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国在1909年总共生产各类型汽车七百五十五万辆,总销售额五千两百亿华元。其中小轿车三百五十万辆、卡车七十万辆、客车十五万辆、军用汽车一百一十万辆,另外向国外出口汽车多大两百多万辆,包括俄罗斯、日本、朝鲜、东南亚和南亚、中东各国都被华国汽车占领,华国因此被称为“车轮上的国家”。
流水线生产模式的普及给汽车工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华国随即出现普及汽车的高-潮,并大大改变了民众的生活方式。汽车同时改变的,还有世界工业的格局,随着汽车产业大变革,橡胶工业、发动机工业、石油化工等行业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橡胶出口国,包括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基本占领了世界市场,只有英国人、法国人和荷兰人利用东南亚殖民地的橡胶种植园,分享了少得可怜的剩余市场。这种局面直到二十多年后才得到改观,那时德意志帝国终于攻克了合成橡胶技术难关,并实现了大工业化生产,打破了华国橡胶业的垄断地位,可惜为时已晚,华国通过橡胶获得了丰厚到极点的回报。
东南亚殖民地上的天然橡胶种植园超过一半被华人控制,英法荷三国为了夺取橡胶控制权,采取了各种办法,只是在华国发表了一旦海外华人受到重大人身威胁,就会出动军队护侨的宣言,这让殖民者投鼠忌器。勉强控制了东南亚百分之五十的种植园后,殖民者规定当地出产的橡胶只能卖给英国商行,尽管如此,当地出产的天然橡胶只能让欧洲获得百分之七十左右的满足,其余的还是要通过华国进口来填补缺额。
为了降低华国对橡胶的垄断,英国在马来西亚和斯里兰卡大规模推广橡胶种植,美国人也在南美洲寻找种植橡胶的地区,以降低对华国橡胶的依赖性。不过在橡胶成为重要的工业原料、汽车工业蓬勃发展后,天然橡胶难以满足市场需求,世界市场超过百分之六十五的橡胶还需要华国提供。
通过对这个战略资源的垄断,在局势紧张的时候,华国降低了对美国、英法等敌对国家的橡胶出口,反而大大增加了对德国的出口,战争爆发后华国又迅速切断了协约国的橡胶来源地,导致协约国因缺少橡胶原料,其工业能力和战争潜力受到极大地制约。
技术代表了实力,就以橡胶为例,当敌对国家试图对华国展开贸易封锁时,他们发现国内工业竟然离不开华国的产品!国内商人也离不开华国巨大的市场,贸易封锁不攻自破,这也是同盟战争后华美仍旧保持巨大经贸往来、政治冰冷的原因,也是英国在损失海量战舰、几乎失去全球霸主地位、内阁垮台后,仍旧与华国进行对话、缓和双边关系的原因。
英国损失了远东部分殖民地和话语权,失去了在华夏巨大影响力,没想到商人们却因为与华国的贸易获得了更加丰硕的利益!这个利益如此巨大,以至于超出原先几倍十几倍的程度。当然,经济上获得的补偿不能掩盖英国战略上的不利,华国与英国的矛盾不可调和,不可能因为经济往来就变得亲密起来。
后世有一种说法,当某兔国经济发达起来后,某岛就会主动回到祖国大家庭。十几年后的现实狠狠扇了某兔一巴掌,某岛仍旧执着于现状,甚至对于分离有变本加厉的趋势。这就是经济决定不了政治的最好证据!
