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汉国而言,现如今的机会可谓难得,再不趁这个机会一举将石碣赵国打残,日后还不知道能不能有这样的机会。
刘彦给自己制定的计划是一年之内将石碣赵国打残,奠定光复中原的基础。那么打残石碣赵国最有用也是最有力的莫过于重创白马的羯人族兵,只要羯族死人死到一定的份上,石虎在中原的统治地位不但会动摇,连带石碣赵国两大帮凶的羌族和氐族也会心生别样心思,诸多杂胡会不会再听从羯族统治也属于难说。
渡过黄河进攻邺城或是襄国是一个冒险方案。
邺城那边先不谈,襄国却是石碣赵国真正意义上的中心。襄国一直是石碣的精华所在,这里的精华所指的不是经济中心,是不管石勒还是石虎都将羌、氐、晋、匈奴等等的核心部分安置在襄国周边,导致的是襄国比起其它地方人口更为密集。
“近一两年石虎逐渐将羯人和各族的人转移到邺城,邺城成了石虎最为重要的陪都。”桑虞家族中的许多族人之前是在石碣赵国当官,一些核心族人的官职还不小,对石碣赵国的了解度很高。他说:“石虎大肆调动羯人出征,他不会留下太多的羌人、氐人、晋人在襄国或是邺城,他也会担心那些人反叛。”
邺城近几年一直在大造宫阙,动用的人力超过百万,物力上面更是难以计算,等于是石碣赵国的国力大部分就是用在了对邺城的建设上。
石碣赵国的国力本来就不强,再有对邺城的建设消耗大批物资,说石虎对这一场战争准备不足就是出于这点。
自姚弋仲被汉军俘虏之后,羌族实际上已经进入到实质的分裂之中。
石虎原以为会很轻松地控制住羌族,他没有想到的是失去了姚弋仲的约束,熟羌还好说一些,生羌却是成了惹事的主力军。
不开化民族总是会有“熟”和“生”的区别。所谓的“熟”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例如开始有组织性和协调性,自然也要算上拥有一定文化基础。而“生”所指的是野蛮和不服从领导,通常每个民族“生”的那一部分都是最为野蛮的群体,能够为己所用在军事上有重大意义。
姚弋仲是羌族公认和认可的总领袖,恰恰是因为这点才会让石虎忌惮。
总的来说就是,石虎原先的算盘落空,姚弋仲在的时候虽然有威胁,姚弋仲被汉军俘虏之后,不断生乱的羌族却是成了真真正正的威胁。
石虎不但因为姚弋仲的被俘而无法控制羌族,苻洪去了陇西之后的氐族也不是那么听从石虎的调派。
拿这一次石虎率军到濮阳郡做例子,要是姚弋仲和苻洪都还在的话,石虎可以让两人集结羌族和氐族的青壮参战,两人都不在之后石虎却只能调动杂胡以及石碣境内的晋人。
杂胡一般都属于不入流的货色,不是说杂胡有多么羸弱,是杂胡的部落太多太杂很难有组织性,心气上亦是与各大族没法比。杂胡打顺风仗可以骁勇无比,遇到僵持则会选择出工不出力,到了情势不利的时候最先崩溃的就是杂胡。
晋人在石碣赵国是处于社会最底层,他们的社会地位甚至连野兽都不如。那是石碣赵国以律法明示的事情,石碣的律法中就有一条“伤兽罪”是专门用来针对晋人。所谓的“伤兽罪”很好理解,就是晋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伤害野兽,哪怕是遭遇野兽袭击也不能对它进行伤害,要不然晋人就要被石碣的官方追究,而追究的方式就是弄死晋人。
石碣赵国境内那些本来就不好过的晋人,他们是在石碣的建武八年(公元三四二年)又面临灭顶之灾,原因是石虎听从沙门僧人吴进(又称胡进)的预言。
吴进是晋人,皈依沙门之后成了一名“不在五行内”的僧人,他晋人的出身因为僧人的身份而免除。
不在“人世间”的吴进,他向石虎预言说,未来石碣赵国必将会被晋人灭亡,应该大肆残害晋人,不能让晋人的元气得到恢复。
