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宁汉跑了,跑的义无反顾。他虽然不如老奸巨猾老谋深算老而弥坚……的海军将领坎安宁那样神奇,可在跑字决上,运用的那叫一个炉火纯青。
引爆了港口内的各种设施,将马特鲁的港口吞吐量下降到了一个几近于零的水平之后,澳大利亚第6步兵师撤退了,撤退的义无反顾。
他丝毫没有理会丘吉尔的要求,没有在马特鲁打一场阻击战,就带着手下离开了。
德军在9月11日占领了马特鲁,同样几乎没有开一枪。英队一口气撤退到了阿拉曼,才停止了自己后撤的脚步。
占领了马特鲁的隆美尔,同样已经没有进攻的物资了,他只能看着英国把南非的一个师调到了北非,加固了澳大利亚第6步兵师的防御。
现在的德队,已经没有再继续向东进攻的能力了,尽管他们在兵力上依旧还占有优势,可是他们的物资消耗也太多了。
一路上的大部分物资,都要依靠车辆从遥远的的黎波里运输到前线,剩下的港口都只能补给一些急需的东西。
在马特鲁港口修复之前,在班加西被扩建之前,在苏尔特全面利用起来之前……隆美尔的部队都只能在马特鲁保持防御姿态了。
唯一的好消息是,英国人短时间内也不会再继续增兵埃及了,毕竟德国和意大利入侵巴尔干的意图越来越明显。
历史上,支援巴尔干地区的英国印度第4步兵师,已经被隆美尔的反击消灭在北非了,所以现在英国可没有什么能力增援巴尔干了。
“拍摄这里!对!这里!要把这个马特鲁港的港口照进去!”一个记者正在指挥着自己的手下,架设专业的相机。
另一边,刻意从班加西还有的黎波里等地赶来的记者,正在疯狂的挥霍着自己的胶卷。
德军占领马特鲁,将英国部队打退到了阿拉曼,这差不多就是历史上隆美尔在北非最辉煌的时刻了。
所以,同样和历史上一样,他的进攻受到了德国陆军司令部的肯定。
勃劳希契元帅亲自签发了晋升隆美尔的命令,将隆美尔中将,晋升成德国陆军上将!
戈培尔也似乎在这个瞬间找到了打败英国人抵抗意志的方法,他打算和塞卢姆一样,炮制一场有关北非的胜利专辑!
首先,他已经印刷好了德军占领西迪拜尼拉的宣传传单,准备再下一次停止轰炸伦敦的时候丢给英国平民。
而现在,正忙活着的记者们,包括意大利的记者也好,还有德国自己的记者也罢,都是要来取材的。
他们要用更清晰的照片,来记录下德军占领马特鲁的画面,然后让英国人仔细看看,他们已经在北非失败到了什么程度。
“要拍清楚一些!对!海面还有英国人丢下的防空炮,都要照进去!”记者仔细的打量着周围的一切,开口吩咐道。
马特鲁这个小城,说实话其实和西迪拜尼拉没有太大的区别,无非就是市区更大一些罢了。
那个时候的埃及,可不如现在。整个北岸港口,能入得了眼的无非就是亚历山大港一个而已。
至于说德国占领了马特鲁之后,后勤补给得到了如何的改善,那真的是痴人说梦了。
马特鲁港的吞吐量本来就和托布鲁克差不多,现在经过英国人自己的破坏,已经下降到了拜尔迪那个水平了。
所以,德军和意大利军在这里得到的补给,要比拜尔迪的还少一些。
幸运的是德队的人数比历史上进攻的时候少了很多,而且这一次,英国的海军可不敢频繁的去找意大利海军补给舰队的麻烦了。
毕竟有一个马耳他岛横在海上,上面驻扎着的德国空军战斗机部队,可不是闹着玩的。
因为马耳他这个钉子被德国伞兵拔去了,所以从的黎波里到班加西之间的陆路和海运,都是很安全的。
这也让前线的德军补给多拿到了不少——可是这仅仅也只是多了一点点而已,并不能支持他们进攻阿拉曼。
“你们!对!把他们的衣服弄乱一些!要表示得更惨一些。”看到记者要拍照片,一旁的德官开始配合。
他的士兵看押着从西迪拜尼拉抓获的40个英国俘虏,这些英国士兵是奉命最后撤退的,不幸的被德国装甲侦查部队给堵了个正着。
站在一辆装甲侦查部队的sdkfz222装甲车旁边,七八个穿着整齐军服的德国士兵,端着标志性的毛瑟98k步枪,摆出了潇洒的姿势来。
和真正作战的德国北非军队不同,这些德国士兵虽然穿着短裤,但是却戴着35钢盔,显得更有德军“范”一些。
比起那些黄沙满身的作战部队来说,这些负责摆拍的士兵身上就干净多了,配的零件也相对来说更全一些。
他们有防毒面具的保护盒,身上挂着刺刀还有其他的零件,甚至还刻意选了两个有二级铁十字勋章的来……
“叼一支香烟,是不是显得更加随意一些……我的意思是说,更显得从容一些。”一个记者一边用手比划成相框,一边对身边的同行问道。
身边的同行皱了一下眉头,摇头说道:“元首不喜欢抽烟,如果这张照片被选到报纸上,元首看了因此不高兴,事情就不好收拾了。”
“你说的对!是我考虑的不周了。”出主意的记者点头,心中默默的记下了前辈的话来——这都是经验啊!宝贵的经验啊!
