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瑚海,如一匹碧蓝色的丝绸,伴着温柔的海风上下起伏,天空中一大片棉絮般的云团缓缓飘过,远处几块冒出海面的珊瑚岛(按照日本帝国的标准,有两张桌子大的面积露出海面就是岛了)上几只不知名的水鸟正起起落落,互相追逐嬉戏。但是这样宜人和谐如画一样的场景,却没有能让南云忠一中将放松眉头。
因为他的舰队已经在北珊瑚海转悠了好几天了,但是却没有发现想要消灭的美国太平洋舰队航母的踪影。
这可真是有点急人了。虽然现在进攻澳洲的作战进展顺利,不仅顺利夺去了莫尔兹比港,而且连新喀里多尼亚眼看都能到手。但是美澳航线上最重要的据点是新西兰,只要新西兰没有能拿到手,美澳航线就不能说被封死了。
现在英美盟军接连放弃外围据点的目的,肯定是为了集中兵力守卫最关键的地盘,而新西兰必在其列。
所以南方军到目前为止,对于夺取新西兰依旧持谨慎的立场。如果海军想要在不能控制新西兰的情况下切断美澳航线,那么歼灭4条美国太平洋舰队的主力航母就是唯一的选项了。
可是一连几日,美国航母都踪影全无!
等得有点不耐烦的南云忠一,在昨天决定扩大搜索范围,派出了两个以水上飞机母舰为核心的航空战队(第10航空战队和第11航空战队)前出到珊瑚群岛和诺福克岛附近,然后派出零式水侦进行搜索。
如果再没有发现,恐怕说明美国人的航空母舰真的不在附近。那么南云忠一就准备建议山本五十大将放弃珊瑚海决战,派出登陆部队拿下新喀里多尼亚岛了事儿。
就在南云忠一等待有些不耐烦的时候,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突然响起。南云回头一看,原来是自己的参谋长草鹿龙之介少将快步走来。
“司令官阁下,第10航空战队打破静默,发来了急电。”
“哦?”南云忠一挑了挑眉毛。
现在第1航空舰队处于无线电静默,其下属的各个战队自然也在静默之中。以“千代田”号水上飞机母舰为核心的第10航空战队突然打破静默,一定是有了重要发现!
“他们被一架美国人的水上飞机发现了!”草鹿龙之介的话让南云忠一大失所望。
“不过千代田号派出的二式水战把这架美国人的卡特琳娜水上飞机击落了。”草鹿龙之介接着又说。
二式水战其实就是零式战斗机的“魔改版”,把一架舰载战斗机改成了可以在水面上起降的战斗机,在“千代田”号水上飞机母舰上搭载了4架。
“哦。”南云点点头,“但是第10航空战队的位置还是暴露了?”
“多半已经暴露。”草鹿龙之介说,“在击落美军水上飞机前,千代田号的电台侦测到了电波信号……不过这也是个机会。”
“机会?”南云想了想,“草鹿君,你认为美国航母也有可能在找我们?”
“极有可能!”草鹿龙之介说,“现在只有2种可能,一是美国航母不在附近;二是美国人识破了我方的诱敌之计,因而不理会两艘大和级,而在搜索我第1航空舰队。”
南云忠一点点头。现在的确只有这两种可能性,如果美国航母打算攻击山本所在的第1舰队,现在早就发动攻击了。
草鹿龙之介又说:“如果美国航母在珊瑚海附近,极有可能会被第10航空战队吸引。司令官阁下,这是我们的机会。”
“那我们也南下吧!”南云忠一想了想,又说,“1航战、2航战和5航战分散南下,尽可能扩大搜索范围。我们有6艘大型航母,美国人最多只有4艘,所以只要找到它们,就一定能将之歼灭!”
“哈伊!”
