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忠君的您,看着案卷里记录的犯人种种无法无天欺君罔上的恶行恶状,热血上涌,怒火冲天,拍案大骂:“娘希匹!岂有此理!把主犯都拉出去给我活剐了!诛他九族!一个活口都不许留!”
这话一出口,就见堂上所有人都用打量珍禽异兽的目光看着您,您(穿越上身的那位)带来的仆从赶紧跑出去请医生,主审官厚道地宣布先休庭一阵子,三司要合议。&笔趣阁
wWw。biquke。COM
几位官员转入后堂,可能有那性子直率的,过来劈头问您:
“公欲反邪?”
晕,咱这不是一起在审谋反案吗?怎么变成我要谋反了?
那位说了,您不想谋反当皇帝,那“诛九族”“拉出去剐了”的话是怎么出口的?咱们是公务员,审案判刑要按法律条文来行事,厚厚几大卷《永徽律疏》(后世称为《唐律疏议》)里,哪有“诛九族”?哪有“活剐”?这种法外滥刑,就算是天子一时气急了下令实施,咱们做臣子的也应该劝谏拦着才对,您今天是失心疯了,在公众场合里大嚷这个?
您要是够聪明的话,这时候最好回答——对对,俺一时迷糊犯了心恙,需要回家休息——熬夜恶补唐代法律去(〒﹏〒)
高难度穿越很考验人吧,哈哈?
其实呢,唐代的刑罚种类倒并不复杂,说多了也就五种,说少了只有三种:打屁股、流放加苦役、杀头。打屁股,最少打十下,最多打一百下,中间分成十等。打十下、二十下……至五十下,叫“笞刑”,打六十下到一百下,叫“杖刑”。不准再打多,再打多叫……“鞭尸”……也不准打非整数,没人肯动手给犯人“笞三十七”“杖六十六”。
贬为奴婢去做苦役,叫“徒刑”,往往跟“流刑(流放远地)”并用。徒刑也分五等,即做苦役一年、一年半、二年、二年半、三年。
“流刑”分三等,即流放二千里、二千五百里、三千里。
“死刑”只有两种:绞刑,用绳子把人勒死,因为可以留个全尸,是较轻的一种死刑;斩刑,砍掉头,是较重的死刑。
唐代合法的刑罚,只有以上这些。除此之外,那什么夹手指啦,割耳朵啦,砍手砍脚啦,剥皮碎剐啦,绑台上烧死,沉水里溺毙,被三炮捧杀……一律属于法外的“私刑”,您在正式的朝廷文件里是看不到这些的。
什么,您问啥?——知道不能剐人了,但为啥也不能诛九族?这不是很古老的刑罚吗?
咳,唐以前的刑罚,作者俺没研究过,唐代的种种非法私刑,咱也暂时先不论,只说《唐律疏议》上规定的合法刑罚,最严重的十恶之首“谋反”,处刑也不过是:正犯斩首,正犯的父亲和成年儿子绞死,“三族”之内的亲属受牵连没收财产或流放,仅此而已。
您说您脑子有点乱了?唉唉,咱们来看个具体的案例吧,比如您手上这宗案卷,就可以是一桩涉刑很广泛的罪案。
这桩谋反案的揭破起因,是长安城万年县永宁坊里两个地痞打架,被路过的片儿警(武侯)逮到,扭送见官。
当然了,**打架这种小事,根本不会惊动您所在的刑部、大理寺等中央司法机关过问,甚至京兆尹(长安市市长)、万年县令(长安市万年区区长)很可能也懒得理,由万年县的“法曹参军”(负责司法事务的区长助理)王五审一下:两人都只轻微见血,没大伤,但**张阿三打架时抄了板砖,杖六十;**李四奴是空手打的,没用凶器,笞四十,各人打一顿屁股完事。
张阿三一拐一拐回家,想到自己比李四奴多挨了二十板子,气恨难平,于是隔天又找到王参军告发:“李四奴那小子不是好人,几天前我见他夜里跟别人一起往他家搬财物来着,不是偷来的就是抢来的。”
既然有人告发,县里也不好不理,派些城管协勤(唐代管这些人叫“不良人”o_o)去李四奴家搜查一下。其实谁也没当回事儿,就算在李家搜出了一些赃物,只要不值五匹绢的钱,那也不过是再把李四奴打一顿而已。
没料想,不良人们回来了,一个个气色不正,口眼歪斜。王五见状笑问:“看来李四奴这小子还真偷了不少东西啊?比五匹绢还多?那就得徒一年了哈。他去做苦役倒也没啥,就是“徒”以上的刑罚得县官甚至京兆尹来审理,还得送大理寺去判决,忒麻烦。李四奴这小子真该死。”
不良人们你望望我,我望望你,有人闷声说:“嗯,他偷的东西比五匹绢值钱,值钱得多。”
王参军皱眉了:“不是吧,偷一尺绢杖六十,多偷一匹加杖十下……偷够五匹绢徒一年,偷十匹徒一年半,十五匹徒二年……偷够三十匹绢就要流放二千里,偷五十匹绢流三千里加二年苦役,这是窃盗罪的最高判刑了。李四奴他到底偷了多少东西啊?”
不良人说:“他偷了件龙袍。”
“………………”
案件上报给万年县令,县令上报京兆尹,京兆尹上报大理寺。事关重大,大理寺又上报宰相奏明天子,指定刑部、御史台各派官员,会同大理寺官员进行“三司会审”。您穿越上身的这位刑部侍郎某,这才参与到案件中来。
一边侦查一边审理,李四奴受拷不过(“这杀材真没用,打二十板子就招了,最多可以打三次总共二百板呢!”大理寺官员来某评论),全盘供出同伙数人,其中一人是贵官邵禄柔的家奴,负责看守邵家仓库。龙袍,还有其他财物,都是从邵家偷出来的。
李四奴一伙的窃盗案至此审理清楚,下一步侦讯重点转为邵禄柔私造龙袍谋反案。在那之前,咱们先把李四奴一案涉及的各色人等处分清楚。
主犯李四奴等数人,盗窃伪龙袍及金银器若干,价值超过五十匹绢,每人都流放三千里加苦役二年。同时,从他们的家产中罚没相当于赃物两倍价值的财物;
李四奴藏匿赃物,本来还另有处罚,因上述窃盗罪处罚已经达到上限,不再加刑;
永宁坊坊内出了一名盗贼,本坊里正(街道办事处主任)应笞五十,因三十日内破案捕获盗贼,里正免罚;
首告人张阿三可以得赏钱,李四奴等人被罚没的相当于双倍赃物的财产里,扣除赃物那一份,剩下一份,分给张阿三和出力捉盗的不良人们作为赏钱。
张阿三欢天喜地叩头领赏走人,李四奴痛哭流涕收拾东西去服刑,下面可以审理邵禄柔私造龙袍案了。
本来呢,这个邵某如果只是自己缝了一件龙袍甚至是偷了龙袍玩cos,倒也不能算“谋反”,“盗乘舆服御物罪”的处刑只是流放二千五百里。但是随着侦查的深入,发现这人不仅造了龙袍,还造了冠冕、礼器、车辇、兵器、铠甲……私养了一堆马匹武士谋臣,做好了行刺皇帝改朝换代的谋划,联络了京外封疆大吏,画好了军事行动地图……
简单说,不把这人定性为谋反的话,作者俺誓不罢休……于是三司会审的官员们量刑上奏,皇帝批复“宜依”,按照唐律,处刑如下:
正犯邵禄柔砍脑壳,没说的。他的父亲和儿子(第一等亲族)按律要绞死,他的母亲、女儿、妻妾、媳妇、祖孙、兄弟、姐妹(第二等亲族)、奴婢都应该罚没为官奴婢,他的家产也应该罚没为官产。
但是具体细分起来,还有很多种情况。比如主犯有三个儿子邵大、邵二、邵三,其中邵大邵二都已经年满十六岁,那就得绞死,而邵三还不到十五岁,可以免死,降一等罚为官奴婢;
主犯的母亲邵古氏年龄超过六十岁了,可以免罚,领走属于自己的一份家产另立门户过日子去。父亲邵归克就比较惨,男人要满八十岁才能免罚,他不到年龄……如果遇上了一个心软的执法者,肯给邵归克的身体状况出具“笃疾(最高级别的老病残废)”证明,那也可以免罚拿家产走人。
主犯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已经定婚,收了聘礼约书,那就算夫家的人了,可以免罚,从入官的家产里领回本属自己的一份嫁妆,嫁人去吧;小女儿还没许嫁,真不幸,只能没入掖庭去做官婢了。
此外,主犯邵禄柔的伯妗、叔婶、侄儿侄女(第三等亲族)按律也要被流放三千里。邵的伯父就申诉了,说他家和主犯已经分家,不同居共财了,那么好,你人要流放,但你家的财产可以不没收入官,你自己带走。
唐代最严酷的“合法刑罚”,就是这样的了。
您可能觉得不过瘾……没关系,在合法刑罚之外,非法的私刑滥刑也一直在社会各阶层存在着,只是随着时代风气不同,轻重程度有所区分而已。
比如,历朝历代的皇帝,就没有哪个敢拍胸脯保证朕我一辈子奉公守法从来不动私刑的;各级官吏在审案子的时候,也难免会多打几板子逼出口供来,万一碰上周兴来俊臣这种酷吏,那犯人只能自怨命苦但求速死;一般的贵族甚至平民,对自家奴婢动用私刑也不算罕见。
私刑呢,在唐代是一种无法绝迹、但始终被批评指责的行为。唐律里有种种条文,限制官员、主人滥用私刑,一旦违法要承担责任被判刑。对皇帝的滥刑行为,虽然没有什么有效的监督控制办法,但大臣和史官们议论这事时,也大多持否定态度,有些人就直接冲着皇帝喷唾沫星子去了。
您要想对此加深理解,俺建议您调整好坐标,精确穿越到贞观元年某月日的太极宫里,大概能亲眼看到一对正在为公刑私刑吵架的君臣。
暴跳如雷的李二:“我已经诏告天下,敢伪造简历来应聘求官的人一律砍死,喵的这好不容易抓了个典型出来,结果你竟然只判他流放!你特么的这是当面打我脸啊”
翻白眼的戴胄:“您老人家要是抓住那个伪造人以后当场用私刑砍死他,俺也木法;现在您既然把这人交给俺们司法机关审判了,俺们当然要按国家法律量刑——都跟您老人家似的玩激情判罚,这国家要成什么样了?”
李二:“……好吧,打脸就打脸好了……反正俺也已经被打成肉包子脸了t_t”
本篇附图:新疆吐鲁番出土唐代判决书文本
本文主要参考书&深度了解推荐:《唐律疏义新注》钱大群撰
七、单身上街者,必是穿越女,捉来杖六十
前几次,俺们讲的都是一些穿越成唐代男性的情形,这回来说说穿越成唐朝mm以后,要注意些啥。
一道白光闪过,您睁开双眼,发现自己身处华宅敞屋内。揽镜自照,身材丰腴,面如满月,头上梳了高髻,颊边贴着花靥,胸前微露雪肤——好一个标准的唐朝美人,赶紧上街去秀秀自己吧。
翻箱倒柜,找出大把绫罗绸缎,给自己穿上一条高腰红黑间色裙,小团花对襟窄袖襦,外罩锦绣半臂衫,再搭上一道细长的泥金帔巾,脚下云头缎鞋,浑身上下光鲜亮丽碧彩闪灼,正是谋杀男人眼球、与当朝皇帝太子英雄豪杰坠入情网凄美绝恋的必需装备。
趁别人不注意,迈步开走,溜出家门上大街。听说全长安的官二代富二代都爱到西市那边繁荣第三产业?那咱逛西市去“巧遇”好了。
沿着大街道旁的树荫下行走,果见路人纷纷投来惊讶目光,回头率高达100%。心中暗自得意,前世人们都说我胖,可从来没享受过这种待遇,穿越到唐朝真是个正确的选择啊哼哼……
一曲“菊花残,满地伤”还没哼完,前方街角处,转出来两个带长刀、裹幞头穿圆领袍的男子,一把抓住您,不由分说推推搡搡带到长安县县衙里。法曹参军坐地问案,瞪起眼睛上下打量你一番,开口:
“这小娘子,姓甚名谁,家住何坊?可是为贼人劫走逃还?”
“不是。”姐自个儿乐意上街逛逛,碍你啥事了?
“那是谁家的逃婢?”
“也不是。”姐好好一个大活人,咋又成婢女了?不干!
参军拍案冷笑:“又是个穿越过来的!最烦你们这种没技术的雷母了!来人啊,先带下去杖六十!”
劈里啪啦的板子声中,您一边哭爹喊娘,一边迷糊气愤:姐不过是上街走走而已,又没裸奔,青天白日的这是犯了什么法啦!唐朝果然是个野蛮的垃圾朝代!以后姐只穿清朝,再也不来汉唐了!
