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然对中国电影评论界不满很多年了,他一直认为这帮人的榆木思维是中国电影的祸害,只是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以及对象开喷,现在朱大柯这个让张然极为鄙视的所谓评论家跳出来,他总算是有了个靶子。
坐在电脑前,张然思考了两秒钟,就噼噼啪啪的敲击起键盘来,将自己内心的不满化为了一个个字符,然后以长微博的形式,发在了自己的微博上。
等张然噼噼啪啪敲完,张婧初直接把笔记本抢了过来,只见微博上写着:“我一直听说中国文化圈有个碰瓷专业户,上世纪八十年代碰瓷谢晋一炮而红,从此他发现胡说八道不仅可以掩盖肚子里没有墨水这一事实,还可以提高知名度名利双收,于是以碰瓷为己任,碰到现在竟然碰成了文化学者。
没想到今天碰瓷竟然碰到我身上来了,可惜我不是谢晋、也不是张一谋,可不会任别人侮辱不吭声的习惯,对于朱某这样的碰瓷者我是没有好脸色的。其实我之所以如此厌恶朱某,不是因为他碰瓷,而在于这个跳梁小丑把中国电影坑惨了!
建国前中国电影的中心在魔都,而魔都电影人主要受好莱坞电影影响,建国后这些电影人成为各家电影制片厂的主力军,上影厂也一直延续着好莱坞经典叙事风格,到了80年代上影厂开始重新向好莱坞学习,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比如拍摄科幻片;与此同时,在西影厂,张一谋他们这些毕业于北电的第五代导演也正以先锋电影的姿态跻身影坛。
这是两条完全不同的路,如果大家各自探索,各自发展,那么中国电影很可能像美国电影那样出现两个电影中心,商业片中心和艺术片中心,从而两条腿走路。
但86年朱大柯发起的对谢晋模式的批判,把谢晋模式与好莱坞模式联系一起,认为上影厂深受美国好莱坞影响,其导演接受了好莱坞的文化殖民。
在85年国内开始了反资产阶级自由化运动,朱大柯现在说上影厂和谢晋接受好莱坞文化殖民,对上影厂和谢晋来说就面临政治风险。于是,谢晋开始寻求转型,再也没拍出像《芙蓉镇》那样的杰作;而上影厂也由中国电影主力,逐步沦为毫无创造力的三流公司。
这次针对谢晋的批判毁掉了谢晋,毁掉了上影厂,更重要的是毁掉了几代中国电影人积累下来的最宝贵财富——用影像讲故事;中国电影的主流转向追求哲学意念,淡化情节,反对尖锐矛盾,强调挖掘人性,从此中国电影与观众越走越远。随着中国电影在海外不断拿奖的是中国电影市场的急速崩盘,到了94年不得不引进好莱坞大片来提振市场。
不过历史的讽刺与羞辱是辛辣的,二十年后,被朱大柯他们推崇的第五代代表张一谋、陈凯哥现在都在全面学好莱坞,回到谢晋模式上,然而他们是以反故事反戏剧起家的,他们现在的电影被观众骂的最多的就是不会讲故事!
今天把这件事讲出来,不是要朱大柯为中国导演不会讲故事负责,也不是要他为中国电影这失去的二十年负责;而是像朱大柯这种评论电影时动不动喜欢扯思想,追求哲学意念,动不动要深刻的傻逼思维,还是中国电影理论界和电影教育的主流,这种思维不改,中国电影的根基就是烂的,这种思维不改,中国电影就没救!
他们这帮人没事就喜欢骂商业片,认为那是堕落,宁皓的《疯狂的石头》骂,周星池的《功夫》,冯小钢的电影也是一堆人骂,只要是商业片他们就没有不骂的。这些神经病整天中国电影怎么怎么样,好像他们在为中国电影好似的,但实际上却在把中国观众往好莱坞电影赶!为啥中国观众现在都不愿意看国产片,为什么一提国产电影就说垃圾?就是这帮垃圾给害的!
