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贞七年四月初的大朝会上。
朝中正式决定在今年五月末将与突厥会盟于榆林北黄河之畔。
在这之前两国使节已经来往了三次商定了一些事情会盟之期就是其中之一。
另外按照皇帝诏令大唐将在突厥王庭设立常驻突厥使节使节加鸿胪寺少卿银青光禄大夫五年一个任期。
这明显是个大有前途的职位在突厥待上一任或者一任多些应该是六七年的光景回朝必得重用。
可话说回来了有人愿意去突厥王庭任职一去就是六七年吗?一个不对还可能变成第二个苏武半辈子就扔在草原了能侥幸回来的话封赏再是丰厚又能如何?
于是朝中讨论了一番人选先就搁置了下来准备等会盟之后再说。
李破也没办法这年月常驻国外的外交使节和后来可不一样出去了可能就没命回来有才能的吧他有点舍不得没本事的派出去也白搭还不如不派呢。
而且这还有个忠诚度的问题别在突厥待上几年在人家那里当上官了或者转头把大唐给卖了偷鸡不成蚀把米到时你上哪说理去?
李破回头想想觉着这事办的有点急了突厥来大唐常驻的那些人在长安待的都不想回去了好像突厥那边也没指望他们什么作为。
能给后来人安排一下吃穿住行知道大唐朝中说话算数的是哪位衙门朝那边开府邸在哪等等就行。
至于了解大唐的国策拉拢腐蚀官员影响大唐内政外交等等大事那纯属是异想天开。
唐使到了突厥会不会是一个样子?不好说可能比突厥人强点应该也强不到哪里去。
所以想要搞渗透从突厥王庭开始并不是个好主意那里是突厥人权力最为集中的地方只要稍微有点警惕性就不会让你得逞。
有鉴于此还是得从草原上的那些部落开始那里才是突厥王庭管控力度最为薄弱的地方见利忘义暴躁贪婪的部落首领是最容易被眼前之利所迷惑的群体。
想明白了这些那么之后几年应对突厥的国策就会做出相应的改变在突厥王庭设立常驻使节的事情倒也不用停下来往来传递消息和王庭贵族交往等等还是得做起来。
…………
两国是东亚地区的强国邻居世仇盟友之间的交往道道多了并不影响两国会盟之事。
因为它们正处于并不算少见的蜜月期什么事都好商量当然了这样的形势自然与两国的君主有着直接的关系。
他们本人的意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两国交往的走向。
会盟之事一旦定下来还有大致两个月准备的时间除了预先商量一下两国需要谈论的事项之外皇帝出行也要做好各种准备工作。
李破决定还是老样子不必大张旗鼓两国都轻车简从的去见面这次路途比上次要短一些路却不怎么好走一样得提前半个月启程。
只是这次去了两国要签订一系列的盟约商谈的结果都要录于文字盖上两国君王的印鉴明显比上次要正式许多。
算是大家对两国长期关系的一种肯定由原来的敌对相互提防再转为相互合作这就是以往这些年两国关系的变迁。
实际上在没有蘑孤蛋的年代这种盟约的约束力十分有限即便是后来弱国无外交也是常见的一个事实何况是现在了。
两国这种脆弱的平衡建立起来千难万难撕毁的时候却一定会很干脆不管会盟多少次也改变不了这个现实。
…………
朝会上宣布的另外一件大事就是通商问题。
东海已成坦途海易之事就可以在今年做起来了朝中会出台一些鼓励海上贸易的政策初期先看看效果。
这会海上来往通商别说商路了能沿着海岸线走一走的人都没几个从秦汉到前隋基本处于禁海状态海上只要出现中原的船队那一定是朝廷所有不是去打仗的就是去出使的不会有任何的例外。
东海海面上勉强算是来往通商的只有百济倭国以及琉球大家也没什么规矩时不时就扮作海匪抢劫对方的船只。
通商环境极其恶劣而且大家都很穷产出的东西也是同类产品居多没太多可以用来交易的物品。
如今大唐平定了东海那就不一样了其实还是之前说的那个问题不怕大唐没有好东西就怕外人没有东西来交换。
今年大唐就会组织船队出海商人是不用想搭上这个顺风车了朝廷的船队要开通商路给后来人探探路什么的。
目的地不是别的什么地方就是大唐的南海道。
这条路走顺了的话好处不言而喻就算不能弄回来些好东西也会加强大唐对南海各郡的控制力度。
南海大都督李道宗已经在南边待了好几年了一年之中上表个一两次证明自己还活着境况却越来越不容乐观。
那边山高林密阴雨连绵属于热带海洋性气候。
李道宗和他的属下们算是受了大罪病倒的一片接一片非战斗减员严重如果再不管不问的话过个两三年那边的人自己就死绝了。
阚泽等人就劝李道宗回去交趾驻扎李道宗不同意朝廷让他们在这里站住脚建设码头一旦离开的话有违朝廷诏令不说还可能让山中那些野人卷土重来。
南边的扶南西边的真腊也需要他们在这里给以震慑所以大家为了将来的荣华富贵咬着牙也得挺住。
而这一挺就是好几年码头修建起来已经有一年多了连东边的大岛上李道宗都带人去建了两个小码头就等着朝廷许诺的船队过来接应他们那叫一个望眼欲穿。
要不是北边的南海九郡又派了五千人过来支援他们的大都督不然去年李道宗鉴于越发艰难的处境说不定真就跑回交趾等消息去了。
检测到你的最新阅读进度为“第1609章刻薄”
是否同步到最新?关闭同步
朝中正式决定在今年五月末将与突厥会盟于榆林北黄河之畔。
在这之前两国使节已经来往了三次商定了一些事情会盟之期就是其中之一。
另外按照皇帝诏令大唐将在突厥王庭设立常驻突厥使节使节加鸿胪寺少卿银青光禄大夫五年一个任期。
这明显是个大有前途的职位在突厥待上一任或者一任多些应该是六七年的光景回朝必得重用。
可话说回来了有人愿意去突厥王庭任职一去就是六七年吗?一个不对还可能变成第二个苏武半辈子就扔在草原了能侥幸回来的话封赏再是丰厚又能如何?