石虎起了在邺城大肆建造宫阙的心思除了自己爱好享受之外,另一个大原因就是吴进的语言。
建造宫阙需要动用的人力并不少,以现如今的技术在工程作业中死人是一种普遍现象,仅仅是建武八年到建武十一年,先后有七十余万晋人被征发徭役到邺城,到了今时今日存活的不知道有没有二十万。
还有另外一件事情,石虎为了进一步弄死更多的晋人,他进行了一个运河挖掘做业,征集的人力达到恐怖的五百万。
是征集五百万人去挖河,是五百万人啊!可以说石虎绝对是干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壮举,以石碣赵国总人口两千多万人的基础,却是征集了五百万人的徭役。哪怕是后面的杨广挖运河也就是用了两百多万人,而当时杨隋的全国人口可是超过四千万。
“要不怎么说晋人软弱无用呢。”纪昌说这话的时候脸色铁青:“不被当做人看,时时刻刻要遭受迫害,却是四分五裂各自自保。只要不动到他们头上只会冷眼旁观,真动到他们头上别人也选择冷眼旁观。”
纪昌的话还是有些偏执,中原落到羯族手里的之后,起兵呼吁反抗的人并不少,像是陈安、侯子光(僧人)、范贲等等一些人就先后起兵反抗胡人,不过这些人的格局基本太小,占据一县之地就称王称帝,反抗胡人的大义变成了一己私欲,得到的响应并不广,与冉闵一入关中就称王的举动和后果都差不多,偏偏还没有办法自保而被轻易消灭。
刘彦是带着人又在赶路,留下三万部队在东阿驻扎,带着四万部队以及一众闲杂人等要前往东平郡的范县。
是有相当多的闲杂人等,比如刘彦就有接近一百的侍女、侍者(主要是服侍那些妃子),其余的官员当然也要有伺候自己的人,合起来的总人数有个一千多人。
对于要不要冒险跨越数百里攻击邺城和襄国一直都在讨论之中,文官这边没有具体的表态,武官那边是冉闵和桓温极力想要让刘彦从想法变成实际行动。
这个时候冉闵就和桓温乘马并行,两人在之前只是点头之交,有了共同的欲望之后迅速走近。
“石虎调动羯族青壮和各族青壮为兵出征,邺城和襄国目前肯定是前所未有的空虚。”冉闵屁股下面的朱龙马绝对要比桓温那批西极马雄峻,导致他乘坐马背的时候要高出桓温不少,是居上临下地说:“邺城有数十万被强迫做苦力的劳役,早就不堪压迫。趁石虎领兵在外,我军一到可以轻易再获得数十万苦力的响应。”
桓温对石碣赵国的了解不及冉闵,一开始就是冉闵在详解局势。他真的希望刘彦能够来一次冒险行动,觉得那是一个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大好机会,成功的可能性并不低。他知道有多么的风险就会有多大的功劳,目光是盯在统兵人选上面。
“先秦时期有章邯以一帮刑徒为兵,做到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是碰上霸王才折戟沉沙。”桓温沉吟道:“石碣赵国没有如霸王那般的人物。”
现如今被喻为霸王的倒是有一个,那人就是与桓温乘马并行的冉闵。而冉闵是属于汉国这一边,桓温说那话存在一些讨好的意思。
“我军一到就能将那些苦力收为己用,不就是这样的道理?”冉闵看向了王辇所在的位置,说道:“王上有意出兵邺城和襄国,肯定是也有类似的想法。”
王辇之上不止有刘彦,纪昌、桑虞、吕议、蔡优等等都是在上面,远远看着交谈热烈。
桓温的目光亦是看向王辇,用着猜测的语气问:“左丞相不是一个谨小慎微的人,他对王上的影响很大。若是能够得到左丞相的支持,事情就好办了。”
这一次桓温的期待却是要落空,王辇之上已经谈到有没有必要兵行险着的话题。
“做出攻击邺城或是襄国可以使石虎被迫应对,可是谁也无法保证一旦工事攻防战演变成为移动战之后,石虎会不会直接抽身。”纪昌一再斟酌自己要说的话:“大汉国力优于石碣,打僵持战和消耗战对大汉有利,何必放弃有利而使局势变动呢?”
