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机飞走了!同志们,继续工作!加油干呐!”
天空中德国人的十几架fw-190刚刚被引开,巴甫洛夫少尉就第一个从隐蔽的树林中冲了出来,用力挥舞了一下手中的一面小红旗。
紧接着,一百几十个手里拿着斧子和锯子的红军战士就呼啦啦的全都从树林里面钻了出来——他们所在的地方是加里宁州西部的大森林深处,一条用斧子和锯子开出来的简易公路的尽头。
从加里宁州的加里宁市到普斯科夫州的大卢基市其实是有一条公路相连的,不过苏联境内大部分的公路都没啥通行能力。这里很少有西欧、中欧到处都是的有硬质路面的公路,所谓的公路其实就是土路。碰到连日大雨就会变成烂泥地,土质路面也架不住大量履带式、轮式重型车辆的碾压,所以通行能力是很有限的。而且这条通往大卢基的公路早就被德国和白俄的军队盯死了,根本不可能通过那里去偷袭。
所以朱可夫在接任加里宁方面军司令员后,就立即从近卫步兵第11、第12和第13师抽调了3万多官兵去大森林里面砍树开路,准备花2个月时间,用斧子和锯子硬生生开出3条可以供坦克集团军通过的简易公路。
可是路还没有砍出来,德国人却抢先向白俄罗斯突出部发起进攻了。所以巴甫洛夫(他现在属于近卫步兵第13师)和他的战友们就没日没夜的挥着斧子、锯子大干快上了。
而随着公路一点点接近德国(白俄)控制的普斯科夫州的地界,他们被德国人和白俄发现的可能也越来越大。所以必须万分小心,不仅要注意来自空中的侦察,还要派出大量的巡逻和警戒部队,在普斯科夫州和加里宁州的边境地带地区张开了一道可以算是密不透风的威力搜索幕。
在5月1日下午的时候,谢尔盖布尼亚琴科上校指挥的沙俄骑兵第1师的反动分子们,就已经和这道苏军的威力搜索幕撞在一起了。
枪声如爆豆一般噼里啪啦的乱响,苏联的托卡列夫1910重机枪沉闷的发射声音,和g42机关枪撕裂麻布似的刺耳枪声交织在一起。间或还有迫击炮、无后座力炮(在有色金属的瓶颈被彻底突破后,欧共体军队拥有的无后座力炮的数量也大增,连白俄军队也得了不少75和105的无后座力炮)和其它什么轻型火炮交相爆炸的声音。
曾经在苏联红军中服役多年的布尼亚琴科上校听到这种密集的枪声、炮声,立即就警惕起来了。因为他知道拥有这样的火力,还能和他的精锐骑兵打得旗鼓相当的对手,根本不可能是什么民兵或者游击队。对手一定是正规军,而且多半还是苏联红军中的精锐。
根据布尼亚琴科对苏军的了解,这些被派到加里宁州和普斯科夫州交界处的苏军,一定属于朱可夫元帅担任司令员的加里宁方面军!
属于加里宁方面军的部队不去列宁格勒外围,却出现在普斯科夫州南部的大卢基附近,他们想干什么?难道加里宁方面军的主攻方向不是列宁格勒,而是大卢基?
感到问题有些严重的布尼亚琴科不敢耽误女皇陛下的复辟大业,立即就把他的发现和猜测,一起报告给了普斯科夫市的德国国防军北方集团军群司令部——虽然从大卢基南下的部队都属于中央集团军群,但是大卢基和整个普斯科夫州都是北方集团军群的辖区,布尼亚琴科的骑兵师则是直属于集团军群司令部的。
当布尼亚琴科送到北方集团军群司令部的时候,集团军司令官屈希勒尔元帅正在普斯科夫市内靠近韦利卡亚河的一个岬角上的克罗姆城堡做客——这座城堡始建于公元864年或是更早的什么时候,而现在它则属于俄国女皇奥丽加。
奥丽加女皇是今天上午乘坐火车从列宁格勒郊外的皇村抵达克罗姆城堡的,按照计划,她会在这里停留并且和屈希勒尔元帅共进午餐,然后再坐飞机去柏林和德国的大人物们见面。
对这位当了二十多年亡国之君的女人来说,现在可真是最关键的时刻了。列宁格勒被围将近一年,城中的物资早就消耗得差不多了。从4月份开始,拿列宁格勒户口的苏维埃人就被以各种名目“驱逐出境”了!
