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嵩穿了宽大的青色袍服,头上一个高髻束着,敞大衣襟随风而飘动,不像一位将军而像一位大儒的模样。他坐在一匹无一杂毛的白马上,身子端正,大军正在此处稍息。皇甫嵩带了几名亲兵,来到山坡上,向前方远眺。
他的目光深邃,绕过面前的遮挡,向远方延伸。已经得到回报说,黄巾波才部已经击溃韩进先锋部,进而拿下了河间,黄巾大队人马正从河间声势浩大的朝这边来。皇甫嵩目光凝重,整个人好像一颗大树,在风中一动也不动。
皇甫嵩想到了当初在京师时的情形。自己与卢植与朱儁三人受皇上重托,分三路进剿黄巾。自己与卢植本为文官,代行武职,也是上命难违,必将全力全为。
皇甫嵩暗暗叹息:大汉天下,不期竟孱弱如此!天下非无精兵,可惜诸侯各怀异心,地方军事力量自成一统。朝廷竟然无法轻易调动,总有讨价还价的异事。朝廷天威全无,天子颜面何存哉!
天子只是一味的听信一班中常侍,由他们摆弄。之前太平道盛行,反而以为是平衡民间怨气的一股力量,朝廷乐见其成,甚至还有意无意间推波助澜。虽有先见卓识者觉得这苗头不对,上书天庭务加弹压,可是朝廷却不以为意。乃至张角三兄弟利用太平道要“替天行道”时,朝廷抓了大头目****义。又在洛阳大张旗鼓的将他用惨烈的车裂之刑处置,以为用这种残酷手段就能阻止张角的势力,真是天真!
皇甫嵩想到这里又是重重的叹了一口气,这江山的根子腐烂了,再用怎么的严酷手段,又怎么能阻止那些星星之火呢?黄巾泛起,自己上书提出三条意见,其一为解除党禁,其二为皇帝的中藏府钱拿出来犒劳士兵,其三为以皇宫西园之良马赐给将军。中常侍害怕党人势力张大,借灭黄巾之际强力反弹,到时实力庞大难以操控的话,对宦官不利。所以赵忠、张让他们极力反对,唯中常侍中不得宠的吕强支持。天子居然用了,而且是罕见的三条全用——如若不是见黄巾势力如此庞大,他哪会采纳自己的意见呢?别说三条了,一条也不会采纳的。
皇甫嵩不禁联想起当初自己对流民问题上书的事,天子根本就听不进去。过重的国家税赋让耕农们不堪其重,导致的结果就是农民演变成流民。他们完全脱离了国家户籍,开始向拥有大量土地的豪族与大地主靠拢。流民的户籍一转为地方户籍,地方的势力严重的扩张着。比如袁绍袁术兄弟就是典型的代表,他们的实力与朝廷完全可以进行相当层次上的讨价还价了。中常侍倚仗势力,侵占天下良田,又不上缴国家田税,也致国家税收大量流失,国力日弱。皇甫嵩亲身考察京师附近的田庄,豪族的势力让他心惊胆战。地方大田庄,无论在种植品种还是劳动工具上都有程度上的大大提高,成规模的生产动作让皇甫嵩叹为观止而又忧心忡忡。更让他吃惊的是,豪族渐有自己的武装力量,而且规模在不断扩大,且多有自己的马匹来源,兵器铸造基地,虽然表面对朝廷仍然大为恭敬,可是坐拥如此多的武装力量,就算是循规蹈矩,也真是让京师如坐悬崖之边也!而经济上朝廷所能掌控的户口人急剧缩减,为了维持国家运转,甚至到了不得不向豪族大地主借钱的地步,这也让地方力量透过经济手段向中央集权逐步渗透。一些权力无形而隐蔽的失落了。皇甫嵩为此提出十八条措施,无论是对内的宦官,还是对外的地方势力,都有逐渐削弱之功,可是所有的措施都好似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复返了。