“不过你说的对,是应该点缀一些!”为首的记者虽然否定了抽烟的点子,可还是赞同了年轻记者的话。
他伸出手,指了指最近的一个士兵,开口安排道:“先生!摘下你的水壶来,做喝水状!对!谢谢!这样很好!自然,自然一些!”
那士兵端起了自己的水壶,拧开之后把空空如也的瓶口塞进了自己的嘴巴,然后还摆出了一副陶醉的模样来。
他的身后,两个德国士兵靠着装甲车,用步枪的枪口指着那些破衣烂衫的英国俘虏。
远处的俘虏虽然并不多,可是他们依旧只能听从安排,老老实实站在那里,摆出一副死了亲妈的表情来。
毕竟,远处还有更多枪口和眼睛盯着这边,由不得他们不配合。他们双手抱头,用尴尬的眼神看着“押送”他们的德军士兵。
两边的人实际上都很尴尬,一边是没有战斗过的新郎官一样的德国士兵,一边是被另一群“乞丐”俘虏了的“乞丐”。
因为照片的角度选取,这只有40个英国人的俘虏方队,因为看不到尽头,所以显得无边无际。
“有必要这样么?照片用正常的士兵就好了,难道拍照不应该是抓住最精彩的瞬间吗?”隆美尔看着远处忙活着的手下们,和显得有些不自然的英国俘虏,对副官说道。
他喜欢拍照,是因为喜欢记录下一个个真实的瞬间,而不是这样用虚假的画面骗人。
“长官!毕竟是宣传战,做一些适当的夸张,也是必要的嘛。”副官靠在脏兮兮的汽车上,笑着对隆美尔回答道。
比起远处照相的士兵来,就连隆美尔此时此刻的形象,都算不得好看——他一路从拜尔迪杀到了马特鲁,可是风沙漫天的一路。
“这里有一个战车维修工厂,虽然被破坏了,可是留下的设施也不少。”一个军官走了过来,把手套丢进了另一辆敞篷汽车的后座上。
这个挂着中将军衔的军官,是刚刚抵达前线的第21装甲师的师长,卡尔鲍彻将军。
他是一个急性子,一来前线就去看了看前线的坦克维修工厂,尽管叫做工厂,可那里只是一个都顶棚的“作坊”罢了。
“这些英国人,走的时候什么也没留下,不过维修沟还有一些座椅板凳没带走……还算有点儿良心。”一边说话,他一边从手里亮出一副风镜来。
“刚刚在修理厂找到的,被丢在一个角落里,比你头上带着的这个漂亮多了。”卡尔中将笑着指了指隆美尔头顶上的风镜,说道。
和隆美尔那个比起防毒面具上的镜片都好看不到哪里去的风镜,这个英国人的风镜显然是高端大气上档次了。
这个风镜是由一整块有机玻璃切割成型的,样子新潮并且大小正好合适挂在德帽那高高突起的前方。
在这个时代,有机玻璃还是飞机座舱舱盖使用的高技术材料,拿来一块做风镜显然是很奢侈了,所以隆美尔一看就很喜欢。
从卡尔鲍彻将军手里接过了这个漂亮的风镜,挂在帽子上看了一看,隆美尔满意的笑了起来:“这真是个好东西,送给我,难道你舍得?”
“我才到前线,刚刚听说你已经被勃劳希契元帅晋升成上将了!也没带什么像样的礼物,送给你表示我的祝贺吧!”卡尔鲍彻将军笑着指了指风镜,开口说道。
-------------
今日加更,求月票和订阅啦……龙灵感谢大家的支持和厚爱!真的很感谢!