通过这些“背叛”苏维埃祖国的列宁格勒市民,女皇知道了列宁格勒城内几乎变成了饥饿的地狱。所有可以食用的东西都被拿来充饥,普通市民的配给少到了不足以维持生存的地步,每天都有人饿死,而死者的尸体又会莫名其妙的“失踪”。从1943年开始,连城内的军人们也开始挨饿,士气已经低落到了极点。所有的人都在盼望这场灾难早一点结束……哪怕城市变成女皇陛下忠实的彼得格勒!
彼得格勒一旦屈服,奥丽加就不再是一个朝不保夕的流亡君主了。
而德国北方集团军群的司令官屈希勒尔元帅也和女皇一样想要拿下列宁格勒——这对德国而言或许意味着要多打上一年或是两年战争,但是对他而言,却是一件足以让子孙后代都骄傲不已的丰功伟绩。
当然……作为罗曼诺夫王朝的拯救者,实实在在的利益是少不了的!
就在他愉快的从克罗姆城堡返回自己的司令部时,布尼亚琴科的报告已经送达了。
“什么?他们在大卢基附近的树林里和红军的步兵打成了一团?”屈希勒尔元帅看到参谋长蒂佩尔斯基希中将递上来的报告,眉头顿时就皱成一团了。
“元帅,苏联红军有可能会偷袭大卢基。”蒂佩尔斯基希中将已经和参谋们研究过这个情报了。
“偷袭?”屈希勒尔想了想,“大卢基以东的道路能支撑多少军队通过?”
“一个步兵军是没有问题的,”蒂佩尔斯基希说,“如果苏联人提前有所准备,或许还能再投入几百辆坦克。现在第4装甲集团军的主力还在大卢基,当然是不怕苏联人偷袭的。可如果第4装甲集团军的部队都南下渡过了韦利卡亚河,那么大卢基周围就有点空虚了。”
赫斯曼和古德里安制定的《紫色方案》是非常注重“节能环保”的,基本上是怎么省油怎么布署。所以第4装甲集团军就被摆到了大卢基,从列宁格勒通往乌克兰的铁路正好打这儿通过。而且这条路在普斯科夫城还和从莫斯科通往里加的铁路交汇。
以大卢基为进攻大据点的第4装甲集团军的人员、装备和补给物资,都可以通过铁路线直接从波罗的邦甚至德国本土运过来,不仅非常方便,而且不需要耗费宝贵的燃油。
而从大卢基南下斯摩棱斯克的距离还不到200公里,也是有铁路相连的,只是因为交战而被切断。一旦德军第4装甲集团军占领了斯摩棱斯克,从大卢基通往斯摩棱斯克的铁路也会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通车。
顺便提一下,这个时空苏联境内铁路轨距和德国不同的问题,并没有给入侵苏联的德军造成太大的麻烦。因为德国的波罗的邦境内的铁路和苏联一样,都是5英尺轨距的。
这是由于波罗的邦(共和国)过去是俄罗斯帝国的领土,那里的铁路大部分都是俄国人修建的。而且在德国得到波兰和立陶宛之前,德国本土和波罗的邦(共和国)之间的运输主要靠海运,同时波罗的邦(共和国)又长期担任着苏联出口物资中转站的角色,同苏联的贸易规模极大。所以波罗的邦(共和国)政府也就一直没有改变铁路轨距标准,直到苏德战争爆发。
因为这段历史,德国的波罗的邦铁路部门就拥有大量的5英尺轨距的火车头和车皮(在苏德开战前双方的贸易规模很大),而且还有现成的海运+铁路的运输线路,转运物资非常方便。
所以,在这一次的《紫色方案》中,从大卢基往南打的德军第4装甲集团军其实才是德军中央集团军群的主力。而普斯科夫州则是第4装甲集团军的后方,一旦被苏军打进来,第4装甲集团军被包围是不可能的(这个集团军太强大了,根本不可能被围),但是第4装甲集团军的后勤运输肯定出问题,这样该集团军在夺取或包围斯摩棱斯克后的行动就很难继续了。
屈希勒尔斟酌了一下,下达命令道:“抽调党卫军第1装甲掷弹兵师、伞兵第7师、俄罗斯近卫步兵师、俄罗斯第1装甲旅南下大卢基,由党卫军上将豪塞尔指挥,称‘豪塞尔集群’。另外,目前已经在大卢基的俄罗斯第1骑兵师和步兵第60师也给‘豪塞尔集群’指挥。有3个德国师,2个俄罗斯师和1个俄罗斯装甲旅,应该可以粉碎苏联人的图谋。”
