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行在登莱一带大举捉拿士绅官僚,抄家流放的时候,赵君肃点燃了一支三千人的特混加强营,挥兵向东目标直指文登一带的文登营,赵君肃的速度实在太快,文登营尚未完全集结,原本三千五百人的文登营除了留守的汛兵,顶多可以集结三千人,但开拔银子不到位,又是去做客军,士兵普遍积极性不高,拖沓到合众国军大军压境也只集结了两千兵。

    刚刚进入宁海州,双方的探骑就发生了接触,在肥沃的田野之中,双方的小队斥候相互厮杀,两天的时间,尸首和血泊染红了这片正在秋收的土地。

    随着接触越来越频繁,胜利的天平迅速向着特混营养倾斜,原因很简单,赵君肃手下有着质量更好的马匹和技艺娴熟的骑兵,文登营长期处于和平的胶东半岛,士兵战阵生疏,只要少数的夜不收算是精锐,但在这种小规模的战斗中,更重要的不是人而是马。

    最精悍的绿营可以做到马七步三,一般的马步参半,类似文登营这类,绝大部分都是不足,文登营长期处于缺饷状态,士兵没有充足的饲料喂养马匹,导致战马掉膘严重,而反过来,合众国一方却有着充足的战马,特别是赵君肃麾下的特遣营,普遍装配的是从海参崴和虾夷地两地养马场运来的永宁大马,这是由阿拉伯马、安达卢西亚马和英国纯血马等欧洲的高品质战马与从女真、蒙古方向走私来的种马杂交出来的战马,虽然尚未呈血系和大规模,但特遣营的士卒已经批量装配。

    永宁大马的普遍肩高超过一米四五,高出蒙古马足有一掌,拥有更强壮的体魄和爆发力,而登陆之后,赵君肃把缴获的马匹分配了特遣营士兵,这些马匹作为驮马,因此骑兵普遍是一人双马,在广袤的胶东大地上,骑着永宁大马的合众国骑兵用娴熟的骑射功夫把大量的文登营本地斥候斩落马下,彻底控制住了这片战场,文登营不得已收缩了巡逻的范围,让战场向合众国一方单方面透明。

    八月十九日,侦骑在金山左所一带发现了文登营的大队人马,赵君肃当即命令大军开拔进军,当天中午,文登营终于发现了敌军靠近,当一条浓重的黑线从地平线上升起,雪亮的马刀耀眼夺目的时候,清军才是知晓是敌人大队骑兵,而非侦骑。

    赵君肃麾下骑兵并不多,只有四百余骑,面对清军并不占据优势,而清军则在官道旁据高地而守,前排立下挨牌和大车,弓箭手和铳手躲在后面,赵君肃没有命令骑兵冲阵,而是四处散开查看,确定敌军不过两千众,才是下定决心吃掉这支清军。

    下午,后方的燧发枪兵和炮兵终于赶到,在步兵列阵的时候,炮兵已经开火,四磅和六磅野战炮不断开火,实心的炮弹划破空气落在清军阵列之中,因为清军占据高处,所以射击效果并不好很难打穿对方阵列,赵君肃对此早有预料,他已经看出这支清军因为仓促集结,没有携带重型的火炮,除了三门小佛郎机,只有虎蹲炮,这点火力根本无力阻止步兵列阵,而赵君肃已经决定让步卒打开阵线。

    随着嘹亮的铜号声响彻这片天地,五个步兵大队中的中队长纷纷出列,站在队伍中央,面朝清军,而大队长则是在纵队右侧的前排,全大队最中间的位置是各大队的队旗,负责进攻的营官率领号鼓队出现在了中间,使用本营的旗,协调这支超编的步营发动进攻。

    “全队,枪上肩,前排,持枪!”各中队的中队长纷纷下达了命令,队伍中响起哗啦啦的声音,整条阵线一共只有两排,第一排的燧发枪手用已经形成肌肉记忆的标准动作握住了手中的燧发滑膛枪,刹那间,两条寒光闪耀的刺刀丛林出现了这片以灰色和黄色为基调的土地上。

    咚咚咚!

