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好东西啊!”

    一干工人和技术员围着那些刷着德国字母的机床,一个个啧啧连声。即便不去看这些设备的技术性能指标,光是看那精致的外观,也足以让人叹服了。浦江来的那些退休师傅多少是见过一些世面的,有些在退休前也曾接触过进口的数控设备,但在同一个地点见到这么多进口机床,还是给人以一种震撼的感觉。

    从菲洛公司拆卸过来的这些二手设备摆满了辰宇公司现有的两个车间,原来桐川农机厂的那些老设备,除了少数还能发挥点作用的之外,其余的都堆到库房去了,有些库房里堆不下的,还不得不占用了职工食堂的一角。

    依着佩曼的愚见,这些老旧设备已经没什么价值了,还不如当成废铁卖给收购站,他甚至没有觉得这些东西还有当成二手设备出售的可能性。在这方面,冯啸辰和杨海帆倒是观点一致,那就是敝帚自珍,总觉得这么好的东西扔掉太可惜了,还是先存着为好。其实冯啸辰心里也明白,随着公司经营规模的扩大,这些旧设备基本上已经没有重见天日的机会了,留着纯粹就是一种心理安慰而已。

    菲洛公司原来的生产流程是完整的,这一次,冯舒怡不惜工本,把所有能拆的设备全都拆下来,运到了中国。佩曼指挥着工人把设备按照在德国时候的位置安装好,又带着几名有经验的技工逐台地进行调试,重新建立起了原有的生产体系。不过,按照佩曼的说法,由于有些设备已经略显过时,还有一些设备在折卸与重装的过程中损失了一些精度,辰宇公司目前的生产能力只能相当于当初菲洛公司的80%左右。

    “80%也够用了。”冯啸辰对佩曼回答道,“佩曼,要让这套体系能够生产出合格的油膜轴承产品,需要多长时间?”

    “这个……恐怕很难。”佩曼的脸上露出了为难的神色。

    “为什么?”冯啸辰问道。

    佩曼道:“缺乏熟练工人。那些新招聘进来的学徒工就不用说了,那批退休工人使用传统机床的技术是没说的,即便在德国也属于高级技师的水平,但在数控机床的使用方面,他们都是生手,我不知道需要花多长时间才能让他们掌握这些操作技术。”

    “你不能估计出一个时间吗?”冯啸辰逼问道。

    佩曼想了想,说道:“最快的速度,恐怕需要三个月左右,……我是说,让他们学会这些机床的使用方法。至于说到能够用这些机床高水平地加工出合格的零件,恐怕还需要另外的三个月才够。”

    “也就是说,一共是半年时间?”冯啸辰道。

    佩曼点点头:“是的,这还只是最乐观的情况。”

    “最乐观……”冯啸辰有些泄气地问道:“如果再悲观一些呢?”

    “那可能就是一年或者两年了。”佩曼没感觉到冯啸辰的不悦,老老实实地回答道。

    “这是不能接受的。”冯啸辰恼火地说道。半年甚至一年时间,才刚刚能够开始生产,这实在是太耽误时间了。他其实也知道,一家新工厂的磨合不是那么容易的,半年拿出成品,已经算是很高的效率了。可他是直接从德国克隆过来的一家工厂,从设备到产品都是现成的,而且有几十名出色的技工,在这种情况下还要等待半年至一年,他真是有些不甘心。

    “我希望在三个月时间里就能够拿出合格产品,这是底线,不能再突破了。”冯啸辰说道。

    佩曼只能用沉默作为回答,那副委屈的表情,让冯啸辰想起一句台词,叫作“臣妾办不到啊”。想到再逼下去佩曼没准便会萌态十足地冒出这句台词,冯啸辰就感觉到一阵恶寒。他摆了摆手,让佩曼离开,然后喊来了杨海帆,向他说了佩曼的意思。

    “半年时间的确是太长了。”杨海帆的想法与冯啸辰颇为一致,他对于建功立业的急切,甚至超过了冯啸辰。让他等待半年时间,他同样是无法忍受的。

    “有什么办法吗?”冯啸辰问道。

    杨海帆想了想,说道:“我也没什么办法,师傅们掌握这些机床到底需要多少时间,我心里没底。要不,咱们还是和这些师傅们一起议一议吧,咱们不是一直都提倡走群众路线的吗?”

