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队很快就乘坐自己缴获的汽车,用英国人留下的油料,欢欢喜喜的返回了利比亚境内的拜尔迪。
他们这一次成功的反击,从英国人手中解围了拜尔迪,并且歼灭了英国的尼罗河集团军下辖的有生力量。
这一场战役之中,他们以自己3000左右的兵力,一路反击俘虏了1万多名英国士兵,还俘虏了两个英国高级指挥官。
如果说这还不能称之为一场大胜的话,那古往今来的胜利也未免太少了一些。
隆美尔笑着爬上了自己的汽车,然后在格拉齐亚尼元帅的目光之下,扬长而去。
格拉齐亚尼元帅也知道德国人真的走了,他勉强让自己的意大利部队留下来,估计也只是再给英国人送菜的下场。
所以这个意大利元帅也没有犹豫,摇着头走上了自己的汽车,带着意大利的士兵,跟着隆美尔的脚步,连夜一起撤退出了危险区域。
北非作战的特点之一,就是双方在这里的基础建设决定了,两边都无法投入太多太大规模的作战兵力。
在这种前提条件下,兵力永远都是不够用的,而广袤的空间也就决定了双方攻击与防御之间的节奏是大开大合模式的。
所以隆美尔根本没有一点点留恋的意思,直接带着部队回到了拜尔迪。这一次他带回来的,是荣耀,是无数意大利人的心!
从托布鲁克外围一口气打到了马特鲁,隆美尔的军队不仅仅抓到了1万多英国士兵,还解救回了已经被这些英队俘虏的超过6万人的意大利军队。
现在,这些被俘的意大利军队简直就把隆美尔的非洲军团视为救星,那是打心眼里崇拜向往的。
加上从英国人手里夺回的物资,格拉齐亚尼竟然发现,他的第10军团,竟然就这么莫名其妙的又回来了……
虽然意大利进攻埃及还损失了至少4万人,可毕竟这场战役得到了有效的止损。
10万犹如惊弓之鸟的意大利军队,虽然到前线去打仗不太可能了,但是这些被抢回来的俘虏,作为工程兵去建设利比亚的油田,还是比当地的农民工好用很多的。
格拉齐亚尼元帅也认为这样安排非常不错,至少可以给这些不能作战的“军人”,找一点合理的事情去做。
既然这个深知意大利军队没有做好战斗准备,并不适合进攻作战的元帅同意了这个安排,隆美尔就毫不保留的把一大堆工作安排给了意大利友军。
包括修建从托布鲁克到拜尔迪之间的公路,在拜尔迪建立另一个崭新的码头,用来停靠补给物资的货轮。
另一部分人,隆美尔要求他们去接管利比亚油田的工程建造。并且命令他们,必须在明年完成这个油田的基础工程建设。
原本德官还担心,这样的安排会不会引起意大利基层官兵的不满。
毕竟让刚刚被解救回来的友军士兵去做一些脏乱的后勤工程工作,是一种看不起的歧视行为。
但是很快,他们就发现自己多虑了——听说不用再去前线作战,这些意大利俘虏很开心的点头同意,并且立刻就拔起营寨上路了……
“元帅先生,现在您的手里还有多少能打的部队。”隆美尔看着这些心甘情愿去后方努力工作的意大利士兵,对身边一起赶回拜尔迪的格拉齐亚尼问道。
这个意大利元帅现在也非常的尴尬,他看着自己的这些所谓的士兵做出了这样丢人的选择,也觉得自己的面上无光。
可是,听到德国的将军问自己意大利究竟还剩下多少能打的部队的时候,这个元帅大人又无限的悲观起来。
他侧过头来,看着隆美尔,想了想开口回答道:“如果按照将军阁下您指挥的部队的标准来说的话……显然,一个人也没有。”
作为一名军人,承认对方比自己强本身就是一种痛苦的事情。但是现在看到了德队的战斗力之后,可怜的格拉齐亚尼真的提不起比较的心思。
他估计,如果全力为这些德队提供后勤补给,只要给德国人三个师到四个师,他们就可以进攻,并且夺取马特鲁。
半个月前,他指挥着意大利整整10个师的兵力,却在马特鲁铩羽而归。
德国和意大利军队在战斗力方面天上地下的巨大差距,真的让这个意大利元帅无语。