阿弥佗佛,善哉善哉。看在您这一念之仁上,作者俺跟您念叨念叨吧,为啥长安的地方治安系统工作人员看到您孤身在外,就断定您不是被劫走的贵妇,就是逃亡婢女,或者是……穿越者╮( ̄▽ ̄)╭
首先呢,是您这一身光鲜亮丽的穿戴惹的祸。
刚才招摇过市的时候,可能您也注意到了,其实街上单身行走的妇女也有不少。挑水的,卖菜的,推小车运货的,坊里店铺柜上还有卖酒姬、售饼妇、女裁缝、开旅馆的老板娘……总之要靠自己双手劳动挣饭吃的中下层妇女,在外面抛头露面毫不稀奇,坊丁武侯也不会搭理她们(除非是有调戏价值的美女……)。
但是呢,中下阶层的劳动妇女,平常可没有戴着金银珠玉、穿着绫罗绸缎在外面干活的。
唐代女性的服装款式,上下阶层差距倒不大,中唐以前,从农妇到后妃,常服都以高腰裙和短襦上装为主。可是款式差不多,面料和颜色却差得很多——按照朝廷颁布的正式命令,贵重的绫纱锦缎、大红大紫的颜色、金银珠玉首饰,只有高级官员家妇女才能穿着,平民男女只能穿粗布、麻布,颜色则只能用浅黄、青、黑等等。
当然,也有例外情况,比如劳动人民家里婚娶的时候,可以允许比照官员们穿些红绿锦袍什么的。每年上元节、清明节、千秋节……朝廷鼓励百姓出游狂欢,大家也会把压箱底的好衣裳拿出来穿上。但是在这两种情况下,平民妇女要么得让家里的男人护送出门,要么是一群女人结伴出游,没见谁自己一个人出门办喜事去的。
您说啥?姐家里有钱,姐就爱平时穿名牌上街?好好,要说这唐朝倒也不是没这号人,象一些富商家里的女人,或者是特殊职业的女性,虽然社会地位不高,倒真是傻有钱傻有钱,裹着绫罗珠玉在外面造一点也不心疼。但人家坊丁武侯们就问了,这位娘子啊,既然有钱穿锦绣,怎么连个婢女侍儿都不带?——可见出门非奸即盗,绝对不是正经人。
穿得起名牌未必雇得起保姆啊——您这是现代人思维。在唐代,那是买奴用婢很简单,穿华服上街却不容易。
唐代蓄奴成风,别说达官贵人了,城乡的中等平民人家,经济基础还过得去的,家里也普遍都有一两个男奴女婢使唤。而且当时人还特别爱买异族奴婢,象中亚的胡姬啦,朝鲜半岛的新罗婢啦,南亚东非的昆仑奴啦,在人市上都很抢手,带着出门倍儿有面子……咳,扯远了。
上面说到,如果您穿越成劳动阶层妇女(从目前的穿越信息反馈统计似乎概率挺小?),自己一个人出门还行。如果穿越到大户人家,按当时人们普遍承认(虽然经常不遵行)的礼教来说,您作为女性就不该在外抛头露面。被无关男子看到容貌身形,是一种很跌份儿的事。
其实别说出门去给陌生男子看,就算您好端端地呆在自己家里,有不认识的男性客人来了,只要不是您几代内的血亲,按理说您都不应该跟这种“外男”面对面厮见。bh如武则天,帝位都要拿到手里了,她跟男性大臣商量政务还得习惯性地在中间垂一道帘子;李林甫同志思想观念开放,找几个青年才俊来家,让女儿们自己选婿(很受社会舆论嘲笑的一种“家风不正”表现),李家女儿也不敢当面验货,躲在窗户后面偷窥一下就算了。
哈哈,您觉得上当了?都说唐朝观念开放、妇女地位高,这么看来跟别的封建朝代也没区别嘛!咳……怎么说呢,封建礼教这个东西,在唐代还是人人皆知、大家表面上都承认“应该”遵守的。俺们大唐子民也是圣人教化下的文明种族,又不是边陲野蛮人……至于社会上经常出现的不遵礼教的种种现象,嗯,应该批评,很不象话,看看就算,最好别学,学了也别出来现眼,要现眼你自己现眼别拉上我,只此一次,下不为例,俺只是心血来潮一时好玩嘛哈哈哈……
总之,唐人对于礼教还是很有概念的,也有很多家风严谨的世族高门确实身体力行着这些礼教家法。所谓的“自由开放”的社会风气,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大家都对这些轻微违反礼教的行为睁一眼闭一眼,不那么认真追究而已。
举例来说,贵族妇女必须要出门上街的时候,比如娘家父母病了或者弟妹要结婚了,得回去帮父母一把。那么按规矩,您带着婢女坐二轮车里或者人力轿子里,放下帘子不让外人看见,丈夫带家奴骑马在外面,一路护送您回娘家,到日子再去接回来。
您说这简直闷死人了,唐朝女人真能都守这规矩吗?咳嗽……不守规矩的也挺多,从唐朝建立开始,就有很多贵族妇女,甚至是妃嫔宫女,不坐车而骑马外出的……不过人家也很少公然露着大脸象您那么当街乱跑,好歹也有点遮蔽。
武德贞观年代,宫人贵妇外出骑马,要戴一种宽檐的帽子,帽檐上垂下长长长长的罩纱(这玩意叫“幂篱”),把全身都遮住,号称可以防路人偷窥(效果咋样可以自己想像,欲擒故纵什么的……)
后来到唐高宗时代,罩纱缩短到颈部(改称“帷帽”),只遮脸,身材就可以露外面随便让人观赏了。再到玄宗时代,连面纱都省了,美女们华服浓妆骑马驰骋,让老夫子一边掉眼球一边摇头大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
其实最让正统儒家人士吐血的,还不是妇女们不带遮掩地艳妆出行,而是……后来她们干脆女扮男装,穿上了自家老公兄弟的靴袍,出门鱼目混珠扫街败家。
不过要严重提醒您注意的是,上面所说的戴罩纱出门也好,女扮男装也好,无论什么情况下,除非您想跟人私奔或者合伙做案,否则贵族妇女出门,没有不带侍婢家奴的。
至于跟着女主人出门的婢女,装束上有什么要求呢?如果这婢女是那种地位低贱、连普通平民都不如的贱民,那就谈不上“被看到有**份”什么的,直接穿平日的衣服骑马或者坐在车辕上都可以。如果是主人的宠婢,衣着华丽,自重身份,不想随便被外人看到,那最好也戴个什么纱,或者跟女主人的装束保持同类。
有一个比较好玩的现象是,考古发掘成果显示,从唐初开始,后妃、公主、贵妇们的侍女,经常有穿男装的形象出现。这些男装侍女,很可能是为了在内室与外庭之间传递消息方便而作如此装扮,也就是奉女主人的命令,走出二门去向男主人及其男性朋友传些话什么的。一般来说,男性客人不会把这些侍女误认为男仆(唐代男人除了宦官天阉都是留胡子的),但是似乎宾主双方都认为侍女穿上男装在外面走动,更容易让人接受,可算是对“男女授受不亲”的礼教要求的一种变相尊重。
所以,最后总结,如果您穿越成了唐朝的贵族女性,想出门逛个街——
最好让家里的男性亲属陪您出门;如果男人们都没空,那您至少得带上一组奴婢,前呼后拥着出门,替您驱赶看热闹的无聊人等,显示娘子我是有身份有地位的贵人,坊丁武侯们死开,别拦着我!
坐车最稳妥,嫌闷可以坐轿子,掀开轿帘一路看风景;最流行最有范儿的交通方式还是骑马,马要肥肥壮壮的,鬃毛尾巴梳成整整齐齐的五花三络,配一副金鞍玉辔,马前叫个昆仑奴牵着疆绳,一路慢走。
骑在马上的您是戴幂篱还是戴帷帽还是什么都不戴还是干脆穿男装,要看您降落时代的时尚,跟着大众流行趋势走比较安全。您的贴身侍婢梳个双鬟穿青衣也行,穿男装穿胡服也行,另乘一匹马跟在您身边。
路上看到帅哥眉目传情,您可以悄悄嘱咐侍婢,过去打听一下,跟帅哥订个约会。月黑风高,墙头马上,别忘了先架好梯子,再把自己老公或者老爹灌醉。唐人一般脾气比较火爆,打起来容易出人命。就算不出人命,被坊里武侯发觉了,一顿揪到官里去……《唐律》:“诸奸者,徒一年半;有夫者,徒二年。”收拾东西吧,两年苦役刑期欢迎您╮( ̄▽ ̄)╭
本篇附图:唐昭陵韦贵妃墓侍女壁画及《虢国夫人游春图》
本篇参考资料&深度阅读推荐:肖建勇《唐宋女性出游与出游活动研究》
八、“郎君啊,老夫能请你跳个舞吗?”
人人都道穿越好,古人弱智易骗倒,梯田火药随手搞,十字针法也夸巧,沁园春雪惊四座,踢踏舞娘惹风骚。东风破罢发如雪,帝王将相桌下找,麻将双扣新娱乐,天上人间做老鸨。真穿过去再一看——井底之蛙惹人笑!
穿越是个技术活儿,真的,古人才不象某些人想象得那么严肃呆板枯燥无趣。在古代当一个贵族人家的子弟,需要练级的技能灰常多,别的不说,您就穿到唐朝去参加一场宴会试试,那一个接一个才艺展示环节就能把您打击得抓狂崩溃掉。
您不信?那咱们今天就去赴一回宴。
请客的主人是一位德高望重的三品以上大官,您呢,这次穿越质量比较高,穿成了郡王国公级人物。仆从如云地进了人家正堂,一番揖让以后入席,高居贵客位,环顾满室宾朋,颇有傲视群雄感。
为了表示重视,主人除了自己养的家妓以外,特意又请了一位九城闻名的艺妓娘子来陪客。这名妓满头珠翠,光艳照人地坐在您身边侑酒,香风阵阵袭来,弄得您意马心猿的,一心想显摆显摆自己这个穿越者的能耐。
开宴的仪式、送上桌的食物酒水,咱留着以后慢慢再八卦哈,反正这些都跟您关系不大,您默默围观随大流就行。
但是当鼓乐齐奏,主人准备的艺伎们开始演奏、唱歌、跳舞,这时候您就不好再埋头苦吃一言不发了。忝为身份高贵的主要客人,您怎么也得对主人家精心准备的文艺节目评论几句啊,否则就太失礼了。
看堂上正在领舞的美人,梳九骑仙髻,穿孔雀翠衣,佩七宝璎珞,垂手旋转,嫣然纵送,舞女们斜曳裙裾,如花似云。随着曲调节奏加快,她们的舞步也渐趋激昂热烈,曲终四弦一声戛然而止,软舞如鸾凤收翅般结尾。
堂上席前一片喝彩叫好声,您也频频点头,称赞:“这孔雀舞跳得不错嘛,快赶上杨丽萍了……”
主人的脸色顿时一滞,您身边的名妓娘子团扇捂嘴而笑,附耳低语:“郎君糊涂了,这是霓裳羽衣舞。”
“…………”
好吧,这也不能怪您,毕竟在您面前领舞的不是杨玉环mm,也没有一个姓安的大胖子猛烈敲鼓惊破舞曲。宴会场地太简陋,连个打唱词、介绍节目名字和内容的电子屏幕都没有,怎么能怨您这个穿越者孤陋寡闻嘛╮( ̄▽ ̄)╭
室外又传来鼓乐声,下一曲乐舞是在正堂外面台阶下的空地上进行的。
128位俊男披甲持戟,执纛健步,交错屈伸,首尾回互,往来刺击,像战阵之形。一边的伴奏乐队吹筚篥、擂大鼓,声震百里,凛然竦动。伎人们边舞边放声高唱,声韵慷慨:“四海皇风被……千年德水清……戎衣更不著……今日告功成……”
雄浑壮烈的声势激荡下,堂上宾客们纷纷起立,您也坐不住了,跟着站起来,嘀咕一句:“怎么整得跟升国旗奏国歌似的……”
“郎君又忘了,此乃太宗文皇帝御制《秦王破阵乐》,”名妓叹气,“郎君不可妄言,当心坐罪‘大不敬’”。
“…………”
“啊哈哈,这个舞我终于认识了,这是舞狮子,五头獅子一起跳!”
“郎君,这是立部伎里的《太平乐》……”
“这个在小毯子上转圈转圈一直转圈的,是新疆舞吧?”
“那是胡旋……新疆是什么?”
“这是舞剑,总没错了吧?周瑜当年就舞过呵呵!”
“这是公孙大娘剑器浑脱……”
………………
咳,其实呢,不认得这些在唐朝最负盛名、人尽皆知的乐舞,还不算多大的麻烦,最多惹得旁边席上的客人侧目而视,背后嘲笑您是“田舍汉”啥的。毕竟这是由专业半专业的伎人们表演的舞蹈,您只负责围观、评论、回帖就行。
真正让您丢脸,甚至可能带来更严重后果的事,还在后面。
歌舞助兴,宾主谈笑,宴会气氛越来越热烈了。白胡子一大把的主人颤巍巍起身,拿一只鎏金仕女狩猎纹八瓣银杯,案边的婢女立刻往杯中倒满酒,主人擎着杯子就冲您过来了:
“郎君啊,你我这是第三日欢宴了,君可满饮此杯,再为老夫歌一曲否?”
您也慌忙站起来,举起自己的酒杯,正不知说啥好,身后的名妓提点:
“主人劝郎君酒,郎君不辞,但请主人先歌?”
主人抚着胡子呵呵一笑,举杯就唱,毫不扭捏:
“前日君家饮,昨日王家宴。今日过我庐,三日三会面。当歌聊自放,对酒交相劝。为我尽一杯,与君发三愿——”
唱到这里,主人举杯相邀,您还算见机得快,赶紧把自己的杯中酒喝完,耳边才听到主人继续唱:
“……一愿世清平,二愿身强健。三愿临老头,数与君相见!”
一曲歌毕,满堂喝彩。主人笑眯眯地端着杯子站在您面前,看样子没有回席的意思,显然这个劝酒程序还没走完。您这就发呆了,心里暗骂:酒都喝完了,死老头子你不回去还等啥……
名妓之所以为名妓,就是因为她在这种场合反应快、会调和气氛不让宾主难堪。就见她帔巾一拂,娇俏笑问:“郎君怎地还不回敬主人?莫非主人奉上的佳酿太过新烈,郎君入口即醉了么?”
原来是要我回敬他——您在满堂笑声中恍然大悟,连忙向主人敬酒,主人举杯回应:
“劝我酒,我不辞;请君歌,歌莫迟!”
对啦,人家劝你喝酒都是唱着歌哒,您好意思就这么干巴巴的说两句“吃好喝好啊”就完了?唱歌吧你!问题是这种场合,这种气氛,又有主人家珠玉在前,您好意思开口吼啥“菊花残,满地伤”?还是唱“不该嗅到她的美擦掉一切陪你睡”?或者“爱情不过是一种普通的玩意一点也不稀奇”?
(要我说您还不如唱“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算了……)
咳,正经给您出个主意,您呢,摘下自己身上比较贵重的东西,金银玉佩啥的,偷偷塞给身后的名妓,求她出面再给您解一次围。她八成会再让您喝一大杯酒,然后替您唱一曲回敬主人:
“春日宴,绿酒一杯歌一遍,再拜陈三愿:一愿郎君千岁,二愿妾身常健,三愿如同梁上燕,岁岁长相见!”
呼,擦汗,这一场算是应付过去了——可别觉得完事了,下面还有更坑爹的活计。
主人依次唱歌敬酒,客人们也纷纷回敬,歌声此起彼伏,跟堂上堂下的奏乐舞姿交融在一起,气氛欢乐热烈到了极点。突然之间,只见主人席上……
哎哟喂,年纪一大把的白胡子主人,这老不修的家伙,真是喝过头了,他他他他他他居然把酒席一推,站起来扎手扭腿的开开开开开始——跳舞!
神马风气!神马态度!神马世道!贵人大官的威严仪态到哪里去了哟!高门士族的端庄举止到哪里去了哟!尼玛你以为自己是那些乐户贱民啊,还下场跳舞!要不要哥给你丢几个赏钱啊有木有!有木有!有木有!
代表着真理正义的您,内心十万头神兽奔腾呼哮而过,义愤填膺地左右扭头,希望在众多宾客脸上找到跟您灵犀相通的嘲笑鄙视表情,却见别人都津津有味地欣赏着主人的舞姿,不时击节喝彩,竟然似乎好象都觉得这是一种天经地义、理所应当的行为?
