的街道,这条街道叫做水坝大街,看起来拥挤繁闹,豪不起眼,却几乎是阿姆斯特丹最重要的街道,因为沿着街道一直走下去,没走几步便会来到一座广场,这座广场便是阿姆斯特丹的祥地—水坝广场。
阿姆斯特丹(amsterdam)的名字含义是阿姆斯托河(amste1)上的水坝(dam),而所谓的阿姆斯托河就在水坝广场的旁边,几乎不需要人来解释,李慕菲就明白了这座城市的历史渊源。
广场上矗立着一幢孤独而巨大的建筑—-荷兰的皇宫,可惜这座皇宫空有其名,因为皇室成员根本就不住在这里,甚至他们也不住在阿姆斯特丹。
只需要看一眼广场上那来来往往吵杂喧闹的人群,再看看那幢所谓的皇宫,竟然连个围墙或者栏杆都没有,直接将一楼的窗户展示给广场上的观众,李慕菲就明白了荷兰王室为什么不住在这里了,任何人恐怕都无法忍受这种毫无**的居住环境,更何况一个王室,阿姆斯特丹实在是太小、太拥挤了。
站在广场上,带路的玛瑞克小姐转了个身,面对着李慕菲,甜甜地一笑,宣布道:“欢迎来到纸醉金迷的阿姆斯特丹!”
她说得一点也没错,初夏的阿姆斯特丹明媚诱人,如玛瑞克小姐的微笑,泛着古意的街道一边是整洁漂亮的小楼,一幢接着一幢,仿佛孩子的玩具房屋,又像精致花哨的糖果盒,褐色或橙色的墙壁,白色的窗框,尖尖的屋顶,街的另一边却是波光粼粼的运河,停着许多白色的高高矮矮的船只,飘落的叶子在水上拖出一圈圈的涟漪,这座城市美得像是置身于一个童话。
不过空气中,却有着某种李慕菲不熟悉的香味儿,说香味也不尽然,李慕菲分明闻出危险和不详的味道。
“玛瑞克小姐,空气中是什么香味啊?闻起来好奇怪啊!”李慕菲问道。
玛瑞克小姐很神秘地笑了笑,淡蓝色的眼睛盯着李慕菲,问道:“是我直接告诉你,还是领着你去看看?”
李慕菲刚想说眼见为实,但随即想到这里是阿姆斯特丹!是以红灯区和开放著称的欧洲性都!在21世纪,这个国家又引领了新潮流,成为同性恋的天堂,安乐死的圣地,在正经人眼中,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地方?
难怪玛瑞克自己都用那么不以为然的口吻,用纸醉金迷这个词来形容这座城市。
看看玛瑞克那不怀好意的笑容,她有可能是要给哪家妓院拉几个顾客,甚至她自己想对贝尔沃夫来个霸王硬上弓也未可知,李慕菲背后掠过一丝寒意,好像一个冰块从那里滚过,当然不是恐惧,而是某种怪怪的害怕。
想到这里,李慕菲急忙摇了摇头,道:“你就说吧,是什么啊?”
玛瑞克抹着淡淡口红的嘴唇用低低的声音拼出了大麻这个词,李慕菲很奇怪地问道:“这不是毒品吗?为什么在阿姆斯特丹的大街小巷都散着这种味道呢?”
