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快更新盛唐不遗憾最新章节!
大型桥梁对于大唐帝国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不论铁路的正常铺设,还是马路的便捷通行,都离不开大型桥梁,而大唐境内水系众多,这意味着需要建造大型桥梁的地方很多,尤其是人员和货物流通比较频繁的地方,是最需要建造桥梁的。
以前,受制于材料和技术的限制,想在比较大的水系上建造桥梁,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愿望,而现在,随着钢筋混土的研制成功和投产,这一愿望已经可以实现,并正在实施。
而既然大型桥梁可以建造成功,并逐步在大唐全境普及,这就需要有一个专门的机构负责桥梁方面的工作,以促进桥梁事业的快速稳步发展,体现朝廷对大型桥梁的重视。
早在建造洛水铁路桥之前,李安就已经考虑到,成立造桥衙门的重要性了,只是由于造桥之前的准备工作太多,耽误了李安太多的时间,以至于让李安暂时放弃了这个想法,专心致志的思考如何造好洛水铁路桥,并忙着亲自前往洛水附近,指导造桥工作。
这一次突然返回长安城,除了要前往研发中心,解决工匠们在研发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敦促桥梁建设机械的研发,还有一个目的,就是为了向皇帝进言,成立专门的造桥衙门,就像内侍省的铁路局一样。
不过,让李安没想到的是,不但自己想到这个问题了,工部侍郎郭虚己也想到了,为了让造桥衙门隶属于工部,他不惜在长安城火车站等着自己,以说服自己,支持将造桥衙门归属工部。
不得不说郭虚己这个老狐狸还是挺有眼光的,居然能看到日后大唐桥梁事业的辉煌,并提早将其抓入手中,从而让自己名垂青史,读书人嘛,最看重的就是名声了,几乎没有什么东西比名声,比名垂青史更重要了。
试想一下,若郭虚己能够多活几年,在其亲自指导下,黄河和长江大桥相继修建成功,如此,悠悠历史就会记住郭虚己这个名字,并将郭虚己这个名字与大唐第一黄河桥挂钩,从而一直流传下去。
李安并不在意造桥衙门隶属于哪个部门之下,不过,既然郭虚己能够顶着寒风在长安城火车站等着自己,他觉得将造桥衙门归属在工部之下,也是不错的选择,毕竟,之前成立铁路局的时候,从工部抽掉了大量的人才,让工部损失惨重,这一次若不给点补偿,对工部就太不公平了。
只是李安并不确定皇帝也这么想,所以,并不能给郭虚己任何的承诺,以免兑现不了,让郭虚己失望,从而抱怨自己。
“李侍郎,自从成立铁路局,从我工部调走大批人才,我工部就已经损失惨重了,这一次成立造桥衙门,势必也需要我工部的人才,若是不能将造桥衙门归属工部,我工部可就没人了。”
郭虚己一脸的可怜兮兮,站在寒风中犹如一片随时要飘落的树叶。
李安不忍让郭虚己伤心,开口道:“郭侍郎也不必忧心,本官答应你,会在陛下面前为工部力争的,相信陛下也一定会同意的。”
“哦,如此就多谢李侍郎了,选日不如撞日,不如我们现在就进宫觐见陛下,将造桥衙门的事情给定下来。”
郭虚己趁热打铁,笑着说道。
“天都快黑了,这合适吗?”
李安被郭虚己的积极震惊了,这个时间皇帝或许正在后院陪着妃嫔玩乐,贸然前去打扰,似乎非常的不妥。
“不瞒李侍郎,现在有很多人盯着造桥衙门,连九寺五监的人都盯上了,说要组建造桥监,改为九寺六监,如此,若不尽快确定下来,怕是要夜长梦多啊!”
