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城。@笔.趣.阁
www。biquke。com
如果不算荀昭脑海里的那些从前的记忆,这还是他第一次走出荀家大院里来。
荀城并不大,按照荀昭的目测,加上脑海里的记忆估算,约莫也就几百户人家。当然,放到这个年代,应该也算是规模不小的村子了。
直到两天前,荀昭才从家里人断断续续的话里得知,自己现在所在的这个时代,居然就是堂堂的大汉朝。
得知这个消息之后,荀昭先是憋住气愣了半晌,过了好一会才缓缓的把气呼了出来,“原来是大汉朝啊,居然是大汉,没想到跑了这么远。”
不过可惜的是,虽然知道了是大汉朝,可是从家人说的话里话外,荀昭都没搞清楚现在到底是大汉朝的哪个时候,或者说,眼下是哪个皇帝在台上面。
大汉朝年头那么长,不搞清楚这个问题,又怎么能相应的去做打算。虽然当年的萧衍的人文历史知识并不多,但是好歹也知道些皮毛,再怎么说,也总比两眼一摸黑的瞎撞,来得的要好。
可是,荀家再怎么不济事,再怎么没落,也能算是一地名门了,既然从荀家人的身上都弄不清楚,荀昭也就放弃了去外面打听的想法。
这是荀昭第一次去学塾,虽然身体确实有些单薄,但是荀昭固执的要自己提着那几捆竹简,不要父亲帮忙。荀昭知道,这个时代,医疗条件比起后世来,是相当的差。如果像从前的荀昭那样,动不动就生病,只怕总有一天会把自己的这条二世为人的小命给送掉。
身体才是革命最大的本钱,眼下的荀昭,要想让自己好好活着,先要做的就是让身体强健起来。
见儿子这么倔强的要自己来,荀立也没有再坚持,倒是很欣慰。不管怎么说,曾经傻乎乎,连句话都说不周全的儿子,是真的开了智了,而且似乎还懂得要自立。这种感觉,简直是从火里换到蜜水里的差别,任何一个父亲,都不会拒绝儿子这样的要求。
走在路上,荀立不时的回头看一看儿子。荀昭提着两捆沉重的竹简,虽然已经是满头冒汗,却仍然紧紧的跟在自己身后。两捆竹简的分量,其实并不轻,和两段实木的重量差不了多少。
正巧看见前面有几层上坡的石阶,荀立于是侧过了身,轻轻的提了提儿子的胳膊,让他稍微轻松一些。荀昭虽然也还没有力乏,但是也没有再拒绝父亲的好意。等走上了石阶才抬起头来,朝着父亲笑了笑。
“要是累了,就和为父说。”荀立松开了提着荀昭的手,亲昵的摸了摸荀昭的脑袋。
“孩儿不累。”荀昭低了低头,在肩膀上蹭去顺着额头流下来的汗珠,“以后孩儿若是出门去,还打算多扛着些书简,走累了就读书,有力气了就继续走,只这两卷算什么。”
“哈哈,吾儿竟有这样的志向。”荀立听了荀昭的话,顿时禁不住哈哈大笑,“正所谓且行且学,不过人又不是牛马,就算多带些书简,也断不该自家扛着才是。”
“那就听父亲的话,孩儿就赶着牛车走。”荀昭乖巧的顺着父亲的话说。
“为什么是牛车,而不是马车?”荀立故意逗着儿子。
“因为牛车虽然慢些,可是却比马车走得稳,能坐在上面看书批字。”荀昭一本正经的回道。
“哦。”荀立眼里像是陡然的一亮。
“孩儿不但要且行且学,还要看看一看一路上的风物俗事,既要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荀昭没有注意到父亲眼神的变化,仍然继续说着。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荀立微微眯起了眼睛,用像是从来没有见过一般的眼神,上下打量着荀昭。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荀立的声音,不知道从什么时候,也变得颤抖起来,“吾儿的这句话……这……这可是圣贤之路啊……吾儿……”
“吾儿果然志向非小。”荀立忍不住略放慢了些脚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好啊,好啊。”
荀昭也没想到,自己随便的一句话,居然让父亲震惊成这样。况且自己说的那句话,好象也只是从别人那学来的,是一位古代的贤者说的,至于到底是谁,荀昭却是不记得了。不过看父亲震惊的神态,好象这句话既不是孔子孟子,也不是老子或者自家的老祖宗荀子说的,这时候的人,似乎还没有听说过这句话。
不过,荀昭不想也没办法去和父亲多做解释,只能的在心里朝那位不知道是谁的古贤表示了下歉意,又像是不知所谓一般笑了笑。
荀立虽然只有三十岁,只是而立之年,可是任学塾的师氏,已经是有十三四个年头。
适才跟着父亲走在路上,荀城里的族人,凡是见着了荀立,除了那些年长的老者,其他人几乎都会恭敬的上前来行一番礼,叫一声先生。
