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信以赵云总督兖州兵事,付以重任.得赵信如此看重,赵云自然更加不敢稍有懈怠,生怕负了赵信相待之意.所谓士为知己者死,赵信以国士相待,赵云自然誓死以报.领兵以来,事必躬亲,全力而为,操练兵马,布置防务,剿灭匪患,虽然有于禁等人帮忙,依旧忙的不可开交.还好政事有专人帮忙处理,这些人都是荀-等人一手培养出来的,乃是个中能手.这几年,赵信早先培养的各种人才都已经派上用场了,尤其是这些掌握一方政务的,不比其他人才,赵信对他们尤其重视,不仅让他们学习了系统的知识,在忠心、廉洁方面,赵信等人也花了不少功夫.
战乱年代,凡事自然以兵事为先,此时驻守各地的将领都身兼着一地之长.赵信治下也是一样,只不过他们的政务相对来说轻了许,没有那么多琐事缠身.
赵云德才兼备,能文能武,视事以来,上能善体赵信之意,下能收百姓、士人之心,久经战乱的兖州,在赵云的打理下日渐安定,百姓衣食无忧,在这等乱世,也可称得上是安居乐业了,当然,跟汝南这些地方还是没法相比的.
自收到赵信决定再次北征的密令后,赵云就按赵信吩咐,秘密的开始准备起来.兖州处于前沿,对战局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兵马、粮草都要途经兖州,战事一起,兖州就成为大军补给重地,所以赵云不得不分外经心.
一日,赵云前往察看出征事宜的准备情况,众亲卫簇拥着赵云,从长街而过.路人有识得赵云之人,纷纷避让,更有感戴赵云恩义的,伏路而拜.这样的事赵云也经历不少了,也不以为意,朝众人含笑点头示意.行到城门附近,只见一人布衣赤足,黥面散发,穿城而过,高歌道:"凤翔于九天兮,偶落尘埃,龙腾于九霄兮,困斯浅滩,明珠暗投兮,蔽室生尘,贤士其隐乎,谁人知之!"
赵云听了,深异其人,便令人请来一叙.那人跚然来到赵云跟前,傲然而立,仰头向天.和赵云之间隔着数人,赵云如今身份非同一般,不得不妥加防备,免生意外.赵云见那人到来,翻身下马,便欲排开众人,走近细审那人.身旁亲卫拦住道:"将军千金之躯,宜自珍重!"赵云一笑道:"无妨!"让亲卫让开道路,走到那人跟前道:"先生适才所歌大有深意,敢问先生高兴大名."
适才的一番动静,那人好似有点知觉,听闻赵云之言,那人收回目光,平视赵云,深深看了赵云一眼道:"不敢,不才长沙龙充,游学至此,偶作此歌,聊以遣怀而已."
闻知此人从长沙而来,赵云心中一动,莫非是刘表细作,便出言试探道:"先生从长沙而来,一路可知近日荆州有什么动静?"
龙充一笑道:"充虽为长沙之人,奈何多年游学在外,已久不知乡里音讯,更不用说荆州了,将军却是问错人了."
赵云哦了一声,接着道:"那先生此次从何而来?"
龙充道:"充向在北地游学,近日偶动思乡之意,故欲南归一探."
听闻龙充从北而来,赵云不由意动,此人怕是会知道一些袁绍境内的动静,欲待相问,却又不敢造次,赵云乃是谨慎之人,岂会如此轻易就相信一个陌生人.赵云原先与龙充相见之意是因为龙充独特的言行和歌中暗寓之志,怕其人多少有些才干,意欲引为己用.撇开探听消息之意,赵云和龙充就地谈了起来,赵云多以言语试其才学,那龙充对答如流,挥洒自若,仿佛天下事尽在其掌中似的.赵云大奇,因有事缠身,便邀龙充并辔而行,二人就在马上畅谈起来.