郭虚己紧张的说道,他这是担心李安返回别院之后,被找上门来的各部门官员洗脑,从而做出不利于工部的决定,这样,工部获得造桥衙门的机会就低了很多。
“好好好,既然郭侍郎要这么晚进宫,本官陪着就是了,走吧!进宫。”
李安爽快的答应了郭虚己,并立即一同前往大明宫,觐见皇帝李隆基。
很巧的是,李隆基这个时候并没有休息,也没有左搂右抱,而是在思考造桥衙门的事情,就在这几日,不少大臣提出了要组建专门的造桥衙门,主要负责建造大型桥梁,也就是战略性桥梁,但大臣们的意见并不统一,工部、都水监、内侍省都在争夺这个差事,另外,还有的大臣建议直接组建造桥监,与尚书六部和九寺五监同一级别,以体现朝廷对造桥事业的重视。
对于究竟该如何组建造桥衙门,李隆基显得非常的犹豫,所有提出建议的大臣,说的都很有道理,可谓是言之凿凿,这让他觉得,必须听一听李安的意见才好,毕竟,大型桥梁是李安设计建造的,在这方面,李安肯定能提出更好的意见。
“李侍郎前往洛阳城已经多久了?”
李隆基看向身旁的高力士,开口问道。
“大家,李侍郎已经离开半个月了。”
高力士连忙回答,李安离开的日期李隆基可以记不住,但作为伺候的心腹太监,高力士必须要记住,这是做奴才所必须的。
“哦,都半个月了,有这么久?”
李隆基蹙起了眉头,李安最近一年多,很少能离开京城这么久的。
“大家,是不是需要派人去洛阳,让李侍郎回来一趟。”
李隆基摇头道:“不,不必了,造桥重要,不能让李侍郎分心,朕还指望能早些看上大桥呢?”
在李隆基看来,造桥衙门的组建不必急于一时,不能因为这个并不急迫的小事,干扰李安的造桥计划。
“大家,李侍郎与郭侍郎殿外求见。”
一名小太监匆匆跑了进来。
“什么,李安回来了?”
李隆基完全无视郭虚己,兴奋的问道。
“是的,大家,李侍郎刚下火车,就陪着郭侍郎奔宫里来了,在大殿外候着呢?”
“哈哈!这个郭虚己动作倒是挺快的,李侍郎刚下火车,就被他遇上了,还真是巧啊!”
李隆基笑了起来。
“大家,老奴听说,最近这些日子,郭侍郎每日傍晚都会前往火车站,一直等到火车进站之后,才会离开,原来竟是为了等李侍郎啊!”
高力士也跟着笑了一下。
“哦,居然每日都在火车站等候,这个郭虚己倒是决心很大,不过,能早些说服李安,倒也值了。”
李隆基笑了笑,示意小太监宣二人觐见。
“微臣李安、郭虚己参见陛下。”
“快快平身,李侍郎,你怎么突然返回京城了,洛水大桥建造的如何了?”
李隆基无视郭虚己,直接问候李安。
“陛下,洛水大桥一切进展顺利,几个月之内就可以完工,待完工之后就可以建造运河大桥了。”
李安连忙回答道。
“好,李侍郎但有所需,尽管向朕提出,这些大桥对大唐帝国极为重要,绝对要优先建造。”
李隆基要对李安全面开绿灯,全力力挺李安,以确保大唐境内战略桥梁的大规模普及。
“陛下,微臣这次返回京城,一是因为桥梁建设已经进入稳定阶段,微臣在那儿也没有什么事情可做,二是研发中心需要微臣进行指导,三是为了组建大桥衙门的事情。”
李安说出自己突然返回京城的原因,并下意识的看向身旁的郭虚己。
“陛下,造桥衙门的组建势在必行,臣斗胆自荐,愿为陛下分忧。”
郭虚己连忙顺了一句。
李隆基,瞟了郭虚己一眼,回头看向李安:“郭侍郎在火车站等了这么多天,看来没有白等啊!李侍郎能与郭侍郎一同入宫,看来是支持将造桥衙门归属于工部了。”
“是的,陛下,微臣的确被郭侍郎的诚心所打动,支持将大桥衙门归属工部,以弥补组建铁路局的时候,对工部所造成的损失,而且,微臣相信,郭侍郎一定能将造桥衙门搞好。”
李安正色说道。
“陛下,臣一定不负众望,将造桥衙门搞好。”
郭虚己急切的表态。
李隆基沉思了片刻,看向郭虚己,问道:“朕想听听郭侍郎对造桥衙门有什么高超的见解,日后该如何推进造桥衙门的发展。”
“陛下,臣会亲自督促属下,认真修好每一座大桥,对贪腐和不负责任者严惩不贷,臣还要亲自前往造桥之地,部署修桥事宜……”
郭虚己说了一堆大话,言之无物。
李隆基摇了摇头,正色道:“造桥衙门归属于哪个部门,朕并不关心,朕关心的是如何快速修建足够多的大型桥梁,以方便百姓的生活,其实,李侍郎倒是最适合组建造桥衙门的,不过,李侍郎需要负责的事务太多,倒是有些分身乏术,既然李侍郎支持将造桥衙门归属工部,那就归属工部吧!起个什么名字好呢?”
