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心中一凛,道:“你也认为应该……说说看为什么应该?”

    曹植道:“这事本来就和他没什么关系,他受冤枉时不发一言抗辩,爹爹你这明明就是乱命,他也不出一语谏阻,这舌头长在他嘴里还有什么用处,难道不该挖去么?”

    曹操哈哈一笑,心情轻松不少,道:“你哥哥说我英明天纵,所说的话都是正确的,你居然敢说这是一个乱命,那不就等于在说你爹爹的话不都是正确的,那你爹爹岂不就不英明天纵了么?”

    曹植道:“古人言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又道:‘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爹爹又不是大圣大贤,说的话哪能句句都对,但爹爹向来从善如流,勇于纳谏,这才屡屡以少克众,以弱当强。袁绍当初势力大过爹爹而竟被爹爹所灭,这也是原因之一。当年奉孝曾说爹爹有十胜,而袁绍有十败,其中就有一句:‘绍听谗惑乱,公浸润不行,此明胜也。’爹爹一向推崇奉孝,该不会认为他的话也是错的吧?如今爹爹正与刘备为敌,若屡出乱命,明胜何在?长此以往,我恐刘备攻于外,百姓叛于内,爹爹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就要付诸东流了。”

    曹植才思敏捷,能七步成诗,这样的话说将出来,当真是滔滔不绝,不假思索。他说一句,曹操便点下一头,待曹植说完,曹操连点了十来头,哈哈大笑,良久不绝。

    曹丕见爹爹对弟弟的话很是满意,心中郁闷,且他暗中买通近侍为己称誉之事,已然败露无疑,若不挽回颓势,赚点分数,今后这江山哪还有自己的份?早晚要属他人矣。一想到此,气便不打一处来,也不顾什么兄弟不兄弟了,张口便道:“你怎敢说爹爹不是大圣大贤。爹爹自征战以来,战无不克,攻无不取,天下无敌,加之文采出众,出口成章。古之圣主明王,不是武略有余文采不足,便是文采有余武略不足,像爹爹这样两者齐备的,当真古今无一,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如何不是圣贤?”

    曹操的文韬武略均自出众,古往今来,确是罕有其匹,这话要是曹丕一早喷将出来,曹操一准乐得个嘴歪歪。可是曹植的话已经深入到他心里去了,这话听起来便觉得有些刺耳,侧头向他望去,道:“这圣贤岂有自封的?袁绍就是因为爱听这等小人言语,受不得逆耳忠言这才失败,我若像他一样只喜阿谀之词,焉能不败?”越说越气,语调转厉,又道:“植儿一来便言道愿挖下自己的舌头,替你解围。而你不但不领情,反而挑他言语中的毛病,大肆攻击。你看看你,哪有一点做大哥的样子。”一挥手,又道:“来人啊,给我将这个忤逆子拖出去重打一百!”两旁亲兵面面相觑,不敢答应。

    曹丕、曹植俱是卞氏所生,哪一个都是他的心头肉,一听曹操要打曹丕,心想这一百杖打将下去,还不要了曹丕的小命,赶忙上前苦劝。曹操见她哭哭啼啼的样子,心里更加烦燥,哪还听得进她的劝说,怒气上涌,一叠连声道:“还不快给我拖出去。”

    有道是:“吃人的嘴短,拿人的手短。”许褚吃过曹丕一顿饭,又看了一场生平罕见的美妙舞蹈,心想不替他说两句话,怕是说不过去了,说道:“明公,我运粮之时,大公子也曾一再谏阻,劝我酒醒之后再行。只可惜我大意轻敌,不听他的话,致有此败。是以粮草被烧,都是我一个人的错,不关公子的事。若只是因铺张浪费这等小事,就打他一百,岂不太过?”

    曹操横了许褚一眼,怒道:“你知道些什么?你的事我一会再找你算账,还不快给我滚出去!”

    曹植道:“有道是:‘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别说在这几件事上大哥没什么错处,既便是有些错处,也已经承认了,可爹爹还欲杖责于他,岂不太过?这也是乱命,还请爹爹暂息雷霆之怒,静心思索,看看如此做法是不是真的合情合理?”