    寂静的战场上,步鼓手敲响了战鼓,用鼓点告知全营官兵接下来的前进速度,随即笛声响起,欢快的笛声加入其中,形成了严肃而整洁的步兵进行曲。

    轰轰!

    两千五百名士兵原地踏步的声音如春日的闷雷,步兵进行曲奏乐一段,各中队长的军官佩刀前指,各队的队旗前倾,所有的士卒在三步之内形成了整齐划一的踏步,一往无前的向前行进。

    线列阵宽度不到八百米,隆隆的踏步声已经压倒了战场上一切声音,一排排刺刀随着前进上下起伏,又因为地形原因交错,好似荒古巨兽雪亮的獠牙,两千五百人好像融为一体,高大者在前,踏出了一样的步伐,走出了相同的动作,每分钟八十米的速度,恒久不变。

    以黑色为底色,红色为配色的陆军军装看起来庄严而严酷,而已红色为底色,蓝色为配色的海军军装则更为端庄,三个陆军大队和两个陆战大队列阵而出,滚滚的洪流就此席卷而来,成为了整片战场的焦点。

    鼓点激昂如火,铜笛清脆嘹亮,士兵们脸色严酷,心无旁骛,经过了严酷训练的他们此时完全成为了服从性十足的动物,他们不允许有个性的动作和装束,也不允许有自由散漫的想法,有的只是服从命令,有的只是同生共死!

    因为没有火炮威胁,混编步营从八百米外列阵而出,行进六分半钟,与敌人前锋相距不到一百五十米,而在这个过程中,野战炮逼近到三百米,用实心弹和大霰弹敲击着敌人前沿的工事,刚刚立起的栅栏被掀翻,没有加固的大车被打碎,清军士兵抱头鼠窜,那些凶恶的军官只能用杀戮来维持秩序。

    随着营旗的竖起,各中队长开始下达命令。

    “全队止步!”

    砰!

    两千五百名士兵的右脚狠狠的踏在地面上,紧接着,鼓声、笛声完全消失,此时,双方距离一百五十米。

    “准备齐射。”命令再次下达,后排士兵向右一步,脑袋出现在了前面两个士兵的中间,而随着预备的命令下达,燧发枪的击锤被扳开,嘎达嘎达的声音响作一团,而所有的士兵把燧发枪斜斜的指向天空。

    瞄准!

    两千五百杆燧发枪一瞬间放平,清军眼中,令人胆寒的刺刀丛林完全消失了,眼前是一排黑洞洞的枪口,幽深而令人恐惧。

    这便是合众国步兵齐射的基本流程,在火绳枪时代,为了保持火力,火绳枪手会被排列成六到十排,交替射击,进入燧发枪时代,合众国军试着把军队扁平化,尽可能的铺开阵线,所以调整为三排,但是很快发现,这样并不合理。

    原因很简单,合众国士兵的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军用背包,里面装着各式各样的用具,背包的存在让步兵的持续作战和行军能力提高,也让士兵占据的空间增大,三队燧发枪手齐射,前排需要跪下,后两排交错一起,第三排的士兵射出的火药残渣很容易灼伤第一排士兵的皮肤,甚至会掉落引燃其身上的用具,所以拥有背包的燧发枪兵是不能三排齐射的,而丢掉背包又是得不偿失,因此,合众国陆军把线列步兵编列为两排齐射,而海军陆战队因为靠海作战,补给容易,并没有这般激进,而是三排线列步兵,只不过这时候,只能将就陆军了。

    射击!

