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演绎罗烈烈地壮河雄分韩晋,潼关高压秦王头。§笔趣阁
WWW.Biquke.Com§江吞绝壁云截岸,霸气横秋贺兰沟。天外天,楼外楼。六郡三关,山川形瘦。
故地陈迹烟衰草,《凉州》曲打寂寞舟。来也东风,去也东风。疏影危亭,依旧空空。
————调寄《潼关古》故事天下国势,盛者未必不衰,衰者未必不盛。昔日夏苗,嗷嗷尧舜,今日南海,光耀中华,五千年弹指一挥间。周室本乃西戎北狄,窍据中原以承正统。及至周王德衰力疲,诸侯坐大。春秋便起五霸,轮流当政。五霸当中,晋国最盛,无奈地壮河雄,盛极必衰,分裂为韩、魏、赵三国,晋室一去不能复返,这叫自生自灭。秦本西羌狄戎,游勇西陲,有楚王成就霸业,方始有秦国称列诸侯,但秦能急起直追,终成王业,这叫衰者能盛。及至战国,周姬王室畏缩于洛阳之内,已不及小小的中山国侯爷了,这叫盛者未必不衰。想当年,周武王所封的一千八百国,至此只剩几十个国家了,其中已有一半被楚国所吞并溶化,成为两千年来中华天下的南、北分野。到了此时,能有资格在天下称雄的数来也就只有八个了,它们就是楚、秦、齐、魏、赵、韩、燕、越。而魏国先得天时,且得地利和人聚,重演春秋而霸王天下。然而,楚自庄王问鼎中原,齐自桓公雄立以来,一直想着统率诸侯而称霸,而秦则欲承周室,窍据中原以主天下。看来,头戴霸王冠的魏惠王是要接受楚、齐、秦、赵、越的挑战了。那么,谁有资格接过魏惠王的霸王冠呢?纷纷天下,当然也就是楚、齐、秦三国了。
楚自宣王以来,休战养息。当是时年,三晋魏、赵、韩和秦、齐二国势力与日俱增,相互竞逐,尤其以魏、齐二国为盛。而魏惠文王东征西讨,南侵北战,成了天下霸王,威摄天下。当时楚、秦二国为姻亲,相互照应,共同抵御魏、齐的南侵和西征,并取得了商洛、泗上的胜利。楚宣王五年,三晋魏、赵、韩西征伐秦,秦与魏、赵战于陕北、河西,与魏、韩战于洛南,三晋连手,打得秦军节节败退,魏军取河西的华阴、潼关,赵军夺陕北的榆关、延安,韩军取关东的灵宝至潼关。在陕西东南部,魏、韩二国连手,大败秦军于洛南,兵指商州古道。楚宣王闻讯,随举兵十万,经少习关(武关)、商邑(丹凤)至商州,大战韩、魏联军。翌年,楚、秦十八万联军于商州丹阳击退魏、韩二十万联军的进攻,并于同年在洛南大败魏、韩联军,魏军败退至潼关、安邑,韩军则败退到洛地三川。当时楚为大国,地阔三千余里,将兵七十余万,与秦国世代为姻亲。于是,楚宣王随将商州古道以北的广大地区让与秦献公,秦献公铭感五内。及后,楚宣王挥师北上,与魏军战于鲁阳、禹州,大败魏军,夺回鲁阳、禹州二地,围困魏军于许昌。秦师则与魏军战於石门、少梁,秦军虽然大败魏师,但还是不能夺回河西之地。
