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空中侦察消息的第二十五坦克师欣喜若狂,不等与空军商量配合事宜,师长就下令主动出击——晚一点他怕那些玛蒂尔达坦克会被空军的俯冲轰炸机全部吃掉,那些飞机上携带的火箭弹可以轻易并准确的敲开坦克的顶部装甲,皮糙肉厚又不怕小口径防空火力,简直就是坦克杀手,即使自己的坦克师也不想遇到那些成群结队的俯冲轰炸机。
坦克战并不精彩,甚至可以说沉闷,二十五坦克师三百多辆豹式坦克一拥而上,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战场上就只剩下英军坦克的残骸,而华军只付出了十五辆坦克的代价。英国装甲部队指挥官郁闷的向纽约的军事研究委员会发电,称最新式的坦克在华军豹式坦克面前不堪一击,他们需要更加强大的坦克。
第一阶段的进攻取得令人满意的战果,华军歼灭俘虏敌军超过五十万人,占据法属印度支那北方地区、加里曼丹岛的英国马来西亚领地、英属马来西亚半岛北方地区,协约队只能不断退守,而且尚不知道后撤的极限在什么地方。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悲剧传来,在荷属印尼、英属马来西亚、法属印度支那、泰国等地接连爆发惨无人道的屠杀华人事件。
事情的发生让人猝不及防,各地的殖民者因为要动员庞大的军队,需要耗费大量的财富,而当地掌握大量财富的华人成为他们的首选目标。从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华国就动员东南亚的华人回国创业、落叶归根,但华人已经在这里扎根很长时间,将这里作为家乡的他们故土难离,而且他们在这里有巨大的产业,不可能说走就走。
华国又在东南亚地区组织华人自助协会,试图用武装当地人的形式保护当地华人的安全,却由于当地华人拒绝而不了了之。他们秉承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华夏道德,认为与人和善才是华人安全的根本,殊不知这种道德观念本身就存在缺陷,而且当地土著和殖民者奉行的是丛林法则,哪里会管华夏道德!
另一方面,大量土著青年成为殖民地军队的一员,他们获得了武器和权力,并得到了殖民当局的让步,使其野心膨胀。许多组织出现在殖民地军队之中,他们为了扩张势力、增强自身的话语权和实力,也将目光对准了富有的华人阶层。
殖民统治者和土著阶层一拍即合,从一开始的强行没收华人产业,很快就发展为对所有华人的人道毁灭。实施者从土著士兵迅速扩展到所有土著阶层,在雅加达的街道上甚至可以见到十几岁的少年手持砍刀追逐华人妇女。
第一时间得到消息的华国决定将东南亚土著列为非人类人种,地位低于肉猪、耕牛和鸡鸭等牲畜,并督促第三战区加快进攻步伐,加强了第三战区的兵力。
二十万朝鲜军团士兵被送上苏门答腊岛,二十万日本军团士兵被送上爪哇岛,另外还有二十万日本军团士兵被送往荷属印尼其他岛屿。这些盟友国士兵发挥出色,尤其是日本军团士兵,登陆爪哇岛后的第三天就基本控制了局势。明面上他们接到的命令是不惜一切代价、阻止屠杀华人的举动,暗地里他们被要求屠杀所有的土著,而且屠杀数量越多、效率越高,战后本国获得的利益就越大,朝鲜军团和日本军团的士兵被允许获得缴获的物资和财富,这使得他们战斗热情高涨。
复仇行动不仅仅限于印尼和马来西亚,第三战区中南半岛部队加快进军速度,突破顺化法军防线,三十多万大军先后进入越南南部和柬埔寨。从万象出发的七万大军首先攻占清迈,并迅速向曼谷推进。泰国人愚蠢之极,竟然相信了英国人的谎言,加入对抗华国的大军,甚至参与到屠杀华人的行动中,罪不可恕。
一个月的时间内,除了吉隆坡到新加坡之间的地域尚被协约队控制外,整个东南亚都被华军掌控,这期间一切外界新闻工作人员都不得进入,一旦被华军发现,将被视为敌人予以消灭。严密封锁并不能完全阻止外界人员进入,英国人和法国人、美国人相继派出人员偷偷潜入,其中大部分被华军发现并死亡。只有三个人获得了东南亚地区这段时间来的情报并成功返回,之后他们揭露的信息在西方引起轩然大波,华军竟然在东南亚有组织、有效率的屠杀当地土著和少数没有离开的西方人!其罪恶难以描述!
