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多的媒体记者在发布会结束后,在第一时间赶回记者中心,开始埋头写稿子。第二天一早,国内各大媒体都刊发了《全频带阻塞干扰》的影评,清一色的好评。
《之江日报》以“国产大片再次核爆”为题,将乌尔善和《全频带阻塞干扰》夸上了天。文中写道:“《全频带阻塞干扰》可以说让人对乌尔善刮目相看,他的电影又上升了一个层次。国产战争片在经历多年的高大全后,终于让人看到一部有内核的影片,着实感到兴奋。乌尔善开启了新英雄主义的表现形式,电影对林云、庄宇、许广志、十号首长这些人物的塑造,突破了以往战争片的主旋律模式,重新对人性、情义进行思考,也让观众在心理上得到回归,甚至给出一些人活下去的依据。”
《文汇报》以“血性回归”为题,对《全频带阻塞干扰》进行盛赞:“《全频带阻塞干扰》很男人,很有血性,很有爆发力,庄宇、许广志他们比李云龙更让观众血脉贲张,电影虽然结束了,但他们的身影就象战火中依旧英挺的旗杆,竖立在每个观众心上。近些年来,许多人认为小鲜肉现象在社会上盛行,并且越来越严重,在青少年中蔓延非常快,并引发了担忧。而《全频带阻塞干扰》的出现,将会杀住这股歪风,纯爷们、不怕死、枪激战,将会让一切所谓的花样美男靠边站。”
《解放军报》在第11版用一整个版面,刊登了一篇名为《雄浑崇高,具警世意义》的文章。文中写道:“《全频带阻塞干扰》故事节奏有张有弛,既极度写实更饱含诗化的美学风格,在惨烈中努力营造出一份崇高之美。同时,全片成功塑造了一群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庄宇、林云、许广志、十号首长,每一个角色令人印象深刻;全片浑然一体地展现出极为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电影的故事虽然发生在几十年后的未来,但整部电影不仅具有前瞻价值,更具警世意义。”
张然对国内的评价并不担心,他知道《全频带阻塞干扰》在国内肯定是好评如潮。除了少部分公知会高呼“**强身,意淫强国”之类的口号贬低这部电影外,绝大部分媒体和观众都会给出好评,电影的口碑和票房绝对会大爆。不然,他也不敢在在电影开机的时候就喊“60亿”!
张然真正担心的是国外媒体和观众的口碑,毕竟连《金陵十三钗》这种片子都被扣上了政治宣传片的口号,更何况在《全频带阻塞干扰》里解放军、以及中国人是救世主。肯定会引发部分媒体和影评人的反感,从而给出低分;但有多少影评人会因此给出低分,他没有把握。除此之外,有多少外国观众能接受中国人拯救世界也是一个问题。
早上起来,张然和《全频带阻塞干扰》剧组主创就开始接受媒体采访,连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更何况看报纸了。直到晚上回到家,张然才有时间浏览北美和欧洲媒体给出的评价。情况比预想的要好,在张然看到的十三家重量级媒体中,有一家给出了100分,有一家给出了50分,其他媒体的评分大致在80分到90分之间。
作为好莱坞最重要的两大媒体之一,《综艺》给《全频带阻塞干扰》打出了90分,给出的评价是:“就艺术性而言,《全频带阻塞干扰》不如《未来启示录》,但作为一部商业电影,看完电影被深深震惊,沉默许久。整部电影延续了《未来启示录》的残酷和震撼,战争戏真实得可怕,再加上演员们贡献的绝佳演技,以及vr技术的运用,令这部电影称得上伟大一词。”
