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叫长安海事学院吧。”
听杜伏威说要让他给起个名字李破不假思索的张口就来。
杜伏威自然也不会提出什么不同意见学院书院在他眼中都差不多而且还比长安书院多出两个字来那肯定是皇帝上心的表现。
于是自古以来第一所海军学院就这么诞生了。
作为皇帝的李破自然是很上心海军学府应该教授什么他正在琢磨杜伏威却已经打算照抄长安书院弄些科目先教着李破也由着他先来操弄。
当世之人对海事并不热衷尤其是战乱方止之时有很多事都是摆在人们面前的大问题人们也顾不上想及其他。
杜伏威的所作所为早已传出风声但在很多朝臣眼中都是皇帝为了安抚诸侯而定下的策略差不多就是给他找点事做趋于玩闹之举不值得重视。
所以说对于海上行船之事乃至于江南的水军其实都并无多少一定之规水军大多都是按照陆军的建制和律令在操作。
大部分的战术经验都靠口口相传亲身示范等来传承按照杜伏威的想法其实也是这个样子。
他从江左那边调来了一些人手打算就像当年他率人出海时那样在长安的河流湖泊中把行船的经验传授给学生们学上个一年半载估计就能出师了多简单的事情。
其实若非他多次到长安书院偷师很羡慕那边温文尔雅出口成章的人们不然照他开始时的意思根本不用请什么人来自己建的书院教授文章。
当初他在江左时上船出海的人有几个是识字的?正经应该是从军中找些人来能耐得住寂寞忍得住辛苦不怕风吹日晒这样的人到船上待上一段日子又有人在旁边手把手的教再笨的人也没有学不会的道理。
纯粹的野路子与李破办学的初衷自然是背道而驰。
不过杜伏威在长安书院中受到了些熏陶觉着自己办下来的书院不能只出些粗坯于是便也想教授些文事就算出来的人和长安书院那些不能相比也莫要差的太多。
最终其实也是归结到了面子问题上面求名嘛自然不能过后让人嘲笑讥讽。
…………………………
但到了李破这里肯定就是另外一番想法了。
你道他建一座书院出来专奉于海事是闹着玩呢要是只教出一些船工或者是水军将士来那才叫个笑话。
大唐建造的每一座书院针对的都将是官员将领不然就是资源的严重浪费建一座书院可不容易其中包含着昂贵的人力物力成本而且还是持续性的投入。
别看杜伏威是大富翁没有朝廷持续支持的话早晚都得被拖成穷光蛋。
………………
长安书院仿照国子监来建那是没办法因为先得让文人们在思想上承认长安书院的地位等时间一长再从其中慢慢进行改革。
如果按照李破的意思吏户礼兵刑工六部长安书院除了基础科目之外后面所学应该有所侧重并一一与六部对应这是最简单的科目划分然后还要进行细分怎么也得弄出二三十个科目才合适顺便让那些说什么半部论语治天下的人去死。
嗯好在当世的儒家信徒还没那么狂妄其中大部分人都很开明完全可以把他们与后来八股取士之后的文人们当做是两种生物来看。
所以说长安书院现在看着还和国子监相类并无多少差别之处但将来一定会和如今的国子监拉开距离只要李破在当政这简直就是一定会发生的事情甚至于过两年国子监也要向长安书院看齐。
而杜伏威办的这所书院嗯现在应该叫长安海事学院了这是正经的新鲜事物一张白纸上面写什么字作的什么文章都可以任意挥洒不拘于时势。
按照李破的意思那里面出来的人可不光是水军将领海事嘛包罗的东西可就多了。
起码得有造船这一项吧没有像样的船只你拿什么去海上浪荡?
只造船一项其实涉及的东西就很多了术数一定是基础外加上匠工技艺那就是好大一门学问可以作为海事学院的一大门类。
而要想按照这个方向办学明显不能一拍脑门说什么是什么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像杜伏威印象中手把手的教导那种应用到办学上面肯定不是长久之计。
先就得有此类的著述李破觉着应该把这些都塞进何氏工物里面去成书之后便可作为学院的指导性读物这才附和后来人办学的模式。
而且在海上行船需要懂得的东西非常多起码天象你得懂吧辨明方向季节风向天气对行船之人都是学问钦天监的人是不是就得参与进来?