双重标准下西方人下意识的忘记了他们对华人所做的一切,忘记了大航海时代以来西方人屠杀的土著,忘记了美洲几千万印第安人只剩下几个人,忘记了他们残忍的本性,用文明的外衣来掩盖自己的残忍。
事情败露,华国总统吕梁干脆向外界宣称,华军正在东南亚地区进行种族清理行动,目的是清除那些地区的非人类物种——因为他们屠杀了华人!
嘴皮子上的斗争是吕梁最讨厌的东西,他干脆了当的承认,让正在磨嘴皮子的西方媒体和政客哑然失声,他们想不到一个国家的领导人竟然会光明正大的承认这种事!这种事只能暗地里干的嘛!简直就是一个流氓,而不是政客!
没人能够阻止吕梁的决定,也没有人能够阻止华夏的复仇,没有人能够阻止华夏人的怒火。嘴皮子上说说的年代一去不复返,只有最残暴的复仇才能让世界正视这个民族,在奉行丛林法则的世界上,儒家道德没有用武之地。
种族清理行动直到世界大战结束都没有终止,包括相对文明的泰国在内,东南亚国家人口降低至五十万人的水平,而且都集中在印度尼西亚群岛东南方的阿鲁群岛上,其他地区都被华夏移民充斥。
一百五十万日本军团士兵和五十五万朝鲜军团士兵轮换执行了这个庞大持久的任务,也就是说他们平均每人屠杀五十个以上的当地土著。令人惊奇的是这些士兵返回国内后丝毫不提在东南亚的事,反而因为带回来的巨额财富成为日本的中坚阶层,至于心理阴影之类的东西,从未在他们身上出现过。
失去理智的华国让协约国感到害怕,口头上他们仍旧在竭尽所能的污蔑、漫骂华国,实际上内心已经胆颤惊惊。因为吕梁明确表示,屠杀华人的幕后黑手就是英美主导的协约国,华夏的复仇不会停止,一直到华夏人的怒火平息为止。
吕梁的承诺首先在吉隆坡和新加坡应验,十五万协约队被包围在吉隆坡地区,华军没有强攻这个工事坚固的城市防御区,将其包围后两个步兵师加一个坦克师的部队直扑防守薄弱的新加坡地区。
英军总司令命令驻扎在此的舰队离开新加坡前往孟买后,带领十五名将军和三万士兵向华军投降,这个城市面向海洋的一侧可以称之为要塞,但面向陆地的一面防守薄弱,顶在前方的吉隆坡被包围后,新加坡就失去了最后一道屏障。而且没有来自陆地方向的淡水和补给,新加坡作为一个孤零零的岛屿坚持不了太长时间,综合考虑,英军司令干脆下令投降,与此同时,吉隆坡的十多万军队放下武器,向华军投降。
这是英军总司令做出的最大的错误,华军将这些投降的西方人视为大屠杀的罪魁祸首,他们没有人进入战俘营,受到一番虐待后就被华军士兵枪决。华军的子弹不会区分对象是不是文明人种,更何况那些西方人根本不是文明人,而是比土著更可恶的畜生。
华国对西方的敌视引起了整个西方的愤慨,在之前所有西方人就称吕梁为恶魔,称华国为黑暗的大本营。现在这个论调重新泛起,英国人秘密联系威廉二世,声称必须停止战争,携手应对华国对西方文明的挑战,但被威廉二世拒绝。现在正值同盟国洋洋得意的时候,他们攻占了大部分欧洲领土,怎么会与协约国言和?