数年以后,秦献公卒,其子孝公立,是年二十一岁。秦孝公元年,秦国河山以东的强国有六,齐威王、楚宣王、魏惠文王、燕悼王、韩哀侯、赵成侯并峙。淮北、泗上之间仍有小国十余个。楚、魏、韩与秦接界。魏筑长城,自今天的陕西华县西北,北沿洛河流域,经靖边、榆林,东北到河曲一带,北边据有上郡之地。楚自汉中、上庸,南有巴巫、黔中。周王室微,诸侯争霸,竞相兼并。而秦国仍然荒僻在雍州,东受魏欺,南要楚扶,不能参与中原诸侯的会盟。秦孝公于是勤政俭朴,广布惠施,招兵买马,昭明功赏。并诏告天下说:“昔日我秦缪公自岐山、雍州之间,修德行武,取关中,陕北,东平晋乱,以黄河为界,西霸戎翟,广地千里,天子封伯,诸侯毕贺,为後世奠定君国大业,这是多么光采荣耀的事呀!忆往昔,厉、躁、简公、家事不宁,国家内忧,未遑外事。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天下诸侯都看不起秦国和秦人,这是多么可恨的事呀。献公即位,镇抚边境,徙治栎阳,且欲东伐,复缪公之故地,修缪公之政令。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於心。宾客群臣或天下志士仁人能出奇计使秦强盛者,吾且尊其长官,并与之分土,同享盛事佳音”。接着,便出兵东围陕城,西斩戎之獂王。无奈,魏惠文王乃天下至强,秦孝公无力与之对敌,反屡受魏国欺负。
当时卫鞅闻秦孝公天下诏,即砸锅卖铁,四处托人,得以进见秦孝公。卫鞅,本乃卫国人,为了名利,不惜出卖妻女祖宗,卖主求荣,臭名远扬。先是托人拜见魏惠文王,为了讨好魏王,断绝卫籍,改姓魏名鞅,以示忠诚。当魏惠文王详听卫鞅的所谓富国强兵之术后说:“你可闻仁者无敌,义者无坚不摧”?随不用卫鞅。卫鞅到秦,又改姓秦名鞅,秦孝公召见卫鞅,得以重用。因此,卫鞅开始变法修刑,对秦民施以种种惨不忍睹的酷刑。凶吏酷刑的结果只能把秦民当成杀戳的工具,卫鞅的以交割人头和掠地夺城而记军功,表面上秦军很勇猛,但却无一不是名利熏心,把头颅当饭吃,灭绝人性。于是,秦国及其军队从此赢得了虎狼之国、豺狼之师的称号,这与秦孝公的所谓孝字号大相径庭。但是,当真把人训练变成恶狼就能无敌于天下吗?秦臣甘龙、杜挚不以为然,对孝公说:“秦欲东出,会盟诸侯,首先应消除中原百姓对秦的误会,行大义于天下,布德泽于万民,取仁信于四海。这才是富国强兵之本。卫鞅之法,乃无君无父之术,等到秦国霸主天下的时候也就到了强弩之末了”。秦孝公急功近利,遂不听甘龙、杜挚等人的劝告。
楚宣王十六年,魏惠文王兴兵南侵,与楚军决战于许昌之南和方、叶西北的禹州、古城,双方投入兵力各二十万军,楚军在许昌之南大败魏师,韩哀侯出兵十万帮助魏军打击楚师,楚宣王见状,随收兵退守方、叶,汝州、禹州、古城又被韩、魏军队所占领。卫鞅则乘此机会,率秦军东进,与魏军战于河西,大败魏军于华阴,兵指潼关、韩城和安邑。这时,魏军因主力在许昌、禹州与楚师胶战,华阴、河西的防守相对薄弱。魏惠文王闻讯,急从晋城、晋中调二十万大军进安邑,于韩城、潼关大败卫鞅,击退秦军的进攻。卫鞅随率军南下,攻击洛川的韩军,拓地至商南以北。