另一家好莱坞权威媒体《好莱坞报道者》给为《全频带阻塞干扰》打了85分,他们认为:“这是一部杰出的电影,在战场和人物内心里,导演都设置了冲突的存在。影片血腥、暴力,但是能让人沉思和冥想,电影以其纯熟的电影语言在黑暗的死亡气息中依然制造出一份穿透人心的温暖力量,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
《帝国》杂志的影评人给出了75分:“和《未来启示录》相比,《全频带阻塞干扰》的思想和艺术性要逊色很多。不过作为一个只拍了三部电影的年轻导演,去跟这个时代最伟大的导演相比,无疑是很不公平的。就娱乐性而言,《全频带阻塞干扰》做得更好,电影一开始就用一场战争戏快速把观众带入紧张情绪中,随后更是高.潮不断,紧张部分让人都不知道从那里呼吸。”
法国《费加罗》报的影评人打出了80分:“电影拥有令人震惊的想象力,令人震惊的特效,以及令人震惊的vr技术。电影拥有令人震撼、真实的战争场面,不夸张不回避,其中一些血腥的镜头让邻座姑娘会捂着眼睛大喊, oh no。作为一部科幻战争电影,《全频带阻塞干扰》成功地将优雅与残酷融合在一起。”
翻完媒体给出的评价,张然又到社交网络和影迷论坛看了看。抢到《全频带阻塞干扰》首映票的外国影迷极少,当为数不多的影迷将他们的观影体验,以及跟万年炎帝号的合影发到网络上后,顿时引发了众多《未来启示录》粉丝的热议。在fly上,他们分享的照片和观影体验在极端的时间内就有了上万条留言,点赞数更是迅速突破十万。
更夸张的是,中国影迷在中国网络上的留言都被狂热的粉丝翻译成了英语,然后一堆外国影迷从中国影迷的言论进行种种分析。其中惨烈的战争场面、震撼人心的飞船撞太阳、普通电影与vr电影的完美融合,成为粉丝们议论的重点。
张然心里颇为感慨,以往都是好莱坞大片在美国首映,中国影迷从社交媒体上搬运美国影迷的评论,没想到这次情况翻过来了,是国外影迷从中国搬运中国电影的评论。他觉得这是一个良好的开始,他也相信在未来这样的情形会越来越多。
在接下来的两天中,更多影迷看完电影后,在网络上分享他们的观影体会。除了部分观众抱怨电影太过血腥外,几乎是清一色的好评。
这个时候,烂番茄和mtc的评分也出来了。在烂番茄上,总共54家媒体给出了评价,50鲜4烂,新鲜度93%,平均分为7.8分。而在mtc上,有18家权威媒体给出了评分,一个30分的差评,一个50分的中评,其他的全都是好评,包括三个100分,最终mtc给出的平均分为82分。作为一部商业片,而且有《未来启示录》珠玉在前,能够取得这个评分,已经是相当难得了。
媒体和影迷给出的大量好评,让原本就对《全频带阻塞干扰》充满期待的影迷们更加期待,无数观众的胃口都被吊起来了,所有人都怀着期盼的心情等待电影正式公映。
而这个时候,张然已经回到南京石湫影视基地,继续《正义天使》的拍摄工作。《正义天使》拍到现在,就剩下张纯如在南京的戏份,以及一些收尾戏。
1995年7月,张纯如从美国前往南京。她选择的路线是先从美国飞到广州,然后坐火车北上南京,这与钱学森的回国行程类似。《钱学森传》是张纯如的第一本书,这时候这本书已经写完,但还没有正式出版,张纯如想借机感受钱学森当年的行程。
张纯如抵达南京的时候正在生病,但她只休息了半天,第二天就拉着杨夏鸣等人去采访幸存者。她的问题非常多,也非常具体。她想知道,南京大屠杀发生的时候,南京普通老百姓当时穿什么鞋子,早上吃什么饭,怎么生活,怎么烧饭,诸如此类,不一而足。她听不懂幸存者说的南京方言,现场只能依靠杨夏鸣的简短翻译,但她拿着摄像机把采访过程全录下来。回到工作室后,张纯如会重放录像,让杨夏鸣详细翻译幸存者的回答。
在幸存者的过程中,张纯如发现很多人家境贫寒,生活在棚户区,屋里堆满了瓷器碎片,散发着浓烈的潮湿和发霉的味道。张纯如心里很难过,每次采访完,都会给对方留下一些钱。
