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承运皇帝敕曰:怀远侯常胤绪公忠良能,守备南京期间殚精竭虑,功劳素著。其祖常遇春封鄂国公,子常茂封郑国公,常茂子常升封开国公,皆社稷股肱之臣。特封常胤绪为顺国公,世袭罔替。接旨后即至京师见朕,朕还有当面赏赐。
“南京兵部尚书胡应台:尔蒙先帝恩简,历任兵部右侍郎、佥都御史、两广总督、南京兵部尚书,各任上政绩卓著,朝议斐然。特命尔即刻进京,待廷推后任户部或兵部尚书,并入内阁,为朕参赞国事。二人见旨即行,南京守备及参赞机务职,暂交王在晋、袁可立署理。钦此!”
袁可立把朱由检这道圣旨念完了半天,常胤绪和胡应台都没反应过来,面部表情十分复杂,说不上是忧是喜。
袁可立看在眼里,微笑着小声提醒道:“顺国公,胡大人,领旨谢恩吧!”
二人这才恍然惊醒,磕头谢恩后接过圣旨。王在晋与袁可立便向二人拱手道喜:“恭喜顺国公,恭喜胡大人!自本朝开国以来,爵位只有袭降,还从未有袭升的,顺国公是第一位,可见圣上对国公的厚爱!胡大人亦是可喜可贺,你正值壮年,前途不可限量,不像我们两人已经垂垂老矣,正所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是也。”
常胤绪与胡应台也客气了两句,王在晋便道:“既然二位已经领旨,那还是先把南京守备和参赞机务的官印和兵符令箭交接一下,然后尽快启程赴京。”
常胤绪却吭哧了一会儿,面有难色地道:“二位大人,按理说领旨即行,不可在家过夜,是为人臣的规矩。不过眼下兵荒马乱,南京以北叛军肆虐,万一…”
“这个不妨。”王在晋慢条斯理地道,“节寰兄和我从归德府一路南来,路上还算太平,没有遇到叛军。况且还有总理军务卢象升帐下的中军官杨陆凯率领二百精骑护送,就有小股叛军也打发了。顺国公和胡大人当然身份比我二人要尊贵,护送兵马也要多些。待会儿我们可以从南京卫所军中拨出一支,专程护送,这些顺国公放心了吧。”
“那当然,那当然。”常胤绪尴尬地笑道,“不过,不过呢,二位大人也知道,本公自幼居于南京,从没去过京师。这次进京面圣机会难得,本公自然要好好准备一番,多备厚礼进呈圣上。是否可以宽限几天,让本公备好礼物车仗再走?”
这番话倒也在理,王在晋正沉吟间,胡应台又拱手道:“二位大人,刚才只顾接旨,还有一件紧急军情没来得及说。”
王在晋和袁可立赶紧问道:“什么军情?”
“学生近日得到密报,”胡应台神秘兮兮地道,“叛军攻打彭城是假,意图兵分两路、一举拿下南京是真。这一路便是围攻彭城的李自成、张献忠等部,兵力雄厚,数倍于南京守军,这也不消说了;还有一路更为可虑,就是叛军已经占领九江府,正在鄱阳湖襙演水军,不日即将顺江而下。学生虽然驽钝,但对南京防务还算熟悉。若是在这个节骨眼上走了,二位大人新来不熟悉情况,万一影响了守城怎么办?因此学生也想晚走几天,待二位大人完全掌握了城防再奉旨北上。”
这可是个新情况,王在晋和袁可立互相对视一眼,均不能肯定胡应台所言是真是假。还是袁可立反应快,立即微笑颔首道:“二位言之有理。这样吧,这不是文武官员都在外面么,我们先交接印信令箭,岵云兄代表圣上说两句话。然后今夜我们二人做东,宴请二位和所有官员,一来是为二位贺喜,二来与南京官员结识,三也可在席上商谈防务问题。不知顺国公和胡大人意下如何?”