楚宣王二十七年,也就是公元前343年,魏惠文王命大将军庞涓率三十万大军伐赵伐齐,齐威王用孙膑退避减灶,示弱骄兵和声东击西之计,于马陵大败庞涓,三十万魏军几乎殆尽。魏国因连年征战,再经此一败,随元气大伤,由盛转衰。魏惠文王天下霸主的地位已开始动摇,齐威王更是趾高气扬,以为天下霸主非他莫属了。卫鞅则乘机率领二十万秦军东进打击魏军,意图攻取魏国的河西之地,赵军也乘机尽出邯郸,南下攻取魏国的安阳。魏惠文王面对齐、赵、秦三国的军队入侵,随命大梁、濮阳魏军迎战齐师,魏公子卬率安邑、洛阳的二十万魏军迎战卫鞅的二十万秦军,自己率军迎战邯郸的赵军。后因魏公子卬受卫鞅欺诈,兵败河西华阴,随向齐王割地求和,同时让出安阳给赵国,以求罢兵言和。哎!魏国刚刚兵败马陵,死伤二十几万兵,现在又兵败河西,损师十万,国势更是一年不如一年了。
魏公子卬是卫鞅的生死之交,想当年,卫鞅落魄,魏公子卬给卫鞅以极大的帮助和接济,没有魏公子卬的帮助和接济,卫鞅早已饿尸在魏国街头。魏公子卬率安邑、洛阳二十万魏军的先头部队与卫鞅的前锋部队遭遇于华阴,卫鞅以为他所训练的豺狼之师所向披靡,随擂鼓出战,五万秦军狼嚎着扑向魏军,只见魏营中一员大将杀出,纵马挥刀,直奔秦军,五万魏军先头部队,随着向秦军冲杀过去。这员千军勇将就是魏国名将魏邯,年纪已四十开外,下巴一把白色长胡须,只见他长刀挥舞,毫光数丈,连斩秦军数将,冲杀秦军,如入无人之境,但见其长刀所向,秦兵头颅滚滚,鲜血四涌,魏军一见,士气如虹,打得秦军连连后退。魏邯一见卫鞅,长刀直指,大声疾呼:“无耻卫鞅!卖主求荣,无君无父,待我取你这三姓贼的狗命”。说完,双腿一夹,纵马挥刀,直取卫鞅,吓得卫鞅掉头就跑,秦军将领一见,急奔过来保护,魏邯白须抖动,大呼:“挡我者死”!长刀横扫,刀风飕飕,数名秦将应刀落地,卫鞅乘机逃进阵中。只听西、东方向战鼓擂动,原来是卫鞅的大队人马和魏公子卬率军前来接应,卫鞅随鸣金收兵,败退三十里。翌日,双方列阵,卫鞅趋马向前拱手说:“魏公子!卫鞅有礼”。魏公子卬说:“你我生死之交,我待你如何”?卫鞅说:“公子待我,恩同再造”。魏公子卬说:“既如是,何故背我,兴兵犯魏”。卫鞅说:“我有迫不得已的苦衷,请公子看了这封书信,一切也就明白”。说完,随掏出书信,投给魏公子卬,然后率军回营。魏公子卬回营,拆开书信,上面写着:“秦孝公无道!以家眷相胁迫,逼我率兵攻打魏国,我与公子生死之交,公子待我,恩同再造,我卫鞅就是粉身碎骨,也难报公子的大恩大德,怎敢背信弃义,今公子前来,正好明证我心。今夜三更时分,我与公子里应外合,共破秦军。鞅若有欺骗公子,它日必不得好死”。魏公子卬看后很是感动,大将魏邯说:“卫鞅为了名利,不惜出卖妻女祖宗,卖主求荣,这种人的话怎可相信呢”?魏公子卬说:“我待他亲若兄弟,今卫鞅以咒盟志,我怎可以小人之心而度君子之腹呢”?遂不听,随令三军将士三更时分,杀进秦营,接应卫鞅。果然中计,魏军陷入埋伏,大败而归,魏公子卬被虏,大将魏邯率军败退潼关。卫鞅随以魏公子卬作交换条件,逼魏惠文王割出河西之地。魏王爱子心切,只好将黄河以西割给秦孝公。卫鞅良心泯灭,也应咒语,果然不得好死,受五马分尸,雷轰电击,这是后话。自此以后,秦孝公对卫鞅的看法在内心里已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楚宣王二十八年,也就是公元前342年,时淮北、泗上之间仍有十几个小国,楚宣王率三十万楚军东进淮北,齐威王则率二十万齐军南下泗上,越王之侯也率二十万越军出广陵(扬州),北上淮北,就连宋君偃也率军十万东进徐州,四**队为争夺淮北、泗上的千里膏腴之地而展开了激战,楚宣王审时度势,首先与越王之侯的二十万越军战于淮北,于江苏的淮安、盐城大败越军,越王率着败兵退回广陵。