没错,一直到唐代,有身份的贵族高官,在宴会上当众唱歌跳舞,还都是一种很正常很风雅很有品位的活动,根本不会有人因此而嘲笑他们。其实别说是贵族高官了,当年李靖灭**的时候,李渊李世民父子开party庆贺,已经当了几年皇帝的李二同学就在席上当众天魔乱舞,太上皇老李给弹琵琶伴奏,大臣们一个接一个地敬酒起舞。同样的场面,十几年后在新太子李治刚得长子的时候,又重演了一遍,当爷爷的李二跑到儿子的东宫去带头跳舞==||||
好吧,爱跳就跳,反正丢脸的不是哥——您注视着主人扭身扬臂、袍袖甩动、旋转腾踏、招手遥送……哎哎,这是啥意思?为什么他越转离哥越近了?直冲着过来啦?这是转晕了头还是啥?他他他他他又想干嘛?救命啊——哥要逃席——
晚啦,老实站起来接招吧,主人这是在向您“打令”呢。
诶诶,至于的嘛,您也不用哭啊……您问“打令”又是啥?这个呢,其实是唐人的一种通俗性叫法,在唐以前它被文雅地称为“以舞相属”,存在时间很长很长啦。
主人在酒席上先起舞,舞到客人身边,示意邀请客人来舞。客人起身,跟主人一起左转右转手舞足蹈一番,再去邀请下一个客人起身来舞……如果主人热情的话,一直要把宴会上所有客人都邀请一遍才肯罢休。
您说您不会,不肯跟主人一起跳舞?还是让名妓娘子替您跳的好?作者俺郑重劝说您,不要拿这个架子,这会被视为对主人的严重侮辱,后果可能会很惨痛。不信的话,回头您去狗哥度婶一下,田玢拒绝灌夫邀舞以后有何感想,蔡邕不肯跟王智跳舞的下场是什么,陶谦跟张盘舞步配合不好的杯具……总之,您不跳是不行哒,硬着头皮上吧。
顺着主人的手势迈步,一步,两步,转圈……再转……继续转……主人退后了,现在您可以独舞啦。
诶,您不要傻站在当地好吧。实在不会,跟着俺的口令来,俺教您一种最简单的舞姿。
把碍事的外衣脱了,**上身,往头上绑个红带子系紧头发,跟着俺喊出声:
“一二三”——拍肩膀——“一二三”——拍胸口——“一二三”——拍胳膊——“一二三”——拍腰背——“一二三”——拍大腿——“一二三”——拍腰背——
干啥干啥?说俺在耍您玩?>_
咦咦,您一边听一边倒是按次序拍各部位啊,怎么光顾着拍胸啦?“一二三”——拍胸膛——“啪啪啪”——拍胸膛——“吼吼吼”——拍胸膛……大哥您知道您这叫啥舞不?——这叫“返祖现象”~ ̄▽ ̄~
结尾的几段唠叨:
其实您呐,今天是运气不好,赶上了主人特别高兴,一场宴会观赏歌舞、邀歌请舞样样俱全。唐代不是每场宴会都必须让主人客人亲自下场歌舞的,有的只让唱歌,有的只让跳舞,有的宴会客人就可以端坐不动,欣赏专业歌舞伎表演就行。碰上特别穷的主人请客,每人一碗白水蔬菜汤,别的啥也没有。
唐代(和唐以前)贵族男子在公众场所跳交谊舞很常见,贵族妇女一般不会在公众面前跳舞(以歌舞技能上位的一些半职业性质的妃妾除外),也没有看到过贵族男女混合伴舞的记载。
那么在非公众场合,比如贵妇们自己的聚会里,没有外男在场,这些女人会不会唱歌跳舞呢?作者俺觉得八成会,因为当时贵族家庭对小孩子(男女都包括)进行歌舞方面的教育,还是挺普遍的现象。有个资料记载说武女皇庆寿的时候,她一堆几岁的孙儿孙女们纷纷在朝堂上跳舞祝寿。
上面说的是矜持的贵族们在舞技方面的表现,平民呢,受拘束更少,公开跳舞的时候更多。唐代民间流行一种“踏歌”,对啦,就是“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的“踏歌”。一般是一群男男女女手臂相挽,有节奏地整齐跺踏地面,边踏边唱歌,气氛非常热烈,高兴的时候能从傍晚一直唱到第二天早晨。
至于以歌舞谋生的职业伎人们,就不多说了,无论哪种活动仪式上都能见到他(她)们的身影。
本篇附图:敦煌壁画中的嫁娶宴舞图
本篇参考资料&深度阅读推荐:《中国古代宴饮礼仪》吕建文编著
九、五色丝缕端午抛,帅哥你往哪里逃
特大喜讯!特大喜讯!本公司今年推出的“佳节特惠穿”系列活动第一站,“穿越到唐朝过端午”现在正式开团!名额为……哦……呃……不好意思……报名人数已经满额了(擦汗,三秒钟刷满人,真夸张哈~)。欢迎您在七夕节继续参团,现在开始接受预定。
为使您了解“佳节特惠穿”系列活动的穿越质量,本公司在此放出端午穿的详细说明,有兴趣的请往下看。
当您穿越成功醒来时,也许发现自己正在船上。摸摸自己,确定性别为男,出舱照照水面,发现是一个膀大腰圆、面白有须的唐代帅哥,不错,这回运气挺好。
出了舱房跟同道人闲聊,慢慢套话,知道了自己姓万名楚,原本是京都长安人氏,现任扬州司马。端午节快到了,这一趟旅程,是替扬州刺史某往长安进贡“江心镜”和其他节礼去。
“江心镜”是神马呢?
您找借口在这一串长长的船队里溜达来溜达去,希望趁人不注意时能偷窥一下中间那条大货船上绑扎得严严实实的箱子,但是船上守卫警惕性高,包装又太厚重结实了,不可能自己扯开(您在心里吐嘈:喵的穿越前老子网购时快递公司也这么负责任该多好)。
没奈何叫奴仆打了一瓮酒,寻个晚上,请船队里的“进镜官”过来,几大碗黄汤下肚,灌得他晕乎乎的,跟您透露机密:
扬州的能工巧匠本来就天下闻名,铸镜师吕辉更是个中高手。某年他在铸镜时,突然来了个老人,自称姓龙名护,会造“真龙镜”,进入铸炉室,闭关三天,再开户门时,老人踪影不见,炉前留下一幅素绢,上写:“盘龙盘龙,隐于镜中。分时有象,变化无穷。兴云吐雾,行雨生风。”
吕辉于是把这个铸炉搬上大船,停泊在扬子江心,当年五月五日铸成了一面宝镜,进献到宫中。宝镜径九寸,青莹耀目,背后有盘龙纹饰,据说几年后天下大旱,有道人持镜作法,镜背的龙口忽吐白气,须臾满殿,甘雨如注……自此以后,扬州每年五月五日都要在江心铸一批铜镜,打磨历年,于次年端午前进献京师。
当然了,封疆大吏给皇帝送礼,光送镜子太寒酸了,船队里还装了金银彩缎、美食药物、江南特产、珍禽异兽,由您这个司马摄进献使统领着,从扬州上船,浩浩荡荡入邗沟,转淮水,进通济渠,白天迎风拂柳,晚上弄月吟诗,一竿子直插到洛阳。
从洛阳走水路进关中不太容易,得弃舟登岸,把货物搬到车上,由陆路入潼关,在四月底运抵长安。
时近端午,长安城里已经很热了。您在烈日灼烤下,押送这一队货车走在黄土飞扬的宽阔街道上,送往宫城里的中藏库去收储,又要把贡品的清单奏状上报内侍省,转呈皇帝老儿笑纳,非常辛苦。
但是这还不算完,根据我天朝自古以来的潜规则,地方进京的贡物,光送给皇帝那是绝对不行的。早在扬州上船的时候,您的上司扬州刺史就命人把贡物分成n多份,一色色打点好,这一车送李相公,那一箱送张尚书,那一抬送杨阁老……随礼物致送的往往还有刺史的亲笔手书信柬,少不得也得由您这个进献使一一上门、拜望到位。
吃人嘴短,拿人手短,收礼的也不能白收,各家主人都跟您客气了几句。虽然大部分说的都是“近日时气真好啊哈哈哈”之类的闲扯,但也有那与刺史交情颇深的,屏退了左右,低声告诫您,过几日陛见时要留心:
“某听闻京中传言,有御史参劾扬州府,端午竞舟劳民伤财、耽误农时。使君在御前对奏时,玉音或垂询此事,使君宜早做筹备。”
您立刻头大,心想哥刚穿过来没几天,能听懂你们叽叽哇哇说些啥就不错了,还要替哥都不知道长啥样的领导应付皇帝审问啊?那御史也真是吃饱了撑的没事干,人家过端午节赛个龙舟,又碍着你哪疼了?为这事还写个奏状弹劾,唐朝的纸不是很贵吗?你浪费不浪费啊!喵的碳排放增加全球变暖都是你造成的……
一边心里暗骂,一边还得谢过人家这位好心好意的提醒,至少让您有了提前准备打小抄的时间。一出人家府门,立刻找来从扬州一路同行过来的同僚,问问,那劳民伤财的端午竞舟到底咋回事?
这同僚是个土生土长的扬州人,很轻蔑地说,俺们端午的龙舟竞渡已经玩了一千年了,能有啥事?那御史是个没见过世面的北人,去年奉敕巡视江东,被俺们竞渡的盛大场面给吓到了,一拍脑袋就觉得凑这么多壮丁来划船,肯定会耽误种田养蚕,再加上——咳咳,大概是对俺们刺史送的程仪不满意?反正回京以后这是成心找事来了。
咱们扬州的龙舟竞渡比长安洛阳场面还大吗——一句话问出口,您马上觉得自己脑筋秀逗了。江南水乡,到处都是河流船舶,当然比以旱地为主的北方更适合划船赛舟。
除了荆湘之地(约在今天的湖北和湖南省啦),天下没一处端午竞渡的盛况能跟咱江东相比——同僚傲然回答。随后又眉飞色舞地谈起家乡风俗,几家几户凑钱买龙舟,下水前先三牲六畜吹吹打打地祭船。船头船尾涂油抹朱点画龙晴是必须的,那富贵高门甚至连划舟丁夫的衣衫上也给涂满桐油,以免溅水湿了衣妨碍力气。
到得五月五日,江边早有无数人家搭起彩楼、席棚,两岸绵延十数里,内中挤满盛装华服的乡民仕女,一早就等着观赛。官府在龙舟出发点立起红旗,在终点扎一座驿楼牌坊,坊上挂起锦标。鼓声三下,红旗开处,龙舟两两跃出,飞光逐电般在水面上滑行。两岸丝竹箫笙大作,喊声如潮,和着船头鼓声、舟夫的号子声、浆叶击水声,交织成一年一度让人兴奋狂醉的舞乐。忽然驿楼处声如霹雳山呼海啸而起,乃是一舟已到终点,鼓手抡起鼓槌打下了锦标,紧紧捉住飚扬示意,赢得一波又一波喝彩欢呼。
端午前后数日,江中总有龙舟两两竞速,优胜者官府赏给彩缎,端午正日“打标”者加赏银碗一双。自屈大夫投江后,年年如此,江南百姓视为天经地义理所当然,又有什么好弹劾的?
虽然这么说……到底几个同僚凑一起商量半天,帮您拟好了回奏天子的言语,您这才稍稍放心下来。
随后几天,据说您这个长安人氏出京做外官,已经有很多年啦,好不容易回一趟家,亲族旧友少不得也都来登门探视,彼此酬酢往还,上上下下忙得不可开交,时间就这么过去了。
到了端午节正日,宫中开宴,又向三品以上重臣和封疆大吏们颁赏节赐,您的上司扬州刺史也在受赐名单中。少不得您又得代表他去进宫参宴、受赏、谢恩,天子见有扬州来使,果然随口问了一句:听闻江南端午竞渡糜费过甚,危害农事?
您赶紧拿出准备好的一套说辞,什么乡人竞渡乃是为了共祝太平盛世祈愿天子万年啦,什么南人千年积习如此万一禁断恐惹是非啦,什么扬州百姓深信端午蛟龙出水危害人间须得以舟竞压祟否则六畜不宁啦……死说活说,总算哄得皇帝龙颜大悦,不再理会此事,还顺手提起笔来,在一柄白团扇上写了一个大大的“龙”字,命您把团扇带回去赐给江南刺史。
这算是殊恩异赏了,顿时惹得殿上各与宴臣子啧啧称赞大为羡慕。就有那饱读诗书的宿儒出班奏颂,说是贞观年间太宗文皇帝曾在端午节以飞白书亲笔御题“鸾”“凤”“蝶”“龙”等字样于素扇上,颁赐长孙无忌、杨师道等亲旧大臣,清俭儒雅传诵至今,不意今日又见盛世佳话,我圣上机钤盈握,日月在躬……
下面的一堆文言掉书袋您就懒得听了(听也听不懂),叩头谢恩从宦官手上双手接过团扇,心里想着怎么才能把这薄薄的玩意完好无损带回扬州……包装也是一门技术啊。
除了这把破扇子以外,皇帝回赐扬州刺史的还有:
黑玳瑁腰带一条(这是给文官的,武官赐黑银腰带);
百索九子粽一匣,九个小粽子串在一起,样子倒蛮好看,您默默内牛:尼玛这么热的天气叫哥带着吃食走几千里去送人,半路不馊不坏才怪,皇帝老儿你还不如赏一坛子泡菜,哪怕叫送到海东半岛去也不怕;
菖蒲、艾叶、雄黄、钟乳等药材各一小盒;
五彩丝缕一束。
总的来说,跟进贡的东西相比,亏大了……更让您郁闷的是,这些全是给您上司刺史老大的节赐,没您的份儿,您就是个传说中的快递员……
耗到赐宴结束,殿上官员们谢恩散出,一个个都面有喜色仿佛飞鸟出笼,呼朋唤友追欢逐乐去,这才真正有了点过节气氛。您在长安人缘还不错,就有亲朋故旧也来相邀。
您刚过了龙舟回奏那一关,感觉有点累,刚想谢绝,这旧友神秘兮兮地搂着您的肩膀问:
“想去看狐仙不?”
“狐仙?”您顿时来了兴致,“哪里有狐仙现世?”
“还记得王九那小子不?”旧友笑问,“他在宋州刺史任上得了上考,进京待迁转,倒不算什么。可人都说他带来长安的一位新妇,是半路遇到的狐仙,今日正好端午,何妨同去一探究竟?”
这么好玩的事,您当然要掺一脚!当下满口应诺,吩咐下人把赐物好生送回家中,妥善收藏,自己上了马跟着旧友往王某家里去——不过您想过没有,大家为啥要在“正好端午”的时候去打探什么狐仙蛇妖之类的东西?