和龙充谈的越多,越发现其人才学渊博,远非赵云所能测度的.赵云虽说是文武全才,可毕竟是以武事为主,说到才学,比起龙充来简直是小巫见大巫.二人相谈甚欢,不知不觉就来到了目的地.发现了这样一个大才,眼下之事又不是紧急之事,放一放也无关紧要.二人下马后,席地而坐,继续谈论.见火候差不多了,赵云便以言语相探龙充是否有意留下相助.依赵云的意思,此人若是拒绝,也决不能就此放此人离开,若为他人所用,日后必会阻碍赵信大业.
龙充知赵云之意,摇头遗憾的道:"多谢将军美意,奈何思乡情切,恐怕要辜负将军一番盛意了."
闻言,赵云慷慨激昂的道:"大丈夫当以身事天下,先生身怀济世安邦之才,岂能就此空老山林之中,今我主大将军赵信,贤明通达,仁厚睿智,坐拥中原之地,正需先生这样的大才辅佐,若先生肯为我主效力,我主必会重用先生."不管这龙充的来历,先把此人留下,其他的日后慢慢再说.
龙充颇为意动,思量片刻道:"如此,可否容我先回长沙一趟,再来相投."
见龙充终于答应,赵云松了口气,若是他执意不肯,说不得要把他软禁在此.既然事情已经定下了,赵云如何还会放他轻易离开,免得徒生意外.就对龙充道:"先生思乡之心,我亦深有体会,可如今长沙乃是刘表治下,刘表与我主多有嫌隙,先生此去恐怕会生事端,依我之见,先生还是不要回去为是,若是先生思念家人,我可派人前往接来与先生相聚,岂不两全其美."
看赵云是不大放心自己离去,龙充微微一笑道:"那倒不是,充幼年失牯,自我离开长沙起,家已非家."
这样一来,省得赵云麻烦,也替龙充伤感了一会道:"既然先生如今只孤身一人,回去只会徒惹伤感,不回也罢."
龙充就这样留了下来,赵云以为以龙充之才非赵信不能用.虽然此人的出身尚没有查清,但赵云知道赵信用人一向不计出身,除非是别有用心之人,观龙充此人,也不像心怀叵测之人.即便如此,还是谨慎一些为上,赵云欲待派人去查一查这龙充,奈何在这乱世要查一个人的出身来历只能用一个"难"字来形容,尤其像龙充这样没亲没戚的,又多年在外的,更不知从何查起,只得作罢,只有把这头痛事交给赵信他自己了.
赵云一封荐书先送往赵信处,龙充在数百人的扈从下,前往汝南去见赵信.赵云对龙充可谓重视已极,就龙充这样一个默默无名之人,竟派出数百人扈从,令龙充暗暗惊异不已.
赵云的为人赵信清楚的很,在这将要出兵的要紧关头,赵云遣人大张旗鼓的把龙充送来,又有荐书上达,可知这龙充定然非同一般.秉着一贯的礼贤下士的作风,龙充等人刚到汝南城外,赵信遣许褚领人出城相迎.得赵信吩咐,许褚执礼甚恭,龙充一面和许褚见礼,一面暗暗观察许褚带来的人,只见两旁军士肃然而立,尽皆剽悍矫健,面显煞气,龙充暗自心惊.
来到赵信官衙,许褚延其进入正堂.赵信正在处理公务,见许褚引人至,便知是赵云推崇备至的龙充,忙下堂相迎.若非赵信深信赵云的眼光,凭他今日的地位,一般的人才,想见赵信一面都难如登天,更不用说得赵信亲自相迎了.
只见龙充其人身量矮小,虽然黥面,可丝毫没有影响其人的神采,一双充满智慧的眼睛,一张一翕间,仿佛无比深邃的夜空,包罗万象.赵信上前一步,跟龙充见礼道:"先生远来辛苦,先生不以赵信鄙陋,屈身相投,令人感佩!"对龙充这个名不见经传的人物说出这样的话来,可见赵信对赵云信任程度.