引爆了港口内的各种设施,将马特鲁的港口吞吐量下降到了一个几近于零的水平之后,澳大利亚第6步兵师撤退了,撤退的义无反顾。
他丝毫没有理会丘吉尔的要求,没有在马特鲁打一场阻击战,就带着手下离开了。
德军在9月11日占领了马特鲁,同样几乎没有开一枪。英队一口气撤退到了阿拉曼,才停止了自己后撤的脚步。
占领了马特鲁的隆美尔,同样已经没有进攻的物资了,他只能看着英国把南非的一个师调到了北非,加固了澳大利亚第6步兵师的防御。
现在的德队,已经没有再继续向东进攻的能力了,尽管他们在兵力上依旧还占有优势,可是他们的物资消耗也太多了。
一路上的大部分物资,都要依靠车辆从遥远的的黎波里运输到前线,剩下的港口都只能补给一些急需的东西。
在马特鲁港口修复之前,在班加西被扩建之前,在苏尔特全面利用起来之前……隆美尔的部队都只能在马特鲁保持防御姿态了。
唯一的好消息是,英国人短时间内也不会再继续增兵埃及了,毕竟德国和意大利入侵巴尔干的意图越来越明显。
历史上,支援巴尔干地区的英国印度第4步兵师,已经被隆美尔的反击消灭在北非了,所以现在英国可没有什么能力增援巴尔干了。
“拍摄这里!对!这里!要把这个马特鲁港的港口照进去!”一个记者正在指挥着自己的手下,架设专业的相机。
另一边,刻意从班加西还有的黎波里等地赶来的记者,正在疯狂的挥霍着自己的胶卷。
德军占领马特鲁,将英国部队打退到了阿拉曼,这差不多就是历史上隆美尔在北非最辉煌的时刻了。
所以,同样和历史上一样,他的进攻受到了德国陆军司令部的肯定。
勃劳希契元帅亲自签发了晋升隆美尔的命令,将隆美尔中将,晋升成德国陆军上将!
戈培尔也似乎在这个瞬间找到了打败英国人抵抗意志的方法,他打算和塞卢姆一样,炮制一场有关北非的胜利专辑!
首先,他已经印刷好了德军占领西迪拜尼拉的宣传传单,准备再下一次停止轰炸伦敦的时候丢给英国平民。
而现在,正忙活着的记者们,包括意大利的记者也好,还有德国自己的记者也罢,都是要来取材的。
他们要用更清晰的照片,来记录下德军占领马特鲁的画面,然后让英国人仔细看看,他们已经在北非失败到了什么程度。
“要拍清楚一些!对!海面还有英国人丢下的防空炮,都要照进去!”记者仔细的打量着周围的一切,开口吩咐道。
马特鲁这个小城,说实话其实和西迪拜尼拉没有太大的区别,无非就是市区更大一些罢了。
那个时候的埃及,可不如现在。整个北岸港口,能入得了眼的无非就是亚历山大港一个而已。
至于说德国占领了马特鲁之后,后勤补给得到了如何的改善,那真的是痴人说梦了。
马特鲁港的吞吐量本来就和托布鲁克差不多,现在经过英国人自己的破坏,已经下降到了拜尔迪那个水平了。
所以,德军和意大利军在这里得到的补给,要比拜尔迪的还少一些。
幸运的是德队的人数比历史上进攻的时候少了很多,而且这一次,英国的海军可不敢频繁的去找意大利海军补给舰队的麻烦了。
毕竟有一个马耳他岛横在海上,上面驻扎着的德国空军战斗机部队,可不是闹着玩的。
因为马耳他这个钉子被德国伞兵拔去了,所以从的黎波里到班加西之间的陆路和海运,都是很安全的。
这也让前线的德军补给多拿到了不少——可是这仅仅也只是多了一点点而已,并不能支持他们进攻阿拉曼。
“你们!对!把他们的衣服弄乱一些!要表示得更惨一些。”看到记者要拍照片,一旁的德官开始配合。
他的士兵看押着从西迪拜尼拉抓获的40个英国俘虏,这些英国士兵是奉命最后撤退的,不幸的被德国装甲侦查部队给堵了个正着。
站在一辆装甲侦查部队的sdkfz222装甲车旁边,七八个穿着整齐军服的德国士兵,端着标志性的毛瑟98k步枪,摆出了潇洒的姿势来。
和真正作战的德国北非军队不同,这些德国士兵虽然穿着短裤,但是却戴着35钢盔,显得更有德军“范”一些。
比起那些黄沙满身的作战部队来说,这些负责摆拍的士兵身上就干净多了,配的零件也相对来说更全一些。
他们有防毒面具的保护盒,身上挂着刺刀还有其他的零件,甚至还刻意选了两个有二级铁十字勋章的来……
“叼一支香烟,是不是显得更加随意一些……我的意思是说,更显得从容一些。”一个记者一边用手比划成相框,一边对身边的同行问道。
身边的同行皱了一下眉头,摇头说道:“元首不喜欢抽烟,如果这张照片被选到报纸上,元首看了因此不高兴,事情就不好收拾了。”
“你说的对!是我考虑的不周了。”出主意的记者点头,心中默默的记下了前辈的话来——这都是经验啊!宝贵的经验啊!
