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唇带着微微的咸味,而嚼在嘴中又带着一点韧劲。几嚼之后,那股肉质的鲜味便在口腔中散发出来,真是几咂之下,还留有余味,令人口舌生香。
这种感觉有点像上好的湘西老腊肉,但仔细一回味又觉得不是,因为猩唇的口感还要更好一点,完全是两种不同的东西。
“老大,真不错嘿!”五眼赞不绝口,紧接着又夹起一块香芋送到口中:“香芋也不错,甚至比猩唇还要好吃。”
香芋在蒸制的过程中,彻底吸收了猩唇的味道,软糯甘甜之间透着肉类的鲜味,不油不腻又口感绵长。
“嗯,果真名不虚传!”刘芒也拈起一块五眼从盘中里扒拉下的猩唇送入嘴中:“被古人奉为‘八珍’确实有它的道理,虽然这不是正宗的麋鹿,但口感真的很棒!”
“猪头有九味,我看这猩唇还要更甚一筹啊!”五眼乐呵呵的将剩下的猩唇塞入嘴中,在围裙上随便擦把手:“行了,老大,你接着做菜吧,我给前面的传菜员送去。”
等五眼走后,刘芒走到炖制‘象拔’的大锅前,先用一根竹签插了插,试了试火候,然后整根捞了上来,扔入一早就准备好的冰水中。
陡然从热到冰的这个过程,会让象拔的口感更富有弹性,味道也会更上一层楼。
满汉楼的十八道秘菜的秘诀,就隐藏在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诀窍中。正是无数个这样的小窍门排列组合,才能制作出如此色香味兼备的菜肴。
等到象拔冷却后,刘芒点燃炭炉,取过一把长柄的二字型烤叉,将象拔整根串了上去。
“老大,象拔开始烤了啊。”五眼回来了。
“嗯……”刘芒点点头:“我架好后,你帮我烤,我去料理别的菜。”
“没问题!”
刘芒帮五眼把象拔在烤炉上架好,然后又递给他一盆酱料。
“一边转动着把柄一边刷,一刻也不要停。”刘芒吩咐道。
这盆酱料是按照《调鼎集》上的记载特制的,放有蜂蜜、麦芽糖、甘草等各种佐料。
除了能让烤制出来的象拔颜色更漂亮外,也能将味道渗透进入,让其味型更加的丰富。
刘芒心里默默估算了一下时间,灶上的大鲵还在炖煮,还需要一点火候,象拔也在炭炉上烤制,同样需要时间。现在可以得空处理其它菜品了。
刘芒走到案板上,将案板上两只捆着脚,还在犹自挣扎的大鸟提溜在手中,往水台走去。
“老大,这大鸟我怎么看着那么眼熟呢?”正在埋头转动烤架的五眼瞟了一眼,问道。
“你不记得啦?上次我们去录节目的时候,不就见过这种鸟嘛。”
“噢!我想起来了!”五眼一拍脑门:“这不是‘飞龙’,嘛,上次我准备打下来吃,你还不让,没想到在这又遇见了。”
“飞龙同样上八珍之一,自古以来就是不可多得的珍品,录节目当然不能打了,那是国家保护动物,现在这两只,咱们就权当它是人工饲养的吧。”刘芒回道。
飞龙又名榛鸡,产于兴安岭和长白山一带。一般酒楼的做法都是拿来炖汤,并且汤中除了盐之外不加任何调料,用以突出汤品的原汁原味。
但是满汉楼这道‘飞龙在天’,却完全不一样,而是用熏这种形式来制作的。
并且熏制的方式也很讲究,并不是用木屑或是谷糠,而是用茶叶。
相传,这道菜的来历也非常有意思,和清朝的宰相刘墉有关。
据说清朝宰相刘墉是位刚正不阿的人物,经常当着众人的面指陈乾隆皇帝的缺点,乾隆对其十分头痛,总想寻个机会报复报复他。
但其行为举止堂堂正正,从不受贿吃请,营私舞弊,乾隆皇帝挑不出他的毛病,拿他也就毫无办法。但是,刘墉有一个嗜好:特别爱吃飞龙鸟。
有一天,其门生从关东捎来一只飞龙鸟,刘墉急不可待,令仆人吩咐厨师赶快下锅炖上!飞龙刚刚炖熟,这时家人来报:“皇上驾到!”刘墉急忙率全家出门迎驾。乾隆刚跨进刘府大门,就闻到一股肉香扑鼻而来。
众所周知,这位风流皇帝乃天下第一大美食家,他马上猜出是飞龙鸟的香味,立刻板起面孔说:“好个刘墉!你竟敢猎捕飞龙私下食用该当何罪?”