端午节之后就是正经的夏天了,气温升高,蚊虫滋孽,容易流行瘟疫。古人把五月五日叫“恶日”,认为这一天邪佞当道,五毒并出,于是家家户户梁悬艾草、门插蒲剑、佩石榴花、饮雄黄酒,就是您从扬州护送进京的那一批“江心镜”,也是因为宝镜本来有照邪辟恶的意味,特选五月五日铸成又附会了点神话,更成了贵重的皇室贡品。
在这种到处都是镇邪禳物的环境下,那些妖魔鬼怪似乎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施展法力大概比平时更困难,于是正气凛然的捉妖使者纷纷出马——比如您一行这四五个青年郎君。╮( ̄▽ ̄)╭
您几位呢,说好听点,都是体格健壮胆大艺高的贵人,说难听点,就是没事找事闲得蛋疼的京城恶少。相约打马到了王九家门口,门阍通报进去,等候主人的时间里,您仔细地侦查了一番周围环境,不由得胸口一窒菊花一紧。
只见王家的乌头大门上,依样葫芦地悬着一大束胡蒜和编结成人形的艾草,菖蒲的叶片修成剑形,倒插门边,更有那长长的五色丝线缠绕成缕,随风飘荡——正经人家的端阳辟邪物应有尽有,一件不少,看来王家娘子根本不怕这些啊,定是个法力高强的千年妖狐,十分不好对付。
正想着,主人宋州刺史王某迎出来了,满面春风地热情寒暄,一个个让进正堂去坐定。
家下显然本来也准备了不少端午节宴的酒水吃食,奴婢们铺席设案,将些粽子角黍、蒲酒酥饧类搬上来,宾主开怀畅饮欢谑说笑。堂上又设了近年来京中最流行、据说是从宫里传出来的“射粉团”戏:剥开几个用艾灰汁浸泡过的黄米角黍,切成小块粉团,放置在大漆盘当中,让客人们用特制的纤小弓箭来射粉团,射中者得食。
粉团表面滑腻,切得又小,箭头一触即歪,能扎进去并不容易。有精于此道的贵公子一箭射中,满堂欢呼,射中者也面有得色,拿起箭枝直接将箭上的粉团放进嘴里,咬下大嚼。
很热闹,很欢乐,不过,你们这一行可不是为了吃粽子而来的。
酒酣耳热色心上头,最沉不住气的客人终于涎着脸向主人挑明:“听闻七郎新纳的娘子知书懂礼,貌若天仙,可否请出来让愚弟等拜见阿嫂?”
王某倒也毫不意外,呵呵一笑,爽快地命奴婢入内“去请娘子出来见客”。
等待整妆的时间里,宾主略谈些结缡经过,不过是王九进京路上夜宿古寺,巧遇美人,女子自言家资万贯、父母双亡、投亲不遇、暂栖寺庙,见郎君气宇轩昂心生爱慕自荐枕席愿为婢妾云云。正说得高兴,屏风后环佩叮当,两列婢女依次步出,中间簇拥着一位袅娜佳人,向满堂宾客盈盈拜了下去。
来客纷纷起身还礼,长揖回应“娘子万福”。王某也站了起来,一一介绍过来客身份,示意女子坐往自己身边,又请客人们重新归座。两下里打量,女子丰姿端丽,衣饰贵重,举止高雅自若,与寻常贵妇人并无甚差别,只一双美目明若秋水,偶然间眼波一荡勾人魂魄。
她并不是空手出来的,两列随行婢女手中都捧着朱漆盘,盘上堆了些锦囊、香合、花草、人胜,一份份赠与来客。这“狐仙”也向客人们逐一敛容致敬,到您面前,一名身穿红裙的婢女奉上一盘赠仪,她的女主人说:
“新妇上万郎续命。”
您吓了一跳,以为“续命”就是“纳命来”的意思,再一看别人都神色如常,女主人温颜微笑,不太象要出手取您性命的样子。红裙婢女放下漆盘,拿起盘中那一束由红、绿、蓝、黄、白五色丝线结成的绳缕,亲手为您缠在臂上,嫣然一笑,明眸流转,香风袭人,行云流水般轻盈退下……
咳咳,那啥,口水擦擦,这里跟您讲讲“续命”是咋回事……婢女给您系上的这五色丝线,又叫“朱索”、“长寿缕”、“续命缕”等等,是唐代最常见端午节厌胜佩饰,一般要挂在门上、悬在床上、缠在臂上,说是可以防止被恶鬼捉走或被兵刃所伤。后来词义扩大,凡在端午节送人的礼物,都统称“续命”,“新妇上万郎续命”的意思就是“我这个做了人家媳妇的给您送上这些礼物祝您长命百岁”…………喂喂,客人,您在听吗?
“狐仙”带出来送赠仪的这些婢女,原来也是她所豢养的家伎,把续命礼送完后,振衣整队,丝竹声起,一列一列地翩翩起舞。您的眼睛一直盯着刚才给您系续命缕的那个红裙女,她在回腰旋身之际,也向您这个大帅哥频送秋波,您二位的眼神嗞啦啦在空中激出上百万伏的电弧……
红裙女头梳双鬟,弯眉颦黛,朱唇点靥,低胸上襦袒露出大片雪白肌肤,轻纱阔袖随着舞姿飘荡来去,柔媚婉娈,迷离似醉,您自穿越以来从未见过如此动人的美女,不由得三魂七魄统通通飞上天际,眼睛里除了这一抹曼妙身姿,世间万物皆归尘土了。
手抚着臂上的五彩丝线,尼玛管她是狐狸精还是蛇精还是蜘蛛精啊,哥就是迷上这妞了行不行啊!今儿不让哥把她带走,哥就死活不出这大门了,你怎么地吧王九!给个痛快话!
好,主人王某击案喝彩。万司马既一见钟情,小弟岂惜一妓?但请郎君即席赋诗一首,若果然文采典丽情深义重,弟连此女妆奁一并奉上,如何?
穿越唐朝的终极保命技能——做诗,又派上了用场。如果您是经过本公司魔鬼特训的客人,此刻脑内一搜索,顿时大喜过望,起身团团一揖,昂首吟咏出传诵千古的警句作结:
西施谩道浣春纱,碧玉今时斗丽华。
眉黛夺将萱草色,红裙妒杀石榴花。
新歌一曲令人艳,醉舞双眸敛鬓斜。
谁道五丝能续命,却知今日死君家!
本篇参考资料&深度阅读推荐:《唐代的节日与风俗》张宏梅著
十、想去华清池偷窥李世民武则天洗澡的看过来
唐穿业务又开张啦,这次是人体艺术爱好者组团穿越。不过不但没折扣,还整体提价啦,因为他们穿越目标要求太高——要去骊山华清宫围观皇帝后妃们洗澡,偷画人体素描>_
(小业务员俺真不理解,那一个一个大肉球有啥可画的啊~)
说到骊山的温泉浴池,倒真是穿唐者欣赏人体艺术的不二圣殿。这处古老的温泉,从秦朝阿政的时代起就被圈地建设为皇家专用洗浴城,到了唐代,首席八卦娱记、以文风浅近表白肉麻著称的白居易大神更是在自己的文艺作品里大打植入性广告,尺度打擦边球,内容香艳无比: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对不起根据大唐法律法规您的输入结果不予显示。”
咳,大唐礼部工信司威武……总之呢,唐朝一建立,从第一代皇帝李渊开始,就喜欢往骊山温泉宫跑。特别是在冬天,下点小雪,泡在露天的温泉池子里,脑门上顶块毛巾,喝着水上木托盘里飘来的清酒,别提多惬意了……(公司负责人出面拖走这只劳累过度的时空感混乱鹿:对不起大家哈,这鹿反穿到泥轰去了,请无视上几行字。)
抽醒鹿需要点时间,咱们先进一段广告,广告词抄袭自华清宫导游解说词:
骊山是著名的风景区,“骊山晚照”是长安八景之一。骊山自古都是文人墨客讴歌和历代帝王游幸的场所。因为骊山是一座死火山,故而温泉较多,早在3000年前的西周时期就成为帝王游幸之地。
相传西周幽王曾在这里修建“离宫”;秦始皇利用这里的温泉建造了“骊山汤”;汉武帝时,将这里加以修葺,扩建为“离宫”即别墅;隋文帝重加修饰,“列植松柏数千株”。到了唐代,唐太宗大兴土木,营建宫殿汤池,起名“汤泉宫”;唐高宗改名为“温泉宫”;唐玄宗天宝六年,改汤造林,环山建宫,宫周筑城,改名“华清宫”。华清宫的规模在唐玄宗时达到鼎盛。
回到穿越现场,您看,上面说得挺清楚了,李世民、唐高宗(和武则天)以及唐玄宗(杨贵妃)都在骊山温泉泡过澡,理论上咱们穿到骊山行宫里,顺着时间线走,可以一个个偷窥到他们这几代皇帝。
但是呢,业务员鹿提前跟您打声招呼,就是偷窥唐玄宗李隆基那一对洗澡,难度要比前两者大得多,需要加钱。本公司一向明码标价,额外收费项目穿前单独列出,供客人自主选择、透明消费,您可不要向时空管理局投诉本公司欺诈顾客哦!
您问为啥偷窥李隆基难度大?(因为他的体重是他曾祖爷爷和奶奶的总和么……)原因倒也很简单——明皇陛下是在室内洗澡的,而太宗武后他们是露天洗澡。
您想想,露天的话,只要接近浴池几公里内,本公司再给您配备个高倍望远镜,就齐活儿了,风险比进入有卫士把守的李隆基的澡堂子(并不大)要小得多,当然收费也就低得多啦。
您不相信李世民武则天会厚颜无耻胆大包天到在户外洗澡祼奔?╯﹏╰b不好意思,骊山温泉的考古发掘成果显示,那俩还真就那么胆大皮厚(对自己的身材和颜有自信么?)
李二陛下扩建“温泉宫”的时候,给自己修建的“御汤”,是一座不太规则的长方型浴池,约有半人多高,占地面积有100多平方米,说是目前国内发现的最大的御用汤池。池子旁边的更衣室有屋顶有墙,还有地下的供暖管道,但是等李二陛下脱光衣服出来,扑通一声跳进浴池里(哇,好大一片水花),池子上空却是没遮盖的,他老人家白天抬眼可以看天空看云看树看鸟,晚上抬眼可以看星星看月亮,如果下雨下雪……呃……侍御医在哪里?快来把这个不怕伤风感冒的不要命家伙架走……
从目前的资料看,直到玄宗李隆基时期,才修建了在室内泡温泉的池子。那么在他之前,武女皇来骊山的时候,无论是跟那谁谁、谁谁、谁谁谁洗鸳鸯浴,还是自己一个人享受,八成还是在露天的池子里泡着。
唉,罗嗦了这么多,还没说到正题。如果您想穿唐去偷窥这些陛下们洗澡,该怎么做捏?
这个首先要取决于您穿越后的性别。如果您穿成了千娇百媚的贵族家小娘子——
荒淫**的皇帝们总会时不时征选美人进**,到时候您或者让家人主动送您入宫,或者提前造造势,大肆宣传您家这有一位才貎无双的美女堪伴君王啥的,要进宫还是不困难。入宫以后,就算没法得宠,只当个普通宫女,耐心地等机会,估计怎么也能偷偷靠近皇帝身边几次。
要是您穿过去的父母双亲特别慈爱,死活不同意送您入宫,而您的偷窥**又强烈到了丧尽天良的程度(喂喂),您可以考虑诬告自己家谋反==|||。谋反主犯家的女眷,通常会被“没入掖庭”,也就是被抓到宫里去当女奴干活,不管怎么说,这也算入了宫,有了接近皇帝的机会……(哎哟……鸡蛋西红柿都很贵哒,同学们别砸了,好浪费tat)
如果您穿越成女生,但是落点坐标错误,生到了平民甚至贱民奴婢家里,也不是没有补救办法。勤学苦练歌舞才艺,把名声打响,然后被选入教坊,做个“太常音声人”“内人”之类的歌舞演员,就有机会入宫给皇帝表演了。特别是在玄宗年间,李隆基同学就在华清宫里专门建了一座“梨园”,亲自在那里训练歌舞艺人们(为了训练出一身汗以后直接去洗澡方便?),那您就可以趁人不注意,溜出梨园到隔壁的“莲花汤”去现场目击李三郎扒灰哔——————————
我喵,大唐防火墙还挺敏感,咱就不说男女间相互偷窥的事了。说说您要穿成了男身,该怎么【纯洁正直】欣赏皇帝们的人体艺术。
最简单的办法,穿成太监、穿成皇帝本人、穿成皇帝的婴幼儿子跟老爹共浴(好吧,最后一种情况也不多见,可行性不太好)。这种穿法只考验落地坐标准确度,不涉及穿越后的技术含量,没啥可说,请谨慎选择时光机驾驶员就好。
概率比较大的还是穿成大官贵族家子弟哈,当然了,贵族家也是分成三六九等的。在唐代,五品以下官员算是“低级官员”,这些人家的子弟,能近身去围观皇帝私生活的机会就很少。
那么五品(含)以上官员的儿子,要通过什么方法去接近皇帝呢?
笼统地说,去当各种各样的皇家侍卫╮(╯▽╰)╭
那啥,腐女们的脑补先消停会儿,唐代没有“影子侍卫”这种东西。五品以上子弟当侍卫是要通过公开、公正、当然(对平民子弟来说)绝对不公平的选拔,选上了以后也是一堆人一起值班干活(唐代叫“番上”),很难自己一个人偷偷摸摸跟主人搞个啥……
咱们具体来说,假如您穿越成了一位官员的儿子,当您长到二十一岁时,您父亲在当“太子中舍人”,正好官居五品,您就可以去吏部和兵部报名,要求去当一名“翊卫”。
翊卫是啥呢?他们和勋卫、亲卫一起,并称为“三卫”,简单说就是级别不同的皇家卫士。
一个“翊卫”卫士的品级是“正八品上阶”;如果您父亲是“秘书少监”之类的四品官,或者您爷爷是六部尚书中的一位(三品官),您就可以去申请一个“勋卫”当当,品级高一点,是“从七品上阶”;再给力点,您干脆穿成三品官的儿子或者二品官的孙子,那样就能做“亲卫”了,正七品上阶。
您说啥?才七品、八品,官职太低了?庐山瀑布汗,您以为在唐代混个官职容易啊?
那些没有老爷子门荫的科举考生,十年寒窗苦读,一朝春风得意中了进士,可着劲儿满城撒欢打滚,滚完了以后去当官上任,您知道他们当的是几品官不?九品!在京城只能当个图书馆管理员研究一下马列主义(咦),在外县只能当个编制内最低级的县尉!在基层摸爬滚打十来年,运气好了升官升成县令,都是几万十几万人的父母官土霸王了,您猜是几品官?七品!跟个刚出社会的官二代平级!啧啧,人比人气死人呐。
回来还说三卫,您呢,拿着老爷子的户口本啥的去要求当皇家卫士,有关部门审核了,认定您出身没造假,但还得看看您本人,是不是适合给皇帝太子们牵马守门。
先看长相,基本的要求是横平竖直仪表端正,水桶腰肉包子脸更好,长成葛优小沈阳那样八成会被刷掉,太给我大唐盛世丢脸抹黑了○( ̄﹏ ̄)○
然后听您说几句话,声音要清楚有力,口音要接近当时的官话“金陵洛下音”,地方口音不能太重,否则跟您的保卫对象交流起来容易出麻烦事。
这话一出口,就见堂上所有人都用打量珍禽异兽的目光看着您,您(穿越上身的那位)带来的仆从赶紧跑出去请医生,主审官厚道地宣布先休庭一阵子,三司要合议。&笔趣阁
wWw。biquke。COM
几位官员转入后堂,可能有那性子直率的,过来劈头问您:
“公欲反邪?”
