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十月,北方的寒意已经很明显了,表现在穿着上,就是大部分人都套上了夹衣,有钱的会在里头衬些产自西域或是南边的白棉,若是穷苦人家,那就只能寻些碎葛麻之类的凑和了,不过怎么着也比披着块布要强不是?
天阴沉沉地,北风还没有到大刮的时候,可是时不时来上那么一阵,冷不丁地钻进脖子里,叫人‘嗖’得一个寒战。 此刻着了道的吴百户就是这种感觉,新的冬衣还没有发下来,镶铁的皮甲贴在身上,不但不挡风,还透着一股子凉意,让他只能不停地跺着脚,嘴里不干不净地骂着。
“老吴,当值呢?”真是怕什么来什么,一个再熟悉不过的声音传入他的耳中,让他下意识地就想躲开,不过脚上不听话,不但乖乖地转了过去,脸上还堆起了一个僵硬的笑容。
“丁......丁大东家,这是出城呢?”
“是啊,跟个贵客跑趟生意,贩些铁器到漠北。”丁应文靠近他身边,趁人不备将一撂事物塞了过去,不用掂量他也大致能猜出是多少,这份孝敬理应让他喜笑颜开的,可吴百户听了他的话,愣愣地就这么接在手里,感觉脑子里已经冻成了泥浆。
铁器!禁铁令颁布才不过几个月,所有的汉人避之唯恐不及,这个人居然堂而皇之地车载马抬,想要运出大都城,真不知道是他疯了还是自己疯了?丁应文一看他的表情就知道信息量有些大,这个关系是多年积攒下来的,可不能就这么轻易给废了,那不是意味着之前所有的投资都打水漂了嘛。
“老吴,想什么呢,看看这个,刚刚从宫里拿到的特许令,合法生意。”拿给他看的同时,丁应文还特意强调了一下,听得吴百户就是一个哆嗦。
不过当那张纸摆到眼前,他的精神头一下子强了许多,做为城门的守卫者,这种形制的纸当然不会陌生。上面分别用了蒙汉两种文字,注明眼前这个丁大官人,拥有前往蒙古各部市易的权力,范围包含了盐、铁、茶、瓷等等,鲜红的印鉴似乎还有些粘手,吴百户对着天空辩认了一眼,就知道这一是真的。
“恭喜东家了,那位贵人是?”吴百户将纸还去,人一下子就像活了过来,他指了指马队当中的一个身影,小心翼翼地问道。
“蒙古老爷。”丁应文故作神秘地低声说了一句,吴百户立刻做出一个心领神会的样子,原来是攀上了蒙古人,难怪能做如此拔尖的生意。照这么算下去,丁家再起已经是极有可能的事了,瞧瞧人家,什么三教九流的人都能攀上,蒙古人、色目人、汉人甚至还有南边的......宋人,吴百户想到这里,突地就是一个激灵,那件事结束了?
有了这道令,出城检查什么的自然就快了许多,不必吴百户吩咐,他手下那些被丁家喂饱的汉军们象征性地揭开罩布瞅上一眼,就挥挥手放了行,这种检查法,里头就是藏了个人,也能轻易混出城去,难怪人家根本就是有恃无恐。
为了组织货源,这一趟推迟了许多日子,直到今天才算成行,离着刘禹他们出事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整个马队里,不但有丁应文这个当家的,脱不花本人也将随他们返,这一趟的收获之大,让他兴奋异常,当然此刻肯定不会表现出来,骑在马上那种面带不屑的神情,根本不用去伪装,会有哪个不开眼的敢去问?
