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发给南洲号,这一次等的时间有点长,差不多一个小时之后,才收到南洲号的回复。
屏幕上的高凯一脸严肃:“雷山号,你舰正在远离太阳,以你舰的方向和速度,警戒线定在百分之四十太勉强了,为确保安全,最好再提高十个百分点。”
叶涵整个人都不好了,可是仔细想想,又不得不承认高凯的担心确实有道理。
一般情况下,太空战舰的燃料警戒线在百分之十五到百分之三十之间,具体是多少必须考虑战舰的速度、方向、负载还有推进器的输出功率。
他把燃料警戒线定在百分之四十,留下的余地非常高,简单点说,这些燃料足够雷山号从小行星带飞到北月洲再飞回来。
不过就像高凯说的那样,雷山号正飞向木星轨道,它必须先减速再返航,这么一通折腾之后,百分之四十的燃料也就是够用而已。
叶涵想了好一会儿才回复道:“南洲号,来电已收到,鉴于我舰目前的情况,不必马上提高警戒线,如果我舰速度继续提升,我将在适当的时候将警戒线提到百分之五十……”
他心里策划了许多返航方案,但是无论哪一个方案,都得看当时的具体情况,而不是呆在舰桥里随便想想,就能拿出个适合所有情况的返航计划。
不过叶涵心里已经认同了高凯的建议,不认同也不行,实在是燃料太关键了,这东西不仅关系到雷山号的动力,还涉及到另一个重要问题:航程。
如果是水面舰艇,根据舰艇的速度和油耗,经过很简单的计算就能得出舰艇的航程。
但是太空战舰处于毫无阻力的太空,如果雷山号将来一段时间面临的局面比较平静,那么战舰只需要一点点燃料调整方向,光靠惯性就能飞出很远。
反之若是形势动荡,必须进行大量的加速减速以及变向,那么雷山号每天都要消耗大批燃料,储备的燃料撑不了多久。
叶涵忍不住在心里琢磨,要是推进器的输出功率再高一点就好了!
他之所以冒出这个想法,是因为核动力引擎的效率实在太低了。
所谓的核动力引擎,实际上应该叫核动力推进器,这玩意对材料的要求太高了,特别是承受爆炸的反应腔,特别考验材料的强度。
微型核爆也是核爆,反应腔不止要承受微型核爆的温度,还必须吸收微型核爆的冲击,将冲击反馈给战舰,最终成为战舰前进的力量。
雷山号的新式引擎说穿了其实没什么大不了,不过是某个实验室研究超级引擎的材料时,意外得到了一种新型合金。
除了在材料上下工夫,叶涵还听说过一些比较偏门的办法。
比如在反应腔外安装冷却系统,通过液氮冷却反应腔。
想法很不错,也挺有操作性,不过反应腔这东西也不是金刚不坏,一面是接近零下二百度的液氮,另一面是连续不断的微型核爆,腔体内外的温差不下两三千度,甭管什么材料的腔体,也承受不住如此剧烈的折磨。
用其他冷却剂替换液氮也是个不错的思路,但是冷却效果实在不怎么样,根本起不到多大作用。
这只是一种思路。
叶涵还听说,有人从战斗机的喷气式引擎上获得灵感,想在核引擎上装一套加力系统。
简单点说,就是在发射燃料球的同时,向反应腔里加入“助燃剂”,这玩意在吸收微型核爆的能量之后等离子化,等离子沿着反应腔喷出去,最终达到助推加速的作用。
据说这个办法能把核引擎的效率提高几倍乃至十几倍,理论上,甚至可以追平化学火箭的推进效率!
实话实说,叶涵觉得这个想法确实不错,原理和技术都算得上成熟,但是等离子体又叫电浆,这东西不光往反应腔外面跑,还喜欢往反应腔里头钻,必须用磁场控制这东西的喷射方向,以免等离子体倒灌反应腔。
先是加力系统再是磁束设备,还得加上储存助燃剂的“油箱”,引擎结构瞬间复杂好几倍,维修和保养成本直线上升。
因为这些杂七杂八的原因,各国明知道这是条不错的路子,也都进行过这方面的实验,但是迄今为止,哪个国家也没造出实用的加力系统。
思来想去,人类目前掌握的方法,硬是没有一种能用到核引擎上,估计人类战舰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都离不开核引擎。
除非,超级引擎的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
但是据叶涵的了解,超级引擎的研究一直困难重重,直到今天也没搞清楚详细的原理,只知道这玩意和人类的推进器一样,也是利用反冲原理。
但是具体怎么工作,使用什么燃料仍是不解之谜。
要是雷山号能装上几台微缩版超级引擎……啧啧,一口气跑遍太阳系都木有问题,累死外星人也追不上,还愁什么燃料不燃料的?
胡思乱想间,又一次收到高凯的通讯。
屏幕上的高凯一脸无奈:“叶涵,刚收到北月洲的命令,上头要求我全力配合你的行动,不光南洲号,三号和四号基地也接到了命令,另外还有几艘战舰正在路上,一共六艘,但是咱们的就两艘,剩下那几艘全是基地集团派出来的……这回真是玩大了,不光深入敌后,还把国际舰队招来了……”
叶涵接到这个消息也有点懵,自从强二舰队返回地球之后,国际舰队就没了动静,怎么这个时候舍得把战舰派出来了?
他隐隐觉得,这事儿没那么简单。
其实根本没那么复杂,小行星带的归属关系到整个人类的安危,已经有一大批外星人登陆地球,若是再让外星舰队打到地球外空,人类还不彻底玩完?