张纯如觉得太不公平了,许多曾经蹂躏南京人民的东瀛人从东瀛政府领取全部养老金和其他津贴的时候,成千上万的受难者却默默地忍受贫穷、耻辱,或是漫长的身心痛苦。
在采访完夏淑琴后,张纯如对杨鸣夏说,等《南京大屠杀》写完,她就不再当作家,要去学法律,将来代表这些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与东瀛打官司。张纯如最后没有成为律师,但她从一个普通作家变成了人权斗士,开始为南京30万冤魂奔走呼号。
这天下午,剧组到中山陵美龄宫拍张纯如采访幸存者夏淑琴的戏。当时夏淑琴在中山陵美龄宫做临时工,张纯如他们正是在这里找到她的,而采访就在露天的树荫下进行。接着,夏淑琴带张纯如他们去了她的家人被杀的旧址。张然考虑过请夏淑琴本人来演,但最后觉得老人已经八十多岁,而拍电影又太辛苦,就从南京话剧团找了个老演员来扮演。
《正义天使》剧组到达美龄宫后,张然开始给扮演夏淑琴的演员说戏:“张纯如采访夏淑琴的录像你看了,夏淑琴会不时用手帕擦眼睛,是由于当时流泪太多,落下了眼疾。你在演的时候,一点要注意这点。”
演员点头道:“好的,导演,我会注意的。”
张然正要往下讲,一个工作人员跑了过来。他告诉张然:“导演,张馨艺来探班了!”
张馨艺从北电毕业后,演了不少戏,但始终不温不火。直到几年前出演《回家的诱惑》才开始走红,当然也算不上大红,只是小红。张然挺喜欢张馨艺的,这姑娘性格特别好,出了名的大大咧咧性格,为人处世很咋咋呼呼,被大家戏称为二姐。
听到张馨艺来探班,张然不由笑了,《正义天使》剧组气氛比较凝重,张馨艺这个活宝到剧组来,气氛肯定要轻松不少,当即道:“让她进来吧!”
《之江日报》以“国产大片再次核爆”为题,将乌尔善和《全频带阻塞干扰》夸上了天。文中写道:“《全频带阻塞干扰》可以说让人对乌尔善刮目相看,他的电影又上升了一个层次。国产战争片在经历多年的高大全后,终于让人看到一部有内核的影片,着实感到兴奋。乌尔善开启了新英雄主义的表现形式,电影对林云、庄宇、许广志、十号首长这些人物的塑造,突破了以往战争片的主旋律模式,重新对人性、情义进行思考,也让观众在心理上得到回归,甚至给出一些人活下去的依据。”
《文汇报》以“血性回归”为题,对《全频带阻塞干扰》进行盛赞:“《全频带阻塞干扰》很男人,很有血性,很有爆发力,庄宇、许广志他们比李云龙更让观众血脉贲张,电影虽然结束了,但他们的身影就象战火中依旧英挺的旗杆,竖立在每个观众心上。近些年来,许多人认为小鲜肉现象在社会上盛行,并且越来越严重,在青少年中蔓延非常快,并引发了担忧。而《全频带阻塞干扰》的出现,将会杀住这股歪风,纯爷们、不怕死、枪激战,将会让一切所谓的花样美男靠边站。”
《解放军报》在第11版用一整个版面,刊登了一篇名为《雄浑崇高,具警世意义》的文章。文中写道:“《全频带阻塞干扰》故事节奏有张有弛,既极度写实更饱含诗化的美学风格,在惨烈中努力营造出一份崇高之美。同时,全片成功塑造了一群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庄宇、林云、许广志、十号首长,每一个角色令人印象深刻;全片浑然一体地展现出极为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电影的故事虽然发生在几十年后的未来,但整部电影不仅具有前瞻价值,更具警世意义。”
张然对国内的评价并不担心,他知道《全频带阻塞干扰》在国内肯定是好评如潮。除了少部分公知会高呼“**强身,意淫强国”之类的口号贬低这部电影外,绝大部分媒体和观众都会给出好评,电影的口碑和票房绝对会大爆。不然,他也不敢在在电影开机的时候就喊“60亿”!
