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0年12月底,英国首相抵达美国,试图拉拢美国加入协约国。从国际局势上看,美国不可能置身事外,太平洋方向与华国处于战争状态,虽然华国没有进攻美国本土,但双方已经是不死不休的局面。如果向华国妥协,美国将失去太平洋地区的全部利益,华国更会扰乱美洲的秩序,造成美国后院不稳。
在欧洲,德国领导的同盟国已经将势力扩展到整个欧洲,并且向亚洲和非洲方向扩展,如果美国不想被世界孤立,就必须打败德国。他绝对不希望看到德国一家独大的欧洲,任由其发展下去,美国将失去全世界的市场,最终成为一个二流国家。
英国首相的到访像一针强心剂,之前美国人已经有加入这场世界大战的打算。到了1911年的三月,美国人感觉自己准备好了,终于与英国签署条约,加入协约国。至此,世界大战进入高-潮,第一批两个步兵师和一个坦克师的美军部队抵达北非,与英国人一起加强北非地区的防御。
更多的士兵和装备进入英国本土,这对于德国人来说是个很坏的消息,不过他们已经做好了美国加入战争的准备。在1910年中,美国就断绝了向德国出售物资,之后的大西洋上,德国海军的战舰和潜艇开始袭击美国商船和运输船,这种战争行为没有第一时间让两国宣战,却成为战争的催化剂。
因为美国加入协约国,原先几乎倒向同盟国的意大利又开始摇摆不定,这让德国图谋北非的意图破产。在地中海上没有制海权,德国绝不会轻易的将士兵送上那片大沙漠,而从奥斯曼土耳其的态度上看,这个盟国似乎也没有主动进攻英国在埃及的殖民地的打算。
大量美国驱逐舰和巡洋舰加入护航的行列,这让德国人的袭击变得困难起来。美国人的海上实力绝对不弱,他们的大西洋舰队拥有一艘舰队航母和九艘五岳级战列舰,超过德国海军数量的其他舰只。他们与英国舰队的联合完全可以与德国舰队一决高下,为了打破两国的联合,德国海军决定在美国战舰抵达欧洲之前消灭英军战舰,抵消同盟国与协约国在战舰数量上的差距。
三月初,德国公海舰队主力进入冰冷的北海,施佩尔手里有十二艘五岳级战列舰和三艘大型航母,三十一艘巡洋舰和五十五艘驱逐舰,实力完全压制英国本土舰队。日德兰海战之后,德国人打破了英国人的海上封锁,大量物资可以从遥远的南美洲等地运回国内。欧洲陆地战场上的所向披靡也使他们的物资充沛许多,尤其是获得了法国人的造船厂、钢铁厂和挪威的铁矿后,新式战舰的建造变得顺利起来,并有多艘新式主力舰加入公海舰队,壮大着德国人的海上实力。
得到消息的英国人决定出海迎战,部分海军将领认为应该躲在斯卡帕湾内,在岸基飞机的掩护下,等待美国舰队的汇合。但更多的海军将领无法忍受被德国海军欺凌的局面,他们每一刻都在期盼着向德军公海舰队复仇,夺回失去的海上霸主地位。
出海迎战的战略得到了英国首相的支持,这段时间下水的战列舰增强了英国人的信心,本土舰队目前拥有四艘最新的战列舰,再加上原先的三艘战列舰和刚刚加入现役的两艘轻型航母,具备了迎战德国人的实力。
首先是英国的巡洋舰分队和德军前锋舰队遭遇,双方的交战持续了两个多小时的时间,英国人两艘战舰被击沉,一艘轻伤,德国人则有一艘被击沉,一艘遭受重创、撤离战斗。之后英国巡洋舰分队释放烟雾,利用驱逐舰的掩护离开战场,德国前锋舰队紧追不舍,在后面五十多海里处是施佩尔带领的公海舰队主力。
施佩尔在追击还是撤退中犹豫不决,此时的北海波涛汹涌,狂暴的海风夹杂着雪花,海况和天气对战列舰的主炮射击造成不利影响,占据优势的航母也因为恶劣的天气不能升空作战。侦察机失去效用,施佩尔很难在第一时间发现英国人的主力位置,他不想冒险。