楚宣王随挥师北上,于徐州大败宋军、齐兵,夺得了徐州,宋君偃率着残兵败将逃回商丘。然后,楚军与齐军大战于枣庄、临沂,双方相持数月,互有胜负。最后,楚军集中优势兵力,于枣庄大败齐军,接着又在临沂打败齐军,齐军向东撤走,夺得了山东日照、江苏连云港等海岸地带。淮北、泗上争夺战以楚军全面胜利而告终,除了山东的几个小国外,淮北、泗上的十几个小国尽入楚国版图。
正当楚宣王与齐、越、宋三**队大战淮北之时,卫鞅不顾楚秦姻亲联盟,竟率着二十万秦军,乘楚军主力东进,于蓝关兵分二路,一路东出洛南,一路东出商洛古道,二路秦军会合于商州,赶走商州西南面丹江一带的数百楚军,接着又挥师东出,夺取具有数千楚军把守的丹凤和少习关(武关),并派大军驻守商洛、丹凤和少习关。把丹江以北,少习以西,连同整条商洛古道并入秦国版图。楚宣王闻讯,随命十万楚军驻守淮北、徐州、泗上,率二十万楚军班师回荆州。楚宣王派使者质问秦孝公说:“楚、秦世代姻亲,推心置腹如兄弟,昔日我出兵帮助秦国打败三晋,并将洛南至灵宝七百里地让与你父献公,约定商州和商州古道乃楚、秦二国所有,共同经营管理。今你乘我率师东进,兴兵东出商洛,赶走我商州、丹凤、少习驻军,是何道理?莫非你想撕毁楚、秦世代姻亲联盟,与楚国交恶吗”?
秦孝公听后落泪地说:“这些都是卫鞅背着我干的,只怪我当初把二十万大军的兵权交给了他,而今悔之不及呀”!楚国使者随回到荆都禀报楚宣王,秦孝公见楚国使者一走,立即八百里快传卫鞅说:“你有大功于秦,本欲与你共同分享秦国,今楚宣王派使者前来,它日必兴师问罪,奈何。现在我将商州、洛南、丹凤七百里地赐给你,命你为侯,封你为商,你可自立,不必再回咸阳了”。卫鞅不知是理,随号商君,自立商国,并改姓名为商鞅,接着令军士大兴土木,建造了从商洛到商南的第一座规模宏大的城池商邑(在现丹凤县),阻断商洛到商南的商州古道,并增高加固少习关,以大军十万驻扎在商邑、少习,大军十万驻扎在商州、洛南,并招兵买马,扩军备战。楚宣王大怒,正想举兵讨伐卫鞅,前方快马来报,齐威王正聚集军队,南下泗上,魏惠文王举兵南下周口。楚宣王西伐卫鞅的事随暂时放下,令大将屈武(屈匄之父)率十万楚军驻守商南、浙川,然后移师十万于周口、阜阳,十万于徐州、淮北。魏、齐军队闻讯,随不敢南下。翌年,楚宣王重病,岁末死,在位三十年。临死前,乃念念不忘商州的楚地。
楚宣王死前,楚国疆土东至山东南部的临沂、徐州、淮北、盐城至广陵与越国接壤,北至河南周口、方、叶,西至洵阳、山阳和巴、黔。地阔四千余里,人口二千多万。楚宣王在位三十年,拓地淮北、泗上近千里,却丢失了禹州、古城、丹凤、少习关和商州古道数百里之地。楚宣王死后一年,秦孝公病死,太子惠文君立,是为秦惠文公,十三年后才开始称王。秦孝公死前,秦国疆土二千余里,人口五百万,拓地至关东的华阴和洛南以北至灵宝以及陕东南的商洛、丹凤千里之地,但商州、洛南与丹凤周长七百里地便成为卫鞅的私人封地。