到了海上船上必然得有厨子大夫之类的人员吧?海事学院当中是不是得要有人专门教授此类的科目毕竟和陆地上不一样吃的东西得的病症都有所差异没接触过的人怎么能上船随行?
再有一个就是杨帆海外最重要的目的还是探索和贸易商人的活计是不是也该教授一下?
如此种种想要把海事学院办好还得是李破来把握这和长安书院就完全不一样了什么经史子集之类的东西尽可抛却最多就是对生员进行一下爱国主义教育的事。
……………………
“生员嘛朕以为八岁到十岁的童子为佳最好是已经开蒙过了的可以省去不少时间办学要图个长远不能急功近利。
所以先把学院建起来生员当以唐军将士子弟为先其他的先不忙准备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朕来给你准备。
你的那些家资也没必要任意挥霍朝廷不是强盗此事以你吴王之名义由朝廷来操办才能稳妥你那个幕僚马周可先为学院祭酒其他的容后再说。”
看着皇帝胸有成竹不紧不慢的样子杜伏威也不再多言反正他操办此事的目的绝对不在办学本身上皇帝承情又能用他的名义那就没有白费力气。
至于学院办成了是个什么走向对国家社稷有何影响根本不在他的考量之中。
说着话外加吃吃喝喝天色已经暗了下来殿中点起了灯火。
李破一个字也没提辅公拓就好像不知道这人来了长安一样实际上呢辅公拓作为江左鼎鼎大名的人物他又怎么会不知道此人已然来京?
而且军情司的人报上来的文书对其人查的很是透彻连他带了多少财物入京都弄的明明白白至于他喝多了说了些什么那都是必须罗列出来的事项。
军情司最后对辅公拓下的定语对其人很是不利心怀不满那是最基本的其实作为降人只这一句就已经够掉脑袋的了。
马周猜的是一点都没错军情司有所克制呈送到皇帝面前的密报所言都还算公允并无夸大之处明显另有所图不想就此拿下辅公拓。
李破没有干预的意思他想看看杜伏威聪明不聪明又会如何对待曾经的旧部也想借此掂量一下杜伏威的为人行事。
皇帝就是这么操蛋笑呵呵跟你说话的时候说不定心里正拿着刀子在你脖颈上比量所以说伴君如伴虎那是一点错都没有。
李破还算是厚道的他不提辅公拓也表明了辅公拓只是个无关紧要的小人物连见其人一面的兴趣都没有。
如果过分一些他就会在杜伏威面前打听一下辅公拓的为人秉性或者称赞辅公拓几句也许过后就能听到辅公拓的死讯了或者就是杜伏威真的很念旧把辅公拓送了出京那才叫手段呢。
他不提杜伏威更不会主动提起都是揣着明白装糊涂的聪明人就不用多说什么了。
………………
酒足饭饱杜伏威辞出溜溜达达的出了宫城骑上马回转府中。
有了皇帝的诸般承诺在他这里其实就已经算是诸事齐备了而且还不用再去求女婿皇帝的意思很明显先把书院嗯学院建起来再说其他的事情不用他多操心。
他借此还试探了一番看上去皇帝对此事是真的上了心也不知是想借此弄些财货回来还是为了想建一支令人闻风丧胆的水军他有点猜不准。
和皇帝见过几次了他还是拿不太准皇帝的为人也正因如此辅公拓的事情要早些解决为上他在长安的日子过的好好的可不想因为当年随口一句不愿同生但愿同死的誓言而应验在今时今日。
更何况老辅的家财很是不少也用不了那么多到时留老辅一条性命代为看管其家财也算是尽了兄弟之义了。
杜伏威美滋滋的想着北风都好像变得比之前轻柔了许多。
心情大好之下随口吩咐道:“走跟俺去叹玉楼转转对了回去个人把马先生也叫来今天本王高兴咱们去喝个痛快。”
从人们一听都精神了起来顿时群起响应……
听杜伏威说要让他给起个名字李破不假思索的张口就来。
杜伏威自然也不会提出什么不同意见学院书院在他眼中都差不多而且还比长安书院多出两个字来那肯定是皇帝上心的表现。
于是自古以来第一所海军学院就这么诞生了。