    高大的营旗猛然下劈,两千五百杆燧发枪发出了第一轮的齐射,击锤撞击的啪嗒声想过,爆豆一般的枪声震耳欲聋,紧接着,一条烟龙横亘在了线列步兵前,橘色的火花不断在白色的硝烟之中绽放。

    燧发枪拥有远高于火绳枪的击发率,从火绳枪的五成一跃上升到了七成,第一轮齐射,燧发枪的部件和装填都是处于最佳,至少有两千杆燧发枪成功击发,铅子如同暴风骤雨席卷了清军的前沿,挡在线列步兵前边的清军至少倒下了五十人,一百五十米,千分之二十五的命中率,这是一个可怕的数据。

    在第一轮齐射之后,火炮也开始用霰弹攻击,横飞的铅弹如同飞蝗一般。

    线列步兵再次装填子药,继而又进行了一轮齐射,步兵的齐射与炮击交错进行,而对方的反击却是绵软无力,只有佛郎机和虎蹲炮打了几轮,效果乏善可陈,这便是线列步兵的优势所在。

    燧发枪在一百五十米上命中率很低,但命中率再低也是有的,营级规模的齐射,总归能打死一些人,而清军手中的弓箭、鸟铳和三眼铳都无法进行有效攻击,战局进入一边倒的情况,清军完全陷入被动挨打,如此战术并不仅限于欺负缺乏远程投射火力的冷热兵器混合军队,即便是面对同样的线列步兵,大部分情况下也是在一百米之外进行齐射攻击。

    无论在十七世纪,还是线列步兵大行其道的十八世纪,远距离射击都是基本的战术,英国龙虾兵强撑着到十八米处再齐射那只是少见的个例,事实证明,一场耗费数十万发子弹的战役,只死百十个人才是主流的战术。

    远距离齐射虽然对对方造成的伤亡不大,但是震慑力却是不小,齐射的轰鸣声震耳欲聋,挑战着被攻击者的精神防线,每次齐射都有人倒地伤亡,每次都考验着对手的军心和士气,双方都如此齐射,看的就是谁更具备忍耐力,而在这次战斗中,清军显然更逊色一筹。

    齐射十二轮,士兵用打湿的布给枪管降温,准备第二轮齐射,而清军再也忍耐不住,清军统帅也是老行伍,首先派出骑兵牵扯特遣营的骑兵,然后步卒出营逆袭,想要拉近再战。

    散漫的清军的零零散散的冲来,稍事休息的线列步兵再次开始齐射,这一次,第一排齐射万完的士兵退后装弹,第二排齐射,也是退后装弹,如此轮替后退射击,清军冲过二百米,承受了八轮齐射,一次比一次靠近,一次比一次伤亡大,在双方距离三十米,最后一次是全营齐射,上好了刺刀的合众国士兵从硝烟中冲出,一个照面撞散了清军的阵型,继而是全力的追击。

    两日后,文登一战的战报送到了登州城,特混加强营以阵亡七十四,受伤一百三十五的代价,杀死清军七百余,俘虏近千,缴获大量的军备物资。

    如此登州以东再无巨大威胁,几个卫所千户所也凑不出几个兵来,合众国军得以全力面对西面的威胁,伪清登莱巡抚朱国柱逃到莱州,集结莱州兵马,并且把胶州的胶州镇快速增援,到文登一战结束,朱国柱麾下已经拥有五千余人,但他仍然不敢东进,屯兵于莱州等待山东巡抚的支持,沂州镇、临清镇以及各主要城市守备军开始向莱州一带集结。

    八月二十七日,登州战报送到了济州岛,在北洋战区作战会议上,接到战报的战区司令高锋等一众高级军官都是诧异无比,他们知道山东比较空虚,山东绿营也非百战之兵,但没有想到,防守如此空虚,战力如此低下,这让原本的计划彻底落空。

    按照原计划,武行率领攻下登州,迫使全鲁集结兵马进军登州,趁着胶州空虚,主力从胶州湾登陆,两面夹击,这一方面避开敌军主力,一方面也让登陆之军有休整的机会,毕竟陆战需要休整才能投入战斗。

    但一切都是改变了,清军的孱弱超乎了众人想象,武行只有四千余兵,就是把登莱大半绿营歼灭,而山东本地兵反应更是奇慢无比,受山东巡抚指挥的临清等镇似乎没有救援的意思,高锋于是改变计划,全力援助登州,趁着西南季风尚未完全休止,利用登州现有的港口设施,把主力投放上岸,趁着清军外省主力未曾入援,一鼓作气,横扫全鲁!

章节目录

七海扬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小说看看网只为原作者且看昨日风华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且看昨日风华并收藏七海扬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