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攻圭亚那?”罗斯福眉头深皱,“现在有把握吗?”
圭亚那因为是德国在南美洲的前进据点,因此从1942年德国进驻那里开始,美方就一直计划夺取。方案做了有几十个,可就是迟迟不见动手。
至于不动手的原因,当然是因为海军没有必胜的把握。由于在第一次夏威夷群岛战役中损失太大,美国在大西洋上一度只有7艘老旧的战列舰可用。而德国一边有一堆“俾斯麦”级、“黎塞留”级和“维内托”级,而且还有挂着遥控滑翔飞弹的ju288轰炸机!
如果42年、43年时美国选择在圭亚那附近海域决战,除了打光仅有的舰队,是没有一点别的可能性的。
所以美国人对圭亚那的各种进攻计划,也只能停留在纸面上——虽然美方很清楚圭亚那这个德军前进基地的威胁,但是打不过就是打不过!
而到了新锐战舰和航母大量服役的1944年,又因为日本的细菌战,把美国海军主力吸引到了太平洋。不过就算没有日本的细菌战,美国海军对在圭亚那附近打海上决战也没什么把握。
因为德国一方不仅在主力舰数量上不落什么下风,而且还有舰载和机载两套遥控导弹系统,相比只有传统的炮弹、炸弹可用的美国海军,还是占尽优势的。
另外,1943年出现的264喷气式战斗机又让美国的陆航王牌p47和p51在中高空成了被吊打的对象。
而只要有点脑子,马上就能想到264配合ju288突破美国舰队防空,然后在中高空扔遥控导弹炸船的战术!
所以美国海军虽然一直在计划进攻圭亚那,可是直到如今,都忍住没有动手。
“没有!我们很有可能打不下圭亚那。”
欧内斯特金的回答让罗斯福愣了又愣,“没有?那我们对圭亚那的进攻又有什么意义?”
“可以调动敌人的舰队。”欧内斯特金说:“现在我们应该充分发挥数量和地形的优势,在敌人兵力相对薄弱的地区发起进攻。实际上可以进攻的地区不仅仅是圭亚那和智利,冰岛、亚速尔群岛、佛得角,甚至格陵兰岛,都可以成为我们反攻的目标。
不过我们反攻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进行决战,而是为了调动敌人的舰队主力。”
“调动敌人?”罗斯福皱着眉头问,“目的是什么呢?”
“目的是让欧洲联合舰队的主力始终处于往来奔波之中,得不到有效的休整,也无法积蓄力量发起大规模的进攻。”欧内斯特金继续说,“这就等于将大西洋上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了我们手中。”
打仗也是要扬长避短的,美国海军现在的所长在数量和地形,而所短则在海军航空兵的质量不如对手。
因此要打海上决战,数量占优的美国海军还是有可能输给质量占优的欧洲联合舰队。
所以美国海军的战略就是利用数量和地形优势,反复出击,调动欧洲联合舰队而又避免决战,以此达到让数量较少而且地形不利的欧洲联合舰队疲于奔命的效果。
于此同时,美军还可以利用在智利的基地(占领智利中部和北部也是利用了地形的优势),对阿根廷进行战略轰炸,迫使其内部生变。
只要欧洲海军求战不得,阿根廷又出现变乱,美国自然就能用“微不足道”的代价赢得想要的和平了。
白宫内阁会议室中的作战会议正在进行的时候,总统副官卡顿上校突然推门走了进来,将一张报告纸递给了罗斯福总统,然后才转身离开。
罗斯福扫了一眼报告纸,突然笑了起来:“巴西人的情报,驻扎在贝伦的德国大舰队(其实是欧共体联合舰队的第1舰队)在3天前就起锚离港了。”他看着欧内斯特金,“上将,看来海军的策略取得一定效果了。”
美国海军作战部长点了点头,说:“总统先生,我们的策略还会继续取得效果,直到为美国赢得有利而且体面的和平。”
……
巴拿马,美国太平洋-大西洋舰队联合司令部。
“根据目前我们所得到的情报,从贝伦出发的德国(欧洲)舰队一共有60-70艘战舰,其中有9-10艘大型舰队航空母舰,4-5艘重巡洋舰,10艘以上的防空巡洋舰,还有至少40艘驱逐舰。”两洋舰队参谋长麦克莫里斯查尔斯霍雷肖海军中将在8月10日下午3点钟时,也拿着海军作战部转来的情报向出任两洋舰队总司令的尼米兹海军上将报告。
由于美国海军采取了“两洋路线”和欧洲海军作战,因此也就有了两洋协同的问题。原来那种两洋舰队各管一摊的做法显然是行不通的。
所以在7月底的时候,根据海军作战部的建议,罗斯福同意将太平洋舰队和大西洋舰队的司令部合并,并且由尼米兹兼任大西洋舰队司令官。
实际上就是将两洋舰队合并成了一个舰队!
