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来一辆!”
“我也要一辆!”
“我要三辆,定金先付!”
电子零件厂的工人们谁也没想到,冉妮和他们只在工人文化宫外面摆了一星期的摊位,就被工商局的人给赶走了。
不过即使如此,美食车反而是在绣城红火了起来。
从一开始,冉妮就没打算要靠卖小吃赚钱。夜间小吃虽然也不少赚,但牵扯的麻烦事儿太多。工商、税务,这都还好说。卫生、消防也算应该赢份。
但这年月要搞小吃,原料进货却是一个大问题。凑个一星期左右的量还好说,长久的做下去,没有副食品的进货渠道,是开不下去的。
而如今凡是涉及到粮食,个人是不允许买卖的。小门小店也就算了,像他们这样大批量的搞,供销社可不会给他们这个街道的大集体批准这个份额。
所以一周以后虽然被工商局的人给勒令禁止了,但电子零件厂的美食车名声却已经打了出去。
厂职工家里有退休的老头是木工,冉妮设计的美食车还给美化了一个门帘出来,再加上一个古色古香的飞檐和随手加上的浮雕竟然和日本街头的屋台有几分相似。
做好的木制屋台放到家家都有的三轮车上,台下是用电瓶和铜管制作的加热器。上面提供各种定制配件,有电烤槽、铁板烧,油炸捞和水煮格,同时也接受客人的各种定制要求,或者是提供基础的配件,方便大家买去自行diy。
当然,这个年月绣城人大概还不知道diy是什么意思,但并不影响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没有多少时间,绣城的大街小巷里,突然就多出来了经营各种小吃和快餐的美食车。
要说八十年代真是一个神奇的年代,一方面是国企工人低廉但是稳定的工资,另一方面则是个体户蓬勃发展,如同雨后春笋般的兴盛局面。
只要找对了商机,个体户赚到的是普通工人五倍、十倍的收入。国企工人工资还是八十块基本工资,厂长不过两三百块的水平。可是看看那些让人瞧不起的个体户,每月几百上千块的利润都毫不奇怪。
这样的对比和心理落差,实际上普遍存在于这个时代的工人心中。
有人受不住诱惑,扔了国企的工人身份去做个体户,几个月不见就抖了起来。有人眼看着之前蹲过监狱混社会的亲戚,开了个小买卖,每两个月就骑上了带挎斗的250摩托车。
自认是高贵的国家主人的工人们,心里多少是有些受刺激的。
电力零件厂推出的这个美食车,实在是出现的太是时候了。
家家都有的三轮车,稍微改装一下,立刻就是一个街边小摊。白天上班、晚上摆摊,找个人多点的地方,生意根本不愁做不下去。
进货问题也好解决,这年月谁还没有几个农村亲戚?大规模的收购粮食不行,但是从亲戚手里买点副食品,那也叫个事儿?
没风险、有收入,占用的是平常也没什么娱乐休闲时间的晚上甚至更别说,摆摊本身就有点消遣的乐趣了。至于说辛苦一点,那也叫个事儿?
好在这年月,既没有地沟油,也没有亚硝酸盐,苏丹红是根本用不起的高档添加剂,安赛蜜更是连听都没听过。工商税务卫生消防,和还没出世的城管比起来,那也叫个事儿?
总之不管怎么看,夜晚摆摊实在是个再好不过的生意。
心思灵活又舍不得工作的国企工人,甚至是早就已经下海的个体户,纷纷嗅觉灵敏的发现了这里面的商机。
冉妮在美国上学,也不是只学了计算机的知识,至少论起商业能力更是比绣城里一众国企领导甚至是市领导,都高到不知哪里去了!
