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朝从太祖开始,就很努力地在恢复汉人正统,也恢复教育,读书人的身份在过去就已经很高了,现在却是更大幅度地提升。
偏偏只有那些自己建立邬堡的世家大族,才从乱世里勉强保留下一些读书种子,到现在,他们居然还是奇货可居,并不愿意把自己的知识大范围传播。
正经的经书尚且流传不多了,琴、棋、书、画四艺更是从略微也算普及的技艺,变成只有高端人才才能掌握的。
如今真正精通四艺的读书人,凤毛麟角。
至于这里的女孩子们,除了世家大族的闺秀之外,能正正经经写几个字,认识自己的名字,那就相当难得,要是再懂一些管家算账的知识,便足够嫁给中上等的人家去做新妇。
朝廷为了鼓励世家大族多开办书院,培养人才,也给出很多特权,如今四大书院的山长,地位简直堪比朝廷里的宰相,影响力恐怕比宰相还要更大些。
每年平民百姓想进入四大书院读书,都是千难万难,杨蕴秋隐约能够猜测到,这个世界进入四大书院的难度,比高考考上名校的难度,绝对高了不止十倍。
杨蕴秋觉得他自己考恐怕也考不上,没办法,谁让这根本就是架空的历史,他知道的那些文章典籍,这个时空可能就是完全不存在。
当然,因为文化浩劫的缘故,他也不是特别确定,恐怕只有尽量搜集一些古时候遗留下来的书籍对照一番,才能知道究竟。
可惜书籍珍贵,被世家大族垄断。现在船上有的,世面上流传的那些的经义文章,杨蕴秋完全没见过,而且也太浅显无趣了点儿。
浩浩中华天朝上国,从来都文化鼎盛,见到这般情形,哪怕不是自己的世界。杨蕴秋的心里面,多多少少有点儿不是滋味。
与此同时,读书人的数目很少,但武人的数目却很多。
不只是江湖上的有所谓的侠士,还有绿林人物,朝廷也有提刑司,也有‘裁决军’,裁决军都是朝廷自己组织的高手。
太祖起家的时候,收集了许多古籍。里面就有不少珍贵的武林秘籍,所以他自己培养出来的高手,比江湖上的那些高手只强不差。
为了约束江湖人的行动,于是就组成了裁决军,平日里绝对感觉不到他们的气息,可一旦江湖人的举动威胁到国祚。或者有人去提刑司举报,并且提刑司调查完毕,确认罪行。裁决军就会出动,而且每每成功的多,失败的少,就是好些绿林强人,也都栽在朝廷手里。
杨蕴秋这才确定,眼下这个朝廷还是很安稳,并不是摆设,秩序井然。
有秩序挺好的,杨蕴秋要是想得到这个世界,想打造基地。那乱世容易露头,但以他现在手底下的实力,本身开拓的基地都没消化掉。真没兴趣再多收集几个,若只想安安稳稳地呆到可以回家,便顺利离开,还是有秩序的地方比较容易生存。
乱世人命如草芥,他就是不怕,也讨厌那些层出不穷的麻烦。
船上的书实在很少,杨蕴秋很快就读完了,闲来无事,阿红照顾的好,就干脆就教阿红下棋、画画来打发时间。
这显然令人惊讶,高义甚至大惊,见他是真心实意,也不免为阿红高兴,叫了阿红过去,正正经经地拜了先生。
杨蕴秋虽说看过书,知道现在知识难得,到底并没有真正感受过,也没有那个概念,只当哄小孩儿玩了,上午和阿红摆摆棋谱,下午就教她画几笔画,晚上还拉着小姑娘讲讲故事。
高姑娘到是很自觉地走避,再不肯在他眼前乱转,大概是不肯偷师,只是偶尔总忍不住用不知是幽怨,还是难过的目光扫他几眼。
阿红到是一日快活过一日。
后来杨蕴秋晚上讲故事的时候,便把船上的几个侍女,还有高姑娘都叫来听,说的只是一些佛经,或者哲理小故事,都不长,也不很扎眼,可这些女孩子还是听得津津有味。
只是偶尔他夹杂几个鬼故事讲出来,吓得一群女孩子叽喳乱叫,吵得那些船上的船工,还有高家的侍卫都探头探脑的,却也别有意趣。
杨蕴秋讲出来的那些故事,也都让人抄写整理好,送到了高义的案头。
由此可见,高家真不是什么普通人家,普通人家也养不起那么多能识文断字的奴仆。
高义看到一则讲‘鬼怪报仇’的,读了杨蕴秋说的因果报应之类的说法,看着看着,就忍不住打了个冷战,运功调息良久,这才恢复,忍不住若有所思地呢喃:“家里习武的长辈,不到四十岁就身体衰老,越发不中用,反而是不喜欢习武,不喜欢出去闯荡的读书人,更健康一些……莫不是因为外面惹祸太多,才招致祸患?”