“9-10艘大型舰队航母……”
尼米兹听到对手的兵力情况后,不由皱起了眉头。他知道欧洲人的大型航母是“齐柏林”级和“普鲁士”级这两个级别的航母。而这两级航母的标准排水量都在3万吨左右,可以搭载60-90架舰载机,航速大约33-34节,而且装甲坚固,防空火力强大,战力大约相当于美国的“埃塞克斯”级。
如果一次出动10艘的话,起码也能装上七百架左右的常用舰载机。而且德国人现在拥有的福克636(海怒)和fw190t在性能上比美国的f6f、f4u更强——因为德国现在不缺乏有色金属,还得到了英国的航空技术,所以航空发动机比美国要领先不少,造出来的舰载机自然比美国人的要先进了。
所以拥有8艘“埃塞克斯”级航母的第56特混舰队一定打不过拥有9-10条大型舰队航母的德国人。
“6000多海里,”尼米兹思索着说,“不走反潜航线的话,300个小时可以到位了。现在已经过去了72个小时,还剩下200多个小时……所以第56特混舰队最多还能在瓦尔帕莱索附近呆10天。”
“10天应该够了。”霍雷肖海军中将说,“10时间足够让海军陆战队完成卸船作业,应该还能在瓦尔帕莱索海湾附近占领有利阵地,运气好的话,打进圣地亚哥也不是不可能的。”
现在的美国海军陆战第1师的编制很大,拥有第1、第5、第4、第7、第11等5个陆战团,师部还直辖了1个两栖攻击营、2个轻装甲侦察营、2个战斗工兵营、1个坦克营、1个坦克歼击营、1个侦察营、1个补给营和5个炮兵营(1个105榴弹炮营、1个155榴弹炮营、1个自行火炮营、1个反坦克炮营、1个高炮营),总共5团又14营,兵力超过了2万人,拥有坦克/坦克歼击车152辆(4系列和10系列各76辆)。实力几乎赶得上德国的一个装甲掷弹兵师了!
除了这个实力得到了加强的陆战1师之外,和第56特混舰队一起抵达瓦尔帕莱索的还有属于3个飞行大队(陆军、海军、海军陆战队各一个)的150多架战机,以及1个海岸炮兵团(装备115式203榴弹炮)、1个高炮团和1个陆军的工程兵团。
另外,还有大量的补给、油料、弹药和车辆以及各种施工设备,也都一同运抵了瓦尔帕莱索海湾。
只要这些部队和物资全部完成卸船,美国人在瓦尔帕莱索海湾就算站稳了脚跟。第56特混舰队自然可以在德国舰队(欧洲联合舰队)到来前撤离到远海。
“除非德国拥有大量能跟得上航母编队的登陆舰,否则他们的大舰队根本没有办法对付咱们的陆战队。”尼米兹展开了眉头,“哪怕他们封锁港口也没什么大不了的,陆战队的补给至少可以支持几个月。”
说到这里,他突然话锋一转:“对了,哈尔西上将的飞机到了没有?”
“就快到了,”霍雷肖海军中将抬起手腕看了下时间,“我们要去机场迎接吗?”
“走,去一趟吧。”尼米兹从椅子上站起身,拿起自己放在办公桌上的军帽戴在头上,“今天晚上还要和这头蛮牛好好讨论一下进攻圭亚那的事情呢。”
原来在委派斯普鲁恩斯率队攻击智利的同时,身兼两洋舰队司令官的尼米兹也在积极准备圭亚那之战。而蛮牛哈尔西毫无疑问就是率领舰队攻击圭亚那的最理想人选,因此尼米兹就将这位美国海军的悍将,从夏威夷调来了巴拿马,委任为了加勒比海司令部的司令官,负责指挥第3舰队从加勒比海出击。
圭亚那因为是德国在南美洲的前进据点,因此从1942年德国进驻那里开始,美方就一直计划夺取。方案做了有几十个,可就是迟迟不见动手。
至于不动手的原因,当然是因为海军没有必胜的把握。由于在第一次夏威夷群岛战役中损失太大,美国在大西洋上一度只有7艘老旧的战列舰可用。而德国一边有一堆“俾斯麦”级、“黎塞留”级和“维内托”级,而且还有挂着遥控滑翔飞弹的ju288轰炸机!