WWW.Biquke.Com§江吞绝壁云截岸,霸气横秋贺兰沟。天外天,楼外楼。六郡三关,山川形瘦。
故地陈迹烟衰草,《凉州》曲打寂寞舟。来也东风,去也东风。疏影危亭,依旧空空。
————调寄《潼关古》故事天下国势,盛者未必不衰,衰者未必不盛。昔日夏苗,嗷嗷尧舜,今日南海,光耀中华,五千年弹指一挥间。周室本乃西戎北狄,窍据中原以承正统。及至周王德衰力疲,诸侯坐大。春秋便起五霸,轮流当政。五霸当中,晋国最盛,无奈地壮河雄,盛极必衰,分裂为韩、魏、赵三国,晋室一去不能复返,这叫自生自灭。秦本西羌狄戎,游勇西陲,有楚王成就霸业,方始有秦国称列诸侯,但秦能急起直追,终成王业,这叫衰者能盛。及至战国,周姬王室畏缩于洛阳之内,已不及小小的中山国侯爷了,这叫盛者未必不衰。想当年,周武王所封的一千八百国,至此只剩几十个国家了,其中已有一半被楚国所吞并溶化,成为两千年来中华天下的南、北分野。到了此时,能有资格在天下称雄的数来也就只有八个了,它们就是楚、秦、齐、魏、赵、韩、燕、越。而魏国先得天时,且得地利和人聚,重演春秋而霸王天下。然而,楚自庄王问鼎中原,齐自桓公雄立以来,一直想着统率诸侯而称霸,而秦则欲承周室,窍据中原以主天下。看来,头戴霸王冠的魏惠王是要接受楚、齐、秦、赵、越的挑战了。那么,谁有资格接过魏惠王的霸王冠呢?纷纷天下,当然也就是楚、齐、秦三国了。
楚自宣王以来,休战养息。当是时年,三晋魏、赵、韩和秦、齐二国势力与日俱增,相互竞逐,尤其以魏、齐二国为盛。而魏惠文王东征西讨,南侵北战,成了天下霸王,威摄天下。当时楚、秦二国为姻亲,相互照应,共同抵御魏、齐的南侵和西征,并取得了商洛、泗上的胜利。楚宣王五年,三晋魏、赵、韩西征伐秦,秦与魏、赵战于陕北、河西,与魏、韩战于洛南,三晋连手,打得秦军节节败退,魏军取河西的华阴、潼关,赵军夺陕北的榆关、延安,韩军取关东的灵宝至潼关。在陕西东南部,魏、韩二国连手,大败秦军于洛南,兵指商州古道。楚宣王闻讯,随举兵十万,经少习关(武关)、商邑(丹凤)至商州,大战韩、魏联军。翌年,楚、秦十八万联军于商州丹阳击退魏、韩二十万联军的进攻,并于同年在洛南大败魏、韩联军,魏军败退至潼关、安邑,韩军则败退到洛地三川。当时楚为大国,地阔三千余里,将兵七十余万,与秦国世代为姻亲。于是,楚宣王随将商州古道以北的广大地区让与秦献公,秦献公铭感五内。及后,楚宣王挥师北上,与魏军战于鲁阳、禹州,大败魏军,夺回鲁阳、禹州二地,围困魏军于许昌。秦师则与魏军战於石门、少梁,秦军虽然大败魏师,但还是不能夺回河西之地。
数年以后,秦献公卒,其子孝公立,是年二十一岁。秦孝公元年,秦国河山以东的强国有六,齐威王、楚宣王、魏惠文王、燕悼王、韩哀侯、赵成侯并峙。淮北、泗上之间仍有小国十余个。楚、魏、韩与秦接界。魏筑长城,自今天的陕西华县西北,北沿洛河流域,经靖边、榆林,东北到河曲一带,北边据有上郡之地。楚自汉中、上庸,南有巴巫、黔中。周王室微,诸侯争霸,竞相兼并。而秦国仍然荒僻在雍州,东受魏欺,南要楚扶,不能参与中原诸侯的会盟。秦孝公于是勤政俭朴,广布惠施,招兵买马,昭明功赏。