张然真正担心的是国外媒体和观众的口碑,毕竟连《金陵十三钗》这种片子都被扣上了政治宣传片的口号,更何况在《全频带阻塞干扰》里解放军、以及中国人是救世主。肯定会引发部分媒体和影评人的反感,从而给出低分;但有多少影评人会因此给出低分,他没有把握。除此之外,有多少外国观众能接受中国人拯救世界也是一个问题。
早上起来,张然和《全频带阻塞干扰》剧组主创就开始接受媒体采访,连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更何况看报纸了。直到晚上回到家,张然才有时间浏览北美和欧洲媒体给出的评价。情况比预想的要好,在张然看到的十三家重量级媒体中,有一家给出了100分,有一家给出了50分,其他媒体的评分大致在80分到90分之间。
作为好莱坞最重要的两大媒体之一,《综艺》给《全频带阻塞干扰》打出了90分,给出的评价是:“就艺术性而言,《全频带阻塞干扰》不如《未来启示录》,但作为一部商业电影,看完电影被深深震惊,沉默许久。整部电影延续了《未来启示录》的残酷和震撼,战争戏真实得可怕,再加上演员们贡献的绝佳演技,以及vr技术的运用,令这部电影称得上伟大一词。”
另一家好莱坞权威媒体《好莱坞报道者》给为《全频带阻塞干扰》打了85分,他们认为:“这是一部杰出的电影,在战场和人物内心里,导演都设置了冲突的存在。影片血腥、暴力,但是能让人沉思和冥想,电影以其纯熟的电影语言在黑暗的死亡气息中依然制造出一份穿透人心的温暖力量,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
《帝国》杂志的影评人给出了75分:“和《未来启示录》相比,《全频带阻塞干扰》的思想和艺术性要逊色很多。不过作为一个只拍了三部电影的年轻导演,去跟这个时代最伟大的导演相比,无疑是很不公平的。就娱乐性而言,《全频带阻塞干扰》做得更好,电影一开始就用一场战争戏快速把观众带入紧张情绪中,随后更是高.潮不断,紧张部分让人都不知道从那里呼吸。”
法国《费加罗》报的影评人打出了80分:“电影拥有令人震惊的想象力,令人震惊的特效,以及令人震惊的vr技术。电影拥有令人震撼、真实的战争场面,不夸张不回避,其中一些血腥的镜头让邻座姑娘会捂着眼睛大喊, oh no。作为一部科幻战争电影,《全频带阻塞干扰》成功地将优雅与残酷融合在一起。”
翻完媒体给出的评价,张然又到社交网络和影迷论坛看了看。抢到《全频带阻塞干扰》首映票的外国影迷极少,当为数不多的影迷将他们的观影体验,以及跟万年炎帝号的合影发到网络上后,顿时引发了众多《未来启示录》粉丝的热议。在fly上,他们分享的照片和观影体验在极端的时间内就有了上万条留言,点赞数更是迅速突破十万。
更夸张的是,中国影迷在中国网络上的留言都被狂热的粉丝翻译成了英语,然后一堆外国影迷从中国影迷的言论进行种种分析。其中惨烈的战争场面、震撼人心的飞船撞太阳、普通电影与vr电影的完美融合,成为粉丝们议论的重点。
张然心里颇为感慨,以往都是好莱坞大片在美国首映,中国影迷从社交媒体上搬运美国影迷的评论,没想到这次情况翻过来了,是国外影迷从中国搬运中国电影的评论。他觉得这是一个良好的开始,他也相信在未来这样的情形会越来越多。
在接下来的两天中,更多影迷看完电影后,在网络上分享他们的观影体会。除了部分观众抱怨电影太过血腥外,几乎是清一色的好评。