荀昭看得出,这些人是真心的对父亲表示尊敬,有些年纪小些的,约莫也曾经是父亲的学生。
这些人看见跟在荀立身后的荀昭,也都会投来会心的善意一笑。
荀城也就几百户人家,而且几乎都是姓荀,任何家里生一件大事,整个村中很快都会知道,这些人想来也已经是听说了荀昭突然开了智的消息,所以一个个并没有表示出太大的意外。
眼看着渐渐的已经快到了学塾,荀昭的手却被竹简上的麻绳扣的有些疼,于是便停了下来,换了回手。
“这回可是乏了?”荀立以为走了这么长一段路,荀昭该已经累了。
“只是手指被扣得有些疼。”荀昭仍是摇了摇头,把手上的麻绳又移了移,继续提在手上。
“前面就快到了。”荀立指了指前面,拐角的几棵杨树后面,露出一冲木制的飞檐。隐约的传来几阵喧闹的声音,想来里边已经是聚了不少学子。
“父亲,现在是什么年号了?”莫名其妙的一般,荀昭又突然冲着父亲问了一个让荀立听起来莫名其妙的问题。
“年号?什么年号?”荀立不解的看了一眼儿子。
“啊……就是……就是……噢。”荀昭本还想再问,可是却猛得想起,若是现在有皇帝的年号,肯定要张榜公告天下,父亲这个学塾里的先生又怎么会不知道。
难道,没有年号?怎么会没有年号?皇帝不是都有年号的吗?荀昭顿时不禁有些糊涂了,一边恨自己从前没有好好去读一遍汉史,一边怀疑着自己现在所在的,到底是不是自己所知道的那个大汉朝。
“嗯?”荀立见儿子啊了几声,又没话了,也好奇的再向着儿子瞅了几眼。
隐隐间,荀立忽然觉得,自己好象从来没有认识过这个儿子一样,而自己的这个儿子身上,更好象是隐隐藏了许多自己不知道的东西。
“父亲?”荀昭见荀立突然停了下来,抬头唤了一声。
“哦,呵呵,走,这不就到了。”荀立这才回过神来,迈开脚步,领着荀昭朝着学塾里走去。
觉得有些陌生,兴许也不奇怪吧。以前昭儿总是傻乎乎的,连句话都说不周全,现在突然变得这么玲珑精巧,当然会觉得有些不一样。前几天自己刚从学塾里回家的时候,见了昭儿的时候,不也一样是大吃了一惊,不也一样是仿佛不认识一般。
荀立想到这里,心里也是敞开,再回头看一眼儿子,见荀立提着两捆竹简,两条小胳膊绷得紧紧的,却仍然直直的挺着胸膛,顿时不由得笑了。这就是我荀立的儿子,荀家的子孙。
...
www。biquke。com
如果不算荀昭脑海里的那些从前的记忆,这还是他第一次走出荀家大院里来。
荀城并不大,按照荀昭的目测,加上脑海里的记忆估算,约莫也就几百户人家。当然,放到这个年代,应该也算是规模不小的村子了。
直到两天前,荀昭才从家里人断断续续的话里得知,自己现在所在的这个时代,居然就是堂堂的大汉朝。
得知这个消息之后,荀昭先是憋住气愣了半晌,过了好一会才缓缓的把气呼了出来,“原来是大汉朝啊,居然是大汉,没想到跑了这么远。”
不过可惜的是,虽然知道了是大汉朝,可是从家人说的话里话外,荀昭都没搞清楚现在到底是大汉朝的哪个时候,或者说,眼下是哪个皇帝在台上面。
大汉朝年头那么长,不搞清楚这个问题,又怎么能相应的去做打算。虽然当年的萧衍的人文历史知识并不多,但是好歹也知道些皮毛,再怎么说,也总比两眼一摸黑的瞎撞,来得的要好。
可是,荀家再怎么不济事,再怎么没落,也能算是一地名门了,既然从荀家人的身上都弄不清楚,荀昭也就放弃了去外面打听的想法。
这是荀昭第一次去学塾,虽然身体确实有些单薄,但是荀昭固执的要自己提着那几捆竹简,不要父亲帮忙。荀昭知道,这个时代,医疗条件比起后世来,是相当的差。如果像从前的荀昭那样,动不动就生病,只怕总有一天会把自己的这条二世为人的小命给送掉。
身体才是革命最大的本钱,眼下的荀昭,要想让自己好好活着,先要做的就是让身体强健起来。
见儿子这么倔强的要自己来,荀立也没有再坚持,倒是很欣慰。不管怎么说,曾经傻乎乎,连句话都说不周全的儿子,是真的开了智了,而且似乎还懂得要自立。这种感觉,简直是从火里换到蜜水里的差别,任何一个父亲,都不会拒绝儿子这样的要求。
走在路上,荀立不时的回头看一看儿子。荀昭提着两捆沉重的竹简,虽然已经是满头冒汗,却仍然紧紧的跟在自己身后。两捆竹简的分量,其实并不轻,和两段实木的重量差不了多少。
正巧看见前面有几层上坡的石阶,荀立于是侧过了身,轻轻的提了提儿子的胳膊,让他稍微轻松一些。荀昭虽然也还没有力乏,但是也没有再拒绝父亲的好意。等走上了石阶才抬起头来,朝着父亲笑了笑。
“要是累了,就和为父说。”荀立松开了提着荀昭的手,亲昵的摸了摸荀昭的脑袋。