刘彦已经说过自己的想法,就是一年之内奠定光复中原的期望。他的说法得到赞成,对于是不是应该冒险却开始出现反对声音。
“羯族的青壮大部分集中在白马,那是大汉一直在期盼的事情。”蔡优也在斟酌,他说:“我军不缺粮秣和器械,对于攻防战的经验要优于赵军,野战尤其是骑战则是胡人比较拿手。”
刘彦能说自己已经在琢磨着将禁卫军逐渐改为骑兵吗?四万禁卫军的骑兵配合野战部队的七万骑兵,汉军并不怵与胡人骑兵交战。
“我军的兵甲和器械也是全面优于赵军。”桑虞笑呵呵地说:“难得石虎愿意将羯人主力集中在一地,让他们跑了就不好了。”
三个最为核心的文官表示出同一意见,都认为现如今的局面很好,不应该轻易做出变动。这一下刘彦就不得不慎重了。
冉闵和桓温已经靠近王辇,他们请求之后上了王辇,一番行礼屈膝跪坐。
“王上。”冉闵并不知道刚才王辇上发生什么,将与桓温的那些对话说出,主要讲的是汉军一到邺城可以获得数十万人的响应,最后才说:“一旦攻取邺城和襄国,石碣的核心便算是为大汉掌握,介时各国各族必然清楚大汉与石碣孰强孰弱,必然瓦解各国的合纵连横,能够更好的各个击破。”
合纵连横的事情是桓温告诉冉闵,随着汉军在各处战场转为有利,结合石碣赵国与各国不断联盟来讲,还真有那么点类似。
“考虑到胡人以骑兵居多,阵地战转为移动战的趋势较大,闵仔细研究了一下各地的地形以及两军分布。”冉闵说到军事的时候显得无比自信:“顿丘那边是山地居多,以胡人骑兵的特性不会轻易进入。汲郡以及魏郡是地形相对平坦,可两郡之内的水系分布却是密集,只要棘津为我军掌握,舰队却可以进入那些水系。”
黄河有着众多的支流,汲郡那边的清水和淇水,纵横顿丘郡、阳平郡和魏郡的白沟也是黄河支流之一,再来就是白沟也有着众多的支流,众多的水系其实是有互相交汇。
刘彦奇怪地看着冉闵。他所知道的冉闵根本不懂水战,那么关于水系的事情就是桓温向冉闵所提咯?
桓温见刘彦目光看过来立刻笑着说:“白沟还连接着黄池,那边是一个占地很广的大湖,可以作为我军舰队的基地所在,进而全面控制相关的水系。一旦各条水系被我军掌握,交战时节又是在水势高涨的秋季,便是胡人骑兵机动力强也会被我们找到机会截住。”
纪昌在与桑虞面面相觑,他们算是看出冉闵和桓温的意图了,对于进兵邺城或是襄国有些非一般的兴趣,连该怎么来进行战略布局都经过交流。
汉国的体制决定了一点,没有大将军的前提下,左丞相有权涉及军事,可就是有建议权而已,没有专横独断的权利。话又说回来,甭管是谁有什么权利,刘彦才是最终拍案的那个。
“清水可以作为第一道拦截线,要是不能拦住还有淇水。”桓温用着深思熟虑的模样继续说:“白沟以及相关支流就是备用的拦截线。我军并不缺乏内河水军,用数量堆也能堆出一条难以跨越的水上拦截线。如此一来,敌军动起来,我军就能够找到更多的机会,寻求更多的战机。再而言之,频繁调动必使组织力不强的敌军产生混乱,不正是东咬一口西咬一口,以最小损失而取得最大战果的机会吗?”