刘墉一想,自己在家偷煮龙肉,这不犯了欺君之罪吗?吓的急忙叩头,求万岁爷饶恕!乾隆也只是想借此机会治治这位爱卿,就说:“这次,谅汝初犯,朕暂且赦汝无罪!这飞龙既已炖熟,还不快献上来让朕尝尝。”
刘墉只好吩咐厨师将炖好的飞龙端上来。乾隆吃了一块,果然是美味无比,啧啧称赞一番,又接二连三,吃了几块。刘墉看乾隆吃得有滋有味,心想可别都吃了,给俺留几块!可嘴上却不敢言语。
乾隆看到刘墉的馋相,故意道:“朕有事须回宫去,今日先吃这些,剩下的给朕留着,隔天朕得闲便来食用。”刘庸连连低头称是。
乾隆起驾回宫了,刘家却全傻了眼:要是馊了可怎么办?其仆人急忙献计,听说用茶叶熏后可保存数日,刘庸立刻吩咐依照此法办理。过了十几天,果然乾隆又来到刘府,进门便问:“刘爱卿,朕那天没吃完的飞龙肉,还留着吗?”刘墉赶紧点头回答:“君命焉敢违——留着,留着呢!”
说着,忙命家人将那茶叶熏后的飞龙肉献上。乾隆一尝,那肉不但没变馊,反而更加味美非常。龙颜大悦,当即传下圣旨:命刘家常做飞龙美味送进宫里。于是,这道‘飞龙在天’遂成御内名菜,一代代流传下来。
刘芒先将飞龙宰杀放血,开水烫毛料理干净,然后浸入卤水中用小火卤制。
三钱龙井、三钱毛峰、半两猴魁、一斤黑茶、一斤君山银针……
熏制飞龙的茶叶有着极其严格的配比,如果一但茶叶的分量搞错,那么所出来的味道肯定会天差地别。
这点,刘芒绝对不会大意的……
这种感觉有点像上好的湘西老腊肉,但仔细一回味又觉得不是,因为猩唇的口感还要更好一点,完全是两种不同的东西。
“老大,真不错嘿!”五眼赞不绝口,紧接着又夹起一块香芋送到口中:“香芋也不错,甚至比猩唇还要好吃。”
香芋在蒸制的过程中,彻底吸收了猩唇的味道,软糯甘甜之间透着肉类的鲜味,不油不腻又口感绵长。
“嗯,果真名不虚传!”刘芒也拈起一块五眼从盘中里扒拉下的猩唇送入嘴中:“被古人奉为‘八珍’确实有它的道理,虽然这不是正宗的麋鹿,但口感真的很棒!”
“猪头有九味,我看这猩唇还要更甚一筹啊!”五眼乐呵呵的将剩下的猩唇塞入嘴中,在围裙上随便擦把手:“行了,老大,你接着做菜吧,我给前面的传菜员送去。”
等五眼走后,刘芒走到炖制‘象拔’的大锅前,先用一根竹签插了插,试了试火候,然后整根捞了上来,扔入一早就准备好的冰水中。
陡然从热到冰的这个过程,会让象拔的口感更富有弹性,味道也会更上一层楼。
满汉楼的十八道秘菜的秘诀,就隐藏在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诀窍中。正是无数个这样的小窍门排列组合,才能制作出如此色香味兼备的菜肴。
等到象拔冷却后,刘芒点燃炭炉,取过一把长柄的二字型烤叉,将象拔整根串了上去。
“老大,象拔开始烤了啊。”五眼回来了。
“嗯……”刘芒点点头:“我架好后,你帮我烤,我去料理别的菜。”
“没问题!”
