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由定国,政从明勋。
这是合众国与琼藩,甚至包括刘文秀在内盟军高层达成的政治协议,也是各方势力愿意支持李定国勤王,并且由其取代孙可望在朱明体系中地位的准则。
前半部分已经证明是正确的,李定国在勤王路上,无论是军事指挥还是招安抚慰都做的非常出色,他在西营体系内的威望和关系已经展露无遗,但盟军进入昆明城的那一刻起,除了军事行动,一切将听从李明勋在幕后指挥。
其目的有二,一者是顾全大局和各藩的利益,完成对各藩实力的均衡,避免晋藩一家独大的局面。其二便是避免西南政治动荡,派系失心。
前者是各藩的政治共识,后者则主要针对李明勋而言,李明勋本人相信定国的觉悟,但却不相信定国的能力,时人称呼西营之中,可望擅治政,定国能用兵。实际上,这话反过来说也是一样,可望不会用兵,定国不善治政。
在原本的历史中,李定国救驾永历完全就是逼上梁山式的的政治冒险,他已经没有其他出路了,只得救驾夺权,虽然在白文选暗中帮助下,李定国成功了,但却丢掉了广西全部,其顺利夺权更多的是天意,但在击败孙可望,掌握西南大局之后,李定国的缺点就暴露无遗,他对于朝局、派系的掌控能力根本无法与孙可望、郑成功这类同时代的野心家相提并论,由此导致的结果就是,掌握了西营近二十万兵马的李定国在满清的大规模进攻中,一直没有进行有组织的抵抗,一直到磨盘山的绝命反扑才初有战果,其吞并秦藩带来的实力增强根本没有发挥任何一点作用,几乎顺势把秦藩和南明兵马交给了满清。
显然,这并不是李明勋希望看到的,定国没有政治才能,所以大事不能交由定国。
六月的天气,李明勋在堂中围着火炉吃西瓜。
云南的条件实在是太艰苦了,从广州方向来的补给,数量严重不足,李明勋的办公室里都缺乏蜡烛,无奈之下,只能点火为灯,六月天气,房内摆着火炉,实在是炽热难当,李定国匆忙走进来的时候,看到便是这一幕。
李定国把一沓子密信往李明勋面前一扔,说道:“义兄且看,咱们刚进昆明不过半月,这些子人已经耐不住性子了。”
李明勋没有打开那些密信,只是借着火光瞥了一眼表层的第一封密信,便是金维新的,这金维新是云南人,西营入滇的时候便是凭借才学被李定国赏识成为其谋士,只是没有功名在身,又非将佐,一直没有正式官职,但这在盟军体系中不算什么,金维新在两广会战之后便是去了台北政治学院进修,镀金了一年半,结业之后李定国按照琼藩那边的习惯,用永历的名义赐予其进士出身,直接授予了广东巡抚一职,摇身一变成了晋藩体系之内的第一文官。
李明勋见定国如此态度,便是知道这些信件定然是晋藩体系内的文官武将送来的,请晋王效仿秦藩孙可望,密谋一人之下的地位,独揽西南大权,李明勋随后捡起那些信件,直接扔到火炉里,把火焰撩的旺盛起来。
“你你这是做什么?”李定国连忙去抓,烫伤了手也是捞不起一两封完整的。
李明勋擦了擦脸上的汗:“这些人密信于你,也是出于对你的忠心,而且人数如此多,总不能一竿子都打死,日后你我还要用,现在拆看了,心里总归是有芥蒂的,不看也罢。”
见定国无奈坐下,李明勋问:“朝会如何了?”