套用总理的一句话,人民就是喜欢娱乐片,你不喜欢,你算老几?”
张婧初看完目瞪口呆地道:“你这个炮开得太大了吧?”
张然坚定地道:“这些话我憋在心里多少年了,这次总算能一吐为快了!”
张婧初担心地道:“可你连整个中国评论界都骂了,只怕半个评论界都会跳出来骂你!”
张然笑道:“他们评论界才几个人,站在我身后可是亿万普通想要看好看电影的普通观众,这些专家教授要是敢出来,他们就会知道什么叫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其实影评对一个国家的电影发展很重要,好的影评能够发现被埋没的好作品,能够提供技术方面的真知灼见,鼓励和推荐好的电影人,可以对艺术作品的地位及价值产生影响。但现在中国的学术性影评,观点陈旧到可怕,而且极端得要命,几乎很难看到有价值的评论。
中国电影烂,但中国影评比电影还烂!
,张然的微博受到了众多网友的热烈支持,短短几分钟的时间,竟然被转发一千次,评论更是超过了两千!
“我靠,张然竟然骂人了!不过骂得对,我坚决支持!这帮老不死的,自以为懂艺术,你问他什么是艺术,他们缕缕胡子:要是黑白的,要是严肃的,要脱的,要是老百姓看不懂的而只有我教授能看得懂的,总之我说是艺术才是艺术!靠,我看你们是**看多了!”
“张然说得太对了,最烦这些挂着教授头衔的人。人家张然他们千辛万苦精打细算排出万难拍出片子,给老百姓找个乐子,你坐在大搂里闭着眼睛鸡蛋里挑骨头,什么素质呀!纯粹吃饱了撑的,真是没事找抽型!”
“啥叫艺术片?票房惨淡无人问津的就叫艺术?最烦这种所谓的专家故作姿态,以为就自己懂艺术。不是看不起你们,要真论艺术,张老师甩你们八条街!”
朱大柯很快在他的博客对张然进行了回应:“张然在他的微博中对我的《大地震的陈旧思维》一文所进行的批判,我看了以后很是震惊。张然竟然认为由于我的批评,谢晋和上影厂从此一蹶不振。这种看法并没有太多的根据。另一方面,上影厂没有在争论中及时反思,反而讳疾忌医,大加围剿,以为那样就以可以压制不同声音,结果日薄西山,终于由当年中国电影主力,沦为一个毫无创造力的三流公司,至今仍然只能靠招募港台明星和政府拨款来苟延残喘。它的悲剧性命运,正是中国电影业大衰退的历史缩影。
更让我震惊的是张然对我的谩骂,你可以不同意我的观点,不喜欢我的文章,但不可以用“傻逼”、“神经病”这样粗暴又粗鄙的字眼骂人;这不是文艺批评,这些语言已经涉嫌人格侮辱和人身攻击。网络虽然是自由世界,但任何人都没有借此来骂人的特权,也没有骂了人不负责任的豁免权。骂人者至少要接受道德法则的自审与公审,我希望这样一个事件,能为如何为网络立法和建设网络道德提供一个反面的例证。”
张然迅速对朱大柯进行了回应:“骂人?要骂的是人才叫骂人吧?我就明说了,我早就想开骂了,谢谢你给我这个机会!
像朱大柯这样的所谓评论家中国有很多,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不懂电影。尽管很多人号称在电影里研究多年,但实际上只能在狭小范围内以陈旧甚至谬误的理论制造学术垃圾,或许能背出几段巴赞或爱森斯坦的原话,说两句很多人搞不清冷僻知识,就跟孔乙己知道回字的四种写法似的。比如某位很有名的教授,大谈黑色电影,最后来来句我看过一部经典的黑色电影《洛奇》。我勒个去,《洛奇》什么时候变成黑色电影了?