晕,咱这不是一起在审谋反案吗?怎么变成我要谋反了?
那位说了,您不想谋反当皇帝,那“诛九族”“拉出去剐了”的话是怎么出口的?咱们是公务员,审案判刑要按法律条文来行事,厚厚几大卷《永徽律疏》(后世称为《唐律疏议》)里,哪有“诛九族”?哪有“活剐”?这种法外滥刑,就算是天子一时气急了下令实施,咱们做臣子的也应该劝谏拦着才对,您今天是失心疯了,在公众场合里大嚷这个?
您要是够聪明的话,这时候最好回答——对对,俺一时迷糊犯了心恙,需要回家休息——熬夜恶补唐代法律去(〒﹏〒)
高难度穿越很考验人吧,哈哈?
其实呢,唐代的刑罚种类倒并不复杂,说多了也就五种,说少了只有三种:打屁股、流放加苦役、杀头。打屁股,最少打十下,最多打一百下,中间分成十等。打十下、二十下……至五十下,叫“笞刑”,打六十下到一百下,叫“杖刑”。不准再打多,再打多叫……“鞭尸”……也不准打非整数,没人肯动手给犯人“笞三十七”“杖六十六”。
贬为奴婢去做苦役,叫“徒刑”,往往跟“流刑(流放远地)”并用。徒刑也分五等,即做苦役一年、一年半、二年、二年半、三年。
“流刑”分三等,即流放二千里、二千五百里、三千里。
“死刑”只有两种:绞刑,用绳子把人勒死,因为可以留个全尸,是较轻的一种死刑;斩刑,砍掉头,是较重的死刑。
唐代合法的刑罚,只有以上这些。除此之外,那什么夹手指啦,割耳朵啦,砍手砍脚啦,剥皮碎剐啦,绑台上烧死,沉水里溺毙,被三炮捧杀……一律属于法外的“私刑”,您在正式的朝廷文件里是看不到这些的。
什么,您问啥?——知道不能剐人了,但为啥也不能诛九族?这不是很古老的刑罚吗?
咳,唐以前的刑罚,作者俺没研究过,唐代的种种非法私刑,咱也暂时先不论,只说《唐律疏议》上规定的合法刑罚,最严重的十恶之首“谋反”,处刑也不过是:正犯斩首,正犯的父亲和成年儿子绞死,“三族”之内的亲属受牵连没收财产或流放,仅此而已。
您说您脑子有点乱了?唉唉,咱们来看个具体的案例吧,比如您手上这宗案卷,就可以是一桩涉刑很广泛的罪案。
这桩谋反案的揭破起因,是长安城万年县永宁坊里两个地痞打架,被路过的片儿警(武侯)逮到,扭送见官。
当然了,**打架这种小事,根本不会惊动您所在的刑部、大理寺等中央司法机关过问,甚至京兆尹(长安市市长)、万年县令(长安市万年区区长)很可能也懒得理,由万年县的“法曹参军”(负责司法事务的区长助理)王五审一下:两人都只轻微见血,没大伤,但**张阿三打架时抄了板砖,杖六十;**李四奴是空手打的,没用凶器,笞四十,各人打一顿屁股完事。
张阿三一拐一拐回家,想到自己比李四奴多挨了二十板子,气恨难平,于是隔天又找到王参军告发:“李四奴那小子不是好人,几天前我见他夜里跟别人一起往他家搬财物来着,不是偷来的就是抢来的。”
既然有人告发,县里也不好不理,派些城管协勤(唐代管这些人叫“不良人”o_o)去李四奴家搜查一下。其实谁也没当回事儿,就算在李家搜出了一些赃物,只要不值五匹绢的钱,那也不过是再把李四奴打一顿而已。
没料想,不良人们回来了,一个个气色不正,口眼歪斜。王五见状笑问:“看来李四奴这小子还真偷了不少东西啊?比五匹绢还多?那就得徒一年了哈。他去做苦役倒也没啥,就是“徒”以上的刑罚得县官甚至京兆尹来审理,还得送大理寺去判决,忒麻烦。李四奴这小子真该死。”
不良人们你望望我,我望望你,有人闷声说:“嗯,他偷的东西比五匹绢值钱,值钱得多。”
王参军皱眉了:“不是吧,偷一尺绢杖六十,多偷一匹加杖十下……偷够五匹绢徒一年,偷十匹徒一年半,十五匹徒二年……偷够三十匹绢就要流放二千里,偷五十匹绢流三千里加二年苦役,这是窃盗罪的最高判刑了。李四奴他到底偷了多少东西啊?”
不良人说:“他偷了件龙袍。”
“………………”
案件上报给万年县令,县令上报京兆尹,京兆尹上报大理寺。事关重大,大理寺又上报宰相奏明天子,指定刑部、御史台各派官员,会同大理寺官员进行“三司会审”。您穿越上身的这位刑部侍郎某,这才参与到案件中来。
一边侦查一边审理,李四奴受拷不过(“这杀材真没用,打二十板子就招了,最多可以打三次总共二百板呢!”大理寺官员来某评论),全盘供出同伙数人,其中一人是贵官邵禄柔的家奴,负责看守邵家仓库。龙袍,还有其他财物,都是从邵家偷出来的。
李四奴一伙的窃盗案至此审理清楚,下一步侦讯重点转为邵禄柔私造龙袍谋反案。在那之前,咱们先把李四奴一案涉及的各色人等处分清楚。
主犯李四奴等数人,盗窃伪龙袍及金银器若干,价值超过五十匹绢,每人都流放三千里加苦役二年。同时,从他们的家产中罚没相当于赃物两倍价值的财物;
李四奴藏匿赃物,本来还另有处罚,因上述窃盗罪处罚已经达到上限,不再加刑;
永宁坊坊内出了一名盗贼,本坊里正(街道办事处主任)应笞五十,因三十日内破案捕获盗贼,里正免罚;
首告人张阿三可以得赏钱,李四奴等人被罚没的相当于双倍赃物的财产里,扣除赃物那一份,剩下一份,分给张阿三和出力捉盗的不良人们作为赏钱。
张阿三欢天喜地叩头领赏走人,李四奴痛哭流涕收拾东西去服刑,下面可以审理邵禄柔私造龙袍案了。
本来呢,这个邵某如果只是自己缝了一件龙袍甚至是偷了龙袍玩cos,倒也不能算“谋反”,“盗乘舆服御物罪”的处刑只是流放二千五百里。但是随着侦查的深入,发现这人不仅造了龙袍,还造了冠冕、礼器、车辇、兵器、铠甲……私养了一堆马匹武士谋臣,做好了行刺皇帝改朝换代的谋划,联络了京外封疆大吏,画好了军事行动地图……
简单说,不把这人定性为谋反的话,作者俺誓不罢休……于是三司会审的官员们量刑上奏,皇帝批复“宜依”,按照唐律,处刑如下:
正犯邵禄柔砍脑壳,没说的。他的父亲和儿子(第一等亲族)按律要绞死,他的母亲、女儿、妻妾、媳妇、祖孙、兄弟、姐妹(第二等亲族)、奴婢都应该罚没为官奴婢,他的家产也应该罚没为官产。
但是具体细分起来,还有很多种情况。比如主犯有三个儿子邵大、邵二、邵三,其中邵大邵二都已经年满十六岁,那就得绞死,而邵三还不到十五岁,可以免死,降一等罚为官奴婢;
主犯的母亲邵古氏年龄超过六十岁了,可以免罚,领走属于自己的一份家产另立门户过日子去。父亲邵归克就比较惨,男人要满八十岁才能免罚,他不到年龄……如果遇上了一个心软的执法者,肯给邵归克的身体状况出具“笃疾(最高级别的老病残废)”证明,那也可以免罚拿家产走人。
主犯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已经定婚,收了聘礼约书,那就算夫家的人了,可以免罚,从入官的家产里领回本属自己的一份嫁妆,嫁人去吧;小女儿还没许嫁,真不幸,只能没入掖庭去做官婢了。
此外,主犯邵禄柔的伯妗、叔婶、侄儿侄女(第三等亲族)按律也要被流放三千里。邵的伯父就申诉了,说他家和主犯已经分家,不同居共财了,那么好,你人要流放,但你家的财产可以不没收入官,你自己带走。
唐代最严酷的“合法刑罚”,就是这样的了。
您可能觉得不过瘾……没关系,在合法刑罚之外,非法的私刑滥刑也一直在社会各阶层存在着,只是随着时代风气不同,轻重程度有所区分而已。
比如,历朝历代的皇帝,就没有哪个敢拍胸脯保证朕我一辈子奉公守法从来不动私刑的;各级官吏在审案子的时候,也难免会多打几板子逼出口供来,万一碰上周兴来俊臣这种酷吏,那犯人只能自怨命苦但求速死;一般的贵族甚至平民,对自家奴婢动用私刑也不算罕见。
私刑呢,在唐代是一种无法绝迹、但始终被批评指责的行为。唐律里有种种条文,限制官员、主人滥用私刑,一旦违法要承担责任被判刑。对皇帝的滥刑行为,虽然没有什么有效的监督控制办法,但大臣和史官们议论这事时,也大多持否定态度,有些人就直接冲着皇帝喷唾沫星子去了。
您要想对此加深理解,俺建议您调整好坐标,精确穿越到贞观元年某月日的太极宫里,大概能亲眼看到一对正在为公刑私刑吵架的君臣。
暴跳如雷的李二:“我已经诏告天下,敢伪造简历来应聘求官的人一律砍死,喵的这好不容易抓了个典型出来,结果你竟然只判他流放!你特么的这是当面打我脸啊”
翻白眼的戴胄:“您老人家要是抓住那个伪造人以后当场用私刑砍死他,俺也木法;现在您既然把这人交给俺们司法机关审判了,俺们当然要按国家法律量刑——都跟您老人家似的玩激情判罚,这国家要成什么样了?”
李二:“……好吧,打脸就打脸好了……反正俺也已经被打成肉包子脸了t_t”
本篇附图:新疆吐鲁番出土唐代判决书文本
本文主要参考书&深度了解推荐:《唐律疏义新注》钱大群撰
七、单身上街者,必是穿越女,捉来杖六十
前几次,俺们讲的都是一些穿越成唐代男性的情形,这回来说说穿越成唐朝mm以后,要注意些啥。
一道白光闪过,您睁开双眼,发现自己身处华宅敞屋内。揽镜自照,身材丰腴,面如满月,头上梳了高髻,颊边贴着花靥,胸前微露雪肤——好一个标准的唐朝美人,赶紧上街去秀秀自己吧。
翻箱倒柜,找出大把绫罗绸缎,给自己穿上一条高腰红黑间色裙,小团花对襟窄袖襦,外罩锦绣半臂衫,再搭上一道细长的泥金帔巾,脚下云头缎鞋,浑身上下光鲜亮丽碧彩闪灼,正是谋杀男人眼球、与当朝皇帝太子英雄豪杰坠入情网凄美绝恋的必需装备。
趁别人不注意,迈步开走,溜出家门上大街。听说全长安的官二代富二代都爱到西市那边繁荣第三产业?那咱逛西市去“巧遇”好了。
沿着大街道旁的树荫下行走,果见路人纷纷投来惊讶目光,回头率高达100%。心中暗自得意,前世人们都说我胖,可从来没享受过这种待遇,穿越到唐朝真是个正确的选择啊哼哼……
一曲“菊花残,满地伤”还没哼完,前方街角处,转出来两个带长刀、裹幞头穿圆领袍的男子,一把抓住您,不由分说推推搡搡带到长安县县衙里。法曹参军坐地问案,瞪起眼睛上下打量你一番,开口:
“这小娘子,姓甚名谁,家住何坊?可是为贼人劫走逃还?”
“不是。”姐自个儿乐意上街逛逛,碍你啥事了?
“那是谁家的逃婢?”
“也不是。”姐好好一个大活人,咋又成婢女了?不干!
参军拍案冷笑:“又是个穿越过来的!最烦你们这种没技术的雷母了!来人啊,先带下去杖六十!”
劈里啪啦的板子声中,您一边哭爹喊娘,一边迷糊气愤:姐不过是上街走走而已,又没裸奔,青天白日的这是犯了什么法啦!唐朝果然是个野蛮的垃圾朝代!以后姐只穿清朝,再也不来汉唐了!
