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兴起,固然是要有先进的科学文化,但是当科技文明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的时候,人的思想意识若是不能走上为科技文明服务的方向上的话,那么科技文明就很难往前顺利发展,唐同现在要做的,就是引导人们的思想意识往科技文明的道路上发展。※笔.趣.阁
www.BiquKe.COM※【】
为了引导人们的思想,唐同是绞尽脑汁的回忆着后世的一些文章,在第三期的《呐喊报》上,唐同发表了一篇《我的祖国》,这篇文章基本上是唐同的原创,在歌颂着中华文明伟大的同时,也叙述了异族侵略给中华文明所带来了创伤,特别提到了建奴的侵略,将会把中华文明拖入灾难的深渊,给中华文明带来无尽的耻辱。
这篇文章一出,带来了不少的争议,一部分极度忠心于唐同的人虽然没有真正明白这篇文章中的含意,但他们还是很盲目支持着唐同,只要是唐大人说的,他们就认为是对的,而有一部分人则认为唐同这是在危言耸听,他们根本就不相信小小的建奴会灭的了大明。
唐同虽然不是喜欢搞一言堂的人,但他也不是一个伟人,对于反对他的人,心中多少有些不舒服,而且这些人大多数是大明的秀才出身,所以在唐同眼里,这些人简直就是一群腐儒,所以唐同又在《呐喊报》上发表了改编的《孔乙己》,《阿q正传》,《我的吃人日记》,《祥林嫂》等鲁迅大师的作品,并且在报纸上毫不客气的指出,现在有些读书人就是那孔乙己阿q,食古不化,麻木不仁,闭着眼睛想美事。
这些文章一出,可算是捅马蜂窝了,卫镇所里教书的秀才们与附近常州城里的秀才,举人们群情激愤,差点儿要冲到唐同的家中,用脚把唐同踏上一万遍,也有一些看懂《呐喊报》上所写的年青读书人,思想意识发生了转变,渐渐开始站在了唐同的一边。
唐同手下的那些士兵,工人与学生受到的影响最大,对唐同忠心的人也多了很多,甚至在士兵与学生中出现了一些开始狂热崇拜唐同的人,谁要敢说唐同一个不字,这些人会立刻站出来声讨,这也让那些读报小组的讨论渐渐充满了火药味。
红娘子这个人原本是非常痛恨官府的,以前就算吃唐同的饭,花唐同的钱,在心里上总认为唐同这个官老爷与自己不是一路的人,就算知道唐大老爷是个菩萨心肠的好人,她与唐同之间仍旧觉得有一种隔阂存在。
自从红娘子也参加了学校的读报小组后,她的思想也渐渐的发生了改变,不再是那个只知道仇恨官府的人,她现在算是有些明白,老百姓受穷,一是因生产力的低下,二是因为建奴的侵略造成了百姓的负担加重,三是因为制度与思想的堕落,造成了贪官污吏的横行与地主的残酷剥削,而要改变这一切,就得提高科技与生产力,就得大力发展经济,就得改变人们的思想,改变社会的制度,才能让老百姓过上真正的好日子。
唐同还在《建奴恶行录》的文章中特别说明了当前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这些人的造反,在某种程度上是为建奴助纣为虐,他们这样的一群反贼不但不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反而给老百姓带来了杀身之祸与经济上的雪上加霜。
唐同为了避免这文章中的造反嫌疑,还特意的歌颂了一番朱元璋赶走元人的伟大意义,把朱元璋的形象捧的无比高大,而事实上对汉人来说,朱元璋凭着这一赶走元人的功绩,在历史上足以与秦皇汉武相提并论,所以唐同觉得自己歌颂一下朱元璋也是理所当然的。
就是这篇文章,让红娘子看到了自己以前是多么的幼稚无知,一群没有先进思想,不讲科技文明,没有规章制度的造反者,带给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只有更多的灾难,他们虽然不是汉奸,但他们同样是这个国家,这种个民族的千古罪人。
从这以后,红娘子看唐同的目光渐渐的改变了,由排斥到接受,再到对唐同开始崇拜起来,到唐同一篇改自梁公《中国少年》的《中华少年》在报纸上登出后,红娘子与唐同手下的那些士兵与学生们一样,眼中崇拜的目光更是强烈了。