玛瑞克又忍不住笑了,说:“李,每个国家都不一样,大麻在别的国家那里或许是禁品,但是在阿姆斯特丹这里不过是一种麻药、镇静剂,甚至是一种合法的饮料!还有大麻棒棒糖,很适合你,你要不要来一点?”她挑逗地问道。
“玛瑞克小姐,你们国家的法律虽然宽松,可对一个未成年人兜售大麻,仍然是犯法的吧?”李慕菲知道她在开玩笑,笑着答道。
玛瑞克耸了耸肩:“虽然和你相处时间不长,可我觉得你精明得根本不像一个孩子。”
—-
李慕菲在玛瑞克的带路下,游览了阿姆斯特丹几个重要的景点,下午时分,几个人在洒满阳光的街边找了一家咖啡馆,一边在阳伞下品着咖啡,一边聊着。
荷兰和德国的距离在中国人看来几乎只有“一墙之隔”,他们的亲缘关系恐怕也不比广东人和山西人更远,这点从德语和荷兰语的众多相似之处就看得出来,可两个国家的民族特性却差了十万八千里。
像是这种悠闲的喝午后咖啡的民族,难怪会在一战和二战之中都试图保持中立,他们不会喜欢打仗,可惜这个世界总是有那么多强权迫不及待地想要控制别人征服别人,比如眼下的英国,不久之后的德国,许多年后的美国,在李慕菲看来希特勒和布什没什么本质的区别,只不过所打的旗号不同,杀得人数目也不同罢了。
在荷兰度过了难得一段的悠闲美好时光之后,李慕菲登上了驶往柏林的列车,挥手告别了微笑着的玛瑞克。
火车向东驶了没多远,便出了荷兰的边境,进入了德意志帝国的境内,仿佛是听到了故土的呼唤,一向严肃克制的贝尔沃夫也不由得情绪略有些激动。
从车窗望出去,李慕菲看见了德国整洁的城市、乡村、原野,有时候能看到陡峭的山上那高耸着的城堡,见证着德意志逝去的那个群雄割据的年代。
火车在汉诺威停了一下,这里是柏林和阿姆斯特丹之间最重要城市,也几乎恰好位于旅程的一半,很可惜,李慕菲只来得及下到站台上看了看。
此次漫长旅程的目的地柏林终于到了,火车随着一声汽笛缓缓地停下,几个前来接站的华人早已出现在了李慕菲的窗外,一脸激动地举着牌子,上面写着金城李家四个汉字。
南非与德国的关系是最近几年才打得火热,不像荷兰与南非那样有几百年的友好历史,而在与德国关系的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无疑是金城李家,也因此南非驻德国大使馆几乎算得上是李家的天下了,大使本人就是李家的人,李慕菲这个李家现在的少爷、未来的家主也因此受到了比在荷兰规格高得多的接待。
李慕菲早就选好了就读的大学—-这个年代闻名遐迩的柏林大学。
这所大学的正式叫法是弗里特里希-威廉大学,是以建立时的普鲁士国王名字命名,而人们一般通俗地称她为柏林大学。
在李慕菲那个年代,柏林大学的名气远没有哈佛、斯坦福、剑桥等大学那么出名,这是因为,二战之后,随着柏林的肢解,柏林大学也分成了两所大学,东德的学校继承了柏林大学的校园和大部分师生,改名柏林洪堡大学,为了追求学术自由,原柏林大学的部分师生出走西德,建立了柏林自由大学,战争造成的伤害和师生的流失严重损害了这所大学,让她从世界一流学府沉沦为一所排名英美大学之后的学校。
但在1886年,她可是赫赫有名的“现代大学之母”,她树立了现代大学的完美典范,可以说是这个年代世界学术的中心,许多国家大学效仿的楷模,她所提倡的“学术自由”思想影响了后面几乎所有的大学,在学校中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研究方向和课程,上课的气氛也十分开放轻松而活跃,教授们对迟到或早退的学生并不干预,一堂课结束了,学生们不是对教授的精彩讲课报以热烈的掌声,而是以另外一种方式—-“咚咚咚”地敲桌子来表达对教授们辛苦劳动的感谢之情。
(当然,所谓的学术自由思想至少没有影响到中国的大学,在中国大学中,迟到或早退,有时会引来“教授”的臭骂,“教授”还会关起门来点名,而且“教授”还会理直气壮地宣称他在捍卫师道的尊严,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国的不叫大学,叫公塾更加贴切。)
李慕菲对于这所大学并非一无所知,小的时候,他曾经非常崇拜爱因斯坦,也看过爱因斯坦的个人传记,知道爱因斯坦曾经在这所学校任教过,而据李慕菲所知,另两个几乎和爱因斯坦齐名的伟大人物—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也曾经在这所学校里就读。
进入爱因斯坦当老师的学校,和马克思当同学,想一想就兴奋,然而可惜的是,这两个人之中后者刚刚去世,而前者才七岁大。
不过现在学校里依然名师荟萃,英才云集,教授之中,李慕菲最熟悉的是普朗克,同样有点遗憾的是,李慕菲还不打算选修他的课,更不打算成为一个物理学家。
...