作为皇帝的李破自然是很上心海军学府应该教授什么他正在琢磨杜伏威却已经打算照抄长安书院弄些科目先教着李破也由着他先来操弄。
当世之人对海事并不热衷尤其是战乱方止之时有很多事都是摆在人们面前的大问题人们也顾不上想及其他。
杜伏威的所作所为早已传出风声但在很多朝臣眼中都是皇帝为了安抚诸侯而定下的策略差不多就是给他找点事做趋于玩闹之举不值得重视。
所以说对于海上行船之事乃至于江南的水军其实都并无多少一定之规水军大多都是按照陆军的建制和律令在操作。
大部分的战术经验都靠口口相传亲身示范等来传承按照杜伏威的想法其实也是这个样子。
他从江左那边调来了一些人手打算就像当年他率人出海时那样在长安的河流湖泊中把行船的经验传授给学生们学上个一年半载估计就能出师了多简单的事情。
其实若非他多次到长安书院偷师很羡慕那边温文尔雅出口成章的人们不然照他开始时的意思根本不用请什么人来自己建的书院教授文章。
当初他在江左时上船出海的人有几个是识字的?正经应该是从军中找些人来能耐得住寂寞忍得住辛苦不怕风吹日晒这样的人到船上待上一段日子又有人在旁边手把手的教再笨的人也没有学不会的道理。
纯粹的野路子与李破办学的初衷自然是背道而驰。
不过杜伏威在长安书院中受到了些熏陶觉着自己办下来的书院不能只出些粗坯于是便也想教授些文事就算出来的人和长安书院那些不能相比也莫要差的太多。
最终其实也是归结到了面子问题上面求名嘛自然不能过后让人嘲笑讥讽。
…………………………
但到了李破这里肯定就是另外一番想法了。
你道他建一座书院出来专奉于海事是闹着玩呢要是只教出一些船工或者是水军将士来那才叫个笑话。
大唐建造的每一座书院针对的都将是官员将领不然就是资源的严重浪费建一座书院可不容易其中包含着昂贵的人力物力成本而且还是持续性的投入。
别看杜伏威是大富翁没有朝廷持续支持的话早晚都得被拖成穷光蛋。
………………
长安书院仿照国子监来建那是没办法因为先得让文人们在思想上承认长安书院的地位等时间一长再从其中慢慢进行改革。
如果按照李破的意思吏户礼兵刑工六部长安书院除了基础科目之外后面所学应该有所侧重并一一与六部对应这是最简单的科目划分然后还要进行细分怎么也得弄出二三十个科目才合适顺便让那些说什么半部论语治天下的人去死。
嗯好在当世的儒家信徒还没那么狂妄其中大部分人都很开明完全可以把他们与后来八股取士之后的文人们当做是两种生物来看。
所以说长安书院现在看着还和国子监相类并无多少差别之处但将来一定会和如今的国子监拉开距离只要李破在当政这简直就是一定会发生的事情甚至于过两年国子监也要向长安书院看齐。
而杜伏威办的这所书院嗯现在应该叫长安海事学院了这是正经的新鲜事物一张白纸上面写什么字作的什么文章都可以任意挥洒不拘于时势。
按照李破的意思那里面出来的人可不光是水军将领海事嘛包罗的东西可就多了。
起码得有造船这一项吧没有像样的船只你拿什么去海上浪荡?
只造船一项其实涉及的东西就很多了术数一定是基础外加上匠工技艺那就是好大一门学问可以作为海事学院的一大门类。
而要想按照这个方向办学明显不能一拍脑门说什么是什么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像杜伏威印象中手把手的教导那种应用到办学上面肯定不是长久之计。
先就得有此类的著述李破觉着应该把这些都塞进何氏工物里面去成书之后便可作为学院的指导性读物这才附和后来人办学的模式。
而且在海上行船需要懂得的东西非常多起码天象你得懂吧辨明方向季节风向天气对行船之人都是学问钦天监的人是不是就得参与进来?
