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救济
第四十七章:救济
灾民蜂拥进入朔平地界,转而分散到马邑,平虏,左云,右玉等各处。就这样,第一天来到杀胡堡下的灾民就有近千人之多,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个个神è麻木,双眼无神。秦明心中悲凉,没有耽搁,立即组织人手,在堡外南门处开设粥厂,救济前来灾民。惟恐xiao吏耍滑,灾民吃不饱,秦明对于粥饭也有明确规定,“插上筷不倒,解开布包不散。”这样的熬粥标准,就是那些饿到在地的饥民,也能一鼓救活。
崇祯九年二月五rì。
杀胡堡南门处开设了一个大粥厂,一鼓可救活数千人。饥民闻讯后,蜂拥聚于杀胡堡下。场面蔚然壮观,而消息传到大同府后,巡抚叶廷桂等人,对于秦明也是十分好奇,一个穷乡僻壤的xiao堡,一个xiaoxiao的守备官,哪里来的魄力,钱财,能救济这么多灾民?
粥厂开设已有五天,每天涌到杀胡堡下的饥民就有千人上下,并且最近几rì,有愈来愈多的趋势,但堡外设立的粥厂,一个粥厂最多只能同时供应三千人吃喝,为此,秦明特在南门不远处又设立了两个粥厂。
杀胡堡南门周边的空地上,堆满了形体简陋的破窝棚,
窝棚之间,到处都是垃圾与粪便的排泄物,臭味令人作呕。饥民们平rì里就住在这里等待着救济。
秦明来到这个时代后,对于赈灾已经不陌生了,这已经是第二次赈灾救济了,对于救济灾民也已经熟门熟路。如今,灾民蜂拥来到杀胡堡,鱼龙混杂,大家住的又是这种简易窝棚,容易滋生事端。比如,偷盗,抢劫,甚至交易,在这个女人贞不如一块面饼的时代,窝棚内的肮脏交易,混乱,岂是人能想象,所以秦明特令两哨士兵,每天轮番巡守,维护治安,清除垃圾,帮忙饥民修搭窝棚等。
……
转眼又过去了十rì,杀胡堡下聚集的饥民有近两万之数,壮丁更有五千多人。
饥荒,虽然带来了秦明需要的人口,但是这么多灾民,同样也有一个消耗的问题。纵然他有从夏三家抄来的几万石粮米,但是饥民就像一个无底洞,赈灾一rì的消耗的粮米,光是米粥,十rì下来就已经消耗掉五百石,达到令人咂舌的地步。
不过,秦明有自己的计划,他一面令陈玄组织人手,把饥民造名上册,一面准备扩建杀胡堡,准备让他们以工兼赈。任何人只要去做工,就能有饱饭吃,这也是让灾民们自力更生了。也减少了许多管理事端。
而在秦明的计划中,杀胡堡的扩建是势在必行,随着堡内人口的增多,住房就越发显得稀少起来,秦明自是不可能把所有的灾民都移居到凉城那边,毕竟杀胡堡才是他的根本。加上此地商业繁荣,秦明就属意把杀胡堡打造成晋蒙第一商业区。
杀胡堡地处要害,但堡城偏xiao,若是来敌万人下,勉强自保,若是超出万人,则危矣。对于年中的清兵进犯,秦明没有把握。虽然之前xiao挫了多尔衮,但也让清兵有了准备,此战胜负难料,杀胡堡终究还是太xiao了。
所以秦明要把杀胡堡打造成为一个固若金汤的要塞。
在这些饥民窝棚的西北方的土坡上,有几个身着儒衫,头戴四方平定巾,儒生打扮的人,正向堡下眺望。他们身上没有那种富贵,骄横,傲气的形象,身上的儒衫也好几处都浆洗的十分干净。
“海刚兄,这秦明是何许人,竟能一鼓救活两三万灾民,这种魄力,就是巡抚大人怕也是没有?”
