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几天的风暴终于停了,好不容易等来个大晴天,何项东舒展几乎快要发霉的身体,慢慢走出宿舍,毒辣的阳光照在他黝黑的脸上,令他本能地偏头避开。
这里地处热带,虽然太阳升起没多久,可是日头却烈得很。
等眼睛适应了室外的强光,他才举目向远处眺望,一座现代化港口进入他的视线。
这里就是布哈岛守军的新驻地,位于加里丹西海岸的西丹港,北都最重要的战略节点之一。
西丹港原本只是个简易渔港,除了水文条件还可以,几乎一无是处,之所以能发展到今天这一步,是因为北都把轨道电梯安置在这里。
从此西丹港一发不可收拾,不管是从本土送来的物资,还是从太空运下来的货物,都要经由西丹港转运,小小的渔港一跃成为加里丹规模最大,同时也是战略位置最重要的港口,没有之一!
由于加里丹地处热带,是对抗外星人的最前线,为保证轨道电梯的安全,军方在这里驻扎了整整两个旅!
这两个旅可不是战争爆发后新建的二线部队,而是实打实的一线战斗部队,光是坦克装甲车就有几百辆,飞机导弹大炮应有尽有,就连动力装甲都装备了一批。
但也只是一批。
前些年确实有扩大动力装甲部队,甚至全军装备动力装甲的呼声。
但军方很快就意识到,动力装甲虽好,却不是万灵妙药,全面装备动力装甲根本不现实。
首先是成本问题,哪怕如今是战时体制,动力装甲的成本依然居高不下,单单这一点就限制了动力装甲的装备规模。
其次,动力装甲只是轻武器平台,说的直白一点,这玩意不过是加强版步兵,虽然机动灵活,可是跟传统的陆战单位比起来仍有极大的差距,无法取代坦克装甲车。
再次,北都如今的军队规模全球第一,光是为每一个士兵装备步枪,就是一笔天文单位的支出,别提什么装备全军,就是只装备百分之一的部队也是以百万为单位。
别说北都一家,就是全球所有国家联合起来,没个十几二十年也造不出这么多动力装甲。
各种因素综合在一起,各国作战序列里纯粹的动力装甲部队少之又少,只有太空部队的轨道空降部队、空军的空降部队和陆军的部分精锐部队有这个待遇,其他部队能装备少量动力装甲完全可以称之为精锐之师。
相比之下,动力外骨骼既经济又实惠,反倒大规模装备各国的作战部队,包括西丹港守军。
何项东的视线之内,就有一群身穿动力外骨骼的工兵,他们像大力士一样举起沉重的箱子,随手一甩,不费什么力气就能箱子扔出老远。
这样的景象在西丹港里太常见了,其他人见惯不怪,根本没人注意这些人形起重机。
何项东的目光转向东方,耀眼的阳光之下,轨道电梯直通天际,恰好一列空天列车进站,一线阳光被车身反照,在何向东眼中留下一块淡淡的色斑。
他本能地眯起眼睛,落在缆索上的目光一直向上延伸,却怎么也看不到缆索的尽头……除了天赋异禀的变态,没人能用肉眼看到大气层外的低轨码头,除非阳光恰好照在合适的角度上!
码头方向突然传来悠远的汽笛声,何项东立刻回身,他的目光立刻凝固了——港口外,一艘伤痕累累的巨轮正在拖轮的带动下缓缓靠港。
港口内,数不清的人员车辆冲向码头,光是闪着警报灯的救护车就有十几辆。
何项东的好心情不翼而飞,神情凝重地望着码头。
他很想过去看看,但上级交给他的任务是守卫港口,他的职责是防备虫群偷袭,而不是救援靠港的船只。
码头上有的是专业人员,不管靠港的船只出了什么问题,都有专人负责,他这个半吊子凑上去,搞不好就是帮倒忙。
巨轮终于靠上码头,侧舷缓缓打开,很快就搭在码头上,变成进出船舱的桥梁。
赶到码头的工作人员立刻涌进船舱,救护车更是直接开了进去,也就是十几二十秒,第一辆救护车就开出滚装轮,在刺耳的警报声中一路飞驰,径直驶出港口。
守港部队的营地就在港口出口一侧,拱卫着进入港口的要道,离开的救护车在不远处驶过,何项东默默地望着远去的救护车,愣愣地出神。
“团长,怎么了?”副团长赵国昱好奇地问。
何项东叹了口气:“这都第十七艘了,外星人最近也太猖狂了吧?咱们的战舰哪儿去了?”