常胤绪和胡应台见王袁二人虽然说话客气,但要求他们叫印信令箭的态度却是非常坚决,无奈之下只得点头应允。于是当着近百名文臣武将的面,王在晋从常胤绪手中接过南京守备印信,袁可立从胡应台手中接过南京兵部尚书印信和由参赞机务执掌的兵符令箭。曹文诏和曹变蛟亦在武将列中,见二位老臣甫一来南京,三言两语便迫使常胤绪、胡应台交出兵权,不由得心中暗服:到底姜是老的辣!
当夜王在晋、袁可立大摆宴席,南京五品以上文武官员及勋臣贵戚系数参加。席上自是推杯换盏、称兄道弟,直到深夜方散。
常胤绪喝得酩酊大醉,被府上的仆役架着抬进轿子中,突然在瞬间变得完全清醒,低声命令道:“立刻回府,请临淮侯、定远侯世子、灵璧侯,还有胡大人,以及五军都督府的左、右都督过府议事!记住,不要让任何人看见!”
半个时辰以后,怀远侯府的议事堂之内,几名身着华服的人已在此正襟危坐。常胤绪居中,他左边是临淮侯李邦镇,定远侯世子邓文明,灵璧侯汤国祥;右边则是南京五军都督府左都督张国彦,右都督陈闻礼,以及胡应台。
年纪最小的定远侯世子邓文明率先开口笑道:“常叔父,怎么,刚才那场酒宴还没喝痛快,还要请侄儿过府接着痛饮么?”
其他人却没有笑,常胤绪长叹一声道:“痛快?邓贤侄,我痛快得了么!”
“怎么?”邓文明诧异地问道,“今天叔父刚刚晋升公爵,世袭罔替,这不是天大的喜事么?”
“贤侄,你还是太年轻啊!”常胤绪摇头苦笑道,“这哪里是喜事,说不准还得变成丧事呢!”
“常叔父何出此言?”邓文明讶道。
“学生来替怀远侯说吧。”胡应台阴恻恻地接口道,“各位,你们道圣上封怀远侯为顺国公,又让学生进京做尚书,是什么好意么?”
“咱们几个都是开国勋臣之后,哪里对不住他了?”常胤绪拍案而起道,“他这摆明了就是要先夺我的兵权,然后对付我们啊!”
“南京兵部尚书胡应台:尔蒙先帝恩简,历任兵部右侍郎、佥都御史、两广总督、南京兵部尚书,各任上政绩卓著,朝议斐然。特命尔即刻进京,待廷推后任户部或兵部尚书,并入内阁,为朕参赞国事。二人见旨即行,南京守备及参赞机务职,暂交王在晋、袁可立署理。钦此!”
袁可立把朱由检这道圣旨念完了半天,常胤绪和胡应台都没反应过来,面部表情十分复杂,说不上是忧是喜。
袁可立看在眼里,微笑着小声提醒道:“顺国公,胡大人,领旨谢恩吧!”
二人这才恍然惊醒,磕头谢恩后接过圣旨。王在晋与袁可立便向二人拱手道喜:“恭喜顺国公,恭喜胡大人!自本朝开国以来,爵位只有袭降,还从未有袭升的,顺国公是第一位,可见圣上对国公的厚爱!胡大人亦是可喜可贺,你正值壮年,前途不可限量,不像我们两人已经垂垂老矣,正所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是也。”
常胤绪与胡应台也客气了两句,王在晋便道:“既然二位已经领旨,那还是先把南京守备和参赞机务的官印和兵符令箭交接一下,然后尽快启程赴京。”
常胤绪却吭哧了一会儿,面有难色地道:“二位大人,按理说领旨即行,不可在家过夜,是为人臣的规矩。不过眼下兵荒马乱,南京以北叛军肆虐,万一…”
“这个不妨。”王在晋慢条斯理地道,“节寰兄和我从归德府一路南来,路上还算太平,没有遇到叛军。况且还有总理军务卢象升帐下的中军官杨陆凯率领二百精骑护送,就有小股叛军也打发了。顺国公和胡大人当然身份比我二人要尊贵,护送兵马也要多些。待会儿我们可以从南京卫所军中拨出一支,专程护送,这些顺国公放心了吧。”
“那当然,那当然。”常胤绪尴尬地笑道,“不过,不过呢,二位大人也知道,本公自幼居于南京,从没去过京师。这次进京面圣机会难得,本公自然要好好准备一番,多备厚礼进呈圣上。是否可以宽限几天,让本公备好礼物车仗再走?”
