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继续在稻谷去壳工坊里观察,看着这个工坊的工作效率,时不时的查看一下加工的效果,给出一些评价。

    一圈走完之后,李安对这个工坊的基本情况已经了解了,总体还是比较满意的,不过,这也是在现有条件下的满意,这种落后的加工方法到机器跟前就差的太远了,根本就没有可比性。

    “这里的工人,每个月的工钱是多少?”

    李安看向苏家的小管家问道。

    “回李侍郎,每人每月三贯钱,若是干得好,还会有额外的稻谷奖励。”

    苏家小管家说道。

    “一个月三贯钱,就是一天一百文,现在稻谷的价格是一斗十文左右,大米一斗十五文到二十文,除掉稻糠占的重量,一斗米从稻谷变大米的增值不过五文钱,一旦就是五十文,一天一个人最大加工出五旦大米,也就是二百五十文,其中,人工的成本就占一百文,占了足足四成啊!确实是一个不小的比例,难怪你们这些种粮大户都嚷着要机器呢?”

    李安开口说道。

    苏家小管家连连点头称是,声称人工费太贵了,占了太多的成本,若不是人工成本占据太多,稻谷和大米的价格或许不会相差一倍,利润或许也能多一些。

    这是一个很实在的问题,由于人工费用占据太多,导致稻谷加工成大米所获得的在增值有接近一半都被人工费用占据了,这极大的降低了种粮大户和商人的利润,同时,也是造成大米比稻谷价格高很多的主要原因。

    在之前,人力比较低廉的时候,稻谷和大米的价格相差的就比较小,老百姓闲着无事都可以自己舂米,而现在就不同了,就算是京城的底层老百姓,也都是直接购买大米的居多,选择购买便宜稻谷的底层百姓只是少数。

    这主要是因为工坊太多了,很多底层百姓都忙着去工坊打工挣钱了,甚至家中的妇人也去找活儿干了,如此一来,真的没有时间去舂米,也没有这个精力,就好比后世的社会,市面上已经没有零售的稻谷卖了,就算有也卖不出去,因为没有人有那个闲工夫去春蜜,大家都忙得很,别说给稻谷去壳了,就算是买好的大米,她们都没时间去做饭,随便一个点击就有外卖送上门来,这可比自己亲自动手做饭要方便的多了。

    是京城工业化的持续发展,改变了京城老百姓的生活习惯,让原本很多事情都亲力亲为的老百姓,也开始喜欢买现成的东西了,直接买加工好的大米就是一个很明显的趋势,要知道在之前的京城,只有条件好的家庭才会直接购买加工的大米,大部分家庭都是买稻谷,然后自己亲自舂米的,很多老京城人,现在家中还有舂米的工具,只不过由于长时间不用而被废弃掉罢了,甚至上面都落满了树叶和灰尘,也有一些人家把这个没用的家伙卖掉了,也有卖不掉嫌碍事的,直接就扔掉了,当然,扔掉舂米的人家都是条件较好的富裕之家,穷人家就算用不着也会放在家里而不会随便扔掉,毕竟,当初都是花钱买来的,扔掉实在是太可惜了,哪怕是什么用处都没有,那也是舍不得扔掉的,穷人嘛,总会有这种爱囤垃圾的臭毛病,也是早年穷怕了养成的毛病,可能一辈子都改不掉了。

    轻微爱囤没用物品的毛病也没啥,对生活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可若是这个囤垃圾的毛病比较严重的话,那就比较的糟糕了,后世的新闻里经常会报道一种人,他们非常爱囤垃圾,甚至把自己的房子给囤的满满的,连个走路的地方都没有,晚上睡觉就睡在垃圾上,家里的臭味非常的浓厚,让人很难忍受。