被唤作海刚兄的是一个四旬上下的中年人,神è平静,目光深邃。对于询问,他秉承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原则,淡然笑道:“老夫只听说这秦明是员虎将,曾经驱多尔衮,逐衮楚克。其他的未必比你们了解的多。”
“海刚兄,他在你的治下,你居然不了解。”
那海刚兄毫无尴尬之è,淡淡道:“马兄,他是武官,我是文臣,两者并非直属关系。不过,既然我等已经来到这里,正好可以会会这位镇国将军。”
不错,来者正是朔平知府王建德,与他的一些同窗好友。
当rì他在巡抚大堂,以情服人,让那些肚满肠肥的官员们不得不捐出粮米,结果愣是凑出了一千多石的粮米,加上叶廷桂四处周济的一千石,共计有两千多石,算是延缓不少。但大同府云集了山西各处的灾民,不可谓不庞大,区区两千多石也是杯水车薪,崇祯帝下拨山西河南两处灾荒的三千五百金,即使这些官吏没有贪墨,全数用于赈灾,山西分到的不过是两千金。而两千金也止能救活两千多人而已。
就拿崇祯四年来说,陕西大旱之时,崇祯帝拨银14万两赈灾陕北数十百万饥民,职方李继贞就奏报过:“前赈臣携十万金往,度一金一人,止可活十万人,而斗米七钱,亦可止活五十rì耳。”赈济银两如此之少,尚且不说,就是赋税蠲免也大都集中在山西各府县及各卫堡,其余地区非但没有获得应有的蠲赈,还要承担镇压陕西农民军叛乱的绝大部分军费。所以这些粮米与灾民无异于杯水车薪。
无奈下,叶廷桂效法吴甡,对于那些无动于衷的豪绅大户实施“劝捐”。
对于这个崇祯帝也是自知,所以他应允了叶廷桂的劝捐的奏疏,下拨赈灾银两后,又授予了叶廷桂“责成州县有司多方措处。设法凑济,以赡穷黎”的权利。
所以他也允了叶廷桂所奏的,官绅捐助多者可以旌表,不愿捐者则“统籍之以闻于朝”,让其遭受朝论的责难。富民捐助,则设立一定的奖励标准,如:“输百金以上者,或予之以冠带,如儒寿例;捐千金以上者,或予以品级,如遥授例;即数十金上者,有司额其门。”
但山西地方官绅在请蠲,请赈上虽然表现积极,但捐助的热情并无叶廷桂想象的那般高涨。最后统计,这些藩王官绅总计捐助的不过银6006两,杂粮11.6石。
……
就赈济钱粮的分配而言,这次赈灾不同于简单的救荒,不仅要救济饥民,还需犒劳士卒,招抚叛逃民兵。正如叶廷桂所言:“臣从荆棘虎狼中广布皇仁,先城守良民以培元气,次荷戈戍卒以结军心,又次则归正降民以示招徕。”而且推卸赈济责任的地方各级官绅士民甚至包括朝廷,又无不虎视眈眈地盯着这为数极少的赈济钱粮,都希望能从中分一杯羹。落到灾民头上的可想而知。
所以大同府的赈灾,一直是雷声大,雨點xiao。这也让王建德痛心不已。在听闻杀胡堡也有救灾后,且规模不xiao,王建德心中一动,就想来勘察下,就发生了刚刚那般的事情。
……
当下几人又说了一阵后,便下了土坡,直奔杀胡堡而来。
恰好此时秦明正在堡上城头处,观看灾民等情况,突见一行人向这里行来,定睛看去。只见这一行人,淡然从容,浑身一股子儒雅气质。当下好奇,又观看了一阵,终于,秦明认出领头的那个人了,连忙招呼林问好等人出堡迎接。
要说秦明之前去州城时,与王建德也曾有过一面之缘。那时他还是大同知府,他对王建德的印象,为人刚直不阿,秦明对其还是比较有好感的。
王建德一行穿过拥挤的灾民há,看着他们人手端着一碗粘稠的米粥,干净的窝棚区,又对比大同府的清水米粥,脏乱的窝棚区,一阵感概后,对于秦明更是透着浓浓好奇。
当下,几人临到近前,秦明刚要见礼,却听那王建德朝着秦明肃然一躬道:“老夫带这些受难灾民感谢秦大人,秦大人虽未武将,然如此高义慷慨,令我等敬佩不已。州城的读书人,粮商们,若有秦大人一半高义,百姓们又何至于此。”
秦明自是不会受了他的礼,连忙闪身一边,扶起王建德道:“无论文臣武将都是我大明的臣子,这些百姓更是我大明的百姓,如今,百姓遭此大难,秦某,断不能坐视百姓死难,而袖手旁观,此乃xiao事,大人勿要挂怀。”
秦明此话,让王建德暗暗點头不已,也让他身后的一帮文人们对秦明充满好奇,如此谈吐,此等胸襟,确实非一般武官可以比拟。当下几人又闲聊了几句。秦明就邀请王建德一行入杀胡堡。王建德对于秦明能养活这么多人,新下好奇,当下也不推辞,欣然前往。
几人刚入杀胡堡,就感到一股清新之气迎面扑来,看着堡内街道错落有致,整齐干净,几人的心情顿时也好了许多,让人有入桃源一般。王建德暗暗惊奇,面è也平静无波,他身边的儒生们却没他那般从容淡定了,纷纷感叹不已。(未完待续。
第四十七章:救济
灾民蜂拥进入朔平地界,转而分散到马邑,平虏,左云,右玉等各处。就这样,第一天来到杀胡堡下的灾民就有近千人之多,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个个神è麻木,双眼无神。秦明心中悲凉,没有耽搁,立即组织人手,在堡外南门处开设粥厂,救济前来灾民。惟恐xiao吏耍滑,灾民吃不饱,秦明对于粥饭也有明确规定,“插上筷不倒,解开布包不散。”这样的熬粥标准,就是那些饿到在地的饥民,也能一鼓救活。
崇祯九年二月五rì。
杀胡堡南门处开设了一个大粥厂,一鼓可救活数千人。饥民闻讯后,蜂拥聚于杀胡堡下。场面蔚然壮观,而消息传到大同府后,巡抚叶廷桂等人,对于秦明也是十分好奇,一个穷乡僻壤的xiao堡,一个xiaoxiao的守备官,哪里来的魄力,钱财,能救济这么多灾民?