“陛下,不然就叫桥部吧!这样一来,工部下属的四部就变成五部了。”
李安开口建议道。
大唐的工部一共分为四部,分别是工部、屯田、虞部和水部,现在又多了一个桥部。
“好,那就叫桥部吧!不过,桥部郎中的职位要比其他四部高,就定为正五品上阶吧!”
李隆基非常愉快的就做出了决定。
大唐工部的四个下属机构,工部、屯田、虞部和水部的郎中,都是从五品上阶,而桥部郎中被定为正五品上阶,显然是最高的职位,在工部的地位仅次于工部尚书和工部侍郎,从这官位的品级,就可以看出朝廷对桥部的重视程度。
“谢陛下信任,微臣一定竭尽全力,将桥部组建完成,为大唐多造大桥。”
郭虚己激动的跪地谢恩,为了这一天,他等的太久了。
李隆基没空理会郭虚己,将桥部划入工部,完全是给李安的面子,毕竟,这一切都是李安缔造的,他不好驳了李安的面子。
“李侍郎,洛水大桥一定很气派吧!不知造完之后,会是什么模样?”
李隆基非常好奇的问道,他很想知道洛水大桥造好之后的样子,有些迫不及待。
“陛下,微臣已经让木工,将洛水大桥的样子雕刻了出来,现在就在殿外,呈上来。”
李安早有准备,在回来之前,就已经让木匠,按照图纸雕刻洛水大桥,以献给李隆基,也好让李隆基提前过过眼瘾。
“哦,已经雕刻出来了,李侍郎考虑的还真是周到啊!”
李隆基高兴的站起身来,看着被呈进来的木制桥梁模型,感到大为惊奇。
“李侍郎,这么大的桥梁,下面只有这几根单薄的柱子,真的能够保证安全吗?”
李隆基发现眼前的洛水大桥模型,与前些日子看到的龙首渠大桥不同,这个大桥的支架更多,但也更加的松散和单薄,看上去好像难以支撑桥面似的。
“陛下放心,微臣都已经仔细计算过了,这些支柱足以支撑大桥,而且,就算上面站满行人,也绝对不会垮塌。”
李安自信的回答,并指着大桥介绍道:“陛下,底面的一层是铁路专行道,铺上铁轨之后,可以让火车在里面自由的通行,但行人和车马绝对不能通行,以免干扰火车的正常运营,上面一层是马路,是专门给行人和车马走的,这样,火车与行人车马分开走,就不会出现危险了,两侧拐弯的是马路的引桥,为的是减小坡度,同时避免干扰火车道的通行,主桥桥墩之间的最大距离,是漕船宽度的三倍,漕船完全可以从两个桥墩之间通过,水面与大桥底部的距离也比漕船的高度要大得多,所以,漕船也不会撞到桥底。”
“两层道路,火车与行人马车分开行走,桥底也不影响漕船通行,李侍郎设计的大桥,可真是巧夺天工啊!在整个大唐,找不出第二个人啊!”