英国人也只是说说罢了,他们还是将希望放在自己的行动上。在缅甸,英军已经集结了五十多万殖民地军队,不过这些人的训练和装备非常差。实际上英国人将十多万精锐士兵和一百六十万经过训练的印度殖民地士兵放在了缅甸和印度交界处,在这里构筑坚固防线,试图将华军挡在印度之外。
在马六甲海峡出口的安达曼群岛、尼科巴群岛,英国人在这里布置了六个野战机场、三百多架飞机,成为南亚第一道防线。
东南亚攻略需要占据大量的华国海上运输力量,超过五十万大军从海洋方向进攻,而陆地方向的大军攻占中南半岛后,华国也需要通过曼谷、金边、金兰湾、新加坡等港口运输物资,以减轻陆地运输带来的后勤压力。
超过三分之二的海上运输力量参加了东南亚攻略战役,不过战斗结束后后勤压力稍减,华军主力在马来半岛集结,等待第二阶段的缅甸战役和南亚攻略。除了轮换的士兵和弹药等物资储备外,华军可以从当地获得数量庞大的物资补充。故而,华国可以抽调很大一部分海上运输力量,补充到第四战区之中。
按照先南后北的大战略,华军攻略东南亚后将目光对准了太平洋上的岛屿和澳洲大陆,为此第四战区准备了六十万大军,其中包括海军陆战队的十五万士兵、陆军一个装甲军和三个装甲旅、两个机械化步兵军和二十五万步兵。
如此庞大的作战集群当然需要更加庞大的后勤运输力量,不过第四战区第一阶段的战斗不需要全面动员,因为他们的目标是那些航线节点上的岛屿。在这些荒凉的岛屿上,很少存在英军或者美军士兵,就算有也阻挡不了华军海军陆战队的登陆。事实上英美在战争开始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就开始部署太平洋防御,但除了巴布亚新几内亚岛和几个航线上的岛屿,英美没有在其他岛屿布置防御,因为他们的飞机无法覆盖太大的范围,导致那些岛屿失去战略意义。
但对于华国来说,那些岛屿的作用极大,华军飞机可以从那些岛屿上的机场起飞,覆盖很大一片范围,从而轰炸敌军岛屿,截断敌人海上航线。
防守策略上的失误使协约队猝不及防,大量无人岛屿被华军攻占,并在上面构筑机场和军营。利用那些岛屿,华军轻而易举的攻占了大量关键岛屿,海军陆战队以损失一百二十余人的代价,将战线推进到巴布亚新几内亚、所罗门群岛一线,直接威胁澳洲大陆的安全。
而从雅加达出发的运输船队,搭载海军陆战队士兵和陆军士兵,直接在澳大利亚西北部登陆。广阔的海域使协约国兵力分散,在西北部驻防的两个师的澳大利亚军队和一个师的美军军队分散在几百公里长的可能登陆海岸线上。华军利用战舰舰炮和海航飞机的掩护,轻易突破协约国的海岸防线,并迅速向内陆地区扩展。
华军装甲部队和机械化部队在广袤的澳洲大陆上如鱼得水,推进速度快得惊人,并在步兵的掩护下,接连攻克澳大利亚西北几个重镇。歼灭俘虏协约国联军两万多人,其余逃往内陆地区。
华军当然不会穿越澳洲大陆,那广袤的国土上,除了草原沙漠和隔壁之外,根本没有人影,袋鼠和毒蛇满足不了华军的后勤需求,没有铁路和公路也会让后勤运输困难重重。在西北部登陆的部队沿着东部和南部的海岸线推进,沿途可以利用海岸线上的港口补充物资,至于澳大利亚核心的东南部区域,还得进行登陆作战,以最大限度的降低补给难度。
战前美国人向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运送了一个军七万人的部队,英国人在这里也有两个师的部队,防守澳大利亚的主力则是本土十五万澳洲士兵。从装备上看,这二十六万大军已经达到了协约国顶尖部队的水平,坦克飞机火炮应有尽有,物资储备还算充足,而且具备本土作战的优势。(未完待续。)
