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轻候心中已经确定,漕运确实是出大问题了。一个长安得不到所需要的足够粮食,地方官民又不堪其苦,各重要关节弊案连连的漕运系统还有什么维持的价值与必要?
漕运必须改革。在开元这个年号已经走过十六年的时刻,在如今内外无事的背景下,沟通南北的漕运已然成为大唐走向开元极盛的最大一块短板。
或者换个说法就是,漕运改革能否顺利成功俨然已经成为一个标志,在经过一百一十年的漫漫长途之后,大唐这个黄金王朝正式登顶开元极盛之世的标志,并由此傲立于两千年封建王朝史的最巅峰,一枝独秀,光耀绝伦。
柳轻候自己都被这个突然冒出的想法激荡的有些血热,穿越之前的后世总是在说中国梦,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自己现在可就站在后世所要复兴的目标前夜,甚至是就在门槛边儿上。
这是一个真正伟大的时代,距离顶点的最后一公里,突然意识到这一点时,即便再小再恬淡的人物也难免为之血热吧,渺小与宏大,以及由此滋生出的历史感,使命感等等以前根本不会意识到的东西都一起潮水般奔涌出来。
刹那之间,一句以前在后世听过无数遍却都不以为然的那句话突然闪现出来,不仅一点都不显得突兀矫情,且是滚烫的怕人: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借着一大口茶汤压住热血,柳轻侯缓缓声道:“既是扬州官民俱都苦漕运久矣,使君为何不上书朝廷变革旧制?”
刺史闻言苦笑,“这话别人都好说,反倒是我扬州州衙不好说啊”
柳轻侯明白他的意思,口中却道:“使君不说,别人谁会替你说?而且为使君计,这次也必须得说了,最好一并请大都督府也替地方诉诉苦,长史大人位高爵显,居高声自远嘛”
“怎么,朝廷有意要变革漕运制度?”
柳轻侯笑着摇摇手,“此事下官当真是一点风声都没听到,下官只是有感于到扬州以来所受之盛情为使君出个不咸不淡的主意,变革漕运制度对于下官的品秩而言实在是太大了”
“唔!此事确实是大,容某想想,想想”
见他如此,柳轻侯心中很失望。这个扬州刺史看来就是个行事只求平稳的稳当官儿,遇事只想着坐顺风船,自己一点都不肯出头,不愿引起争议,也不愿承担丝毫风险。
变革漕运是一件国之大政,惟其如此要想启动就需多方发声、多方造势。扬州作为漕运,发声就显得尤为重要,也会被更多人关注。
推动漕运改革,你不想说话可不行。柳轻侯脸上神色不动,心中却是暗暗发狠,无论如何该说的话一定得让他说,这事儿甚至不比周忠弊案来的小。
枯坐了近半个时辰,眼见周忠还没有开口,等不起的刺史起身告辞,柳轻侯将之一路送到了门口。
刺史走后,柳轻侯并没有去看吉温对周忠的审问,吉温是真正的行家自己去不去没什么区别;再则,那场面想必不会好看,能不看就免了吧。
不过他也没闲着,取来纸笔就开始写信。信是写给裴耀卿的,问候及通报自己情况这些常规内容之外,主要的就只有一条,提醒,或者说是提请裴耀卿在适当的时候在李三儿面前表达他对漕运的关注,以及对变革漕运制度的态度、想法及一些具体做法。
漕运变革这么大的事当然不可能一下子就开始,但裴耀卿此举将是一次最重要的卡位,为将来顺利拿下主导漕运改革的使职埋下浓墨重彩的一记伏笔。当年主导籍田括户的宇文融走的就是这个路子。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做嫁衣裳这样的事情不能干,而且客观上来说,至少在柳轻侯看来满朝文武中也没有人比裴耀卿更适合做这件大事。
信还没写好,刺史谴来了一个衙役班头,言说使君已下令州衙上下人等今日不得离衙,同时已在安排今晚开挖官仓事宜。
柳轻侯听完道了声谢,谴那班头回去了。稳当官儿也有稳当官儿的好处,他现在为撇清与周忠的关系,必定会在办案上通力配合,这对自己这个仅有五人的小团队真是太重要了。
庆幸啊,实在该庆幸这使君跟周忠不是一党,否则事情就难办了。
一直等到晚上周忠还是死不开口,吉温明显有些着急,柳轻侯脸上却看不到愠怒之色,“犯了这么大案子开口就是个死,负隅顽抗是必然的,这才一天不到,你也用不着着急”
“道理我当然知道,但这毕竟是咱们到扬州的第一个大案,出不得差错。早知道白天就该把官仓挖了,看他是说还是不说”
“不过晚几个时辰就能给那使君卖个好儿,这样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官仓跑不了,周忠也跑不了,放松些!”