并诏告天下说:“昔日我秦缪公自岐山、雍州之间,修德行武,取关中,陕北,东平晋乱,以黄河为界,西霸戎翟,广地千里,天子封伯,诸侯毕贺,为後世奠定君国大业,这是多么光采荣耀的事呀!忆往昔,厉、躁、简公、家事不宁,国家内忧,未遑外事。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天下诸侯都看不起秦国和秦人,这是多么可恨的事呀。献公即位,镇抚边境,徙治栎阳,且欲东伐,复缪公之故地,修缪公之政令。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於心。宾客群臣或天下志士仁人能出奇计使秦强盛者,吾且尊其长官,并与之分土,同享盛事佳音”。接着,便出兵东围陕城,西斩戎之獂王。无奈,魏惠文王乃天下至强,秦孝公无力与之对敌,反屡受魏国欺负。
当时卫鞅闻秦孝公天下诏,即砸锅卖铁,四处托人,得以进见秦孝公。卫鞅,本乃卫国人,为了名利,不惜出卖妻女祖宗,卖主求荣,臭名远扬。先是托人拜见魏惠文王,为了讨好魏王,断绝卫籍,改姓魏名鞅,以示忠诚。当魏惠文王详听卫鞅的所谓富国强兵之术后说:“你可闻仁者无敌,义者无坚不摧”?随不用卫鞅。卫鞅到秦,又改姓秦名鞅,秦孝公召见卫鞅,得以重用。因此,卫鞅开始变法修刑,对秦民施以种种惨不忍睹的酷刑。凶吏酷刑的结果只能把秦民当成杀戳的工具,卫鞅的以交割人头和掠地夺城而记军功,表面上秦军很勇猛,但却无一不是名利熏心,把头颅当饭吃,灭绝人性。于是,秦国及其军队从此赢得了虎狼之国、豺狼之师的称号,这与秦孝公的所谓孝字号大相径庭。但是,当真把人训练变成恶狼就能无敌于天下吗?秦臣甘龙、杜挚不以为然,对孝公说:“秦欲东出,会盟诸侯,首先应消除中原百姓对秦的误会,行大义于天下,布德泽于万民,取仁信于四海。这才是富国强兵之本。卫鞅之法,乃无君无父之术,等到秦国霸主天下的时候也就到了强弩之末了”。秦孝公急功近利,遂不听甘龙、杜挚等人的劝告。
楚宣王十六年,魏惠文王兴兵南侵,与楚军决战于许昌之南和方、叶西北的禹州、古城,双方投入兵力各二十万军,楚军在许昌之南大败魏师,韩哀侯出兵十万帮助魏军打击楚师,楚宣王见状,随收兵退守方、叶,汝州、禹州、古城又被韩、魏军队所占领。卫鞅则乘此机会,率秦军东进,与魏军战于河西,大败魏军于华阴,兵指潼关、韩城和安邑。这时,魏军因主力在许昌、禹州与楚师胶战,华阴、河西的防守相对薄弱。魏惠文王闻讯,急从晋城、晋中调二十万大军进安邑,于韩城、潼关大败卫鞅,击退秦军的进攻。卫鞅随率军南下,攻击洛川的韩军,拓地至商南以北。
楚宣王二十七年,也就是公元前343年,魏惠文王命大将军庞涓率三十万大军伐赵伐齐,齐威王用孙膑退避减灶,示弱骄兵和声东击西之计,于马陵大败庞涓,三十万魏军几乎殆尽。魏国因连年征战,再经此一败,随元气大伤,由盛转衰。魏惠文王天下霸主的地位已开始动摇,齐威王更是趾高气扬,以为天下霸主非他莫属了。卫鞅则乘机率领二十万秦军东进打击魏军,意图攻取魏国的河西之地,赵军也乘机尽出邯郸,南下攻取魏国的安阳。魏惠文王面对齐、赵、秦三国的军队入侵,随命大梁、濮阳魏军迎战齐师,魏公子卬率安邑、洛阳的二十万魏军迎战卫鞅的二十万秦军,自己率军迎战邯郸的赵军。后因魏公子卬受卫鞅欺诈,兵败河西华阴,随向齐王割地求和,同时让出安阳给赵国,以求罢兵言和。哎!魏国刚刚兵败马陵,死伤二十几万兵,现在又兵败河西,损师十万,国势更是一年不如一年了。
