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推荐:百度搜索云来閣,看本书最快的VIP章节,或直接访问www.yunlaige.com】
这几名白甲兵的脑袋掉得真冤。不光是他们几个,今夜战死的几百清兵也都死得太冤了,如果知道明军是在用什么手段对付他们的话,他们是绝对不会撞上去送死的。当然,这个“冤”是纯从战斗角度来说的,如果考虑到他们身上背负的成千上万大明百姓的血债,如此死法还算便宜他们了。
首先,明军之所以敢于往外推进,最大的保证就是所谓的“三号作战方案”。其实这个作战方案很简单,就是使用一种新研制出来的火炮:开花炮。
所谓开花炮,其实就是现代所说的榴弹炮。榴弹炮和加农炮在炮身上并无本质上的不同,但所用炮弹则完全不一样。加农炮的炮弹是实心的,主要依靠炮弹本身的动能去击毁目标,像坦克炮、反坦克炮、舰炮、岸防炮等等,都属于加农炮。
而榴弹炮所用的炮弹则是空心的,内装炸药。炮弹发射出去以后,会延时一段时间后爆炸,主要依靠爆炸产生的破片杀伤敌人。
其实榴弹炮原理很简单,就是把炮弹击发出去的时候,同时点燃引信,引信烧到炮弹内部的炸药时,自然就爆炸了。像爆竹中的二踢脚,就可以视为最简单的榴弹炮。
朱由检是从二十一世纪穿越过来的人,当然知道几个世纪以后,对付步兵或骑兵这种目标,首选都是榴弹炮。因为榴弹炮最大的特点就是杀伤范围大,炸药崩到哪,破片就飞到哪,血肉之躯对其没有任何抵抗能力。
但是现在这个时空还是十七世纪,不论是红夷大炮还是佛郎机炮,都是用实心炮弹,也就是加农炮。所以朱由检从创立军工厂之初,就让孙元龙和魏震等人重点攻关榴弹炮,也就是工匠们喜欢称呼的开花炮。
开花炮这个名字是从《军器图说》上借鉴来的,但《军器图说》上的很多火器都只是作者的构想,并没有实际制造出来。经过无数次的试验与失败,孙元龙终于发现,把炮身尽量缩短,可以降低炮膛内的压力,使炮弹不会没出膛就爆炸,并且用信管解决了引信稳定燃烧的问题。
尽管如此,由于炼铁水平的制约,偶尔还是会有炸膛现象出现,所以开花炮虽然研制出来了,但一直没有大规模生产。直到京师扩建工程开始之后,为了确保京师万无一失,朱由检才下令军工厂用铁模铸炮法大量生产开花炮。对于开花炮存在的缺陷,也就只能忍耐了,毕竟任何武器在刚出现的时候都不可能是完美的,只能在使用过程中慢慢改进和完善。
早在几个月前,朱由检与解胜等将领制定守城方案时,就设想如果清军不计伤亡全力攻城,红夷大炮、速射炮等常规火炮压制不住清军时,就必须使用三号方案,也就是使用开花炮。开花炮当然不如红夷大炮打得远,甚至也不如速射炮,但它杀伤范围大,还是能有效阻止清军的冲击。
可是在一连数天的交战中,清军并未使用全力,这三号作战方案也就没有启用。毕竟开花炮容易炸膛,又没在实战中使用过,炮手们都对这种新型火炮心里没底。
随着战局的发展,清军开始抽出兵力去抢掠其他地方,主力也随时都有可能撤走。在这种情况下,再不用开花炮,可能就没机会用了。在解胜的坚持下,朱由检终于批准使用这种火炮。当然,为了安全起见,他只让孟拱携带了四门开花炮出城,如果不好用就赶紧撤回城中。
可是包括朱由检和解胜在内,谁都没想到开花炮会取得这么大的战果。四门开花炮只进行了两轮齐射,就轰死将近二百清军骑兵,要知道之前明军用红夷大炮、元戎炮、逍遥炮和速射炮轰了好几天,直接轰死的清兵也就是几百而已。经过此战以后,朱由检更坚定了使用开花炮的决心。
当然开花炮不稳定的情况依然存在,刚完成两轮齐射,第三次击发的时候,有一门炮就炸膛了,不但当场报废,还炸伤了两名炮手。
不过与开花炮的巨大威力相比,这种情况还是可以容忍的。孟拱赶紧告诉炮手,下次再用开花炮,一定要把导火索设得长一些,炮手点燃导火索后,要迅速躲避到数丈之外。这样即使火炮炸膛,也伤不到人。