如果42年、43年时美国选择在圭亚那附近海域决战,除了打光仅有的舰队,是没有一点别的可能性的。
所以美国人对圭亚那的各种进攻计划,也只能停留在纸面上——虽然美方很清楚圭亚那这个德军前进基地的威胁,但是打不过就是打不过!
而到了新锐战舰和航母大量服役的1944年,又因为日本的细菌战,把美国海军主力吸引到了太平洋。不过就算没有日本的细菌战,美国海军对在圭亚那附近打海上决战也没什么把握。
因为德国一方不仅在主力舰数量上不落什么下风,而且还有舰载和机载两套遥控导弹系统,相比只有传统的炮弹、炸弹可用的美国海军,还是占尽优势的。
另外,1943年出现的264喷气式战斗机又让美国的陆航王牌p47和p51在中高空成了被吊打的对象。
而只要有点脑子,马上就能想到264配合ju288突破美国舰队防空,然后在中高空扔遥控导弹炸船的战术!
所以美国海军虽然一直在计划进攻圭亚那,可是直到如今,都忍住没有动手。
“没有!我们很有可能打不下圭亚那。”
欧内斯特金的回答让罗斯福愣了又愣,“没有?那我们对圭亚那的进攻又有什么意义?”
“可以调动敌人的舰队。”欧内斯特金说:“现在我们应该充分发挥数量和地形的优势,在敌人兵力相对薄弱的地区发起进攻。实际上可以进攻的地区不仅仅是圭亚那和智利,冰岛、亚速尔群岛、佛得角,甚至格陵兰岛,都可以成为我们反攻的目标。
不过我们反攻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进行决战,而是为了调动敌人的舰队主力。”
“调动敌人?”罗斯福皱着眉头问,“目的是什么呢?”
“目的是让欧洲联合舰队的主力始终处于往来奔波之中,得不到有效的休整,也无法积蓄力量发起大规模的进攻。”欧内斯特金继续说,“这就等于将大西洋上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了我们手中。”
打仗也是要扬长避短的,美国海军现在的所长在数量和地形,而所短则在海军航空兵的质量不如对手。
因此要打海上决战,数量占优的美国海军还是有可能输给质量占优的欧洲联合舰队。
所以美国海军的战略就是利用数量和地形优势,反复出击,调动欧洲联合舰队而又避免决战,以此达到让数量较少而且地形不利的欧洲联合舰队疲于奔命的效果。
于此同时,美军还可以利用在智利的基地(占领智利中部和北部也是利用了地形的优势),对阿根廷进行战略轰炸,迫使其内部生变。
只要欧洲海军求战不得,阿根廷又出现变乱,美国自然就能用“微不足道”的代价赢得想要的和平了。
白宫内阁会议室中的作战会议正在进行的时候,总统副官卡顿上校突然推门走了进来,将一张报告纸递给了罗斯福总统,然后才转身离开。
罗斯福扫了一眼报告纸,突然笑了起来:“巴西人的情报,驻扎在贝伦的德国大舰队(其实是欧共体联合舰队的第1舰队)在3天前就起锚离港了。”他看着欧内斯特金,“上将,看来海军的策略取得一定效果了。”
美国海军作战部长点了点头,说:“总统先生,我们的策略还会继续取得效果,直到为美国赢得有利而且体面的和平。”
……
巴拿马,美国太平洋-大西洋舰队联合司令部。
“根据目前我们所得到的情报,从贝伦出发的德国(欧洲)舰队一共有60-70艘战舰,其中有9-10艘大型舰队航空母舰,4-5艘重巡洋舰,10艘以上的防空巡洋舰,还有至少40艘驱逐舰。”两洋舰队参谋长麦克莫里斯查尔斯霍雷肖海军中将在8月10日下午3点钟时,也拿着海军作战部转来的情报向出任两洋舰队总司令的尼米兹海军上将报告。
由于美国海军采取了“两洋路线”和欧洲海军作战,因此也就有了两洋协同的问题。原来那种两洋舰队各管一摊的做法显然是行不通的。
所以在7月底的时候,根据海军作战部的建议,罗斯福同意将太平洋舰队和大西洋舰队的司令部合并,并且由尼米兹兼任大西洋舰队司令官。
实际上就是将两洋舰队合并成了一个舰队!