吉温看着柳轻侯的淡定,“白天若是放开用刑,他此刻早该招了,这个周忠看着贪心很大,胆子其实很小”
“这当是证据确凿的案子,急着用刑反倒落了下乘。吉判官,刑不可轻用啊,三木之下易出冤案,稍有不慎或许就是误人误己”
吉温闻言笑笑,柳轻侯见状心底叹了口气也不再就此多说,看看外边的天色后起身道:“走吧”
刚出门就碰上来迎他们的衙役队伍,一路会合了刺史的车驾后便直奔位于扬州罗城东北角的官仓聚集区。
官仓所在已被镇军接管,一根根刺向夜空的制式单钩矛凭空营造出凛冽杀气。仓中上下官吏都被集中在一间房内,有的惊慌失措,有的莫名所以,气氛沉闷的怕人。
一行人的进入顿时引来一阵骚动,不过马上就被弹压下去。柳轻侯陪着刺史没什么动作,只是向吉温点了点头。
吉温也无多话,指明位置后带了人就去开挖。柳轻侯边陪着刺史往那处官仓走,边听着一个战战兢兢地小吏解说。
听着他的解说再左右看看,柳轻侯也算长见识了,后世电视剧里的场景都是扯淡,唐朝官仓里的粮食根本就不是存在屋里,更没有一眼看去成排成片的整齐大屋。藏粮所在就是地上一个个高处地面并不多的大土墩子。
按小吏的介绍国朝之仓粮皆是采用窖藏,也就是在地上往下开挖小底大口的缸形窖,每窖口径大小不一。柳轻侯大概换算了下,大约都是10到16米,最大不超过18米,深一般是7到9米,最深不超过12米。
粮窖的修造朝廷有着严格的要求,譬如窖底、窖壁必须平整、光滑、坚实。挖好之后还需反复生火烧烤整个土窖以防止地下水分、湿气上升,最后还需在周壁和窑底铺设木板、草、糠、席等防潮品。
这样处理以后才能开始储存粮食。一窖堆满,上面铺席,堆糠和垫草,最后用土密封。每一窖封好仍不算完,还需在旁边立上刻字砖,上面记载仓窖位置、粮食来源、入窖年月以及授领粟官的职务、姓名等信息。
如此,一个大窖能存粮万石以上,小窖也能存粮数千,因整个仓窖防潮、密封,温度又低,因此能很好的大量且长时间存储,以备朝廷战事、赈灾等不时之需。
“这样的仓窖一共有多少个?”柳轻侯之前在罗隐弓的供状中看到过这个数据,但一时记不准确了,遂就顺口问了一句。
一路走来,小吏的声音总算哆嗦的不那么厉害了,“共有三百六十窖”
“都是满存吗?”
“是”
柳轻侯边听边在心中算着数字,三百六十窖按每窖折中八千石计算,总共就有近两百九十万石。再按一石折算后世一百二十市井计算,那就是将近三亿五千万斤。
一个扬州存粮数量如此之巨,难怪杜甫在安史之乱后要如此念念不忘“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开元盛世从来就不是一个标题,一个口号,而是这一窖窖实实在在的粮食,也正是这些粮食撑起了盛世的根基。
柳轻侯算过之后一边感慨一边又不免觉得可笑以及可惜,这边存粮巨大,地方州衙不堪其负,那边长安以及其所在的关中地区却常怀乏粮之忧,稍遇灾荒即要惊动皇帝逃难似的往东都洛阳就食,一丰一欠之间,当下转运不利的漕运改革还需要更多的理由吗?