“孩儿不累。”荀昭低了低头,在肩膀上蹭去顺着额头流下来的汗珠,“以后孩儿若是出门去,还打算多扛着些书简,走累了就读书,有力气了就继续走,只这两卷算什么。”
“哈哈,吾儿竟有这样的志向。”荀立听了荀昭的话,顿时禁不住哈哈大笑,“正所谓且行且学,不过人又不是牛马,就算多带些书简,也断不该自家扛着才是。”
“那就听父亲的话,孩儿就赶着牛车走。”荀昭乖巧的顺着父亲的话说。
“为什么是牛车,而不是马车?”荀立故意逗着儿子。
“因为牛车虽然慢些,可是却比马车走得稳,能坐在上面看书批字。”荀昭一本正经的回道。
“哦。”荀立眼里像是陡然的一亮。
“孩儿不但要且行且学,还要看看一看一路上的风物俗事,既要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荀昭没有注意到父亲眼神的变化,仍然继续说着。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荀立微微眯起了眼睛,用像是从来没有见过一般的眼神,上下打量着荀昭。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荀立的声音,不知道从什么时候,也变得颤抖起来,“吾儿的这句话……这……这可是圣贤之路啊……吾儿……”
“吾儿果然志向非小。”荀立忍不住略放慢了些脚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好啊,好啊。”
荀昭也没想到,自己随便的一句话,居然让父亲震惊成这样。况且自己说的那句话,好象也只是从别人那学来的,是一位古代的贤者说的,至于到底是谁,荀昭却是不记得了。不过看父亲震惊的神态,好象这句话既不是孔子孟子,也不是老子或者自家的老祖宗荀子说的,这时候的人,似乎还没有听说过这句话。
不过,荀昭不想也没办法去和父亲多做解释,只能的在心里朝那位不知道是谁的古贤表示了下歉意,又像是不知所谓一般笑了笑。
荀立虽然只有三十岁,只是而立之年,可是任学塾的师氏,已经是有十三四个年头。
适才跟着父亲走在路上,荀城里的族人,凡是见着了荀立,除了那些年长的老者,其他人几乎都会恭敬的上前来行一番礼,叫一声先生。
荀昭看得出,这些人是真心的对父亲表示尊敬,有些年纪小些的,约莫也曾经是父亲的学生。
这些人看见跟在荀立身后的荀昭,也都会投来会心的善意一笑。
荀城也就几百户人家,而且几乎都是姓荀,任何家里生一件大事,整个村中很快都会知道,这些人想来也已经是听说了荀昭突然开了智的消息,所以一个个并没有表示出太大的意外。
眼看着渐渐的已经快到了学塾,荀昭的手却被竹简上的麻绳扣的有些疼,于是便停了下来,换了回手。
“这回可是乏了?”荀立以为走了这么长一段路,荀昭该已经累了。
“只是手指被扣得有些疼。”荀昭仍是摇了摇头,把手上的麻绳又移了移,继续提在手上。
“前面就快到了。”荀立指了指前面,拐角的几棵杨树后面,露出一冲木制的飞檐。隐约的传来几阵喧闹的声音,想来里边已经是聚了不少学子。
“父亲,现在是什么年号了?”莫名其妙的一般,荀昭又突然冲着父亲问了一个让荀立听起来莫名其妙的问题。
“年号?什么年号?”荀立不解的看了一眼儿子。
“啊……就是……就是……噢。”荀昭本还想再问,可是却猛得想起,若是现在有皇帝的年号,肯定要张榜公告天下,父亲这个学塾里的先生又怎么会不知道。
难道,没有年号?怎么会没有年号?皇帝不是都有年号的吗?荀昭顿时不禁有些糊涂了,一边恨自己从前没有好好去读一遍汉史,一边怀疑着自己现在所在的,到底是不是自己所知道的那个大汉朝。
“嗯?”荀立见儿子啊了几声,又没话了,也好奇的再向着儿子瞅了几眼。
隐隐间,荀立忽然觉得,自己好象从来没有认识过这个儿子一样,而自己的这个儿子身上,更好象是隐隐藏了许多自己不知道的东西。
“父亲?”荀昭见荀立突然停了下来,抬头唤了一声。
“哦,呵呵,走,这不就到了。”荀立这才回过神来,迈开脚步,领着荀昭朝着学塾里走去。
觉得有些陌生,兴许也不奇怪吧。以前昭儿总是傻乎乎的,连句话都说不周全,现在突然变得这么玲珑精巧,当然会觉得有些不一样。前几天自己刚从学塾里回家的时候,见了昭儿的时候,不也一样是大吃了一惊,不也一样是仿佛不认识一般。
荀立想到这里,心里也是敞开,再回头看一眼儿子,见荀立提着两捆竹简,两条小胳膊绷得紧紧的,却仍然直直的挺着胸膛,顿时不由得笑了。这就是我荀立的儿子,荀家的子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