面对跺一跺脚就能令天下震动的人物,龙充也不由为其气势所慑,还好定力够强,略一失神,转即恢复.按理说如今龙充已经成了赵信属下,见到赵信自然得大礼参拜,可龙充欲待再观一观赵信的气度,便只长揖不拜.殊不知这一套对赵信却全无用处,赵信是来自二十一世纪的人,自不会像别人一样对礼节斤斤计较.不过,这些年来赵信多少已经习惯这里的礼节了,见龙充如此,微微一愕,也不以为意.
虽有赵云的荐书,也得试一试龙充的才学,赵信亲自上阵,几番相试,这龙充却应付自如,进退有度,xiong有丘壑,满腹经纶.赵信越来越心惊,这龙充的才学实在令赵信吃惊,此人之才恐怕只有郭嘉才可与敌.更让赵信惊异的是此人兵法、智谋皆属上乘,又精通政务,天文地理无所不知,直可称得上是一个全才.可这样一个人才,在三国里却根本提都没有提到,连名字也没有听过,赵信百思不得其解,难道因他的到来,造成了太多的变数不成.既然想不通,赵信也就懒得去想了.
虽然得到龙充这样一个大才可喜可贺,可对怎生安排他却令赵信颇有点犹豫.赵云在信中提及此人来路未曾查明,也就是说这龙充来历不明,这本来也没什么,赵信知道三国人物毕竟有限,有不知道的也很正常,可偏偏这龙充才学非凡,原先又根本没有听说过,赵信也不由有点疑虑.把龙充引见给郭嘉等人,龙充身处汝南众文武之间,有如如鱼得水,游刃有余.之后,赵信问及郭嘉等人对龙充的看法.彼时郭嘉、荀-、荀攸等人都在,郭嘉道:"主公,补之先生非百里之才,主公可以任以大事."荀攸、荀-二人也都深表赞同.龙充字补之,郭嘉说的补之先生指的就是龙充.
郭嘉等人是深知赵信的顾虑的,如今他们也这么说,赵信也就不再犹豫,便以龙充为郭嘉之副.虽说如此,赵信和郭嘉等人也不是省油的灯,一边派人南下长沙,北上幽燕去查龙充,一边也没一开始就尽以大事相付,况且龙充新来,赵信这边的军政事务和他处不同,有许多东西还有待龙充去熟悉.
等陈宫赶回,得知公孙瓒将如约发兵,众皆大喜,加紧准备出兵之事.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等粮草一准备好,兴兵三十万之众,北征袁绍.大军分为三队,赵云一队,兵马十万,居右,徐庶为军中参谋,于禁副之,张-一队,兵马十万,居左,荀攸为军中参谋,周泰副之,赵信自领十万兵马,吕布领兵三千先行,典韦、许褚、华雄、郭嘉、龙充、于吉相随.铁甲连环马已成,也随军出征,赵信令许褚统之.
消息传到冀州,袁绍急聚众文武商议退敌之策.前次虽然退了赵军,可兵马折损太多,过后袁绍不得不加紧征召兵马,此时也不比先前少,可战力却大不如前.袁绍穷兵黩武,弄得百姓怨声载道,有的地方青壮被征召一空,只余下老弱妇孺.
又闻公孙瓒在幽州蠢蠢欲动,有引兵南范之势,便以鞠义为将,荀谌佐之,领军北拒公孙瓒.
对上赵信,有了上次的教训之后,不约而同,众人一致认为应该坚守.袁绍手下众文武还从来没在什么事上意见如此相同过,这不能不说是赵信的功劳.袁绍尽起三州兵马,将及三十余万,令长子袁谭镇青州,外甥高干镇并州.在沮授的建议下,袁绍便采用坚壁清野之策,趁赵信大军未到时,派兵把边界之地掳掠一空,百姓全都迁走,一黍一麦也不留给赵军.携众文武自领大军坚守黎阳,欲凭坚城退敌.有了上次疲于奔命的经验之后,这次袁绍学乖了,兵马未动,探子四散派出,布于各地,以防赵信又分兵去取青、并两州时被弄得措手不及.