念头转到这里,他愈发觉得这一趟巡按扬州着实来的值,虽然其间迭遭险境,但毕竟是掌握了足够多的第一手资料,即便现在就结束此次巡按,也够写一本扎扎实实的奏章了,如此既可以向御史台交差,更能为改革漕运张目并提供最坚实的论据。
虽然没能赶在最美的烟花三月下扬州,但这一趟足矣不虚此行了。
一路听着想着,不知不觉间到了仓区最偏僻的一处角落,按小吏之解说,此间属于非灾年素不轻动的常平仓的范围,吉温正指挥着一大群力夫在此开挖,外面的土封已经挖开,众多熊熊燃烧的火把下,黄澄澄闪耀着金子般的光泽,力夫们不断把上层的粮食往一旁转运。
柳轻侯瞅了几眼后,接过一支火把去看仓窖旁边立着的刻字砖。
晚上天暗,他正蹲身下来细瞅时,刺史也凑了过来与他一起看,只是顾惜着官威没有蹲下来而已。
就在两人费尽眼力看的辛苦时,旁边蓦地传来吉温一声大喝,“都住手,出来了!”
柳轻侯闻言与刺史对视一眼,两人眼中的意思非常明确,“这么快!”
起身赶过去,就见被挖开的仓窖里露出的已经不是粮食,而是扎的密密实实的稻草,算算高度,这个仓窖转运出的粮食还不到两米。
这也就意味着这个最深可达十二米的仓窖其真实存粮只有六分之一,其它的全是换的稻草,而据罗引弓供述,他所知的这样已被调包的仓窖就还有三个。
看现场毕竟跟看供状不一样,再算算数量,柳轻侯脸上的轻松彻底消失了。
那刺史更是不堪,也不知是气的还是吓的,又或者是二者兼有,总之身子都开始打颤,伸手一指刻字砖几乎是嘶吼声道:“丧心病狂一至于斯,国蠹,真国蠹也!把这上面的人先给某捕了,不得走脱一个家眷,家宅一体查封”
随从的衙役班头暴喝声中衔命而去。柳轻侯也向身后随行的支使吏吩咐道:“去,把周忠押来此地,某且看他还能嘴硬到几时。小心着些别让他自戕或是逃了”
这一夜注定无眠,此前想着的尽量不闹出大动静也不可能,同时也没意义了。官仓区仍在开挖罗引弓供出的另三座仓窖。公差们则连夜封宅抓人,尽管行动之前得了不要闹出太大声势的嘱咐,但真到动起手来谁还控制的住?
一时间扬州城内一头火把熊熊,一头鸡飞狗跳,孩子哭、妇人闹的不知惊醒了多少睡梦中的扬州百姓,虽然大家都住在高墙大锁的坊区内没法出来看热闹,但谁都知道的是城里出事了,出大事了!
周忠被带到官仓现场,一看到挖开的仓窖当即就瘫了,脸色惨白、目光呆滞,喉咙里荷荷的却发不出声音,由着公差拖死狗般押了回去。
柳轻侯跟着一起回了蜀岗子城。
回来后,吉温等人一脸兴奋的连夜突审心神已经崩溃的周忠,柳轻侯本来也要参加,无奈卢继宗漏夜而来不得不应付。
卢继宗一脸倦色,脸上神情倒还好,“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贤弟你真是好手段,这下子扬州必定是要震动皇城了。你老弟满载而归,州衙可就惨喽!”
“我看你的样子可是一点都不惨”
卢继宗闻言“哈”的一笑,“我才来扬州多久,干的又是什么官儿?这等必定要惊天的案子就算我这个司马愿意背锅,政事堂能信?陛下能信?州衙真要敢让我背锅就是自己找死,他们还不至于蠢到这一步。既然无事,某自然就是一身轻松”
“那你漏夜而来所为何事?”