明天开始到月底,一天4更求月票、求推荐票(未完待续。)
天空中德国人的十几架fw-190刚刚被引开,巴甫洛夫少尉就第一个从隐蔽的树林中冲了出来,用力挥舞了一下手中的一面小红旗。
紧接着,一百几十个手里拿着斧子和锯子的红军战士就呼啦啦的全都从树林里面钻了出来——他们所在的地方是加里宁州西部的大森林深处,一条用斧子和锯子开出来的简易公路的尽头。
从加里宁州的加里宁市到普斯科夫州的大卢基市其实是有一条公路相连的,不过苏联境内大部分的公路都没啥通行能力。这里很少有西欧、中欧到处都是的有硬质路面的公路,所谓的公路其实就是土路。碰到连日大雨就会变成烂泥地,土质路面也架不住大量履带式、轮式重型车辆的碾压,所以通行能力是很有限的。而且这条通往大卢基的公路早就被德国和白俄的军队盯死了,根本不可能通过那里去偷袭。
所以朱可夫在接任加里宁方面军司令员后,就立即从近卫步兵第11、第12和第13师抽调了3万多官兵去大森林里面砍树开路,准备花2个月时间,用斧子和锯子硬生生开出3条可以供坦克集团军通过的简易公路。
可是路还没有砍出来,德国人却抢先向白俄罗斯突出部发起进攻了。所以巴甫洛夫(他现在属于近卫步兵第13师)和他的战友们就没日没夜的挥着斧子、锯子大干快上了。
而随着公路一点点接近德国(白俄)控制的普斯科夫州的地界,他们被德国人和白俄发现的可能也越来越大。所以必须万分小心,不仅要注意来自空中的侦察,还要派出大量的巡逻和警戒部队,在普斯科夫州和加里宁州的边境地带地区张开了一道可以算是密不透风的威力搜索幕。
在5月1日下午的时候,谢尔盖布尼亚琴科上校指挥的沙俄骑兵第1师的反动分子们,就已经和这道苏军的威力搜索幕撞在一起了。
枪声如爆豆一般噼里啪啦的乱响,苏联的托卡列夫1910重机枪沉闷的发射声音,和g42机关枪撕裂麻布似的刺耳枪声交织在一起。间或还有迫击炮、无后座力炮(在有色金属的瓶颈被彻底突破后,欧共体军队拥有的无后座力炮的数量也大增,连白俄军队也得了不少75和105的无后座力炮)和其它什么轻型火炮交相爆炸的声音。
曾经在苏联红军中服役多年的布尼亚琴科上校听到这种密集的枪声、炮声,立即就警惕起来了。因为他知道拥有这样的火力,还能和他的精锐骑兵打得旗鼓相当的对手,根本不可能是什么民兵或者游击队。对手一定是正规军,而且多半还是苏联红军中的精锐。
根据布尼亚琴科对苏军的了解,这些被派到加里宁州和普斯科夫州交界处的苏军,一定属于朱可夫元帅担任司令员的加里宁方面军!
属于加里宁方面军的部队不去列宁格勒外围,却出现在普斯科夫州南部的大卢基附近,他们想干什么?难道加里宁方面军的主攻方向不是列宁格勒,而是大卢基?
感到问题有些严重的布尼亚琴科不敢耽误女皇陛下的复辟大业,立即就把他的发现和猜测,一起报告给了普斯科夫市的德国国防军北方集团军群司令部——虽然从大卢基南下的部队都属于中央集团军群,但是大卢基和整个普斯科夫州都是北方集团军群的辖区,布尼亚琴科的骑兵师则是直属于集团军群司令部的。
当布尼亚琴科送到北方集团军群司令部的时候,集团军司令官屈希勒尔元帅正在普斯科夫市内靠近韦利卡亚河的一个岬角上的克罗姆城堡做客——这座城堡始建于公元864年或是更早的什么时候,而现在它则属于俄国女皇奥丽加。
奥丽加女皇是今天上午乘坐火车从列宁格勒郊外的皇村抵达克罗姆城堡的,按照计划,她会在这里停留并且和屈希勒尔元帅共进午餐,然后再坐飞机去柏林和德国的大人物们见面。
对这位当了二十多年亡国之君的女人来说,现在可真是最关键的时刻了。列宁格勒被围将近一年,城中的物资早就消耗得差不多了。从4月份开始,拿列宁格勒户口的苏维埃人就被以各种名目“驱逐出境”了!