其实只要翻翻国内电影期刊,每部热门影片出来,肯定都会出现一堆评论文章,但这些文章基本上都一个模式,把电影内容复述一遍,引用两句巴赞的话,或者抓住某种理论往影片上一套,要不然就是扯思想。这些做法,表面上看起来好像很高大上,实际上是为了掩盖自己在电影技术和视听语言上的无知!我看个过朱大柯两篇影评,评价就是狗屁不如,没有任何学术价值。像朱大柯这样的人,如果是一两个倒也无所谓,但在中国却是一群,是中国评论界的主流!
在美国商业片和艺术片的评价标准是不同的,比如《蜘蛛侠2》在烂番茄和mtc上的评分比很多人心中的神作《肖申克的救赎》都高,难道《蜘蛛侠》比《肖申克》的艺术价值高?当然不是。之所以会这样,就是评价标准不同。但我们国内专家们不管评价任何电影,他们都拿艺术片的标准进行评价,在他们的榆木脑袋里只有表现人生哲理、揭示社会问题的电影才是好电影。
这种观念不光统治着评论界,还统治着教育界,因为很多所谓的评论家本身就是大学老师。当他们站在讲台上课的时候,给学生灌输的就是这种观念,娱乐片是垃圾,好莱坞是垃圾场,教学生的全是欧洲大师那套,整天讲思想性、讲审美价值、讲美学意义,就是不讲真正的技术。
咱们国内影视专业少吗?学电影的少吗?为什么年轻导演出不来?原因就在这里,这些年轻导演学的东西都是去情节、反叙事的,很多学生毕业了连视听语言基本功都不具备。现在需要的是能够讲好故事的导演,他们根本就不擅长这个,怎么可能出得来?
中国电影最的大问题不是总局,不是审查,不是资金,也不是其他的,而是出在把持着电影评论和教育的这帮人身上,这帮祸害不滚蛋,中国电影就没有希望!”
张然这个微博发出来后,半个评论界的人都被他的话给激怒了!
我们是中国电影的祸害?
我们能把谢晋打垮,能把张一谋批臭,我们同样可以灭你张然!
于是,这些专家教授开始攻击张然,攻击张然的电影,什么缺乏思想深度啊!什么文化买办啊!什么流氓美学啊!全出来了!
坐在电脑前,张然思考了两秒钟,就噼噼啪啪的敲击起键盘来,将自己内心的不满化为了一个个字符,然后以长微博的形式,发在了自己的微博上。
等张然噼噼啪啪敲完,张婧初直接把笔记本抢了过来,只见微博上写着:“我一直听说中国文化圈有个碰瓷专业户,上世纪八十年代碰瓷谢晋一炮而红,从此他发现胡说八道不仅可以掩盖肚子里没有墨水这一事实,还可以提高知名度名利双收,于是以碰瓷为己任,碰到现在竟然碰成了文化学者。
没想到今天碰瓷竟然碰到我身上来了,可惜我不是谢晋、也不是张一谋,可不会任别人侮辱不吭声的习惯,对于朱某这样的碰瓷者我是没有好脸色的。其实我之所以如此厌恶朱某,不是因为他碰瓷,而在于这个跳梁小丑把中国电影坑惨了!