虽然文化传播被阻断,可宗教影响力却是日益深厚。
这个时代的人多相信神佛,也信果报,武林人士虽说在这方面不大讲究,但身在这样的时代,自然从心里头还是信的。
高义这会儿就忍不住琢磨,等回去之后劝劝父亲他们,家里暗处的产业要是能转型,就赶紧转型,他们高家已经够有钱的,实在没必要一直做刀头舔血的买卖。
那样的生意来钱是快,但眼瞅着小辈里出息的越发少,病病歪歪地增多,长辈们的功夫也衰退,还要时常惦记着,别让人找上门寻仇,日子过得也太没战战兢兢。
不说高义怎么若有所思。
船终于靠岸了。
居然半点儿想象中必定会有的风波。都没有遇上,高义惊喜之余,却更加不舒服,最让难受的时光,就是等候即将落下来的刀子的时刻。等刀子真正落下,反而不用想那么多。
裴家那边放了话,一定要让高家得到教训,不可能让他们顺利把货物都送回邬堡去,没有在船上出手,必然会在岸上出手。
如果失言,裴家也就不用在道上混了。
这些是高家的家务事。高义不会跟杨蕴秋说,杨蕴秋自然不知道,他字心心念念着赶紧去逛一逛,看看情况。
岸上就是归县,算是上县,人口不少,街面也十分繁华。
杨蕴秋下了船,即便是他,脚踏实地的时候。也不免长长吐出口气来。在船上摇摇晃晃这般久,任谁也受不了,再说,他很少坐船。
靠了岸,他本要先去衙门入籍,高义就拍着胸口大包大揽地给揽下来。连连保证一定把事儿都给办妥,让他先跟高家的下人们去安置。
码头上停了好几辆车,还有十几个人下人在等待。每个人手里都是高高的挑着灯笼,上面大红的高字,显得喜气洋洋。
杨蕴秋没先上车,等到下人们把行礼都打包好,送到车上,又等高姑娘也上了马车,这才带着阿红上去。
车辆不算好,干净是很干净,就是不够大,也不够平稳。
当然。杨蕴秋是见惯了好东西,这才觉得不好,其实在归县。这样的车也不是一般老百姓能够坐得上,拿出自己的皮草当坐垫,他自己跟阿红一起坐。
没多长时间,就到高家的一座别院。
位置不错,周围的环境也还算清净,就是这个别院的装潢有点儿俗气,不够雅静,仆人们正忙忙活活地收拾东西,一派杂乱。
阿红笑道:“这房子是前两天才收回来自用,以前租借给一个盐商住,东西都要拆换,咱们来得早了些,怕是得忙一阵子。”
其实高家在归县还有一些别院,可位置和环境都比它差得远,高义就宁愿麻烦一点儿,再说,劳累的都是下人,他们当主子的坐享其成,耽误片刻也无妨。
杨蕴秋干脆就让阿红她们几个侍女带着出去逛逛街。
这是个陌生的位面,市井之间是小道消息流传最广的地方,他想知道些当地的民情风俗,老呆在屋子里听别人说,自然比不上自己出去转一转。
阿红如今对杨蕴秋绝对是言听计从,回过高义,又领了一些碎银子,换了几串大钱,就很开心地带着自家先生出门。
结果她自己买的东西,到比杨蕴秋买的多很多。各种蜜饯,小点心,小玩具,还有看着精致,实际上完全不值钱的首饰,零零碎碎买了一大堆。
杨蕴秋也不觉感叹,女孩子习武果然有好处,拎着一大袋子东西,居然半点儿也不觉得累。
四下转了转,街市上绸缎庄,首饰铺子都挺多的,最豪华的还是永安书肆。
归县只有这一家书肆,是由官府开办,阿红细细给他解说了几句,在归县,想买书居然要县里发的凭证,还得排队等。
杨蕴秋听得满头黑线,明明读书人越发的少,那些世家大族不去广纳门徒,竟还搞成这样,再如此下去,读书人的地位再高,又能形成什么影响力?