粥厂开设已有五天,每天涌到杀胡堡下的饥民就有千人上下,并且最近几rì,有愈来愈多的趋势,但堡外设立的粥厂,一个粥厂最多只能同时供应三千人吃喝,为此,秦明特在南门不远处又设立了两个粥厂。
杀胡堡南门周边的空地上,堆满了形体简陋的破窝棚,
窝棚之间,到处都是垃圾与粪便的排泄物,臭味令人作呕。饥民们平rì里就住在这里等待着救济。
秦明来到这个时代后,对于赈灾已经不陌生了,这已经是第二次赈灾救济了,对于救济灾民也已经熟门熟路。如今,灾民蜂拥来到杀胡堡,鱼龙混杂,大家住的又是这种简易窝棚,容易滋生事端。比如,偷盗,抢劫,甚至交易,在这个女人贞不如一块面饼的时代,窝棚内的肮脏交易,混乱,岂是人能想象,所以秦明特令两哨士兵,每天轮番巡守,维护治安,清除垃圾,帮忙饥民修搭窝棚等。
……
转眼又过去了十rì,杀胡堡下聚集的饥民有近两万之数,壮丁更有五千多人。
饥荒,虽然带来了秦明需要的人口,但是这么多灾民,同样也有一个消耗的问题。纵然他有从夏三家抄来的几万石粮米,但是饥民就像一个无底洞,赈灾一rì的消耗的粮米,光是米粥,十rì下来就已经消耗掉五百石,达到令人咂舌的地步。
不过,秦明有自己的计划,他一面令陈玄组织人手,把饥民造名上册,一面准备扩建杀胡堡,准备让他们以工兼赈。任何人只要去做工,就能有饱饭吃,这也是让灾民们自力更生了。也减少了许多管理事端。
而在秦明的计划中,杀胡堡的扩建是势在必行,随着堡内人口的增多,住房就越发显得稀少起来,秦明自是不可能把所有的灾民都移居到凉城那边,毕竟杀胡堡才是他的根本。加上此地商业繁荣,秦明就属意把杀胡堡打造成晋蒙第一商业区。
杀胡堡地处要害,但堡城偏xiao,若是来敌万人下,勉强自保,若是超出万人,则危矣。对于年中的清兵进犯,秦明没有把握。虽然之前xiao挫了多尔衮,但也让清兵有了准备,此战胜负难料,杀胡堡终究还是太xiao了。
所以秦明要把杀胡堡打造成为一个固若金汤的要塞。
在这些饥民窝棚的西北方的土坡上,有几个身着儒衫,头戴四方平定巾,儒生打扮的人,正向堡下眺望。他们身上没有那种富贵,骄横,傲气的形象,身上的儒衫也好几处都浆洗的十分干净。
“海刚兄,这秦明是何许人,竟能一鼓救活两三万灾民,这种魄力,就是巡抚大人怕也是没有?”