二人的分工很明确,在进入漠北之前,元人的地盘上,丁应文用宫里拿到的这道敕令来对付。吴百户只认得汉字的印章,其实真正值钱的是那个小小的不太起眼的,由几个弯弯曲曲的蒙古文字组的小章,那是皇后察必的私章,基本上能解决他所遇到的大部分麻烦。
那么剩下的麻烦就要靠脱不花的关系了,不光是在海都的控制区,就连蒙古故地附近,他都有着很深的人脉。大多数的中小部落其实是摇摆不定的,谁的威胁更大就倒向谁,等到风向变了,变起脸来比翻书还快,节操是大草原上最不值钱的东西,看得太重的下场基本上就是身死族灭。
“得嘞,某就先走一步了,他日来再请你喝酒,告辞。”眼瞅着马队全都过完,丁应文朝他拱拱手,吴百户急忙上前抢着扶他上了马,这份殷勤劲就连他的小厮都没赶上,丁应文当然知道他心里在想什么,面带矜持地坦然受了。
“一路顺风。”
嘴里说着吉祥话,吴百户将他们一行送上了北去的官道,放眼望去,整个马队撒得很长,光是出个城就用了小半个时辰,这一趟的规模不小,所得丰厚那是必然的。关键是又打通了宫里的关系,这日子只怕比之前还要好过,因为最大的几个竞争对手据说都先后出了事,吴百户被自己的想法吓得愣住了,脖子嗖嗖地直冒冷气。
“捷报......闻者避道......捷报.......闻者避道。”
风声中传来了断断续续的声音,吴百户恍然那么一听,却又不太真切,于是他转过头,朝向了声音传来的方向。随着马蹄声响,一个颠簸的影子渐渐地变得清晰起来,来人是个汉军打扮的小校,与自己一样是个百户,手里举着一面不大的旗子,三角形的旗面上一个“捷”字若隐若现。
声到人到,原本站在路当中的吴百户忙不迭地仅仅朝外挪了一步,来骑就擦着他的身体飞驰而过。没等过神,一个牌子从马上扔下来,堪堪掉入他的怀中,被他下意识地一把抓住,那是一面木头刷漆的黑色牌子,上面用阴文雕着‘急递’两个字,他一下就明白过来,城门这里无需查验,来骑可以直入城中。
“狗娘养的!”想到刚才惊险的那一瞬间,吴百户望着来骑消失的方向狠狠吐了一口,方才那种情况,如果被撞上,他死了也是白死,因为那是最高等级的急递......露布飞捷!
元人宫城的大明殿中,一场朝会正在举行,由于各部主事的堂官们都上了朝,因此报捷的使者被直接引进了宫城内,匍匐在大明殿前的台阶上,等候着里头的召唤。
“终于来了。”
横卧在长榻之上的忽必烈松了一口气,不过他没有着急地坐起来,而是睁开眼扫视了一下窃窃私语的朝臣们,被他扫过的那些人立刻就闭了嘴,做出一付肃然谨立的样子,直到大殿里的声音小得几乎听不见,他才慢慢地坐起身来。
这是汉臣们对他的期望,为人君者要喜怒不形于色,不能让下面的臣子轻易猜出你在想什么,刚开始有些累,不过习惯之后,忽必烈发现了其中的妙处,只需要一个眼神就能让这帮人俯首贴耳,特别是那些一心一意揣摩圣意的汉人们。
使者带来的捷报被值殿的官员送上了他的御案,忽必烈压抑着心里的期待,缓缓将那封书信拿起来,装模作样地看了看上面的封口,点点头示意一切完好,这才拿起一把象牙柄的小刀,沿着封口挑开来,露出了里面厚厚地一迭纸张。
果不其然,捷报是阿塔海和真金联名寄来的,用了两种文字,汉文的书写者忽必烈一看就知道是自己的儿子,他拿起来蒙文的那一篇,慢慢地一页页翻过去。大殿里鸦雀无声,只有纸张被翻动时的细微擦声,时间一点点地过去,下面的臣子们不分蒙汉都翘首期盼着,然而从大汗的表情根本看不出端倪,只有站在最前排的汉臣姚枢,才敏锐地捕捉到了大汗的平静下的一丝变化。
“来使有没有说,太子何时返京?”看完之后,忽必烈面色不变地放下书信,问了一句。
“启禀大汗,来人说太子就在他之后出发,离着大约两日的路程,最迟后日便可到大都。”
听到值事官的答,忽必烈点点头,然后拿起另外那份汉文的书信,递给了御史座前的中官。
“姚平章。”
“老臣在。”
“你来宣读吧。”
姚枢领旨,出班站到了大殿当中,接过中官转来的书信,上面的一笔字让他的手一下子颤动起来,这是他的学生太子真金的手书,就算闭着眼睛也能认得。
捷报的内容让他更为激动,随着他有些衰老的语调将信上的内容一一读出,朝堂上一下子沸腾起来,等到书信读完,姚枢当先调头就拜了下去,跟在他后面的各色人等,纷纷不甘落后,称颂的声音此起彼伏。
“恭喜大汗。”
“一战功成。”
“获此大捷!”