与其一窝蜂的去淘金,不如把牛仔裤和工具卖给淘金者。她从一开始,盯上的就是美食车这一块生意。
原材料是很容易得到的木头、铜和二手收电瓶,客户也不是老大哥作风的国有企业。这样的生意,在八十年代做的就会比较舒服了。
电力零件厂毕竟还是一家企业,生产产品才是它的使命。当然了,如果是九十年代的环境,冉妮这么一搞说不定还真弄出个餐饮集团来也说不定。
不过八十年代,卖小吃毕竟还是不如卖工业品。即使是在街道办的大集体作坊里生产出来的,也仍然还是工业品。
工业生产的力量,就是只要有需要,很容易就能爆发出巨大的产能出来。
到了八五年的冬天,电力零件厂的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街道办从小凌河旁特批了一块原来的战备仓库,总面积大概有十亩地。四五米高的大仓库虽然有七八年没维护了,但当年为了战备第三次世界大战,修的可一点也没偷工减料。
如今的电力零件厂可不是冉妮一个领导、手下十九个大妈的编制了。街道办既然给换了新厂址,当然是指望着从冉妮这里再分润一点好处。
这个好处倒不是孙主任伸手要钱,而是又往厂里塞了不少街道上没有工作的年轻人。
说起来孙主任这人其实不错,街道主任不是什么大官,但也算是领导干部了。放到三十年后,某些南方发达城市的街道主任,威风和权力、手里的资金,给个东北的市长说不定都不换。
不过太西街道的孙主任却不一样,对辖区里每一家、每一户的情况不说了如指掌,至少是心知肚明。
哪家里孩子没工作,哪家里日子过得紧,这些事儿都在他心里装着。介绍过来的工人,倒也都是正经人家的老实孩子,冉妮也就点头笑纳了。
这么一来,电力零件厂的工人就从开始的二十个人,不到半年时间里膨胀到了小八十人。工人们的工资,再也不是勉强糊口是五六十块,而是眼看着能和国营工厂看齐了。
这半年来,绣城卖小吃的人越来越多,甚至干脆在距离工人文化宫两条街以外,形成了一个小规模的夜市。
夜市维持到十一月,天气足够冷到大家都不想出门,这才算是结束。谁也没有想到,后来被绣城人津津乐道的美食夜市,就是从这一年开始的。
晚上的生意虽然不好做了,然而每天早上、中午,绣城这些企业和学校的门口,又多出来不少推着车子卖快餐的人。
这些都是电力零件厂的客户,冉妮乘着迅速发展的势头,后来又推出了一系列的早餐车和快餐车。夜里的生意不好做了,早餐和午餐的生意反而红火了起来。
而电力零件厂的产品,也从单一的屋台向着快餐厨具发展了。凭着薄利多销,好歹也养活起了不少的人。
曾经人厌狗憎、领导都跑光的电力零件厂,如今反而成了街道里的香馍馍。好些人想调进来坐办公室,冉妮倒也没有硬顶着。面试了几个人,最后点头要了一个会计、一个副厂长。
其他的人虽然被打去了,但孙主任硬是把反对的意见给压了下去,给与了冉妮不小的支持。
钟鸣义这个冉妮的“粉丝”,如今已经是电力零件厂的生产调度了。工资一百八,算上将近说不定都能赶上林荣的收入。
冉妮自己的工资是两百二,新进厂的轻工工资是八十二块六,元老大妈们的工资个个都在一百五十块以上。
这个待遇,说实话已经让不少条件不怎么样的国企员工看着都眼红了。
可即使如此大方的给工人发工资,半年来电力零件厂仍然积攒下来了不少的现金结余,就躺在银行里眼看着变成了六位数字。
“大家都坐,咱们开一个会。”
冉妮围着新打的羊毛围脖,粗硬的羊毛让她感觉有些不舒服,呼出的哈气四处飞舞,让她迫不及待的把大门关上,将棉布门帘将寒风挡在了外面。
摘下围脖,这是原来战备仓库门口的值班房,烧上蜂窝煤将房间里烘的比夏天还热。
不大的房子里,如今已经坐了七个人,算是冉妮就是整个电力器件厂的管理层了。
将管理层控制在总人数的十分之一,这是冉妮始终坚持的原则。
“天气这么冷了,仓库里咱们生产的职工,保暖情况怎么样?”
冉妮问的是原来电力零件厂的那个电工,如今的车间主任武平。半年的时间里,谁也看不出来这个穿着笔挺干部服的车间主任,就是原来那个整天工作服上油了麻花的电工了。
“原来的仓库不小,我和各组长研究之后觉得全供暖恐怕不现实,街道锅炉房给我们接管路开了一大笔钱。”武平摇了摇头,说道:“后来我们合计了一下,把车间分割出来一块,干脆我们自己烧炉子,冉厂长你看可不可以?”
“也行,那你和各生产组组长算一下,这一冬要烧多少煤。算出个数给徐会计,这煤要早买,别等冬天了看供销站那些人的脸色。”
“好,我知道了。”武平将事情记在了手里的田字格本上,然后默默的等着冉妮接下来的询问。
《想看本书最新章节的书友们,\来\阁,或手机访问》
“我也要一辆!”