这个世界上,终归还是势力大的一方占据主导地位的。
不过,朝廷和开明的世家诸公,显然都察觉出不妥,努力在鼓励人们读书,只是书籍很少,还是靠手抄,连印刷术都不存在,书本想大范围售出,的确有困难,再加上世家虽知道应该培养人才,尽量培养读书人,可敝帚自珍的思想也不是一时半会能够被克服。大家都是你藏一手,我也藏一手,生怕别人把自家的底牌学了去,事情发展到今天的地步,也并不奇怪。
随意闲逛了一会儿,就看见一家酒楼。
杨蕴秋到不怎么饿,不过,的确逛街也逛烦了,干脆就上去叫了一壶酒,几个小菜,略微歇歇脚,这种茶楼酒肆,本是消息最灵通的地方。
坐下,他就打发阿红去买她垂涎已久的桂花糕,然后把一块儿碎银子塞给店小二,笑道:“小二哥,在下初来乍到,打算在归县落户。置办一份产业,不知道咱们归县有没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
店小二拿了赏钱,一看,够他两个月的工钱了,心下高兴,连忙事无巨细地说了一遍归县都有哪些世家豪门不好招惹。
“公子,咱们归县讨生活并不难。可还是有些得注意,最近一段时日,只要不去招惹两个大姓就好,一个是裴家,一个是高家,这两个在归县都有大买卖,又向来不对付,偏偏还是绿林道上的好汉,别看高家的管家个个慈眉善目。其实也都是一怒拔刀的主儿,至于裴家,那是连门面工夫也不肯做,去年,高家二房的小公子,和裴家大房的长公子为了晚翠楼的月河姑娘起了冲突。打得头破血流,裴家的长公子还一不小心,伤了脑子。听说是傻了,请了大夫都看不好,两家闹到现在,彼此之间的冲突更严重,您就小心一点儿,别被搅合进去。”
店小二又说归县的县令姓程,叫程非,是个老实人,能力不强,性情却好。在归县连任两届,就是归县的父老们不愿意他走。
一任地方官,先不说能力如何。只要他老老实实,不要作践人,对老百姓来说,就相当难得。
店小二显然也是个大嘴巴,不用杨蕴秋问,各种有用没用的都说了一大堆。
“可惜,咱们归县付先生的文图书院办不下去了,哎,那些大富大贵人家的公子,还有世家的公子,都愿意去凤县那边,就守着天下四大书院的天恩书院,哪怕进不去,就近找个先生读书,也能沾染些四大书院的斯文气,谁还肯读自己县里的文图书院,只是苦了县里的穷苦人家,以往付先生能支应的时候,并不介意县里的穷孩子去蹭课,能认识几个字,学些算数,回家就能找份不错的工作,养家糊口,如今这个便利恐怕要没了。”
不一会儿,阿红回来,杨蕴秋又问了几句闲话,就放了店小二去照应其他人。
在酒肆里吃过一会儿酒,杨蕴秋就没有继续转,和阿红回去,没想到,刚一回去,高义就帮他把户籍办好了,还很体贴的把身份凭证,路引之类都准备齐全。
他这属于从海外回乡归附,程县令很高兴,除了照例赐下的三亩良田外,还让县衙贴补了五贯银钱,高义全帮他带回来,交接清楚。
杨蕴秋笑了笑,心里记得自己得了高义的恩惠,虽说都不是大事,他也办得成,可要是没有高家带他来,又没有高家的人脉关系,他以后想发展也难得很,说不得还真要帮他一把。
他已经看出来,高家现在是外松内紧,外面看着防备松弛,其实里面几乎是三步就一个岗哨,高家必然是遇见了对头。
想必就是在市井里听来的那个裴家。
裴家的长公子病成了傻子,又怎么肯轻易放过高家?