汽车工业带来的另一个最明显的变化就是石油化工产业的兴起,石油的地位被抬高到无以复加的地步,除了最重要的燃油之外,石化工业带来的各种附加产品也被广泛应用。
石油革命的到来,受利最大的不是华国,而是北方的邻居沙俄和太平洋东岸的美利坚。世界第一的石油产量、成熟先进的石油开采技术、和较早发展的石油工业,让美国人在这场浪潮中获利颇丰。几大财团利用石油与旧金山财团做生意,通过交换获得了汽车生产技术和市场,付出的是部分地区的石油开采权。
与此同时,美国政府通过石油武器迫使华国加大了橡胶出售力度,现实让人觉得非常讽刺,美国缺少橡胶,华国缺少石油。当华国利用橡胶威胁美国时,美国人拿出了石油让华国低头,两国谁也奈何不了谁,就如同两国正在接近的工业实力。
黑色黄金正在改变世界格局,华国通过开采国内油田,获得了国内需求的百分之七十左右,为了填补缺口,不得不每年拿出一大笔财富从美国进口石油。当科威特大布尔干油田开采后,华国石油缺口从百分之三十减少至百分之十,当俄罗斯秋明油田被开发后,华国的石油供应问题得到解决,并开始建立战略石油储备库。
根据计算,和平时期华国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满足对石油的需求,可是进入战争状态后,华国存储的石油仅能供半年时间的消耗。如果再加上因为战争带来的巨额消耗、坦克飞机战舰等耗油大户的吞吐,储备石油将会在两个月内耗尽。
这是战略上的难题,必须得到解决,吕梁对石油部门的命令是必须在1910年以前完成国内各大油田的扩建工程,基本满足国内石油供应。不过,在国家进入战争状态、实行战时计划经济、物资分配制度后,作为战略资源的石油将大部分用于军事目的,这样可以缓解紧张压力,但会对国民经济和民众生活造成巨大的影响,在事态非常紧急之前,国家最好不要进入战争状态。
技术仍旧是改变不利现状的最好武器,石油开采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技术的进步和革新意味着石油产量的增加。而吕梁手里最不缺少的,就是钢铁基地存储的技术资料。只是先进技术转化为工业生产需要时间和耐心,在应用到工业生产、制造出相关设备之前,只能苦苦等待。吕梁也要求将有关石油工业的汇报当做重点呈报,希望能在战争爆发之前攻克技术难关,使华军坦克不因为缺少燃料而中途停止。
因年龄的增大、旅途的奔波有些劳累的罗斯福坐在广场道路边的长椅上,长椅上另一名正在收听广播的中年人向罗斯福投出了抵触的目光,可能是因为年龄相仿,又受到华夏道德的束缚,中年人没有做出过激的举动,之后重新将注意力放在了广播上。
“华夏,成功,战列舰。”罗斯福根据广播的声音模仿着华文,他认为要想了解华夏,就要从华夏的文字开始,只是这种象形语言实在难以掌握,从在美国开始,罗斯福就尝试着学习华文,结果让人失望,进度非常缓慢,到现在他也只是掌握了一些简单的词汇。
“华夏民族正在向着光明大步迈进,昨日,大连造船厂制造的新型战列舰下水,海军司令吕海主持下水仪式。这艘战列舰将在海试后加入华夏海军现役,成为华国坚实的海上堡垒。”旁边的中年人关掉收音机,用娴熟的英文说道,从他的语气中完全可以听出骄傲、自信等积极情绪,最后他仿照收音机里播音员的语气大声用英文道:“大总统万岁!”
这引起了罗斯福的兴趣,不是因为华国下水的战列舰,而是这位说一口娴熟英文的中年人,而且是非常熟悉的美国口音,能说流利英文的华人并不多见,其中大多还是伦敦口音。原因罗斯福也知道,差不多所有人都知道,华国总统吕梁极端讨厌将英文列入教育科目,最后与教育部门的妥协是从高中开始设置英文选修课,大学设置英文专业。
总统的态度影响了崇拜他的国民,因此华人中懂英文的很少,这迫使与华国有各种往来的外国人学习华文,或者艰难的寻找懂华文的翻译。
“你好,我叫西奥多罗斯福,请问你怎么称呼?”也许是看这个外国人态度友好,那名中年人点头示意。
“周自齐。”
“很荣幸认识你周先生,请问你为何能说一口流利的英文?”
“我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曾经是满清的驻美国外交官,所以能说美式英语。罗斯福先生,受制于你曾经的职业,本人不能和你交谈太久。不过,本人很高兴能在自己的国土上,背靠着强大的国家,见到一名美国前总统,这让我感受到不同以往的自信。我应该感谢见到你,这让我有了接受新工作的理由!”