卢继宗伸出手指点了点柳轻侯,“明知故问,说吧,你有什么条件尽管开出来”
柳轻侯一怔,随即脸色就沉了下来,“如此重案……”
漕运必须改革。在开元这个年号已经走过十六年的时刻,在如今内外无事的背景下,沟通南北的漕运已然成为大唐走向开元极盛的最大一块短板。
或者换个说法就是,漕运改革能否顺利成功俨然已经成为一个标志,在经过一百一十年的漫漫长途之后,大唐这个黄金王朝正式登顶开元极盛之世的标志,并由此傲立于两千年封建王朝史的最巅峰,一枝独秀,光耀绝伦。
柳轻候自己都被这个突然冒出的想法激荡的有些血热,穿越之前的后世总是在说中国梦,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自己现在可就站在后世所要复兴的目标前夜,甚至是就在门槛边儿上。
这是一个真正伟大的时代,距离顶点的最后一公里,突然意识到这一点时,即便再小再恬淡的人物也难免为之血热吧,渺小与宏大,以及由此滋生出的历史感,使命感等等以前根本不会意识到的东西都一起潮水般奔涌出来。
刹那之间,一句以前在后世听过无数遍却都不以为然的那句话突然闪现出来,不仅一点都不显得突兀矫情,且是滚烫的怕人: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借着一大口茶汤压住热血,柳轻侯缓缓声道:“既是扬州官民俱都苦漕运久矣,使君为何不上书朝廷变革旧制?”
刺史闻言苦笑,“这话别人都好说,反倒是我扬州州衙不好说啊”
柳轻侯明白他的意思,口中却道:“使君不说,别人谁会替你说?而且为使君计,这次也必须得说了,最好一并请大都督府也替地方诉诉苦,长史大人位高爵显,居高声自远嘛”
“怎么,朝廷有意要变革漕运制度?”
柳轻侯笑着摇摇手,“此事下官当真是一点风声都没听到,下官只是有感于到扬州以来所受之盛情为使君出个不咸不淡的主意,变革漕运制度对于下官的品秩而言实在是太大了”
“唔!此事确实是大,容某想想,想想”
见他如此,柳轻侯心中很失望。这个扬州刺史看来就是个行事只求平稳的稳当官儿,遇事只想着坐顺风船,自己一点都不肯出头,不愿引起争议,也不愿承担丝毫风险。
变革漕运是一件国之大政,惟其如此要想启动就需多方发声、多方造势。扬州作为漕运,发声就显得尤为重要,也会被更多人关注。
推动漕运改革,你不想说话可不行。柳轻侯脸上神色不动,心中却是暗暗发狠,无论如何该说的话一定得让他说,这事儿甚至不比周忠弊案来的小。
枯坐了近半个时辰,眼见周忠还没有开口,等不起的刺史起身告辞,柳轻侯将之一路送到了门口。
刺史走后,柳轻侯并没有去看吉温对周忠的审问,吉温是真正的行家自己去不去没什么区别;再则,那场面想必不会好看,能不看就免了吧。
不过他也没闲着,取来纸笔就开始写信。信是写给裴耀卿的,问候及通报自己情况这些常规内容之外,主要的就只有一条,提醒,或者说是提请裴耀卿在适当的时候在李三儿面前表达他对漕运的关注,以及对变革漕运制度的态度、想法及一些具体做法。
漕运变革这么大的事当然不可能一下子就开始,但裴耀卿此举将是一次最重要的卡位,为将来顺利拿下主导漕运改革的使职埋下浓墨重彩的一记伏笔。当年主导籍田括户的宇文融走的就是这个路子。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做嫁衣裳这样的事情不能干,而且客观上来说,至少在柳轻侯看来满朝文武中也没有人比裴耀卿更适合做这件大事。
信还没写好,刺史谴来了一个衙役班头,言说使君已下令州衙上下人等今日不得离衙,同时已在安排今晚开挖官仓事宜。
柳轻侯听完道了声谢,谴那班头回去了。稳当官儿也有稳当官儿的好处,他现在为撇清与周忠的关系,必定会在办案上通力配合,这对自己这个仅有五人的小团队真是太重要了。
庆幸啊,实在该庆幸这使君跟周忠不是一党,否则事情就难办了。
一直等到晚上周忠还是死不开口,吉温明显有些着急,柳轻侯脸上却看不到愠怒之色,“犯了这么大案子开口就是个死,负隅顽抗是必然的,这才一天不到,你也用不着着急”
“道理我当然知道,但这毕竟是咱们到扬州的第一个大案,出不得差错。早知道白天就该把官仓挖了,看他是说还是不说”
“不过晚几个时辰就能给那使君卖个好儿,这样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官仓跑不了,周忠也跑不了,放松些!”