阿弥佗佛,善哉善哉。看在您这一念之仁上,作者俺跟您念叨念叨吧,为啥长安的地方治安系统工作人员看到您孤身在外,就断定您不是被劫走的贵妇,就是逃亡婢女,或者是……穿越者╮( ̄▽ ̄)╭
首先呢,是您这一身光鲜亮丽的穿戴惹的祸。
刚才招摇过市的时候,可能您也注意到了,其实街上单身行走的妇女也有不少。挑水的,卖菜的,推小车运货的,坊里店铺柜上还有卖酒姬、售饼妇、女裁缝、开旅馆的老板娘……总之要靠自己双手劳动挣饭吃的中下层妇女,在外面抛头露面毫不稀奇,坊丁武侯也不会搭理她们(除非是有调戏价值的美女……)。
但是呢,中下阶层的劳动妇女,平常可没有戴着金银珠玉、穿着绫罗绸缎在外面干活的。
唐代女性的服装款式,上下阶层差距倒不大,中唐以前,从农妇到后妃,常服都以高腰裙和短襦上装为主。可是款式差不多,面料和颜色却差得很多——按照朝廷颁布的正式命令,贵重的绫纱锦缎、大红大紫的颜色、金银珠玉首饰,只有高级官员家妇女才能穿着,平民男女只能穿粗布、麻布,颜色则只能用浅黄、青、黑等等。
当然,也有例外情况,比如劳动人民家里婚娶的时候,可以允许比照官员们穿些红绿锦袍什么的。每年上元节、清明节、千秋节……朝廷鼓励百姓出游狂欢,大家也会把压箱底的好衣裳拿出来穿上。但是在这两种情况下,平民妇女要么得让家里的男人护送出门,要么是一群女人结伴出游,没见谁自己一个人出门办喜事去的。
您说啥?姐家里有钱,姐就爱平时穿名牌上街?好好,要说这唐朝倒也不是没这号人,象一些富商家里的女人,或者是特殊职业的女性,虽然社会地位不高,倒真是傻有钱傻有钱,裹着绫罗珠玉在外面造一点也不心疼。但人家坊丁武侯们就问了,这位娘子啊,既然有钱穿锦绣,怎么连个婢女侍儿都不带?——可见出门非奸即盗,绝对不是正经人。
穿得起名牌未必雇得起保姆啊——您这是现代人思维。在唐代,那是买奴用婢很简单,穿华服上街却不容易。
唐代蓄奴成风,别说达官贵人了,城乡的中等平民人家,经济基础还过得去的,家里也普遍都有一两个男奴女婢使唤。而且当时人还特别爱买异族奴婢,象中亚的胡姬啦,朝鲜半岛的新罗婢啦,南亚东非的昆仑奴啦,在人市上都很抢手,带着出门倍儿有面子……咳,扯远了。
上面说到,如果您穿越成劳动阶层妇女(从目前的穿越信息反馈统计似乎概率挺小?),自己一个人出门还行。如果穿越到大户人家,按当时人们普遍承认(虽然经常不遵行)的礼教来说,您作为女性就不该在外抛头露面。被无关男子看到容貌身形,是一种很跌份儿的事。
其实别说出门去给陌生男子看,就算您好端端地呆在自己家里,有不认识的男性客人来了,只要不是您几代内的血亲,按理说您都不应该跟这种“外男”面对面厮见。bh如武则天,帝位都要拿到手里了,她跟男性大臣商量政务还得习惯性地在中间垂一道帘子;李林甫同志思想观念开放,找几个青年才俊来家,让女儿们自己选婿(很受社会舆论嘲笑的一种“家风不正”表现),李家女儿也不敢当面验货,躲在窗户后面偷窥一下就算了。
哈哈,您觉得上当了?都说唐朝观念开放、妇女地位高,这么看来跟别的封建朝代也没区别嘛!咳……怎么说呢,封建礼教这个东西,在唐代还是人人皆知、大家表面上都承认“应该”遵守的。俺们大唐子民也是圣人教化下的文明种族,又不是边陲野蛮人……至于社会上经常出现的不遵礼教的种种现象,嗯,应该批评,很不象话,看看就算,最好别学,学了也别出来现眼,要现眼你自己现眼别拉上我,只此一次,下不为例,俺只是心血来潮一时好玩嘛哈哈哈……
总之,唐人对于礼教还是很有概念的,也有很多家风严谨的世族高门确实身体力行着这些礼教家法。所谓的“自由开放”的社会风气,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大家都对这些轻微违反礼教的行为睁一眼闭一眼,不那么认真追究而已。
举例来说,贵族妇女必须要出门上街的时候,比如娘家父母病了或者弟妹要结婚了,得回去帮父母一把。那么按规矩,您带着婢女坐二轮车里或者人力轿子里,放下帘子不让外人看见,丈夫带家奴骑马在外面,一路护送您回娘家,到日子再去接回来。
您说这简直闷死人了,唐朝女人真能都守这规矩吗?咳嗽……不守规矩的也挺多,从唐朝建立开始,就有很多贵族妇女,甚至是妃嫔宫女,不坐车而骑马外出的……不过人家也很少公然露着大脸象您那么当街乱跑,好歹也有点遮蔽。
武德贞观年代,宫人贵妇外出骑马,要戴一种宽檐的帽子,帽檐上垂下长长长长的罩纱(这玩意叫“幂篱”),把全身都遮住,号称可以防路人偷窥(效果咋样可以自己想像,欲擒故纵什么的……)
后来到唐高宗时代,罩纱缩短到颈部(改称“帷帽”),只遮脸,身材就可以露外面随便让人观赏了。再到玄宗时代,连面纱都省了,美女们华服浓妆骑马驰骋,让老夫子一边掉眼球一边摇头大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
其实最让正统儒家人士吐血的,还不是妇女们不带遮掩地艳妆出行,而是……后来她们干脆女扮男装,穿上了自家老公兄弟的靴袍,出门鱼目混珠扫街败家。
不过要严重提醒您注意的是,上面所说的戴罩纱出门也好,女扮男装也好,无论什么情况下,除非您想跟人私奔或者合伙做案,否则贵族妇女出门,没有不带侍婢家奴的。
至于跟着女主人出门的婢女,装束上有什么要求呢?如果这婢女是那种地位低贱、连普通平民都不如的贱民,那就谈不上“被看到有**份”什么的,直接穿平日的衣服骑马或者坐在车辕上都可以。如果是主人的宠婢,衣着华丽,自重身份,不想随便被外人看到,那最好也戴个什么纱,或者跟女主人的装束保持同类。
有一个比较好玩的现象是,考古发掘成果显示,从唐初开始,后妃、公主、贵妇们的侍女,经常有穿男装的形象出现。这些男装侍女,很可能是为了在内室与外庭之间传递消息方便而作如此装扮,也就是奉女主人的命令,走出二门去向男主人及其男性朋友传些话什么的。一般来说,男性客人不会把这些侍女误认为男仆(唐代男人除了宦官天阉都是留胡子的),但是似乎宾主双方都认为侍女穿上男装在外面走动,更容易让人接受,可算是对“男女授受不亲”的礼教要求的一种变相尊重。
所以,最后总结,如果您穿越成了唐朝的贵族女性,想出门逛个街——
最好让家里的男性亲属陪您出门;如果男人们都没空,那您至少得带上一组奴婢,前呼后拥着出门,替您驱赶看热闹的无聊人等,显示娘子我是有身份有地位的贵人,坊丁武侯们死开,别拦着我!
坐车最稳妥,嫌闷可以坐轿子,掀开轿帘一路看风景;最流行最有范儿的交通方式还是骑马,马要肥肥壮壮的,鬃毛尾巴梳成整整齐齐的五花三络,配一副金鞍玉辔,马前叫个昆仑奴牵着疆绳,一路慢走。
骑在马上的您是戴幂篱还是戴帷帽还是什么都不戴还是干脆穿男装,要看您降落时代的时尚,跟着大众流行趋势走比较安全。您的贴身侍婢梳个双鬟穿青衣也行,穿男装穿胡服也行,另乘一匹马跟在您身边。
路上看到帅哥眉目传情,您可以悄悄嘱咐侍婢,过去打听一下,跟帅哥订个约会。月黑风高,墙头马上,别忘了先架好梯子,再把自己老公或者老爹灌醉。唐人一般脾气比较火爆,打起来容易出人命。就算不出人命,被坊里武侯发觉了,一顿揪到官里去……《唐律》:“诸奸者,徒一年半;有夫者,徒二年。”收拾东西吧,两年苦役刑期欢迎您╮( ̄▽ ̄)╭
本篇附图:唐昭陵韦贵妃墓侍女壁画及《虢国夫人游春图》
本篇参考资料&深度阅读推荐:肖建勇《唐宋女性出游与出游活动研究》
八、“郎君啊,老夫能请你跳个舞吗?”
人人都道穿越好,古人弱智易骗倒,梯田火药随手搞,十字针法也夸巧,沁园春雪惊四座,踢踏舞娘惹风骚。东风破罢发如雪,帝王将相桌下找,麻将双扣新娱乐,天上人间做老鸨。真穿过去再一看——井底之蛙惹人笑!
穿越是个技术活儿,真的,古人才不象某些人想象得那么严肃呆板枯燥无趣。在古代当一个贵族人家的子弟,需要练级的技能灰常多,别的不说,您就穿到唐朝去参加一场宴会试试,那一个接一个才艺展示环节就能把您打击得抓狂崩溃掉。
您不信?那咱们今天就去赴一回宴。
请客的主人是一位德高望重的三品以上大官,您呢,这次穿越质量比较高,穿成了郡王国公级人物。仆从如云地进了人家正堂,一番揖让以后入席,高居贵客位,环顾满室宾朋,颇有傲视群雄感。
为了表示重视,主人除了自己养的家妓以外,特意又请了一位九城闻名的艺妓娘子来陪客。这名妓满头珠翠,光艳照人地坐在您身边侑酒,香风阵阵袭来,弄得您意马心猿的,一心想显摆显摆自己这个穿越者的能耐。
开宴的仪式、送上桌的食物酒水,咱留着以后慢慢再八卦哈,反正这些都跟您关系不大,您默默围观随大流就行。
但是当鼓乐齐奏,主人准备的艺伎们开始演奏、唱歌、跳舞,这时候您就不好再埋头苦吃一言不发了。忝为身份高贵的主要客人,您怎么也得对主人家精心准备的文艺节目评论几句啊,否则就太失礼了。
看堂上正在领舞的美人,梳九骑仙髻,穿孔雀翠衣,佩七宝璎珞,垂手旋转,嫣然纵送,舞女们斜曳裙裾,如花似云。随着曲调节奏加快,她们的舞步也渐趋激昂热烈,曲终四弦一声戛然而止,软舞如鸾凤收翅般结尾。
堂上席前一片喝彩叫好声,您也频频点头,称赞:“这孔雀舞跳得不错嘛,快赶上杨丽萍了……”
主人的脸色顿时一滞,您身边的名妓娘子团扇捂嘴而笑,附耳低语:“郎君糊涂了,这是霓裳羽衣舞。”
“…………”
好吧,这也不能怪您,毕竟在您面前领舞的不是杨玉环mm,也没有一个姓安的大胖子猛烈敲鼓惊破舞曲。宴会场地太简陋,连个打唱词、介绍节目名字和内容的电子屏幕都没有,怎么能怨您这个穿越者孤陋寡闻嘛╮( ̄▽ ̄)╭
室外又传来鼓乐声,下一曲乐舞是在正堂外面台阶下的空地上进行的。
128位俊男披甲持戟,执纛健步,交错屈伸,首尾回互,往来刺击,像战阵之形。一边的伴奏乐队吹筚篥、擂大鼓,声震百里,凛然竦动。伎人们边舞边放声高唱,声韵慷慨:“四海皇风被……千年德水清……戎衣更不著……今日告功成……”
雄浑壮烈的声势激荡下,堂上宾客们纷纷起立,您也坐不住了,跟着站起来,嘀咕一句:“怎么整得跟升国旗奏国歌似的……”
“郎君又忘了,此乃太宗文皇帝御制《秦王破阵乐》,”名妓叹气,“郎君不可妄言,当心坐罪‘大不敬’”。
“…………”
“啊哈哈,这个舞我终于认识了,这是舞狮子,五头獅子一起跳!”
“郎君,这是立部伎里的《太平乐》……”
“这个在小毯子上转圈转圈一直转圈的,是新疆舞吧?”
“那是胡旋……新疆是什么?”
“这是舞剑,总没错了吧?周瑜当年就舞过呵呵!”
“这是公孙大娘剑器浑脱……”
………………
咳,其实呢,不认得这些在唐朝最负盛名、人尽皆知的乐舞,还不算多大的麻烦,最多惹得旁边席上的客人侧目而视,背后嘲笑您是“田舍汉”啥的。毕竟这是由专业半专业的伎人们表演的舞蹈,您只负责围观、评论、回帖就行。
真正让您丢脸,甚至可能带来更严重后果的事,还在后面。
歌舞助兴,宾主谈笑,宴会气氛越来越热烈了。白胡子一大把的主人颤巍巍起身,拿一只鎏金仕女狩猎纹八瓣银杯,案边的婢女立刻往杯中倒满酒,主人擎着杯子就冲您过来了:
“郎君啊,你我这是第三日欢宴了,君可满饮此杯,再为老夫歌一曲否?”
您也慌忙站起来,举起自己的酒杯,正不知说啥好,身后的名妓提点:
“主人劝郎君酒,郎君不辞,但请主人先歌?”
主人抚着胡子呵呵一笑,举杯就唱,毫不扭捏:
“前日君家饮,昨日王家宴。今日过我庐,三日三会面。当歌聊自放,对酒交相劝。为我尽一杯,与君发三愿——”
唱到这里,主人举杯相邀,您还算见机得快,赶紧把自己的杯中酒喝完,耳边才听到主人继续唱:
“……一愿世清平,二愿身强健。三愿临老头,数与君相见!”
一曲歌毕,满堂喝彩。主人笑眯眯地端着杯子站在您面前,看样子没有回席的意思,显然这个劝酒程序还没走完。您这就发呆了,心里暗骂:酒都喝完了,死老头子你不回去还等啥……
名妓之所以为名妓,就是因为她在这种场合反应快、会调和气氛不让宾主难堪。就见她帔巾一拂,娇俏笑问:“郎君怎地还不回敬主人?莫非主人奉上的佳酿太过新烈,郎君入口即醉了么?”
原来是要我回敬他——您在满堂笑声中恍然大悟,连忙向主人敬酒,主人举杯回应:
“劝我酒,我不辞;请君歌,歌莫迟!”
对啦,人家劝你喝酒都是唱着歌哒,您好意思就这么干巴巴的说两句“吃好喝好啊”就完了?唱歌吧你!问题是这种场合,这种气氛,又有主人家珠玉在前,您好意思开口吼啥“菊花残,满地伤”?还是唱“不该嗅到她的美擦掉一切陪你睡”?或者“爱情不过是一种普通的玩意一点也不稀奇”?
(要我说您还不如唱“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算了……)
咳,正经给您出个主意,您呢,摘下自己身上比较贵重的东西,金银玉佩啥的,偷偷塞给身后的名妓,求她出面再给您解一次围。她八成会再让您喝一大杯酒,然后替您唱一曲回敬主人:
“春日宴,绿酒一杯歌一遍,再拜陈三愿:一愿郎君千岁,二愿妾身常健,三愿如同梁上燕,岁岁长相见!”
呼,擦汗,这一场算是应付过去了——可别觉得完事了,下面还有更坑爹的活计。
主人依次唱歌敬酒,客人们也纷纷回敬,歌声此起彼伏,跟堂上堂下的奏乐舞姿交融在一起,气氛欢乐热烈到了极点。突然之间,只见主人席上……
哎哟喂,年纪一大把的白胡子主人,这老不修的家伙,真是喝过头了,他他他他他他居然把酒席一推,站起来扎手扭腿的开开开开开始——跳舞!
神马风气!神马态度!神马世道!贵人大官的威严仪态到哪里去了哟!高门士族的端庄举止到哪里去了哟!尼玛你以为自己是那些乐户贱民啊,还下场跳舞!要不要哥给你丢几个赏钱啊有木有!有木有!有木有!
代表着真理正义的您,内心十万头神兽奔腾呼哮而过,义愤填膺地左右扭头,希望在众多宾客脸上找到跟您灵犀相通的嘲笑鄙视表情,却见别人都津津有味地欣赏着主人的舞姿,不时击节喝彩,竟然似乎好象都觉得这是一种天经地义、理所应当的行为?