忽必烈面带微笑地接受了百官的朝贺,心里头却是五味杂陈,等他们一一做作完毕,略带矜持地一挥手。
“后日,太子京,百官出城郊迎,具体事宜,廉希贤,你会同他们一块商量。”
散朝之后,朝臣们像潮水一样退了出去,走在后面的姚枢看了御座上的大汗一眼,终究还是什么话都没说,不过他心里很清楚,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忽必烈沉默地坐在那里,望着空荡荡的大殿,面上已经没有了任何欢喜的神色,悄然之间他感觉自己的手被人握住了,一转头,头戴着蒙古传统高冠的皇后笑着站在他面前。
“听说辽东有好消息,我特意来恭喜大汗。”
“消息是来了,好却未必。”忽必烈拉着她坐下来,将那封蒙文书信递给她,察必靠在丈夫的肩膀上,用一只手翻看着那些纸张,到了最后,她的神情慢慢地淡了下来。
这的确是大捷,阿塔海带着二十万人,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攻入了东道诸王的腹地,双方在松嫩平原上展开决战,东道诸王联军十余万人被击溃,名望仅次于宗长乃颜的合赤温部后王哈丹秃鲁干战死,余者四散奔逃,斩获首级逾万,缴得牛羊无数,乃颜仅以身免,带着残部窜入山岭之中。
“察必,你怎么看?”忽必烈饶有兴致地看着妻子的神情,起了考一考她的心思。
“跑了乃颜,这一仗就白打了。”
察必的话一语中的,一个妇人都能看出来,偏偏满朝文武没有几个能体会,可是事已至此,还能怎么样呢?至少表面上,辽东不会再有什么大的乱子了,忽必烈将妻子拉入怀中,低头在她耳边低语。
“等真金来,我就会......”
察必突然听到这句话,急忙抬起头,看到的却是丈夫坚毅无比的眼神,她知道再怎么劝也是无用,只得紧紧地偎在了他的怀中,享受这难得的一刻。
《想看本书最新章节的书友们,\来\阁,或手机访问》
天阴沉沉地,北风还没有到大刮的时候,可是时不时来上那么一阵,冷不丁地钻进脖子里,叫人‘嗖’得一个寒战。 此刻着了道的吴百户就是这种感觉,新的冬衣还没有发下来,镶铁的皮甲贴在身上,不但不挡风,还透着一股子凉意,让他只能不停地跺着脚,嘴里不干不净地骂着。
“老吴,当值呢?”真是怕什么来什么,一个再熟悉不过的声音传入他的耳中,让他下意识地就想躲开,不过脚上不听话,不但乖乖地转了过去,脸上还堆起了一个僵硬的笑容。
“丁......丁大东家,这是出城呢?”
“是啊,跟个贵客跑趟生意,贩些铁器到漠北。”丁应文靠近他身边,趁人不备将一撂事物塞了过去,不用掂量他也大致能猜出是多少,这份孝敬理应让他喜笑颜开的,可吴百户听了他的话,愣愣地就这么接在手里,感觉脑子里已经冻成了泥浆。
铁器!禁铁令颁布才不过几个月,所有的汉人避之唯恐不及,这个人居然堂而皇之地车载马抬,想要运出大都城,真不知道是他疯了还是自己疯了?丁应文一看他的表情就知道信息量有些大,这个关系是多年积攒下来的,可不能就这么轻易给废了,那不是意味着之前所有的投资都打水漂了嘛。
“老吴,想什么呢,看看这个,刚刚从宫里拿到的特许令,合法生意。”拿给他看的同时,丁应文还特意强调了一下,听得吴百户就是一个哆嗦。
不过当那张纸摆到眼前,他的精神头一下子强了许多,做为城门的守卫者,这种形制的纸当然不会陌生。上面分别用了蒙汉两种文字,注明眼前这个丁大官人,拥有前往蒙古各部市易的权力,范围包含了盐、铁、茶、瓷等等,鲜红的印鉴似乎还有些粘手,吴百户对着天空辩认了一眼,就知道这一是真的。
“恭喜东家了,那位贵人是?”吴百户将纸还去,人一下子就像活了过来,他指了指马队当中的一个身影,小心翼翼地问道。
“蒙古老爷。”丁应文故作神秘地低声说了一句,吴百户立刻做出一个心领神会的样子,原来是攀上了蒙古人,难怪能做如此拔尖的生意。照这么算下去,丁家再起已经是极有可能的事了,瞧瞧人家,什么三教九流的人都能攀上,蒙古人、色目人、汉人甚至还有南边的......宋人,吴百户想到这里,突地就是一个激灵,那件事结束了?