今日的朝会从早晨一直到深夜,目的就是定下几件大事,其一便是官衔名位,令所有人失望的是,无论是在勤王中有功的将领,还是表示向天子效忠的秦藩藩臣,都没有得到任何的加官进爵,李定国更是在朝会上明言,内战不加官,火并不进爵。
当然,这一政策是李明勋力主的,定国其实有意用爵位拉拢秦藩体系中的人,比如王尚礼、王自奇和贺九义等人,这些人手握兵权,用爵位拉拢是最便宜的做法,而且顶多是给个国公侯爵之类的,而李明勋反对的原因是,如果给这些人国公,那么将来就要给白文选之类王爵,国公尚且不算什么,给了王爵就是更加分裂,而在原本历史中,定国迎永历入昆明之后,大肆加官进爵,也是导致后来失败的原因之一。
当然,爵位是没有,但权柄还是有的,李定国便是以晋藩藩主的身份总揽朝政,节制中外军事,实际上代替了孙可望的位置,而在朝会上,明确宣布蜀王文秀开藩,准备北伐四川,而在内阁方面,因为吴贞毓死了,朱明朝廷现在还有资历的文官也只有林士章、曾樱和文安之三人了,曾樱已经隐退,在台北含饴弄孙,不管俗物了,林士章耄耋之年,不堪重负,而文安之却还在夔东那边督师,三人都无法出任内阁首辅,首辅一职索性空着,但琼藩、晋藩和蜀藩一道建议,让马吉翔入阁辅政,当然,这也是李明勋的意思。
马吉翔是一个十足的奸臣,但那是对朱明而言,或者说是对朱明的文官团体和皇权来说是奸臣,马吉翔并不缺乏才能,像这样一条‘外藩门前一条狗,让咬几口咬几口’的好狗可是不多见,孙可望用他,历史上李定国用他,如今李明勋也要用他看管皇帝,制约文官。
当然,为了顾全皇帝和朝廷的面子,还是弄了一个六部和一群大学士的,其中大部分人是马吉翔举荐的,为了保护皇帝的安全,李明勋还授意李定国给予沐天波实权,这位黔国公是朱明建国初就世袭镇守云南的勋臣,也是永历皇帝现在唯一信任的人,最终授权其可以随时入大内奏事,还执掌了禁卫军。
不予升爵和蜀王开藩是制约晋藩的重要举措,前者限制了晋王威望提升和各派系对晋藩的依附,而后者则是为分云贵之兵马钱粮奠定了基础。
“蜀王开藩已经是事实,就是不知义兄准备给文秀多少兵马,多少藩地了。”李定国问道,这在朝会上没有定下来,实际上明眼人都知道,这得需要李明勋拍板,而事前未定是因为李明勋和李定国需要借助勤王一事考验刘文秀,目前来说,结果还是不错的,刘文秀一如既往的中正平和,没有太多的野心。
这也是刘文秀的一贯作风,在孙可望主政西南的时候,刘文秀和李定国二人主持了对满清的主要作战,刘文秀负责的是四川方向,一度收复除保宁之外的四川全部,只是没有取得两蹶名王那类值得大书特书的战绩,实际上,功劳仍然不可小觑,只是与李定国不同的是,刘文秀没有多少嫡系,他靠的是威望,每次出征都是孙可望调遣他哪支兵马,他就指挥哪支兵马,两广会战,刘文秀入广东参战,带去的也是收拢来的西营旧部,却也只有一万余,在广东数年,经历了精兵简政和整编军队,刘文秀麾下还有不到七千精锐,这算是蜀藩的嫡系了。
李明勋说道:“祁三升、狄三品、杨威等七部兵马交由其指挥吧。”
李明勋拿出拟定好的名单,递给了李定国,李定国看了一眼便是明白了,这些兵马都是朱明旧部,并非西营一派,原本也是驻防在滇川和黔川边境的,人数加起来四万是有的,当然,战力也就那样,也就和满清那些普通绿营差不多。
