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的纽约,正在遭遇今天最大一波的寒潮侵袭,狂风肆虐、寒冰刺骨,似乎就连空气都冻结成冰;即使是坐在室内的火炉旁边,喝着热咖啡取暖,窗外呼啸而过的风声,老旧房屋咯吱咯吱作响的颤抖,还有凝结成霜的玻璃,这还是让人忍不住开始跺脚,重新感受着自己僵硬的脚趾。

    十一点刚过,整个曼哈顿就已经安静了下来,时代广场之上的霓虹灯光依旧在闪烁着,湿漉漉的地面倒映着城市的轮廓;但街道之上一片萧索寂静,没有人来人往,没有车水马龙,不夜城的繁华和喧嚣似乎都消散在凛冽的冷空气之中。

    城市的热闹渐渐沉淀,只剩下万家灯火的宁静和安逸。仅仅只有一个角落是例外——麦迪逊广场花园。

    一年四季,风雨无阻,麦迪逊广场花园总是张灯结彩、喧闹震天,犹如静静守候这座城市的巨人,每个夜晚都在唤醒隐藏在大街小巷里的热忱和激/情。今晚也不例外,嬉嬉闹闹、轰轰烈烈的演唱会正在上演,而聚集在门口之外的记者也着实不在少数。

    伴随着时间的推进,渐渐靠近十一点时,聚集在花园之外的人潮不仅没有减少,反而还呈现出了增长的势头,每个人都扛着照相机、带着录音笔、背着公文包,千奇百怪的穿着打扮却呈现出同样的脉络:记者风格——

    皱巴巴的衬衫,土褐色系的毛衣,防风防水的外套,放置镜头盖、录音笔以及其他工具的外披夹克,图案复杂的运动鞋或者穿着轻便的男士休闲鞋,还有清一色的深色便裤。浑身上下每一个细节都在贴着标签:

    我是记者。

    过去一周时间里,全美最为轰动、最为火热、最为争议的新闻事件,不是颁奖季的最新流言蜚语,而是“一个人的演唱会”。

    以“娱乐周刊”和“纽约时报”为首的新闻媒体,分成了两派人士,阴谋论者和支持论者,连带着,普通民众和网友们也都泾渭分明地站定了立场,沸沸扬扬的争论持续升温,几乎抢走了颁奖季的风头。

    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即时突发。前前后后不过两天时间,即使是从十一工作室发布公告那一天开始计算,这也才不过四天而已;一切似乎都在电光火石之间发生,讨论和争议的爆发也迅雷不及掩耳,还没有来得及理清所有来龙去脉,演唱会就已经闪亮登场。

    悬疑,期待,批判,质问,捧场,支持。各式各样的言论漫天飞舞,所有人都在等待着一个“真相”,至少是一个“趋势”——事情后续发展的趋势,看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今晚,演唱会揭幕,答案即将揭晓。至少是阶段性的答案。

    面对如此重磅新闻,记者们自然不能轻易错过,尤其是在今天早晨的“今日秀”直播揭幕之中,全美观众都亲眼见证了麦迪逊广场花园门口的排队长龙,似乎演唱会的门票销售根本不需要担心。那么结果呢?上座率到底如何?观众反应又到底如何?演唱会到底只是一个噱头,还是真心实意的演出?

    “一个人的演唱会”没有官方邀请任何媒体进入麦迪逊广场花园展开采访,进行宣传和报道;但同样,这场万众瞩目的演唱会也没有任何购票限制,完全开放的公开售票,只要愿意,任何人都可以购买到一张门票。

    但,面对强势侵袭的寒潮,面对清晨超过三千人的购票队伍,记者们都打了退堂鼓。

    对此,记者们抱怨不已,甚至一大部分人都纷纷致电十一工作室和安迪-罗杰斯,申诉、抗议、谴责,甚至威胁,“如果不开放媒体采访通行证的话,到时候就不要责怪我们胡乱报道了。”

    哗众取宠,故弄玄虚,做贼心虚;正是因为心里有鬼,这才故意关闭了媒体采访通行证,正是因为恶意炒作,这才与媒体记者针锋相对。

    同样的新闻事件,只需要稍稍更换一个角度,记者们就可以轻而易举地让当事人苦不堪言。无冕之王,即使在二十一世纪的网络时代,他们依旧握有主宰舆论的笔杆!