吉温看着柳轻侯的淡定,“白天若是放开用刑,他此刻早该招了,这个周忠看着贪心很大,胆子其实很小”
“这当是证据确凿的案子,急着用刑反倒落了下乘。吉判官,刑不可轻用啊,三木之下易出冤案,稍有不慎或许就是误人误己”
吉温闻言笑笑,柳轻侯见状心底叹了口气也不再就此多说,看看外边的天色后起身道:“走吧”
刚出门就碰上来迎他们的衙役队伍,一路会合了刺史的车驾后便直奔位于扬州罗城东北角的官仓聚集区。
官仓所在已被镇军接管,一根根刺向夜空的制式单钩矛凭空营造出凛冽杀气。仓中上下官吏都被集中在一间房内,有的惊慌失措,有的莫名所以,气氛沉闷的怕人。
一行人的进入顿时引来一阵骚动,不过马上就被弹压下去。柳轻侯陪着刺史没什么动作,只是向吉温点了点头。
吉温也无多话,指明位置后带了人就去开挖。柳轻侯边陪着刺史往那处官仓走,边听着一个战战兢兢地小吏解说。
听着他的解说再左右看看,柳轻侯也算长见识了,后世电视剧里的场景都是扯淡,唐朝官仓里的粮食根本就不是存在屋里,更没有一眼看去成排成片的整齐大屋。藏粮所在就是地上一个个高处地面并不多的大土墩子。
按小吏的介绍国朝之仓粮皆是采用窖藏,也就是在地上往下开挖小底大口的缸形窖,每窖口径大小不一。柳轻侯大概换算了下,大约都是10到16米,最大不超过18米,深一般是7到9米,最深不超过12米。
粮窖的修造朝廷有着严格的要求,譬如窖底、窖壁必须平整、光滑、坚实。挖好之后还需反复生火烧烤整个土窖以防止地下水分、湿气上升,最后还需在周壁和窑底铺设木板、草、糠、席等防潮品。
这样处理以后才能开始储存粮食。一窖堆满,上面铺席,堆糠和垫草,最后用土密封。每一窖封好仍不算完,还需在旁边立上刻字砖,上面记载仓窖位置、粮食来源、入窖年月以及授领粟官的职务、姓名等信息。
如此,一个大窖能存粮万石以上,小窖也能存粮数千,因整个仓窖防潮、密封,温度又低,因此能很好的大量且长时间存储,以备朝廷战事、赈灾等不时之需。
“这样的仓窖一共有多少个?”柳轻侯之前在罗隐弓的供状中看到过这个数据,但一时记不准确了,遂就顺口问了一句。
一路走来,小吏的声音总算哆嗦的不那么厉害了,“共有三百六十窖”
“都是满存吗?”
“是”
柳轻侯边听边在心中算着数字,三百六十窖按每窖折中八千石计算,总共就有近两百九十万石。再按一石折算后世一百二十市井计算,那就是将近三亿五千万斤。
一个扬州存粮数量如此之巨,难怪杜甫在安史之乱后要如此念念不忘“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开元盛世从来就不是一个标题,一个口号,而是这一窖窖实实在在的粮食,也正是这些粮食撑起了盛世的根基。
柳轻侯算过之后一边感慨一边又不免觉得可笑以及可惜,这边存粮巨大,地方州衙不堪其负,那边长安以及其所在的关中地区却常怀乏粮之忧,稍遇灾荒即要惊动皇帝逃难似的往东都洛阳就食,一丰一欠之间,当下转运不利的漕运改革还需要更多的理由吗?