建国前中国电影的中心在魔都,而魔都电影人主要受好莱坞电影影响,建国后这些电影人成为各家电影制片厂的主力军,上影厂也一直延续着好莱坞经典叙事风格,到了80年代上影厂开始重新向好莱坞学习,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比如拍摄科幻片;与此同时,在西影厂,张一谋他们这些毕业于北电的第五代导演也正以先锋电影的姿态跻身影坛。
这是两条完全不同的路,如果大家各自探索,各自发展,那么中国电影很可能像美国电影那样出现两个电影中心,商业片中心和艺术片中心,从而两条腿走路。
但86年朱大柯发起的对谢晋模式的批判,把谢晋模式与好莱坞模式联系一起,认为上影厂深受美国好莱坞影响,其导演接受了好莱坞的文化殖民。
在85年国内开始了反资产阶级自由化运动,朱大柯现在说上影厂和谢晋接受好莱坞文化殖民,对上影厂和谢晋来说就面临政治风险。于是,谢晋开始寻求转型,再也没拍出像《芙蓉镇》那样的杰作;而上影厂也由中国电影主力,逐步沦为毫无创造力的三流公司。
这次针对谢晋的批判毁掉了谢晋,毁掉了上影厂,更重要的是毁掉了几代中国电影人积累下来的最宝贵财富——用影像讲故事;中国电影的主流转向追求哲学意念,淡化情节,反对尖锐矛盾,强调挖掘人性,从此中国电影与观众越走越远。随着中国电影在海外不断拿奖的是中国电影市场的急速崩盘,到了94年不得不引进好莱坞大片来提振市场。
不过历史的讽刺与羞辱是辛辣的,二十年后,被朱大柯他们推崇的第五代代表张一谋、陈凯哥现在都在全面学好莱坞,回到谢晋模式上,然而他们是以反故事反戏剧起家的,他们现在的电影被观众骂的最多的就是不会讲故事!
今天把这件事讲出来,不是要朱大柯为中国导演不会讲故事负责,也不是要他为中国电影这失去的二十年负责;而是像朱大柯这种评论电影时动不动喜欢扯思想,追求哲学意念,动不动要深刻的傻逼思维,还是中国电影理论界和电影教育的主流,这种思维不改,中国电影的根基就是烂的,这种思维不改,中国电影就没救!
他们这帮人没事就喜欢骂商业片,认为那是堕落,宁皓的《疯狂的石头》骂,周星池的《功夫》,冯小钢的电影也是一堆人骂,只要是商业片他们就没有不骂的。这些神经病整天中国电影怎么怎么样,好像他们在为中国电影好似的,但实际上却在把中国观众往好莱坞电影赶!为啥中国观众现在都不愿意看国产片,为什么一提国产电影就说垃圾?就是这帮垃圾给害的!
套用总理的一句话,人民就是喜欢娱乐片,你不喜欢,你算老几?”
张婧初看完目瞪口呆地道:“你这个炮开得太大了吧?”
张然坚定地道:“这些话我憋在心里多少年了,这次总算能一吐为快了!”
张婧初担心地道:“可你连整个中国评论界都骂了,只怕半个评论界都会跳出来骂你!”
张然笑道:“他们评论界才几个人,站在我身后可是亿万普通想要看好看电影的普通观众,这些专家教授要是敢出来,他们就会知道什么叫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其实影评对一个国家的电影发展很重要,好的影评能够发现被埋没的好作品,能够提供技术方面的真知灼见,鼓励和推荐好的电影人,可以对艺术作品的地位及价值产生影响。但现在中国的学术性影评,观点陈旧到可怕,而且极端得要命,几乎很难看到有价值的评论。
中国电影烂,但中国影评比电影还烂!
,张然的微博受到了众多网友的热烈支持,短短几分钟的时间,竟然被转发一千次,评论更是超过了两千!
“我靠,张然竟然骂人了!不过骂得对,我坚决支持!这帮老不死的,自以为懂艺术,你问他什么是艺术,他们缕缕胡子:要是黑白的,要是严肃的,要脱的,要是老百姓看不懂的而只有我教授能看得懂的,总之我说是艺术才是艺术!靠,我看你们是**看多了!”
“张然说得太对了,最烦这些挂着教授头衔的人。人家张然他们千辛万苦精打细算排出万难拍出片子,给老百姓找个乐子,你坐在大搂里闭着眼睛鸡蛋里挑骨头,什么素质呀!纯粹吃饱了撑的,真是没事找抽型!”
“啥叫艺术片?票房惨淡无人问津的就叫艺术?最烦这种所谓的专家故作姿态,以为就自己懂艺术。不是看不起你们,要真论艺术,张老师甩你们八条街!”