“我的意思是,先整编军队,再行北伐四川。”李明勋说道。
李定国对此没有意见,他越来越支持李明勋的精兵策略了,训练和编列一支精锐,远远超过那些杂七杂八的军队,晋藩执掌两广这几年,军队也不过五万,若是按照秦藩那做派,扩充十万、十五万也不在话下。
“那境内剩余兵马呢?”李定国又问道,所谓剩余兵马,就属于西营派系中的秦藩一脉,加起来约有两万余。
李明勋道:“让其带家属一道出滇入广州,加入晋藩再整编吧。”
这算是对晋藩的交代,晋藩勤王不能什么都得不到,吞并一些兵马是题中之意,而这些兵马对晋藩也算不上多大的实力增强,限制晋藩的根本不是兵马而是财政,两万兵马加上之前俘获的秦藩兵,四万是有的,但顶多能整编出一万人来,李定国也不怕这些人有什么异心,到了广州把良田美宅一分,大半士兵要成为百姓,兵没了,解除将权自然简单。
“那藩地呢?”李定国问。
李明勋道:“云南全省皆可为蜀藩所用,只是滇京乃天子所在,不宜由蜀藩接管,我的意思是,让马吉翔以户部尚书身份为蜀藩操持云南税收,蜀藩入川,光复之地,由其自行处置,如何?”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这次勤王,晋藩出力最大,理论上,云南应为晋藩藩地才是,若是给了刘文秀,晋藩要彻底闹翻天,而且刘文秀麾下没有文官队伍,连拿出手的谋士都没有,让那些武将掌握地方,可是要出大乱子的,这一点晋藩便是前车之鉴,一开始晋藩入主广州、惠州等府,武将治理地方,弄出了许多问题,幸亏琼藩出人协助,晋藩也派遣进统战学堂学习,从去年开始,才是好了一些。
“若是如此,怕是又被文官趁机夺权。”李定国警惕说道,马吉翔一个人可治理不了整个云南,云南的行政队伍若是让其挑选,必定还是挑选一些传统士大夫来干的。
李明勋笑了:“非也非也,统战学堂之中,不少两广子弟学成尚未就业,可为云南所用呀,至于云南士绅,让其派遣子弟前往统战学堂学习便是了,将来收复地盘多的是,自然有他们的官当。”
李定国倒是想起当年西营入滇的时候,开科取士,弄了几十个进士,但没官当,只得许诺他们,光复湖广之后当官,如今却依然要这么办,而统战学堂却也不缺毕业的干吏,要知道,两广为二藩藩地,无论新入主的晋藩还是老牌的琼藩,任人唯亲都是通病,晋藩现在入学、结业和任用的都是藩下子弟,琼藩大体也差不多,而琼藩这十年来,崛起的工商业主子弟从统战学堂结业,却是无职可入,此番收复云南,倒是一次机会。
“只恐文官有所反弹。”李定国道。
文官反弹是必然的,但也要分开来看,地方士绅倒是不会反弹,至少盟军承认了他们的利益,并且给了他们继续掌权的可能,真正反弹的是朝中那些大臣,经过安龙一事,朝中的大臣已经没有多少了,但因为要组建朝廷框架,不得已又弄了一批来,当然,李明勋是支持的,特别是后期,马吉翔按照李明勋的吩咐,把朝廷官位打造的是尽善尽美,别说六部内阁,就连各省督抚都是分赏出去,就连河南巡抚、湖广总督这类八竿子打不着的地方也把官位设置好了,这还不够,还把两京制度复活,又弄了一个南京六部出来,其目的就是为了提拔人才!