“9-10艘大型舰队航母……”
尼米兹听到对手的兵力情况后,不由皱起了眉头。他知道欧洲人的大型航母是“齐柏林”级和“普鲁士”级这两个级别的航母。而这两级航母的标准排水量都在3万吨左右,可以搭载60-90架舰载机,航速大约33-34节,而且装甲坚固,防空火力强大,战力大约相当于美国的“埃塞克斯”级。
如果一次出动10艘的话,起码也能装上七百架左右的常用舰载机。而且德国人现在拥有的福克636(海怒)和fw190t在性能上比美国的f6f、f4u更强——因为德国现在不缺乏有色金属,还得到了英国的航空技术,所以航空发动机比美国要领先不少,造出来的舰载机自然比美国人的要先进了。
所以拥有8艘“埃塞克斯”级航母的第56特混舰队一定打不过拥有9-10条大型舰队航母的德国人。
“6000多海里,”尼米兹思索着说,“不走反潜航线的话,300个小时可以到位了。现在已经过去了72个小时,还剩下200多个小时……所以第56特混舰队最多还能在瓦尔帕莱索附近呆10天。”
“10天应该够了。”霍雷肖海军中将说,“10时间足够让海军陆战队完成卸船作业,应该还能在瓦尔帕莱索海湾附近占领有利阵地,运气好的话,打进圣地亚哥也不是不可能的。”
现在的美国海军陆战第1师的编制很大,拥有第1、第5、第4、第7、第11等5个陆战团,师部还直辖了1个两栖攻击营、2个轻装甲侦察营、2个战斗工兵营、1个坦克营、1个坦克歼击营、1个侦察营、1个补给营和5个炮兵营(1个105榴弹炮营、1个155榴弹炮营、1个自行火炮营、1个反坦克炮营、1个高炮营),总共5团又14营,兵力超过了2万人,拥有坦克/坦克歼击车152辆(4系列和10系列各76辆)。实力几乎赶得上德国的一个装甲掷弹兵师了!
除了这个实力得到了加强的陆战1师之外,和第56特混舰队一起抵达瓦尔帕莱索的还有属于3个飞行大队(陆军、海军、海军陆战队各一个)的150多架战机,以及1个海岸炮兵团(装备115式203榴弹炮)、1个高炮团和1个陆军的工程兵团。
另外,还有大量的补给、油料、弹药和车辆以及各种施工设备,也都一同运抵了瓦尔帕莱索海湾。
只要这些部队和物资全部完成卸船,美国人在瓦尔帕莱索海湾就算站稳了脚跟。第56特混舰队自然可以在德国舰队(欧洲联合舰队)到来前撤离到远海。
“除非德国拥有大量能跟得上航母编队的登陆舰,否则他们的大舰队根本没有办法对付咱们的陆战队。”尼米兹展开了眉头,“哪怕他们封锁港口也没什么大不了的,陆战队的补给至少可以支持几个月。”
说到这里,他突然话锋一转:“对了,哈尔西上将的飞机到了没有?”
“就快到了,”霍雷肖海军中将抬起手腕看了下时间,“我们要去机场迎接吗?”
“走,去一趟吧。”尼米兹从椅子上站起身,拿起自己放在办公桌上的军帽戴在头上,“今天晚上还要和这头蛮牛好好讨论一下进攻圭亚那的事情呢。”
原来在委派斯普鲁恩斯率队攻击智利的同时,身兼两洋舰队司令官的尼米兹也在积极准备圭亚那之战。而蛮牛哈尔西毫无疑问就是率领舰队攻击圭亚那的最理想人选,因此尼米兹就将这位美国海军的悍将,从夏威夷调来了巴拿马,委任为了加勒比海司令部的司令官,负责指挥第3舰队从加勒比海出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