朱大柯很快在他的博客对张然进行了回应:“张然在他的微博中对我的《大地震的陈旧思维》一文所进行的批判,我看了以后很是震惊。张然竟然认为由于我的批评,谢晋和上影厂从此一蹶不振。这种看法并没有太多的根据。另一方面,上影厂没有在争论中及时反思,反而讳疾忌医,大加围剿,以为那样就以可以压制不同声音,结果日薄西山,终于由当年中国电影主力,沦为一个毫无创造力的三流公司,至今仍然只能靠招募港台明星和政府拨款来苟延残喘。它的悲剧性命运,正是中国电影业大衰退的历史缩影。
更让我震惊的是张然对我的谩骂,你可以不同意我的观点,不喜欢我的文章,但不可以用“傻逼”、“神经病”这样粗暴又粗鄙的字眼骂人;这不是文艺批评,这些语言已经涉嫌人格侮辱和人身攻击。网络虽然是自由世界,但任何人都没有借此来骂人的特权,也没有骂了人不负责任的豁免权。骂人者至少要接受道德法则的自审与公审,我希望这样一个事件,能为如何为网络立法和建设网络道德提供一个反面的例证。”
张然迅速对朱大柯进行了回应:“骂人?要骂的是人才叫骂人吧?我就明说了,我早就想开骂了,谢谢你给我这个机会!
像朱大柯这样的所谓评论家中国有很多,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不懂电影。尽管很多人号称在电影里研究多年,但实际上只能在狭小范围内以陈旧甚至谬误的理论制造学术垃圾,或许能背出几段巴赞或爱森斯坦的原话,说两句很多人搞不清冷僻知识,就跟孔乙己知道回字的四种写法似的。比如某位很有名的教授,大谈黑色电影,最后来来句我看过一部经典的黑色电影《洛奇》。我勒个去,《洛奇》什么时候变成黑色电影了?
其实只要翻翻国内电影期刊,每部热门影片出来,肯定都会出现一堆评论文章,但这些文章基本上都一个模式,把电影内容复述一遍,引用两句巴赞的话,或者抓住某种理论往影片上一套,要不然就是扯思想。这些做法,表面上看起来好像很高大上,实际上是为了掩盖自己在电影技术和视听语言上的无知!我看个过朱大柯两篇影评,评价就是狗屁不如,没有任何学术价值。像朱大柯这样的人,如果是一两个倒也无所谓,但在中国却是一群,是中国评论界的主流!
在美国商业片和艺术片的评价标准是不同的,比如《蜘蛛侠2》在烂番茄和mtc上的评分比很多人心中的神作《肖申克的救赎》都高,难道《蜘蛛侠》比《肖申克》的艺术价值高?当然不是。之所以会这样,就是评价标准不同。但我们国内专家们不管评价任何电影,他们都拿艺术片的标准进行评价,在他们的榆木脑袋里只有表现人生哲理、揭示社会问题的电影才是好电影。
这种观念不光统治着评论界,还统治着教育界,因为很多所谓的评论家本身就是大学老师。当他们站在讲台上课的时候,给学生灌输的就是这种观念,娱乐片是垃圾,好莱坞是垃圾场,教学生的全是欧洲大师那套,整天讲思想性、讲审美价值、讲美学意义,就是不讲真正的技术。
咱们国内影视专业少吗?学电影的少吗?为什么年轻导演出不来?原因就在这里,这些年轻导演学的东西都是去情节、反叙事的,很多学生毕业了连视听语言基本功都不具备。现在需要的是能够讲好故事的导演,他们根本就不擅长这个,怎么可能出得来?
中国电影最的大问题不是总局,不是审查,不是资金,也不是其他的,而是出在把持着电影评论和教育的这帮人身上,这帮祸害不滚蛋,中国电影就没有希望!”
张然这个微博发出来后,半个评论界的人都被他的话给激怒了!
我们是中国电影的祸害?
我们能把谢晋打垮,能把张一谋批臭,我们同样可以灭你张然!
于是,这些专家教授开始攻击张然,攻击张然的电影,什么缺乏思想深度啊!什么文化买办啊!什么流氓美学啊!全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