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错,朕担心的正是这一点!”李二沉吟道:“其实辅机与朕商议的时候也曾想过对珍珠可汗部用兵,以除后患!只是如今我大唐刚遭受了蝗灾,本就元气大伤,如果在起兵戈的话那便如同雪上加霜,正是因为如此朕这才不得不与阿史那人虚以尾蛇!”
“然而陛下又怕阿史那人狼子野心,与珍珠可汗部蛇鼠一窝占据草原之利酿成大患?”张毅略有所思,发表了自己对当前局势的看法。
多疑,本就是一名帝王应该具备的素质,特别是对于异族的话张毅觉得多一些这样的思想并无不妥,虽然他的记忆中并没有过多的对于阿史那人的印象,但是因为后世对岛国以及棒子国的嘴脸,连带着他对任何异族都并不是很友好。
甚至张毅觉得,当初大汉的杀胡令就非常不错,汉骑一出无不诚服,兵锋过处尽是一马平川!
而那个时候正是汉民族最鼎盛的时候,何至于被这些异族人处处骚扰,侵犯?
可是到了南北朝甚至隋朝之后,随着中原内战,然后便让这些异族了有喘息之机从而慢慢坐大造成了如今这个局面。
想到这儿,张毅不禁再次佩服起明朝的开国皇帝来。
对于明朝的开国皇帝,有人说他出身微末,也有人说他手段狠辣,更有人说他独断专行,可是不得不说这位朱家王朝的太祖乃是一位得国最为刚正的皇帝,甚至李二也无可比及!
为何?
仅仅只是驱除异族,恢复汉家衣冠这一条便已经足够!
更何况大明朝乃是中华华夏五千年历代王朝中唯一一个不称臣、不纳贡、不和亲的王朝,甚至到了即将灭国的时候整个皇族也从未出现一个投降的皇族!
然而让张毅最佩服的还是当年朱棣的那句:天子守国门,君王守社稷!
而李二虽然也是一代帝王,甚至无论是军事还是文治超越了绝大多数帝王,但是在张毅眼中,把自己的女儿拿去和亲从而换取利益,甚至这样的和亲还有好几次!
从这一点来看气魄就无疑小了很多,以至于对于李二,张毅几乎没有什么好感。
“正是如此!用兵不利,借阿史那人牵制亦需出动兵马防边,朕正是因为这件事可谓是伤透了脑筋!”李二一脸疲惫的看着张毅笑道:“要证明自己有本事便将这件事帮朕解决了,算是朕对你的第一个考验如何?”
李慧眼睛都愁绿了。
李二虽然没有考校张毅经义文章,可是连李二和长孙无忌这样的大能都解决不了的问题在她看来无疑更是难上加难,想到这儿她不禁心里一阵酸楚。
“父皇!”李慧不禁上前对李世民道:“此等军国大事就如您刚才所言,连您和舅父都为之头疼,张毅虽有些聪慧,可也不如你们啊!”
李慧的意思很明白,而且话里也多多少少带着些不瞒。
正如她说的那样,李二本身就乃是八柱国之太原李家出身,文武双全本就无可挑剔,而长孙无忌同样也是贵族出生,更为李二十八大学士之首,他们中两人无论是谁都可以说人中翘楚。
可是两人一筹莫展的问题如今却成为了张毅的考题,这便让李慧不禁心里有些不愤,这可不就是专门为难张毅吗?
“陛下,您的这个问题不知道小臣可不可以这样理解?”张毅开口了,朝着李二拱了拱手,道:“这个问题因为存在事实依据,那么自然就没有可比性。”
说着,张毅朝着李慧点了点头,示意自己心里有数,继续道:“首先,小臣无论如何回答,因为没有事实的检验,无论是对或者是错,那么其实都是一个空洞的答案。那么这中间就存在着两个问题,一方是小臣,另一方则是陛下您!