别看北都和华盛顿一直明争暗斗,可是争斗也有个限度,到了这个节骨眼儿上,人类的整体利益比什么都重要,背后的龌龊再多,也不可能在这个时候互相拆台。
金属裂纹说
没状态,哭死。
屏幕上的高凯一脸严肃:“雷山号,你舰正在远离太阳,以你舰的方向和速度,警戒线定在百分之四十太勉强了,为确保安全,最好再提高十个百分点。”
叶涵整个人都不好了,可是仔细想想,又不得不承认高凯的担心确实有道理。
一般情况下,太空战舰的燃料警戒线在百分之十五到百分之三十之间,具体是多少必须考虑战舰的速度、方向、负载还有推进器的输出功率。
他把燃料警戒线定在百分之四十,留下的余地非常高,简单点说,这些燃料足够雷山号从小行星带飞到北月洲再飞回来。
不过就像高凯说的那样,雷山号正飞向木星轨道,它必须先减速再返航,这么一通折腾之后,百分之四十的燃料也就是够用而已。
叶涵想了好一会儿才回复道:“南洲号,来电已收到,鉴于我舰目前的情况,不必马上提高警戒线,如果我舰速度继续提升,我将在适当的时候将警戒线提到百分之五十……”
他心里策划了许多返航方案,但是无论哪一个方案,都得看当时的具体情况,而不是呆在舰桥里随便想想,就能拿出个适合所有情况的返航计划。
不过叶涵心里已经认同了高凯的建议,不认同也不行,实在是燃料太关键了,这东西不仅关系到雷山号的动力,还涉及到另一个重要问题:航程。
如果是水面舰艇,根据舰艇的速度和油耗,经过很简单的计算就能得出舰艇的航程。
但是太空战舰处于毫无阻力的太空,如果雷山号将来一段时间面临的局面比较平静,那么战舰只需要一点点燃料调整方向,光靠惯性就能飞出很远。
反之若是形势动荡,必须进行大量的加速减速以及变向,那么雷山号每天都要消耗大批燃料,储备的燃料撑不了多久。
叶涵忍不住在心里琢磨,要是推进器的输出功率再高一点就好了!
他之所以冒出这个想法,是因为核动力引擎的效率实在太低了。
所谓的核动力引擎,实际上应该叫核动力推进器,这玩意对材料的要求太高了,特别是承受爆炸的反应腔,特别考验材料的强度。
微型核爆也是核爆,反应腔不止要承受微型核爆的温度,还必须吸收微型核爆的冲击,将冲击反馈给战舰,最终成为战舰前进的力量。
雷山号的新式引擎说穿了其实没什么大不了,不过是某个实验室研究超级引擎的材料时,意外得到了一种新型合金。
除了在材料上下工夫,叶涵还听说过一些比较偏门的办法。
比如在反应腔外安装冷却系统,通过液氮冷却反应腔。
想法很不错,也挺有操作性,不过反应腔这东西也不是金刚不坏,一面是接近零下二百度的液氮,另一面是连续不断的微型核爆,腔体内外的温差不下两三千度,甭管什么材料的腔体,也承受不住如此剧烈的折磨。
用其他冷却剂替换液氮也是个不错的思路,但是冷却效果实在不怎么样,根本起不到多大作用。
这只是一种思路。
叶涵还听说,有人从战斗机的喷气式引擎上获得灵感,想在核引擎上装一套加力系统。
简单点说,就是在发射燃料球的同时,向反应腔里加入“助燃剂”,这玩意在吸收微型核爆的能量之后等离子化,等离子沿着反应腔喷出去,最终达到助推加速的作用。
据说这个办法能把核引擎的效率提高几倍乃至十几倍,理论上,甚至可以追平化学火箭的推进效率!
实话实说,叶涵觉得这个想法确实不错,原理和技术都算得上成熟,但是等离子体又叫电浆,这东西不光往反应腔外面跑,还喜欢往反应腔里头钻,必须用磁场控制这东西的喷射方向,以免等离子体倒灌反应腔。
先是加力系统再是磁束设备,还得加上储存助燃剂的“油箱”,引擎结构瞬间复杂好几倍,维修和保养成本直线上升。
因为这些杂七杂八的原因,各国明知道这是条不错的路子,也都进行过这方面的实验,但是迄今为止,哪个国家也没造出实用的加力系统。
思来想去,人类目前掌握的方法,硬是没有一种能用到核引擎上,估计人类战舰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都离不开核引擎。
除非,超级引擎的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
但是据叶涵的了解,超级引擎的研究一直困难重重,直到今天也没搞清楚详细的原理,只知道这玩意和人类的推进器一样,也是利用反冲原理。
但是具体怎么工作,使用什么燃料仍是不解之谜。
要是雷山号能装上几台微缩版超级引擎……啧啧,一口气跑遍太阳系都木有问题,累死外星人也追不上,还愁什么燃料不燃料的?
胡思乱想间,又一次收到高凯的通讯。
屏幕上的高凯一脸无奈:“叶涵,刚收到北月洲的命令,上头要求我全力配合你的行动,不光南洲号,三号和四号基地也接到了命令,另外还有几艘战舰正在路上,一共六艘,但是咱们的就两艘,剩下那几艘全是基地集团派出来的……这回真是玩大了,不光深入敌后,还把国际舰队招来了……”
叶涵接到这个消息也有点懵,自从强二舰队返回地球之后,国际舰队就没了动静,怎么这个时候舍得把战舰派出来了?
他隐隐觉得,这事儿没那么简单。
其实根本没那么复杂,小行星带的归属关系到整个人类的安危,已经有一大批外星人登陆地球,若是再让外星舰队打到地球外空,人类还不彻底玩完?
别看北都和华盛顿一直明争暗斗,可是争斗也有个限度,到了这个节骨眼儿上,人类的整体利益比什么都重要,背后的龌龊再多,也不可能在这个时候互相拆台。
金属裂纹说
没状态,哭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