    可是,十一工作室依旧没有松口,摆出了一副“悉听尊便”的高傲姿态,却也让记者们束手无策。因为这是一场可以容纳两万人的演唱会,悠悠众口,他们根本不能统一口径。

    仅仅只有屈指可数的少数记者,积极主动、精力旺盛地加入了排队,老老实实地完成购票,不仅进入场内观看演唱会,同时也得到了第一时间近距离采访的机会。

    至于其他的记者们,他们则在花园现场安排了眼线,当演唱会接近尾声时,接到电话通知之后,他们这才离开温暖的室内,迫不及待地出现在现场,期待着能够尽快取材,拿到劲爆的新闻资讯。

    短短不到二十分钟之内,门可罗雀的花园附近就出现了数百名记者,熙熙攘攘地守候住了各个出口,等待着演唱会的散场,而且四面八方涌过来的记者还在持续增加,热闹场面着实有些匪夷所思,尤其是在寒风呼啸的二月冬夜里。

    可是,比起眼前盛况还要更加匪夷所思的却是记者们自己,几乎每个人都瞠目结舌、面面相觑,不敢置信地提出了疑问,“什么?座无虚席?”“爆满?你这是在开玩笑吧?”“什么叫做全场坐满,没有空位?”

    即使经历了“今日秀”的现场采访,即使见证了汹涌沸腾的排队长龙,但三千人和两万人还是有着天差地别。几乎没有人相信,热情的观众可以将麦迪逊广场花园挤满。这就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甚至比登天还不可思议。

    哪怕是现在,有人亲眼见证,有人亲身经历,有人口口相传,不少记者依旧拒绝相信如此荒谬可笑的“传闻”。

    康奈尔-麦格雷戈更是嗤之以鼻,“编故事,好歹也有逻辑、有理性一些,如此荒唐,我们又不是傻子,怎么可能。你为什么不干脆说,门票售磐之后,门口还有歌迷举着临时制作的牌子,试图求票,哈哈。”

    “是的,真的有。演唱会开始三十分钟之后,依旧有三、四百名歌迷,在花园门口游荡着,拒绝离开。”

    “对对对,后来蓝礼听说了这件事,考虑到今天纽约的糟糕天气,他安排了二十多名保安人员,让这些歌迷免费入场,只是,他们没有座位,只能站立着观看演唱会。”

    “就是就是,我看到几名记者也跟着混了进去。如果不是我必须在这里等着,我也进去了。”

    ……

    熙熙攘攘,叽叽喳喳,康奈尔试图张嘴回应反驳,但四面八方响起的感叹,却根本没有给他留下任何插话的空间,那无心的话语却犹如一记记耳光,狠狠地甩在脸上,火辣辣,疼得厉害,耻辱感仿佛火焰一般从脚底窜到了头顶,在意识到之前就已经握紧了双手拳头。

    不过,没有人理会。

    “麦迪逊广场花园今晚座无虚席”,仅仅只是这一个消息,就足以轰动北美了。先是“爱疯了”和“抗癌的我”的票房大捷,而后是“一个人的演唱会”在四天之内填满麦迪逊广场花园,尤其是后者,简直足以载入史册,真正地让人们感受到了蓝礼的人气和热度。

    对于普罗大众来说,这位专心致志出演艺术独立电影的演员,可能“速度与激/情5”就是他们所有的印象,根基不广也不深;但对于资深专业观众来说,这位一步步实现梦想的年轻人却是一名艺术家,他的表演和他的音乐真实生动地诠释了创作品位和艺术坚持,真正地打动了每一位爱好者的心。

    尤其是“堂吉诃德”这张专辑,全面而深刻地唱出了蓝礼的心声。倾听专辑之后,再回首观看那些轨迹:“太平洋战争”之后,拒绝了“雷神”,选择了“活埋”;特柳赖德之上,以两万美元的片酬答应出演“爱疯了”;“速度与激/情5”的巨大成功之后,转身投入“超脱”的拍摄。

    一切的一切,渐渐都变得清晰起来。从明星到演员再到艺术家,这是一条脉络,令人惊叹又令人钦佩的脉络。

    于是,那些真正读懂、听懂、看懂了“堂吉诃德”的观众们,聚集在了一起。

    不多,却坚固;稀少,却深刻;独特,却真挚。

    在整个北美大陆之上,在整个纽约城之中,麦迪逊广场花园的两万坐席,对于他们来说,却太少太少。区区两万而已,远远达不到雅虎社区之上的喧闹沸腾,这仅仅只是两天时间之内发出的号召令,这仅仅只是周四工作日当天的演唱会。在这之外,不要说一场花园演唱会了,连续三天,场场爆满,这也依旧不是难事。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人们从来不曾真正意识到,“蓝礼-霍尔”这个名字已经具有了号召力。一直到今晚。

    不仅仅是康奈尔,每一位记者都正在消化这最新的消息,以及这条消息所带来的衍生意义:

    这是不是意味着,蓝礼在票房方面具有更多的号召力?这是不是意味着,蓝礼对各大电影公司的影响增加?这是不是意味着,蓝礼在颁奖季之中的关注扶摇直上?这是不是意味着,蓝礼已经摆脱了新人的身份,具备成为巨星的潜力?

    这是不是意味着……

    思考还没有来得及完全展开,花园的出口大门就打开了。演唱会,结束了。

章节目录

大戏骨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小说看看网只为原作者七七家d猫猫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七七家d猫猫并收藏大戏骨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