李隆基听完李安的介绍,对洛水大桥赞叹不已,并称赞李安是大唐难得的人才。
大型桥梁对于大唐帝国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不论铁路的正常铺设,还是马路的便捷通行,都离不开大型桥梁,而大唐境内水系众多,这意味着需要建造大型桥梁的地方很多,尤其是人员和货物流通比较频繁的地方,是最需要建造桥梁的。
以前,受制于材料和技术的限制,想在比较大的水系上建造桥梁,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愿望,而现在,随着钢筋混土的研制成功和投产,这一愿望已经可以实现,并正在实施。
而既然大型桥梁可以建造成功,并逐步在大唐全境普及,这就需要有一个专门的机构负责桥梁方面的工作,以促进桥梁事业的快速稳步发展,体现朝廷对大型桥梁的重视。
早在建造洛水铁路桥之前,李安就已经考虑到,成立造桥衙门的重要性了,只是由于造桥之前的准备工作太多,耽误了李安太多的时间,以至于让李安暂时放弃了这个想法,专心致志的思考如何造好洛水铁路桥,并忙着亲自前往洛水附近,指导造桥工作。
这一次突然返回长安城,除了要前往研发中心,解决工匠们在研发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敦促桥梁建设机械的研发,还有一个目的,就是为了向皇帝进言,成立专门的造桥衙门,就像内侍省的铁路局一样。
不过,让李安没想到的是,不但自己想到这个问题了,工部侍郎郭虚己也想到了,为了让造桥衙门隶属于工部,他不惜在长安城火车站等着自己,以说服自己,支持将造桥衙门归属工部。
不得不说郭虚己这个老狐狸还是挺有眼光的,居然能看到日后大唐桥梁事业的辉煌,并提早将其抓入手中,从而让自己名垂青史,读书人嘛,最看重的就是名声了,几乎没有什么东西比名声,比名垂青史更重要了。
试想一下,若郭虚己能够多活几年,在其亲自指导下,黄河和长江大桥相继修建成功,如此,悠悠历史就会记住郭虚己这个名字,并将郭虚己这个名字与大唐第一黄河桥挂钩,从而一直流传下去。
李安并不在意造桥衙门隶属于哪个部门之下,不过,既然郭虚己能够顶着寒风在长安城火车站等着自己,他觉得将造桥衙门归属在工部之下,也是不错的选择,毕竟,之前成立铁路局的时候,从工部抽掉了大量的人才,让工部损失惨重,这一次若不给点补偿,对工部就太不公平了。
只是李安并不确定皇帝也这么想,所以,并不能给郭虚己任何的承诺,以免兑现不了,让郭虚己失望,从而抱怨自己。
“李侍郎,自从成立铁路局,从我工部调走大批人才,我工部就已经损失惨重了,这一次成立造桥衙门,势必也需要我工部的人才,若是不能将造桥衙门归属工部,我工部可就没人了。”
郭虚己一脸的可怜兮兮,站在寒风中犹如一片随时要飘落的树叶。
李安不忍让郭虚己伤心,开口道:“郭侍郎也不必忧心,本官答应你,会在陛下面前为工部力争的,相信陛下也一定会同意的。”
“哦,如此就多谢李侍郎了,选日不如撞日,不如我们现在就进宫觐见陛下,将造桥衙门的事情给定下来。”
郭虚己趁热打铁,笑着说道。
“天都快黑了,这合适吗?”
李安被郭虚己的积极震惊了,这个时间皇帝或许正在后院陪着妃嫔玩乐,贸然前去打扰,似乎非常的不妥。
“不瞒李侍郎,现在有很多人盯着造桥衙门,连九寺五监的人都盯上了,说要组建造桥监,改为九寺六监,如此,若不尽快确定下来,怕是要夜长梦多啊!”