坦克战并不精彩,甚至可以说沉闷,二十五坦克师三百多辆豹式坦克一拥而上,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战场上就只剩下英军坦克的残骸,而华军只付出了十五辆坦克的代价。英国装甲部队指挥官郁闷的向纽约的军事研究委员会发电,称最新式的坦克在华军豹式坦克面前不堪一击,他们需要更加强大的坦克。
第一阶段的进攻取得令人满意的战果,华军歼灭俘虏敌军超过五十万人,占据法属印度支那北方地区、加里曼丹岛的英国马来西亚领地、英属马来西亚半岛北方地区,协约队只能不断退守,而且尚不知道后撤的极限在什么地方。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悲剧传来,在荷属印尼、英属马来西亚、法属印度支那、泰国等地接连爆发惨无人道的屠杀华人事件。
事情的发生让人猝不及防,各地的殖民者因为要动员庞大的军队,需要耗费大量的财富,而当地掌握大量财富的华人成为他们的首选目标。从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华国就动员东南亚的华人回国创业、落叶归根,但华人已经在这里扎根很长时间,将这里作为家乡的他们故土难离,而且他们在这里有巨大的产业,不可能说走就走。
华国又在东南亚地区组织华人自助协会,试图用武装当地人的形式保护当地华人的安全,却由于当地华人拒绝而不了了之。他们秉承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华夏道德,认为与人和善才是华人安全的根本,殊不知这种道德观念本身就存在缺陷,而且当地土著和殖民者奉行的是丛林法则,哪里会管华夏道德!
另一方面,大量土著青年成为殖民地军队的一员,他们获得了武器和权力,并得到了殖民当局的让步,使其野心膨胀。许多组织出现在殖民地军队之中,他们为了扩张势力、增强自身的话语权和实力,也将目光对准了富有的华人阶层。
殖民统治者和土著阶层一拍即合,从一开始的强行没收华人产业,很快就发展为对所有华人的人道毁灭。实施者从土著士兵迅速扩展到所有土著阶层,在雅加达的街道上甚至可以见到十几岁的少年手持砍刀追逐华人妇女。
第一时间得到消息的华国决定将东南亚土著列为非人类人种,地位低于肉猪、耕牛和鸡鸭等牲畜,并督促第三战区加快进攻步伐,加强了第三战区的兵力。
二十万朝鲜军团士兵被送上苏门答腊岛,二十万日本军团士兵被送上爪哇岛,另外还有二十万日本军团士兵被送往荷属印尼其他岛屿。这些盟友国士兵发挥出色,尤其是日本军团士兵,登陆爪哇岛后的第三天就基本控制了局势。明面上他们接到的命令是不惜一切代价、阻止屠杀华人的举动,暗地里他们被要求屠杀所有的土著,而且屠杀数量越多、效率越高,战后本国获得的利益就越大,朝鲜军团和日本军团的士兵被允许获得缴获的物资和财富,这使得他们战斗热情高涨。
复仇行动不仅仅限于印尼和马来西亚,第三战区中南半岛部队加快进军速度,突破顺化法军防线,三十多万大军先后进入越南南部和柬埔寨。从万象出发的七万大军首先攻占清迈,并迅速向曼谷推进。泰国人愚蠢之极,竟然相信了英国人的谎言,加入对抗华国的大军,甚至参与到屠杀华人的行动中,罪不可恕。
一个月的时间内,除了吉隆坡到新加坡之间的地域尚被协约队控制外,整个东南亚都被华军掌控,这期间一切外界新闻工作人员都不得进入,一旦被华军发现,将被视为敌人予以消灭。严密封锁并不能完全阻止外界人员进入,英国人和法国人、美国人相继派出人员偷偷潜入,其中大部分被华军发现并死亡。只有三个人获得了东南亚地区这段时间来的情报并成功返回,之后他们揭露的信息在西方引起轩然大波,华军竟然在东南亚有组织、有效率的屠杀当地土著和少数没有离开的西方人!其罪恶难以描述!