没错,一直到唐代,有身份的贵族高官,在宴会上当众唱歌跳舞,还都是一种很正常很风雅很有品位的活动,根本不会有人因此而嘲笑他们。其实别说是贵族高官了,当年李靖灭**的时候,李渊李世民父子开party庆贺,已经当了几年皇帝的李二同学就在席上当众天魔乱舞,太上皇老李给弹琵琶伴奏,大臣们一个接一个地敬酒起舞。同样的场面,十几年后在新太子李治刚得长子的时候,又重演了一遍,当爷爷的李二跑到儿子的东宫去带头跳舞==||||
好吧,爱跳就跳,反正丢脸的不是哥——您注视着主人扭身扬臂、袍袖甩动、旋转腾踏、招手遥送……哎哎,这是啥意思?为什么他越转离哥越近了?直冲着过来啦?这是转晕了头还是啥?他他他他他又想干嘛?救命啊——哥要逃席——
晚啦,老实站起来接招吧,主人这是在向您“打令”呢。
诶诶,至于的嘛,您也不用哭啊……您问“打令”又是啥?这个呢,其实是唐人的一种通俗性叫法,在唐以前它被文雅地称为“以舞相属”,存在时间很长很长啦。
主人在酒席上先起舞,舞到客人身边,示意邀请客人来舞。客人起身,跟主人一起左转右转手舞足蹈一番,再去邀请下一个客人起身来舞……如果主人热情的话,一直要把宴会上所有客人都邀请一遍才肯罢休。
您说您不会,不肯跟主人一起跳舞?还是让名妓娘子替您跳的好?作者俺郑重劝说您,不要拿这个架子,这会被视为对主人的严重侮辱,后果可能会很惨痛。不信的话,回头您去狗哥度婶一下,田玢拒绝灌夫邀舞以后有何感想,蔡邕不肯跟王智跳舞的下场是什么,陶谦跟张盘舞步配合不好的杯具……总之,您不跳是不行哒,硬着头皮上吧。
顺着主人的手势迈步,一步,两步,转圈……再转……继续转……主人退后了,现在您可以独舞啦。
诶,您不要傻站在当地好吧。实在不会,跟着俺的口令来,俺教您一种最简单的舞姿。
把碍事的外衣脱了,**上身,往头上绑个红带子系紧头发,跟着俺喊出声:
“一二三”——拍肩膀——“一二三”——拍胸口——“一二三”——拍胳膊——“一二三”——拍腰背——“一二三”——拍大腿——“一二三”——拍腰背——
干啥干啥?说俺在耍您玩?>_
咦咦,您一边听一边倒是按次序拍各部位啊,怎么光顾着拍胸啦?“一二三”——拍胸膛——“啪啪啪”——拍胸膛——“吼吼吼”——拍胸膛……大哥您知道您这叫啥舞不?——这叫“返祖现象”~ ̄▽ ̄~
结尾的几段唠叨:
其实您呐,今天是运气不好,赶上了主人特别高兴,一场宴会观赏歌舞、邀歌请舞样样俱全。唐代不是每场宴会都必须让主人客人亲自下场歌舞的,有的只让唱歌,有的只让跳舞,有的宴会客人就可以端坐不动,欣赏专业歌舞伎表演就行。碰上特别穷的主人请客,每人一碗白水蔬菜汤,别的啥也没有。
唐代(和唐以前)贵族男子在公众场所跳交谊舞很常见,贵族妇女一般不会在公众面前跳舞(以歌舞技能上位的一些半职业性质的妃妾除外),也没有看到过贵族男女混合伴舞的记载。
那么在非公众场合,比如贵妇们自己的聚会里,没有外男在场,这些女人会不会唱歌跳舞呢?作者俺觉得八成会,因为当时贵族家庭对小孩子(男女都包括)进行歌舞方面的教育,还是挺普遍的现象。有个资料记载说武女皇庆寿的时候,她一堆几岁的孙儿孙女们纷纷在朝堂上跳舞祝寿。
上面说的是矜持的贵族们在舞技方面的表现,平民呢,受拘束更少,公开跳舞的时候更多。唐代民间流行一种“踏歌”,对啦,就是“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的“踏歌”。一般是一群男男女女手臂相挽,有节奏地整齐跺踏地面,边踏边唱歌,气氛非常热烈,高兴的时候能从傍晚一直唱到第二天早晨。
至于以歌舞谋生的职业伎人们,就不多说了,无论哪种活动仪式上都能见到他(她)们的身影。
本篇附图:敦煌壁画中的嫁娶宴舞图
本篇参考资料&深度阅读推荐:《中国古代宴饮礼仪》吕建文编著
九、五色丝缕端午抛,帅哥你往哪里逃
特大喜讯!特大喜讯!本公司今年推出的“佳节特惠穿”系列活动第一站,“穿越到唐朝过端午”现在正式开团!名额为……哦……呃……不好意思……报名人数已经满额了(擦汗,三秒钟刷满人,真夸张哈~)。欢迎您在七夕节继续参团,现在开始接受预定。
为使您了解“佳节特惠穿”系列活动的穿越质量,本公司在此放出端午穿的详细说明,有兴趣的请往下看。
当您穿越成功醒来时,也许发现自己正在船上。摸摸自己,确定性别为男,出舱照照水面,发现是一个膀大腰圆、面白有须的唐代帅哥,不错,这回运气挺好。
出了舱房跟同道人闲聊,慢慢套话,知道了自己姓万名楚,原本是京都长安人氏,现任扬州司马。端午节快到了,这一趟旅程,是替扬州刺史某往长安进贡“江心镜”和其他节礼去。
“江心镜”是神马呢?
您找借口在这一串长长的船队里溜达来溜达去,希望趁人不注意时能偷窥一下中间那条大货船上绑扎得严严实实的箱子,但是船上守卫警惕性高,包装又太厚重结实了,不可能自己扯开(您在心里吐嘈:喵的穿越前老子网购时快递公司也这么负责任该多好)。
没奈何叫奴仆打了一瓮酒,寻个晚上,请船队里的“进镜官”过来,几大碗黄汤下肚,灌得他晕乎乎的,跟您透露机密:
扬州的能工巧匠本来就天下闻名,铸镜师吕辉更是个中高手。某年他在铸镜时,突然来了个老人,自称姓龙名护,会造“真龙镜”,进入铸炉室,闭关三天,再开户门时,老人踪影不见,炉前留下一幅素绢,上写:“盘龙盘龙,隐于镜中。分时有象,变化无穷。兴云吐雾,行雨生风。”
吕辉于是把这个铸炉搬上大船,停泊在扬子江心,当年五月五日铸成了一面宝镜,进献到宫中。宝镜径九寸,青莹耀目,背后有盘龙纹饰,据说几年后天下大旱,有道人持镜作法,镜背的龙口忽吐白气,须臾满殿,甘雨如注……自此以后,扬州每年五月五日都要在江心铸一批铜镜,打磨历年,于次年端午前进献京师。
当然了,封疆大吏给皇帝送礼,光送镜子太寒酸了,船队里还装了金银彩缎、美食药物、江南特产、珍禽异兽,由您这个司马摄进献使统领着,从扬州上船,浩浩荡荡入邗沟,转淮水,进通济渠,白天迎风拂柳,晚上弄月吟诗,一竿子直插到洛阳。
从洛阳走水路进关中不太容易,得弃舟登岸,把货物搬到车上,由陆路入潼关,在四月底运抵长安。
时近端午,长安城里已经很热了。您在烈日灼烤下,押送这一队货车走在黄土飞扬的宽阔街道上,送往宫城里的中藏库去收储,又要把贡品的清单奏状上报内侍省,转呈皇帝老儿笑纳,非常辛苦。
但是这还不算完,根据我天朝自古以来的潜规则,地方进京的贡物,光送给皇帝那是绝对不行的。早在扬州上船的时候,您的上司扬州刺史就命人把贡物分成n多份,一色色打点好,这一车送李相公,那一箱送张尚书,那一抬送杨阁老……随礼物致送的往往还有刺史的亲笔手书信柬,少不得也得由您这个进献使一一上门、拜望到位。
吃人嘴短,拿人手短,收礼的也不能白收,各家主人都跟您客气了几句。虽然大部分说的都是“近日时气真好啊哈哈哈”之类的闲扯,但也有那与刺史交情颇深的,屏退了左右,低声告诫您,过几日陛见时要留心:
“某听闻京中传言,有御史参劾扬州府,端午竞舟劳民伤财、耽误农时。使君在御前对奏时,玉音或垂询此事,使君宜早做筹备。”
您立刻头大,心想哥刚穿过来没几天,能听懂你们叽叽哇哇说些啥就不错了,还要替哥都不知道长啥样的领导应付皇帝审问啊?那御史也真是吃饱了撑的没事干,人家过端午节赛个龙舟,又碍着你哪疼了?为这事还写个奏状弹劾,唐朝的纸不是很贵吗?你浪费不浪费啊!喵的碳排放增加全球变暖都是你造成的……
一边心里暗骂,一边还得谢过人家这位好心好意的提醒,至少让您有了提前准备打小抄的时间。一出人家府门,立刻找来从扬州一路同行过来的同僚,问问,那劳民伤财的端午竞舟到底咋回事?
这同僚是个土生土长的扬州人,很轻蔑地说,俺们端午的龙舟竞渡已经玩了一千年了,能有啥事?那御史是个没见过世面的北人,去年奉敕巡视江东,被俺们竞渡的盛大场面给吓到了,一拍脑袋就觉得凑这么多壮丁来划船,肯定会耽误种田养蚕,再加上——咳咳,大概是对俺们刺史送的程仪不满意?反正回京以后这是成心找事来了。
咱们扬州的龙舟竞渡比长安洛阳场面还大吗——一句话问出口,您马上觉得自己脑筋秀逗了。江南水乡,到处都是河流船舶,当然比以旱地为主的北方更适合划船赛舟。
除了荆湘之地(约在今天的湖北和湖南省啦),天下没一处端午竞渡的盛况能跟咱江东相比——同僚傲然回答。随后又眉飞色舞地谈起家乡风俗,几家几户凑钱买龙舟,下水前先三牲六畜吹吹打打地祭船。船头船尾涂油抹朱点画龙晴是必须的,那富贵高门甚至连划舟丁夫的衣衫上也给涂满桐油,以免溅水湿了衣妨碍力气。
到得五月五日,江边早有无数人家搭起彩楼、席棚,两岸绵延十数里,内中挤满盛装华服的乡民仕女,一早就等着观赛。官府在龙舟出发点立起红旗,在终点扎一座驿楼牌坊,坊上挂起锦标。鼓声三下,红旗开处,龙舟两两跃出,飞光逐电般在水面上滑行。两岸丝竹箫笙大作,喊声如潮,和着船头鼓声、舟夫的号子声、浆叶击水声,交织成一年一度让人兴奋狂醉的舞乐。忽然驿楼处声如霹雳山呼海啸而起,乃是一舟已到终点,鼓手抡起鼓槌打下了锦标,紧紧捉住飚扬示意,赢得一波又一波喝彩欢呼。
端午前后数日,江中总有龙舟两两竞速,优胜者官府赏给彩缎,端午正日“打标”者加赏银碗一双。自屈大夫投江后,年年如此,江南百姓视为天经地义理所当然,又有什么好弹劾的?
虽然这么说……到底几个同僚凑一起商量半天,帮您拟好了回奏天子的言语,您这才稍稍放心下来。
随后几天,据说您这个长安人氏出京做外官,已经有很多年啦,好不容易回一趟家,亲族旧友少不得也都来登门探视,彼此酬酢往还,上上下下忙得不可开交,时间就这么过去了。
到了端午节正日,宫中开宴,又向三品以上重臣和封疆大吏们颁赏节赐,您的上司扬州刺史也在受赐名单中。少不得您又得代表他去进宫参宴、受赏、谢恩,天子见有扬州来使,果然随口问了一句:听闻江南端午竞渡糜费过甚,危害农事?
您赶紧拿出准备好的一套说辞,什么乡人竞渡乃是为了共祝太平盛世祈愿天子万年啦,什么南人千年积习如此万一禁断恐惹是非啦,什么扬州百姓深信端午蛟龙出水危害人间须得以舟竞压祟否则六畜不宁啦……死说活说,总算哄得皇帝龙颜大悦,不再理会此事,还顺手提起笔来,在一柄白团扇上写了一个大大的“龙”字,命您把团扇带回去赐给江南刺史。
这算是殊恩异赏了,顿时惹得殿上各与宴臣子啧啧称赞大为羡慕。就有那饱读诗书的宿儒出班奏颂,说是贞观年间太宗文皇帝曾在端午节以飞白书亲笔御题“鸾”“凤”“蝶”“龙”等字样于素扇上,颁赐长孙无忌、杨师道等亲旧大臣,清俭儒雅传诵至今,不意今日又见盛世佳话,我圣上机钤盈握,日月在躬……
下面的一堆文言掉书袋您就懒得听了(听也听不懂),叩头谢恩从宦官手上双手接过团扇,心里想着怎么才能把这薄薄的玩意完好无损带回扬州……包装也是一门技术啊。
除了这把破扇子以外,皇帝回赐扬州刺史的还有:
黑玳瑁腰带一条(这是给文官的,武官赐黑银腰带);
百索九子粽一匣,九个小粽子串在一起,样子倒蛮好看,您默默内牛:尼玛这么热的天气叫哥带着吃食走几千里去送人,半路不馊不坏才怪,皇帝老儿你还不如赏一坛子泡菜,哪怕叫送到海东半岛去也不怕;
菖蒲、艾叶、雄黄、钟乳等药材各一小盒;
五彩丝缕一束。
总的来说,跟进贡的东西相比,亏大了……更让您郁闷的是,这些全是给您上司刺史老大的节赐,没您的份儿,您就是个传说中的快递员……
耗到赐宴结束,殿上官员们谢恩散出,一个个都面有喜色仿佛飞鸟出笼,呼朋唤友追欢逐乐去,这才真正有了点过节气氛。您在长安人缘还不错,就有亲朋故旧也来相邀。
您刚过了龙舟回奏那一关,感觉有点累,刚想谢绝,这旧友神秘兮兮地搂着您的肩膀问:
“想去看狐仙不?”
“狐仙?”您顿时来了兴致,“哪里有狐仙现世?”
“还记得王九那小子不?”旧友笑问,“他在宋州刺史任上得了上考,进京待迁转,倒不算什么。可人都说他带来长安的一位新妇,是半路遇到的狐仙,今日正好端午,何妨同去一探究竟?”
这么好玩的事,您当然要掺一脚!当下满口应诺,吩咐下人把赐物好生送回家中,妥善收藏,自己上了马跟着旧友往王某家里去——不过您想过没有,大家为啥要在“正好端午”的时候去打探什么狐仙蛇妖之类的东西?