其实提拔人才是谎言,关键还是空地方权位,掌行政大权,云南省底下那些州府县的文官一律提拔,该入阁的入阁,该进六部的进六部,该当督抚的当督抚,地方上没了官,自然要调遣充任,而统战学堂毕业的年轻人便是执掌了地方,这种法子只有马吉翔这类奸贼的才能想出来,而且马吉翔是只给官不给权,更不给钱,国难当头,这些自称忠臣义士的文官士大夫就应该自己解决生计问题嘛,到了最后,弄的昆明城内乌烟瘴气,一砖头下去能砸死七八个二品大员,而昆明城外,山脚谷间开荒垦土的那些老翁,多半都是自力更生的督抚大员。
而每次朝会,便是看到大明一二品官员济济一堂,好像大明又回到了太祖、成祖时的盛世一般,可这些官员个个面如菜色,除了相互拌嘴,却也无事可做。
这是合众国与琼藩,甚至包括刘文秀在内盟军高层达成的政治协议,也是各方势力愿意支持李定国勤王,并且由其取代孙可望在朱明体系中地位的准则。
前半部分已经证明是正确的,李定国在勤王路上,无论是军事指挥还是招安抚慰都做的非常出色,他在西营体系内的威望和关系已经展露无遗,但盟军进入昆明城的那一刻起,除了军事行动,一切将听从李明勋在幕后指挥。
其目的有二,一者是顾全大局和各藩的利益,完成对各藩实力的均衡,避免晋藩一家独大的局面。其二便是避免西南政治动荡,派系失心。
前者是各藩的政治共识,后者则主要针对李明勋而言,李明勋本人相信定国的觉悟,但却不相信定国的能力,时人称呼西营之中,可望擅治政,定国能用兵。实际上,这话反过来说也是一样,可望不会用兵,定国不善治政。
在原本的历史中,李定国救驾永历完全就是逼上梁山式的的政治冒险,他已经没有其他出路了,只得救驾夺权,虽然在白文选暗中帮助下,李定国成功了,但却丢掉了广西全部,其顺利夺权更多的是天意,但在击败孙可望,掌握西南大局之后,李定国的缺点就暴露无遗,他对于朝局、派系的掌控能力根本无法与孙可望、郑成功这类同时代的野心家相提并论,由此导致的结果就是,掌握了西营近二十万兵马的李定国在满清的大规模进攻中,一直没有进行有组织的抵抗,一直到磨盘山的绝命反扑才初有战果,其吞并秦藩带来的实力增强根本没有发挥任何一点作用,几乎顺势把秦藩和南明兵马交给了满清。
显然,这并不是李明勋希望看到的,定国没有政治才能,所以大事不能交由定国。
六月的天气,李明勋在堂中围着火炉吃西瓜。
云南的条件实在是太艰苦了,从广州方向来的补给,数量严重不足,李明勋的办公室里都缺乏蜡烛,无奈之下,只能点火为灯,六月天气,房内摆着火炉,实在是炽热难当,李定国匆忙走进来的时候,看到便是这一幕。
李定国把一沓子密信往李明勋面前一扔,说道:“义兄且看,咱们刚进昆明不过半月,这些子人已经耐不住性子了。”
李明勋没有打开那些密信,只是借着火光瞥了一眼表层的第一封密信,便是金维新的,这金维新是云南人,西营入滇的时候便是凭借才学被李定国赏识成为其谋士,只是没有功名在身,又非将佐,一直没有正式官职,但这在盟军体系中不算什么,金维新在两广会战之后便是去了台北政治学院进修,镀金了一年半,结业之后李定国按照琼藩那边的习惯,用永历的名义赐予其进士出身,直接授予了广东巡抚一职,摇身一变成了晋藩体系之内的第一文官。
李明勋见定国如此态度,便是知道这些信件定然是晋藩体系内的文官武将送来的,请晋王效仿秦藩孙可望,密谋一人之下的地位,独揽西南大权,李明勋随后捡起那些信件,直接扔到火炉里,把火焰撩的旺盛起来。
“你你这是做什么?”李定国连忙去抓,烫伤了手也是捞不起一两封完整的。
李明勋擦了擦脸上的汗:“这些人密信于你,也是出于对你的忠心,而且人数如此多,总不能一竿子都打死,日后你我还要用,现在拆看了,心里总归是有芥蒂的,不看也罢。”
见定国无奈坐下,李明勋问:“朝会如何了?”