    像这种囤垃圾严重影响自己生活质量的人,那是肯定有毛病的,正常人是不会做出这种事情的,只有心里有疾病的人,才会把自己的整个房子都塞满垃圾,让自己的小家变成垃圾堆。

    苏家小管家听李安的意思有研发稻谷脱壳机器的意思,内心非常的高兴,连忙说道:“李侍郎,若是能有给稻谷脱壳的机器,咱们工坊的人工最多五十人应该就够了,能省下不少工钱,最主要的是干活够快,遇到大生意也能接,现在因为大米加工的速度有限,遇到大客户只能让给别人,或者与几个卖粮的大户共同合作,一起为大客户提供大米。”

    “听说苏州那边的工钱比较低,为何不直接在苏州加工,然后大批的运到京城呢?这样不是可以省很多钱?”

    李安开口问道。

    在交通越来越便利的大唐时代,若选择走水路,大米运输到京城确实需要很长的时间,可如今已经有了铁路,运输的效率大大的提高了,大米直接运到京城也不是很难。

    苏小管家听完一脸的无奈,开口说道:“李侍郎有所不知,现如今虽然有了铁路了,可需要走这条路的货物实在是太多了,运费也连年增长,若是大批的运输粮食比走水路要贵一些,当然,因为能很快运到京城,多付一点运费也算不了什么,可我们苏家也算不上什么大家族,也没啥过硬的后台,我们基本抢不到车厢,那么多商人的货物都需要走这条道,尤其水果绿菜这些,若是走水路到京城就坏掉了,所以,肯定要优先让他们运输,而我们这些粮食短时间内也坏不了,自然争不过他们,所以,我们这里从苏州运过来的稻谷都是走水路的,有时也会远一些大米,但数量不会太多,主要是担心路上不好保存,若是坏了生虫了就不好了。”

    这个小管家说的是实话,虽然大唐已经新修了运力强大的铁路,但由于线路就那么几条,而需要借助这条道路运输的物资就极多,所以,就注定了很多物资,尤其是大宗物资,难以通过这条线运输,运力不够也没有办法,有实力有后台的权贵自然能够争到铁路的运力,而地位一般的商人就难以争取的到了,或者说要排好久,甚至直接拒绝运输,就算朝廷加开很多火车班次,也满足不了日益增加的运输需求。

    对于运力紧张这种情况,李安自然是非常清楚的,但想要改变这种状况并不容易,因为修建铁路没有那么容易,这是一项耗费巨大的工程,每一条都是需要大量真金白银才能修成的,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自然只能先满足最棘手最重要道路,而对于不太重要的道路就要延后修建了。

    铁路的修建对资源和资金的需求极大,而大唐内部有那么多大河小河,这些河流上必须要修建铁路桥才能让火车通行,而在大江大河上修建桥梁,这个难度是可想而知的,所要耗费的资源和资金自然低不了,所以,长江黄河这些大河上至今也只是拥有几座桥梁罢了,长江黄河的桥梁全部加起来一只手都数的完,而只要这些大河上的桥梁不够多,那么,火车的通道就要受到很大的限制,江河上的桥梁将成为铁路交通中的瓶颈,所以,若要解决这个矛盾除了要多修一些铁路之外,还要多在河流上建桥,不能让江河阻碍大唐帝国交通的发展。

    只不过,不论是修路还是修桥,都需要慢慢来,是万万急不得的,着急也没有用,资金和资源都是有限的,满足了交通的要求,其它方面就难以满足了。

    “哦,你们是担心大米在长途运输的过程中损坏,所以才运输稻谷的,这确实是个不错的主意,大米比稻谷娇气很多,若是在路上受潮了,确实不太好办。”

    李安很是认可的说道。

    “李侍郎,那个稻谷脱壳机器,肯定很难吧!需要多久才能捣鼓出来?”