    曹操怒气稍消,定了定神,道:“植儿言之有理。”对曹丕说道:“若这是植儿为你求情,这一百下杖责你是逃不过去了,还不给我滚回去好好闭门思过,无我命令不许踏出屋门半步!”

    曹丕像只斗败了的公鸡,低头应道:“是!”向曹植长揖称谢,然后怏怏而出。

    曹操向曹植瞧了一眼,很是满意,问道:“仲康运粮时酗酒误事,致使二十万斛粮草毁于一旦,最终导致壶关失陷敌手。这和官渡时的淳于琼如出一辙,其罪莫大,我拟将其斩首,以儆效尤,你怎么看?”

    曹植道:“仲康跟随爹爹多年,功勋卓著,还请爹爹看在他往日功劳的份上,网开一面。”

    曹操一脸不悦,道:“我所以取信于民者,令也。臣不遵令,则不能称之为臣,君不能行令于臣,则不能称之为君。不君不臣,何以立国?我自起兵以来,南征北讨,大小数百战,身边的将领哪一个不是功劳卓著?若个个都恃其功劳,犯令擅行,我这个丞相又怎能在号令臣下?”

    曹植道:“爹爹之言甚为有理,不过许褚骁勇善斗,有万夫不当之勇,诸将莫及,杀之诚为可惜。且如今正是多事之秋,用人之际,斩杀大将于军不利,还请爹爹三思。”

    曹操微微一笑,道:“依你之言该当如何?”

    曹植道:“法令乃国之大事,自当由爹爹做主裁决,我年青识浅,哪敢胡言乱语?”

    曹操微微点头,道:“我今天就让你胡作非为一回,这样吧,许褚的事就由你全权处理了,不管你是杀是放,我都不加干涉,到时把结果报上来就可以了。”

    曹植道:“孩儿年轻识浅,当不得大任。大哥辅佐爹爹处理政务已久,此事还应该让大哥来处置。”

    曹操一脸不悦,道:“他文采本事俱不如你,差幸算是一技之长的不过就是仁厚谦孝而已,就这点我看也像是他装出来的。让他好好闭门思过吧,这段时间我若出征在外,政务就由你来处置。”说着向他瞧了一眼。

    曹植忙道:“孩儿行为放任,屡犯法禁,不堪任事,一旦行差踏错,必然坏了爹爹大事,还请爹爹收回成命。”

    曹操微笑道:“这的确是你的短处,可近来你已收敛不少,不再同德祖等人游山玩水,惹事生非,而日终日在屋中用功读书,勤攻韬略,看来你已认识到错误所在了,‘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这可是你刚过劝我的话,你既然知道错在哪了,我又怎能不给你机会,呵呵。”

    曹植还欲再说,曹操摆了摆手,道:“好了,就这样吧。我肚子也饿了,既然你哥哥费心思给我备下了如此丰盛一顿饭,不吃可就浪费了,来,随我一道用饭。”拉着他的手向饭厅走去。

    三日后,曹操于丞相府内召集众文武议事,曹操问道:“最近可有什么大事发生么?”

    司马懿道:“司徒赵温上表举荐大公子曹丕,说他在守邺期间政绩卓著,理应封以官职。皇上奏可,下丞相议,请丞相自行拟定官职上奏。”

    曹操心中一凛,面色一沉,问道:“这赵温是何时上表举荐丕儿的?”

    司马懿道:“五日前。”

    曹操铁青着脸,道:“赵温征辟我之子弟,并非以才,而是为了取悦我,如此官员放在朝廷上也是尸位素餐,要来何用?通知侍中守光禄勋郗虑免去赵温官职,以儆效尤。以后再有这样的官员,不必报我,直接让他滚蛋!”

    司马懿应道:“是!”

    曹操望向殿外,出了一会神,道:“推举征辟之制的弊端越来越明显,举荐之人一味献媚取宠,所举皆是明门望族子弟。那些土族子弟大多是些酒囊饭袋,平时没事的时候便聚在一起海阔天空,胡混日子。一旦有起事来便束手无策,不知所措,把什么事都给耽误了。不能在任由这种情况继续下去了,长文!”