除了这个最大的秘密武器外,明军也第一次在实战中体验了壕堑战的威力。朱由检在前世虽然不是军人,但战争题材的电影可没少看。阵地战时挖战壕那都是常识,不用什么专业知识,只要能想到,谁都能挖出来。刚才那一场激战,除了开花炮发挥威力外,明军依托壕堑的掩护,自身的伤亡也非常低,一个殉国的都没有,只有几名士卒受了点轻伤。
至于铁丝网,这也是朱由检从前世照搬过来的。其实在古代战争中,也有用于迟滞敌军进攻的障碍工具,像拒马、铁蒺藜等,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所谓拒马,就是把几根粗直的木桩扎在一起,形成一个锥形,起到障碍作用。而铁蒺藜则是把铁铸成带有四个尖角的形状,洒在敌军的必经之路上。如果敌军硬冲,那就会被铁蒺藜扎到。
但是鹿柴和铁蒺藜都有自身的缺点。鹿柴的缺点是太费木料,且十分笨重,搬运不易。铁蒺藜虽然小巧,但数量少了又不行,一洒就得是成千上万枚。且不说如何制造这么多的铁蒺藜,单是洒完了之后的回收就是个大问题。若不回收,敌军固然过不来,可明军也过不去;若要回收,那可比洒出去难度大多了。
相比之下,铁丝网的优势就太明显了。首先它易于移动,把木桩拔出来就可以;其次便于架设,把缠着铁丝的木桩钉入地面就行。相对于铁蒺藜,铁丝用铁量也少得多。惟一麻烦之处,就是制作比较费事。
这个时代可没有拉丝机,朱由检只得用最笨的方法,让工匠把铁锻造成极细的铁条,然后绕圈淬火,也就可以将就着当铁丝用了。别看就是这一里长的铁丝网,那可是花费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才制造出来的。
至于那几个清兵哨探还有白甲兵的死,就只能怪清军自己不注意观察了。打了这么多天,他们还是不知道鲁密铳与鸟铳是有区别的,而鲁密铳的有效射程是一百五十步!
书友群321669195,欢迎加入互动~
这几名白甲兵的脑袋掉得真冤。不光是他们几个,今夜战死的几百清兵也都死得太冤了,如果知道明军是在用什么手段对付他们的话,他们是绝对不会撞上去送死的。当然,这个“冤”是纯从战斗角度来说的,如果考虑到他们身上背负的成千上万大明百姓的血债,如此死法还算便宜他们了。
首先,明军之所以敢于往外推进,最大的保证就是所谓的“三号作战方案”。其实这个作战方案很简单,就是使用一种新研制出来的火炮:开花炮。
所谓开花炮,其实就是现代所说的榴弹炮。榴弹炮和加农炮在炮身上并无本质上的不同,但所用炮弹则完全不一样。加农炮的炮弹是实心的,主要依靠炮弹本身的动能去击毁目标,像坦克炮、反坦克炮、舰炮、岸防炮等等,都属于加农炮。
而榴弹炮所用的炮弹则是空心的,内装炸药。炮弹发射出去以后,会延时一段时间后爆炸,主要依靠爆炸产生的破片杀伤敌人。
其实榴弹炮原理很简单,就是把炮弹击发出去的时候,同时点燃引信,引信烧到炮弹内部的炸药时,自然就爆炸了。像爆竹中的二踢脚,就可以视为最简单的榴弹炮。
朱由检是从二十一世纪穿越过来的人,当然知道几个世纪以后,对付步兵或骑兵这种目标,首选都是榴弹炮。因为榴弹炮最大的特点就是杀伤范围大,炸药崩到哪,破片就飞到哪,血肉之躯对其没有任何抵抗能力。
但是现在这个时空还是十七世纪,不论是红夷大炮还是佛郎机炮,都是用实心炮弹,也就是加农炮。所以朱由检从创立军工厂之初,就让孙元龙和魏震等人重点攻关榴弹炮,也就是工匠们喜欢称呼的开花炮。
开花炮这个名字是从《军器图说》上借鉴来的,但《军器图说》上的很多火器都只是作者的构想,并没有实际制造出来。经过无数次的试验与失败,孙元龙终于发现,把炮身尽量缩短,可以降低炮膛内的压力,使炮弹不会没出膛就爆炸,并且用信管解决了引信稳定燃烧的问题。
