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氏面上隐带怒色,将太子之拮据,生活之“困顿”,对李世民逐一说了一遍。这女子也是自幼读书的人,口齿伶俐,用词生动,描述得简直是催人泪下。太子李承乾在一旁一直想阻止她说下去,反而更渲染了自己处境的不堪。
李世民惊疑不信,道:“太子乃国之储君,为免其养成奢糜风气,朕……朕对他确实严苛了些。但是以太子的俸禄,怎也不至于如此拮据吧?”
震惊之下,李世民都忘了一家人在一起说话,也是口头用语了,下意识地就“朕“了起来。
苏氏惨笑道:“的确不算拮据,如果只是关起门来过日子的话。可他是太子啊,是国之储君,出入得注意维护太子的体面,那就是朝廷的脸面。我那夫君,车驾仪仗,丝毫不敢马虎,出入随从,严格遵循古礼,东宫属吏是朝廷给予俸禄的,而这些人、这些事,却都是要从太子俸禄中自行支付的,日以继月、月以继年,是一笔源源不断的巨大支出啊!”
李世民“啊”了一声,恍然大悟。
苏氏又道:“儿媳所述,只是其中一点,其实每天里要花钱的地方实在太多。就说太子监造灵台吧,前去巡视,眼见几百工匠迎风沐雨,十分辛苦,要不要赏赐?这赏赐,也是代表朝廷、代表皇帝啊,可这……又是一笔开销。”
李世民讷讷地道:“这……这许多苦处,高明,为何不对父言明?”
李承乾张了张嘴,没有说话,苏氏沉默片刻,方幽幽说道:“父亲大人,我那夫君,终究也有他身为太子的体面啊……,此等言语,如何启齿……”
李世民长长地吁了口气,默默地绕回御书案后坐下。
想到儿子壮起胆子变卖灵台器物,也不敢向自己这个父亲张口,想到就连儿子变卖的那些灵台器物,都是王超先捡了一波,丢下一堆看不上眼的破烂儿才给自己儿子,而他还要奉若至宝,李世民不禁心中一惨:
那是自己的长子,那是国之储君呐!自己这个当爹的,是不是待他太刻薄了些?
李承乾满面惶急,扯了扯媳妇的衣袖,苏氏愤愤地将他甩开。
这一幕落在眼中,李世民又想起自己担着莫大压力,为了缓解父子间的坚冰,只好通过皇后长孙氏向父亲递小话儿的委曲求全,对儿子的惨状就更是感同身受了。
许久许久,李世民才喟然叹息一声,轻轻地道:“原来是这样,我……已经知道了。高明啊,跟媳妇儿先回家去吧。”
李承乾呆呆地道:“那……儿子是为请罪而来……”
李世民无力地摆了摆手:“回去吧,这件事情,先不要对外张扬,让我……好好思量思量。”
李承乾怔了一怔,这才道:“是!”
夫妻俩向李世民施了一礼,缓缓地退了出去。李世民坐在案后,默默无言。
……
李泰这几日却是格外的兴奋。每天他都呆在文学馆里,他是王爷,是众学士的金主,理所当然地是众人瞩目的焦点。这些文人们固然极少有露骨的溜须拍马行为,但李泰仍然是众星捧月的地位。
众星捧月的胖月亮----李青雀,满面春风。
毕竟还是个未成年,城府涵养不够,虽然也自诫要沉得住气,可喜悦与兴奋还是不自由主地表现出来,不能把心中喜悦的真正原因告诉别人
(本章未完,请翻页)
,就只能另僻蹊径了,青雀先生此时已一连赋诗三首,比七步成诗的曹子建还高产。
“王爷,王爷,先生来了。”
一个王府小厮跑来对李泰禀报了一句,李泰一听他只呼先生,未加姓氏,就知道这不是说的敬称,而是指的自己真正老师,父皇为自己指定的师傅、今礼部尚书王珪,忙向众学士告辞,满面春风地赶回书房。
书房里,礼部尚书王珪盘膝坐在案后,正牛饮一般喝茶。
这位老先生一路来得急了,着实有些口渴。那品茗的杯子又太小,一杯只一口而已,老先生实在解不了渴,把眼一瞪,对那书房小厮道:“换大碗来!”