“不过你说的对,是应该点缀一些!”为首的记者虽然否定了抽烟的点子,可还是赞同了年轻记者的话。
他伸出手,指了指最近的一个士兵,开口安排道:“先生!摘下你的水壶来,做喝水状!对!谢谢!这样很好!自然,自然一些!”
那士兵端起了自己的水壶,拧开之后把空空如也的瓶口塞进了自己的嘴巴,然后还摆出了一副陶醉的模样来。
他的身后,两个德国士兵靠着装甲车,用步枪的枪口指着那些破衣烂衫的英国俘虏。
远处的俘虏虽然并不多,可是他们依旧只能听从安排,老老实实站在那里,摆出一副死了亲妈的表情来。
毕竟,远处还有更多枪口和眼睛盯着这边,由不得他们不配合。他们双手抱头,用尴尬的眼神看着“押送”他们的德军士兵。
两边的人实际上都很尴尬,一边是没有战斗过的新郎官一样的德国士兵,一边是被另一群“乞丐”俘虏了的“乞丐”。
因为照片的角度选取,这只有40个英国人的俘虏方队,因为看不到尽头,所以显得无边无际。
“有必要这样么?照片用正常的士兵就好了,难道拍照不应该是抓住最精彩的瞬间吗?”隆美尔看着远处忙活着的手下们,和显得有些不自然的英国俘虏,对副官说道。
他喜欢拍照,是因为喜欢记录下一个个真实的瞬间,而不是这样用虚假的画面骗人。
“长官!毕竟是宣传战,做一些适当的夸张,也是必要的嘛。”副官靠在脏兮兮的汽车上,笑着对隆美尔回答道。
比起远处照相的士兵来,就连隆美尔此时此刻的形象,都算不得好看——他一路从拜尔迪杀到了马特鲁,可是风沙漫天的一路。
“这里有一个战车维修工厂,虽然被破坏了,可是留下的设施也不少。”一个军官走了过来,把手套丢进了另一辆敞篷汽车的后座上。
这个挂着中将军衔的军官,是刚刚抵达前线的第21装甲师的师长,卡尔鲍彻将军。
他是一个急性子,一来前线就去看了看前线的坦克维修工厂,尽管叫做工厂,可那里只是一个都顶棚的“作坊”罢了。
“这些英国人,走的时候什么也没留下,不过维修沟还有一些座椅板凳没带走……还算有点儿良心。”一边说话,他一边从手里亮出一副风镜来。
“刚刚在修理厂找到的,被丢在一个角落里,比你头上带着的这个漂亮多了。”卡尔中将笑着指了指隆美尔头顶上的风镜,说道。
和隆美尔那个比起防毒面具上的镜片都好看不到哪里去的风镜,这个英国人的风镜显然是高端大气上档次了。
这个风镜是由一整块有机玻璃切割成型的,样子新潮并且大小正好合适挂在德帽那高高突起的前方。
在这个时代,有机玻璃还是飞机座舱舱盖使用的高技术材料,拿来一块做风镜显然是很奢侈了,所以隆美尔一看就很喜欢。
从卡尔鲍彻将军手里接过了这个漂亮的风镜,挂在帽子上看了一看,隆美尔满意的笑了起来:“这真是个好东西,送给我,难道你舍得?”
“我才到前线,刚刚听说你已经被勃劳希契元帅晋升成上将了!也没带什么像样的礼物,送给你表示我的祝贺吧!”卡尔鲍彻将军笑着指了指风镜,开口说道。
-------------
今日加更,求月票和订阅啦……龙灵感谢大家的支持和厚爱!真的很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