魏公子卬是卫鞅的生死之交,想当年,卫鞅落魄,魏公子卬给卫鞅以极大的帮助和接济,没有魏公子卬的帮助和接济,卫鞅早已饿尸在魏国街头。魏公子卬率安邑、洛阳二十万魏军的先头部队与卫鞅的前锋部队遭遇于华阴,卫鞅以为他所训练的豺狼之师所向披靡,随擂鼓出战,五万秦军狼嚎着扑向魏军,只见魏营中一员大将杀出,纵马挥刀,直奔秦军,五万魏军先头部队,随着向秦军冲杀过去。这员千军勇将就是魏国名将魏邯,年纪已四十开外,下巴一把白色长胡须,只见他长刀挥舞,毫光数丈,连斩秦军数将,冲杀秦军,如入无人之境,但见其长刀所向,秦兵头颅滚滚,鲜血四涌,魏军一见,士气如虹,打得秦军连连后退。魏邯一见卫鞅,长刀直指,大声疾呼:“无耻卫鞅!卖主求荣,无君无父,待我取你这三姓贼的狗命”。说完,双腿一夹,纵马挥刀,直取卫鞅,吓得卫鞅掉头就跑,秦军将领一见,急奔过来保护,魏邯白须抖动,大呼:“挡我者死”!长刀横扫,刀风飕飕,数名秦将应刀落地,卫鞅乘机逃进阵中。只听西、东方向战鼓擂动,原来是卫鞅的大队人马和魏公子卬率军前来接应,卫鞅随鸣金收兵,败退三十里。翌日,双方列阵,卫鞅趋马向前拱手说:“魏公子!卫鞅有礼”。魏公子卬说:“你我生死之交,我待你如何”?卫鞅说:“公子待我,恩同再造”。魏公子卬说:“既如是,何故背我,兴兵犯魏”。卫鞅说:“我有迫不得已的苦衷,请公子看了这封书信,一切也就明白”。说完,随掏出书信,投给魏公子卬,然后率军回营。魏公子卬回营,拆开书信,上面写着:“秦孝公无道!以家眷相胁迫,逼我率兵攻打魏国,我与公子生死之交,公子待我,恩同再造,我卫鞅就是粉身碎骨,也难报公子的大恩大德,怎敢背信弃义,今公子前来,正好明证我心。今夜三更时分,我与公子里应外合,共破秦军。鞅若有欺骗公子,它日必不得好死”。魏公子卬看后很是感动,大将魏邯说:“卫鞅为了名利,不惜出卖妻女祖宗,卖主求荣,这种人的话怎可相信呢”?魏公子卬说:“我待他亲若兄弟,今卫鞅以咒盟志,我怎可以小人之心而度君子之腹呢”?遂不听,随令三军将士三更时分,杀进秦营,接应卫鞅。果然中计,魏军陷入埋伏,大败而归,魏公子卬被虏,大将魏邯率军败退潼关。卫鞅随以魏公子卬作交换条件,逼魏惠文王割出河西之地。魏王爱子心切,只好将黄河以西割给秦孝公。卫鞅良心泯灭,也应咒语,果然不得好死,受五马分尸,雷轰电击,这是后话。自此以后,秦孝公对卫鞅的看法在内心里已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楚宣王二十八年,也就是公元前342年,时淮北、泗上之间仍有十几个小国,楚宣王率三十万楚军东进淮北,齐威王则率二十万齐军南下泗上,越王之侯也率二十万越军出广陵(扬州),北上淮北,就连宋君偃也率军十万东进徐州,四**队为争夺淮北、泗上的千里膏腴之地而展开了激战,楚宣王审时度势,首先与越王之侯的二十万越军战于淮北,于江苏的淮安、盐城大败越军,越王率着败兵退回广陵。