到了海上船上必然得有厨子大夫之类的人员吧?海事学院当中是不是得要有人专门教授此类的科目毕竟和陆地上不一样吃的东西得的病症都有所差异没接触过的人怎么能上船随行?
再有一个就是杨帆海外最重要的目的还是探索和贸易商人的活计是不是也该教授一下?
如此种种想要把海事学院办好还得是李破来把握这和长安书院就完全不一样了什么经史子集之类的东西尽可抛却最多就是对生员进行一下爱国主义教育的事。
……………………
“生员嘛朕以为八岁到十岁的童子为佳最好是已经开蒙过了的可以省去不少时间办学要图个长远不能急功近利。
所以先把学院建起来生员当以唐军将士子弟为先其他的先不忙准备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朕来给你准备。
你的那些家资也没必要任意挥霍朝廷不是强盗此事以你吴王之名义由朝廷来操办才能稳妥你那个幕僚马周可先为学院祭酒其他的容后再说。”
看着皇帝胸有成竹不紧不慢的样子杜伏威也不再多言反正他操办此事的目的绝对不在办学本身上皇帝承情又能用他的名义那就没有白费力气。
至于学院办成了是个什么走向对国家社稷有何影响根本不在他的考量之中。
说着话外加吃吃喝喝天色已经暗了下来殿中点起了灯火。
李破一个字也没提辅公拓就好像不知道这人来了长安一样实际上呢辅公拓作为江左鼎鼎大名的人物他又怎么会不知道此人已然来京?
而且军情司的人报上来的文书对其人查的很是透彻连他带了多少财物入京都弄的明明白白至于他喝多了说了些什么那都是必须罗列出来的事项。
军情司最后对辅公拓下的定语对其人很是不利心怀不满那是最基本的其实作为降人只这一句就已经够掉脑袋的了。
马周猜的是一点都没错军情司有所克制呈送到皇帝面前的密报所言都还算公允并无夸大之处明显另有所图不想就此拿下辅公拓。
李破没有干预的意思他想看看杜伏威聪明不聪明又会如何对待曾经的旧部也想借此掂量一下杜伏威的为人行事。
皇帝就是这么操蛋笑呵呵跟你说话的时候说不定心里正拿着刀子在你脖颈上比量所以说伴君如伴虎那是一点错都没有。
李破还算是厚道的他不提辅公拓也表明了辅公拓只是个无关紧要的小人物连见其人一面的兴趣都没有。
如果过分一些他就会在杜伏威面前打听一下辅公拓的为人秉性或者称赞辅公拓几句也许过后就能听到辅公拓的死讯了或者就是杜伏威真的很念旧把辅公拓送了出京那才叫手段呢。
他不提杜伏威更不会主动提起都是揣着明白装糊涂的聪明人就不用多说什么了。
………………
酒足饭饱杜伏威辞出溜溜达达的出了宫城骑上马回转府中。
有了皇帝的诸般承诺在他这里其实就已经算是诸事齐备了而且还不用再去求女婿皇帝的意思很明显先把书院嗯学院建起来再说其他的事情不用他多操心。
他借此还试探了一番看上去皇帝对此事是真的上了心也不知是想借此弄些财货回来还是为了想建一支令人闻风丧胆的水军他有点猜不准。
和皇帝见过几次了他还是拿不太准皇帝的为人也正因如此辅公拓的事情要早些解决为上他在长安的日子过的好好的可不想因为当年随口一句不愿同生但愿同死的誓言而应验在今时今日。
更何况老辅的家财很是不少也用不了那么多到时留老辅一条性命代为看管其家财也算是尽了兄弟之义了。
杜伏威美滋滋的想着北风都好像变得比之前轻柔了许多。
心情大好之下随口吩咐道:“走跟俺去叹玉楼转转对了回去个人把马先生也叫来今天本王高兴咱们去喝个痛快。”
从人们一听都精神了起来顿时群起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