“呃……元帅阁下!不要那么悲观嘛……我可能没有说明白,我的意思是说,如果我发动进攻,你有多少意大利军队可以配合我们作战。”隆美尔尴尬了一下,然后赶紧解释说道。
他当然不能按照要求德队的标准来要求意大利军队,他早就看过意大利那些被“俘虏了两次”的散兵游勇们,指望他们还不如去指望上帝。
隆美尔的意思是,用意大利部分还能战斗的军队,来弥补德国在步兵还有炮兵方面的不足,形成一个互补的集团。
虽然不指望意大利人能有多么惊艳的战场表现,可是用他们做一些非重点防御方向上的警戒,包括后勤部队的保护之类的,还是可以的。
所以,隆美尔才会问格拉齐亚尼元帅,问他有多少意大利军队可以继续战斗。
听到隆美尔这么问,格拉齐亚尼元帅陷入了思考,他尽力的提高对自己部下的要求标准,以求能够带着这些部队和德队一起作战。
想了想之后,格拉齐亚尼继续悲观……他有些不好意思的对隆美尔解释了一下自己军队的情况:“实际上,我的部队都需要休息,经过了惨败之后,现在他们士气低落,并不适合继续作战了。”
解释了两句之后,这个可怜的意大利元帅得出了一个自己都觉得有些丢人的结论:“如果将军您打算立即反击,那我们能够伴随作战的部队,大约只有5000人。”
仅仅只是听这个答案,就知道意大利军队在这次失败之中遭到了多么巨大的打击。
差不多有10几万意大利部队,结果现在方便立即投入反击作战的部队,只有可怜兮兮的5000人……
其实隆美尔也知道,指望从意大利那里立刻获得大量兵力方面的支援,是不可能的事情。
换一个角度去考虑:如果意大利军队能够立刻给隆美尔像样的增援,那他们又何必从马特鲁外围撤退呢?
“我知道意大利方面的难处!”看了一眼已经略显颓废的意大利元帅,隆美尔开口安慰道:“我清楚您的部队遭受到了重创,恢复休整都需要时间。”
他循循善诱的开口,和这个意大利元帅说道:“所以我才下令从马特鲁撤退,不是么?”
说到了这里,他顿了顿,继续组织了一下语言道:“我的意思是说,10天之后,我会突然在边境反击……你有办法提供给我8000到1万人的兵力么?”
听听,听听人家的安排!什么叫合情合理?什么叫想别人之所想?德国人不仅仅是能打仗,这种体贴真是有男人味啊!
摇了摇头,从脑海里甩出了一些莫名其妙的想法,已经在身份上沦为小受的格拉齐亚尼元帅,已经快要被隆美尔的体贴感动了。
“如果是10天之后……那我可以拿出至少8000人!将军阁下,您是要?”格拉齐亚尼元帅感动之后,开口对隆美尔给出了自己的陈诺。
“我要在10天之后,突击马特鲁,在野战环境下,争取尽可能多的干掉英国人的兵力,用最快的速度占领马特鲁港!”隆美尔回答道。
在隆美尔的考虑中,他根本不打算在马特鲁外围浪费太多的时间,毕竟背靠着最漫长的补给线这种事情,是任何一个将领都不愿意面对的情况。
所以隆美尔才精心策划了这一次撤退,他是打算让已经被他的进攻压缩击中起来的英国士兵,再被迫分散出来。
然后他用闪电般的进攻,扫荡马特鲁的外围,消灭那些来不及龟缩回马特鲁的英队。
如果一切进行的非常顺利,那他就可以几乎兵不血刃的占领马特鲁,避免在运输线上消耗自己补给物资的尴尬过程。
毕竟这里是沙漠,这里是远离欧洲主战场的沙漠荒原。这里打一场战争之前,算计的最多的,就是有关物资的消耗。
也正是因为这里的战斗规模小,战斗空间大,物资消耗多,物资准备少,所以才可以诞生那么多经典的反击战。
“可是,将军,即便我可以拿出1万人来支援您,凭借我们手里的兵力,还是没有把握占领马特鲁啊!”格拉齐亚尼满脑子都是这个疑问。
凭借不足1万5000人去攻占马特鲁,这并不是一个非常有把握的选择。如果让格拉齐亚尼选择,他宁愿再等一些兵力。