周自齐说完转身离开,只留下一个目瞪口呆的罗斯福,原来那人知道自己的身份,只是为什么说了一番莫名其妙的话呢?(未完待续。)
流水线生产模式的普及给汽车工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华国随即出现普及汽车的高-潮,并大大改变了民众的生活方式。汽车同时改变的,还有世界工业的格局,随着汽车产业大变革,橡胶工业、发动机工业、石油化工等行业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橡胶出口国,包括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基本占领了世界市场,只有英国人、法国人和荷兰人利用东南亚殖民地的橡胶种植园,分享了少得可怜的剩余市场。这种局面直到二十多年后才得到改观,那时德意志帝国终于攻克了合成橡胶技术难关,并实现了大工业化生产,打破了华国橡胶业的垄断地位,可惜为时已晚,华国通过橡胶获得了丰厚到极点的回报。
东南亚殖民地上的天然橡胶种植园超过一半被华人控制,英法荷三国为了夺取橡胶控制权,采取了各种办法,只是在华国发表了一旦海外华人受到重大人身威胁,就会出动军队护侨的宣言,这让殖民者投鼠忌器。勉强控制了东南亚百分之五十的种植园后,殖民者规定当地出产的橡胶只能卖给英国商行,尽管如此,当地出产的天然橡胶只能让欧洲获得百分之七十左右的满足,其余的还是要通过华国进口来填补缺额。
为了降低华国对橡胶的垄断,英国在马来西亚和斯里兰卡大规模推广橡胶种植,美国人也在南美洲寻找种植橡胶的地区,以降低对华国橡胶的依赖性。不过在橡胶成为重要的工业原料、汽车工业蓬勃发展后,天然橡胶难以满足市场需求,世界市场超过百分之六十五的橡胶还需要华国提供。
通过对这个战略资源的垄断,在局势紧张的时候,华国降低了对美国、英法等敌对国家的橡胶出口,反而大大增加了对德国的出口,战争爆发后华国又迅速切断了协约国的橡胶来源地,导致协约国因缺少橡胶原料,其工业能力和战争潜力受到极大地制约。
技术代表了实力,就以橡胶为例,当敌对国家试图对华国展开贸易封锁时,他们发现国内工业竟然离不开华国的产品!国内商人也离不开华国巨大的市场,贸易封锁不攻自破,这也是同盟战争后华美仍旧保持巨大经贸往来、政治冰冷的原因,也是英国在损失海量战舰、几乎失去全球霸主地位、内阁垮台后,仍旧与华国进行对话、缓和双边关系的原因。
英国损失了远东部分殖民地和话语权,失去了在华夏巨大影响力,没想到商人们却因为与华国的贸易获得了更加丰硕的利益!这个利益如此巨大,以至于超出原先几倍十几倍的程度。当然,经济上获得的补偿不能掩盖英国战略上的不利,华国与英国的矛盾不可调和,不可能因为经济往来就变得亲密起来。
后世有一种说法,当某兔国经济发达起来后,某岛就会主动回到祖国大家庭。十几年后的现实狠狠扇了某兔一巴掌,某岛仍旧执着于现状,甚至对于分离有变本加厉的趋势。这就是经济决定不了政治的最好证据!