这番话倒也在理,王在晋正沉吟间,胡应台又拱手道:“二位大人,刚才只顾接旨,还有一件紧急军情没来得及说。”
王在晋和袁可立赶紧问道:“什么军情?”
“学生近日得到密报,”胡应台神秘兮兮地道,“叛军攻打彭城是假,意图兵分两路、一举拿下南京是真。这一路便是围攻彭城的李自成、张献忠等部,兵力雄厚,数倍于南京守军,这也不消说了;还有一路更为可虑,就是叛军已经占领九江府,正在鄱阳湖襙演水军,不日即将顺江而下。学生虽然驽钝,但对南京防务还算熟悉。若是在这个节骨眼上走了,二位大人新来不熟悉情况,万一影响了守城怎么办?因此学生也想晚走几天,待二位大人完全掌握了城防再奉旨北上。”
这可是个新情况,王在晋和袁可立互相对视一眼,均不能肯定胡应台所言是真是假。还是袁可立反应快,立即微笑颔首道:“二位言之有理。这样吧,这不是文武官员都在外面么,我们先交接印信令箭,岵云兄代表圣上说两句话。然后今夜我们二人做东,宴请二位和所有官员,一来是为二位贺喜,二来与南京官员结识,三也可在席上商谈防务问题。不知顺国公和胡大人意下如何?”
常胤绪和胡应台见王袁二人虽然说话客气,但要求他们叫印信令箭的态度却是非常坚决,无奈之下只得点头应允。于是当着近百名文臣武将的面,王在晋从常胤绪手中接过南京守备印信,袁可立从胡应台手中接过南京兵部尚书印信和由参赞机务执掌的兵符令箭。曹文诏和曹变蛟亦在武将列中,见二位老臣甫一来南京,三言两语便迫使常胤绪、胡应台交出兵权,不由得心中暗服:到底姜是老的辣!
当夜王在晋、袁可立大摆宴席,南京五品以上文武官员及勋臣贵戚系数参加。席上自是推杯换盏、称兄道弟,直到深夜方散。
常胤绪喝得酩酊大醉,被府上的仆役架着抬进轿子中,突然在瞬间变得完全清醒,低声命令道:“立刻回府,请临淮侯、定远侯世子、灵璧侯,还有胡大人,以及五军都督府的左、右都督过府议事!记住,不要让任何人看见!”
半个时辰以后,怀远侯府的议事堂之内,几名身着华服的人已在此正襟危坐。常胤绪居中,他左边是临淮侯李邦镇,定远侯世子邓文明,灵璧侯汤国祥;右边则是南京五军都督府左都督张国彦,右都督陈闻礼,以及胡应台。
年纪最小的定远侯世子邓文明率先开口笑道:“常叔父,怎么,刚才那场酒宴还没喝痛快,还要请侄儿过府接着痛饮么?”
其他人却没有笑,常胤绪长叹一声道:“痛快?邓贤侄,我痛快得了么!”
“怎么?”邓文明诧异地问道,“今天叔父刚刚晋升公爵,世袭罔替,这不是天大的喜事么?”
“贤侄,你还是太年轻啊!”常胤绪摇头苦笑道,“这哪里是喜事,说不准还得变成丧事呢!”
“常叔父何出此言?”邓文明讶道。
“学生来替怀远侯说吧。”胡应台阴恻恻地接口道,“各位,你们道圣上封怀远侯为顺国公,又让学生进京做尚书,是什么好意么?”
“咱们几个都是开国勋臣之后,哪里对不住他了?”常胤绪拍案而起道,“他这摆明了就是要先夺我的兵权,然后对付我们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