“不需要了,因为这10天里,我需要的增援,差不多就到了!”隆美尔自信的对自己的友军元帅说道。
他们这一次成功的反击,从英国人手中解围了拜尔迪,并且歼灭了英国的尼罗河集团军下辖的有生力量。
这一场战役之中,他们以自己3000左右的兵力,一路反击俘虏了1万多名英国士兵,还俘虏了两个英国高级指挥官。
如果说这还不能称之为一场大胜的话,那古往今来的胜利也未免太少了一些。
隆美尔笑着爬上了自己的汽车,然后在格拉齐亚尼元帅的目光之下,扬长而去。
格拉齐亚尼元帅也知道德国人真的走了,他勉强让自己的意大利部队留下来,估计也只是再给英国人送菜的下场。
所以这个意大利元帅也没有犹豫,摇着头走上了自己的汽车,带着意大利的士兵,跟着隆美尔的脚步,连夜一起撤退出了危险区域。
北非作战的特点之一,就是双方在这里的基础建设决定了,两边都无法投入太多太大规模的作战兵力。
在这种前提条件下,兵力永远都是不够用的,而广袤的空间也就决定了双方攻击与防御之间的节奏是大开大合模式的。
所以隆美尔根本没有一点点留恋的意思,直接带着部队回到了拜尔迪。这一次他带回来的,是荣耀,是无数意大利人的心!
从托布鲁克外围一口气打到了马特鲁,隆美尔的军队不仅仅抓到了1万多英国士兵,还解救回了已经被这些英队俘虏的超过6万人的意大利军队。
现在,这些被俘的意大利军队简直就把隆美尔的非洲军团视为救星,那是打心眼里崇拜向往的。
加上从英国人手里夺回的物资,格拉齐亚尼竟然发现,他的第10军团,竟然就这么莫名其妙的又回来了……
虽然意大利进攻埃及还损失了至少4万人,可毕竟这场战役得到了有效的止损。
10万犹如惊弓之鸟的意大利军队,虽然到前线去打仗不太可能了,但是这些被抢回来的俘虏,作为工程兵去建设利比亚的油田,还是比当地的农民工好用很多的。
格拉齐亚尼元帅也认为这样安排非常不错,至少可以给这些不能作战的“军人”,找一点合理的事情去做。
既然这个深知意大利军队没有做好战斗准备,并不适合进攻作战的元帅同意了这个安排,隆美尔就毫不保留的把一大堆工作安排给了意大利友军。
包括修建从托布鲁克到拜尔迪之间的公路,在拜尔迪建立另一个崭新的码头,用来停靠补给物资的货轮。
另一部分人,隆美尔要求他们去接管利比亚油田的工程建造。并且命令他们,必须在明年完成这个油田的基础工程建设。
原本德官还担心,这样的安排会不会引起意大利基层官兵的不满。
毕竟让刚刚被解救回来的友军士兵去做一些脏乱的后勤工程工作,是一种看不起的歧视行为。
但是很快,他们就发现自己多虑了——听说不用再去前线作战,这些意大利俘虏很开心的点头同意,并且立刻就拔起营寨上路了……
“元帅先生,现在您的手里还有多少能打的部队。”隆美尔看着这些心甘情愿去后方努力工作的意大利士兵,对身边一起赶回拜尔迪的格拉齐亚尼问道。
这个意大利元帅现在也非常的尴尬,他看着自己的这些所谓的士兵做出了这样丢人的选择,也觉得自己的面上无光。
可是,听到德国的将军问自己意大利究竟还剩下多少能打的部队的时候,这个元帅大人又无限的悲观起来。
他侧过头来,看着隆美尔,想了想开口回答道:“如果按照将军阁下您指挥的部队的标准来说的话……显然,一个人也没有。”
作为一名军人,承认对方比自己强本身就是一种痛苦的事情。但是现在看到了德队的战斗力之后,可怜的格拉齐亚尼真的提不起比较的心思。
他估计,如果全力为这些德队提供后勤补给,只要给德国人三个师到四个师,他们就可以进攻,并且夺取马特鲁。
半个月前,他指挥着意大利整整10个师的兵力,却在马特鲁铩羽而归。
德国和意大利军队在战斗力方面天上地下的巨大差距,真的让这个意大利元帅无语。
“呃……元帅阁下!不要那么悲观嘛……我可能没有说明白,我的意思是说,如果我发动进攻,你有多少意大利军队可以配合我们作战。”隆美尔尴尬了一下,然后赶紧解释说道。