不过最终施佩尔还是下达了继续追击的命令,因为一艘编号为u98的潜艇在奥克尼群岛以东一百五十海里的地方发现了英国舰队主力,距离公海舰队主力还不到一百海里的距离,只要英国人不撤回斯卡帕湾,施佩尔就有信心将其留在大海上。
公海舰队终于追上了英国人,战斗在设得兰群岛东南十五海里左右的海域爆发,这场被后世被称为“三叉戟”之战的海战成为德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大海逐渐恢复平静,但大雪没有停止,英国人却冒出身影。施佩尔只好让主力舰参战,巡洋舰之间的对决非常惨烈,而且战舰沉没的速度远远大于战列舰之间的战斗。无数驱逐舰试图靠近对方主力舰,用极快的航速和鱼雷解决对手,但大部分都被击沉。少数被释放出来的鱼雷命中敌人需要太多的运气,目标的移动也会加大鱼雷命中的难度。
战斗进行一个半小时,英国人明显处于下风,两艘战列舰被重创,沉入大海似乎只是时间问题。一艘战列舰的动力系统受损,速度慢慢降了下来,成为德国战舰集中炮击的靶子。就在英国人即将承受第二次失败的时候,天气终于转晴,而在天空中,出现了无数的英国飞机。
为了准备这次战斗,英国人苦苦思索如何击败德国人,日德兰海战带给他们启发。利用军事研究委员会的成果,英国人获得了质量不错的双翼鱼雷攻击机和俯冲轰炸机,经过试验后英国人认可了这两款飞机,并定购了大量这种飞机。之后他们在设得兰群岛上秘密建立飞机场,将大部分鱼雷机和轰炸机部署在此。
第一批两个战斗机中队、三个鱼雷机中队和三个轰炸机中队出现在交战海域的天空中,而在这个时候德军两艘航母上的飞机还没有起飞。战局处于绝对不利,此时施佩尔下达此次海战最合适的命令,公海舰队放弃与英军战舰对轰,转为防空阵型。
只是战舰的移动需要时间,飞机的移动却可以在几分钟内完成,英国飞机抵达预定空域后,顶着密集的防空火力,向猎鹰一样扑向德军战列舰。十分钟后从航母上起飞的德军战斗机抵达上空,开始与英国飞机激烈交战,但数量上的劣势使德国战斗机很难威胁到英国鱼雷机和轰炸机。
第一波攻击结束后有三艘德军战列舰受损,其中德意志级战列舰俾斯麦号遭受重创,船员在抢救半个多小时后放弃,舰长无奈宣布弃船,在熊熊大火中离开这艘缓缓下沉的战列舰。这是第一艘沉没的德意志级战列舰,却不是最后一艘。
面对路基航空兵的数量优势,施佩尔能做的只有撤退一条道路,他很容易就能猜到飞机来自哪里,但如何应对他没有好办法。英国人的战舰在后面紧追不舍,施佩尔不得不下令驱逐舰和巡洋舰留下来阻挡英国人的追击,他最希望能脱离英国人的视线,可惜的是,十五分钟后第二波英国飞机抵达。
更不幸的是,德军三艘航母和七艘护航舰只组成的分队被英国侦察机发现,大量英国飞机扑向航母编队,航母上的战斗机不得不回来保护航母,主力舰编队的天空上失去了战斗机的保护,只能靠防空火力击杀英国飞机。
设得兰群岛上四个大型机场,进驻了一百五十架战斗机、一百四十五架鱼雷机和一百二十二架轰炸机,虽然在性能上欠缺不少,但数量的优势足以弥补质量上的不足。而德军三艘航母总计才有一百八十五架飞机,起飞效率和地面机场比起来差了不止一层。
德军战斗机飞行员的素质远远超过英国飞行员,但一架德军战斗机经常受到几架英国战斗机的围攻,即使技术再高超,主机和僚机都被英国人缠住的情况下也很难摆脱。天空中不断有飞机冒着浓烟坠落。战斗中英国人损失四十三架战斗机,德国人损失二十二架战斗机,德军飞行员始终没有让出交战空域的制空权。不过趁机发动攻击的英国鱼雷机和轰炸机取得了巨大的战果。
时间紧迫,德军航母还没有进入防空作战状态,防御力低的吓人,尽管附近的护航舰只拼命挥洒防空弹药,击落二十多架英国飞机,但还是没能阻止英国人扔下鱼雷和航空炸弹。一艘航母命中两枚鱼雷后沉没,第二艘被命中三枚炸弹,甲板上燃起大火,动力系统也受到损伤,无法起降飞机。战斗结束后回到造船厂,半年后才重新加入现役。(未完待续。)
