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的庐宁道上寒木萧索,行人寥寥,两骑骏马载着两名轻袍缓带的文士用文士们骑马时少有的快向南飞驰。★笔趣阁

    www.biquke.com★

    李定国此时脑际里还想着燕柔的红唇娇躯,似乎要那临别的一吻伴随着他走完这次南京之行一般。胯下的马不是他熟悉的战马,而是在庐州城内缴获的一匹通体雪白的蒙古马,个头要比旁边的钱文直骑的黄骠马高大一些,也凸现出了两人此时的身份不同。

    按照约定,钱文直是李定国的老师,李定国则是江南苏州一个子虚乌有的大户人家的公子,游学四方中得知流寇到了南直隶才匆忙东向回家。

    当然,在两人的腰上还是佩带了武器,李定国依然是那把战刀,钱文直的却是一把中看不中用的装饰剑。所谓装饰剑是轻剑的一种,剑体轻薄,根本不能用在战场博命中。顶多就是自己壮壮胆、吓吓小贼而已。

    两人一阵急跑出了庐州地界,逐渐地官道上行人多了起来,而马匹经过一阵猛跑也着实累了,两人乃放慢了度边谈话边缓行。

    李定国看着路上时不时出现的一群群拖家带口向南京方向去的人们,长叹一声却默然不语。很显然,这些人是从皖北逃难去江南的,听着那些大车、独轮车的轱辘“嘎吱嘎吱”的响,却看到车上坐着的老少*妇人不时的回头张望,一副故土难离的悲戚神情。男人们则鼓着劲拉着、推着一家老小,带着仅有的一点点“财物”蒙头走着,很少跟车上的家人说话,偶尔还出声呵斥一下哭哭啼啼的婆娘、小孩。

    流民、又见流民。

    在陕北是十室九空、在山西也是城乡凋敝、在河南是民不聊生,在这里,所谓的南直隶也是这样。就算没有农民起义军与官军的战争,这些老实巴交的乡下汉子们也一样要举家逃亡,只不过时间早几天晚几天的区别而已。

    “公子,尝闻人有三恨。一曰幼年举目无亲,沦为孤儿;二曰中年丧偶鳏寡半生;三曰华送黑,老来无依。文直看,应该再加一恨,四恨背井离乡、举家流浪。”钱文直在一旁驭着马儿“得得”慢走,也是感慨良多。

    李定国默然点头,到了这个时代,才现自己的前世简直是生活在天堂里。也是在这个时候,他才暗自定下了目标,要改变这个世界先就要想到改变这些穷苦而羸弱的人民的生活水平。所谓的“均田免税”思想在这个目标前显得太幼稚、太单薄了一点,缺乏最基本的经济展理论做支撑,也缺乏一种经济展形态来做引导。工业化,对这个时代的这个农业大国来说似乎还很遥远,可是在江南已经有了工业的萌芽,需要的就是展。只有一个不断展的国家和社会,才能在资本和劳动者之间达到一种平衡,从而缔造一个稳定的、富裕的社会。

    左右看看,这一切都要依靠他自己来完成!没有人能够给他出主意想办法,思想上的、见识上的巨大差异注定了他与其他人在这方面的沟通上,存在着巨大的障碍。

    不,不能成为一个孤家寡人,得影响身边的人,也许就从这个钱文直开始。影响他比影响张献忠要容易一些。

    看看前后左右没有什么人了,李定国侧身向钱文直道:“先生,民苦至斯,可有什么法子解救?”

    钱文直也是前后左右的看了看,才放心地说:“存天理,行王道。”

    “何为天理,王道?”李定国对文人们说的这些比较虚幻的概念是模糊的,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在后期似乎走进了一个怪圈里,似乎普通人越不能懂的东西就越好,越高明,文人总喜欢用一些晦涩难懂的字汇来解释、描述一些原本可以轻松解决的问题。从文化的风格来说,就好比南北朝时期与隋唐初期一样,华丽的辞藻与清新直白的文风成了鲜明的对比。而这个年代,似乎又在倡行那些不切实际的华丽文风了。

    “天理即人欲。人的**无穷,能力就逐渐增加,智慧就逐渐增强。王道即手段,自上而下贯彻始终的提倡人欲,提倡展的手段。天理为纲,王道为常,周始循环,天下大治可期!”钱文直挥舞着马鞭说了一番精辟话,而语言间则是眉飞色舞、意兴勃勃,完全没有了一贯的谦逊文人的风度。

    李定国没有想到与自己相处了半个多月的钱文直居然说出这样的话来,大喜道:“原来先生是‘永嘉学派’忠定公的追从者。难得,难怪!”