楚宣王随挥师北上,于徐州大败宋军、齐兵,夺得了徐州,宋君偃率着残兵败将逃回商丘。然后,楚军与齐军大战于枣庄、临沂,双方相持数月,互有胜负。最后,楚军集中优势兵力,于枣庄大败齐军,接着又在临沂打败齐军,齐军向东撤走,夺得了山东日照、江苏连云港等海岸地带。淮北、泗上争夺战以楚军全面胜利而告终,除了山东的几个小国外,淮北、泗上的十几个小国尽入楚国版图。
正当楚宣王与齐、越、宋三**队大战淮北之时,卫鞅不顾楚秦姻亲联盟,竟率着二十万秦军,乘楚军主力东进,于蓝关兵分二路,一路东出洛南,一路东出商洛古道,二路秦军会合于商州,赶走商州西南面丹江一带的数百楚军,接着又挥师东出,夺取具有数千楚军把守的丹凤和少习关(武关),并派大军驻守商洛、丹凤和少习关。把丹江以北,少习以西,连同整条商洛古道并入秦国版图。楚宣王闻讯,随命十万楚军驻守淮北、徐州、泗上,率二十万楚军班师回荆州。楚宣王派使者质问秦孝公说:“楚、秦世代姻亲,推心置腹如兄弟,昔日我出兵帮助秦国打败三晋,并将洛南至灵宝七百里地让与你父献公,约定商州和商州古道乃楚、秦二国所有,共同经营管理。今你乘我率师东进,兴兵东出商洛,赶走我商州、丹凤、少习驻军,是何道理?莫非你想撕毁楚、秦世代姻亲联盟,与楚国交恶吗”?
秦孝公听后落泪地说:“这些都是卫鞅背着我干的,只怪我当初把二十万大军的兵权交给了他,而今悔之不及呀”!楚国使者随回到荆都禀报楚宣王,秦孝公见楚国使者一走,立即八百里快传卫鞅说:“你有大功于秦,本欲与你共同分享秦国,今楚宣王派使者前来,它日必兴师问罪,奈何。现在我将商州、洛南、丹凤七百里地赐给你,命你为侯,封你为商,你可自立,不必再回咸阳了”。卫鞅不知是理,随号商君,自立商国,并改姓名为商鞅,接着令军士大兴土木,建造了从商洛到商南的第一座规模宏大的城池商邑(在现丹凤县),阻断商洛到商南的商州古道,并增高加固少习关,以大军十万驻扎在商邑、少习,大军十万驻扎在商州、洛南,并招兵买马,扩军备战。楚宣王大怒,正想举兵讨伐卫鞅,前方快马来报,齐威王正聚集军队,南下泗上,魏惠文王举兵南下周口。楚宣王西伐卫鞅的事随暂时放下,令大将屈武(屈匄之父)率十万楚军驻守商南、浙川,然后移师十万于周口、阜阳,十万于徐州、淮北。魏、齐军队闻讯,随不敢南下。翌年,楚宣王重病,岁末死,在位三十年。临死前,乃念念不忘商州的楚地。
楚宣王死前,楚国疆土东至山东南部的临沂、徐州、淮北、盐城至广陵与越国接壤,北至河南周口、方、叶,西至洵阳、山阳和巴、黔。地阔四千余里,人口二千多万。楚宣王在位三十年,拓地淮北、泗上近千里,却丢失了禹州、古城、丹凤、少习关和商州古道数百里之地。楚宣王死后一年,秦孝公病死,太子惠文君立,是为秦惠文公,十三年后才开始称王。秦孝公死前,秦国疆土二千余里,人口五百万,拓地至关东的华阴和洛南以北至灵宝以及陕东南的商洛、丹凤千里之地,但商州、洛南与丹凤周长七百里地便成为卫鞅的私人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