碗倒是换上来了,刚茶却太热,老先生转着圈儿地吹茶,这时温度刚刚好,一大碗茶刚灌下去,李泰便到了。
天地君亲师,君在师前。
李泰先执弟子礼,王珪忙起身,先向李泰行臣见王爷礼,李泰还礼。再向王珪执弟子礼,王珪还礼。老先生是礼部尚书,尤其看重一个礼字,礼不可废啊。
只是礼一行罢,老先生又着急了,上前一步,拉住李泰道:“青雀,为师只是偶感风寒,在家歇息了两日,你怎便搞出这许多事端来?”
李泰得意道:“先生在家,也听说朝中动向了?呵呵,这一遭,只怕他就要吃不了兜着走了。”
王珪顿足道:“青雀,糊涂啊!”
“啊?”李泰面皮子一紧:“先生,弟子做的有何不对?趁他病,要他命啊!”
王珪道:“你要对付太子,并无什么不妥。只是,万万不该暴露是你想对付他呀!就算太子有的是办法辩白,你以为圣上就不怀疑他?你以为就算你不出面,台谏官们就会放过他?急了,太急了!”
“急了?”
“过犹不及啊!”
王珪当真是懊恼不已。这位老先生万万没想到,一向还算沉稳的魏王这回这么沉不住气。王老先生可是久经宦海的人了,他在隋文帝开皇十三内就已入召秘书内省为官了,后受叔父牵连,逃遁终南山。
大唐建立,王老先生出山,因道德文章出众,派到东宫任职,成了太子李建成的心腹,奈何因杨文干事件牵累,被流放了。
李世民成了皇帝后,不计前嫌,赦他还朝,同样因为他道德文章,堪称大儒,所以把他派给了自己最宠爱的胖青雀为师,这就来到了魏王府。
这位仁兄两起两落,见惯风雨,所以只一听李泰所为,就意识到了其中的隐患,急急忙忙就登门来了。
王珪结合他自己宦海沉浮多年的经历,摆事实讲道理,一番深入浅出的教诲,李泰毕竟聪慧,顿时恍然大悟,懊恼道:“是我莽撞了,先生,我现在该如何是好?”
王珪道:“来时路上,为师就思量过了,现如今没有别的办法了,只能由你马上出面,力阻此案再审理下去。”
魏王李泰瞠目道:“这使得么?父皇何等英明,这两天大批的奏章弹劾太子,父皇早该明白其中有我的手脚。”
王珪道:“正因如此,所以王爷你一定要情真意切,真真正正的就此罢手。太子有无犯错,皇帝心中有数。你若现在出手,皇帝虽然明白你有觊觎太子之心,但仍会认为,你念手足之情。所谋只在其位,并不欲伤其性命,宅心仁厚。只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够了。
(本章未完,请翻页)
”
李泰道:“当真可以?”
王珪道:“一定可以!王爷,你不要忘了,皇帝除了是皇帝,还是一个父亲,是你和太子共同的父亲。你现在不要把他当成一个皇帝,而是一个父亲!”
李泰缓缓点头,道:“我明白了!”
其实,他并未明白,他这年纪,甚至还没娶妻,更不曾为人父,如何理解一个父亲的心态,但他还是相信师傅的判断的,马上决定要采取行动。
就在这时,有人急急来报,皇太子和皇太子妃双双进宫了。
李泰吃惊道:“皇太子携皇太子妃入宫,他要做什么?”
王珪道:“王爷,不管皇太子有什么主张,你只管按你我所议去做,于你有利无害。”
李泰这才醒过神儿来,赶紧答应一声,匆匆赶去安排了。
皇宫里头,大理寺卿周鸿,刚刚奉旨赶到,进了御书房,见驾已毕,李世民叫他坐了,和颜悦色地问道:“如今灵台器物窃卖一案,审理的如何了?”