    南宋时期,朱熹的理学大行其道,主张“存天理,灭人欲,讲伦常”,这种思想很快就成为新儒家主流思想,被统治者利用,成为控制人民思想的工具,在这种思想理论下,中国开始重农抑商、限制百姓的交流迁移,贬低创造明为“奇技淫巧”,严重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展和中国文化、科技的进步。不过当时另有叶适(即李定国口中的忠定公)提倡功利主义,对天理和人欲的解释完全不同,提倡唯物主义观点,反对空谈性理,提倡“事功之学”,重视工商业,主张提高工匠、商人地位,观点与朱熹、6九渊对立。叶适及其门徒被称为“永嘉学派”,不过由于受到统治者的打压,从南宋时期就逐渐没落,到元、明时代已经几乎绝迹了。

    钱文直也颇为惊讶,他没有想到李定国这个十五岁的小将军竟然一语揭破了自己的所学渊源。要知道自己所学到今世已经托名为“帝王之学”,“永嘉学派”这个词早已经被人淡忘掉了。

    “小将、公子,您从何得知文直乃忠定公门徒?”

    “哈,先生自己的说辞里面就已经表露无疑了,还用从何得知呢?”李定国避开了钱文直问话的真实含义,只用他问话的本体随口就敷衍了过去。难道对他说自己是“更现代的唯物主义者”?那不把可怜的钱文直吓得跌落马下才怪呢!

    钱文直没有得到想要的答案,悻悻然中又不好去追问,毕竟人家是小将军,自己不过一个中军幕僚,实际上是这位小将军的幕客而已,怎么能够不考虑到礼数的问题再行追问呢?不过小将军知道自己是“王道文人”就好,而且他对王道一事也颇有兴趣,至少也算得上是一位知音了。

    “公子见识广博,文直大为叹服。待到了南京城里,文直再向公子引见三两好友,如何?”钱文直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盘,他看好眼前这个少年将军,他要在李定国身边编织出一张“王道主义”的大网,在未来辅助这位有见识、有勇力,也在逐渐形成军事、政治韬略的小将军成就大业。至于张献忠,在他的心里是一世枭雄,成就不得大事的人物。很简单,就从张献忠本人对文人的轻视这一点上就可以看出来了。

    “噢,那敢情好,不知道文直先生都有哪些好友在南京?”李定国说着,略微夹了下马肚加快了度,因为前面路上行人实在不多了。

    钱文直可不会用大腿去夹马肚子,只能用手上的马鞭虚挥了一下催促自己的坐骑跟了上去,拉平了距离后才道:“不知道公子有否听说方以智之名?”

    李定国脑袋里面一片茫然,这个时候才后悔自己对历史了解的真他娘的太少太少,忙摇了摇头做出抱歉的微笑。

    “文直的这位忘年交年方24,不过以博学名著江南,乃复社(注一)中的主盟人。是了,公子长年在北地,对江南之事已然淡漠。不过文直相信公子与曼公(方以智的字为曼公)老弟相间之后,必然大为投契。只是公子切不可暴露自己的身份。这方公子是世家子弟,祖父官至大理寺左少卿,其父曾任湖广巡抚。”钱文直忙给李定国介绍了一下方以智的情况,却在脑袋里想着如何把一位世家子弟拉到起义军中来。

    太子党!这是李定国听了钱文直介绍后的第一反应。直到回味到复社这个词后,才有了新的认识。所谓复社不过是天启年间被禁的东林书院的延续,复社人也可以说是东林党人,常常聚会结社,裁量人物,讽议朝局,却并没有改变这个世道的可行办法,反而流入一种在思想和政治上的内耗。可以说这些人是忠于朝廷和皇帝的“保皇改革派”,与身边这位“王道文人”还是有些区别的。

    钱文直见李定国默然不语,以为他对自己引荐的方以智不感兴趣,又不死心的加了一句:“公子可曾看过《物理小识》(注二)?”

    电光石火间,李定国一下明白过来,失声道:“原来是他!”

    钱文直这下满意了,鼎鼎大名的方以智终于被小将军想了起来,看他的神色已然有了极大的兴趣,那么自己应该好好考虑影响方以智一事了。

    只不过,要把一个官宦子弟、年轻才子影响成为只看“王道”不论“忠君”的有用之人,必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思想上、学术上的一场大交战势在弦上了……

    ...

章节目录

明末之逆流战神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小说看看网只为原作者自由与荣耀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自由与荣耀并收藏明末之逆流战神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