三队兵马赶到黎阳,在离城十余里西南处下寨,三寨呈倒SanJiao而立,赵云一军居前右,张-一军居前左,赵信自领中军居后.整军完毕,三路兵马齐发,遮天蔽地赶至黎阳城外.列阵已毕,赵信遣典韦出马到城门下搦战.正合典韦心意,提戟上马,引三千兵马赶至城下叫阵.
袁绍此次有备而来,重兵屯于黎阳,坚守之心十足,倒也不惧赵军之威,只是担心北路的情况.颜良、文丑二人见典韦前来挑战,便向袁绍请命出城应战,先措动赵军锐气,然后才可坚守.袁绍听了也颇为意动.但沮授深知恐怕到时赵军的锐气不会措动,倒是自家兵马有可能会士气大跌,劝止袁绍.谓曰:"此时不可轻出,若颜、文二位将军真有此意,可等赵军势疲之时再出战不迟,到时大王再安排兵马接应,必可万无一失."
一听之下,袁绍深觉有理,便按兵不动.任典韦在城下喊破嗓子,城中也无一兵一卒出来.所谓一而再,再而三,三而衰,典韦这三千兵马在城下呐喊了半日,士气渐衰,兵马渐疲.赵信见了,不等沮授用计,便令吕布领军替上.
眼见天色将晚,看来袁军是死活不肯出战的了,赵信便下令退兵,大军退回大寨.颜良、文丑二人欲趁赵军退兵之际出城掩杀,又为沮授所阻.
依今日这等情势,袁绍是决不会出战的了,黎阳城城高壕深,城中兼又屯有袁绍大军,强攻势必不可行.看来只有想办法引袁军出来了,否则迁延日久,又是个相持不下之局.虽然有公孙瓒在北面遥相呼应,可也不能坐等公孙瓒击破袁军再趁机而动,况且,公孙瓒能不能胜还是个问题.
次日,赵信令赵云和于禁领军轮流到城下搦战.虽然看情形袁军是不敢出城的了,可也不得不防,赵信又派典韦领兵伏在城外,倘若城中出击,便引兵杀出接应.
如此过了两日,赵军每日在黎阳城外耀武扬威,谩骂嘲讽,袁军只坚守不出.赵信和郭嘉、龙充等人一商议,定下计谋,便派赵云领军向东,去取青州,令张-领军去袭并州.
这里赵信亲自领军拖住袁绍大军,依旧令吕布、典韦、许褚等人轮流挑战,不使城中起疑.
.
战乱年代,凡事自然以兵事为先,此时驻守各地的将领都身兼着一地之长.赵信治下也是一样,只不过他们的政务相对来说轻了许,没有那么多琐事缠身.
赵云德才兼备,能文能武,视事以来,上能善体赵信之意,下能收百姓、士人之心,久经战乱的兖州,在赵云的打理下日渐安定,百姓衣食无忧,在这等乱世,也可称得上是安居乐业了,当然,跟汝南这些地方还是没法相比的.
自收到赵信决定再次北征的密令后,赵云就按赵信吩咐,秘密的开始准备起来.兖州处于前沿,对战局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兵马、粮草都要途经兖州,战事一起,兖州就成为大军补给重地,所以赵云不得不分外经心.
一日,赵云前往察看出征事宜的准备情况,众亲卫簇拥着赵云,从长街而过.路人有识得赵云之人,纷纷避让,更有感戴赵云恩义的,伏路而拜.这样的事赵云也经历不少了,也不以为意,朝众人含笑点头示意.行到城门附近,只见一人布衣赤足,黥面散发,穿城而过,高歌道:"凤翔于九天兮,偶落尘埃,龙腾于九霄兮,困斯浅滩,明珠暗投兮,蔽室生尘,贤士其隐乎,谁人知之!"
赵云听了,深异其人,便令人请来一叙.那人跚然来到赵云跟前,傲然而立,仰头向天.和赵云之间隔着数人,赵云如今身份非同一般,不得不妥加防备,免生意外.赵云见那人到来,翻身下马,便欲排开众人,走近细审那人.身旁亲卫拦住道:"将军千金之躯,宜自珍重!"赵云一笑道:"无妨!"让亲卫让开道路,走到那人跟前道:"先生适才所歌大有深意,敢问先生高兴大名."