《中华少年》的出现,在大明的土地上如同一声春雷炸响,让《呐喊报》当期的报纸销量激增了几位,文章的内容引起了很多读书的年青人内心中的共鸣,从常州到金陵,从金陵到京城,许多的年青书生们都是一睹为快。
哪个少年没有梦想,哪个梦想中会没有一点儿热血,虽然那些年纪大了的秀才们仍然要对唐同的文章口诛笔伐一番,但在年青的读书人心中,《中华少年》却给他们打开了一扇思想的大门,有不少的年青人开始关注起《呐喊报》来了,甚至有十几个非常热血的年青书生从外地赶到了常州卫镇所,想尽办法找到了唐同,成了《呐喊报》报社的负责人。
明朝时期的言论虽然没有北宋时期那么自由,但比起清朝时却是好了几十倍,乾隆时修《四库全书》,修入的仅四百七十三种,一万九千余卷,而被毁掉的达三千一百多种,十五万余部,同时制造了四十八起文字狱,自此,天下书亡矣,用一位先生的感叹之语:真不知他们是在修书还是在毁书。
《呐喊报》在思想上虽然很激进,但在语言上,唐同一直很小心的处理着,没有一点儿攻击朝庭的地方,甚至在很多方面还赞扬着大明做的优异的地方,比如万历皇帝前期的经济在世界上的地位等,是以那些老秀才们虽然痛恨唐同在《呐喊报》上所表达的思想意识,也只是口诛笔伐而已,却没有一个跑的去官府告状的。
尽管唐同一直认为自己比不得后世的那些伟人们,但眼看着自己渐渐所取得的成绩,心中多少也有一点儿得意,但所谓做人莫得意,得意遭雷劈,唐同在一激动下,决定再烧一把火,鼓吹一番自己的国家与民族主义,于是绞尽脑汁的写出了一篇名为《吾之奋斗》的文章,这番文章极尽所能的宣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与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表达了汉人聪明,勤劳,勇敢,向上的精神,也表达了自己愿意为这个国家与民族日益强大而奋斗不息的理想。
这篇文章的鼓动性是极其强大的,一点儿也不输于白莲教的迷信活动,当唐同写出来,还没有拿去登载时,第一个看到这篇文章的红娘子几乎在看完了之后,就在自己的心中也立下了远大的理想,这个理想就是要帮助唐大老爷实现这个奋斗目标。
当《吾之奋斗》的书稿送到了《呐喊报》报社时,十几个负责报社事务的年青书生看后,各自也是一番热血沸腾,连夜写了几篇感想附在了这篇文章的后面。
这一期的《呐喊报》发行了,立刻引起了轩然大波,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完全与理家思想甚至儒家思想背道而驰,完全颠覆了传统的中庸,恭顺,与异族为善的思想,那些老秀才们怎能接受的了,这些人终于忍无可忍的爆发了他们的愤怒,许多人把这篇文章当作一篇反动文章告上了官府。
这一下的惊动可就大了,二十多个知州知府连夜写了折子连同那十几期《呐喊报》一起上报京城,这事也同样惊动了锦衣卫,于是一份对唐同从小到大所做的一切事情汇总后,也以快马送到了京城,而那三个按惯例安插在常州卫镇所的锦衣卫也被立刻调回接受审查。
这三个在常州卫镇所做密探的本是年青人,在唐同的军中当着小兵,原本对唐同的事情还会如实的上报,后来唐同见这三人的能力不错,把他们提为了旗总,而在唐同的手下当旗总,薪水是很高的,这也让这三人对唐同有了亲近之感,对唐同的事情汇报的也越来越没有以前那么仔细了,后来出了《呐喊报》,这三人觉得这是一件小事,比起唐同以前那样又是杀又是抢的,实在是算不得什么,很马虎的没有上报。
事实上,他们在锦衣卫中的上司刘百户以前也没把唐同的事放在心上,就象唐同的手中出现那威力很大的后膛枪,这样一个重要的情报,那刘百户却仍然当是大明以前的火枪,没有重视,至于唐同又杀又抢的,唐同在官场上把事情摆平了,也通过关系给过这个刘百户好处,这刘百户自然不会多事了。
后来,那三个锦衣卫密探受了《呐喊报》的思想影响,渐渐变成了唐同的支持者,自然是更加不会把《呐喊报》的事情往上报了。