有了这道令,出城检查什么的自然就快了许多,不必吴百户吩咐,他手下那些被丁家喂饱的汉军们象征性地揭开罩布瞅上一眼,就挥挥手放了行,这种检查法,里头就是藏了个人,也能轻易混出城去,难怪人家根本就是有恃无恐。
为了组织货源,这一趟推迟了许多日子,直到今天才算成行,离着刘禹他们出事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整个马队里,不但有丁应文这个当家的,脱不花本人也将随他们返,这一趟的收获之大,让他兴奋异常,当然此刻肯定不会表现出来,骑在马上那种面带不屑的神情,根本不用去伪装,会有哪个不开眼的敢去问?
二人的分工很明确,在进入漠北之前,元人的地盘上,丁应文用宫里拿到的这道敕令来对付。吴百户只认得汉字的印章,其实真正值钱的是那个小小的不太起眼的,由几个弯弯曲曲的蒙古文字组的小章,那是皇后察必的私章,基本上能解决他所遇到的大部分麻烦。
那么剩下的麻烦就要靠脱不花的关系了,不光是在海都的控制区,就连蒙古故地附近,他都有着很深的人脉。大多数的中小部落其实是摇摆不定的,谁的威胁更大就倒向谁,等到风向变了,变起脸来比翻书还快,节操是大草原上最不值钱的东西,看得太重的下场基本上就是身死族灭。
“得嘞,某就先走一步了,他日来再请你喝酒,告辞。”眼瞅着马队全都过完,丁应文朝他拱拱手,吴百户急忙上前抢着扶他上了马,这份殷勤劲就连他的小厮都没赶上,丁应文当然知道他心里在想什么,面带矜持地坦然受了。
“一路顺风。”
嘴里说着吉祥话,吴百户将他们一行送上了北去的官道,放眼望去,整个马队撒得很长,光是出个城就用了小半个时辰,这一趟的规模不小,所得丰厚那是必然的。关键是又打通了宫里的关系,这日子只怕比之前还要好过,因为最大的几个竞争对手据说都先后出了事,吴百户被自己的想法吓得愣住了,脖子嗖嗖地直冒冷气。
“捷报......闻者避道......捷报.......闻者避道。”
风声中传来了断断续续的声音,吴百户恍然那么一听,却又不太真切,于是他转过头,朝向了声音传来的方向。随着马蹄声响,一个颠簸的影子渐渐地变得清晰起来,来人是个汉军打扮的小校,与自己一样是个百户,手里举着一面不大的旗子,三角形的旗面上一个“捷”字若隐若现。
声到人到,原本站在路当中的吴百户忙不迭地仅仅朝外挪了一步,来骑就擦着他的身体飞驰而过。没等过神,一个牌子从马上扔下来,堪堪掉入他的怀中,被他下意识地一把抓住,那是一面木头刷漆的黑色牌子,上面用阴文雕着‘急递’两个字,他一下就明白过来,城门这里无需查验,来骑可以直入城中。
“狗娘养的!”想到刚才惊险的那一瞬间,吴百户望着来骑消失的方向狠狠吐了一口,方才那种情况,如果被撞上,他死了也是白死,因为那是最高等级的急递......露布飞捷!