端午节之后就是正经的夏天了,气温升高,蚊虫滋孽,容易流行瘟疫。古人把五月五日叫“恶日”,认为这一天邪佞当道,五毒并出,于是家家户户梁悬艾草、门插蒲剑、佩石榴花、饮雄黄酒,就是您从扬州护送进京的那一批“江心镜”,也是因为宝镜本来有照邪辟恶的意味,特选五月五日铸成又附会了点神话,更成了贵重的皇室贡品。
在这种到处都是镇邪禳物的环境下,那些妖魔鬼怪似乎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施展法力大概比平时更困难,于是正气凛然的捉妖使者纷纷出马——比如您一行这四五个青年郎君。╮( ̄▽ ̄)╭
您几位呢,说好听点,都是体格健壮胆大艺高的贵人,说难听点,就是没事找事闲得蛋疼的京城恶少。相约打马到了王九家门口,门阍通报进去,等候主人的时间里,您仔细地侦查了一番周围环境,不由得胸口一窒菊花一紧。
只见王家的乌头大门上,依样葫芦地悬着一大束胡蒜和编结成人形的艾草,菖蒲的叶片修成剑形,倒插门边,更有那长长的五色丝线缠绕成缕,随风飘荡——正经人家的端阳辟邪物应有尽有,一件不少,看来王家娘子根本不怕这些啊,定是个法力高强的千年妖狐,十分不好对付。
正想着,主人宋州刺史王某迎出来了,满面春风地热情寒暄,一个个让进正堂去坐定。
家下显然本来也准备了不少端午节宴的酒水吃食,奴婢们铺席设案,将些粽子角黍、蒲酒酥饧类搬上来,宾主开怀畅饮欢谑说笑。堂上又设了近年来京中最流行、据说是从宫里传出来的“射粉团”戏:剥开几个用艾灰汁浸泡过的黄米角黍,切成小块粉团,放置在大漆盘当中,让客人们用特制的纤小弓箭来射粉团,射中者得食。
粉团表面滑腻,切得又小,箭头一触即歪,能扎进去并不容易。有精于此道的贵公子一箭射中,满堂欢呼,射中者也面有得色,拿起箭枝直接将箭上的粉团放进嘴里,咬下大嚼。
很热闹,很欢乐,不过,你们这一行可不是为了吃粽子而来的。
酒酣耳热色心上头,最沉不住气的客人终于涎着脸向主人挑明:“听闻七郎新纳的娘子知书懂礼,貌若天仙,可否请出来让愚弟等拜见阿嫂?”
王某倒也毫不意外,呵呵一笑,爽快地命奴婢入内“去请娘子出来见客”。
等待整妆的时间里,宾主略谈些结缡经过,不过是王九进京路上夜宿古寺,巧遇美人,女子自言家资万贯、父母双亡、投亲不遇、暂栖寺庙,见郎君气宇轩昂心生爱慕自荐枕席愿为婢妾云云。正说得高兴,屏风后环佩叮当,两列婢女依次步出,中间簇拥着一位袅娜佳人,向满堂宾客盈盈拜了下去。
来客纷纷起身还礼,长揖回应“娘子万福”。王某也站了起来,一一介绍过来客身份,示意女子坐往自己身边,又请客人们重新归座。两下里打量,女子丰姿端丽,衣饰贵重,举止高雅自若,与寻常贵妇人并无甚差别,只一双美目明若秋水,偶然间眼波一荡勾人魂魄。
她并不是空手出来的,两列随行婢女手中都捧着朱漆盘,盘上堆了些锦囊、香合、花草、人胜,一份份赠与来客。这“狐仙”也向客人们逐一敛容致敬,到您面前,一名身穿红裙的婢女奉上一盘赠仪,她的女主人说:
“新妇上万郎续命。”
您吓了一跳,以为“续命”就是“纳命来”的意思,再一看别人都神色如常,女主人温颜微笑,不太象要出手取您性命的样子。红裙婢女放下漆盘,拿起盘中那一束由红、绿、蓝、黄、白五色丝线结成的绳缕,亲手为您缠在臂上,嫣然一笑,明眸流转,香风袭人,行云流水般轻盈退下……
咳咳,那啥,口水擦擦,这里跟您讲讲“续命”是咋回事……婢女给您系上的这五色丝线,又叫“朱索”、“长寿缕”、“续命缕”等等,是唐代最常见端午节厌胜佩饰,一般要挂在门上、悬在床上、缠在臂上,说是可以防止被恶鬼捉走或被兵刃所伤。后来词义扩大,凡在端午节送人的礼物,都统称“续命”,“新妇上万郎续命”的意思就是“我这个做了人家媳妇的给您送上这些礼物祝您长命百岁”…………喂喂,客人,您在听吗?
“狐仙”带出来送赠仪的这些婢女,原来也是她所豢养的家伎,把续命礼送完后,振衣整队,丝竹声起,一列一列地翩翩起舞。您的眼睛一直盯着刚才给您系续命缕的那个红裙女,她在回腰旋身之际,也向您这个大帅哥频送秋波,您二位的眼神嗞啦啦在空中激出上百万伏的电弧……
红裙女头梳双鬟,弯眉颦黛,朱唇点靥,低胸上襦袒露出大片雪白肌肤,轻纱阔袖随着舞姿飘荡来去,柔媚婉娈,迷离似醉,您自穿越以来从未见过如此动人的美女,不由得三魂七魄统通通飞上天际,眼睛里除了这一抹曼妙身姿,世间万物皆归尘土了。
手抚着臂上的五彩丝线,尼玛管她是狐狸精还是蛇精还是蜘蛛精啊,哥就是迷上这妞了行不行啊!今儿不让哥把她带走,哥就死活不出这大门了,你怎么地吧王九!给个痛快话!
好,主人王某击案喝彩。万司马既一见钟情,小弟岂惜一妓?但请郎君即席赋诗一首,若果然文采典丽情深义重,弟连此女妆奁一并奉上,如何?
穿越唐朝的终极保命技能——做诗,又派上了用场。如果您是经过本公司魔鬼特训的客人,此刻脑内一搜索,顿时大喜过望,起身团团一揖,昂首吟咏出传诵千古的警句作结:
西施谩道浣春纱,碧玉今时斗丽华。
眉黛夺将萱草色,红裙妒杀石榴花。
新歌一曲令人艳,醉舞双眸敛鬓斜。
谁道五丝能续命,却知今日死君家!
本篇参考资料&深度阅读推荐:《唐代的节日与风俗》张宏梅著
十、想去华清池偷窥李世民武则天洗澡的看过来
唐穿业务又开张啦,这次是人体艺术爱好者组团穿越。不过不但没折扣,还整体提价啦,因为他们穿越目标要求太高——要去骊山华清宫围观皇帝后妃们洗澡,偷画人体素描>_
(小业务员俺真不理解,那一个一个大肉球有啥可画的啊~)
说到骊山的温泉浴池,倒真是穿唐者欣赏人体艺术的不二圣殿。这处古老的温泉,从秦朝阿政的时代起就被圈地建设为皇家专用洗浴城,到了唐代,首席八卦娱记、以文风浅近表白肉麻著称的白居易大神更是在自己的文艺作品里大打植入性广告,尺度打擦边球,内容香艳无比: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对不起根据大唐法律法规您的输入结果不予显示。”
咳,大唐礼部工信司威武……总之呢,唐朝一建立,从第一代皇帝李渊开始,就喜欢往骊山温泉宫跑。特别是在冬天,下点小雪,泡在露天的温泉池子里,脑门上顶块毛巾,喝着水上木托盘里飘来的清酒,别提多惬意了……(公司负责人出面拖走这只劳累过度的时空感混乱鹿:对不起大家哈,这鹿反穿到泥轰去了,请无视上几行字。)
抽醒鹿需要点时间,咱们先进一段广告,广告词抄袭自华清宫导游解说词:
骊山是著名的风景区,“骊山晚照”是长安八景之一。骊山自古都是文人墨客讴歌和历代帝王游幸的场所。因为骊山是一座死火山,故而温泉较多,早在3000年前的西周时期就成为帝王游幸之地。
相传西周幽王曾在这里修建“离宫”;秦始皇利用这里的温泉建造了“骊山汤”;汉武帝时,将这里加以修葺,扩建为“离宫”即别墅;隋文帝重加修饰,“列植松柏数千株”。到了唐代,唐太宗大兴土木,营建宫殿汤池,起名“汤泉宫”;唐高宗改名为“温泉宫”;唐玄宗天宝六年,改汤造林,环山建宫,宫周筑城,改名“华清宫”。华清宫的规模在唐玄宗时达到鼎盛。
回到穿越现场,您看,上面说得挺清楚了,李世民、唐高宗(和武则天)以及唐玄宗(杨贵妃)都在骊山温泉泡过澡,理论上咱们穿到骊山行宫里,顺着时间线走,可以一个个偷窥到他们这几代皇帝。
但是呢,业务员鹿提前跟您打声招呼,就是偷窥唐玄宗李隆基那一对洗澡,难度要比前两者大得多,需要加钱。本公司一向明码标价,额外收费项目穿前单独列出,供客人自主选择、透明消费,您可不要向时空管理局投诉本公司欺诈顾客哦!
您问为啥偷窥李隆基难度大?(因为他的体重是他曾祖爷爷和奶奶的总和么……)原因倒也很简单——明皇陛下是在室内洗澡的,而太宗武后他们是露天洗澡。
您想想,露天的话,只要接近浴池几公里内,本公司再给您配备个高倍望远镜,就齐活儿了,风险比进入有卫士把守的李隆基的澡堂子(并不大)要小得多,当然收费也就低得多啦。
您不相信李世民武则天会厚颜无耻胆大包天到在户外洗澡祼奔?╯﹏╰b不好意思,骊山温泉的考古发掘成果显示,那俩还真就那么胆大皮厚(对自己的身材和颜有自信么?)
李二陛下扩建“温泉宫”的时候,给自己修建的“御汤”,是一座不太规则的长方型浴池,约有半人多高,占地面积有100多平方米,说是目前国内发现的最大的御用汤池。池子旁边的更衣室有屋顶有墙,还有地下的供暖管道,但是等李二陛下脱光衣服出来,扑通一声跳进浴池里(哇,好大一片水花),池子上空却是没遮盖的,他老人家白天抬眼可以看天空看云看树看鸟,晚上抬眼可以看星星看月亮,如果下雨下雪……呃……侍御医在哪里?快来把这个不怕伤风感冒的不要命家伙架走……
从目前的资料看,直到玄宗李隆基时期,才修建了在室内泡温泉的池子。那么在他之前,武女皇来骊山的时候,无论是跟那谁谁、谁谁、谁谁谁洗鸳鸯浴,还是自己一个人享受,八成还是在露天的池子里泡着。
唉,罗嗦了这么多,还没说到正题。如果您想穿唐去偷窥这些陛下们洗澡,该怎么做捏?
这个首先要取决于您穿越后的性别。如果您穿成了千娇百媚的贵族家小娘子——
荒淫**的皇帝们总会时不时征选美人进**,到时候您或者让家人主动送您入宫,或者提前造造势,大肆宣传您家这有一位才貎无双的美女堪伴君王啥的,要进宫还是不困难。入宫以后,就算没法得宠,只当个普通宫女,耐心地等机会,估计怎么也能偷偷靠近皇帝身边几次。
要是您穿过去的父母双亲特别慈爱,死活不同意送您入宫,而您的偷窥**又强烈到了丧尽天良的程度(喂喂),您可以考虑诬告自己家谋反==|||。谋反主犯家的女眷,通常会被“没入掖庭”,也就是被抓到宫里去当女奴干活,不管怎么说,这也算入了宫,有了接近皇帝的机会……(哎哟……鸡蛋西红柿都很贵哒,同学们别砸了,好浪费tat)
如果您穿越成女生,但是落点坐标错误,生到了平民甚至贱民奴婢家里,也不是没有补救办法。勤学苦练歌舞才艺,把名声打响,然后被选入教坊,做个“太常音声人”“内人”之类的歌舞演员,就有机会入宫给皇帝表演了。特别是在玄宗年间,李隆基同学就在华清宫里专门建了一座“梨园”,亲自在那里训练歌舞艺人们(为了训练出一身汗以后直接去洗澡方便?),那您就可以趁人不注意,溜出梨园到隔壁的“莲花汤”去现场目击李三郎扒灰哔——————————
我喵,大唐防火墙还挺敏感,咱就不说男女间相互偷窥的事了。说说您要穿成了男身,该怎么【纯洁正直】欣赏皇帝们的人体艺术。
最简单的办法,穿成太监、穿成皇帝本人、穿成皇帝的婴幼儿子跟老爹共浴(好吧,最后一种情况也不多见,可行性不太好)。这种穿法只考验落地坐标准确度,不涉及穿越后的技术含量,没啥可说,请谨慎选择时光机驾驶员就好。
概率比较大的还是穿成大官贵族家子弟哈,当然了,贵族家也是分成三六九等的。在唐代,五品以下官员算是“低级官员”,这些人家的子弟,能近身去围观皇帝私生活的机会就很少。
那么五品(含)以上官员的儿子,要通过什么方法去接近皇帝呢?
笼统地说,去当各种各样的皇家侍卫╮(╯▽╰)╭
那啥,腐女们的脑补先消停会儿,唐代没有“影子侍卫”这种东西。五品以上子弟当侍卫是要通过公开、公正、当然(对平民子弟来说)绝对不公平的选拔,选上了以后也是一堆人一起值班干活(唐代叫“番上”),很难自己一个人偷偷摸摸跟主人搞个啥……
咱们具体来说,假如您穿越成了一位官员的儿子,当您长到二十一岁时,您父亲在当“太子中舍人”,正好官居五品,您就可以去吏部和兵部报名,要求去当一名“翊卫”。
翊卫是啥呢?他们和勋卫、亲卫一起,并称为“三卫”,简单说就是级别不同的皇家卫士。
一个“翊卫”卫士的品级是“正八品上阶”;如果您父亲是“秘书少监”之类的四品官,或者您爷爷是六部尚书中的一位(三品官),您就可以去申请一个“勋卫”当当,品级高一点,是“从七品上阶”;再给力点,您干脆穿成三品官的儿子或者二品官的孙子,那样就能做“亲卫”了,正七品上阶。
您说啥?才七品、八品,官职太低了?庐山瀑布汗,您以为在唐代混个官职容易啊?
那些没有老爷子门荫的科举考生,十年寒窗苦读,一朝春风得意中了进士,可着劲儿满城撒欢打滚,滚完了以后去当官上任,您知道他们当的是几品官不?九品!在京城只能当个图书馆管理员研究一下马列主义(咦),在外县只能当个编制内最低级的县尉!在基层摸爬滚打十来年,运气好了升官升成县令,都是几万十几万人的父母官土霸王了,您猜是几品官?七品!跟个刚出社会的官二代平级!啧啧,人比人气死人呐。
回来还说三卫,您呢,拿着老爷子的户口本啥的去要求当皇家卫士,有关部门审核了,认定您出身没造假,但还得看看您本人,是不是适合给皇帝太子们牵马守门。
先看长相,基本的要求是横平竖直仪表端正,水桶腰肉包子脸更好,长成葛优小沈阳那样八成会被刷掉,太给我大唐盛世丢脸抹黑了○( ̄﹏ ̄)○
然后听您说几句话,声音要清楚有力,口音要接近当时的官话“金陵洛下音”,地方口音不能太重,否则跟您的保卫对象交流起来容易出麻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