……
南云忠一的3个主力航空战队在北珊瑚海上散开阵型,齐头并进的南下之时。在南珊瑚海,哈尔西的2个航空战队则在北进,目标则是日本第10航空战队被发现的珊瑚群岛一带。而且哈尔西还让自己的2个战队小心地靠近澳大利亚东海岸前进,部署在布里斯班的p38战斗机时刻待命,随时准备出击支援哈尔西的舰队。
由于哈尔西和南云忠一几乎在同一时间做出了决定,因此双方的5个航母战队,也是在差不多的时间——1942年11月5日下午2点左右,开始向珊瑚群岛前进的。不过由于哈尔西身边没有战列舰护驾,连重巡洋舰也没几艘,所以到了5日傍晚的时候,2个美国航母战队就停止了前进,在布里斯班东北大约250海里的海上徘徊。
而南云忠一的4个战队,则是连夜南下,到了11月6日凌晨的时候,已经越过了珊瑚群岛,抵达了珊瑚海中部——3个主力战队位于珊瑚群岛和诺福克岛之间,另外第10和第11两个水上飞机航母战队仍然在珊瑚群岛和诺福克岛附近。而山本五十六所在的第1舰队则在11月5日夜晚离开了新喀里多尼亚岛附近,也开始向南逼近。
此时的珊瑚海北部和中部,可以说是布满了日本人的战舰编队!这样高密度的部署,自然逃不过安装有雷达的美国卡特琳娜水上飞机的夜间侦察。
所以到了11月6日清晨,哈尔西中将已经知道至少有6个规模不小的日舰编队出现在了珊瑚海!
不过由于是用卡塔琳娜飞机进行夜间侦察,靠的是“电子眼”而非肉眼,所以哈尔西不知道这6个日舰编队的构成。而身在布里斯班的麦克阿瑟上将以及圣迭戈的尼米兹上将,也同样不知道气势汹汹南下的日本舰队都是由什么船只组成的。
“上将,麦克阿瑟上将的电报。”红着眼睛,不知道多少时间没合过眼的斯普鲁恩斯快步走进了太平洋舰队的作战指挥中心,手里拿着麦克阿瑟发来的电报——他刚刚和麦克阿瑟用电报机交换了看法。
“他认为日本人可能要在澳大利亚东海岸登陆了!”
斯普鲁恩斯的话一出口,尼米兹就愣了一愣。
“登陆?现在?”
“是的,麦克阿瑟上将是这样判断的。”斯普鲁恩斯说,“日本人在30日攻占了莫尔兹比,然后又连日炮击新喀里多尼亚岛,使得该岛完全瘫痪。昨天晚上我们又发现了5个新的庞大的日舰编队……拉包尔的舰队可能已经倾巢而出!而且,其中很可能有登陆船团。麦克阿瑟上将认为,日军很有可能跳过澳大利亚东北的据点,直接在布里斯班附近登陆!”
“直接在布里斯班登陆?可以这样吗?”尼米兹是海军上将,不大懂陆战。
“麦克阿瑟上将认为是可行的。”斯普鲁恩斯说,“他称这种战术为‘蛙跳’,就是放过重兵布防的前线据点不打,直接利用海上优势攻击我方的后方据点,从而使我方的前线据点陷于孤立。”
麦克阿瑟自己在菲律宾就吃过这个苦头,日本人是把巴丹半岛周围所有的盟军据点全部拔光,最后才打下巴丹半岛的。如果不是罗斯福帮忙,让麦克阿瑟当了南太平洋盟军总司令,他现在多半在日本的战俘营里面搬砖减肥呢!
所以在防守澳大利亚的作战中,他就吸取教训了。在确定海军打不过日本人后,就制定了收缩前线据点的防御策略。莫尔兹比港、瓜达卡纳尔岛还有新喀里多尼亚全部是“虚守”,重兵都堆在新西兰和澳洲本土。
这种打法肯定是对的,现在美国太平洋舰队没有战列舰,航母上的舰载机暂时也不是日本零式的对手,真要在所罗门群岛开战肯定会被日本打得惨败。
不过,把主力堆在老巢也有一个问题,就是日本人可以直捣黄龙!这也是麦克阿瑟向本土要装甲师的原因,有一个装甲师摆在布里斯班和悉尼,麦克阿瑟就能在日军发起登陆战的时候迅速反扑。同时fs06船队运来的a-36(p51的俯冲轰炸型)也是配置给澳洲的陆军航空队用来反扑的。
如果第4装甲师和200架a-36都到了,日本人想要在布里斯班或悉尼玩蛙跳就难了。
可问题是现在第4装甲师还在进行卸船作业,而那200架a-36还在路上。如果日本人真的在布里斯班附近登陆,麦克阿瑟还是非常头疼的——麦克阿瑟的兵力有限,不可能在漫长的澳洲东部海岸线处处设防。
实际上,绝大部分地区都是不设防的,日本人要登陆肯定会成功。如果麦克阿瑟没有办法及时反扑,让日本人在布里斯班附近占稳脚跟,再拿下几个小港,那事情就麻烦了。
“所以麦克阿瑟上将要求哈尔西的舰队在珊瑚海和日本人周旋?”尼米兹已经明白了麦克阿瑟的意思,看见斯普鲁恩斯点点头,尼米兹才轻轻叹口气,“12月份我们会有1艘埃塞克斯级和2-3艘独立级……所以哈尔西必须保住4艘大型航母中的2艘。这样,我们就能在12月份派出fs08船队了。”
“我明白了,先生。”(未完待续。)
因为他的舰队已经在北珊瑚海转悠了好几天了,但是却没有发现想要消灭的美国太平洋舰队航母的踪影。
这可真是有点急人了。虽然现在进攻澳洲的作战进展顺利,不仅顺利夺去了莫尔兹比港,而且连新喀里多尼亚眼看都能到手。但是美澳航线上最重要的据点是新西兰,只要新西兰没有能拿到手,美澳航线就不能说被封死了。
现在英美盟军接连放弃外围据点的目的,肯定是为了集中兵力守卫最关键的地盘,而新西兰必在其列。
所以南方军到目前为止,对于夺取新西兰依旧持谨慎的立场。如果海军想要在不能控制新西兰的情况下切断美澳航线,那么歼灭4条美国太平洋舰队的主力航母就是唯一的选项了。
可是一连几日,美国航母都踪影全无!