不说这三个锦衣卫密探将要受何处分,这一日,崇祯皇帝早朝后,突然收到了一份加急传递的折子,眉头皱了一下之后,便把折子打了开来。
www.BiquKe.COM※【】
为了引导人们的思想,唐同是绞尽脑汁的回忆着后世的一些文章,在第三期的《呐喊报》上,唐同发表了一篇《我的祖国》,这篇文章基本上是唐同的原创,在歌颂着中华文明伟大的同时,也叙述了异族侵略给中华文明所带来了创伤,特别提到了建奴的侵略,将会把中华文明拖入灾难的深渊,给中华文明带来无尽的耻辱。
这篇文章一出,带来了不少的争议,一部分极度忠心于唐同的人虽然没有真正明白这篇文章中的含意,但他们还是很盲目支持着唐同,只要是唐大人说的,他们就认为是对的,而有一部分人则认为唐同这是在危言耸听,他们根本就不相信小小的建奴会灭的了大明。
唐同虽然不是喜欢搞一言堂的人,但他也不是一个伟人,对于反对他的人,心中多少有些不舒服,而且这些人大多数是大明的秀才出身,所以在唐同眼里,这些人简直就是一群腐儒,所以唐同又在《呐喊报》上发表了改编的《孔乙己》,《阿q正传》,《我的吃人日记》,《祥林嫂》等鲁迅大师的作品,并且在报纸上毫不客气的指出,现在有些读书人就是那孔乙己阿q,食古不化,麻木不仁,闭着眼睛想美事。
这些文章一出,可算是捅马蜂窝了,卫镇所里教书的秀才们与附近常州城里的秀才,举人们群情激愤,差点儿要冲到唐同的家中,用脚把唐同踏上一万遍,也有一些看懂《呐喊报》上所写的年青读书人,思想意识发生了转变,渐渐开始站在了唐同的一边。
唐同手下的那些士兵,工人与学生受到的影响最大,对唐同忠心的人也多了很多,甚至在士兵与学生中出现了一些开始狂热崇拜唐同的人,谁要敢说唐同一个不字,这些人会立刻站出来声讨,这也让那些读报小组的讨论渐渐充满了火药味。
红娘子这个人原本是非常痛恨官府的,以前就算吃唐同的饭,花唐同的钱,在心里上总认为唐同这个官老爷与自己不是一路的人,就算知道唐大老爷是个菩萨心肠的好人,她与唐同之间仍旧觉得有一种隔阂存在。
自从红娘子也参加了学校的读报小组后,她的思想也渐渐的发生了改变,不再是那个只知道仇恨官府的人,她现在算是有些明白,老百姓受穷,一是因生产力的低下,二是因为建奴的侵略造成了百姓的负担加重,三是因为制度与思想的堕落,造成了贪官污吏的横行与地主的残酷剥削,而要改变这一切,就得提高科技与生产力,就得大力发展经济,就得改变人们的思想,改变社会的制度,才能让老百姓过上真正的好日子。
唐同还在《建奴恶行录》的文章中特别说明了当前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这些人的造反,在某种程度上是为建奴助纣为虐,他们这样的一群反贼不但不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反而给老百姓带来了杀身之祸与经济上的雪上加霜。
唐同为了避免这文章中的造反嫌疑,还特意的歌颂了一番朱元璋赶走元人的伟大意义,把朱元璋的形象捧的无比高大,而事实上对汉人来说,朱元璋凭着这一赶走元人的功绩,在历史上足以与秦皇汉武相提并论,所以唐同觉得自己歌颂一下朱元璋也是理所当然的。
就是这篇文章,让红娘子看到了自己以前是多么的幼稚无知,一群没有先进思想,不讲科技文明,没有规章制度的造反者,带给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只有更多的灾难,他们虽然不是汉奸,但他们同样是这个国家,这种个民族的千古罪人。
从这以后,红娘子看唐同的目光渐渐的改变了,由排斥到接受,再到对唐同开始崇拜起来,到唐同一篇改自梁公《中国少年》的《中华少年》在报纸上登出后,红娘子与唐同手下的那些士兵与学生们一样,眼中崇拜的目光更是强烈了。
《中华少年》的出现,在大明的土地上如同一声春雷炸响,让《呐喊报》当期的报纸销量激增了几位,文章的内容引起了很多读书的年青人内心中的共鸣,从常州到金陵,从金陵到京城,许多的年青书生们都是一睹为快。