本来他拿到户籍了就打算搬出去住,现下看来,马上走反而不合适,杨蕴秋便在高家的别院里又住下,每日教导一下阿红下棋作画,偶尔也教一点儿乐理,看着古代一妹子辛辛苦苦,严肃认真地背乐理知识,到也颇有意思。
这日,杨蕴秋随意地吃了几口雪霜米,又夹了两片肉片,漫不经心地吃着,就看见外面进来一个侍女,和高义说了句话,高义的脸色顿时就变了。
“怎么了?”
杨蕴秋问了句。
高义深吸了口气,板着脸道:“我的商队被人袭击……幸好货物损失没太严重,这一次是先让阿文他们去探探路。”
其实,哪怕是探路,他也做得很真,短时间之内,再没有更好的应对,他是分出了好几拨人当掩饰,结果,不只是真正的商队让人家给打了个措手不及,这几伙儿假的也都被对手袭击,而且高家的人,一触即溃,相当悲惨。
高义无语。
这就是一力降十会。
都说裴家的人是大老粗,可人家不精通水战,你又准备的很充分,人家就不和你在水里较量。
裴家的人就令大军压阵,全面布防,哪怕明知道有很多方向的商队就是摆设,并不是真正押运的人选,人家还是,如狮子搏兔,依旧拼尽全力。”
人家根本就不在乎你的阴谋诡计,反正全打趴下就行。
杨蕴秋闻言失笑,对裴家人的做派,还真说不上不喜欢,他现在是站在高家一边,其实这里面可分不出对错,端看双方出招。
“高家和裴家,在归县的人手相差很多?”
高义苦笑:“不只是人数的问题,我们家的那些人都疏于操练日久,养尊处优惯了。”裴家那边还是黑道上的买卖占了大头,论武力,没法子比。
这些年高家和裴家不分胜负,不过是仗着是在京城,大家动脑子多,动手的时候少,真要动手,看硬功夫,高家真有些底气不足。
杨蕴秋勾了勾唇角:“不如就继续走海路?距离还近一些呢。”
聊了这么久,他知道高家的货物是要送去京城,其实不必走陆地,海路也可以,只是走海路的话,要过一个‘月上弯’,里面暗流多,礁石多,而且还没有海图,实在是不能冒险。
偏偏只有那些自己建立邬堡的世家大族,才从乱世里勉强保留下一些读书种子,到现在,他们居然还是奇货可居,并不愿意把自己的知识大范围传播。
正经的经书尚且流传不多了,琴、棋、书、画四艺更是从略微也算普及的技艺,变成只有高端人才才能掌握的。
如今真正精通四艺的读书人,凤毛麟角。
至于这里的女孩子们,除了世家大族的闺秀之外,能正正经经写几个字,认识自己的名字,那就相当难得,要是再懂一些管家算账的知识,便足够嫁给中上等的人家去做新妇。
朝廷为了鼓励世家大族多开办书院,培养人才,也给出很多特权,如今四大书院的山长,地位简直堪比朝廷里的宰相,影响力恐怕比宰相还要更大些。
每年平民百姓想进入四大书院读书,都是千难万难,杨蕴秋隐约能够猜测到,这个世界进入四大书院的难度,比高考考上名校的难度,绝对高了不止十倍。
杨蕴秋觉得他自己考恐怕也考不上,没办法,谁让这根本就是架空的历史,他知道的那些文章典籍,这个时空可能就是完全不存在。
当然,因为文化浩劫的缘故,他也不是特别确定,恐怕只有尽量搜集一些古时候遗留下来的书籍对照一番,才能知道究竟。
可惜书籍珍贵,被世家大族垄断。现在船上有的,世面上流传的那些的经义文章,杨蕴秋完全没见过,而且也太浅显无趣了点儿。
浩浩中华天朝上国,从来都文化鼎盛,见到这般情形,哪怕不是自己的世界。杨蕴秋的心里面,多多少少有点儿不是滋味。
与此同时,读书人的数目很少,但武人的数目却很多。
不只是江湖上的有所谓的侠士,还有绿林人物,朝廷也有提刑司,也有‘裁决军’,裁决军都是朝廷自己组织的高手。
太祖起家的时候,收集了许多古籍。里面就有不少珍贵的武林秘籍,所以他自己培养出来的高手,比江湖上的那些高手只强不差。