等得有点不耐烦的南云忠一,在昨天决定扩大搜索范围,派出了两个以水上飞机母舰为核心的航空战队(第10航空战队和第11航空战队)前出到珊瑚群岛和诺福克岛附近,然后派出零式水侦进行搜索。
如果再没有发现,恐怕说明美国人的航空母舰真的不在附近。那么南云忠一就准备建议山本五十大将放弃珊瑚海决战,派出登陆部队拿下新喀里多尼亚岛了事儿。
就在南云忠一等待有些不耐烦的时候,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突然响起。南云回头一看,原来是自己的参谋长草鹿龙之介少将快步走来。
“司令官阁下,第10航空战队打破静默,发来了急电。”
“哦?”南云忠一挑了挑眉毛。
现在第1航空舰队处于无线电静默,其下属的各个战队自然也在静默之中。以“千代田”号水上飞机母舰为核心的第10航空战队突然打破静默,一定是有了重要发现!
“他们被一架美国人的水上飞机发现了!”草鹿龙之介的话让南云忠一大失所望。
“不过千代田号派出的二式水战把这架美国人的卡特琳娜水上飞机击落了。”草鹿龙之介接着又说。
二式水战其实就是零式战斗机的“魔改版”,把一架舰载战斗机改成了可以在水面上起降的战斗机,在“千代田”号水上飞机母舰上搭载了4架。
“哦。”南云点点头,“但是第10航空战队的位置还是暴露了?”
“多半已经暴露。”草鹿龙之介说,“在击落美军水上飞机前,千代田号的电台侦测到了电波信号……不过这也是个机会。”
“机会?”南云想了想,“草鹿君,你认为美国航母也有可能在找我们?”
“极有可能!”草鹿龙之介说,“现在只有2种可能,一是美国航母不在附近;二是美国人识破了我方的诱敌之计,因而不理会两艘大和级,而在搜索我第1航空舰队。”
南云忠一点点头。现在的确只有这两种可能性,如果美国航母打算攻击山本所在的第1舰队,现在早就发动攻击了。
草鹿龙之介又说:“如果美国航母在珊瑚海附近,极有可能会被第10航空战队吸引。司令官阁下,这是我们的机会。”
“那我们也南下吧!”南云忠一想了想,又说,“1航战、2航战和5航战分散南下,尽可能扩大搜索范围。我们有6艘大型航母,美国人最多只有4艘,所以只要找到它们,就一定能将之歼灭!”
“哈伊!”
……
南云忠一的3个主力航空战队在北珊瑚海上散开阵型,齐头并进的南下之时。在南珊瑚海,哈尔西的2个航空战队则在北进,目标则是日本第10航空战队被发现的珊瑚群岛一带。而且哈尔西还让自己的2个战队小心地靠近澳大利亚东海岸前进,部署在布里斯班的p38战斗机时刻待命,随时准备出击支援哈尔西的舰队。
由于哈尔西和南云忠一几乎在同一时间做出了决定,因此双方的5个航母战队,也是在差不多的时间——1942年11月5日下午2点左右,开始向珊瑚群岛前进的。不过由于哈尔西身边没有战列舰护驾,连重巡洋舰也没几艘,所以到了5日傍晚的时候,2个美国航母战队就停止了前进,在布里斯班东北大约250海里的海上徘徊。
而南云忠一的4个战队,则是连夜南下,到了11月6日凌晨的时候,已经越过了珊瑚群岛,抵达了珊瑚海中部——3个主力战队位于珊瑚群岛和诺福克岛之间,另外第10和第11两个水上飞机航母战队仍然在珊瑚群岛和诺福克岛附近。而山本五十六所在的第1舰队则在11月5日夜晚离开了新喀里多尼亚岛附近,也开始向南逼近。
此时的珊瑚海北部和中部,可以说是布满了日本人的战舰编队!这样高密度的部署,自然逃不过安装有雷达的美国卡特琳娜水上飞机的夜间侦察。
所以到了11月6日清晨,哈尔西中将已经知道至少有6个规模不小的日舰编队出现在了珊瑚海!