郭虚己紧张的说道,他这是担心李安返回别院之后,被找上门来的各部门官员洗脑,从而做出不利于工部的决定,这样,工部获得造桥衙门的机会就低了很多。
“好好好,既然郭侍郎要这么晚进宫,本官陪着就是了,走吧!进宫。”
李安爽快的答应了郭虚己,并立即一同前往大明宫,觐见皇帝李隆基。
很巧的是,李隆基这个时候并没有休息,也没有左搂右抱,而是在思考造桥衙门的事情,就在这几日,不少大臣提出了要组建专门的造桥衙门,主要负责建造大型桥梁,也就是战略性桥梁,但大臣们的意见并不统一,工部、都水监、内侍省都在争夺这个差事,另外,还有的大臣建议直接组建造桥监,与尚书六部和九寺五监同一级别,以体现朝廷对造桥事业的重视。
对于究竟该如何组建造桥衙门,李隆基显得非常的犹豫,所有提出建议的大臣,说的都很有道理,可谓是言之凿凿,这让他觉得,必须听一听李安的意见才好,毕竟,大型桥梁是李安设计建造的,在这方面,李安肯定能提出更好的意见。
“李侍郎前往洛阳城已经多久了?”
李隆基看向身旁的高力士,开口问道。
“大家,李侍郎已经离开半个月了。”
高力士连忙回答,李安离开的日期李隆基可以记不住,但作为伺候的心腹太监,高力士必须要记住,这是做奴才所必须的。
“哦,都半个月了,有这么久?”
李隆基蹙起了眉头,李安最近一年多,很少能离开京城这么久的。
“大家,是不是需要派人去洛阳,让李侍郎回来一趟。”
李隆基摇头道:“不,不必了,造桥重要,不能让李侍郎分心,朕还指望能早些看上大桥呢?”
在李隆基看来,造桥衙门的组建不必急于一时,不能因为这个并不急迫的小事,干扰李安的造桥计划。
“大家,李侍郎与郭侍郎殿外求见。”
一名小太监匆匆跑了进来。
“什么,李安回来了?”
李隆基完全无视郭虚己,兴奋的问道。
“是的,大家,李侍郎刚下火车,就陪着郭侍郎奔宫里来了,在大殿外候着呢?”
“哈哈!这个郭虚己动作倒是挺快的,李侍郎刚下火车,就被他遇上了,还真是巧啊!”
李隆基笑了起来。
“大家,老奴听说,最近这些日子,郭侍郎每日傍晚都会前往火车站,一直等到火车进站之后,才会离开,原来竟是为了等李侍郎啊!”
高力士也跟着笑了一下。
“哦,居然每日都在火车站等候,这个郭虚己倒是决心很大,不过,能早些说服李安,倒也值了。”
李隆基笑了笑,示意小太监宣二人觐见。
“微臣李安、郭虚己参见陛下。”
“快快平身,李侍郎,你怎么突然返回京城了,洛水大桥建造的如何了?”
李隆基无视郭虚己,直接问候李安。
“陛下,洛水大桥一切进展顺利,几个月之内就可以完工,待完工之后就可以建造运河大桥了。”
李安连忙回答道。
“好,李侍郎但有所需,尽管向朕提出,这些大桥对大唐帝国极为重要,绝对要优先建造。”
李隆基要对李安全面开绿灯,全力力挺李安,以确保大唐境内战略桥梁的大规模普及。
“陛下,微臣这次返回京城,一是因为桥梁建设已经进入稳定阶段,微臣在那儿也没有什么事情可做,二是研发中心需要微臣进行指导,三是为了组建大桥衙门的事情。”
李安说出自己突然返回京城的原因,并下意识的看向身旁的郭虚己。
“陛下,造桥衙门的组建势在必行,臣斗胆自荐,愿为陛下分忧。”
郭虚己连忙顺了一句。
李隆基,瞟了郭虚己一眼,回头看向李安:“郭侍郎在火车站等了这么多天,看来没有白等啊!李侍郎能与郭侍郎一同入宫,看来是支持将造桥衙门归属于工部了。”
“是的,陛下,微臣的确被郭侍郎的诚心所打动,支持将大桥衙门归属工部,以弥补组建铁路局的时候,对工部所造成的损失,而且,微臣相信,郭侍郎一定能将造桥衙门搞好。”
李安正色说道。
“陛下,臣一定不负众望,将造桥衙门搞好。”
郭虚己急切的表态。
李隆基沉思了片刻,看向郭虚己,问道:“朕想听听郭侍郎对造桥衙门有什么高超的见解,日后该如何推进造桥衙门的发展。”
“陛下,臣会亲自督促属下,认真修好每一座大桥,对贪腐和不负责任者严惩不贷,臣还要亲自前往造桥之地,部署修桥事宜……”
郭虚己说了一堆大话,言之无物。
李隆基摇了摇头,正色道:“造桥衙门归属于哪个部门,朕并不关心,朕关心的是如何快速修建足够多的大型桥梁,以方便百姓的生活,其实,李侍郎倒是最适合组建造桥衙门的,不过,李侍郎需要负责的事务太多,倒是有些分身乏术,既然李侍郎支持将造桥衙门归属工部,那就归属工部吧!起个什么名字好呢?”