周鸿小心翼翼地道:“监造李鱼已证明无辜,现已释放,返回灵台。监造王超,诬攀他人,如今再审,已招认是见财起意,自作主张。只有……”
周鸿偷偷瞟了皇帝一眼,道:“只有太子家令陈杰,现如今也是仍然只供认是贪图钱财,生出贪婪之意,所以盗卖了器物,与其他人无涉。目前的情况,就是如此。”
李世民点点头,喟然一叹,道:“这件案子,朕本以为,是有人图谋不轨,如今看来,此等无知之罪,不晓得其中利害,只是贪图钱财罢了。李鱼一案,令朕感触尤深,如果无中生有,非要编排出个后台主谋,谁能保证不会再出现如李鱼一般受到冤枉的人?既然王超和陈杰都已认罪,那就……结案吧。”
一听皇帝这话,周鸿也是暗暗松了口气,有了皇帝这句话,那真是最好的结局了。这案子审得他心惊肉跳,生怕不小心挖个雷出来,可是有各方暗势力压着,他又不敢草率结案。
现如今是皇帝不想审下去了,他只奉命行事,当真皆大欢喜呀。
周鸿马上离席,拜礼道:“陛下圣明,臣也以为,案情明晰,罪犯明了,此案该就此结案了!”
被皇帝借用了一把说词的李鱼,此时还丝毫不知皇帝一念之间,事情已变化如斯。知道了他也不在乎,他之所以迟迟不说出账簿的存在,最后还设计了一个“偶然事件”来发现证据。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防着早早主动抛出账簿,让魏王一开始就集中火力攻讦太子,而太子又顺利脱困的话,会迁怒于他,那位太子,可不是一个很明事理的人。
如今,他可是把自己洗白的无比无辜,而且出狱第一件事,他居然不是回家报平安,而是急急忙忙赶到了灵台,大有“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古风。效了大半个时辰的古风,闻讯赶来探望的袁天罡、李淳风两位神人业已离去,去李鱼家里报了平安回来,已然隐在人群中的狗头儿便凑了过来。
李鱼马上问道:“去过我家了?我儿可还好?”
狗头儿呲牙笑道:“好好好!小小鱼儿很好,鱼嫂们更好!小神仙当真是神仙手段,这才多大功夫,一个鱼嫂,就变成了一窝鱼嫂,还个个俊比天仙。”
李鱼宽了心,笑骂道:“什么一窝,狗嘴里吐不出象牙!”
(本章完)
李世民惊疑不信,道:“太子乃国之储君,为免其养成奢糜风气,朕……朕对他确实严苛了些。但是以太子的俸禄,怎也不至于如此拮据吧?”
震惊之下,李世民都忘了一家人在一起说话,也是口头用语了,下意识地就“朕“了起来。
苏氏惨笑道:“的确不算拮据,如果只是关起门来过日子的话。可他是太子啊,是国之储君,出入得注意维护太子的体面,那就是朝廷的脸面。我那夫君,车驾仪仗,丝毫不敢马虎,出入随从,严格遵循古礼,东宫属吏是朝廷给予俸禄的,而这些人、这些事,却都是要从太子俸禄中自行支付的,日以继月、月以继年,是一笔源源不断的巨大支出啊!”
李世民“啊”了一声,恍然大悟。
苏氏又道:“儿媳所述,只是其中一点,其实每天里要花钱的地方实在太多。就说太子监造灵台吧,前去巡视,眼见几百工匠迎风沐雨,十分辛苦,要不要赏赐?这赏赐,也是代表朝廷、代表皇帝啊,可这……又是一笔开销。”
李世民讷讷地道:“这……这许多苦处,高明,为何不对父言明?”
李承乾张了张嘴,没有说话,苏氏沉默片刻,方幽幽说道:“父亲大人,我那夫君,终究也有他身为太子的体面啊……,此等言语,如何启齿……”
李世民长长地吁了口气,默默地绕回御书案后坐下。
想到儿子壮起胆子变卖灵台器物,也不敢向自己这个父亲张口,想到就连儿子变卖的那些灵台器物,都是王超先捡了一波,丢下一堆看不上眼的破烂儿才给自己儿子,而他还要奉若至宝,李世民不禁心中一惨:
那是自己的长子,那是国之储君呐!自己这个当爹的,是不是待他太刻薄了些?