不过由于是用卡塔琳娜飞机进行夜间侦察,靠的是“电子眼”而非肉眼,所以哈尔西不知道这6个日舰编队的构成。而身在布里斯班的麦克阿瑟上将以及圣迭戈的尼米兹上将,也同样不知道气势汹汹南下的日本舰队都是由什么船只组成的。
“上将,麦克阿瑟上将的电报。”红着眼睛,不知道多少时间没合过眼的斯普鲁恩斯快步走进了太平洋舰队的作战指挥中心,手里拿着麦克阿瑟发来的电报——他刚刚和麦克阿瑟用电报机交换了看法。
“他认为日本人可能要在澳大利亚东海岸登陆了!”
斯普鲁恩斯的话一出口,尼米兹就愣了一愣。
“登陆?现在?”
“是的,麦克阿瑟上将是这样判断的。”斯普鲁恩斯说,“日本人在30日攻占了莫尔兹比,然后又连日炮击新喀里多尼亚岛,使得该岛完全瘫痪。昨天晚上我们又发现了5个新的庞大的日舰编队……拉包尔的舰队可能已经倾巢而出!而且,其中很可能有登陆船团。麦克阿瑟上将认为,日军很有可能跳过澳大利亚东北的据点,直接在布里斯班附近登陆!”
“直接在布里斯班登陆?可以这样吗?”尼米兹是海军上将,不大懂陆战。
“麦克阿瑟上将认为是可行的。”斯普鲁恩斯说,“他称这种战术为‘蛙跳’,就是放过重兵布防的前线据点不打,直接利用海上优势攻击我方的后方据点,从而使我方的前线据点陷于孤立。”
麦克阿瑟自己在菲律宾就吃过这个苦头,日本人是把巴丹半岛周围所有的盟军据点全部拔光,最后才打下巴丹半岛的。如果不是罗斯福帮忙,让麦克阿瑟当了南太平洋盟军总司令,他现在多半在日本的战俘营里面搬砖减肥呢!
所以在防守澳大利亚的作战中,他就吸取教训了。在确定海军打不过日本人后,就制定了收缩前线据点的防御策略。莫尔兹比港、瓜达卡纳尔岛还有新喀里多尼亚全部是“虚守”,重兵都堆在新西兰和澳洲本土。
这种打法肯定是对的,现在美国太平洋舰队没有战列舰,航母上的舰载机暂时也不是日本零式的对手,真要在所罗门群岛开战肯定会被日本打得惨败。
不过,把主力堆在老巢也有一个问题,就是日本人可以直捣黄龙!这也是麦克阿瑟向本土要装甲师的原因,有一个装甲师摆在布里斯班和悉尼,麦克阿瑟就能在日军发起登陆战的时候迅速反扑。同时fs06船队运来的a-36(p51的俯冲轰炸型)也是配置给澳洲的陆军航空队用来反扑的。
如果第4装甲师和200架a-36都到了,日本人想要在布里斯班或悉尼玩蛙跳就难了。
可问题是现在第4装甲师还在进行卸船作业,而那200架a-36还在路上。如果日本人真的在布里斯班附近登陆,麦克阿瑟还是非常头疼的——麦克阿瑟的兵力有限,不可能在漫长的澳洲东部海岸线处处设防。
实际上,绝大部分地区都是不设防的,日本人要登陆肯定会成功。如果麦克阿瑟没有办法及时反扑,让日本人在布里斯班附近占稳脚跟,再拿下几个小港,那事情就麻烦了。
“所以麦克阿瑟上将要求哈尔西的舰队在珊瑚海和日本人周旋?”尼米兹已经明白了麦克阿瑟的意思,看见斯普鲁恩斯点点头,尼米兹才轻轻叹口气,“12月份我们会有1艘埃塞克斯级和2-3艘独立级……所以哈尔西必须保住4艘大型航母中的2艘。这样,我们就能在12月份派出fs08船队了。”
“我明白了,先生。”(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