这个时候,烂番茄和mtc的评分也出来了。在烂番茄上,总共54家媒体给出了评价,50鲜4烂,新鲜度93%,平均分为7.8分。而在mtc上,有18家权威媒体给出了评分,一个30分的差评,一个50分的中评,其他的全都是好评,包括三个100分,最终mtc给出的平均分为82分。作为一部商业片,而且有《未来启示录》珠玉在前,能够取得这个评分,已经是相当难得了。
媒体和影迷给出的大量好评,让原本就对《全频带阻塞干扰》充满期待的影迷们更加期待,无数观众的胃口都被吊起来了,所有人都怀着期盼的心情等待电影正式公映。
而这个时候,张然已经回到南京石湫影视基地,继续《正义天使》的拍摄工作。《正义天使》拍到现在,就剩下张纯如在南京的戏份,以及一些收尾戏。
1995年7月,张纯如从美国前往南京。她选择的路线是先从美国飞到广州,然后坐火车北上南京,这与钱学森的回国行程类似。《钱学森传》是张纯如的第一本书,这时候这本书已经写完,但还没有正式出版,张纯如想借机感受钱学森当年的行程。
张纯如抵达南京的时候正在生病,但她只休息了半天,第二天就拉着杨夏鸣等人去采访幸存者。她的问题非常多,也非常具体。她想知道,南京大屠杀发生的时候,南京普通老百姓当时穿什么鞋子,早上吃什么饭,怎么生活,怎么烧饭,诸如此类,不一而足。她听不懂幸存者说的南京方言,现场只能依靠杨夏鸣的简短翻译,但她拿着摄像机把采访过程全录下来。回到工作室后,张纯如会重放录像,让杨夏鸣详细翻译幸存者的回答。
在幸存者的过程中,张纯如发现很多人家境贫寒,生活在棚户区,屋里堆满了瓷器碎片,散发着浓烈的潮湿和发霉的味道。张纯如心里很难过,每次采访完,都会给对方留下一些钱。
张纯如觉得太不公平了,许多曾经蹂躏南京人民的东瀛人从东瀛政府领取全部养老金和其他津贴的时候,成千上万的受难者却默默地忍受贫穷、耻辱,或是漫长的身心痛苦。
在采访完夏淑琴后,张纯如对杨鸣夏说,等《南京大屠杀》写完,她就不再当作家,要去学法律,将来代表这些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与东瀛打官司。张纯如最后没有成为律师,但她从一个普通作家变成了人权斗士,开始为南京30万冤魂奔走呼号。
这天下午,剧组到中山陵美龄宫拍张纯如采访幸存者夏淑琴的戏。当时夏淑琴在中山陵美龄宫做临时工,张纯如他们正是在这里找到她的,而采访就在露天的树荫下进行。接着,夏淑琴带张纯如他们去了她的家人被杀的旧址。张然考虑过请夏淑琴本人来演,但最后觉得老人已经八十多岁,而拍电影又太辛苦,就从南京话剧团找了个老演员来扮演。
《正义天使》剧组到达美龄宫后,张然开始给扮演夏淑琴的演员说戏:“张纯如采访夏淑琴的录像你看了,夏淑琴会不时用手帕擦眼睛,是由于当时流泪太多,落下了眼疾。你在演的时候,一点要注意这点。”
演员点头道:“好的,导演,我会注意的。”
张然正要往下讲,一个工作人员跑了过来。他告诉张然:“导演,张馨艺来探班了!”
张馨艺从北电毕业后,演了不少戏,但始终不温不火。直到几年前出演《回家的诱惑》才开始走红,当然也算不上大红,只是小红。张然挺喜欢张馨艺的,这姑娘性格特别好,出了名的大大咧咧性格,为人处世很咋咋呼呼,被大家戏称为二姐。
听到张馨艺来探班,张然不由笑了,《正义天使》剧组气氛比较凝重,张馨艺这个活宝到剧组来,气氛肯定要轻松不少,当即道:“让她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