在欧洲,德国领导的同盟国已经将势力扩展到整个欧洲,并且向亚洲和非洲方向扩展,如果美国不想被世界孤立,就必须打败德国。他绝对不希望看到德国一家独大的欧洲,任由其发展下去,美国将失去全世界的市场,最终成为一个二流国家。
英国首相的到访像一针强心剂,之前美国人已经有加入这场世界大战的打算。到了1911年的三月,美国人感觉自己准备好了,终于与英国签署条约,加入协约国。至此,世界大战进入高-潮,第一批两个步兵师和一个坦克师的美军部队抵达北非,与英国人一起加强北非地区的防御。
更多的士兵和装备进入英国本土,这对于德国人来说是个很坏的消息,不过他们已经做好了美国加入战争的准备。在1910年中,美国就断绝了向德国出售物资,之后的大西洋上,德国海军的战舰和潜艇开始袭击美国商船和运输船,这种战争行为没有第一时间让两国宣战,却成为战争的催化剂。
因为美国加入协约国,原先几乎倒向同盟国的意大利又开始摇摆不定,这让德国图谋北非的意图破产。在地中海上没有制海权,德国绝不会轻易的将士兵送上那片大沙漠,而从奥斯曼土耳其的态度上看,这个盟国似乎也没有主动进攻英国在埃及的殖民地的打算。
大量美国驱逐舰和巡洋舰加入护航的行列,这让德国人的袭击变得困难起来。美国人的海上实力绝对不弱,他们的大西洋舰队拥有一艘舰队航母和九艘五岳级战列舰,超过德国海军数量的其他舰只。他们与英国舰队的联合完全可以与德国舰队一决高下,为了打破两国的联合,德国海军决定在美国战舰抵达欧洲之前消灭英军战舰,抵消同盟国与协约国在战舰数量上的差距。
三月初,德国公海舰队主力进入冰冷的北海,施佩尔手里有十二艘五岳级战列舰和三艘大型航母,三十一艘巡洋舰和五十五艘驱逐舰,实力完全压制英国本土舰队。日德兰海战之后,德国人打破了英国人的海上封锁,大量物资可以从遥远的南美洲等地运回国内。欧洲陆地战场上的所向披靡也使他们的物资充沛许多,尤其是获得了法国人的造船厂、钢铁厂和挪威的铁矿后,新式战舰的建造变得顺利起来,并有多艘新式主力舰加入公海舰队,壮大着德国人的海上实力。
得到消息的英国人决定出海迎战,部分海军将领认为应该躲在斯卡帕湾内,在岸基飞机的掩护下,等待美国舰队的汇合。但更多的海军将领无法忍受被德国海军欺凌的局面,他们每一刻都在期盼着向德军公海舰队复仇,夺回失去的海上霸主地位。
出海迎战的战略得到了英国首相的支持,这段时间下水的战列舰增强了英国人的信心,本土舰队目前拥有四艘最新的战列舰,再加上原先的三艘战列舰和刚刚加入现役的两艘轻型航母,具备了迎战德国人的实力。
首先是英国的巡洋舰分队和德军前锋舰队遭遇,双方的交战持续了两个多小时的时间,英国人两艘战舰被击沉,一艘轻伤,德国人则有一艘被击沉,一艘遭受重创、撤离战斗。之后英国巡洋舰分队释放烟雾,利用驱逐舰的掩护离开战场,德国前锋舰队紧追不舍,在后面五十多海里处是施佩尔带领的公海舰队主力。
施佩尔在追击还是撤退中犹豫不决,此时的北海波涛汹涌,狂暴的海风夹杂着雪花,海况和天气对战列舰的主炮射击造成不利影响,占据优势的航母也因为恶劣的天气不能升空作战。侦察机失去效用,施佩尔很难在第一时间发现英国人的主力位置,他不想冒险。
不过最终施佩尔还是下达了继续追击的命令,因为一艘编号为u98的潜艇在奥克尼群岛以东一百五十海里的地方发现了英国舰队主力,距离公海舰队主力还不到一百海里的距离,只要英国人不撤回斯卡帕湾,施佩尔就有信心将其留在大海上。