适才的一番动静,那人好似有点知觉,听闻赵云之言,那人收回目光,平视赵云,深深看了赵云一眼道:"不敢,不才长沙龙充,游学至此,偶作此歌,聊以遣怀而已."
闻知此人从长沙而来,赵云心中一动,莫非是刘表细作,便出言试探道:"先生从长沙而来,一路可知近日荆州有什么动静?"
龙充一笑道:"充虽为长沙之人,奈何多年游学在外,已久不知乡里音讯,更不用说荆州了,将军却是问错人了."
赵云哦了一声,接着道:"那先生此次从何而来?"
龙充道:"充向在北地游学,近日偶动思乡之意,故欲南归一探."
听闻龙充从北而来,赵云不由意动,此人怕是会知道一些袁绍境内的动静,欲待相问,却又不敢造次,赵云乃是谨慎之人,岂会如此轻易就相信一个陌生人.赵云原先与龙充相见之意是因为龙充独特的言行和歌中暗寓之志,怕其人多少有些才干,意欲引为己用.撇开探听消息之意,赵云和龙充就地谈了起来,赵云多以言语试其才学,那龙充对答如流,挥洒自若,仿佛天下事尽在其掌中似的.赵云大奇,因有事缠身,便邀龙充并辔而行,二人就在马上畅谈起来.
和龙充谈的越多,越发现其人才学渊博,远非赵云所能测度的.赵云虽说是文武全才,可毕竟是以武事为主,说到才学,比起龙充来简直是小巫见大巫.二人相谈甚欢,不知不觉就来到了目的地.发现了这样一个大才,眼下之事又不是紧急之事,放一放也无关紧要.二人下马后,席地而坐,继续谈论.见火候差不多了,赵云便以言语相探龙充是否有意留下相助.依赵云的意思,此人若是拒绝,也决不能就此放此人离开,若为他人所用,日后必会阻碍赵信大业.
龙充知赵云之意,摇头遗憾的道:"多谢将军美意,奈何思乡情切,恐怕要辜负将军一番盛意了."
闻言,赵云慷慨激昂的道:"大丈夫当以身事天下,先生身怀济世安邦之才,岂能就此空老山林之中,今我主大将军赵信,贤明通达,仁厚睿智,坐拥中原之地,正需先生这样的大才辅佐,若先生肯为我主效力,我主必会重用先生."不管这龙充的来历,先把此人留下,其他的日后慢慢再说.
龙充颇为意动,思量片刻道:"如此,可否容我先回长沙一趟,再来相投."
见龙充终于答应,赵云松了口气,若是他执意不肯,说不得要把他软禁在此.既然事情已经定下了,赵云如何还会放他轻易离开,免得徒生意外.就对龙充道:"先生思乡之心,我亦深有体会,可如今长沙乃是刘表治下,刘表与我主多有嫌隙,先生此去恐怕会生事端,依我之见,先生还是不要回去为是,若是先生思念家人,我可派人前往接来与先生相聚,岂不两全其美."
看赵云是不大放心自己离去,龙充微微一笑道:"那倒不是,充幼年失牯,自我离开长沙起,家已非家."
这样一来,省得赵云麻烦,也替龙充伤感了一会道:"既然先生如今只孤身一人,回去只会徒惹伤感,不回也罢."
龙充就这样留了下来,赵云以为以龙充之才非赵信不能用.虽然此人的出身尚没有查清,但赵云知道赵信用人一向不计出身,除非是别有用心之人,观龙充此人,也不像心怀叵测之人.即便如此,还是谨慎一些为上,赵云欲待派人去查一查这龙充,奈何在这乱世要查一个人的出身来历只能用一个"难"字来形容,尤其像龙充这样没亲没戚的,又多年在外的,更不知从何查起,只得作罢,只有把这头痛事交给赵信他自己了.