双重标准下西方人下意识的忘记了他们对华人所做的一切,忘记了大航海时代以来西方人屠杀的土著,忘记了美洲几千万印第安人只剩下几个人,忘记了他们残忍的本性,用文明的外衣来掩盖自己的残忍。
事情败露,华国总统吕梁干脆向外界宣称,华军正在东南亚地区进行种族清理行动,目的是清除那些地区的非人类物种——因为他们屠杀了华人!
嘴皮子上的斗争是吕梁最讨厌的东西,他干脆了当的承认,让正在磨嘴皮子的西方媒体和政客哑然失声,他们想不到一个国家的领导人竟然会光明正大的承认这种事!这种事只能暗地里干的嘛!简直就是一个流氓,而不是政客!
没人能够阻止吕梁的决定,也没有人能够阻止华夏的复仇,没有人能够阻止华夏人的怒火。嘴皮子上说说的年代一去不复返,只有最残暴的复仇才能让世界正视这个民族,在奉行丛林法则的世界上,儒家道德没有用武之地。
种族清理行动直到世界大战结束都没有终止,包括相对文明的泰国在内,东南亚国家人口降低至五十万人的水平,而且都集中在印度尼西亚群岛东南方的阿鲁群岛上,其他地区都被华夏移民充斥。
一百五十万日本军团士兵和五十五万朝鲜军团士兵轮换执行了这个庞大持久的任务,也就是说他们平均每人屠杀五十个以上的当地土著。令人惊奇的是这些士兵返回国内后丝毫不提在东南亚的事,反而因为带回来的巨额财富成为日本的中坚阶层,至于心理阴影之类的东西,从未在他们身上出现过。
失去理智的华国让协约国感到害怕,口头上他们仍旧在竭尽所能的污蔑、漫骂华国,实际上内心已经胆颤惊惊。因为吕梁明确表示,屠杀华人的幕后黑手就是英美主导的协约国,华夏的复仇不会停止,一直到华夏人的怒火平息为止。
吕梁的承诺首先在吉隆坡和新加坡应验,十五万协约队被包围在吉隆坡地区,华军没有强攻这个工事坚固的城市防御区,将其包围后两个步兵师加一个坦克师的部队直扑防守薄弱的新加坡地区。
英军总司令命令驻扎在此的舰队离开新加坡前往孟买后,带领十五名将军和三万士兵向华军投降,这个城市面向海洋的一侧可以称之为要塞,但面向陆地的一面防守薄弱,顶在前方的吉隆坡被包围后,新加坡就失去了最后一道屏障。而且没有来自陆地方向的淡水和补给,新加坡作为一个孤零零的岛屿坚持不了太长时间,综合考虑,英军司令干脆下令投降,与此同时,吉隆坡的十多万军队放下武器,向华军投降。
这是英军总司令做出的最大的错误,华军将这些投降的西方人视为大屠杀的罪魁祸首,他们没有人进入战俘营,受到一番虐待后就被华军士兵枪决。华军的子弹不会区分对象是不是文明人种,更何况那些西方人根本不是文明人,而是比土著更可恶的畜生。
华国对西方的敌视引起了整个西方的愤慨,在之前所有西方人就称吕梁为恶魔,称华国为黑暗的大本营。现在这个论调重新泛起,英国人秘密联系威廉二世,声称必须停止战争,携手应对华国对西方文明的挑战,但被威廉二世拒绝。现在正值同盟国洋洋得意的时候,他们攻占了大部分欧洲领土,怎么会与协约国言和?