西丹港每天都有好几艘巨轮靠港,虽然有海军护航,但是从何项东到了这里,靠港的巨轮就没有一艘完好无损。
据基地指挥部通报,这些船都是在海上遭遇外星人的袭击。
何项东知道外星人最近不大安生,可他从来没听说外星人在海上袭击过往船只,愣是没想通外星人到底怎么袭击的。
直至拿到袭击的详细资料,他才知道袭击的主力是会飞的仆兵。
他们通常隐藏在航线附近,发现过往的船只后悄悄尾随,等聚焦足够多的仆兵之后,一部分仆兵袭击护航的战舰吸引火力,另一部分趁机袭击滚装轮。
外星人的战术还算得当,只可惜丝光威力有点低,想击掌一艘万吨巨轮没那么容易,而且滚装轮上也有自卫武器,迄今为止,只有一艘巨轮被外星人击沉。
那是第一艘遭到外星人袭击的巨轮,巨轮上除了物资,还有一千多军属,数百技术人员及其家人,可谓损失惨重。
打那以后,军方痛定思痛,大幅度加强护航力量的同时,又对巨轮进行了必要的改造,打那以后,再也没有巨轮被外星人击沉。
但是外星人的袭击一直都没中止,而且越发地变本加厉,靠港的巨轮一艘比一艘严重,要是再这么发展下去,用不了多久就会沉没第二艘巨轮。
军舰都干什么去了?
这里地处热带,虽然太阳升起没多久,可是日头却烈得很。
等眼睛适应了室外的强光,他才举目向远处眺望,一座现代化港口进入他的视线。
这里就是布哈岛守军的新驻地,位于加里丹西海岸的西丹港,北都最重要的战略节点之一。
西丹港原本只是个简易渔港,除了水文条件还可以,几乎一无是处,之所以能发展到今天这一步,是因为北都把轨道电梯安置在这里。
从此西丹港一发不可收拾,不管是从本土送来的物资,还是从太空运下来的货物,都要经由西丹港转运,小小的渔港一跃成为加里丹规模最大,同时也是战略位置最重要的港口,没有之一!
由于加里丹地处热带,是对抗外星人的最前线,为保证轨道电梯的安全,军方在这里驻扎了整整两个旅!