刘芒帮五眼把象拔在烤炉上架好,然后又递给他一盆酱料。
“一边转动着把柄一边刷,一刻也不要停。”刘芒吩咐道。
这盆酱料是按照《调鼎集》上的记载特制的,放有蜂蜜、麦芽糖、甘草等各种佐料。
除了能让烤制出来的象拔颜色更漂亮外,也能将味道渗透进入,让其味型更加的丰富。
刘芒心里默默估算了一下时间,灶上的大鲵还在炖煮,还需要一点火候,象拔也在炭炉上烤制,同样需要时间。现在可以得空处理其它菜品了。
刘芒走到案板上,将案板上两只捆着脚,还在犹自挣扎的大鸟提溜在手中,往水台走去。
“老大,这大鸟我怎么看着那么眼熟呢?”正在埋头转动烤架的五眼瞟了一眼,问道。
“你不记得啦?上次我们去录节目的时候,不就见过这种鸟嘛。”
“噢!我想起来了!”五眼一拍脑门:“这不是‘飞龙’,嘛,上次我准备打下来吃,你还不让,没想到在这又遇见了。”
“飞龙同样上八珍之一,自古以来就是不可多得的珍品,录节目当然不能打了,那是国家保护动物,现在这两只,咱们就权当它是人工饲养的吧。”刘芒回道。
飞龙又名榛鸡,产于兴安岭和长白山一带。一般酒楼的做法都是拿来炖汤,并且汤中除了盐之外不加任何调料,用以突出汤品的原汁原味。
但是满汉楼这道‘飞龙在天’,却完全不一样,而是用熏这种形式来制作的。
并且熏制的方式也很讲究,并不是用木屑或是谷糠,而是用茶叶。
相传,这道菜的来历也非常有意思,和清朝的宰相刘墉有关。
据说清朝宰相刘墉是位刚正不阿的人物,经常当着众人的面指陈乾隆皇帝的缺点,乾隆对其十分头痛,总想寻个机会报复报复他。
但其行为举止堂堂正正,从不受贿吃请,营私舞弊,乾隆皇帝挑不出他的毛病,拿他也就毫无办法。但是,刘墉有一个嗜好:特别爱吃飞龙鸟。
有一天,其门生从关东捎来一只飞龙鸟,刘墉急不可待,令仆人吩咐厨师赶快下锅炖上!飞龙刚刚炖熟,这时家人来报:“皇上驾到!”刘墉急忙率全家出门迎驾。乾隆刚跨进刘府大门,就闻到一股肉香扑鼻而来。
众所周知,这位风流皇帝乃天下第一大美食家,他马上猜出是飞龙鸟的香味,立刻板起面孔说:“好个刘墉!你竟敢猎捕飞龙私下食用该当何罪?”
刘墉一想,自己在家偷煮龙肉,这不犯了欺君之罪吗?吓的急忙叩头,求万岁爷饶恕!乾隆也只是想借此机会治治这位爱卿,就说:“这次,谅汝初犯,朕暂且赦汝无罪!这飞龙既已炖熟,还不快献上来让朕尝尝。”
刘墉只好吩咐厨师将炖好的飞龙端上来。乾隆吃了一块,果然是美味无比,啧啧称赞一番,又接二连三,吃了几块。刘墉看乾隆吃得有滋有味,心想可别都吃了,给俺留几块!可嘴上却不敢言语。
乾隆看到刘墉的馋相,故意道:“朕有事须回宫去,今日先吃这些,剩下的给朕留着,隔天朕得闲便来食用。”刘庸连连低头称是。
乾隆起驾回宫了,刘家却全傻了眼:要是馊了可怎么办?其仆人急忙献计,听说用茶叶熏后可保存数日,刘庸立刻吩咐依照此法办理。过了十几天,果然乾隆又来到刘府,进门便问:“刘爱卿,朕那天没吃完的飞龙肉,还留着吗?”刘墉赶紧点头回答:“君命焉敢违——留着,留着呢!”
说着,忙命家人将那茶叶熏后的飞龙肉献上。乾隆一尝,那肉不但没变馊,反而更加味美非常。龙颜大悦,当即传下圣旨:命刘家常做飞龙美味送进宫里。于是,这道‘飞龙在天’遂成御内名菜,一代代流传下来。
刘芒先将飞龙宰杀放血,开水烫毛料理干净,然后浸入卤水中用小火卤制。
三钱龙井、三钱毛峰、半两猴魁、一斤黑茶、一斤君山银针……
熏制飞龙的茶叶有着极其严格的配比,如果一但茶叶的分量搞错,那么所出来的味道肯定会天差地别。
这点,刘芒绝对不会大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