www。biquke。com”
“她们就是荷兰的国花—-郁金香啊!”玛瑞克还想卖关子,不过看到贝尔沃夫有些不耐烦了,于是老老实实地回答道。
郁金香?李慕菲恍然大悟,难怪看着这么面熟,这种花李慕菲还是经常看到的,只不过那都是花朵怒放的样子,眼下这郁金香花朵谢了之后剩下的杆子看起来真的是非常陌生,就好像那些电影明星卸了装一样。
“李,你们现在来得真不是时候,如果是三五月间来的话,你会看到荷兰满山遍野都是盛开怒放的郁金香,红的,黄的,白的,紫的,运气好还能看见黑色的,美丽极了,那时的荷兰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地方!”玛瑞克自豪地介绍着自己的家乡。
火车在阿姆斯特丹中央站停了下来,这里就是阿姆斯特丹的市中心了,出了火车站大楼,面前是一条两旁遍布着旅店餐馆的街道,这条街道叫做水坝大街,看起来拥挤繁闹,豪不起眼,却几乎是阿姆斯特丹最重要的街道,因为沿着街道一直走下去,没走几步便会来到一座广场,这座广场便是阿姆斯特丹的祥地—水坝广场。
阿姆斯特丹(amsterdam)的名字含义是阿姆斯托河(amste1)上的水坝(dam),而所谓的阿姆斯托河就在水坝广场的旁边,几乎不需要人来解释,李慕菲就明白了这座城市的历史渊源。
广场上矗立着一幢孤独而巨大的建筑—-荷兰的皇宫,可惜这座皇宫空有其名,因为皇室成员根本就不住在这里,甚至他们也不住在阿姆斯特丹。
只需要看一眼广场上那来来往往吵杂喧闹的人群,再看看那幢所谓的皇宫,竟然连个围墙或者栏杆都没有,直接将一楼的窗户展示给广场上的观众,李慕菲就明白了荷兰王室为什么不住在这里了,任何人恐怕都无法忍受这种毫无**的居住环境,更何况一个王室,阿姆斯特丹实在是太小、太拥挤了。
站在广场上,带路的玛瑞克小姐转了个身,面对着李慕菲,甜甜地一笑,宣布道:“欢迎来到纸醉金迷的阿姆斯特丹!”
她说得一点也没错,初夏的阿姆斯特丹明媚诱人,如玛瑞克小姐的微笑,泛着古意的街道一边是整洁漂亮的小楼,一幢接着一幢,仿佛孩子的玩具房屋,又像精致花哨的糖果盒,褐色或橙色的墙壁,白色的窗框,尖尖的屋顶,街的另一边却是波光粼粼的运河,停着许多白色的高高矮矮的船只,飘落的叶子在水上拖出一圈圈的涟漪,这座城市美得像是置身于一个童话。
不过空气中,却有着某种李慕菲不熟悉的香味儿,说香味也不尽然,李慕菲分明闻出危险和不详的味道。
“玛瑞克小姐,空气中是什么香味啊?闻起来好奇怪啊!”李慕菲问道。
玛瑞克小姐很神秘地笑了笑,淡蓝色的眼睛盯着李慕菲,问道:“是我直接告诉你,还是领着你去看看?”
李慕菲刚想说眼见为实,但随即想到这里是阿姆斯特丹!是以红灯区和开放著称的欧洲性都!在21世纪,这个国家又引领了新潮流,成为同性恋的天堂,安乐死的圣地,在正经人眼中,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地方?
难怪玛瑞克自己都用那么不以为然的口吻,用纸醉金迷这个词来形容这座城市。
看看玛瑞克那不怀好意的笑容,她有可能是要给哪家妓院拉几个顾客,甚至她自己想对贝尔沃夫来个霸王硬上弓也未可知,李慕菲背后掠过一丝寒意,好像一个冰块从那里滚过,当然不是恐惧,而是某种怪怪的害怕。
想到这里,李慕菲急忙摇了摇头,道:“你就说吧,是什么啊?”
玛瑞克抹着淡淡口红的嘴唇用低低的声音拼出了大麻这个词,李慕菲很奇怪地问道:“这不是毒品吗?为什么在阿姆斯特丹的大街小巷都散着这种味道呢?”