赵云一封荐书先送往赵信处,龙充在数百人的扈从下,前往汝南去见赵信.赵云对龙充可谓重视已极,就龙充这样一个默默无名之人,竟派出数百人扈从,令龙充暗暗惊异不已.
赵云的为人赵信清楚的很,在这将要出兵的要紧关头,赵云遣人大张旗鼓的把龙充送来,又有荐书上达,可知这龙充定然非同一般.秉着一贯的礼贤下士的作风,龙充等人刚到汝南城外,赵信遣许褚领人出城相迎.得赵信吩咐,许褚执礼甚恭,龙充一面和许褚见礼,一面暗暗观察许褚带来的人,只见两旁军士肃然而立,尽皆剽悍矫健,面显煞气,龙充暗自心惊.
来到赵信官衙,许褚延其进入正堂.赵信正在处理公务,见许褚引人至,便知是赵云推崇备至的龙充,忙下堂相迎.若非赵信深信赵云的眼光,凭他今日的地位,一般的人才,想见赵信一面都难如登天,更不用说得赵信亲自相迎了.
只见龙充其人身量矮小,虽然黥面,可丝毫没有影响其人的神采,一双充满智慧的眼睛,一张一翕间,仿佛无比深邃的夜空,包罗万象.赵信上前一步,跟龙充见礼道:"先生远来辛苦,先生不以赵信鄙陋,屈身相投,令人感佩!"对龙充这个名不见经传的人物说出这样的话来,可见赵信对赵云信任程度.
面对跺一跺脚就能令天下震动的人物,龙充也不由为其气势所慑,还好定力够强,略一失神,转即恢复.按理说如今龙充已经成了赵信属下,见到赵信自然得大礼参拜,可龙充欲待再观一观赵信的气度,便只长揖不拜.殊不知这一套对赵信却全无用处,赵信是来自二十一世纪的人,自不会像别人一样对礼节斤斤计较.不过,这些年来赵信多少已经习惯这里的礼节了,见龙充如此,微微一愕,也不以为意.
虽有赵云的荐书,也得试一试龙充的才学,赵信亲自上阵,几番相试,这龙充却应付自如,进退有度,xiong有丘壑,满腹经纶.赵信越来越心惊,这龙充的才学实在令赵信吃惊,此人之才恐怕只有郭嘉才可与敌.更让赵信惊异的是此人兵法、智谋皆属上乘,又精通政务,天文地理无所不知,直可称得上是一个全才.可这样一个人才,在三国里却根本提都没有提到,连名字也没有听过,赵信百思不得其解,难道因他的到来,造成了太多的变数不成.既然想不通,赵信也就懒得去想了.
虽然得到龙充这样一个大才可喜可贺,可对怎生安排他却令赵信颇有点犹豫.赵云在信中提及此人来路未曾查明,也就是说这龙充来历不明,这本来也没什么,赵信知道三国人物毕竟有限,有不知道的也很正常,可偏偏这龙充才学非凡,原先又根本没有听说过,赵信也不由有点疑虑.把龙充引见给郭嘉等人,龙充身处汝南众文武之间,有如如鱼得水,游刃有余.之后,赵信问及郭嘉等人对龙充的看法.彼时郭嘉、荀-、荀攸等人都在,郭嘉道:"主公,补之先生非百里之才,主公可以任以大事."荀攸、荀-二人也都深表赞同.龙充字补之,郭嘉说的补之先生指的就是龙充.
郭嘉等人是深知赵信的顾虑的,如今他们也这么说,赵信也就不再犹豫,便以龙充为郭嘉之副.虽说如此,赵信和郭嘉等人也不是省油的灯,一边派人南下长沙,北上幽燕去查龙充,一边也没一开始就尽以大事相付,况且龙充新来,赵信这边的军政事务和他处不同,有许多东西还有待龙充去熟悉.