李承乾满面惶急,扯了扯媳妇的衣袖,苏氏愤愤地将他甩开。
这一幕落在眼中,李世民又想起自己担着莫大压力,为了缓解父子间的坚冰,只好通过皇后长孙氏向父亲递小话儿的委曲求全,对儿子的惨状就更是感同身受了。
许久许久,李世民才喟然叹息一声,轻轻地道:“原来是这样,我……已经知道了。高明啊,跟媳妇儿先回家去吧。”
李承乾呆呆地道:“那……儿子是为请罪而来……”
李世民无力地摆了摆手:“回去吧,这件事情,先不要对外张扬,让我……好好思量思量。”
李承乾怔了一怔,这才道:“是!”
夫妻俩向李世民施了一礼,缓缓地退了出去。李世民坐在案后,默默无言。
……
李泰这几日却是格外的兴奋。每天他都呆在文学馆里,他是王爷,是众学士的金主,理所当然地是众人瞩目的焦点。这些文人们固然极少有露骨的溜须拍马行为,但李泰仍然是众星捧月的地位。
众星捧月的胖月亮----李青雀,满面春风。
毕竟还是个未成年,城府涵养不够,虽然也自诫要沉得住气,可喜悦与兴奋还是不自由主地表现出来,不能把心中喜悦的真正原因告诉别人
(本章未完,请翻页)
,就只能另僻蹊径了,青雀先生此时已一连赋诗三首,比七步成诗的曹子建还高产。
“王爷,王爷,先生来了。”
一个王府小厮跑来对李泰禀报了一句,李泰一听他只呼先生,未加姓氏,就知道这不是说的敬称,而是指的自己真正老师,父皇为自己指定的师傅、今礼部尚书王珪,忙向众学士告辞,满面春风地赶回书房。
书房里,礼部尚书王珪盘膝坐在案后,正牛饮一般喝茶。
这位老先生一路来得急了,着实有些口渴。那品茗的杯子又太小,一杯只一口而已,老先生实在解不了渴,把眼一瞪,对那书房小厮道:“换大碗来!”
碗倒是换上来了,刚茶却太热,老先生转着圈儿地吹茶,这时温度刚刚好,一大碗茶刚灌下去,李泰便到了。
天地君亲师,君在师前。
李泰先执弟子礼,王珪忙起身,先向李泰行臣见王爷礼,李泰还礼。再向王珪执弟子礼,王珪还礼。老先生是礼部尚书,尤其看重一个礼字,礼不可废啊。
只是礼一行罢,老先生又着急了,上前一步,拉住李泰道:“青雀,为师只是偶感风寒,在家歇息了两日,你怎便搞出这许多事端来?”
李泰得意道:“先生在家,也听说朝中动向了?呵呵,这一遭,只怕他就要吃不了兜着走了。”
王珪顿足道:“青雀,糊涂啊!”
“啊?”李泰面皮子一紧:“先生,弟子做的有何不对?趁他病,要他命啊!”
王珪道:“你要对付太子,并无什么不妥。只是,万万不该暴露是你想对付他呀!就算太子有的是办法辩白,你以为圣上就不怀疑他?你以为就算你不出面,台谏官们就会放过他?急了,太急了!”
“急了?”
“过犹不及啊!”
王珪当真是懊恼不已。这位老先生万万没想到,一向还算沉稳的魏王这回这么沉不住气。王老先生可是久经宦海的人了,他在隋文帝开皇十三内就已入召秘书内省为官了,后受叔父牵连,逃遁终南山。
大唐建立,王老先生出山,因道德文章出众,派到东宫任职,成了太子李建成的心腹,奈何因杨文干事件牵累,被流放了。
李世民成了皇帝后,不计前嫌,赦他还朝,同样因为他道德文章,堪称大儒,所以把他派给了自己最宠爱的胖青雀为师,这就来到了魏王府。
这位仁兄两起两落,见惯风雨,所以只一听李泰所为,就意识到了其中的隐患,急急忙忙就登门来了。
王珪结合他自己宦海沉浮多年的经历,摆事实讲道理,一番深入浅出的教诲,李泰毕竟聪慧,顿时恍然大悟,懊恼道:“是我莽撞了,先生,我现在该如何是好?”