这两个旅可不是战争爆发后新建的二线部队,而是实打实的一线战斗部队,光是坦克装甲车就有几百辆,飞机导弹大炮应有尽有,就连动力装甲都装备了一批。
但也只是一批。
前些年确实有扩大动力装甲部队,甚至全军装备动力装甲的呼声。
但军方很快就意识到,动力装甲虽好,却不是万灵妙药,全面装备动力装甲根本不现实。
首先是成本问题,哪怕如今是战时体制,动力装甲的成本依然居高不下,单单这一点就限制了动力装甲的装备规模。
其次,动力装甲只是轻武器平台,说的直白一点,这玩意不过是加强版步兵,虽然机动灵活,可是跟传统的陆战单位比起来仍有极大的差距,无法取代坦克装甲车。
再次,北都如今的军队规模全球第一,光是为每一个士兵装备步枪,就是一笔天文单位的支出,别提什么装备全军,就是只装备百分之一的部队也是以百万为单位。
别说北都一家,就是全球所有国家联合起来,没个十几二十年也造不出这么多动力装甲。
各种因素综合在一起,各国作战序列里纯粹的动力装甲部队少之又少,只有太空部队的轨道空降部队、空军的空降部队和陆军的部分精锐部队有这个待遇,其他部队能装备少量动力装甲完全可以称之为精锐之师。
相比之下,动力外骨骼既经济又实惠,反倒大规模装备各国的作战部队,包括西丹港守军。
何项东的视线之内,就有一群身穿动力外骨骼的工兵,他们像大力士一样举起沉重的箱子,随手一甩,不费什么力气就能箱子扔出老远。
这样的景象在西丹港里太常见了,其他人见惯不怪,根本没人注意这些人形起重机。
何项东的目光转向东方,耀眼的阳光之下,轨道电梯直通天际,恰好一列空天列车进站,一线阳光被车身反照,在何向东眼中留下一块淡淡的色斑。
他本能地眯起眼睛,落在缆索上的目光一直向上延伸,却怎么也看不到缆索的尽头……除了天赋异禀的变态,没人能用肉眼看到大气层外的低轨码头,除非阳光恰好照在合适的角度上!
码头方向突然传来悠远的汽笛声,何项东立刻回身,他的目光立刻凝固了——港口外,一艘伤痕累累的巨轮正在拖轮的带动下缓缓靠港。
港口内,数不清的人员车辆冲向码头,光是闪着警报灯的救护车就有十几辆。
何项东的好心情不翼而飞,神情凝重地望着码头。
他很想过去看看,但上级交给他的任务是守卫港口,他的职责是防备虫群偷袭,而不是救援靠港的船只。
码头上有的是专业人员,不管靠港的船只出了什么问题,都有专人负责,他这个半吊子凑上去,搞不好就是帮倒忙。
巨轮终于靠上码头,侧舷缓缓打开,很快就搭在码头上,变成进出船舱的桥梁。
赶到码头的工作人员立刻涌进船舱,救护车更是直接开了进去,也就是十几二十秒,第一辆救护车就开出滚装轮,在刺耳的警报声中一路飞驰,径直驶出港口。
守港部队的营地就在港口出口一侧,拱卫着进入港口的要道,离开的救护车在不远处驶过,何项东默默地望着远去的救护车,愣愣地出神。
“团长,怎么了?”副团长赵国昱好奇地问。
何项东叹了口气:“这都第十七艘了,外星人最近也太猖狂了吧?咱们的战舰哪儿去了?”
西丹港每天都有好几艘巨轮靠港,虽然有海军护航,但是从何项东到了这里,靠港的巨轮就没有一艘完好无损。
据基地指挥部通报,这些船都是在海上遭遇外星人的袭击。
何项东知道外星人最近不大安生,可他从来没听说外星人在海上袭击过往船只,愣是没想通外星人到底怎么袭击的。
直至拿到袭击的详细资料,他才知道袭击的主力是会飞的仆兵。
他们通常隐藏在航线附近,发现过往的船只后悄悄尾随,等聚焦足够多的仆兵之后,一部分仆兵袭击护航的战舰吸引火力,另一部分趁机袭击滚装轮。
外星人的战术还算得当,只可惜丝光威力有点低,想击掌一艘万吨巨轮没那么容易,而且滚装轮上也有自卫武器,迄今为止,只有一艘巨轮被外星人击沉。
那是第一艘遭到外星人袭击的巨轮,巨轮上除了物资,还有一千多军属,数百技术人员及其家人,可谓损失惨重。
打那以后,军方痛定思痛,大幅度加强护航力量的同时,又对巨轮进行了必要的改造,打那以后,再也没有巨轮被外星人击沉。
但是外星人的袭击一直都没中止,而且越发地变本加厉,靠港的巨轮一艘比一艘严重,要是再这么发展下去,用不了多久就会沉没第二艘巨轮。
军舰都干什么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