小臣作为答题者,肯定会认为小臣的答案是错的,而陛下您判定答案正确与否就算是小臣回答的狗屁不通,可是陛下您又拿什么论证来证明小臣的回答是错误的呢?”
“朕难不成还会在军国大事上与你做文章?”张毅没好气的瞪了张毅一眼,道:“如今我大唐乃开明盛世,海纳百川,朕亦非昏庸之辈,只要你的方法可行,朕自然会对你有一个公道的判断!”
张毅可不会把自己的希望的抉择权就这么交到别人的手上。
“陛下,小臣自然相信您的判断绝对会非常公道!”张毅立刻道:“不过小臣在说接下来之前想要给陛下讲一个故事,不知道陛下可有兴趣?”
说到故事,李二就来了兴趣,他心里寻思着到要看看张毅这小子能说出什么东西来。
当下,李二便点了点头,示意张毅讲。
张毅拱手道:“话说东周春秋时,楚人卞和在荆山见凤凰栖落青石之上(古人曾有“凤凰不落无宝地”之说),于是他将此璞石献给楚厉王。
然而经玉工辨识之后,却认为是石块,卞和以欺君罪被刖左足。随后楚武王即位,卞和又去献宝,仍以前罪断去右足。直到楚文王时,卞和抱玉痛哭于荆山下,哭至眼泪干涸,流出血泪。文王甚奇,便命人剖开璞石,果得宝玉,经良工雕琢成璧,人称“和氏璧”。”
张毅的话很简单,几句话便将故事讲完,然后便静立一旁等候李二的反应。
“和氏璧!呵呵!”李二的脸色立刻就变得难看起来,盯着张毅怒道:“按照你的故事,你莫非是想告诉朕,朕乃是一个有眼无珠之辈不成?”
对于和氏璧的典故虽然因为文化的普及问题知道的人不多,但是李二却非常清楚,对于张毅口里的这个故事他非常清楚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
可是张毅却在这个节骨眼上面讲出来,他便理所当然的将张毅自诩为未被雕琢的璞玉,而他便是那有眼无珠的帝王。
“陛下就如此看待这个典故?”张毅不答反问,道:“陛下在这个典故中看到的是有眼无珠,为何小臣看到的却是另一个问题?”
“然而陛下又怕阿史那人狼子野心,与珍珠可汗部蛇鼠一窝占据草原之利酿成大患?”张毅略有所思,发表了自己对当前局势的看法。
多疑,本就是一名帝王应该具备的素质,特别是对于异族的话张毅觉得多一些这样的思想并无不妥,虽然他的记忆中并没有过多的对于阿史那人的印象,但是因为后世对岛国以及棒子国的嘴脸,连带着他对任何异族都并不是很友好。
甚至张毅觉得,当初大汉的杀胡令就非常不错,汉骑一出无不诚服,兵锋过处尽是一马平川!
而那个时候正是汉民族最鼎盛的时候,何至于被这些异族人处处骚扰,侵犯?
可是到了南北朝甚至隋朝之后,随着中原内战,然后便让这些异族了有喘息之机从而慢慢坐大造成了如今这个局面。
想到这儿,张毅不禁再次佩服起明朝的开国皇帝来。
对于明朝的开国皇帝,有人说他出身微末,也有人说他手段狠辣,更有人说他独断专行,可是不得不说这位朱家王朝的太祖乃是一位得国最为刚正的皇帝,甚至李二也无可比及!
为何?
仅仅只是驱除异族,恢复汉家衣冠这一条便已经足够!
更何况大明朝乃是中华华夏五千年历代王朝中唯一一个不称臣、不纳贡、不和亲的王朝,甚至到了即将灭国的时候整个皇族也从未出现一个投降的皇族!
然而让张毅最佩服的还是当年朱棣的那句:天子守国门,君王守社稷!
而李二虽然也是一代帝王,甚至无论是军事还是文治超越了绝大多数帝王,但是在张毅眼中,把自己的女儿拿去和亲从而换取利益,甚至这样的和亲还有好几次!