王珪道:“来时路上,为师就思量过了,现如今没有别的办法了,只能由你马上出面,力阻此案再审理下去。”
魏王李泰瞠目道:“这使得么?父皇何等英明,这两天大批的奏章弹劾太子,父皇早该明白其中有我的手脚。”
王珪道:“正因如此,所以王爷你一定要情真意切,真真正正的就此罢手。太子有无犯错,皇帝心中有数。你若现在出手,皇帝虽然明白你有觊觎太子之心,但仍会认为,你念手足之情。所谋只在其位,并不欲伤其性命,宅心仁厚。只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够了。
(本章未完,请翻页)
”
李泰道:“当真可以?”
王珪道:“一定可以!王爷,你不要忘了,皇帝除了是皇帝,还是一个父亲,是你和太子共同的父亲。你现在不要把他当成一个皇帝,而是一个父亲!”
李泰缓缓点头,道:“我明白了!”
其实,他并未明白,他这年纪,甚至还没娶妻,更不曾为人父,如何理解一个父亲的心态,但他还是相信师傅的判断的,马上决定要采取行动。
就在这时,有人急急来报,皇太子和皇太子妃双双进宫了。
李泰吃惊道:“皇太子携皇太子妃入宫,他要做什么?”
王珪道:“王爷,不管皇太子有什么主张,你只管按你我所议去做,于你有利无害。”
李泰这才醒过神儿来,赶紧答应一声,匆匆赶去安排了。
皇宫里头,大理寺卿周鸿,刚刚奉旨赶到,进了御书房,见驾已毕,李世民叫他坐了,和颜悦色地问道:“如今灵台器物窃卖一案,审理的如何了?”
周鸿小心翼翼地道:“监造李鱼已证明无辜,现已释放,返回灵台。监造王超,诬攀他人,如今再审,已招认是见财起意,自作主张。只有……”
周鸿偷偷瞟了皇帝一眼,道:“只有太子家令陈杰,现如今也是仍然只供认是贪图钱财,生出贪婪之意,所以盗卖了器物,与其他人无涉。目前的情况,就是如此。”
李世民点点头,喟然一叹,道:“这件案子,朕本以为,是有人图谋不轨,如今看来,此等无知之罪,不晓得其中利害,只是贪图钱财罢了。李鱼一案,令朕感触尤深,如果无中生有,非要编排出个后台主谋,谁能保证不会再出现如李鱼一般受到冤枉的人?既然王超和陈杰都已认罪,那就……结案吧。”
一听皇帝这话,周鸿也是暗暗松了口气,有了皇帝这句话,那真是最好的结局了。这案子审得他心惊肉跳,生怕不小心挖个雷出来,可是有各方暗势力压着,他又不敢草率结案。
现如今是皇帝不想审下去了,他只奉命行事,当真皆大欢喜呀。
周鸿马上离席,拜礼道:“陛下圣明,臣也以为,案情明晰,罪犯明了,此案该就此结案了!”
被皇帝借用了一把说词的李鱼,此时还丝毫不知皇帝一念之间,事情已变化如斯。知道了他也不在乎,他之所以迟迟不说出账簿的存在,最后还设计了一个“偶然事件”来发现证据。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防着早早主动抛出账簿,让魏王一开始就集中火力攻讦太子,而太子又顺利脱困的话,会迁怒于他,那位太子,可不是一个很明事理的人。
如今,他可是把自己洗白的无比无辜,而且出狱第一件事,他居然不是回家报平安,而是急急忙忙赶到了灵台,大有“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古风。效了大半个时辰的古风,闻讯赶来探望的袁天罡、李淳风两位神人业已离去,去李鱼家里报了平安回来,已然隐在人群中的狗头儿便凑了过来。
李鱼马上问道:“去过我家了?我儿可还好?”
狗头儿呲牙笑道:“好好好!小小鱼儿很好,鱼嫂们更好!小神仙当真是神仙手段,这才多大功夫,一个鱼嫂,就变成了一窝鱼嫂,还个个俊比天仙。”
李鱼宽了心,笑骂道:“什么一窝,狗嘴里吐不出象牙!”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