他当然不能按照要求德队的标准来要求意大利军队,他早就看过意大利那些被“俘虏了两次”的散兵游勇们,指望他们还不如去指望上帝。
隆美尔的意思是,用意大利部分还能战斗的军队,来弥补德国在步兵还有炮兵方面的不足,形成一个互补的集团。
虽然不指望意大利人能有多么惊艳的战场表现,可是用他们做一些非重点防御方向上的警戒,包括后勤部队的保护之类的,还是可以的。
所以,隆美尔才会问格拉齐亚尼元帅,问他有多少意大利军队可以继续战斗。
听到隆美尔这么问,格拉齐亚尼元帅陷入了思考,他尽力的提高对自己部下的要求标准,以求能够带着这些部队和德队一起作战。
想了想之后,格拉齐亚尼继续悲观……他有些不好意思的对隆美尔解释了一下自己军队的情况:“实际上,我的部队都需要休息,经过了惨败之后,现在他们士气低落,并不适合继续作战了。”
解释了两句之后,这个可怜的意大利元帅得出了一个自己都觉得有些丢人的结论:“如果将军您打算立即反击,那我们能够伴随作战的部队,大约只有5000人。”
仅仅只是听这个答案,就知道意大利军队在这次失败之中遭到了多么巨大的打击。
差不多有10几万意大利部队,结果现在方便立即投入反击作战的部队,只有可怜兮兮的5000人……
其实隆美尔也知道,指望从意大利那里立刻获得大量兵力方面的支援,是不可能的事情。
换一个角度去考虑:如果意大利军队能够立刻给隆美尔像样的增援,那他们又何必从马特鲁外围撤退呢?
“我知道意大利方面的难处!”看了一眼已经略显颓废的意大利元帅,隆美尔开口安慰道:“我清楚您的部队遭受到了重创,恢复休整都需要时间。”
他循循善诱的开口,和这个意大利元帅说道:“所以我才下令从马特鲁撤退,不是么?”
说到了这里,他顿了顿,继续组织了一下语言道:“我的意思是说,10天之后,我会突然在边境反击……你有办法提供给我8000到1万人的兵力么?”
听听,听听人家的安排!什么叫合情合理?什么叫想别人之所想?德国人不仅仅是能打仗,这种体贴真是有男人味啊!
摇了摇头,从脑海里甩出了一些莫名其妙的想法,已经在身份上沦为小受的格拉齐亚尼元帅,已经快要被隆美尔的体贴感动了。
“如果是10天之后……那我可以拿出至少8000人!将军阁下,您是要?”格拉齐亚尼元帅感动之后,开口对隆美尔给出了自己的陈诺。
“我要在10天之后,突击马特鲁,在野战环境下,争取尽可能多的干掉英国人的兵力,用最快的速度占领马特鲁港!”隆美尔回答道。
在隆美尔的考虑中,他根本不打算在马特鲁外围浪费太多的时间,毕竟背靠着最漫长的补给线这种事情,是任何一个将领都不愿意面对的情况。
所以隆美尔才精心策划了这一次撤退,他是打算让已经被他的进攻压缩击中起来的英国士兵,再被迫分散出来。
然后他用闪电般的进攻,扫荡马特鲁的外围,消灭那些来不及龟缩回马特鲁的英队。
如果一切进行的非常顺利,那他就可以几乎兵不血刃的占领马特鲁,避免在运输线上消耗自己补给物资的尴尬过程。
毕竟这里是沙漠,这里是远离欧洲主战场的沙漠荒原。这里打一场战争之前,算计的最多的,就是有关物资的消耗。
也正是因为这里的战斗规模小,战斗空间大,物资消耗多,物资准备少,所以才可以诞生那么多经典的反击战。
“可是,将军,即便我可以拿出1万人来支援您,凭借我们手里的兵力,还是没有把握占领马特鲁啊!”格拉齐亚尼满脑子都是这个疑问。
凭借不足1万5000人去攻占马特鲁,这并不是一个非常有把握的选择。如果让格拉齐亚尼选择,他宁愿再等一些兵力。
“不需要了,因为这10天里,我需要的增援,差不多就到了!”隆美尔自信的对自己的友军元帅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