念头转到这里,他愈发觉得这一趟巡按扬州着实来的值,虽然其间迭遭险境,但毕竟是掌握了足够多的第一手资料,即便现在就结束此次巡按,也够写一本扎扎实实的奏章了,如此既可以向御史台交差,更能为改革漕运张目并提供最坚实的论据。
虽然没能赶在最美的烟花三月下扬州,但这一趟足矣不虚此行了。
一路听着想着,不知不觉间到了仓区最偏僻的一处角落,按小吏之解说,此间属于非灾年素不轻动的常平仓的范围,吉温正指挥着一大群力夫在此开挖,外面的土封已经挖开,众多熊熊燃烧的火把下,黄澄澄闪耀着金子般的光泽,力夫们不断把上层的粮食往一旁转运。
柳轻侯瞅了几眼后,接过一支火把去看仓窖旁边立着的刻字砖。
晚上天暗,他正蹲身下来细瞅时,刺史也凑了过来与他一起看,只是顾惜着官威没有蹲下来而已。
就在两人费尽眼力看的辛苦时,旁边蓦地传来吉温一声大喝,“都住手,出来了!”
柳轻侯闻言与刺史对视一眼,两人眼中的意思非常明确,“这么快!”
起身赶过去,就见被挖开的仓窖里露出的已经不是粮食,而是扎的密密实实的稻草,算算高度,这个仓窖转运出的粮食还不到两米。
这也就意味着这个最深可达十二米的仓窖其真实存粮只有六分之一,其它的全是换的稻草,而据罗引弓供述,他所知的这样已被调包的仓窖就还有三个。
看现场毕竟跟看供状不一样,再算算数量,柳轻侯脸上的轻松彻底消失了。
那刺史更是不堪,也不知是气的还是吓的,又或者是二者兼有,总之身子都开始打颤,伸手一指刻字砖几乎是嘶吼声道:“丧心病狂一至于斯,国蠹,真国蠹也!把这上面的人先给某捕了,不得走脱一个家眷,家宅一体查封”
随从的衙役班头暴喝声中衔命而去。柳轻侯也向身后随行的支使吏吩咐道:“去,把周忠押来此地,某且看他还能嘴硬到几时。小心着些别让他自戕或是逃了”
这一夜注定无眠,此前想着的尽量不闹出大动静也不可能,同时也没意义了。官仓区仍在开挖罗引弓供出的另三座仓窖。公差们则连夜封宅抓人,尽管行动之前得了不要闹出太大声势的嘱咐,但真到动起手来谁还控制的住?
一时间扬州城内一头火把熊熊,一头鸡飞狗跳,孩子哭、妇人闹的不知惊醒了多少睡梦中的扬州百姓,虽然大家都住在高墙大锁的坊区内没法出来看热闹,但谁都知道的是城里出事了,出大事了!
周忠被带到官仓现场,一看到挖开的仓窖当即就瘫了,脸色惨白、目光呆滞,喉咙里荷荷的却发不出声音,由着公差拖死狗般押了回去。
柳轻侯跟着一起回了蜀岗子城。
回来后,吉温等人一脸兴奋的连夜突审心神已经崩溃的周忠,柳轻侯本来也要参加,无奈卢继宗漏夜而来不得不应付。
卢继宗一脸倦色,脸上神情倒还好,“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贤弟你真是好手段,这下子扬州必定是要震动皇城了。你老弟满载而归,州衙可就惨喽!”
“我看你的样子可是一点都不惨”
卢继宗闻言“哈”的一笑,“我才来扬州多久,干的又是什么官儿?这等必定要惊天的案子就算我这个司马愿意背锅,政事堂能信?陛下能信?州衙真要敢让我背锅就是自己找死,他们还不至于蠢到这一步。既然无事,某自然就是一身轻松”
“那你漏夜而来所为何事?”
卢继宗伸出手指点了点柳轻侯,“明知故问,说吧,你有什么条件尽管开出来”
柳轻侯一怔,随即脸色就沉了下来,“如此重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