英国人也只是说说罢了,他们还是将希望放在自己的行动上。在缅甸,英军已经集结了五十多万殖民地军队,不过这些人的训练和装备非常差。实际上英国人将十多万精锐士兵和一百六十万经过训练的印度殖民地士兵放在了缅甸和印度交界处,在这里构筑坚固防线,试图将华军挡在印度之外。
在马六甲海峡出口的安达曼群岛、尼科巴群岛,英国人在这里布置了六个野战机场、三百多架飞机,成为南亚第一道防线。
东南亚攻略需要占据大量的华国海上运输力量,超过五十万大军从海洋方向进攻,而陆地方向的大军攻占中南半岛后,华国也需要通过曼谷、金边、金兰湾、新加坡等港口运输物资,以减轻陆地运输带来的后勤压力。
超过三分之二的海上运输力量参加了东南亚攻略战役,不过战斗结束后后勤压力稍减,华军主力在马来半岛集结,等待第二阶段的缅甸战役和南亚攻略。除了轮换的士兵和弹药等物资储备外,华军可以从当地获得数量庞大的物资补充。故而,华国可以抽调很大一部分海上运输力量,补充到第四战区之中。
按照先南后北的大战略,华军攻略东南亚后将目光对准了太平洋上的岛屿和澳洲大陆,为此第四战区准备了六十万大军,其中包括海军陆战队的十五万士兵、陆军一个装甲军和三个装甲旅、两个机械化步兵军和二十五万步兵。
如此庞大的作战集群当然需要更加庞大的后勤运输力量,不过第四战区第一阶段的战斗不需要全面动员,因为他们的目标是那些航线节点上的岛屿。在这些荒凉的岛屿上,很少存在英军或者美军士兵,就算有也阻挡不了华军海军陆战队的登陆。事实上英美在战争开始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就开始部署太平洋防御,但除了巴布亚新几内亚岛和几个航线上的岛屿,英美没有在其他岛屿布置防御,因为他们的飞机无法覆盖太大的范围,导致那些岛屿失去战略意义。
但对于华国来说,那些岛屿的作用极大,华军飞机可以从那些岛屿上的机场起飞,覆盖很大一片范围,从而轰炸敌军岛屿,截断敌人海上航线。
防守策略上的失误使协约队猝不及防,大量无人岛屿被华军攻占,并在上面构筑机场和军营。利用那些岛屿,华军轻而易举的攻占了大量关键岛屿,海军陆战队以损失一百二十余人的代价,将战线推进到巴布亚新几内亚、所罗门群岛一线,直接威胁澳洲大陆的安全。
而从雅加达出发的运输船队,搭载海军陆战队士兵和陆军士兵,直接在澳大利亚西北部登陆。广阔的海域使协约国兵力分散,在西北部驻防的两个师的澳大利亚军队和一个师的美军军队分散在几百公里长的可能登陆海岸线上。华军利用战舰舰炮和海航飞机的掩护,轻易突破协约国的海岸防线,并迅速向内陆地区扩展。
华军装甲部队和机械化部队在广袤的澳洲大陆上如鱼得水,推进速度快得惊人,并在步兵的掩护下,接连攻克澳大利亚西北几个重镇。歼灭俘虏协约国联军两万多人,其余逃往内陆地区。
华军当然不会穿越澳洲大陆,那广袤的国土上,除了草原沙漠和隔壁之外,根本没有人影,袋鼠和毒蛇满足不了华军的后勤需求,没有铁路和公路也会让后勤运输困难重重。在西北部登陆的部队沿着东部和南部的海岸线推进,沿途可以利用海岸线上的港口补充物资,至于澳大利亚核心的东南部区域,还得进行登陆作战,以最大限度的降低补给难度。
战前美国人向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运送了一个军七万人的部队,英国人在这里也有两个师的部队,防守澳大利亚的主力则是本土十五万澳洲士兵。从装备上看,这二十六万大军已经达到了协约国顶尖部队的水平,坦克飞机火炮应有尽有,物资储备还算充足,而且具备本土作战的优势。(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