刘彦给自己制定的计划是一年之内将石碣赵国打残,奠定光复中原的基础。那么打残石碣赵国最有用也是最有力的莫过于重创白马的羯人族兵,只要羯族死人死到一定的份上,石虎在中原的统治地位不但会动摇,连带石碣赵国两大帮凶的羌族和氐族也会心生别样心思,诸多杂胡会不会再听从羯族统治也属于难说。
渡过黄河进攻邺城或是襄国是一个冒险方案。
邺城那边先不谈,襄国却是石碣赵国真正意义上的中心。襄国一直是石碣的精华所在,这里的精华所指的不是经济中心,是不管石勒还是石虎都将羌、氐、晋、匈奴等等的核心部分安置在襄国周边,导致的是襄国比起其它地方人口更为密集。
“近一两年石虎逐渐将羯人和各族的人转移到邺城,邺城成了石虎最为重要的陪都。”桑虞家族中的许多族人之前是在石碣赵国当官,一些核心族人的官职还不小,对石碣赵国的了解度很高。他说:“石虎大肆调动羯人出征,他不会留下太多的羌人、氐人、晋人在襄国或是邺城,他也会担心那些人反叛。”
邺城近几年一直在大造宫阙,动用的人力超过百万,物力上面更是难以计算,等于是石碣赵国的国力大部分就是用在了对邺城的建设上。
石碣赵国的国力本来就不强,再有对邺城的建设消耗大批物资,说石虎对这一场战争准备不足就是出于这点。
自姚弋仲被汉军俘虏之后,羌族实际上已经进入到实质的分裂之中。
石虎原以为会很轻松地控制住羌族,他没有想到的是失去了姚弋仲的约束,熟羌还好说一些,生羌却是成了惹事的主力军。
不开化民族总是会有“熟”和“生”的区别。所谓的“熟”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例如开始有组织性和协调性,自然也要算上拥有一定文化基础。而“生”所指的是野蛮和不服从领导,通常每个民族“生”的那一部分都是最为野蛮的群体,能够为己所用在军事上有重大意义。
姚弋仲是羌族公认和认可的总领袖,恰恰是因为这点才会让石虎忌惮。
总的来说就是,石虎原先的算盘落空,姚弋仲在的时候虽然有威胁,姚弋仲被汉军俘虏之后,不断生乱的羌族却是成了真真正正的威胁。
石虎不但因为姚弋仲的被俘而无法控制羌族,苻洪去了陇西之后的氐族也不是那么听从石虎的调派。
拿这一次石虎率军到濮阳郡做例子,要是姚弋仲和苻洪都还在的话,石虎可以让两人集结羌族和氐族的青壮参战,两人都不在之后石虎却只能调动杂胡以及石碣境内的晋人。
杂胡一般都属于不入流的货色,不是说杂胡有多么羸弱,是杂胡的部落太多太杂很难有组织性,心气上亦是与各大族没法比。杂胡打顺风仗可以骁勇无比,遇到僵持则会选择出工不出力,到了情势不利的时候最先崩溃的就是杂胡。
晋人在石碣赵国是处于社会最底层,他们的社会地位甚至连野兽都不如。那是石碣赵国以律法明示的事情,石碣的律法中就有一条“伤兽罪”是专门用来针对晋人。所谓的“伤兽罪”很好理解,就是晋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伤害野兽,哪怕是遭遇野兽袭击也不能对它进行伤害,要不然晋人就要被石碣的官方追究,而追究的方式就是弄死晋人。
石碣赵国境内那些本来就不好过的晋人,他们是在石碣的建武八年(公元三四二年)又面临灭顶之灾,原因是石虎听从沙门僧人吴进(又称胡进)的预言。
吴进是晋人,皈依沙门之后成了一名“不在五行内”的僧人,他晋人的出身因为僧人的身份而免除。
不在“人世间”的吴进,他向石虎预言说,未来石碣赵国必将会被晋人灭亡,应该大肆残害晋人,不能让晋人的元气得到恢复。
石虎起了在邺城大肆建造宫阙的心思除了自己爱好享受之外,另一个大原因就是吴进的语言。