“我要三辆,定金先付!”
电子零件厂的工人们谁也没想到,冉妮和他们只在工人文化宫外面摆了一星期的摊位,就被工商局的人给赶走了。
不过即使如此,美食车反而是在绣城红火了起来。
从一开始,冉妮就没打算要靠卖小吃赚钱。夜间小吃虽然也不少赚,但牵扯的麻烦事儿太多。工商、税务,这都还好说。卫生、消防也算应该赢份。
但这年月要搞小吃,原料进货却是一个大问题。凑个一星期左右的量还好说,长久的做下去,没有副食品的进货渠道,是开不下去的。
而如今凡是涉及到粮食,个人是不允许买卖的。小门小店也就算了,像他们这样大批量的搞,供销社可不会给他们这个街道的大集体批准这个份额。
所以一周以后虽然被工商局的人给勒令禁止了,但电子零件厂的美食车名声却已经打了出去。
厂职工家里有退休的老头是木工,冉妮设计的美食车还给美化了一个门帘出来,再加上一个古色古香的飞檐和随手加上的浮雕竟然和日本街头的屋台有几分相似。
做好的木制屋台放到家家都有的三轮车上,台下是用电瓶和铜管制作的加热器。上面提供各种定制配件,有电烤槽、铁板烧,油炸捞和水煮格,同时也接受客人的各种定制要求,或者是提供基础的配件,方便大家买去自行diy。
当然,这个年月绣城人大概还不知道diy是什么意思,但并不影响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没有多少时间,绣城的大街小巷里,突然就多出来了经营各种小吃和快餐的美食车。
要说八十年代真是一个神奇的年代,一方面是国企工人低廉但是稳定的工资,另一方面则是个体户蓬勃发展,如同雨后春笋般的兴盛局面。
只要找对了商机,个体户赚到的是普通工人五倍、十倍的收入。国企工人工资还是八十块基本工资,厂长不过两三百块的水平。可是看看那些让人瞧不起的个体户,每月几百上千块的利润都毫不奇怪。
这样的对比和心理落差,实际上普遍存在于这个时代的工人心中。
有人受不住诱惑,扔了国企的工人身份去做个体户,几个月不见就抖了起来。有人眼看着之前蹲过监狱混社会的亲戚,开了个小买卖,每两个月就骑上了带挎斗的250摩托车。
自认是高贵的国家主人的工人们,心里多少是有些受刺激的。
电力零件厂推出的这个美食车,实在是出现的太是时候了。
家家都有的三轮车,稍微改装一下,立刻就是一个街边小摊。白天上班、晚上摆摊,找个人多点的地方,生意根本不愁做不下去。
进货问题也好解决,这年月谁还没有几个农村亲戚?大规模的收购粮食不行,但是从亲戚手里买点副食品,那也叫个事儿?
没风险、有收入,占用的是平常也没什么娱乐休闲时间的晚上甚至更别说,摆摊本身就有点消遣的乐趣了。至于说辛苦一点,那也叫个事儿?
好在这年月,既没有地沟油,也没有亚硝酸盐,苏丹红是根本用不起的高档添加剂,安赛蜜更是连听都没听过。工商税务卫生消防,和还没出世的城管比起来,那也叫个事儿?
总之不管怎么看,夜晚摆摊实在是个再好不过的生意。
心思灵活又舍不得工作的国企工人,甚至是早就已经下海的个体户,纷纷嗅觉灵敏的发现了这里面的商机。
冉妮在美国上学,也不是只学了计算机的知识,至少论起商业能力更是比绣城里一众国企领导甚至是市领导,都高到不知哪里去了!