    “也是。”冯啸辰点点头,他也不知道这些退休的老师傅们到底能不能学会使用进口的数控机床,以及他们需要花多长时间才能学会,还是听听这些人自己的说法更好。

    杨海帆给车间打了个电话,请来了七八位老师傅,老工程师陈晋群也在其中。大家在小会议室坐定之后,冯啸辰直言不讳地提出了自己的问题:“各位师傅,咱们的设备已经到位,大家都已经看过了。现在的问题是,大家需要用多长时间来适应这些设备,我们公司什么时候能够生产出成品。”

    听到冯啸辰的问题,众人你看我,我看你,都等着别人先发言。磨蹭了两三分钟时间,一位名叫余松的老车工发话了:

    “冯处长,你这个问题还真不好回答。刚才佩曼先生给我们演示了一下数控车床的使用方法,的确让我们大开眼界。说老实话,我过去从来没有摸过这种数控车床,光是听别人说起过。今天看了一下,觉得这玩艺真是挺好用的。

    要说学会开这种车床,我自己觉得没多大的难度,不过就是把我们用手工做的那些事情,都让电脑帮忙做了。这中间的道理我基本上能看明白,就是在那个控制盘上怎么设命令,得有个人指导一下。如果佩曼先生能够保证做指导,我估计有个一两星期的时间,就能够掌握。”

    “余师傅,这数控车床的操作,和咱们的传统车床差别可是挺大的,你真的能够适应?”杨海帆不放心地问道。

    余松道:“其实也没啥差别,不还是拿卡盘卡好工件,然后拿刀去切吗?它就是把我们摇手轮的事情改成机器来摇了。该摇多少还得靠我们来设是不是?我一看就能明白是怎么回事。”

    “嗯,那其他各位师傅呢?”杨海帆又把头转向其他人,问道。

    有余松开了头,其他人的话匣子也就都打开了,有人说机器上的洋字码看不太懂,如果换成中文,没准就知道怎么用了,有人说过去没用过这么高精度的床子,恐怕要试一试才知道。不过,众人对于掌握这些进口机床的使用,都没有什么畏难情绪,或许是因为艺高人胆大,他们并不觉得有什么自己学不会的东西。

    “冯处长,小杨,我觉得光是让各位师傅学会开机床还不够。”陈晋群最后一个发言,他说道:

    “我刚才翻了一下运来的资料,这些资料是挺齐全的,德国人做事比咱们讲究多了,我们从中间可以学到不少东西。可现在的问题是,所有这些资料大多数是德文,还有少数是英文。

    技术资料的部分倒也无所谓了,德文资料我也能看。可工艺文件这部分就麻烦了,咱们这些师傅可没一个懂德文的。要想正式开工生产菲洛公司的传统产品,必须先把德文的工艺文件翻译成中文,这项工作的工作量可了不得啊。”

    冯啸辰吸了一口凉气,这还真是他忽略的问题。制造一个轴承,不是光有一份图纸就够的,每一个工艺环节都有工艺要求,如果达不到这些要求,就不可能制造出达到菲洛公司水平的产品。菲洛公司的工艺资料当然是德文写的,不翻译成中文,工人们根本就没法使用。

    “陈工,您估计大概有多少资料需要翻译?”冯啸辰问道。

    陈晋群道:“这个数量也不好说,我琢磨了一下,如果由我一个人来翻译,恐怕需要半年左右的时间,前提是我只做这一件事,不能分心去做其他事。”

    “这就难办了。”冯啸辰挠着头皮,“佩曼要给大家讲解机床的使用,也需要你做翻译,所以你的主要工作不是翻译技术资料,而是给佩曼当助手。”

    “那怎么办?”陈晋群看着冯啸辰,露出一个为难的表情,说道:“我倒是可以加加班,反正家也不在这里,晚上没事的时候,可以翻译一部分,但时间上恐怕就赶不上要求了。”

    冯啸辰摇摇头,道:“不行,不能让您加班。您这么大岁数了,白天忙了一天,晚上再加班做翻译,身体会受不了的。我们是合资企业,不是资本家的血汗工厂,不能这样苛求大家。”

    “这个倒是无所谓。”余松插话道,“冯处长,我们这些人都是做事做惯的,过去在厂子里也经常加班。现在这么多设备都运进来了,而且小杨厂长也跟我们说过,咱们公司生产出来的产品,能够填补国内空白,还能出口创汇,这都是光彩的事情,我们加加班,早点把产品生产出来,也是应该的。可问题是,佩曼先生能不能跟着我们一块加班,还有,我们这么多人都需要他来培训,他一个人就算全身是铁,能打几根钉呢?”(未完待续。)

章节目录

大国重工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小说看看网只为原作者齐橙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齐橙并收藏大国重工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