建造宫阙需要动用的人力并不少,以现如今的技术在工程作业中死人是一种普遍现象,仅仅是建武八年到建武十一年,先后有七十余万晋人被征发徭役到邺城,到了今时今日存活的不知道有没有二十万。
还有另外一件事情,石虎为了进一步弄死更多的晋人,他进行了一个运河挖掘做业,征集的人力达到恐怖的五百万。
是征集五百万人去挖河,是五百万人啊!可以说石虎绝对是干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壮举,以石碣赵国总人口两千多万人的基础,却是征集了五百万人的徭役。哪怕是后面的杨广挖运河也就是用了两百多万人,而当时杨隋的全国人口可是超过四千万。
“要不怎么说晋人软弱无用呢。”纪昌说这话的时候脸色铁青:“不被当做人看,时时刻刻要遭受迫害,却是四分五裂各自自保。只要不动到他们头上只会冷眼旁观,真动到他们头上别人也选择冷眼旁观。”
纪昌的话还是有些偏执,中原落到羯族手里的之后,起兵呼吁反抗的人并不少,像是陈安、侯子光(僧人)、范贲等等一些人就先后起兵反抗胡人,不过这些人的格局基本太小,占据一县之地就称王称帝,反抗胡人的大义变成了一己私欲,得到的响应并不广,与冉闵一入关中就称王的举动和后果都差不多,偏偏还没有办法自保而被轻易消灭。
刘彦是带着人又在赶路,留下三万部队在东阿驻扎,带着四万部队以及一众闲杂人等要前往东平郡的范县。
是有相当多的闲杂人等,比如刘彦就有接近一百的侍女、侍者(主要是服侍那些妃子),其余的官员当然也要有伺候自己的人,合起来的总人数有个一千多人。
对于要不要冒险跨越数百里攻击邺城和襄国一直都在讨论之中,文官这边没有具体的表态,武官那边是冉闵和桓温极力想要让刘彦从想法变成实际行动。
这个时候冉闵就和桓温乘马并行,两人在之前只是点头之交,有了共同的欲望之后迅速走近。
“石虎调动羯族青壮和各族青壮为兵出征,邺城和襄国目前肯定是前所未有的空虚。”冉闵屁股下面的朱龙马绝对要比桓温那批西极马雄峻,导致他乘坐马背的时候要高出桓温不少,是居上临下地说:“邺城有数十万被强迫做苦力的劳役,早就不堪压迫。趁石虎领兵在外,我军一到可以轻易再获得数十万苦力的响应。”
桓温对石碣赵国的了解不及冉闵,一开始就是冉闵在详解局势。他真的希望刘彦能够来一次冒险行动,觉得那是一个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大好机会,成功的可能性并不低。他知道有多么的风险就会有多大的功劳,目光是盯在统兵人选上面。
“先秦时期有章邯以一帮刑徒为兵,做到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是碰上霸王才折戟沉沙。”桓温沉吟道:“石碣赵国没有如霸王那般的人物。”
现如今被喻为霸王的倒是有一个,那人就是与桓温乘马并行的冉闵。而冉闵是属于汉国这一边,桓温说那话存在一些讨好的意思。
“我军一到就能将那些苦力收为己用,不就是这样的道理?”冉闵看向了王辇所在的位置,说道:“王上有意出兵邺城和襄国,肯定是也有类似的想法。”
王辇之上不止有刘彦,纪昌、桑虞、吕议、蔡优等等都是在上面,远远看着交谈热烈。
桓温的目光亦是看向王辇,用着猜测的语气问:“左丞相不是一个谨小慎微的人,他对王上的影响很大。若是能够得到左丞相的支持,事情就好办了。”
这一次桓温的期待却是要落空,王辇之上已经谈到有没有必要兵行险着的话题。
“做出攻击邺城或是襄国可以使石虎被迫应对,可是谁也无法保证一旦工事攻防战演变成为移动战之后,石虎会不会直接抽身。”纪昌一再斟酌自己要说的话:“大汉国力优于石碣,打僵持战和消耗战对大汉有利,何必放弃有利而使局势变动呢?”