与其一窝蜂的去淘金,不如把牛仔裤和工具卖给淘金者。她从一开始,盯上的就是美食车这一块生意。
原材料是很容易得到的木头、铜和二手收电瓶,客户也不是老大哥作风的国有企业。这样的生意,在八十年代做的就会比较舒服了。
电力零件厂毕竟还是一家企业,生产产品才是它的使命。当然了,如果是九十年代的环境,冉妮这么一搞说不定还真弄出个餐饮集团来也说不定。
不过八十年代,卖小吃毕竟还是不如卖工业品。即使是在街道办的大集体作坊里生产出来的,也仍然还是工业品。
工业生产的力量,就是只要有需要,很容易就能爆发出巨大的产能出来。
到了八五年的冬天,电力零件厂的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街道办从小凌河旁特批了一块原来的战备仓库,总面积大概有十亩地。四五米高的大仓库虽然有七八年没维护了,但当年为了战备第三次世界大战,修的可一点也没偷工减料。
如今的电力零件厂可不是冉妮一个领导、手下十九个大妈的编制了。街道办既然给换了新厂址,当然是指望着从冉妮这里再分润一点好处。
这个好处倒不是孙主任伸手要钱,而是又往厂里塞了不少街道上没有工作的年轻人。
说起来孙主任这人其实不错,街道主任不是什么大官,但也算是领导干部了。放到三十年后,某些南方发达城市的街道主任,威风和权力、手里的资金,给个东北的市长说不定都不换。
不过太西街道的孙主任却不一样,对辖区里每一家、每一户的情况不说了如指掌,至少是心知肚明。
哪家里孩子没工作,哪家里日子过得紧,这些事儿都在他心里装着。介绍过来的工人,倒也都是正经人家的老实孩子,冉妮也就点头笑纳了。
这么一来,电力零件厂的工人就从开始的二十个人,不到半年时间里膨胀到了小八十人。工人们的工资,再也不是勉强糊口是五六十块,而是眼看着能和国营工厂看齐了。
这半年来,绣城卖小吃的人越来越多,甚至干脆在距离工人文化宫两条街以外,形成了一个小规模的夜市。
夜市维持到十一月,天气足够冷到大家都不想出门,这才算是结束。谁也没有想到,后来被绣城人津津乐道的美食夜市,就是从这一年开始的。
晚上的生意虽然不好做了,然而每天早上、中午,绣城这些企业和学校的门口,又多出来不少推着车子卖快餐的人。
这些都是电力零件厂的客户,冉妮乘着迅速发展的势头,后来又推出了一系列的早餐车和快餐车。夜里的生意不好做了,早餐和午餐的生意反而红火了起来。
而电力零件厂的产品,也从单一的屋台向着快餐厨具发展了。凭着薄利多销,好歹也养活起了不少的人。
曾经人厌狗憎、领导都跑光的电力零件厂,如今反而成了街道里的香馍馍。好些人想调进来坐办公室,冉妮倒也没有硬顶着。面试了几个人,最后点头要了一个会计、一个副厂长。
其他的人虽然被打去了,但孙主任硬是把反对的意见给压了下去,给与了冉妮不小的支持。
钟鸣义这个冉妮的“粉丝”,如今已经是电力零件厂的生产调度了。工资一百八,算上将近说不定都能赶上林荣的收入。
冉妮自己的工资是两百二,新进厂的轻工工资是八十二块六,元老大妈们的工资个个都在一百五十块以上。
这个待遇,说实话已经让不少条件不怎么样的国企员工看着都眼红了。
可即使如此大方的给工人发工资,半年来电力零件厂仍然积攒下来了不少的现金结余,就躺在银行里眼看着变成了六位数字。
“大家都坐,咱们开一个会。”
冉妮围着新打的羊毛围脖,粗硬的羊毛让她感觉有些不舒服,呼出的哈气四处飞舞,让她迫不及待的把大门关上,将棉布门帘将寒风挡在了外面。
摘下围脖,这是原来战备仓库门口的值班房,烧上蜂窝煤将房间里烘的比夏天还热。
不大的房子里,如今已经坐了七个人,算是冉妮就是整个电力器件厂的管理层了。
将管理层控制在总人数的十分之一,这是冉妮始终坚持的原则。
“天气这么冷了,仓库里咱们生产的职工,保暖情况怎么样?”
冉妮问的是原来电力零件厂的那个电工,如今的车间主任武平。半年的时间里,谁也看不出来这个穿着笔挺干部服的车间主任,就是原来那个整天工作服上油了麻花的电工了。
“原来的仓库不小,我和各组长研究之后觉得全供暖恐怕不现实,街道锅炉房给我们接管路开了一大笔钱。”武平摇了摇头,说道:“后来我们合计了一下,把车间分割出来一块,干脆我们自己烧炉子,冉厂长你看可不可以?”
“也行,那你和各生产组组长算一下,这一冬要烧多少煤。算出个数给徐会计,这煤要早买,别等冬天了看供销站那些人的脸色。”
“好,我知道了。”武平将事情记在了手里的田字格本上,然后默默的等着冉妮接下来的询问。
《想看本书最新章节的书友们,\来\阁,或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