于是朝中讨论了一番人选先就搁置了下来准备等会盟之后再说。
李破也没办法这年月常驻国外的外交使节和后来可不一样出去了可能就没命回来有才能的吧他有点舍不得没本事的派出去也白搭还不如不派呢。
而且这还有个忠诚度的问题别在突厥待上几年在人家那里当上官了或者转头把大唐给卖了偷鸡不成蚀把米到时你上哪说理去?
李破回头想想觉着这事办的有点急了突厥来大唐常驻的那些人在长安待的都不想回去了好像突厥那边也没指望他们什么作为。
能给后来人安排一下吃穿住行知道大唐朝中说话算数的是哪位衙门朝那边开府邸在哪等等就行。
至于了解大唐的国策拉拢腐蚀官员影响大唐内政外交等等大事那纯属是异想天开。
唐使到了突厥会不会是一个样子?不好说可能比突厥人强点应该也强不到哪里去。
所以想要搞渗透从突厥王庭开始并不是个好主意那里是突厥人权力最为集中的地方只要稍微有点警惕性就不会让你得逞。
有鉴于此还是得从草原上的那些部落开始那里才是突厥王庭管控力度最为薄弱的地方见利忘义暴躁贪婪的部落首领是最容易被眼前之利所迷惑的群体。
想明白了这些那么之后几年应对突厥的国策就会做出相应的改变在突厥王庭设立常驻使节的事情倒也不用停下来往来传递消息和王庭贵族交往等等还是得做起来。
…………
两国是东亚地区的强国邻居世仇盟友之间的交往道道多了并不影响两国会盟之事。
因为它们正处于并不算少见的蜜月期什么事都好商量当然了这样的形势自然与两国的君主有着直接的关系。
他们本人的意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两国交往的走向。
会盟之事一旦定下来还有大致两个月准备的时间除了预先商量一下两国需要谈论的事项之外皇帝出行也要做好各种准备工作。
李破决定还是老样子不必大张旗鼓两国都轻车简从的去见面这次路途比上次要短一些路却不怎么好走一样得提前半个月启程。
只是这次去了两国要签订一系列的盟约商谈的结果都要录于文字盖上两国君王的印鉴明显比上次要正式许多。
算是大家对两国长期关系的一种肯定由原来的敌对相互提防再转为相互合作这就是以往这些年两国关系的变迁。
实际上在没有蘑孤蛋的年代这种盟约的约束力十分有限即便是后来弱国无外交也是常见的一个事实何况是现在了。
两国这种脆弱的平衡建立起来千难万难撕毁的时候却一定会很干脆不管会盟多少次也改变不了这个现实。
…………
朝会上宣布的另外一件大事就是通商问题。
东海已成坦途海易之事就可以在今年做起来了朝中会出台一些鼓励海上贸易的政策初期先看看效果。
这会海上来往通商别说商路了能沿着海岸线走一走的人都没几个从秦汉到前隋基本处于禁海状态海上只要出现中原的船队那一定是朝廷所有不是去打仗的就是去出使的不会有任何的例外。
东海海面上勉强算是来往通商的只有百济倭国以及琉球大家也没什么规矩时不时就扮作海匪抢劫对方的船只。
通商环境极其恶劣而且大家都很穷产出的东西也是同类产品居多没太多可以用来交易的物品。
如今大唐平定了东海那就不一样了其实还是之前说的那个问题不怕大唐没有好东西就怕外人没有东西来交换。
今年大唐就会组织船队出海商人是不用想搭上这个顺风车了朝廷的船队要开通商路给后来人探探路什么的。
目的地不是别的什么地方就是大唐的南海道。
这条路走顺了的话好处不言而喻就算不能弄回来些好东西也会加强大唐对南海各郡的控制力度。
南海大都督李道宗已经在南边待了好几年了一年之中上表个一两次证明自己还活着境况却越来越不容乐观。
那边山高林密阴雨连绵属于热带海洋性气候。
李道宗和他的属下们算是受了大罪病倒的一片接一片非战斗减员严重如果再不管不问的话过个两三年那边的人自己就死绝了。
阚泽等人就劝李道宗回去交趾驻扎李道宗不同意朝廷让他们在这里站住脚建设码头一旦离开的话有违朝廷诏令不说还可能让山中那些野人卷土重来。
南边的扶南西边的真腊也需要他们在这里给以震慑所以大家为了将来的荣华富贵咬着牙也得挺住。
而这一挺就是好几年码头修建起来已经有一年多了连东边的大岛上李道宗都带人去建了两个小码头就等着朝廷许诺的船队过来接应他们那叫一个望眼欲穿。
要不是北边的南海九郡又派了五千人过来支援他们的大都督不然去年李道宗鉴于越发艰难的处境说不定真就跑回交趾等消息去了。
检测到你的最新阅读进度为“第1609章刻薄”
是否同步到最新?关闭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