公海舰队终于追上了英国人,战斗在设得兰群岛东南十五海里左右的海域爆发,这场被后世被称为“三叉戟”之战的海战成为德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大海逐渐恢复平静,但大雪没有停止,英国人却冒出身影。施佩尔只好让主力舰参战,巡洋舰之间的对决非常惨烈,而且战舰沉没的速度远远大于战列舰之间的战斗。无数驱逐舰试图靠近对方主力舰,用极快的航速和鱼雷解决对手,但大部分都被击沉。少数被释放出来的鱼雷命中敌人需要太多的运气,目标的移动也会加大鱼雷命中的难度。
战斗进行一个半小时,英国人明显处于下风,两艘战列舰被重创,沉入大海似乎只是时间问题。一艘战列舰的动力系统受损,速度慢慢降了下来,成为德国战舰集中炮击的靶子。就在英国人即将承受第二次失败的时候,天气终于转晴,而在天空中,出现了无数的英国飞机。
为了准备这次战斗,英国人苦苦思索如何击败德国人,日德兰海战带给他们启发。利用军事研究委员会的成果,英国人获得了质量不错的双翼鱼雷攻击机和俯冲轰炸机,经过试验后英国人认可了这两款飞机,并定购了大量这种飞机。之后他们在设得兰群岛上秘密建立飞机场,将大部分鱼雷机和轰炸机部署在此。
第一批两个战斗机中队、三个鱼雷机中队和三个轰炸机中队出现在交战海域的天空中,而在这个时候德军两艘航母上的飞机还没有起飞。战局处于绝对不利,此时施佩尔下达此次海战最合适的命令,公海舰队放弃与英军战舰对轰,转为防空阵型。
只是战舰的移动需要时间,飞机的移动却可以在几分钟内完成,英国飞机抵达预定空域后,顶着密集的防空火力,向猎鹰一样扑向德军战列舰。十分钟后从航母上起飞的德军战斗机抵达上空,开始与英国飞机激烈交战,但数量上的劣势使德国战斗机很难威胁到英国鱼雷机和轰炸机。
第一波攻击结束后有三艘德军战列舰受损,其中德意志级战列舰俾斯麦号遭受重创,船员在抢救半个多小时后放弃,舰长无奈宣布弃船,在熊熊大火中离开这艘缓缓下沉的战列舰。这是第一艘沉没的德意志级战列舰,却不是最后一艘。
面对路基航空兵的数量优势,施佩尔能做的只有撤退一条道路,他很容易就能猜到飞机来自哪里,但如何应对他没有好办法。英国人的战舰在后面紧追不舍,施佩尔不得不下令驱逐舰和巡洋舰留下来阻挡英国人的追击,他最希望能脱离英国人的视线,可惜的是,十五分钟后第二波英国飞机抵达。
更不幸的是,德军三艘航母和七艘护航舰只组成的分队被英国侦察机发现,大量英国飞机扑向航母编队,航母上的战斗机不得不回来保护航母,主力舰编队的天空上失去了战斗机的保护,只能靠防空火力击杀英国飞机。
设得兰群岛上四个大型机场,进驻了一百五十架战斗机、一百四十五架鱼雷机和一百二十二架轰炸机,虽然在性能上欠缺不少,但数量的优势足以弥补质量上的不足。而德军三艘航母总计才有一百八十五架飞机,起飞效率和地面机场比起来差了不止一层。
德军战斗机飞行员的素质远远超过英国飞行员,但一架德军战斗机经常受到几架英国战斗机的围攻,即使技术再高超,主机和僚机都被英国人缠住的情况下也很难摆脱。天空中不断有飞机冒着浓烟坠落。战斗中英国人损失四十三架战斗机,德国人损失二十二架战斗机,德军飞行员始终没有让出交战空域的制空权。不过趁机发动攻击的英国鱼雷机和轰炸机取得了巨大的战果。
时间紧迫,德军航母还没有进入防空作战状态,防御力低的吓人,尽管附近的护航舰只拼命挥洒防空弹药,击落二十多架英国飞机,但还是没能阻止英国人扔下鱼雷和航空炸弹。一艘航母命中两枚鱼雷后沉没,第二艘被命中三枚炸弹,甲板上燃起大火,动力系统也受到损伤,无法起降飞机。战斗结束后回到造船厂,半年后才重新加入现役。(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