“陛下,不然就叫桥部吧!这样一来,工部下属的四部就变成五部了。”
李安开口建议道。
大唐的工部一共分为四部,分别是工部、屯田、虞部和水部,现在又多了一个桥部。
“好,那就叫桥部吧!不过,桥部郎中的职位要比其他四部高,就定为正五品上阶吧!”
李隆基非常愉快的就做出了决定。
大唐工部的四个下属机构,工部、屯田、虞部和水部的郎中,都是从五品上阶,而桥部郎中被定为正五品上阶,显然是最高的职位,在工部的地位仅次于工部尚书和工部侍郎,从这官位的品级,就可以看出朝廷对桥部的重视程度。
“谢陛下信任,微臣一定竭尽全力,将桥部组建完成,为大唐多造大桥。”
郭虚己激动的跪地谢恩,为了这一天,他等的太久了。
李隆基没空理会郭虚己,将桥部划入工部,完全是给李安的面子,毕竟,这一切都是李安缔造的,他不好驳了李安的面子。
“李侍郎,洛水大桥一定很气派吧!不知造完之后,会是什么模样?”
李隆基非常好奇的问道,他很想知道洛水大桥造好之后的样子,有些迫不及待。
“陛下,微臣已经让木工,将洛水大桥的样子雕刻了出来,现在就在殿外,呈上来。”
李安早有准备,在回来之前,就已经让木匠,按照图纸雕刻洛水大桥,以献给李隆基,也好让李隆基提前过过眼瘾。
“哦,已经雕刻出来了,李侍郎考虑的还真是周到啊!”
李隆基高兴的站起身来,看着被呈进来的木制桥梁模型,感到大为惊奇。
“李侍郎,这么大的桥梁,下面只有这几根单薄的柱子,真的能够保证安全吗?”
李隆基发现眼前的洛水大桥模型,与前些日子看到的龙首渠大桥不同,这个大桥的支架更多,但也更加的松散和单薄,看上去好像难以支撑桥面似的。
“陛下放心,微臣都已经仔细计算过了,这些支柱足以支撑大桥,而且,就算上面站满行人,也绝对不会垮塌。”
李安自信的回答,并指着大桥介绍道:“陛下,底面的一层是铁路专行道,铺上铁轨之后,可以让火车在里面自由的通行,但行人和车马绝对不能通行,以免干扰火车的正常运营,上面一层是马路,是专门给行人和车马走的,这样,火车与行人车马分开走,就不会出现危险了,两侧拐弯的是马路的引桥,为的是减小坡度,同时避免干扰火车道的通行,主桥桥墩之间的最大距离,是漕船宽度的三倍,漕船完全可以从两个桥墩之间通过,水面与大桥底部的距离也比漕船的高度要大得多,所以,漕船也不会撞到桥底。”
“两层道路,火车与行人马车分开行走,桥底也不影响漕船通行,李侍郎设计的大桥,可真是巧夺天工啊!在整个大唐,找不出第二个人啊!”
李隆基听完李安的介绍,对洛水大桥赞叹不已,并称赞李安是大唐难得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