今日的朝会从早晨一直到深夜,目的就是定下几件大事,其一便是官衔名位,令所有人失望的是,无论是在勤王中有功的将领,还是表示向天子效忠的秦藩藩臣,都没有得到任何的加官进爵,李定国更是在朝会上明言,内战不加官,火并不进爵。
当然,这一政策是李明勋力主的,定国其实有意用爵位拉拢秦藩体系中的人,比如王尚礼、王自奇和贺九义等人,这些人手握兵权,用爵位拉拢是最便宜的做法,而且顶多是给个国公侯爵之类的,而李明勋反对的原因是,如果给这些人国公,那么将来就要给白文选之类王爵,国公尚且不算什么,给了王爵就是更加分裂,而在原本历史中,定国迎永历入昆明之后,大肆加官进爵,也是导致后来失败的原因之一。
当然,爵位是没有,但权柄还是有的,李定国便是以晋藩藩主的身份总揽朝政,节制中外军事,实际上代替了孙可望的位置,而在朝会上,明确宣布蜀王文秀开藩,准备北伐四川,而在内阁方面,因为吴贞毓死了,朱明朝廷现在还有资历的文官也只有林士章、曾樱和文安之三人了,曾樱已经隐退,在台北含饴弄孙,不管俗物了,林士章耄耋之年,不堪重负,而文安之却还在夔东那边督师,三人都无法出任内阁首辅,首辅一职索性空着,但琼藩、晋藩和蜀藩一道建议,让马吉翔入阁辅政,当然,这也是李明勋的意思。
马吉翔是一个十足的奸臣,但那是对朱明而言,或者说是对朱明的文官团体和皇权来说是奸臣,马吉翔并不缺乏才能,像这样一条‘外藩门前一条狗,让咬几口咬几口’的好狗可是不多见,孙可望用他,历史上李定国用他,如今李明勋也要用他看管皇帝,制约文官。
当然,为了顾全皇帝和朝廷的面子,还是弄了一个六部和一群大学士的,其中大部分人是马吉翔举荐的,为了保护皇帝的安全,李明勋还授意李定国给予沐天波实权,这位黔国公是朱明建国初就世袭镇守云南的勋臣,也是永历皇帝现在唯一信任的人,最终授权其可以随时入大内奏事,还执掌了禁卫军。
不予升爵和蜀王开藩是制约晋藩的重要举措,前者限制了晋王威望提升和各派系对晋藩的依附,而后者则是为分云贵之兵马钱粮奠定了基础。
“蜀王开藩已经是事实,就是不知义兄准备给文秀多少兵马,多少藩地了。”李定国问道,这在朝会上没有定下来,实际上明眼人都知道,这得需要李明勋拍板,而事前未定是因为李明勋和李定国需要借助勤王一事考验刘文秀,目前来说,结果还是不错的,刘文秀一如既往的中正平和,没有太多的野心。
这也是刘文秀的一贯作风,在孙可望主政西南的时候,刘文秀和李定国二人主持了对满清的主要作战,刘文秀负责的是四川方向,一度收复除保宁之外的四川全部,只是没有取得两蹶名王那类值得大书特书的战绩,实际上,功劳仍然不可小觑,只是与李定国不同的是,刘文秀没有多少嫡系,他靠的是威望,每次出征都是孙可望调遣他哪支兵马,他就指挥哪支兵马,两广会战,刘文秀入广东参战,带去的也是收拢来的西营旧部,却也只有一万余,在广东数年,经历了精兵简政和整编军队,刘文秀麾下还有不到七千精锐,这算是蜀藩的嫡系了。
李明勋说道:“祁三升、狄三品、杨威等七部兵马交由其指挥吧。”
李明勋拿出拟定好的名单,递给了李定国,李定国看了一眼便是明白了,这些兵马都是朱明旧部,并非西营一派,原本也是驻防在滇川和黔川边境的,人数加起来四万是有的,当然,战力也就那样,也就和满清那些普通绿营差不多。
“我的意思是,先整编军队,再行北伐四川。”李明勋说道。
李定国对此没有意见,他越来越支持李明勋的精兵策略了,训练和编列一支精锐,远远超过那些杂七杂八的军队,晋藩执掌两广这几年,军队也不过五万,若是按照秦藩那做派,扩充十万、十五万也不在话下。
“那境内剩余兵马呢?”李定国又问道,所谓剩余兵马,就属于西营派系中的秦藩一脉,加起来约有两万余。