再想想天子平时挂在嘴边的话:“张常侍是我公,赵常侍是我母。”只是让人听了痛心疾首,天子说出如此不堪的话来,真是君将不君臣将不臣了!只有赵忠与张让两人得意洋洋,两副嘴脸让人恶心。
天子赦了党人解了党锢,钱马都忍痛拿了出来,皇甫嵩这才欣然领命与北中郎将卢植、右中郎将朱儁两人征讨黄巾军。
在皇甫嵩看来,宦官弄权当然是朝廷的大患,可是目前而言,却另有更急迫的事情。那就是究竟京师中有无宦官与黄巾军勾结。虽然头目****义已经被处死,也有许多人被捕杀。但是京师之中还有没有余党,实在难料,到时如果宫中有人与其勾结的话,那实在是天大的祸患。
皇甫嵩已经暗中派下人手,刺探中常侍里有无被黄巾收买之人,如有定要收得铁证,否则以天子对他们宠信程度,要扳倒实在不是易与之事啊。吕强在中常侍中为人正直,对朝廷尽心尽力,并不与其他中常侍同流合污,皇甫嵩倒对吕强颇为敬重。吕强知皇甫嵩在查内应之事,他便主动要求帮皇甫嵩刺探消息。
皇甫嵩闻听吕强这样说,他倒觉得很是踌躇,沉默半晌才道:“公有此想法,我十分敬佩。只是以公之身份,在中常侍之列明查暗访,恐怕查不查得出对公都十分不利啊。”
吕强正色道:“夫天下之安危,个人之安危,皇甫先生难道不知道哪一个重哪一个轻乎?”
皇甫嵩听了面有惭色,冲吕强长揖道:“吕公高义,皇甫嵩高山仰止!”
吕强面色凝重,却不再说话。
于是皇甫嵩与吕强两人约定,一外一内定要查实宫中内奸之事。
吕强拜别皇甫嵩,皇甫嵩看着吕强的背影,不由眼角湿润,他心下雪亮,以张让等人的诡诈手段,吕强迈出此一步,无论事情进展如何,对吕强的个人命运而言,结果只能是凶多吉少!
大汉有此忠良,实是幸事。可惜的是,这样的人实在是太少太少了!
皇甫嵩如今骑马站在山坡上,想起这些烦心的事,眉头不由微微拧起来。
他的目光深邃,绕过面前的遮挡,向远方延伸。已经得到回报说,黄巾波才部已经击溃韩进先锋部,进而拿下了河间,黄巾大队人马正从河间声势浩大的朝这边来。皇甫嵩目光凝重,整个人好像一颗大树,在风中一动也不动。
皇甫嵩想到了当初在京师时的情形。自己与卢植与朱儁三人受皇上重托,分三路进剿黄巾。自己与卢植本为文官,代行武职,也是上命难违,必将全力全为。
皇甫嵩暗暗叹息:大汉天下,不期竟孱弱如此!天下非无精兵,可惜诸侯各怀异心,地方军事力量自成一统。朝廷竟然无法轻易调动,总有讨价还价的异事。朝廷天威全无,天子颜面何存哉!
天子只是一味的听信一班中常侍,由他们摆弄。之前太平道盛行,反而以为是平衡民间怨气的一股力量,朝廷乐见其成,甚至还有意无意间推波助澜。虽有先见卓识者觉得这苗头不对,上书天庭务加弹压,可是朝廷却不以为意。乃至张角三兄弟利用太平道要“替天行道”时,朝廷抓了大头目****义。又在洛阳大张旗鼓的将他用惨烈的车裂之刑处置,以为用这种残酷手段就能阻止张角的势力,真是天真!