元人宫城的大明殿中,一场朝会正在举行,由于各部主事的堂官们都上了朝,因此报捷的使者被直接引进了宫城内,匍匐在大明殿前的台阶上,等候着里头的召唤。
“终于来了。”
横卧在长榻之上的忽必烈松了一口气,不过他没有着急地坐起来,而是睁开眼扫视了一下窃窃私语的朝臣们,被他扫过的那些人立刻就闭了嘴,做出一付肃然谨立的样子,直到大殿里的声音小得几乎听不见,他才慢慢地坐起身来。
这是汉臣们对他的期望,为人君者要喜怒不形于色,不能让下面的臣子轻易猜出你在想什么,刚开始有些累,不过习惯之后,忽必烈发现了其中的妙处,只需要一个眼神就能让这帮人俯首贴耳,特别是那些一心一意揣摩圣意的汉人们。
使者带来的捷报被值殿的官员送上了他的御案,忽必烈压抑着心里的期待,缓缓将那封书信拿起来,装模作样地看了看上面的封口,点点头示意一切完好,这才拿起一把象牙柄的小刀,沿着封口挑开来,露出了里面厚厚地一迭纸张。
果不其然,捷报是阿塔海和真金联名寄来的,用了两种文字,汉文的书写者忽必烈一看就知道是自己的儿子,他拿起来蒙文的那一篇,慢慢地一页页翻过去。大殿里鸦雀无声,只有纸张被翻动时的细微擦声,时间一点点地过去,下面的臣子们不分蒙汉都翘首期盼着,然而从大汗的表情根本看不出端倪,只有站在最前排的汉臣姚枢,才敏锐地捕捉到了大汗的平静下的一丝变化。
“来使有没有说,太子何时返京?”看完之后,忽必烈面色不变地放下书信,问了一句。
“启禀大汗,来人说太子就在他之后出发,离着大约两日的路程,最迟后日便可到大都。”
听到值事官的答,忽必烈点点头,然后拿起另外那份汉文的书信,递给了御史座前的中官。
“姚平章。”
“老臣在。”
“你来宣读吧。”
姚枢领旨,出班站到了大殿当中,接过中官转来的书信,上面的一笔字让他的手一下子颤动起来,这是他的学生太子真金的手书,就算闭着眼睛也能认得。
捷报的内容让他更为激动,随着他有些衰老的语调将信上的内容一一读出,朝堂上一下子沸腾起来,等到书信读完,姚枢当先调头就拜了下去,跟在他后面的各色人等,纷纷不甘落后,称颂的声音此起彼伏。
“恭喜大汗。”
“一战功成。”
“获此大捷!”
忽必烈面带微笑地接受了百官的朝贺,心里头却是五味杂陈,等他们一一做作完毕,略带矜持地一挥手。
“后日,太子京,百官出城郊迎,具体事宜,廉希贤,你会同他们一块商量。”
散朝之后,朝臣们像潮水一样退了出去,走在后面的姚枢看了御座上的大汗一眼,终究还是什么话都没说,不过他心里很清楚,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忽必烈沉默地坐在那里,望着空荡荡的大殿,面上已经没有了任何欢喜的神色,悄然之间他感觉自己的手被人握住了,一转头,头戴着蒙古传统高冠的皇后笑着站在他面前。
“听说辽东有好消息,我特意来恭喜大汗。”
“消息是来了,好却未必。”忽必烈拉着她坐下来,将那封蒙文书信递给她,察必靠在丈夫的肩膀上,用一只手翻看着那些纸张,到了最后,她的神情慢慢地淡了下来。
这的确是大捷,阿塔海带着二十万人,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攻入了东道诸王的腹地,双方在松嫩平原上展开决战,东道诸王联军十余万人被击溃,名望仅次于宗长乃颜的合赤温部后王哈丹秃鲁干战死,余者四散奔逃,斩获首级逾万,缴得牛羊无数,乃颜仅以身免,带着残部窜入山岭之中。
“察必,你怎么看?”忽必烈饶有兴致地看着妻子的神情,起了考一考她的心思。
“跑了乃颜,这一仗就白打了。”
察必的话一语中的,一个妇人都能看出来,偏偏满朝文武没有几个能体会,可是事已至此,还能怎么样呢?至少表面上,辽东不会再有什么大的乱子了,忽必烈将妻子拉入怀中,低头在她耳边低语。
“等真金来,我就会......”
察必突然听到这句话,急忙抬起头,看到的却是丈夫坚毅无比的眼神,她知道再怎么劝也是无用,只得紧紧地偎在了他的怀中,享受这难得的一刻。
《想看本书最新章节的书友们,\来\阁,或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