    苏家小管家开口问道。

    很显然,这货对于这种机器非常的上心,虽然他只是苏家的一个小管家,可他对自己的主子却是万分的忠心,是真心巴不得主子好的。

    这种忠心耿耿的忠仆,在古代的时候是非常常见的,因为自古以来,就有忠孝仁义理智信的说法,尤其是忠孝两条被普通人看的很重,对主子要忠心,对父母长辈要孝顺,这是普通老百姓做人的准则,对主子忠心耿耿,才能得到主子的信赖,自己的地位才能更加的稳固,可更多的是他们从小就被灌输了忠心的思想,就算长大了也不会有太大的改变,而在后世,像这种对主人非常忠心的人,就很难找得到了,每个人都以自我为忠心,很难忠心于别人,或者说是有价值的忠心,也就是虚假的忠心。

    当老板能够给员工足够利益的时候,员工对老板就是忠诚的,而若是老板给不了员工想要的,那么,员工就会忠心于别的老板,把自己原先的老板抛弃掉,这就是利益为先,愚忠的人在后世是不存在的。

    大唐却存在很多愚忠的人,这是古代所特有的,是被忠心思想所毒害的一群人,在他们的眼里,似乎只有忠心于自己的主子,才是一个合格的奴才,若是有不忠的心思,那就是大逆不道。

    李安看向这名对主子苏小管家,轻松的说道:“研究稻谷脱壳机器也不是很难,只是暂时没空罢了,现在是春耕,待秋收的时候,这种机器差不多就能出来了,到时候你们的工坊就能用上了。”

    “哎呦,那可在很是太好了,用了机器肯定比磨盘要快很多。”

    苏小管家高兴的说道。

    “至少也有十倍以上的速度,说不定有百倍,这也要看机器的大小,就好比你们这里的小推车,一车只能容纳最多两旦米,而外面的大车子却能够运输二十旦大米,这就是区别。”

    李安开口说道。

    “百倍好,还是百倍好,一百倍的速度,一台机器就能达到我们这里一百台石磨的能力了,速度越快越好啊!”

    苏小管家开口说道。

    李安看着这些正在干活的工匠,突然感叹的说道:“机器若是造出来了,这些干活的人只怕就要失业了,只有少数人能够留下来,本官这是做好事呢?还是在做坏事。”

    说完看向苏小管家。

    苏小管家连忙说道:“当然是好事了,现在京城到处都是工坊,只要不是懒汉,总能找到活儿,养活自己和家人是没有问题的,李侍郎就不用为他们考虑了,嘿嘿!”

    这个小管家说话的语气,很明显的有鄙视干活人的意思,自古以来,任何时代都有很浓重的尊卑观念,地位高的人就是尊,而地位低的人就是卑,这也是古代的统治者为了奴役人民,让人民不会因为不满而反抗,所以才弄出了这么一个洗脑思想,而效果自然也是杠杠的,在吃饱喝足的情况下,老百姓很少有反抗的,都老老实实的做朝廷的顺民,除非实在活不下去了,才会揭竿而起,而且,还不是老百姓自己揭竿而起的,而是某些装神弄鬼的神棍,把自己虚构成新的尊者,并给予老百姓很多承诺,这才把这些实在活不下去的老百姓组织了起来,形成了改朝换代的武装力量。

    李安自然也知道,机器取代人工是大势所趋,所以,也是不会为了这些人的生计而停止研究机器的,而且,还要加快研究更多更实用的机器,让大唐帝国可以发展的更快更迅速。

    “看来你们确实挺急需稻谷脱壳机器的,这样的稻谷脱壳工坊,在京城大约有多少?”

    李安开口问苏小管家。

    苏小管家愣了一下,开口说道:“回李侍郎,小人也不是非常清楚,但大体的情况,小人自认为还是了解的,大大小小的稻谷脱壳工坊,估计不低于一百家,比我们苏家的工坊规模还要大的,一定不超过十家,城外稍远一些的地方可能还有一些小的加工坊。”

章节目录

盛唐不遗憾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小说看看网只为原作者朕御山河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朕御山河并收藏盛唐不遗憾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