汽车工业带来的另一个最明显的变化就是石油化工产业的兴起,石油的地位被抬高到无以复加的地步,除了最重要的燃油之外,石化工业带来的各种附加产品也被广泛应用。
石油革命的到来,受利最大的不是华国,而是北方的邻居沙俄和太平洋东岸的美利坚。世界第一的石油产量、成熟先进的石油开采技术、和较早发展的石油工业,让美国人在这场浪潮中获利颇丰。几大财团利用石油与旧金山财团做生意,通过交换获得了汽车生产技术和市场,付出的是部分地区的石油开采权。
与此同时,美国政府通过石油武器迫使华国加大了橡胶出售力度,现实让人觉得非常讽刺,美国缺少橡胶,华国缺少石油。当华国利用橡胶威胁美国时,美国人拿出了石油让华国低头,两国谁也奈何不了谁,就如同两国正在接近的工业实力。
黑色黄金正在改变世界格局,华国通过开采国内油田,获得了国内需求的百分之七十左右,为了填补缺口,不得不每年拿出一大笔财富从美国进口石油。当科威特大布尔干油田开采后,华国石油缺口从百分之三十减少至百分之十,当俄罗斯秋明油田被开发后,华国的石油供应问题得到解决,并开始建立战略石油储备库。
根据计算,和平时期华国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满足对石油的需求,可是进入战争状态后,华国存储的石油仅能供半年时间的消耗。如果再加上因为战争带来的巨额消耗、坦克飞机战舰等耗油大户的吞吐,储备石油将会在两个月内耗尽。
这是战略上的难题,必须得到解决,吕梁对石油部门的命令是必须在1910年以前完成国内各大油田的扩建工程,基本满足国内石油供应。不过,在国家进入战争状态、实行战时计划经济、物资分配制度后,作为战略资源的石油将大部分用于军事目的,这样可以缓解紧张压力,但会对国民经济和民众生活造成巨大的影响,在事态非常紧急之前,国家最好不要进入战争状态。
技术仍旧是改变不利现状的最好武器,石油开采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技术的进步和革新意味着石油产量的增加。而吕梁手里最不缺少的,就是钢铁基地存储的技术资料。只是先进技术转化为工业生产需要时间和耐心,在应用到工业生产、制造出相关设备之前,只能苦苦等待。吕梁也要求将有关石油工业的汇报当做重点呈报,希望能在战争爆发之前攻克技术难关,使华军坦克不因为缺少燃料而中途停止。
因年龄的增大、旅途的奔波有些劳累的罗斯福坐在广场道路边的长椅上,长椅上另一名正在收听广播的中年人向罗斯福投出了抵触的目光,可能是因为年龄相仿,又受到华夏道德的束缚,中年人没有做出过激的举动,之后重新将注意力放在了广播上。
“华夏,成功,战列舰。”罗斯福根据广播的声音模仿着华文,他认为要想了解华夏,就要从华夏的文字开始,只是这种象形语言实在难以掌握,从在美国开始,罗斯福就尝试着学习华文,结果让人失望,进度非常缓慢,到现在他也只是掌握了一些简单的词汇。
“华夏民族正在向着光明大步迈进,昨日,大连造船厂制造的新型战列舰下水,海军司令吕海主持下水仪式。这艘战列舰将在海试后加入华夏海军现役,成为华国坚实的海上堡垒。”旁边的中年人关掉收音机,用娴熟的英文说道,从他的语气中完全可以听出骄傲、自信等积极情绪,最后他仿照收音机里播音员的语气大声用英文道:“大总统万岁!”
这引起了罗斯福的兴趣,不是因为华国下水的战列舰,而是这位说一口娴熟英文的中年人,而且是非常熟悉的美国口音,能说流利英文的华人并不多见,其中大多还是伦敦口音。原因罗斯福也知道,差不多所有人都知道,华国总统吕梁极端讨厌将英文列入教育科目,最后与教育部门的妥协是从高中开始设置英文选修课,大学设置英文专业。
总统的态度影响了崇拜他的国民,因此华人中懂英文的很少,这迫使与华国有各种往来的外国人学习华文,或者艰难的寻找懂华文的翻译。
“你好,我叫西奥多罗斯福,请问你怎么称呼?”也许是看这个外国人态度友好,那名中年人点头示意。
“周自齐。”
“很荣幸认识你周先生,请问你为何能说一口流利的英文?”
“我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曾经是满清的驻美国外交官,所以能说美式英语。罗斯福先生,受制于你曾经的职业,本人不能和你交谈太久。不过,本人很高兴能在自己的国土上,背靠着强大的国家,见到一名美国前总统,这让我感受到不同以往的自信。我应该感谢见到你,这让我有了接受新工作的理由!”
周自齐说完转身离开,只留下一个目瞪口呆的罗斯福,原来那人知道自己的身份,只是为什么说了一番莫名其妙的话呢?(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