    陈群应道:“在。”

    曹操道:“我在壶关时便让你重新拟定一套用人制度来,不知你可曾拟好。”

    陈群应道:“下官已然拟好,正要启奏。”

    曹操微微一笑,道:“长文的办事效率还真是快,短短几日功夫便似好了一整套制度。说说吧这制度叫什么名字?”

    陈群道:“这制度纯以品弟为主,可命名为九品中正制。”陈群不知道的是他这一句话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历史上从他提出“九品中正制”开始,这项制度便一直沿续下去,历经魏晋南北朝,长达数百年,直到隋文帝一统天下,认为这项制度已不合当时的时宜,便废而不用,重新制定了一项持续时间更长,害人更深的用人制度——“科举制”。这制度虽然废而不用了,可这品级却保留了下来,因此评定官员等级高低的标准,也由秦汉时的若干石,转变成了后世的若干品,我们现在常说的一品官、二品官,就是这么来的。

    九品中正制在创立之初时用人虽不能完全排除家世,但大抵上还是唯才是举,故曹魏人才兴盛,远非蜀汉、东吴可比,是以司马炎篡了曹魏之后,最终能够一统天下。而到了后期九品的划分,逐渐被世家大族把持,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门阀垄断政权的局面,也是出于这个原因,隋文帝才大力推行科举制的。

    曹操双眸神光奕奕,道:“哦,九品中正制,听来有些新鲜,说说看这制度具体如何运作的。”

    陈群道:“首先在各郡设立中正,各州设立大中正,专门负责选拔本地人才,依据‘家世、道德、才能’这三项标准来评判人才高下,制定品级。这品级共分九等,分别是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各地中正评议好当地人才之后,便将结果上交到司徒府复核批准,然后送交吏部做为选官的依据。吏部便根据各人品级上下来决定他们官品高低。这中正评定的品级可称为‘乡品’,乡品高的起始的官品就高,升迁也就快,反之乡品低的,起始官品就低,升迁也就慢。”

    曹操沉吟片刻,方道:“我大汉选人讲究的是乡推里举,可如今战乱不断,乡里组织俱已破坏殆尽,无法再推举人才了,就只能靠朝廷那些大老爷们征辟人才了。可你们刚才也听到了,这赵温居然为了奉迎我而举荐曹丕,这简直是视选拔人才为儿戏!这制度解决了朝廷选官与乡里清议的统一问题,我看比现时的征辟制度要好多了,只不过这中正官吏的人选可要慎重,若是中正收受贿赂,昧着良心胡乱评定,岂不又走到老路上去了?”

    陈群点头道:“这中正可由各群官员推举,务要选出中正可靠之人,再者各地中正评定的结果,还要经过司徒府复核,若是司徒复核发现某一中正所评不实,便可立即策免该中正之职,换人来重新评选。”

    曹操连连点头,道:“好!不过这用人还是唯才的好,若一味的唯家世,这制度也就没什么用了。”

    陈群道:“中正评定是按‘家世、道德、才能’三者总体考量来定品级的,三者缺一不可,只要操作得当,不会出现用人唯家世之举。”

    曹操点点头,道:“好,虽说这里面有些弊端,但这世上哪来完美的制度,我起兵以来,除旧布新,所做之事无一不是前人从所未行之事。万事开创在我,骇人听闻,物议沸然,又何足论?这制度便自今日起开始实行,少时我便会拟一道奏章请皇上批准。”顿了顿又道:“仲达这奏章就由你来拟。”

    他连吃了两个败仗,丢了并州,在军事上已被诸葛亮、贾仁禄打得抬不起头来。若是政治方面再吊车尾,那当真是无地自容了。为了能在迅速胜过刘备,挽回面子,便是饮鸩止渴也说不得了,何况这制度除了容易出面用人唯家世之外,还是很不错的,是以他便不再征求众文武意见,当即拍板决定了。他没想到的是,他这一荒唐的决定,直接导致了另一场规模更大,影响更广的政治革新的兴起。

章节目录

三国重生之我是路人甲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小说看看网只为原作者关驹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关驹并收藏三国重生之我是路人甲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