为了约束江湖人的行动,于是就组成了裁决军,平日里绝对感觉不到他们的气息,可一旦江湖人的举动威胁到国祚。或者有人去提刑司举报,并且提刑司调查完毕,确认罪行。裁决军就会出动,而且每每成功的多,失败的少,就是好些绿林强人,也都栽在朝廷手里。
杨蕴秋这才确定,眼下这个朝廷还是很安稳,并不是摆设,秩序井然。
有秩序挺好的,杨蕴秋要是想得到这个世界,想打造基地。那乱世容易露头,但以他现在手底下的实力,本身开拓的基地都没消化掉。真没兴趣再多收集几个,若只想安安稳稳地呆到可以回家,便顺利离开,还是有秩序的地方比较容易生存。
乱世人命如草芥,他就是不怕,也讨厌那些层出不穷的麻烦。
船上的书实在很少,杨蕴秋很快就读完了,闲来无事,阿红照顾的好,就干脆就教阿红下棋、画画来打发时间。
这显然令人惊讶,高义甚至大惊,见他是真心实意,也不免为阿红高兴,叫了阿红过去,正正经经地拜了先生。
杨蕴秋虽说看过书,知道现在知识难得,到底并没有真正感受过,也没有那个概念,只当哄小孩儿玩了,上午和阿红摆摆棋谱,下午就教她画几笔画,晚上还拉着小姑娘讲讲故事。
高姑娘到是很自觉地走避,再不肯在他眼前乱转,大概是不肯偷师,只是偶尔总忍不住用不知是幽怨,还是难过的目光扫他几眼。
阿红到是一日快活过一日。
后来杨蕴秋晚上讲故事的时候,便把船上的几个侍女,还有高姑娘都叫来听,说的只是一些佛经,或者哲理小故事,都不长,也不很扎眼,可这些女孩子还是听得津津有味。
只是偶尔他夹杂几个鬼故事讲出来,吓得一群女孩子叽喳乱叫,吵得那些船上的船工,还有高家的侍卫都探头探脑的,却也别有意趣。
杨蕴秋讲出来的那些故事,也都让人抄写整理好,送到了高义的案头。
由此可见,高家真不是什么普通人家,普通人家也养不起那么多能识文断字的奴仆。
高义看到一则讲‘鬼怪报仇’的,读了杨蕴秋说的因果报应之类的说法,看着看着,就忍不住打了个冷战,运功调息良久,这才恢复,忍不住若有所思地呢喃:“家里习武的长辈,不到四十岁就身体衰老,越发不中用,反而是不喜欢习武,不喜欢出去闯荡的读书人,更健康一些……莫不是因为外面惹祸太多,才招致祸患?”
虽然文化传播被阻断,可宗教影响力却是日益深厚。
这个时代的人多相信神佛,也信果报,武林人士虽说在这方面不大讲究,但身在这样的时代,自然从心里头还是信的。
高义这会儿就忍不住琢磨,等回去之后劝劝父亲他们,家里暗处的产业要是能转型,就赶紧转型,他们高家已经够有钱的,实在没必要一直做刀头舔血的买卖。
那样的生意来钱是快,但眼瞅着小辈里出息的越发少,病病歪歪地增多,长辈们的功夫也衰退,还要时常惦记着,别让人找上门寻仇,日子过得也太没战战兢兢。
不说高义怎么若有所思。
船终于靠岸了。
居然半点儿想象中必定会有的风波。都没有遇上,高义惊喜之余,却更加不舒服,最让难受的时光,就是等候即将落下来的刀子的时刻。等刀子真正落下,反而不用想那么多。
裴家那边放了话,一定要让高家得到教训,不可能让他们顺利把货物都送回邬堡去,没有在船上出手,必然会在岸上出手。
如果失言,裴家也就不用在道上混了。
这些是高家的家务事。高义不会跟杨蕴秋说,杨蕴秋自然不知道,他字心心念念着赶紧去逛一逛,看看情况。
岸上就是归县,算是上县,人口不少,街面也十分繁华。
杨蕴秋下了船,即便是他,脚踏实地的时候。也不免长长吐出口气来。在船上摇摇晃晃这般久,任谁也受不了,再说,他很少坐船。
靠了岸,他本要先去衙门入籍,高义就拍着胸口大包大揽地给揽下来。连连保证一定把事儿都给办妥,让他先跟高家的下人们去安置。