尽管如此,由于炼铁水平的制约,偶尔还是会有炸膛现象出现,所以开花炮虽然研制出来了,但一直没有大规模生产。直到京师扩建工程开始之后,为了确保京师万无一失,朱由检才下令军工厂用铁模铸炮法大量生产开花炮。对于开花炮存在的缺陷,也就只能忍耐了,毕竟任何武器在刚出现的时候都不可能是完美的,只能在使用过程中慢慢改进和完善。
早在几个月前,朱由检与解胜等将领制定守城方案时,就设想如果清军不计伤亡全力攻城,红夷大炮、速射炮等常规火炮压制不住清军时,就必须使用三号方案,也就是使用开花炮。开花炮当然不如红夷大炮打得远,甚至也不如速射炮,但它杀伤范围大,还是能有效阻止清军的冲击。
可是在一连数天的交战中,清军并未使用全力,这三号作战方案也就没有启用。毕竟开花炮容易炸膛,又没在实战中使用过,炮手们都对这种新型火炮心里没底。
随着战局的发展,清军开始抽出兵力去抢掠其他地方,主力也随时都有可能撤走。在这种情况下,再不用开花炮,可能就没机会用了。在解胜的坚持下,朱由检终于批准使用这种火炮。当然,为了安全起见,他只让孟拱携带了四门开花炮出城,如果不好用就赶紧撤回城中。
可是包括朱由检和解胜在内,谁都没想到开花炮会取得这么大的战果。四门开花炮只进行了两轮齐射,就轰死将近二百清军骑兵,要知道之前明军用红夷大炮、元戎炮、逍遥炮和速射炮轰了好几天,直接轰死的清兵也就是几百而已。经过此战以后,朱由检更坚定了使用开花炮的决心。
当然开花炮不稳定的情况依然存在,刚完成两轮齐射,第三次击发的时候,有一门炮就炸膛了,不但当场报废,还炸伤了两名炮手。
不过与开花炮的巨大威力相比,这种情况还是可以容忍的。孟拱赶紧告诉炮手,下次再用开花炮,一定要把导火索设得长一些,炮手点燃导火索后,要迅速躲避到数丈之外。这样即使火炮炸膛,也伤不到人。
除了这个最大的秘密武器外,明军也第一次在实战中体验了壕堑战的威力。朱由检在前世虽然不是军人,但战争题材的电影可没少看。阵地战时挖战壕那都是常识,不用什么专业知识,只要能想到,谁都能挖出来。刚才那一场激战,除了开花炮发挥威力外,明军依托壕堑的掩护,自身的伤亡也非常低,一个殉国的都没有,只有几名士卒受了点轻伤。
至于铁丝网,这也是朱由检从前世照搬过来的。其实在古代战争中,也有用于迟滞敌军进攻的障碍工具,像拒马、铁蒺藜等,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所谓拒马,就是把几根粗直的木桩扎在一起,形成一个锥形,起到障碍作用。而铁蒺藜则是把铁铸成带有四个尖角的形状,洒在敌军的必经之路上。如果敌军硬冲,那就会被铁蒺藜扎到。
但是鹿柴和铁蒺藜都有自身的缺点。鹿柴的缺点是太费木料,且十分笨重,搬运不易。铁蒺藜虽然小巧,但数量少了又不行,一洒就得是成千上万枚。且不说如何制造这么多的铁蒺藜,单是洒完了之后的回收就是个大问题。若不回收,敌军固然过不来,可明军也过不去;若要回收,那可比洒出去难度大多了。
相比之下,铁丝网的优势就太明显了。首先它易于移动,把木桩拔出来就可以;其次便于架设,把缠着铁丝的木桩钉入地面就行。相对于铁蒺藜,铁丝用铁量也少得多。惟一麻烦之处,就是制作比较费事。
这个时代可没有拉丝机,朱由检只得用最笨的方法,让工匠把铁锻造成极细的铁条,然后绕圈淬火,也就可以将就着当铁丝用了。别看就是这一里长的铁丝网,那可是花费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才制造出来的。
至于那几个清兵哨探还有白甲兵的死,就只能怪清军自己不注意观察了。打了这么多天,他们还是不知道鲁密铳与鸟铳是有区别的,而鲁密铳的有效射程是一百五十步!
书友群321669195,欢迎加入互动~