李明勋道:“让其带家属一道出滇入广州,加入晋藩再整编吧。”
这算是对晋藩的交代,晋藩勤王不能什么都得不到,吞并一些兵马是题中之意,而这些兵马对晋藩也算不上多大的实力增强,限制晋藩的根本不是兵马而是财政,两万兵马加上之前俘获的秦藩兵,四万是有的,但顶多能整编出一万人来,李定国也不怕这些人有什么异心,到了广州把良田美宅一分,大半士兵要成为百姓,兵没了,解除将权自然简单。
“那藩地呢?”李定国问。
李明勋道:“云南全省皆可为蜀藩所用,只是滇京乃天子所在,不宜由蜀藩接管,我的意思是,让马吉翔以户部尚书身份为蜀藩操持云南税收,蜀藩入川,光复之地,由其自行处置,如何?”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这次勤王,晋藩出力最大,理论上,云南应为晋藩藩地才是,若是给了刘文秀,晋藩要彻底闹翻天,而且刘文秀麾下没有文官队伍,连拿出手的谋士都没有,让那些武将掌握地方,可是要出大乱子的,这一点晋藩便是前车之鉴,一开始晋藩入主广州、惠州等府,武将治理地方,弄出了许多问题,幸亏琼藩出人协助,晋藩也派遣进统战学堂学习,从去年开始,才是好了一些。
“若是如此,怕是又被文官趁机夺权。”李定国警惕说道,马吉翔一个人可治理不了整个云南,云南的行政队伍若是让其挑选,必定还是挑选一些传统士大夫来干的。
李明勋笑了:“非也非也,统战学堂之中,不少两广子弟学成尚未就业,可为云南所用呀,至于云南士绅,让其派遣子弟前往统战学堂学习便是了,将来收复地盘多的是,自然有他们的官当。”
李定国倒是想起当年西营入滇的时候,开科取士,弄了几十个进士,但没官当,只得许诺他们,光复湖广之后当官,如今却依然要这么办,而统战学堂却也不缺毕业的干吏,要知道,两广为二藩藩地,无论新入主的晋藩还是老牌的琼藩,任人唯亲都是通病,晋藩现在入学、结业和任用的都是藩下子弟,琼藩大体也差不多,而琼藩这十年来,崛起的工商业主子弟从统战学堂结业,却是无职可入,此番收复云南,倒是一次机会。
“只恐文官有所反弹。”李定国道。
文官反弹是必然的,但也要分开来看,地方士绅倒是不会反弹,至少盟军承认了他们的利益,并且给了他们继续掌权的可能,真正反弹的是朝中那些大臣,经过安龙一事,朝中的大臣已经没有多少了,但因为要组建朝廷框架,不得已又弄了一批来,当然,李明勋是支持的,特别是后期,马吉翔按照李明勋的吩咐,把朝廷官位打造的是尽善尽美,别说六部内阁,就连各省督抚都是分赏出去,就连河南巡抚、湖广总督这类八竿子打不着的地方也把官位设置好了,这还不够,还把两京制度复活,又弄了一个南京六部出来,其目的就是为了提拔人才!
其实提拔人才是谎言,关键还是空地方权位,掌行政大权,云南省底下那些州府县的文官一律提拔,该入阁的入阁,该进六部的进六部,该当督抚的当督抚,地方上没了官,自然要调遣充任,而统战学堂毕业的年轻人便是执掌了地方,这种法子只有马吉翔这类奸贼的才能想出来,而且马吉翔是只给官不给权,更不给钱,国难当头,这些自称忠臣义士的文官士大夫就应该自己解决生计问题嘛,到了最后,弄的昆明城内乌烟瘴气,一砖头下去能砸死七八个二品大员,而昆明城外,山脚谷间开荒垦土的那些老翁,多半都是自力更生的督抚大员。
而每次朝会,便是看到大明一二品官员济济一堂,好像大明又回到了太祖、成祖时的盛世一般,可这些官员个个面如菜色,除了相互拌嘴,却也无事可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