从这一点来看气魄就无疑小了很多,以至于对于李二,张毅几乎没有什么好感。
“正是如此!用兵不利,借阿史那人牵制亦需出动兵马防边,朕正是因为这件事可谓是伤透了脑筋!”李二一脸疲惫的看着张毅笑道:“要证明自己有本事便将这件事帮朕解决了,算是朕对你的第一个考验如何?”
李慧眼睛都愁绿了。
李二虽然没有考校张毅经义文章,可是连李二和长孙无忌这样的大能都解决不了的问题在她看来无疑更是难上加难,想到这儿她不禁心里一阵酸楚。
“父皇!”李慧不禁上前对李世民道:“此等军国大事就如您刚才所言,连您和舅父都为之头疼,张毅虽有些聪慧,可也不如你们啊!”
李慧的意思很明白,而且话里也多多少少带着些不瞒。
正如她说的那样,李二本身就乃是八柱国之太原李家出身,文武双全本就无可挑剔,而长孙无忌同样也是贵族出生,更为李二十八大学士之首,他们中两人无论是谁都可以说人中翘楚。
可是两人一筹莫展的问题如今却成为了张毅的考题,这便让李慧不禁心里有些不愤,这可不就是专门为难张毅吗?
“陛下,您的这个问题不知道小臣可不可以这样理解?”张毅开口了,朝着李二拱了拱手,道:“这个问题因为存在事实依据,那么自然就没有可比性。”
说着,张毅朝着李慧点了点头,示意自己心里有数,继续道:“首先,小臣无论如何回答,因为没有事实的检验,无论是对或者是错,那么其实都是一个空洞的答案。那么这中间就存在着两个问题,一方是小臣,另一方则是陛下您!
小臣作为答题者,肯定会认为小臣的答案是错的,而陛下您判定答案正确与否就算是小臣回答的狗屁不通,可是陛下您又拿什么论证来证明小臣的回答是错误的呢?”
“朕难不成还会在军国大事上与你做文章?”张毅没好气的瞪了张毅一眼,道:“如今我大唐乃开明盛世,海纳百川,朕亦非昏庸之辈,只要你的方法可行,朕自然会对你有一个公道的判断!”
张毅可不会把自己的希望的抉择权就这么交到别人的手上。
“陛下,小臣自然相信您的判断绝对会非常公道!”张毅立刻道:“不过小臣在说接下来之前想要给陛下讲一个故事,不知道陛下可有兴趣?”
说到故事,李二就来了兴趣,他心里寻思着到要看看张毅这小子能说出什么东西来。
当下,李二便点了点头,示意张毅讲。
张毅拱手道:“话说东周春秋时,楚人卞和在荆山见凤凰栖落青石之上(古人曾有“凤凰不落无宝地”之说),于是他将此璞石献给楚厉王。
然而经玉工辨识之后,却认为是石块,卞和以欺君罪被刖左足。随后楚武王即位,卞和又去献宝,仍以前罪断去右足。直到楚文王时,卞和抱玉痛哭于荆山下,哭至眼泪干涸,流出血泪。文王甚奇,便命人剖开璞石,果得宝玉,经良工雕琢成璧,人称“和氏璧”。”
张毅的话很简单,几句话便将故事讲完,然后便静立一旁等候李二的反应。
“和氏璧!呵呵!”李二的脸色立刻就变得难看起来,盯着张毅怒道:“按照你的故事,你莫非是想告诉朕,朕乃是一个有眼无珠之辈不成?”
对于和氏璧的典故虽然因为文化的普及问题知道的人不多,但是李二却非常清楚,对于张毅口里的这个故事他非常清楚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
可是张毅却在这个节骨眼上面讲出来,他便理所当然的将张毅自诩为未被雕琢的璞玉,而他便是那有眼无珠的帝王。
“陛下就如此看待这个典故?”张毅不答反问,道:“陛下在这个典故中看到的是有眼无珠,为何小臣看到的却是另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