码头上停了好几辆车,还有十几个人下人在等待。每个人手里都是高高的挑着灯笼,上面大红的高字,显得喜气洋洋。
杨蕴秋没先上车,等到下人们把行礼都打包好,送到车上,又等高姑娘也上了马车,这才带着阿红上去。
车辆不算好,干净是很干净,就是不够大,也不够平稳。
当然。杨蕴秋是见惯了好东西,这才觉得不好,其实在归县。这样的车也不是一般老百姓能够坐得上,拿出自己的皮草当坐垫,他自己跟阿红一起坐。
没多长时间,就到高家的一座别院。
位置不错,周围的环境也还算清净,就是这个别院的装潢有点儿俗气,不够雅静,仆人们正忙忙活活地收拾东西,一派杂乱。
阿红笑道:“这房子是前两天才收回来自用,以前租借给一个盐商住,东西都要拆换,咱们来得早了些,怕是得忙一阵子。”
其实高家在归县还有一些别院,可位置和环境都比它差得远,高义就宁愿麻烦一点儿,再说,劳累的都是下人,他们当主子的坐享其成,耽误片刻也无妨。
杨蕴秋干脆就让阿红她们几个侍女带着出去逛逛街。
这是个陌生的位面,市井之间是小道消息流传最广的地方,他想知道些当地的民情风俗,老呆在屋子里听别人说,自然比不上自己出去转一转。
阿红如今对杨蕴秋绝对是言听计从,回过高义,又领了一些碎银子,换了几串大钱,就很开心地带着自家先生出门。
结果她自己买的东西,到比杨蕴秋买的多很多。各种蜜饯,小点心,小玩具,还有看着精致,实际上完全不值钱的首饰,零零碎碎买了一大堆。
杨蕴秋也不觉感叹,女孩子习武果然有好处,拎着一大袋子东西,居然半点儿也不觉得累。
四下转了转,街市上绸缎庄,首饰铺子都挺多的,最豪华的还是永安书肆。
归县只有这一家书肆,是由官府开办,阿红细细给他解说了几句,在归县,想买书居然要县里发的凭证,还得排队等。
杨蕴秋听得满头黑线,明明读书人越发的少,那些世家大族不去广纳门徒,竟还搞成这样,再如此下去,读书人的地位再高,又能形成什么影响力?
这个世界上,终归还是势力大的一方占据主导地位的。
不过,朝廷和开明的世家诸公,显然都察觉出不妥,努力在鼓励人们读书,只是书籍很少,还是靠手抄,连印刷术都不存在,书本想大范围售出,的确有困难,再加上世家虽知道应该培养人才,尽量培养读书人,可敝帚自珍的思想也不是一时半会能够被克服。大家都是你藏一手,我也藏一手,生怕别人把自家的底牌学了去,事情发展到今天的地步,也并不奇怪。
随意闲逛了一会儿,就看见一家酒楼。
杨蕴秋到不怎么饿,不过,的确逛街也逛烦了,干脆就上去叫了一壶酒,几个小菜,略微歇歇脚,这种茶楼酒肆,本是消息最灵通的地方。
坐下,他就打发阿红去买她垂涎已久的桂花糕,然后把一块儿碎银子塞给店小二,笑道:“小二哥,在下初来乍到,打算在归县落户。置办一份产业,不知道咱们归县有没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
店小二拿了赏钱,一看,够他两个月的工钱了,心下高兴,连忙事无巨细地说了一遍归县都有哪些世家豪门不好招惹。
“公子,咱们归县讨生活并不难。可还是有些得注意,最近一段时日,只要不去招惹两个大姓就好,一个是裴家,一个是高家,这两个在归县都有大买卖,又向来不对付,偏偏还是绿林道上的好汉,别看高家的管家个个慈眉善目。其实也都是一怒拔刀的主儿,至于裴家,那是连门面工夫也不肯做,去年,高家二房的小公子,和裴家大房的长公子为了晚翠楼的月河姑娘起了冲突。打得头破血流,裴家的长公子还一不小心,伤了脑子。听说是傻了,请了大夫都看不好,两家闹到现在,彼此之间的冲突更严重,您就小心一点儿,别被搅合进去。”