等陈宫赶回,得知公孙瓒将如约发兵,众皆大喜,加紧准备出兵之事.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等粮草一准备好,兴兵三十万之众,北征袁绍.大军分为三队,赵云一队,兵马十万,居右,徐庶为军中参谋,于禁副之,张-一队,兵马十万,居左,荀攸为军中参谋,周泰副之,赵信自领十万兵马,吕布领兵三千先行,典韦、许褚、华雄、郭嘉、龙充、于吉相随.铁甲连环马已成,也随军出征,赵信令许褚统之.
消息传到冀州,袁绍急聚众文武商议退敌之策.前次虽然退了赵军,可兵马折损太多,过后袁绍不得不加紧征召兵马,此时也不比先前少,可战力却大不如前.袁绍穷兵黩武,弄得百姓怨声载道,有的地方青壮被征召一空,只余下老弱妇孺.
又闻公孙瓒在幽州蠢蠢欲动,有引兵南范之势,便以鞠义为将,荀谌佐之,领军北拒公孙瓒.
对上赵信,有了上次的教训之后,不约而同,众人一致认为应该坚守.袁绍手下众文武还从来没在什么事上意见如此相同过,这不能不说是赵信的功劳.袁绍尽起三州兵马,将及三十余万,令长子袁谭镇青州,外甥高干镇并州.在沮授的建议下,袁绍便采用坚壁清野之策,趁赵信大军未到时,派兵把边界之地掳掠一空,百姓全都迁走,一黍一麦也不留给赵军.携众文武自领大军坚守黎阳,欲凭坚城退敌.有了上次疲于奔命的经验之后,这次袁绍学乖了,兵马未动,探子四散派出,布于各地,以防赵信又分兵去取青、并两州时被弄得措手不及.
三队兵马赶到黎阳,在离城十余里西南处下寨,三寨呈倒SanJiao而立,赵云一军居前右,张-一军居前左,赵信自领中军居后.整军完毕,三路兵马齐发,遮天蔽地赶至黎阳城外.列阵已毕,赵信遣典韦出马到城门下搦战.正合典韦心意,提戟上马,引三千兵马赶至城下叫阵.
袁绍此次有备而来,重兵屯于黎阳,坚守之心十足,倒也不惧赵军之威,只是担心北路的情况.颜良、文丑二人见典韦前来挑战,便向袁绍请命出城应战,先措动赵军锐气,然后才可坚守.袁绍听了也颇为意动.但沮授深知恐怕到时赵军的锐气不会措动,倒是自家兵马有可能会士气大跌,劝止袁绍.谓曰:"此时不可轻出,若颜、文二位将军真有此意,可等赵军势疲之时再出战不迟,到时大王再安排兵马接应,必可万无一失."
一听之下,袁绍深觉有理,便按兵不动.任典韦在城下喊破嗓子,城中也无一兵一卒出来.所谓一而再,再而三,三而衰,典韦这三千兵马在城下呐喊了半日,士气渐衰,兵马渐疲.赵信见了,不等沮授用计,便令吕布领军替上.
眼见天色将晚,看来袁军是死活不肯出战的了,赵信便下令退兵,大军退回大寨.颜良、文丑二人欲趁赵军退兵之际出城掩杀,又为沮授所阻.
依今日这等情势,袁绍是决不会出战的了,黎阳城城高壕深,城中兼又屯有袁绍大军,强攻势必不可行.看来只有想办法引袁军出来了,否则迁延日久,又是个相持不下之局.虽然有公孙瓒在北面遥相呼应,可也不能坐等公孙瓒击破袁军再趁机而动,况且,公孙瓒能不能胜还是个问题.
次日,赵信令赵云和于禁领军轮流到城下搦战.虽然看情形袁军是不敢出城的了,可也不得不防,赵信又派典韦领兵伏在城外,倘若城中出击,便引兵杀出接应.
如此过了两日,赵军每日在黎阳城外耀武扬威,谩骂嘲讽,袁军只坚守不出.赵信和郭嘉、龙充等人一商议,定下计谋,便派赵云领军向东,去取青州,令张-领军去袭并州.
这里赵信亲自领军拖住袁绍大军,依旧令吕布、典韦、许褚等人轮流挑战,不使城中起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