皇甫嵩想到这里又是重重的叹了一口气,这江山的根子腐烂了,再用怎么的严酷手段,又怎么能阻止那些星星之火呢?黄巾泛起,自己上书提出三条意见,其一为解除党禁,其二为皇帝的中藏府钱拿出来犒劳士兵,其三为以皇宫西园之良马赐给将军。中常侍害怕党人势力张大,借灭黄巾之际强力反弹,到时实力庞大难以操控的话,对宦官不利。所以赵忠、张让他们极力反对,唯中常侍中不得宠的吕强支持。天子居然用了,而且是罕见的三条全用——如若不是见黄巾势力如此庞大,他哪会采纳自己的意见呢?别说三条了,一条也不会采纳的。
皇甫嵩不禁联想起当初自己对流民问题上书的事,天子根本就听不进去。过重的国家税赋让耕农们不堪其重,导致的结果就是农民演变成流民。他们完全脱离了国家户籍,开始向拥有大量土地的豪族与大地主靠拢。流民的户籍一转为地方户籍,地方的势力严重的扩张着。比如袁绍袁术兄弟就是典型的代表,他们的实力与朝廷完全可以进行相当层次上的讨价还价了。中常侍倚仗势力,侵占天下良田,又不上缴国家田税,也致国家税收大量流失,国力日弱。皇甫嵩亲身考察京师附近的田庄,豪族的势力让他心惊胆战。地方大田庄,无论在种植品种还是劳动工具上都有程度上的大大提高,成规模的生产动作让皇甫嵩叹为观止而又忧心忡忡。更让他吃惊的是,豪族渐有自己的武装力量,而且规模在不断扩大,且多有自己的马匹来源,兵器铸造基地,虽然表面对朝廷仍然大为恭敬,可是坐拥如此多的武装力量,就算是循规蹈矩,也真是让京师如坐悬崖之边也!而经济上朝廷所能掌控的户口人急剧缩减,为了维持国家运转,甚至到了不得不向豪族大地主借钱的地步,这也让地方力量透过经济手段向中央集权逐步渗透。一些权力无形而隐蔽的失落了。皇甫嵩为此提出十八条措施,无论是对内的宦官,还是对外的地方势力,都有逐渐削弱之功,可是所有的措施都好似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复返了。
再想想天子平时挂在嘴边的话:“张常侍是我公,赵常侍是我母。”只是让人听了痛心疾首,天子说出如此不堪的话来,真是君将不君臣将不臣了!只有赵忠与张让两人得意洋洋,两副嘴脸让人恶心。
天子赦了党人解了党锢,钱马都忍痛拿了出来,皇甫嵩这才欣然领命与北中郎将卢植、右中郎将朱儁两人征讨黄巾军。
在皇甫嵩看来,宦官弄权当然是朝廷的大患,可是目前而言,却另有更急迫的事情。那就是究竟京师中有无宦官与黄巾军勾结。虽然头目****义已经被处死,也有许多人被捕杀。但是京师之中还有没有余党,实在难料,到时如果宫中有人与其勾结的话,那实在是天大的祸患。
皇甫嵩已经暗中派下人手,刺探中常侍里有无被黄巾收买之人,如有定要收得铁证,否则以天子对他们宠信程度,要扳倒实在不是易与之事啊。吕强在中常侍中为人正直,对朝廷尽心尽力,并不与其他中常侍同流合污,皇甫嵩倒对吕强颇为敬重。吕强知皇甫嵩在查内应之事,他便主动要求帮皇甫嵩刺探消息。
皇甫嵩闻听吕强这样说,他倒觉得很是踌躇,沉默半晌才道:“公有此想法,我十分敬佩。只是以公之身份,在中常侍之列明查暗访,恐怕查不查得出对公都十分不利啊。”
吕强正色道:“夫天下之安危,个人之安危,皇甫先生难道不知道哪一个重哪一个轻乎?”
皇甫嵩听了面有惭色,冲吕强长揖道:“吕公高义,皇甫嵩高山仰止!”
吕强面色凝重,却不再说话。
于是皇甫嵩与吕强两人约定,一外一内定要查实宫中内奸之事。
吕强拜别皇甫嵩,皇甫嵩看着吕强的背影,不由眼角湿润,他心下雪亮,以张让等人的诡诈手段,吕强迈出此一步,无论事情进展如何,对吕强的个人命运而言,结果只能是凶多吉少!
大汉有此忠良,实是幸事。可惜的是,这样的人实在是太少太少了!
皇甫嵩如今骑马站在山坡上,想起这些烦心的事,眉头不由微微拧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