店小二又说归县的县令姓程,叫程非,是个老实人,能力不强,性情却好。在归县连任两届,就是归县的父老们不愿意他走。
一任地方官,先不说能力如何。只要他老老实实,不要作践人,对老百姓来说,就相当难得。
店小二显然也是个大嘴巴,不用杨蕴秋问,各种有用没用的都说了一大堆。
“可惜,咱们归县付先生的文图书院办不下去了,哎,那些大富大贵人家的公子,还有世家的公子,都愿意去凤县那边,就守着天下四大书院的天恩书院,哪怕进不去,就近找个先生读书,也能沾染些四大书院的斯文气,谁还肯读自己县里的文图书院,只是苦了县里的穷苦人家,以往付先生能支应的时候,并不介意县里的穷孩子去蹭课,能认识几个字,学些算数,回家就能找份不错的工作,养家糊口,如今这个便利恐怕要没了。”
不一会儿,阿红回来,杨蕴秋又问了几句闲话,就放了店小二去照应其他人。
在酒肆里吃过一会儿酒,杨蕴秋就没有继续转,和阿红回去,没想到,刚一回去,高义就帮他把户籍办好了,还很体贴的把身份凭证,路引之类都准备齐全。
他这属于从海外回乡归附,程县令很高兴,除了照例赐下的三亩良田外,还让县衙贴补了五贯银钱,高义全帮他带回来,交接清楚。
杨蕴秋笑了笑,心里记得自己得了高义的恩惠,虽说都不是大事,他也办得成,可要是没有高家带他来,又没有高家的人脉关系,他以后想发展也难得很,说不得还真要帮他一把。
他已经看出来,高家现在是外松内紧,外面看着防备松弛,其实里面几乎是三步就一个岗哨,高家必然是遇见了对头。
想必就是在市井里听来的那个裴家。
裴家的长公子病成了傻子,又怎么肯轻易放过高家?
本来他拿到户籍了就打算搬出去住,现下看来,马上走反而不合适,杨蕴秋便在高家的别院里又住下,每日教导一下阿红下棋作画,偶尔也教一点儿乐理,看着古代一妹子辛辛苦苦,严肃认真地背乐理知识,到也颇有意思。
这日,杨蕴秋随意地吃了几口雪霜米,又夹了两片肉片,漫不经心地吃着,就看见外面进来一个侍女,和高义说了句话,高义的脸色顿时就变了。
“怎么了?”
杨蕴秋问了句。
高义深吸了口气,板着脸道:“我的商队被人袭击……幸好货物损失没太严重,这一次是先让阿文他们去探探路。”
其实,哪怕是探路,他也做得很真,短时间之内,再没有更好的应对,他是分出了好几拨人当掩饰,结果,不只是真正的商队让人家给打了个措手不及,这几伙儿假的也都被对手袭击,而且高家的人,一触即溃,相当悲惨。
高义无语。
这就是一力降十会。
都说裴家的人是大老粗,可人家不精通水战,你又准备的很充分,人家就不和你在水里较量。
裴家的人就令大军压阵,全面布防,哪怕明知道有很多方向的商队就是摆设,并不是真正押运的人选,人家还是,如狮子搏兔,依旧拼尽全力。”
人家根本就不在乎你的阴谋诡计,反正全打趴下就行。
杨蕴秋闻言失笑,对裴家人的做派,还真说不上不喜欢,他现在是站在高家一边,其实这里面可分不出对错,端看双方出招。
“高家和裴家,在归县的人手相差很多?”
高义苦笑:“不只是人数的问题,我们家的那些人都疏于操练日久,养尊处优惯了。”裴家那边还是黑道上的买卖占了大头,论武力,没法子比。
这些年高家和裴家不分胜负,不过是仗着是在京城,大家动脑子多,动手的时候少,真要动手,看硬功夫,高家真有些底气不足。
杨蕴秋勾了勾唇角:“不如就继续走海路?距离还近一些呢。”
聊了这么久,他知道高家的货物是要送去京城,其实不必走陆地,海路也可以,只是走海路的话,要过一个‘月上弯’,里面暗流多,礁石多,而且还没有海图,实在是不能冒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