哪个少年没有梦想,哪个梦想中会没有一点儿热血,虽然那些年纪大了的秀才们仍然要对唐同的文章口诛笔伐一番,但在年青的读书人心中,《中华少年》却给他们打开了一扇思想的大门,有不少的年青人开始关注起《呐喊报》来了,甚至有十几个非常热血的年青书生从外地赶到了常州卫镇所,想尽办法找到了唐同,成了《呐喊报》报社的负责人。
明朝时期的言论虽然没有北宋时期那么自由,但比起清朝时却是好了几十倍,乾隆时修《四库全书》,修入的仅四百七十三种,一万九千余卷,而被毁掉的达三千一百多种,十五万余部,同时制造了四十八起文字狱,自此,天下书亡矣,用一位先生的感叹之语:真不知他们是在修书还是在毁书。
《呐喊报》在思想上虽然很激进,但在语言上,唐同一直很小心的处理着,没有一点儿攻击朝庭的地方,甚至在很多方面还赞扬着大明做的优异的地方,比如万历皇帝前期的经济在世界上的地位等,是以那些老秀才们虽然痛恨唐同在《呐喊报》上所表达的思想意识,也只是口诛笔伐而已,却没有一个跑的去官府告状的。
尽管唐同一直认为自己比不得后世的那些伟人们,但眼看着自己渐渐所取得的成绩,心中多少也有一点儿得意,但所谓做人莫得意,得意遭雷劈,唐同在一激动下,决定再烧一把火,鼓吹一番自己的国家与民族主义,于是绞尽脑汁的写出了一篇名为《吾之奋斗》的文章,这番文章极尽所能的宣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与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表达了汉人聪明,勤劳,勇敢,向上的精神,也表达了自己愿意为这个国家与民族日益强大而奋斗不息的理想。
这篇文章的鼓动性是极其强大的,一点儿也不输于白莲教的迷信活动,当唐同写出来,还没有拿去登载时,第一个看到这篇文章的红娘子几乎在看完了之后,就在自己的心中也立下了远大的理想,这个理想就是要帮助唐大老爷实现这个奋斗目标。
当《吾之奋斗》的书稿送到了《呐喊报》报社时,十几个负责报社事务的年青书生看后,各自也是一番热血沸腾,连夜写了几篇感想附在了这篇文章的后面。
这一期的《呐喊报》发行了,立刻引起了轩然大波,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完全与理家思想甚至儒家思想背道而驰,完全颠覆了传统的中庸,恭顺,与异族为善的思想,那些老秀才们怎能接受的了,这些人终于忍无可忍的爆发了他们的愤怒,许多人把这篇文章当作一篇反动文章告上了官府。
这一下的惊动可就大了,二十多个知州知府连夜写了折子连同那十几期《呐喊报》一起上报京城,这事也同样惊动了锦衣卫,于是一份对唐同从小到大所做的一切事情汇总后,也以快马送到了京城,而那三个按惯例安插在常州卫镇所的锦衣卫也被立刻调回接受审查。
这三个在常州卫镇所做密探的本是年青人,在唐同的军中当着小兵,原本对唐同的事情还会如实的上报,后来唐同见这三人的能力不错,把他们提为了旗总,而在唐同的手下当旗总,薪水是很高的,这也让这三人对唐同有了亲近之感,对唐同的事情汇报的也越来越没有以前那么仔细了,后来出了《呐喊报》,这三人觉得这是一件小事,比起唐同以前那样又是杀又是抢的,实在是算不得什么,很马虎的没有上报。
事实上,他们在锦衣卫中的上司刘百户以前也没把唐同的事放在心上,就象唐同的手中出现那威力很大的后膛枪,这样一个重要的情报,那刘百户却仍然当是大明以前的火枪,没有重视,至于唐同又杀又抢的,唐同在官场上把事情摆平了,也通过关系给过这个刘百户好处,这刘百户自然不会多事了。
后来,那三个锦衣卫密探受了《呐喊报》的思想影响,渐渐变成了唐同的支持者,自然是更加不会把《呐喊报》的事情往上报了。
不说这三个锦衣卫密探将要受何处分,这一日,崇祯皇帝早朝后,突然收到了一份加急传递的折子,眉头皱了一下之后,便把折子打了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