刘彦已经说过自己的想法,就是一年之内奠定光复中原的期望。他的说法得到赞成,对于是不是应该冒险却开始出现反对声音。
“羯族的青壮大部分集中在白马,那是大汉一直在期盼的事情。”蔡优也在斟酌,他说:“我军不缺粮秣和器械,对于攻防战的经验要优于赵军,野战尤其是骑战则是胡人比较拿手。”
刘彦能说自己已经在琢磨着将禁卫军逐渐改为骑兵吗?四万禁卫军的骑兵配合野战部队的七万骑兵,汉军并不怵与胡人骑兵交战。
“我军的兵甲和器械也是全面优于赵军。”桑虞笑呵呵地说:“难得石虎愿意将羯人主力集中在一地,让他们跑了就不好了。”
三个最为核心的文官表示出同一意见,都认为现如今的局面很好,不应该轻易做出变动。这一下刘彦就不得不慎重了。
冉闵和桓温已经靠近王辇,他们请求之后上了王辇,一番行礼屈膝跪坐。
“王上。”冉闵并不知道刚才王辇上发生什么,将与桓温的那些对话说出,主要讲的是汉军一到邺城可以获得数十万人的响应,最后才说:“一旦攻取邺城和襄国,石碣的核心便算是为大汉掌握,介时各国各族必然清楚大汉与石碣孰强孰弱,必然瓦解各国的合纵连横,能够更好的各个击破。”
合纵连横的事情是桓温告诉冉闵,随着汉军在各处战场转为有利,结合石碣赵国与各国不断联盟来讲,还真有那么点类似。
“考虑到胡人以骑兵居多,阵地战转为移动战的趋势较大,闵仔细研究了一下各地的地形以及两军分布。”冉闵说到军事的时候显得无比自信:“顿丘那边是山地居多,以胡人骑兵的特性不会轻易进入。汲郡以及魏郡是地形相对平坦,可两郡之内的水系分布却是密集,只要棘津为我军掌握,舰队却可以进入那些水系。”
黄河有着众多的支流,汲郡那边的清水和淇水,纵横顿丘郡、阳平郡和魏郡的白沟也是黄河支流之一,再来就是白沟也有着众多的支流,众多的水系其实是有互相交汇。
刘彦奇怪地看着冉闵。他所知道的冉闵根本不懂水战,那么关于水系的事情就是桓温向冉闵所提咯?
桓温见刘彦目光看过来立刻笑着说:“白沟还连接着黄池,那边是一个占地很广的大湖,可以作为我军舰队的基地所在,进而全面控制相关的水系。一旦各条水系被我军掌握,交战时节又是在水势高涨的秋季,便是胡人骑兵机动力强也会被我们找到机会截住。”
纪昌在与桑虞面面相觑,他们算是看出冉闵和桓温的意图了,对于进兵邺城或是襄国有些非一般的兴趣,连该怎么来进行战略布局都经过交流。
汉国的体制决定了一点,没有大将军的前提下,左丞相有权涉及军事,可就是有建议权而已,没有专横独断的权利。话又说回来,甭管是谁有什么权利,刘彦才是最终拍案的那个。
“清水可以作为第一道拦截线,要是不能拦住还有淇水。”桓温用着深思熟虑的模样继续说:“白沟以及相关支流就是备用的拦截线。我军并不缺乏内河水军,用数量堆也能堆出一条难以跨越的水上拦截线。如此一来,敌军动起来,我军就能够找到更多的机会,寻求更多的战机。再而言之,频繁调动必使组织力不强的敌军产生混乱,不正是东咬一口西咬一口,以最小损失而取得最大战果的机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