被唤作海刚兄的是一个四旬上下的中年人,神è平静,目光深邃。对于询问,他秉承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原则,淡然笑道:“老夫只听说这秦明是员虎将,曾经驱多尔衮,逐衮楚克。其他的未必比你们了解的多。”
“海刚兄,他在你的治下,你居然不了解。”
那海刚兄毫无尴尬之è,淡淡道:“马兄,他是武官,我是文臣,两者并非直属关系。不过,既然我等已经来到这里,正好可以会会这位镇国将军。”
不错,来者正是朔平知府王建德,与他的一些同窗好友。
当rì他在巡抚大堂,以情服人,让那些肚满肠肥的官员们不得不捐出粮米,结果愣是凑出了一千多石的粮米,加上叶廷桂四处周济的一千石,共计有两千多石,算是延缓不少。但大同府云集了山西各处的灾民,不可谓不庞大,区区两千多石也是杯水车薪,崇祯帝下拨山西河南两处灾荒的三千五百金,即使这些官吏没有贪墨,全数用于赈灾,山西分到的不过是两千金。而两千金也止能救活两千多人而已。
就拿崇祯四年来说,陕西大旱之时,崇祯帝拨银14万两赈灾陕北数十百万饥民,职方李继贞就奏报过:“前赈臣携十万金往,度一金一人,止可活十万人,而斗米七钱,亦可止活五十rì耳。”赈济银两如此之少,尚且不说,就是赋税蠲免也大都集中在山西各府县及各卫堡,其余地区非但没有获得应有的蠲赈,还要承担镇压陕西农民军叛乱的绝大部分军费。所以这些粮米与灾民无异于杯水车薪。
无奈下,叶廷桂效法吴甡,对于那些无动于衷的豪绅大户实施“劝捐”。
对于这个崇祯帝也是自知,所以他应允了叶廷桂的劝捐的奏疏,下拨赈灾银两后,又授予了叶廷桂“责成州县有司多方措处。设法凑济,以赡穷黎”的权利。
所以他也允了叶廷桂所奏的,官绅捐助多者可以旌表,不愿捐者则“统籍之以闻于朝”,让其遭受朝论的责难。富民捐助,则设立一定的奖励标准,如:“输百金以上者,或予之以冠带,如儒寿例;捐千金以上者,或予以品级,如遥授例;即数十金上者,有司额其门。”
但山西地方官绅在请蠲,请赈上虽然表现积极,但捐助的热情并无叶廷桂想象的那般高涨。最后统计,这些藩王官绅总计捐助的不过银6006两,杂粮11.6石。
……
就赈济钱粮的分配而言,这次赈灾不同于简单的救荒,不仅要救济饥民,还需犒劳士卒,招抚叛逃民兵。正如叶廷桂所言:“臣从荆棘虎狼中广布皇仁,先城守良民以培元气,次荷戈戍卒以结军心,又次则归正降民以示招徕。”而且推卸赈济责任的地方各级官绅士民甚至包括朝廷,又无不虎视眈眈地盯着这为数极少的赈济钱粮,都希望能从中分一杯羹。落到灾民头上的可想而知。
所以大同府的赈灾,一直是雷声大,雨點xiao。这也让王建德痛心不已。在听闻杀胡堡也有救灾后,且规模不xiao,王建德心中一动,就想来勘察下,就发生了刚刚那般的事情。
……
当下几人又说了一阵后,便下了土坡,直奔杀胡堡而来。
恰好此时秦明正在堡上城头处,观看灾民等情况,突见一行人向这里行来,定睛看去。只见这一行人,淡然从容,浑身一股子儒雅气质。当下好奇,又观看了一阵,终于,秦明认出领头的那个人了,连忙招呼林问好等人出堡迎接。
要说秦明之前去州城时,与王建德也曾有过一面之缘。那时他还是大同知府,他对王建德的印象,为人刚直不阿,秦明对其还是比较有好感的。
王建德一行穿过拥挤的灾民há,看着他们人手端着一碗粘稠的米粥,干净的窝棚区,又对比大同府的清水米粥,脏乱的窝棚区,一阵感概后,对于秦明更是透着浓浓好奇。
当下,几人临到近前,秦明刚要见礼,却听那王建德朝着秦明肃然一躬道:“老夫带这些受难灾民感谢秦大人,秦大人虽未武将,然如此高义慷慨,令我等敬佩不已。州城的读书人,粮商们,若有秦大人一半高义,百姓们又何至于此。”
秦明自是不会受了他的礼,连忙闪身一边,扶起王建德道:“无论文臣武将都是我大明的臣子,这些百姓更是我大明的百姓,如今,百姓遭此大难,秦某,断不能坐视百姓死难,而袖手旁观,此乃xiao事,大人勿要挂怀。”
秦明此话,让王建德暗暗點头不已,也让他身后的一帮文人们对秦明充满好奇,如此谈吐,此等胸襟,确实非一般武官可以比拟。当下几人又闲聊了几句。秦明就邀请王建德一行入杀胡堡。王建德对于秦明能养活这么多人,新下好奇,当下也不推辞,欣然前往。
几人刚入杀胡堡,就感到一股清新之气迎面扑来,看着堡内街道错落有致,整齐干净,几人的心情顿时也好了许多,让人有入桃源一般。王建德暗暗惊奇,面è也平静无波,他身边的儒生们却没他那般从容淡定了,纷纷感叹不已。(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