玛瑞克又忍不住笑了,说:“李,每个国家都不一样,大麻在别的国家那里或许是禁品,但是在阿姆斯特丹这里不过是一种麻药、镇静剂,甚至是一种合法的饮料!还有大麻棒棒糖,很适合你,你要不要来一点?”她挑逗地问道。
“玛瑞克小姐,你们国家的法律虽然宽松,可对一个未成年人兜售大麻,仍然是犯法的吧?”李慕菲知道她在开玩笑,笑着答道。
玛瑞克耸了耸肩:“虽然和你相处时间不长,可我觉得你精明得根本不像一个孩子。”
—-
李慕菲在玛瑞克的带路下,游览了阿姆斯特丹几个重要的景点,下午时分,几个人在洒满阳光的街边找了一家咖啡馆,一边在阳伞下品着咖啡,一边聊着。
荷兰和德国的距离在中国人看来几乎只有“一墙之隔”,他们的亲缘关系恐怕也不比广东人和山西人更远,这点从德语和荷兰语的众多相似之处就看得出来,可两个国家的民族特性却差了十万八千里。
像是这种悠闲的喝午后咖啡的民族,难怪会在一战和二战之中都试图保持中立,他们不会喜欢打仗,可惜这个世界总是有那么多强权迫不及待地想要控制别人征服别人,比如眼下的英国,不久之后的德国,许多年后的美国,在李慕菲看来希特勒和布什没什么本质的区别,只不过所打的旗号不同,杀得人数目也不同罢了。
在荷兰度过了难得一段的悠闲美好时光之后,李慕菲登上了驶往柏林的列车,挥手告别了微笑着的玛瑞克。
火车向东驶了没多远,便出了荷兰的边境,进入了德意志帝国的境内,仿佛是听到了故土的呼唤,一向严肃克制的贝尔沃夫也不由得情绪略有些激动。
从车窗望出去,李慕菲看见了德国整洁的城市、乡村、原野,有时候能看到陡峭的山上那高耸着的城堡,见证着德意志逝去的那个群雄割据的年代。
火车在汉诺威停了一下,这里是柏林和阿姆斯特丹之间最重要城市,也几乎恰好位于旅程的一半,很可惜,李慕菲只来得及下到站台上看了看。
此次漫长旅程的目的地柏林终于到了,火车随着一声汽笛缓缓地停下,几个前来接站的华人早已出现在了李慕菲的窗外,一脸激动地举着牌子,上面写着金城李家四个汉字。
南非与德国的关系是最近几年才打得火热,不像荷兰与南非那样有几百年的友好历史,而在与德国关系的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无疑是金城李家,也因此南非驻德国大使馆几乎算得上是李家的天下了,大使本人就是李家的人,李慕菲这个李家现在的少爷、未来的家主也因此受到了比在荷兰规格高得多的接待。
李慕菲早就选好了就读的大学—-这个年代闻名遐迩的柏林大学。
这所大学的正式叫法是弗里特里希-威廉大学,是以建立时的普鲁士国王名字命名,而人们一般通俗地称她为柏林大学。
在李慕菲那个年代,柏林大学的名气远没有哈佛、斯坦福、剑桥等大学那么出名,这是因为,二战之后,随着柏林的肢解,柏林大学也分成了两所大学,东德的学校继承了柏林大学的校园和大部分师生,改名柏林洪堡大学,为了追求学术自由,原柏林大学的部分师生出走西德,建立了柏林自由大学,战争造成的伤害和师生的流失严重损害了这所大学,让她从世界一流学府沉沦为一所排名英美大学之后的学校。
但在1886年,她可是赫赫有名的“现代大学之母”,她树立了现代大学的完美典范,可以说是这个年代世界学术的中心,许多国家大学效仿的楷模,她所提倡的“学术自由”思想影响了后面几乎所有的大学,在学校中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研究方向和课程,上课的气氛也十分开放轻松而活跃,教授们对迟到或早退的学生并不干预,一堂课结束了,学生们不是对教授的精彩讲课报以热烈的掌声,而是以另外一种方式—-“咚咚咚”地敲桌子来表达对教授们辛苦劳动的感谢之情。
(当然,所谓的学术自由思想至少没有影响到中国的大学,在中国大学中,迟到或早退,有时会引来“教授”的臭骂,“教授”还会关起门来点名,而且“教授”还会理直气壮地宣称他在捍卫师道的尊严,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国的不叫大学,叫公塾更加贴切。)
李慕菲对于这所大学并非一无所知,小的时候,他曾经非常崇拜爱因斯坦,也看过爱因斯坦的个人传记,知道爱因斯坦曾经在这所学校任教过,而据李慕菲所知,另两个几乎和爱因斯坦齐名的伟大人物—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也曾经在这所学校里就读。
进入爱因斯坦当老师的学校,和马克思当同学,想一想就兴奋,然而可惜的是,这两个人之中后者刚刚去世,而前者才七岁大。
不过现在学校里依然名师荟萃,英才云集,教授之中,李慕菲最熟悉的是普朗克,同样有点遗憾的是,李慕菲还不打算选修他的课,更不打算成为一个物理学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