通过这些“背叛”苏维埃祖国的列宁格勒市民,女皇知道了列宁格勒城内几乎变成了饥饿的地狱。所有可以食用的东西都被拿来充饥,普通市民的配给少到了不足以维持生存的地步,每天都有人饿死,而死者的尸体又会莫名其妙的“失踪”。从1943年开始,连城内的军人们也开始挨饿,士气已经低落到了极点。所有的人都在盼望这场灾难早一点结束……哪怕城市变成女皇陛下忠实的彼得格勒!
彼得格勒一旦屈服,奥丽加就不再是一个朝不保夕的流亡君主了。
而德国北方集团军群的司令官屈希勒尔元帅也和女皇一样想要拿下列宁格勒——这对德国而言或许意味着要多打上一年或是两年战争,但是对他而言,却是一件足以让子孙后代都骄傲不已的丰功伟绩。
当然……作为罗曼诺夫王朝的拯救者,实实在在的利益是少不了的!
就在他愉快的从克罗姆城堡返回自己的司令部时,布尼亚琴科的报告已经送达了。
“什么?他们在大卢基附近的树林里和红军的步兵打成了一团?”屈希勒尔元帅看到参谋长蒂佩尔斯基希中将递上来的报告,眉头顿时就皱成一团了。
“元帅,苏联红军有可能会偷袭大卢基。”蒂佩尔斯基希中将已经和参谋们研究过这个情报了。
“偷袭?”屈希勒尔想了想,“大卢基以东的道路能支撑多少军队通过?”
“一个步兵军是没有问题的,”蒂佩尔斯基希说,“如果苏联人提前有所准备,或许还能再投入几百辆坦克。现在第4装甲集团军的主力还在大卢基,当然是不怕苏联人偷袭的。可如果第4装甲集团军的部队都南下渡过了韦利卡亚河,那么大卢基周围就有点空虚了。”
赫斯曼和古德里安制定的《紫色方案》是非常注重“节能环保”的,基本上是怎么省油怎么布署。所以第4装甲集团军就被摆到了大卢基,从列宁格勒通往乌克兰的铁路正好打这儿通过。而且这条路在普斯科夫城还和从莫斯科通往里加的铁路交汇。
以大卢基为进攻大据点的第4装甲集团军的人员、装备和补给物资,都可以通过铁路线直接从波罗的邦甚至德国本土运过来,不仅非常方便,而且不需要耗费宝贵的燃油。
而从大卢基南下斯摩棱斯克的距离还不到200公里,也是有铁路相连的,只是因为交战而被切断。一旦德军第4装甲集团军占领了斯摩棱斯克,从大卢基通往斯摩棱斯克的铁路也会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通车。
顺便提一下,这个时空苏联境内铁路轨距和德国不同的问题,并没有给入侵苏联的德军造成太大的麻烦。因为德国的波罗的邦境内的铁路和苏联一样,都是5英尺轨距的。
这是由于波罗的邦(共和国)过去是俄罗斯帝国的领土,那里的铁路大部分都是俄国人修建的。而且在德国得到波兰和立陶宛之前,德国本土和波罗的邦(共和国)之间的运输主要靠海运,同时波罗的邦(共和国)又长期担任着苏联出口物资中转站的角色,同苏联的贸易规模极大。所以波罗的邦(共和国)政府也就一直没有改变铁路轨距标准,直到苏德战争爆发。
因为这段历史,德国的波罗的邦铁路部门就拥有大量的5英尺轨距的火车头和车皮(在苏德开战前双方的贸易规模很大),而且还有现成的海运+铁路的运输线路,转运物资非常方便。
所以,在这一次的《紫色方案》中,从大卢基往南打的德军第4装甲集团军其实才是德军中央集团军群的主力。而普斯科夫州则是第4装甲集团军的后方,一旦被苏军打进来,第4装甲集团军被包围是不可能的(这个集团军太强大了,根本不可能被围),但是第4装甲集团军的后勤运输肯定出问题,这样该集团军在夺取或包围斯摩棱斯克后的行动就很难继续了。
屈希勒尔斟酌了一下,下达命令道:“抽调党卫军第1装甲掷弹兵师、伞兵第7师、俄罗斯近卫步兵师、俄罗斯第1装甲旅南下大卢基,由党卫军上将豪塞尔指挥,称‘豪塞尔集群’。另外,目前已经在大卢基的俄罗斯第1骑兵师和步兵第60师也给‘豪塞尔集群’指挥。有3个德国师,2个俄罗斯师和1个俄罗斯装甲旅,应该可以粉碎苏联人的图谋。”
明天开始到月底,一天4更求月票、求推荐票(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